衣架的附加应用

衣架的附加应用

一、外套框架在加层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惠文飞[1](2021)在《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内旧有建筑物越来越多,这些老旧建筑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前我国对这些旧建筑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拆除重建。根据住建部最新消息,我国将在2020年结束最后的棚户区改造,并推行旧改新政来取代棚改,也就是全面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已不再满足使用要求,如果重建高层建筑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还会加剧土地资源紧张,此时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层改造能有效缓解时间、资金、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对社会、国家也具有重大意义。《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于2019年4月开始实施,最显着的变化是恒载分项系数由1.2调整到1.3,活载分项系数由1.4调整到1.5。新规范恒荷载活荷载分项系数提高后,对于原建筑加层后的抗震设计要求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某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加层加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基本程序,旨在为今后类似的结构加固工程积累加固改造经验,主要内容如下:(1)综合阐述我国现行的主要加固技术及加层方式,对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钢板加固法的承载力计算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2)以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工程为例,使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构改造前后在整体性能、构件内力及配筋等方面的差异,并以此来判别需要加固的构件。(3)对需要进行加固的构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加固方法并通过加固计算进行加固设计。(4)使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对加固设计结果进行结构整体验算,对加层改造后结构的整体性能、构件内力及配筋等方面重新分析,从理论上对结构加层加固后的效果进行评价。(5)给出钢结构加层方案,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方案进行主体结构造价对比分析。

伍钟诗[2](2020)在《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某医院传统加层后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运用盈建科和ETABS软件建模分析:加层结构设计、减隔震装置布置与参数确定、对比减隔震前后的结构地震响应和原结构加固量。得出各个减隔震加层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某医院运用盈建科进行传统加层设计并得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层位移角满足要求,但需大量加固原结构以满足规范要求;钢框架加层方案加层楼层位移角突变超限,加固量比前者少;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无需对原结构进行加固,但外框架与原结构的共用柱处位移角突变超限。提出在既有建筑加层设计中运用减隔震措施。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原结构大量超筋的问题,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使用层间隔震技术,隔震后可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但不能减少竖向荷载的增加,原结构加固量比隔震前更大,不满足规范要求。针对钢框架加层方案位移角突变超限的问题,对该方案对比使用两种减震器,减震后层位移角满足要求且变化平缓,原结构加固量与钢框架直接加层相同。防屈曲支撑比黏滞阻尼器更能引起原结构构件内力和层剪力的增大,故黏滞阻尼器表现更优。针对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共用柱突变超限的问题,对该方案对比使用两种减震器。减震后层位移角和碰撞验算满足规范要求,无需加固原结构。黏滞阻尼器比防屈曲支撑更有效地解决位移角突变,表现更优。综上,该加层项目中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更满足要求。

陈力[3](2020)在《室内加层钢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钢结构加层的工程案例运用广泛,很多学者对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内容大多数都集中于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同时加层形式多为钢结构直接加层。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钢结构室内加层的抗震研究较少,并且目前国内对此做法尚无明确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导致实际工程设计没有合理的设计参考。本文依托郑州市瞪羚产业园室内加层新建项目为例,采用PKPM和Midas/Gen对结构进行建模,针对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抗震性能作相关分析,为将来此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PKPM进行优化设计,满足结构设计规范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元软件SATWE分别建立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主次梁楼盖和井字梁楼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同框架结构体系相比降低工程造价约26.7万元,同时采用主次梁楼盖比采用井字梁楼盖节约8.4元?m2。本次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性能,并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验证了结构体系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为此类工程项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2)因项目规划前期就需要考虑后期加层的设置,基于优化后的结构体系分别采用加载建模和加层建模两种方案,相应设置6组计算模型对主体结构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可知:在主体结构合理设计的前提下,钢结构室内加层没有对既有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夹层的设置对既有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一些结构指标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将室内加层的面荷载直接加到既有结构的加载建模方案是安全可行的。