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纵向围堰上游端拆除爆破振动安全监测

三峡工程纵向围堰上游端拆除爆破振动安全监测

一、三峡工程纵向围堰上游端部拆除爆破震动安全监控(论文文献综述)

崔新男[1](2020)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及其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爆炸是巨大化学能瞬间释放的过程,常伴随着高温、高压气体产物的生成,在介质中爆炸还会伴随介质的破碎及碎块的高速运动。这些复杂的过程使得传统测量方法无法精确地研究爆破过程。近年来,图像处理技术、立体视觉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生了“智能爆破”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作为实验力学中的重要方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全场测量等优势,在爆破过程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以对爆破过程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研究,为爆破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而为爆破过程的精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是爆破行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但由于爆破过程的瞬时性与复杂性,常规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测量精度和计算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爆破工程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常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位移搜索算法的精度、效率及鲁棒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应用于爆破工程中。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整像素匹配阶段,针对传统基于互相关匹配准则的相关函数计算繁琐而搜索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互信息的整像素匹配算法。该算法以图像互信息作为匹配准则,以参考子区和匹配子区的熵及联合熵为基础,准则具有线性结构及目标点附近单峰性等特性,且无需迭代求解,显着降低计算量。本文采用模拟散斑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基于互相关准则的十字搜索法、爬山法、遗传算法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整像素匹配中,耗时仅为遗传算法的27%,十字搜索法和爬山法的14%和16%。其次,在亚像素匹配阶段,针对传统曲面拟合法计算精度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高斯曲面拟合亚像素位移搜索算法。与传统曲面拟合法拟合窗口内所有节点权重相等不同,本算法采用距离权重法,拟合窗口内的不同节点采用不同权重。离中心点越近的节点权重越大,对中心点函数值贡献越大;离中心点越远的点权重越小,对中心点函数值的贡献也越小,边界点权重为“0”,对中心点函数值无影响。距离权重法可以使拟合曲面更光滑且峰值更突出。移动最小二乘法中使用多项式函数作为基函数,常采用二次及以上基函数,进行曲面拟合时必须使用5×5pixel及以上拟合窗口,计算效率较低。因此,本文采用高斯基函数。高斯基函数含有5个待定系数,故可选用3×3pixel拟合窗口。由于高斯基函数采用了更小的拟合窗口,大大降低了计算开销,与二次基函数相比,其计算耗时降低27.92%。此外,通过模拟散斑试验,对比分析了本文提出的基于高斯基函数的移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与传统的N-R法、梯度法、常规高斯曲面拟合法以及基于二次基函数的移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在位移真值为0.01pixel和0.1pixel级别,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高斯曲面拟合法,位移计算值的最大标准差分别为0.00585pixel和0.00672pixel,较传统方法降低12.03~47.9%和20.19~81.33%。在真实散斑平移试验中,本算法位移计算最大相对误差为5.0%,平均误差仅为2.08%。此外,针对传统方法在散斑计算区域边界处理上采用的无效像素值置“0”的方法带来的边界点附近位移误差大的问题,采用了复制型边界,将散斑边界向外延展以增加边界区域有效像素的占比。模拟散斑对比试验表明,采用复制型边界可提高不同类型边界点的相关系数值,进而将位移计算相对误差分别从11.55%和14.78%降低至2.01%和1.99%。爆破过程通常在数毫秒至数秒内结束,获取爆破过程图像常采用高速及超高速摄影机,帧率为几千至几万帧每秒,图像处理的工作量极大。因此,提高数字图像相关匹配速度极为重要。针对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计算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的并行加速算法。有别于CPU的顺序执行逻辑,GPU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多个像素处理进程可以在GPU中并行执行。由于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每个像素的处理方式相似且互不干扰,基于GPU的并行加速算法可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因此,本文采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即统一计算设备架构的编程技术,对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位移搜索过程进行并行加速。模拟散斑试验显示,采用CUDA的GPU并行运算加速效果十分明显。随着计算区域的增加,可带来至少20倍效率提升。然后,设计了试验装置,开展了试验研究,将前述的数字图像相关算法应用于爆破工程的三个典型问题中,揭示了爆破过程的相关作用机理:(1)在大理岩巴西圆盘试验中,观测了静态加载下大理岩表面位移场演化过程,试件的破坏过程是水平及垂直位移不断向最终裂纹附近聚集的过程。(2)采用“Z”字形布置导爆管,提出了基于分段向量的爆轰波头自动搜索算法,完成导爆管内爆轰波全长的高精度自动化测量。管内爆轰波可分为成长区、稳定区、衰减区和高温膨胀区,长度分别为3.42cm、15.58cm、12.92cm和1.05m,爆轰波成长区间为32~41cm。除内壁涂覆炸药的种类、温度等因素外,一定角度的弯折、拉伸变形也会影响导爆管爆速。(3)将数字图像相关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完成了内爆加载下混凝土表面裂纹扩展过程自动化测量及数字化分析。裂纹的发展可分为长度扩展和宽度扩张两个阶段:裂纹长度扩展阶段,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发挥作用,作用时间约为1.75ms,裂纹扩展平均速度为122.27m/s,最大速度为225.9m/s;长度扩展结束后,裂纹向宽度扩张,扩张的动力为爆生气体的楔入作用,作用时间可达4.5ms;爆炸加载下混凝土动态断裂过程区与静态加载下相似,当混凝土配比及骨料粒径固定后,其断裂过程区尺寸基本不变,断裂过程区长度约为骨料最大粒径的8~9倍。最后,针对传统的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大离面位移测量中的局限性,考虑到爆破抛掷物的空间运动特性,结合立体视觉技术,开展了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采用双高速摄影机的立体测量平台,搭建了爆破抛掷物的三维跟踪测量系统,并进行了混凝土模型抛掷爆破漏斗试验。通过标定技术,获得了相机内、外参数,建立了空间坐标的计算模型。通过立体视觉技术完成二维图像坐标向三维空间坐标的转换,实现了爆破抛掷物的三维跟踪测量。根据混凝土爆破试验的结果,爆破抛掷作用分为鼓包运动和抛掷作用两个阶段:在鼓包运动阶段,抛掷物以一整体作加速运动,持续时间约9ms;鼓包运动末期,抛掷物因内部裂纹的贯通而碎裂成块,进入抛掷作用阶段。抛掷作用十分复杂,碎块在抛掷物中的位置、碎块的形态都会影响其运动状态,但抛掷物总体呈现倒锥形分散减速运动趋势。该测量系统为爆破抛掷作用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肖亮[2](2018)在《五峰山长江大桥4#墩围堰施工工艺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铁路建设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建设工作会涉及到跨河流,跨水湾。深水基础的大范围的研究工作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深水基础施工的关键点在于如何经济合理的构造水下临时设施,在各种深水基础中钢板桩围堰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形式。在钢板桩的选择方面拉森钢板桩以其强度高、抗渗性好、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桥墩围堰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五峰山长江大桥4#墩围堰为研究背景,通过充分了解工程背景资料为围堰的施工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从围堰的插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插打施工、钢板桩合龙、基坑开挖、内支撑系统的安装、基坑监测的施工这六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为以后的钢板桩施工工艺的制订提供了参考。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本文选取了4种最主要的施工工况进行迈达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4种工况下钢板桩、内支撑、圈梁、封底混凝土的变形、主应力、切应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基坑隆起程度也在合理范围以内。在理论上确保了围堰施工的安全。基于Rhino平台的Grasshopper软件可以实现参数化建模,弥补了迈达斯并不擅长建模的这一缺陷,尤其是模型建立好以后反复修改的能力,有效的弥补了迈达斯的不足之处。第六章详细的叙述了如何用Grasshopper电池块图建立参数化的围堰模型,如何运用Python脚本语言将模型分解成迈达斯可识别的MCT文件。文章的最后也附上了2个Python电池块的代码,这也是本次参数化建模的核心部分,有需要实现本文所述功能的研究人员可以直接采用该代码内容。希望可以为以后的迈达斯研究工作做一点贡献。

