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禁忌词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影响禁忌词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影响禁忌语发展的社会因素透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王军[1](2020)在《英语禁忌词在逆向性搭配中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表达中常出现一个含有消极义的程度副词与一个含有积极义的形容词搭配,形成所谓的"逆向性搭配结构",如:dead good、 terribly glad等,其整体语义为单一褒义。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我们发现一些英语禁忌词可作为程度副词出现在该逆向性搭配中,它们是damn、 bloody、 fucking、 dead共四个。其语法化动因与人们的认知心理和语用因素相关;其语法化机制包括隐转喻认知机制和主观化两个方面。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指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3](2016)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文中认为1冠心病概述1.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1.2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位于主动脉窦的左、右开口。左冠状动

韩暖[4](2016)在《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汉英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禁忌语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为跨文化交际设置了障碍。如果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触犯了对方的语言禁忌,会引起对方的误会,不利于沟通的进行,可能会导致沟通的终止。因此,研究汉英语言的禁忌,学习回避禁忌语的策略,可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论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中,笔者阐述了研究禁忌语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禁忌语研究的综述。可以说第一章有关汉英禁忌语方面的知识为下文分析汉英禁忌语异同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论述了禁忌语的一些概况,包括了禁忌语的定义和特征。禁忌语的含义包括禁忌语的来源及对禁忌的解释。禁忌语的特征包括时代性、普遍性、民族性、变化性、趋同性。通过对禁忌语含义和特征的分析,来明确禁忌语的范畴。第三章是本文的难点部分,分析了汉英禁忌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从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礼貌因素三方面阐述了汉英禁忌语形成的原因。第四章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笔者论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回避禁忌语的六个策略,通过学习外来文化、掌握禁忌语的不同差异、使用委婉语、利用肢体语言、善意的谎言、提问这六个策略来回避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尴尬,促进国际沟通的顺利进行。简而言之,研究汉英禁忌语的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了解汉英禁忌语的差异与回避禁忌语的策略,一方面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对未来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禁忌语的相关知识,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外语学习者对禁忌语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效的回避禁忌语。

高少君[5](2016)在《跨文化交际对英汉禁忌语的影响及其翻译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体现,不同的文化赋予其语言独特的文化内涵。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英汉禁忌语大相径庭。该文列举了英汉禁忌语实例,分析其文化内涵,以及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能尽可能准确传递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内涵。

问铃[6](2016)在《汉英动物禁忌语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已逐渐成为各民族国家进行交流的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跨文化交际的队伍当中。然而,受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交际障碍,影响交际效果。禁忌语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它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极大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动物禁忌语作为禁忌语中的一种,由于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特殊性,也为很多学者所重视。动物词汇除了单一的描述动物的外在形态外,其背后还隐含着丰富的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而这些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不仅蕴涵美好、吉祥的寓意,有很多动物词汇却寓意邪恶、凶险等。禁忌语本身就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所要避讳的词语和话题,以免引起听话人的反感和不愉快。邪恶、凶险等寓意不美好的词,在很多交际场所中是属于语言禁忌的内容。因此关于某些表意邪恶、凶险等的动物词汇,我们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规避。汉英两种差异性巨大的语言,无论在语言形式上还是一些特殊语言现象中也存在很大差异。禁忌语是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并被认可的特殊语言现象,均由于其涉及不雅或不礼貌的内容,需要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进行避讳使用,而动物词汇的禁忌语就是其中的一种。尤其是同一种动物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意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动物词汇有的在汉语中寓意吉祥,为人们所喜爱;而它们有可能在英语中就寓意邪恶、凶险、不吉利等,属于禁忌语。反之也会出现英语中表示吉祥的动物词汇,在汉语中就是禁忌语。本文立足于对汉、英两语言中对动物禁忌语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为汉英翻译、跨文化交际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陈雯[7](2013)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英禁忌语隐喻与转喻理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言语交际中,出于某种原因,人们有时会刻意回避一些词语或主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禁忌现象。禁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全世界各民族所共有的,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但是之前的文献研究更多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内部结构等静态模式,并未涉及禁忌语生成与理解过程中的动态认知机制。禁忌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认知语言学的介入对禁忌语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作用,有助于探索和解释禁忌语产生的深层次动因。本文在扼要回顾禁忌语研究的传统方法及历时脉络并指出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禁忌语的各种类型并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剖析了跨语言异同背后的理据根基。

汪浩[8](2013)在《汉韩语言禁忌对比》文中研究说明语言禁忌主要与死亡、疾病、性、排泄、称呼等有关,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被语言禁忌制约着。错误的语言表达会伤害他人的情感、破坏人际关系甚至造成紧张的国际关系,所以对语言禁忌的学习和运用至关重要。中韩两国虽然同属儒家文化圈,语言禁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分析汉韩语言禁忌的异同,更有助于了解两国的文化。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了解文化,有时文化不同导致的错误往往比语言不通导致的错误更为严重。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介绍禁忌和语言禁忌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从第二章到第五章从种类、策略、对象、表达方式、成因、流变方向等方面分析汉韩语言禁忌的异同,第三部分是第六章了解禁忌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主要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关于语言禁忌的问题,旨在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及研究的人士提供些许帮助。