(3)为深入研究室内夹层的设置对既有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有利影响,采用Midas/Gen对加载建模的原结构和加层建模的室内加层结构进行建模,对两种结构进行时程分析,并观察结构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模式下结构在未加层部位剪力、层间位移角和层间位移变化不大,在插入钢结构夹层处,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变小,在CPC波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减小最大幅度约为23.32%,在LWD波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最大减小幅度约为57.78%,在CPC波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减小最大,最大约为25%,在CPC波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减小幅度最大约为58%。在地震波的作用下两种结构梁铰由弹性阶段逐步过渡到屈服阶段,柱铰一直都保持着弹性状态直至分析结束,从塑性铰发展过程可知只有框架梁端产生了塑性铰,框架柱没有产生塑性铰,符合“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4)对夹层楼板的选择、夹层钢框架梁柱与主体连接的方式、夹层钢结构的防腐和防火措施以及室内钢夹层的施工特点和注意事项等关键技术内容进行归纳,并给出了本项目压型钢板混凝土加层楼板的结构施工图,使钢结构室内加层技术更好的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也为类似室内加层项目起到成套技术参考的目的。

陆晓赛[4](2019)在《带有钢结构加层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进行钢结构加层的工程案例屡见不鲜,引发了不少学者对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上进行钢结构加层的抗震研究成果较少,并且目前国内对此做法尚无明确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以至于实际工程设计缺乏合理的设计参考。本文依托西安市某高层框-剪结构上加建钢结构楼层的工程实例,利用两种有限元软件ETABS及SATWE进行结构建模,对其加层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为将来此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内容为:1.通过总结分析框-剪加层结构体系阻尼比可知,对于钢结构加层层数较少、结构布置较为规则的加层结构体系,其阻尼比受混凝土结构影响较大,可选用常数阻尼比0.045;利用ETABS建模,分析增层钢结构采用不同柱脚刚度的框-剪加层体系抗震性能可知,对于无支撑加层钢结构应尽量采用刚接形式,对于有支撑加层钢结构,柱脚铰接优势更明显,本文加层钢结构采用有支撑、柱脚铰接方案。2.分别采用ETABS和SATWE两种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加层前后结构计算模型。两种软件计算结果保持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加层前后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加层后周期变长,最大增量为0.029s,整体结构变柔;加层前后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层后结构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及层剪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层位移最大增幅为8.6%,位移角最大增幅为11%。原结构顶层处剪力增幅约为30%,底层剪力增幅在5%以内,由此可见,钢结构加层使得地震响应增大,对抗震不利。3.选取EL-Centro波、Borrego波和人工波,采用ETABS软件对加层前后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加层后结构最大层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及最大层剪力都明显大于原结构,其中层位移最大增幅约为15%,层间位移角最大增幅约为20%,原结构顶层最大剪力增幅约为30%,底层最大层剪力增幅均在10%以内。钢结构加层使得整体结构塑性铰出现时间提前,数量增多;与剪力墙直接相连的框架梁、结构底部开洞剪力墙均为薄弱部位,应重点加强;地震结束时,仅梁端出现塑性铰,柱和剪力墙均未进入塑性阶段,结构设计体现“强柱弱梁”抗震设计理念。

田文轩[5](2017)在《某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加层连接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许多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多层砖混房屋的建筑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拆除重建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因此对既有多层砖混结构进行加固和加层改造具有明显经济效益也符合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对那些年代较长,承载能力有限的砖混房屋,对其采用外套结构加层改造越来越普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首先对某砖混结构进行了抗震鉴定,基于抗震鉴定的结果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再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原砖混结构和采用三种不同连接方案(两端固接、两端铰接、一端固接一端铰接)的组合结构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对比三种不同连接方案下链杆的内力、楼层的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来分析新旧结构协同工作性能。通过对某砖混结构和三种不同连接方案下组合结构的对比分析得出:当原结构与外套结构只在一个方向设置水平链杆时,应该优先考虑采用两端固接和一端固接一端铰接的连接方案;当原结构和外套结构之间四周都布置水平链杆时,优先考虑采用两端铰接的连接方案比较合理;不论采用采用哪种连接方案都应该避免新旧结构之间依靠剪力来传递地震力。

周东风[6](2016)在《隅撑支撑在钢结构加层中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钢结构加层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建筑面积,解决住房紧张问题,经济成本低、投资见效快,但加层后的混合结构上部刚度小、下部刚度大,形成竖向不规则现象。本文将隅撑支撑应用到加层结构,大大改善了加层混合结构的竖向不规则现象,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隅撑支撑弥补了传统中心支撑、偏心支撑的不足,具有刚度大、延性性能好等特点,而且不以牺牲框架梁为代价,隅撑支撑与结构螺栓连接,地震后修复容易、便于更换。研究分析不同隅撑支撑对钢结构加层抗震性能的影响,单斜式隅撑支撑能够显着提高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改善结构竖向刚度不规则现象,造价成本相对V型隅撑支撑较低。隅撑支撑不同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对结构抗震性能也有影响,随着隅撑支撑数量的增多,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在布置时应该尽量避免不均均布置,以达到理想的抗震效果。研究分析隅撑支撑不同参数变化对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隅撑长度、布置角度、隅撑支撑截面刚度,每种参数取三种方案,得出一般规律,随着隅撑与柱夹角的增大、隅撑长度的减少、隅撑支撑截面刚度的加大,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通过理论抗震分析,为实际工程中的钢结构加层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以期达到理想的抗震效果。