胡浩[3](2012)在《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安全监测及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水电能源的开发利用,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对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水力发电站,其进水口边坡的稳定不仅对工程的顺利建设有重要影响,同时关系着水电站以后的安全运营及下游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为背景,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对其开挖时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进水口边坡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研究,了解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根据监测数据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最后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进水口边坡的典型剖面进行了开挖数值模拟并把数值结果和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对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进行研究总结。岩质边坡发生变形时主要方式为松动和蠕动;发生破坏时破坏类型为崩塌、倾倒、滑坡,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破坏特点。影响进水口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结构、施工方法等。其中施工方法对进水口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炸药量的大小。2、通过对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对监测的内容进行了划分和主要监测仪器的埋设进行重点介绍。通过实际的监测数据对进水口边坡的1-1断面和3-3断面从内观和外观进行分析,数据显示边坡在开挖后位移和锚杆应力增加较快,开挖完成后测值趋于平稳没有突变,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建议可根据规范的测量周期要求进行监测。3、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进水口边坡的两个典型断面进行分析,研究边坡在开挖时的变形和内力情况。结果显示边坡在每级台阶开挖后在坡脚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在边坡马道处会出现拉应力,应加强对其支护和观测。通过设置监测点得到的数值结果和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的位移差值不大,在锚杆应力方面有个别点差值较大,总的来说模拟符合实际结果,能真实的反映边坡的变形,数值模型是正确的。4、对1-1剖面的锚杆和锚索支护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加了锚杆及预应力锚索支护开挖后,边坡的塑性区和剪切应变增量区比没加支护的边坡要小,在锚杆支护影响范围内同一监测点的位移要大大减少,超出锚杆长度影响范围对监测点的位移没有影响。