王宁[9](201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禁忌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为了使留学生在交流时避免因不懂语言禁忌而产生的尴尬,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禁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把语言禁忌分为三类:禁忌语、非语言禁忌、零语言禁忌。零语言禁忌是笔者提出的一种类型,其表现形式有空白和省略。提出这种新的类型,旨为让语言禁忌不再难以分类,让其类别的界限更为清晰。本文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快乐中国人: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1》这本教材为语料,摘抄出其中的21处语言禁忌,并结合课堂与课外两种教学环境,提出以顺口溜形式和模仿形式为核心的教学形式。此外,笔者还提出语言禁忌的考试不能单调地穿插在普通试卷中,而是要单独列为考试内容,采取笔试和面试二合一的形式考查留学生的视听说能力。

汪世纪[10](2012)在《英汉禁忌语语用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加,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日益浓厚,这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首先,在人们所生活的时代,经济与政治体制、信息技术、旅游、人口迁移以及人口密度迫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不管人们喜欢与否,这种交往将会愈加频繁。其次,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文化对交际的影响微妙而深远。人们的文化知觉与经验既决定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又决定人们在这个世界里如何交际。然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从事交际活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误解,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找出误解和冲突的根源,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作为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随意性,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特定的文化和场合中,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回避某些词汇或话题,人们不愿或不敢随意提到那些话题或词汇,这就是语言中的禁忌现象。禁忌的英语对应词为taboo,有时也写作tabu或者tapu。有人将它音译为“塔布”、 taboo一词源于太平洋群岛的Togan(汤加语),意为“神圣”、“不可触犯”。禁忌语并非汤加岛所独有,而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众所周知,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中,离开语言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就不可能对禁忌语作出全面而深刻的解释,因此,语境理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再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禁忌语作为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科学的发展促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从使得禁忌语存在的诸多因素中礼貌的成分在相应的增加。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依据不同的礼貌原则或采取不同礼貌手段达到相同的交际目的,从而产生语言和文化的迁移,引起语用失误。因此,礼貌理论同语境理论一起构成本论文禁忌语研究的理论基础。语言禁忌由于其本身的敏感性,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禁区,早期对禁忌语的研究多存在于人类学、民俗学和心理学中。然而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之中,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禁忌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对其理解不当,就会产生误解,冲突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从而使交际中断,失败。因此,为了增加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避免冲突,学习和掌握英汉禁忌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禁忌语研究关的文献基础上,以语境及礼貌理论作为理论支撑,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禁忌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总结出英汉禁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旨在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少犯错误,减少误解和冲突,更好地进行交流。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该选题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禁忌语的相关知识如禁忌语的定义,特点,起源及其发展,使读者对禁忌语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在这一章里,重点介绍了禁忌语研究的理论背景,语境理论及礼貌理论,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是对汉语禁忌语的语用分析。分别从语用学的两个理论即语境理论及礼貌理论出发,在综述国内外语言学家关于语境理论及礼貌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情景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交际参与者、交际场合和所进行的活动因素对汉语禁忌语使用的影响以及文化语境对汉语禁忌语使用的影响;其次,从礼貌角度出发,揭示了礼貌对汉语禁忌语使用的影响。第三章是对英语禁忌语进行了语用分析。分别从语用学的两个理论即语境理论及礼貌理论出发,在综述国内外语言学家关于语境理论及礼貌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情景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交际参与者、交际场合和所进行的活动因素对英语禁忌语使用的影响以及文化语境对汉语禁忌语使用的影响;其次,从礼貌角度出发,揭示了礼貌对英语禁忌语使用的影响。第四章是对英汉禁忌语的对比,通过对比,找出了汉英禁忌的相同点及其差别,从而使读者对汉英禁忌语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一部分是对以上章节的总结,点出文章的主旨。通过分析得出禁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背景之下,不恰当的使用禁忌语会引起一定的误解、冒犯甚至敌意,阻碍交际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使用禁忌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之,研究英汉禁忌语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影响禁忌语发展的社会因素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禁忌语发展的社会因素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禁忌词在逆向性搭配中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逆向性搭配中的英语禁忌词分类
3. 禁忌词在逆向性搭配中的语法化动因
    3.1 认知心理: 情感的宣泄
    3.2 语用因素
4. 禁忌词在逆向性搭配中的语法化机制
    4.1 隐转喻认知机制
    4.2 主观化
5. 结论