张卓斌,姚志华,罗开海[7](2015)在《既有低矮房屋大幅加层的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对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基本流程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低矮房屋大幅加层中的抗震设防标准、地基基础处理、加层结构体系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和总结,最后,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分别给出直接加层和外套加层的工程案例,可为此类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张利娟[8](2014)在《框架结构直接加层隔震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钢结构加层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目前房屋加层改造中应用最为普遍,本文将隔震技术应用到框架结构直接加层中,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不同加层体系在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反应结果:自振周期、层间剪力、层加速度、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等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将隔震装置应用到框架结构直接加层中,改变了原结构的振动特性,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加层结构的传递,能有效的缓解加层结构存在的鞭梢效应,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本文比较分析,隔震装置在加层钢结构不同布置位置下减震效果的影响,隔震装置的不同布置,不仅会影响到结构的减震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科学合理的布置隔震支座,使隔震支座发挥最大的耗能减震作用。根据国内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指标,在罕遇地震下选取了质量、直径、有效水平刚度等不同的七种隔震支座,在三种地震波罕遇地震作用下,比较隔震支座隔震效果,研究数据为今后的加层改造隔震支座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

毕关庆[9](2014)在《山西某大厦“高鸡腿式”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加层改造成为如今广泛应用的方法,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建筑,结构承载力有限,采用外套结构加层越来越普遍。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外套钢结构,尚无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约束,此处是个空白区域。本论文的工程背景是山西某大厦加层改造工程,在已建的十二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基础上,采用钢桁架结构作为转换层,新加四层钢框架结构,针对该复杂混合加层结构进行了相关抗震性能的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对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进行如下的分析:1.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的外套钢框架加层方案。2.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所建模型进行反应谱及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各项性能,参数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结构是安全的。3.通过在转换层采用钢桁架结构,很好的处理了上下不同结构体系带来的困扰,使该混合结构能够很好的共同工作,并将内力传递给外套钢柱。4.外套钢框架柱在纵向采用框架梁连接,提供侧向刚度的同时解决了高鸡腿柱计算长度超限的问题;在横向采用刚性链杆同原结构连接。5.通过模态分析,采用两种不同计算混合结构阻尼比的方法,讨论了混合结构阻尼比在各振型下的分布规律,探讨了阻尼比对混合结构内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研究,可为类似加层工程提供参考,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白雪霜,罗开海,刘成建[10](2014)在《大幅加层结构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大幅加层技术将原有低矮建筑由多层变为高层,既能解决城市中心区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又可以避免拆除既有建筑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本文探讨了大幅加层工程中的结构体系选型、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等结构技术问题,可为大幅加层工程的结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二、外套框架在加层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套框架在加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加层加固改造技术发展现状
    1.3 现有建筑物加层改造的方法
        1.3.1 直接加层
        1.3.2 外套结构加层
        1.3.3 改变荷载传递加层
        1.3.4 建筑室内空间加层
    1.4 国内常用的加固方法
        1.4.1 增大截面加固法
        1.4.2 外包角钢加固法
        1.4.3 粘贴钢板加固法
        1.4.4 粘贴纤维加固法
        1.4.5 预应力加固法
    1.5 目前我国在结构加固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常用加固方法计算理论
    2.1 加大截面加固法
        2.1.1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1.2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2 外粘型钢加固法
        2.2.1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2.2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3 粘贴钢板加固法
        2.3.1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3.2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2.4 本章结束语
3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案例
    3.1 工程概况