徐望国[4](2010)在《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依托湖南省张桑公路工程,以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基填料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强风化软岩填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入手,采用国内先进的大三轴仪进行固结不排水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通过现场试验,开展加筋强风化软岩路堤填筑技术研究;基于试验成果,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高填路堤分层填筑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性状以及加筋、雨水入渗对高填土路堤变形和力学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X光衍射试验及化学分析研究软岩的微观结构及成分构成;用洒水和吹晒循环试验,模拟软岩在大气中的自然崩解过程,分析崩解矿物颗粒分布特征;同时对软岩的压实特性、水稳特性及路用工程力学特性等问题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强风化软岩填料的工程性质。2.采用国内先进的大型三轴试验仪,进行固结不排水和固结排水条件下的大试样的加筋粗粒土三轴试验。在大量大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固结不排水和固结排水条件下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的强度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应变硬化型;轴向应变较小(εa<1%)时,加筋效果表现得不明显,随着轴向应变的逐渐增大,加筋作用逐渐发挥;加筋填料的孔隙水压力均高于素填料,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加筋效果系数均大于1.0,一层加筋填料加筋效果系数1.09~1.21,二层加筋填料加筋效果系数1.30~1.71,三层加筋填料加筋效果系数1.31~1.72;准粘聚力原理仍适用于加筋强风化软岩填料,加筋前后填料的内摩擦角φ值基本相同,加筋填料强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增大了填料的粘聚力;加筋填料的本构关系可以采用邓肯-张E-v模型描述。3.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加筋强风化软岩路堤填筑技术研究,提出了具有很强针对性及工程应用价值的施工控制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为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基填料路堤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参考。4.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结构特征,建立三维地质结构分析模型;采用VC++6.0编程进行软件二次开发,将邓肯-张E-v模型嵌入FLAC数值分析软件中,模拟分析高填路堤分层填筑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性状以及加筋对张桑二级公路高填土路堤变形和力学性状的影响。5.分析降雨入渗机理,结合张桑公路工程实践,研究常用路堤降雨入渗深度计算公式的适应性。计算实例表明Pradel & Raad公式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同时,分析降雨入渗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采用FLAC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雨水入渗对高填路堤附加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

赵根[5](2008)在《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理论,分析了水深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水下爆破设计装药量与陆地爆破设计装药量之间的关系式;解决了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适合水下爆破的块度预测模型,建立了水下爆破炸药单耗与爆破块度的关系;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水深对爆破破碎效果的影响、围堰倾倒爆破拆除中有关倾倒可靠性、运动规律及其效应等问题;推导出了即时过流的最大允许爆破块度尺寸计算公式;结合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的实际需要,研究了有关围堰倾倒爆破拆除技术。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在围堰拆除爆破理论研究方面,基于陆地爆破作用机理、水中爆炸物理现象,探讨了水下钻孔爆破的作用机理,分析认为,围堰拆除爆破同时具有陆地爆破和水下爆破作用机理综合特性,比单一的陆地爆破和水下爆破更为复杂。通过水深对围堰拆除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了水体对爆炸腔的影响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水体对破裂半径的影响呈现水深越大破裂区半径越小,水体对破碎效果、抛掷距离的影响较大等重要结论,并建立了水下爆破欲取得与陆地爆破相同的爆破破碎效果,水下爆破设计装药量与陆地爆破设计装药量之间的关系式,为水下爆破装药量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分析围堰拆除爆破可能产生各种有害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围堰拆除爆破的特点,认为应重点关注:爆破振动、水中冲击波、涌浪、飞石等爆破有害效应,为围堰拆除爆破安全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2.在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通过水深、浸泡时间对炸药性能—爆速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乳化炸药爆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水压的作用使炸药的密度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炸药爆速,其下降规律与乳化炸药密度对爆速影响规律相一致的结论。随着炸药浸泡时间增加爆速呈下降趋势,由于水压力的作用加速了水的渗透,使炸药的水含量增加,从而影响了炸药的爆速。这对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的炸药选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并对用于深水条件下的炸药生产、炸药外壳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深、浸泡时间对雷管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水深、浸泡时间对防水型高精度塑料导爆管雷管和数码雷管的延期时间精度、起爆网路水下传爆的可靠性等影响不大的重要结论,为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以及水下爆破使用该类起爆器材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分析陆地爆破块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深水条件下炸药性能的变化规律,对预报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适合水下爆破的块度预测模型。在分析目前常用的水下爆破炸药单耗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下爆破基本炸药单耗的修正计算公式,建立了水下爆破的炸药单耗与爆破块度的关系,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爆破块度要求计算必须采用的炸药单耗,使水下爆破炸药单耗计算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在围堰拆除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方面,着重研究了爆破近区、帷幕灌浆的爆破破坏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其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3.在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方面,通过深水条件下爆破破碎效果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有关水深对爆破破碎效果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采用以重力相似为准则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计算方法,模拟和分析了爆破后堰块的倾倒运动过程及其效应;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爆破后的效果证明,所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4.在即时过流围堰爆破技术研究方面,利用水力学截流模型试验中启动流速与颗粒粒度的关系,推导了在一定流速条件下的爆渣能被水流冲动的最大允许爆破块度尺寸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不同流量情况下,导流洞内水流速度与爆渣块度的关系,为实现围堰爆后即时过流,提供了确定允许爆破块度的计算依据。在允许爆破块度尺寸确定后,利用水下块度分布预测模型,计算炸药单耗,并据此确定相应的爆破参数。从而解决了即时过流围堰拆除爆破技术中两大关键技术问题:即满足一定流速条件下水下爆破块度的确定和实现这一爆渣块度的水下爆破炸药单耗计算问题。小湾导流洞进出口围堰拆除爆破的工程实践证明,利用研究的即时过流围堰爆破技术,能成功实现围堰爆破后即时过流。5.在围堰定向倾倒拆除爆破技术研究方面,以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为例,研究了定向倾倒法拆除围堰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倾倒空间、倾倒支点、药室布置、倾倒可靠性、装药量计算、起爆网路等,开创了定向倾倒爆破拆除围堰的先河。把围堰爆破拆除施工方案溶入到围堰的施工建设中,提出的“预置集中药室—倾倒爆破”这一围堰拆除创新理念,被成功地应用到三峡三期RCC围堰施工和围堰拆除爆破工程中。在国内首次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应用到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爆破中,精确控制炸药的起爆时间,实现干涉降震,减小了爆破振动有害效应,确保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安全监测结果表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爆破。采用倾倒爆破拆除技术实施的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创造了围堰爆破拆除工程量、拆除难度、一次起爆分段数、起爆时间等多项纪录,推动了我国围堰拆除技术的发展。

周桂松,江小波,向华仙,金捷[6](2007)在《I-Kon电子起爆系统在三峡RCC围堰爆破拆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介绍了I-Kon电子起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优缺点,通过介绍三峡RCC围堰拆除爆破网路施工总结,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I-Kon电子起爆系统,旨在今后供同类施工借鉴。

刘美山[7](2007)在《特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在建和待建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坐落在大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其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特高陡边坡的开挖爆破技术研究和爆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成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崭新课题。特高陡边坡开挖量大,高度高、坡度陡,施工布置困难,且边坡永久支护工作随开挖台阶同步下降,爆破与支护相互干扰。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必须采取大区深孔台阶爆破方法、微差顺序起爆网络,轮廓采用光面和预裂爆破技术,单次爆破规模很大,爆破持续时间长,循环次数比较多,爆破振动对边坡安全的影响问题突出。边坡爆破安全问题涉及到工程爆破技术、工程地质力学、爆炸力学及岩石动力学、施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沿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与其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也是我国大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该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本文以坡高697m(国内水电站第一高边坡)的小湾水电站高边坡为背景工程,结合现场开挖爆破试验,探讨了爆破振动的监测和分析技术,研究了高陡边坡快速开挖爆破技术,分析了爆破对边坡岩体的损伤和破坏机理,研究了爆破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和抑制方法,提出了边坡开挖爆破振动灾害的控制措施,并进行了实践验证。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特高陡边坡快速开挖爆破技术研究。在评介目前岩石开挖中常见的洞室爆破技术、药壶爆破技术、深孔台阶爆破技术、预裂和光面爆破技术、洞室加预裂爆破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采用深孔台阶与预裂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的边坡开挖爆破方式,并对这种开挖爆破方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采用控制起爆排数,对一次爆破总药量进行优化设计的新概念;提出了对爆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可控爆破参数与起爆时差相匹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减小了连续多次爆破对边坡的累积损伤破坏。(2)爆破振动灾害的监测方式与分析方法研究。爆破振动作为边坡危害之首,一直是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背景工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边坡监测应当以上一台阶坡脚为控制位置,近区和远区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在分析手段上,采用以质点振动速度为主,质点振动加速度和持续时间为辅的组合分析方法,采用改进的萨道夫斯基公式V=Kρueβ(?)建立了小湾水电站特高陡边坡爆破振动沿边坡方向的衰减规律,采用衰减规律公式对预裂的隔振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到预裂缝对上一马道坡脚处的振动隔振率在32.5%~44.5%之间的理想减震效果。并用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对后续开挖爆破进行了预报和控制。这些都为同类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爆破开挖损伤破坏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NSYS/LS-DYNA程序分别对小湾水电站高边坡近区和中远区的爆破损伤破坏规律和破坏范围进行了模拟计算,比较了不同台阶高度、不同药量时,爆破振动的不同效应,并分析总结了位移、应变、损伤物理量的时程、空间分布等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差异,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提出了修正计算结果的折减系数,为预测试验结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4)边坡爆破动力稳定分析与评价研究。结合时程分析法,采用主应力场单元抗剪强度储备比值法来评价爆破振动下边坡的稳定性,得到边坡爆破振动稳定安全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反映了边坡稳定性在爆破过程中的演变过程,为爆破设计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条件。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对岩石高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影响仅限于边坡岩体的表层,对不存在潜在滑动面的完整岩体边坡而言,只要控制爆破振动就不至于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根据动、静应力场确定滑移面S,采用可能滑移面S的抗剪强度比值法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得出在爆破荷载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1,是安全的。(5)爆破振动灾害的控制方法和技术研究。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降振应该从爆源、传播途径以及保护物的响应三个方面考虑。提出了通过合理优化爆破参数和起爆网络以控制爆源,以及采用预裂缝或者减振孔以切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途径从而控制爆破振动损伤的方法;同时通过加固终端以提高构筑物抗振能力。这种综合性的爆破振动灾害控制方法和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检验。本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改进和发展了特高陡边坡的爆破开挖方法和技术,分析了高边坡开挖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抑制方法,提出了高边坡开挖爆破中振动灾害控制技术和措施,文中所发展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为同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基础,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对类似的高边坡开挖有直接的参考作用。