        3.1.1 结构计算主要参数
        3.1.2 现场检测信息
    3.2 模型的建立及内力计算
    3.3 柱的内力计算信息
        3.3.1 需加固的柱构件汇总
        3.3.2 需加固的柱构件分类
        3.3.3 轴压比超限的柱加固方案
        3.3.4 柱承载力不足的柱加固方案
        3.3.5 柱加固方案的分类
        3.3.6 加固柱构件的计算思路
    3.4 柱加固计算方法
        3.4.1 轴压比超限的柱加固计算
        3.4.2 承载力不足的柱加固计算
        3.4.3 柱构件的加固方案汇总
        3.4.4 刚度折算公式
        3.4.5 加固后柱截面构件刚度折算
        3.4.6 加固后柱构件刚度折算尺寸汇总
    3.5 梁内力计算信息
        3.5.1 梁加固方案选择
        3.5.2 需加固的梁构件统计分组
        3.5.3 梁加固计算
        3.5.4 梁加固方案汇总
        3.5.5 梁构件截面刚度折算
    3.6 本章结束语
4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效果评估
    4.1 加固前后柱轴压比对比
    4.2 加固前后最大层间位移角对比
    4.3 加固前后结构剪重比对比
    4.4 加固前后振型周期对比
    4.5 本章结束语
5 钢结构加层的主体结构造价分析
    5.1 钢结构加层方案
        5.1.1 柱脚连接方式
        5.1.2 钢结构加层效果评估
        5.1.3 钢结构加层整体指标汇总
    5.2 钢结构和钢筋砼加层部分的主体结构造价分析
        5.2.1 主体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对比
        5.2.2 主体结构工程量对比
        5.2.3 施工周期对比
        5.2.4 需要加固的梁柱构件数量对比
        5.2.5 增层主体结构的造价对比
    5.3 本章结束语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加层改造研究
        1.2.1 直接加层
        1.2.2 外套框架加层
        1.2.3 其他传统加层
    1.3 隔震加层改造研究
        1.3.1 中间层隔震加层
        1.3.2 高位隔震加层
    1.4 减震加层改造研究
        1.4.1 防屈曲支撑减震加层
        1.4.2 黏滞阻尼器减震加层
        1.4.3 其他减震装置减震加层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传统加层结构分析
    2.1 某医院工程概况及加层需求
        2.1.1 工程概况
        2.1.2 加层需求
    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直接加层结构设计
        2.2.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2.2 结构分析结果
    2.3 钢框架直接加层结构设计
        2.3.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3.2 结构分析结果
    2.4 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结构设计
        2.4.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4.2 结构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层间隔震结构分析
    3.1 隔震层设计
    3.2 隔震设计
        3.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3.2.2 隔震支座的参数确定与布置
    3.3 层间隔震效果分析
        3.3.1 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分析
        3.3.2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分析
    3.4 隔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框架加层减震结构分析
    4.1 减震装置的选择
    4.2 消能减震设计
        4.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4.2.2 减震装置参数确定与布置
    4.3 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3.1 防屈曲支撑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3.2 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4 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4.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4.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减震结构分析
    5.1 减震装置的选择
    5.2 消能减震设计
        5.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5.2.2 减震装置参数确定与布置
    5.3 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3.1 防屈曲支撑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3.2 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4 碰撞验算
        5.4.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碰撞验算
        5.4.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碰撞验算
    5.5 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5.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5.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室内加层钢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结构加层改造的背景
        1.1.2 结构加层改造的意义
    1.2 既有建筑加层技术
        1.2.1 直接加层法
        1.2.2 外套结构加层法
        1.2.3 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
        1.2.4 建筑室内加层法
    1.3 国内外建筑加层改造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结构优化设计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5 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1.5.1 反应谱分析理论
        1.5.2 时程分析理论
    1.6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主要研究内容
        1.7.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
    2.1 工程概况
    2.2 框架结构
        2.2.1 定义、优缺点、适用范围
        2.2.2 受力性能
        2.2.3 设计原则及要求
    2.3 框架剪力墙结构