赵根,吴新霞,陈敦科,张正宇[8](2007)在《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拆除爆破设计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工程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采用“围堰中段380m预埋药室(孔)倾倒爆破与两端深孔爆破相结合”的爆破拆除方案,本文对围堰倾倒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围堰倾倒部分和两端炸碎部分的爆破参数及起爆网路的设计,并简要介绍了围堰爆破施工情况以及爆破效果。

李军[9](2007)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倒塌计算机模拟》文中提出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现状,研究了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切口尺寸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切口形状对结构倒塌效果的影响;在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的动力学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构倒塌的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该过程的前冲后座等现象的力学机理。文章总结了爆破拆除建筑物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流程。采用显式动力学软件LS-DYNA软件,对建筑物倒塌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讨论不同炸高、不同预处理方法以及不同割筋部位对倾倒的影响;采用程序提供的单元生死功能,模拟了微差爆破时爆破切口的形成过程;采用分离式共节点钢筋混凝土模型,再现了钢筋混凝土立柱断裂破坏过程,较为真实的模拟了钢筋在混凝土破坏过程的作用。最后选取某爆破拆除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原地坍塌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取得了与实际情况比较相吻合的计算结果。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微差爆破倒塌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利用本文的成果,可以通过有限元模拟对爆破设计中结构的倒塌方式、微差时间和炸高的选择提供依据。

赵根,张正宇,吴新霞,陈敦科[10](2006)在《长江三峡三期上游RCC围堰拆除爆破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长江三峡工程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采用“围堰中段380m预埋药室(孔)倾倒爆破与两端深孔爆破相结合”的爆破拆除方案,本文详细介绍了围堰倾倒部分和两端炸碎部分的爆破参数及起爆网路的设计,并简要介绍了围堰爆破施工情况以及爆破效果。