        2.3.1 定义、优缺点、适用范围
        2.3.2 受力性能
        2.3.3 设计原则及要求
    2.4 抗侧力体系优化实例分析
        2.4.1 模型计算与分析
        2.4.2 造价分析
    2.5 主次梁楼盖
        2.5.1 主次梁楼盖的优点
        2.5.2 主次梁楼盖受力特点
        2.5.3 主次梁楼盖构造要求
    2.6 井字梁楼盖
        2.6.1 井字梁楼盖的优点
        2.6.2 井字梁楼盖受力特点
        2.6.3 井字梁楼盖构造要求
    2.7 楼盖体系选型与经济性分析
        2.7.1 模型计算与分析
        2.7.2 造价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加层结构的建模和反应谱分析
    3.1 室内加层结构方案设计
    3.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荷载条件
        3.2.2 结构构件信息
    3.3 数值计算模型的介绍
        3.3.1 设置多组数值计算模型
        3.3.2 多组数值计算模型的分类
    3.4 整体结构控制指标计算结果分析
        3.4.1 总质量
        3.4.2 基本周期
        3.4.3 刚重比
        3.4.4 剪重比
    3.5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的计算结果分析
        3.5.1 地震反应力
        3.5.2 地震剪力
        3.5.3 顶点位移
        3.5.4 层间位移角
        3.5.5 主体结构梁内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3.5.6 主体结构柱内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结构与室内加层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
    4.1 Midas/Gen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
        4.2.1 地震波的选择
        4.2.2 地震波的调整
    4.3 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3.1 CPC波作用下两种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3.2 LWD波作用下两种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3.3 人工波作用下两种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4 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
    4.5 塑性铰的定义与分配
    4.6 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6.1 两种结构楼层剪力分析
        4.6.2 两种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位移分析
        4.6.3 罕遇地震下塑性铰的分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结构室内加层的应用技术分析
    5.1 钢结构楼板的选型
        5.1.1 密肋欧松板
        5.1.2 轻钢组合楼板
        5.1.3 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
    5.2 新旧结构连接部分节点的设置
    5.3 锚栓技术要求
        5.3.1 机械锚栓
        5.3.2 化学锚栓
    5.4 钢结构的防腐和防火措施
    5.5 施工注意事项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带有钢结构加层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加层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加层结构形式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计算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2.2.1 底部剪力法
        2.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2.3 时程分析法
        2.2.4 本文采用的抗震分析方法
    2.3 结构模型的建立
        2.3.1 工程背景
        2.3.2 设计荷载
    2.4 加层结构阻尼比分析及确定
        2.4.1 经典阻尼理论
        2.4.2 加层结构体系阻尼比计算方法
        2.4.3 本文加层结构阻尼比的确定
    2.5 加层钢结构柱脚连接方式分析及确定
        2.5.1 加层钢结构柱脚连接方式
        2.5.2 柱脚刚度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2.5.3 本文柱脚连接方式确定
    2.6 加层钢结构支撑设置分析及确定
        2.6.1 加层钢结构支撑布置形式
        2.6.2 支撑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2.6.3 本文加层钢结构支撑方案确定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遇地震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3.1 模态分析
        3.1.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3.1.2 加层前模态分析结果
        3.1.3 加层后模态分析结果
        3.1.4 加层前后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3.2 反应谱分析
        3.2.1 反应谱分析基本理论
        3.2.2 加层前反应谱分析结果
        3.2.3 加层后反应谱分析结果
        3.2.4 加层前后反应谱分析结果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4.1 引言
    4.2 地震波选取及输入
        4.2.1 地震波选取原则
        4.2.2 地震波参数调整
        4.2.3 地震波在ETABS中的实现
    4.3 加层前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分析
        4.3.1 天然波1 作用下结构加层前后分析
        4.3.2 天然波2 作用下结构加层前后分析
        4.3.3 人工波作用下结构加层前后分析
    4.4 加层前后塑性铰发展及剪力墙受力分析
        4.4.1 天然波1 作用下结构加层前后塑性铰发展
        4.4.2 天然波2 作用下结构加层前后塑性铰发展
        4.4.3 人工波作用下结构加层前后塑性铰发展
        4.4.4 剪力墙受力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某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加层连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房屋加层改造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房屋加层改造的研究状况
        1.2.2 国外房屋加层改造的研究状况
    1.3 外套结构加层的形式及特点
    1.4 外套框架新旧结构之间连接形式的研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原砖混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
    2.1 工程概况
    2.2 原结构的抗震鉴定
        2.2.1 抗震鉴定的依据
        2.2.2 抗震鉴定内容、要求及方法
        2.2.3 抗震鉴定的过程
        2.2.4 抗震鉴定结论
    2.3 原结构的抗震加固
        2.3.1 抗震加固的依据
        2.3.2 加层引起的下部结构的加固与设计
        2.3.3 原结构墙体的补强和加固
    2.4 外套框架与原结构的连接抗震构造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套框架加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软件
        3.1.1 有限元法理论
        3.1.2 SAP2000有限元软件介绍
        3.1.3 SAP2000建模分析的基本过程
    3.2 SAP2000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单元选取
        3.2.2 新旧结构之间不同连接方案的定义
        3.2.3 定义荷载工况
        3.2.4 简化模型的假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4.1 静力分析理论
    4.2 竖向静力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4.2.1 结构剪力结果与分析
        4.2.2 结构弯矩结果与分析
        4.2.3 结构轴力结果与分析
        4.2.4 应力等值线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构自振特性及水平地震作用
    5.1 模态分析理论
    5.2 模态分析结果
        5.2.1 结构阵型结果与分析
        5.2.2 结构自振周期和质量参与系数
    5.3 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性能分析
        5.3.1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3.2 阵型组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4 反应谱计算结果及分析
        5.4.1 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结果及分析
        5.4.2 地震作用下新旧结构之间链杆内力分析
        5.4.3 地震作用下新旧结构楼层剪力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隅撑支撑在钢结构加层中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钢结构加层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钢结构加层中常用的方法
    1.3 钢结构加层减震控制技术
        1.3.1 隔震技术
        1.3.2 消能减震技术
        1.3.3 被动调谐减震技术
        1.3.4 主动控制技术
        1.3.5 混合控制技术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结构抗震分析理论
    2.1 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简介
    2.2 工程概况
    2.3 反应谱分析
    2.4 时程分析
    2.5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
        2.5.1 地震波的选取
        2.5.2 地震波的调整
    2.6 本文地震波的选取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隅撑支撑在加层中的应用研究
    3.1 中心支撑框架
    3.2 偏心支撑框架
    3.3 隅撑支撑框架
        3.3.1 国外研究现状
        3.3.2 国内研究现状
        3.3.3 常见隅撑支撑形式
    3.4 不同加层方案
    3.5 模态分析
        3.5.1 振型对比
        3.5.2 自振周期分析
    3.6 反应谱分析
        3.6.1 层位移分析
        3.6.2 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分析
        3.6.3 层剪力分析
    3.7 时程分析
        3.7.1 层位移分析
        3.7.2 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分析
        3.7.3 层剪力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隅撑支撑不同位置对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平面位置对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
        4.2.1 加层方案介绍
        4.2.2 层位移分析
        4.2.3 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分析
        4.2.4 层剪力分析
    4.3 不同立面位置对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
        4.3.1 加层方案介绍
        4.3.2 层位移分析
        4.3.3 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分析
        4.3.4 层剪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隅撑支撑参数对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
    5.1 引言
    5.2 不同角度对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
        5.2.1 加层方案介绍
        5.2.2 层位移分析
        5.2.3 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分析
        5.2.4 层剪力分析
    5.3 不同长度对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
        5.3.1 加层方案介绍
        5.3.2 层位移分析
        5.3.3 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分析
        5.3.4 层剪力分析
    5.4 不同截面刚度对加层的抗震性能影响
        5.4.1 加层方案介绍
        5.4.2 层位移分析
        5.4.3 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分析
        5.4.4 层剪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框架结构直接加层隔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结构加层改造相关知识体系
        1.2.1 加层改造的必要性
        1.2.2 加层改造的常用方法
        1.2.3 房屋加层设计遵循的原则
        1.2.4 房屋加层改造的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1.3 结构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1.3.1 结构主动控制