二、三峡工程纵向围堰上游端部拆除爆破震动安全监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纵向围堰上游端部拆除爆破震动安全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及其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爆破工程数字化智能化研究现状
    1.3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现状
        1.3.1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基本原理
        1.3.2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关键技术
        1.3.3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1.3.4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应用
        1.3.5 研究现状小结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数字图像相关算法研究
    2.1 引言
    2.2 模拟散斑图
    2.3 整像素匹配算法研究
        2.3.1 传统的互相关的整像素匹配算法
        2.3.2 基于图像互信息的整像素匹配算法
        2.3.3 整像素匹配算法的对比试验
    2.4 亚像素求解算法研究
        2.4.1 传统的亚像素求解算法
        2.4.2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加权曲面拟合法
        2.4.3 算法验证
    2.5 边界处理
        2.5.1 边界问题描述
        2.5.2 复制型边界处理方法
    2.6 已知位移场的应变场求解
    2.7 PVC薄板的喷漆散斑图试验
        2.7.1 试验装置
        2.7.2 试验结果
    2.8 本章小结
3 基于GPU的并行加速算法
    3.1 引言
    3.2 基于积分图的相关函数化简
    3.3 CUDA编程
        3.3.1 CUDA的硬件结构
        3.3.2 CUDA的软件结构
        3.3.3 基于CUDA的数字图像相关并行加速算法
    3.4 算法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大理岩巴西圆盘试验
        4.2.1 试验方案
        4.2.2 试验结果
        4.2.3 结论
    4.3 导爆管爆轰波测量
        4.3.1 试验方案
        4.3.2 结果分析
        4.3.3 讨论及结论
    4.4 爆炸加载下混凝土裂纹扩展试验
        4.4.1 试验方案
        4.4.2 结果分析
        4.4.3 讨论及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及应用
    5.1 引言
    5.2 立体视觉技术
        5.2.1 相机成像模型
        5.2.2 图像的畸变矫正
        5.2.3 立体视觉模型
        5.2.4 立体标定技术
    5.3 三维位移场测量
        5.3.1 三维坐标求解
        5.3.2 三维位移场测量流程
    5.4 爆破抛掷物跟踪测量
        5.4.1 试验方案
        5.4.2 试验步骤
        5.4.3 结果分析
        5.4.4 讨论及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五峰山长江大桥4#墩围堰施工工艺和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桥梁深水基础
    1.3 钢板桩围堰
        1.3.1 钢板桩的分类
    1.4 钢板桩围堰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重难点
    2.1 主桥概况
        2.1.1 线路概况
        2.1.2 主桥概况
    2.2 基础结构概况
    2.3 钢板桩围堰工程概况
    2.4 主要工程量
    2.5 主要施工条件
        2.5.1 地质条件
        2.5.2 水文、气象条件
    2.6 工程特点、控制和重难点工程
        2.6.1 工程特点
        2.6.2 工程重难点分析
第3章 锁口钢板桩围堰施工工艺
    3.1 方案概述
    3.2 钢板桩围堰施工
        3.2.1 施工步骤
        3.2.2 工艺流程
        3.2.3 施工场地准备
        3.2.4 导向安装与钢板桩插打
    3.3 基坑开挖与内支撑安装
        3.3.1 基坑开挖
        3.3.2 圈梁及内支撑制造与安装
        3.3.3 钢护筒割除与桩头凿除
        3.3.4 碎石层铺筑及混凝土垫层浇筑
        3.3.5 基坑回填与钢板桩拔除
    3.4 基坑监测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基于Midas-civil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1 有限元简介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模型单元的实现
    4.4 迈达斯各个基本单元的建立
        4.4.1 板单元的建立
        4.4.2 梁单元的建立
    4.5 模型边界条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板桩围堰力学特性分析
    5.1 基本数据
        5.1.1 计算依据
        5.1.2 材料规格
        5.1.3 材料容许应力
        5.1.4 计算参数的确定
    5.2 工况一分析
    5.3 工况二分析
    5.4 工况三分析
    5.5 工况四分析
    5.6 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
    5.7 嵌固稳定性验算
    5.8 圈梁及内支撑验算
        5.8.1 荷载计算
        5.8.2 圈梁及内支撑模型
    5.9 结论
第6章 Rhino到Midas参数化建模
    6.1 参数化设计概念
    6.2 RHINO+GRASSHOPPER平台介绍
        6.2.1 Rhino的优势
        6.2.2 Grasshopper的优势
        6.2.3 Python的优势
    6.3 API和MCT文件介绍
        6.3.1 API介绍
        6.3.2 MCT文件介绍
    6.4 RHINO到MIDAS参数化建模实现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3)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安全监测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研究慨况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3 边坡安全监测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柘溪水电站扩机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扩机工程概况简介
    2.2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2.3 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3.5 物理地质现象(岩体风化)
        2.3.6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第三章 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3.1.1 岩质边坡变形的主要方式
        3.1.2 岩质边坡破坏类型
    3.2 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质构造
        3.2.3 地层及岩石性质
        3.2.4 岩体结构
        3.2.5 水的作用
        3.2.6 地应力和地震
        3.2.7 施工过程及风化作用
    3.3 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开挖稳定性评价
        3.3.1 进水口正向坡
        3.3.2 进水口右侧坡
        3.3.3 进水口左侧坡
第四章 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安全监测
    4.1 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安全监测目的与原则
        4.1.1 进水口边坡监测目的及意义
        4.1.2 进水口边坡监测原则
    4.2 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监测系统
        4.2.1 进水口边坡监测内容及仪器
        4.2.2 进水口边坡典型断面仪器埋设情况
        4.2.3 进水口边坡监测基准网的建立及仪器埋设方法
        4.2.4 进水口边坡主要仪器的埋设精度及测量周期
    4.3 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观测资料分析
        4.3.1 内观资料分析
        4.3.2 外观资料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开挖数值模拟
    5.1 FLAC3D 计算原理
        5.1.1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5.1.2 节点运动方程
        5.1.3 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
        5.1.4 时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5.1.5 阻尼力
    5.2 FLAC3D 数值模拟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参数反演
        5.2.3 工程地质条件及参数
        5.2.4 施工步骤模拟
        5.2.5 剖面 1-1 计算结果分析
        5.2.6 剖面 3-3 计算结果分析
    5.3 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5.3.1 数值模拟监测内容
        5.3.2 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
    5.4 锚索及锚杆单元加固效果研究
        5.4.1 塑性区
        5.4.2 剪应变增量
        5.4.3 边坡监测点位移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石混合料性质研究
    1.3 软岩填料特性研究现状
    1.4 加筋土技术研究现状
        1.4.1 加筋土技术历史
        1.4.2 筋土界面特性试验研究
        1.4.3 加筋土强度特性研究
        1.4.4 加筋土本构模型研究
    1.5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研究现状
        1.5.1 物理模型及现场试验研究
        1.5.2 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5.3 数值仿真实验研究
    1.6 路堤降雨入渗变形研究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强风化软岩填料物理力学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软岩分类
        2.2.1 软岩分级
        2.2.2 软岩的成因类型
        2.2.3 软岩按时代划分
    2.3 微观结构及成分分析试验
        2.3.1 软岩的微观结构特征
        2.3.2 软岩的矿物化学成分
    2.4 自然崩解颗粒分析试验
        2.4.1 崩解试验和数据采集
        2.4.2 崩解物颗粒分布特征
    2.5 软岩填料压实特性试验
        2.5.1 击实试验方法
        2.5.2 试验结果分析
    2.6 软岩填料水稳性分析
        2.6.1 软岩填料长期压缩试验
        2.6.2 强度参数与浸水时间及含水量
    2.7 软岩填料CBR试验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筋软岩粗粒土填料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试验仪器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样制备
        3.2.4 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
    3.3 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加筋填料的强度变形特性
        3.3.1 加筋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3.3.2 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加筋填料的孔隙水压力
        3.3.3 强风化软岩填料加筋效果评价
        3.3.4 加筋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3.4 固结排水条件下加筋填料的强度变形特性
        3.4.1 加筋对填料工程特性的影响
        3.4.2 加筋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3.4.3 Duncan-Chang模型适用性分析
        3.4.4 Duncan-Chang模型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筋强风化软岩路堤填筑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段路堤设计
    4.3 加筋强风化软岩路堤工艺
        4.3.1 基底的处理
        4.3.2 土工格栅的铺设
        4.3.3 强风化软岩的预崩解处理
        4.3.4 软岩填料的摊铺
        4.3.5 填料的含水量控制
        4.3.6 碾压施工
        4.3.7 路堤边坡坡面防护
    4.4 路堤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4.5 现场碾压试验研究
        4.5.1 现场试验设计
        4.5.2 碾压沉降量与碾压遍数关系
        4.5.3 压实度与碾压遍数关系
        4.5.4 碾压效果检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筋强风化软岩路堤变形计算分析
    5.1 引言
    5.2 计算程序及其特点
    5.3 FLAC~(3D)程序的计算原理
        5.3.1 三维空间离散
        5.3.2 空间差分
        5.3.3 节点的运动方程与时间差分
        5.3.4 本构方程与屈服准则
        5.3.5 邓肯-张模型及其在FLAC~(3D)中的实现
    5.4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5.4.1 计算模型
        5.4.2 计算方案和参数
    5.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1 不加筋路堤沉降特征分布
        5.5.2 加筋路堤沉降特征分布
        5.5.3 加筋前后路堤塑性区分布
        5.5.4 不加筋路堤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5.5.5 加筋路堤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考虑雨水入渗影响的路堤沉降与稳定性分析
    6.1 引言
    6.2 路堤入渗沉降理论分析
        6.2.1 降雨入渗机理
        6.2.2 土体入渗强度折减
    6.3 降雨入渗深度的确定
        6.3.1 降雨入渗深度的计算方法
        6.3.2 现场工况计算
    6.4 路堤沉降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6.4.1 计算方案和计算参数
        6.4.2 沉降特征分析
        6.4.3 稳定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和工作