        1.3.2 结构半主动控制
        1.3.3 结构混合控制
        1.3.4 结构被动控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结构隔震技术相关知识体系
    2.1 引言
    2.2 隔震体系
        2.2.1 隔震装置的分类
        2.2.2 隔震支座常用力学模型
        2.2.3 隔震类型及隔震支座布置方案
    2.3 结构隔震技术优越性及发展概况
        2.3.1 隔震技术的优越性
        2.3.2 国内外隔震技术研究发展概况
    2.4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2.4.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4.2 时程分析法
    2.5 有隔震装置加层结构分析模型与运动方程
第3章 隔震装置在框架结构直接加层改造中抗震性能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地震波的选取
    3.3 基本模型的建立
    3.4 结构静力分析
    3.5 结构模态分析
        3.5.1 结构的振型分析
        3.5.2 结构的自振周期与频率分析
    3.6 罕遇地震下时程反应分析结果
        3.6.1 层间剪力的分析比较
        3.6.2 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的分析比较
        3.6.3 层加速度的分析比较
        3.6.4 加层顶部动力时程曲线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隔震的不同布置位置在加层改造中抗震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基本方案概况
    4.3 罕遇地震下时程反应分析结果
        4.3.1 结构自振周期分析比较
        4.3.2 层间剪力影响分析
        4.3.3 层加速度影响分析
        4.3.4 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隔震装置的选取在加层改造中抗震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影响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的参数
        5.2.1 隔震支座的形状系数
        5.2.2 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
        5.2.3 有效水平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
    5.3 常见隔震支座种类
    5.4 隔震支座的选取在加层改造中减震效果影响分析
        5.4.1 基本方案概况
        5.4.2 结构自振周期分析比较
        5.4.3 层间剪力分析比较
        5.4.4 层加速度分析比较
        5.4.5 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分析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9)山西某大厦“高鸡腿式”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房屋加层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加层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
        1.2.2 国内加层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
    1.3 “高鸡腿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的应用研究
        1.3.1 “高鸡腿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的特点
        1.3.2 “高鸡腿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的优点
        1.3.3 “高鸡腿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的形式
        1.3.4 “高鸡腿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的应用
    1.4 “高鸡腿式”外套框架新旧结构之间连接形式的研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西某大厦“高鸡腿”式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设计参数选取
        2.1.2 荷载取值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分析理论
        2.2.2 分析方法
        2.2.3 分析假定
    2.3 MIDAS模型下的反应谱分析
        2.3.1 模态分析
        2.3.2 内力分析
        2.3.3 位移分析
        2.3.4 其他参数分析
    2.4 MIDAS模型下的时程分析
        2.4.1 地震波的选取
        2.4.2 内力分析
        2.4.3 位移分析
        2.4.4 其它结构控制参数对比
    2.5 反应谱、时程分析结果对比
    2.6 混合结构阻尼比的选取
        2.6.1 阻尼比
        2.6.2 混合结构阻尼比探讨
        2.6.3 本工程设计时阻尼比的选取
        2.6.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外套框架在加层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研究[D]. 惠文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 伍钟诗. 广州大学, 2020(02)
  • [3]室内加层钢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研究[D]. 陈力. 广州大学, 2020(02)
  • [4]带有钢结构加层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 陆晓赛. 长安大学, 2019(01)
  • [5]某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加层连接方法研究[D]. 田文轩. 河北工程大学, 2017(06)
  • [6]隅撑支撑在钢结构加层中的抗震性能研究[D]. 周东风.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
  • [7]既有低矮房屋大幅加层的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J]. 张卓斌,姚志华,罗开海. 建筑科学, 2015(11)
  • [8]框架结构直接加层隔震技术研究[D]. 张利娟. 青岛理工大学, 2014(04)
  • [9]山西某大厦“高鸡腿式”外套钢框架加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 毕关庆.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3)
  • [10]大幅加层结构技术探讨[A]. 白雪霜,罗开海,刘成建. 第二届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4

标签:;  ;  ;  ;  ;  

衣架的附加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