(5)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围堰拆除爆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围堰拆除水下爆破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围堰拆除水下爆破作用机理研究
    2.3 水深对围堰拆除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
    2.4 围堰拆除爆破有害效应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关键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器材性能研究
    3.3 水下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3.4 围堰拆除水下爆破炸药单耗研究
    3.5 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深水条件下爆破破碎效果模型试验
    4.3 围堰定向倾倒1:100模型试验
    4.4 1:10围堰模型倾倒爆破试验
    4.5 深水条件下围堰爆破定向倾倒效果数值模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即时过流围堰拆除爆破技术
    5.1 引言
    5.2 爆渣块度水力学研究
    5.3 即时过流的小湾导流洞进出口围堰爆破拆除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定向倾倒爆破技术
    6.1 引言
    6.2 三峡三期RCC围堰水下定向倾倒爆破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I-Kon电子起爆系统在三峡RCC围堰爆破拆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I-Kon电子起爆系统简介
    2.1 系统组成
        2.1.1 数码雷管 (Electronic detonator)
        2.1.2 编码器 (Logger)
        2.1.3 起爆器 (Blaster)
    2.2 系统工作原理
    2.3 系统优缺点
        2.3.1 优点
        2.3.2 缺点
3 爆破网路设计
4 起爆系统网路连接施工
    4.1 准备工作
    4.2 雷管脚线整理工作
    4.3 延期时间的设置
    4.4 延期时间校核与修改工作
    4.5 布线及起爆工作
5 爆破效果及结论

(7)特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工程背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2.1 爆破有害效应简述
    2.2 爆破振动监测和测试
    2.3 边坡的爆破安全控制标准
    2.4 边坡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爆破近区损伤破坏规律
    3.1 近区作用简述
    3.2 计算程序
    3.3 岩石爆破损伤模型
    3.4 数值模拟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边坡爆破动力稳定分析与评价
    4.1 研究方法
    4.2 边坡稳定性条件
    4.3 计算模型及参数
    4.4 结构自振特性及阻尼
    4.5 动力计算
    4.6 静力计算
    4.7 动静叠加应力及其分布
    4.8 边坡稳定计算结果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
    5.1 边坡开挖爆破技术简述
    5.2 爆破方案及参数的确定方法
    5.3 预裂爆破试验成果分析
    5.4 深孔台阶爆破试验成果分析
    5.5 起爆网络试验成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边坡开挖爆破破坏范围
    6.1 概述
    6.2 动力有限元法
    6.3 基于最大拉应力准则确定围岩体爆破破坏范围
    6.4 小湾高边坡爆破影响范围预测
    6.5 与声波测试成果的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边坡开挖方案比较与优化
    7.1 预裂、光爆技术及预裂缝隔震机理
    7.2 小湾高边坡开挖方案比较
    7.3 影响岩石高边坡爆破振动速度的主要因素
    7.4 爆破振动的控制措施及其实践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获奖及专利情况

(8)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拆除爆破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围堰拆除爆破的工程特点
    (1) 拆除的围堰分阶段建成:
    (2) 爆破规模大:
    (3) 深水爆破:
    (4) 爆破控制要求高:
3 围堰拆除爆破方案
    3.1 总体爆破方案
    3.2 倾倒方案预埋药室位置
4 围堰倾倒可靠性分析
    4.1 爆破缺口的形成过程
    4.2 围堰倾倒可靠性
        4.2.1 倾倒堰体的重心位置
        4.2.2 倾倒可靠性分析
        4.2.3 堰内水位对倾倒的影响
        4.2.4 围堰倾倒数值模拟
        4.2.5 围堰倾倒模型试验
5 爆破方案设计
    5.1 炸碎部分爆破设计
        5.1.1 左连接段钻孔参数设计
        5.1.2 6#堰块钻爆参数设计
        5.1.3 5#堰块钻爆参数设计
    5.2 倾倒部分爆破设计
        5.2.1 药室 (孔) 布置
        5.2.2 爆破参数设计
        (1) 预埋药室爆破参数设计:
        (2) 切割孔爆破参数设计:
        (3) 断裂孔爆破参数设计:
        (4) 廊道内排水孔辅助装药:
6 起爆网路设计
    6.1 网路设计总体思路
    6.2 时差选择与起爆时间
    6.3 网路连接
7 爆破施工
8 爆破效果

(9)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倒塌计算机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控制爆破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城市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
    1.3 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物拆除爆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物拆除爆破的研究现状
        1.3.2 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物拆除爆破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数学模型
    2.1 钢筋混凝土爆破拆除切口设计数学模型
        2.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原理
        2.1.2 爆破切口设计研究
        2.1.3 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切口长度的数学模型
        2.1.4 爆破切口高度确定的数学计算模型
        2.1.5 爆破切口形式的选择初探
    2.2 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的数学描述
        2.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倾倒运动学分析
        2.2.2 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过程中的前冲和后坐问题
    2.3 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的力学模型
        2.3.1 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
        2.3.2 框架结构建筑物失稳的力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有限元方法的概述
    3.2 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程序ANSYS/LS-DYNA3D 程序算法原理
        3.2.1 ANSYS/LS-DYNA 有限元程序简介
        3.2.2 LS-DYNA 功能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3.2.3 LS-DYNA 的软硬件要求
        3.2.4 ANSYS/LS-DYNA 程序三种算法简要介绍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
        3.3.1 有限元模拟的目的
        3.3.2 基本假定
        3.3.3 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爆破拆除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基本假定
    4.3 实体模型
    4.4 钢筋混凝土原地坍塌过程有限元模拟
        4.4.1 爆破拆除方案
        4.4.2 材料失效准则
        4.4.3 原地坍塌过程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四、三峡工程纵向围堰上游端部拆除爆破震动安全监控(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及其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D]. 崔新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2]五峰山长江大桥4#墩围堰施工工艺和力学性能研究[D]. 肖亮.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1)
  • [3]柘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安全监测及数值模拟[D]. 胡浩. 湘潭大学, 2012(S1)
  • [4]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D]. 徐望国. 中南大学, 2010(01)
  • [5]深水条件下围堰拆除爆破技术研究[D]. 赵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07)
  • [6]I-Kon电子起爆系统在三峡RCC围堰爆破拆除中的应用[J]. 周桂松,江小波,向华仙,金捷. 爆破器材, 2007(06)
  • [7]特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D]. 刘美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8)
  • [8]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拆除爆破设计方案研究[J]. 赵根,吴新霞,陈敦科,张正宇. 工程爆破, 2007(02)
  • [9]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倒塌计算机模拟[D]. 李军. 武汉科技大学, 2007(03)
  • [10]长江三峡三期上游RCC围堰拆除爆破设计与实施[A]. 赵根,张正宇,吴新霞,陈敦科. 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6

标签:;  ;  ;  

三峡工程纵向围堰上游端拆除爆破振动安全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