(2)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3)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概述
    1.1 定义
    1.2 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1.3 临床分型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CCB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替格瑞洛
        2.2.4 β受体阻滞剂
        2.2.5 他汀类药物
        2.2.6 ACEI或ARB
        2.2.7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3.1 定义
    3.2 危险分层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3.1 诊断
        3.3.2 鉴别诊断
    3.4 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EMI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2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4.2. 4 抗心肌缺血
        3.4.2. 5 调脂治疗
        3.4.2. 6 其他治疗
        3.4.3 UA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治疗
        3.4.3. 1 一般治疗
        3.4.3. 2 抗缺血治疗(具体推荐见表1)
        3.4.3. 3 抗血小板治疗(表2)
        3.4.3. 4 抗凝治疗
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4.1 诊断与鉴别诊断
    4.2 病情评估
        4.2.1 临床评估
        4.2.2 负荷试验
        4.2.3 左心室功能
        4.2.4 心肌缺血成像(SPECT)
        4.2.5 冠状动脉CTA
        4.2.6 冠状动脉造影
    4.3 治疗原则
        4.3.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3.2 循证药物治疗
        4.3.3 血运重建
    4.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4.1 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4.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定义
    5.2 病因与机制
        5.2.1 内皮功能不全及MCD
        5.2.2 炎性反应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临床表现
    5.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CCB
        5.5.3 硝酸酯类药物
        5.5.4 ACEI
        5.5.5 他汀类药物
        5.5.6 其他药物
    5.6 非药物治疗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定义及分型
        6.1.1 完全SMI
        6.1.2心肌梗死后的SMI
        6.1.3 心绞痛伴SMI
    6.2 可能机制
    6.3 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 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药物选择
        7.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2. 2 目标管理
        7.1.2. 3 药物推荐
        7.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概述
        7.3.2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
        7.3.3 规范抗栓治疗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3. 1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
        7.3.3. 2 NSTE-ACS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7.3.3. 3 STEMI合并心房颤动行直接PCI患者的抗栓治疗
        7.3.4 NOAC
        7.3.4. 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7.3.4. 2 直接因子Ⅹa抑制剂
        7.3.5 注意事项
    7.4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4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流行病学
        7.5.3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3.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7.5.3.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7.5.4 一般治疗
        7.5.4. 1 抗血小板治疗
        7.5.4.2降压治疗
        7.5.4. 3 他汀类药物治疗
        7.5.4.4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初始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3长期抗凝治疗
        7.6.3 ACS合并急性肺栓塞
        7.6.4 PCI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COPD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COPD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7.3. 3 他汀类药物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PPI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PPI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2 药物治疗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异常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用药原则
        7.9.5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1)非特异性抗炎药:代表药物为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等。
        (2)解毒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3)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代表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
        (4)抗氧化类药物:代表药物为水飞蓟宾。
        (5)利胆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7.9.9 其他冠心病常用药物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影响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7.1 0. 1 CKD的定义和分期
        7.1 0.1.1 CKD的定义
        7.1 0.1.2 CKD的分期
        7.1 0. 2 冠心病合并CKD患者的药物治疗
        7.1 0.2.1 抗栓治疗
        7.1 0.2.2 他汀类药物
        7.1 0.2.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及流行病学
        7.1 1. 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7.1 1. 3 临床特点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1 2.2.1 流行病学
        7.1 2.2.2 一般治疗
        7.1 2.2.3 特殊治疗推荐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7.1 2.3.1 流行病学
        7.1 2.3.2 一般治疗
        7.1 2.3.3 特殊治疗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3.2药物治疗推荐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ACEI或ARB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CCB
        7.14.2.8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ACEI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8 冠心病特殊类型的用药治疗原则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KD合并CAL的诊断
        8.1.2. 2 AHA制定的CAA分类
        8.1.3 药物治疗
        8.1.3. 2 大剂量IVIG
        8.1.3. 3 CAA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诊断
        8.2.3 调脂药物治疗
        8.2.3. 1 调脂治疗原则
        8.2.3. 2 调脂药物开始时间
        8.2.3.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3.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
        8.3.1.1疾病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疾病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疾病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9.1 冠心病一级预防常用药物
        9.1.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9.1.2 调脂治疗的常用他汀类药物
    9.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9.3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9.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4)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禁忌语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禁忌语的研究
第二章 禁忌语的含义及特征
    一、禁忌语的含义
    二、禁忌语的特征
        (一)普遍性
        (二)时代性
        (三)民族性
        (四)趋同性
        (五)语域性
第三章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分析
    一、汉英禁忌语的相似性
        (一)语音层面
        (二) 词汇方面
    二、汉英禁忌语的差异性
        (一)有关称谓方面的禁忌语
        (二)有关隐私方面的禁忌语
        (三)有关种族歧视方面的禁忌语
        (四)有关数字、颜色方面的禁忌语
        (五)有关动物方面的禁忌语
    三、汉英禁忌语形成因素
        (一)心理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礼貌因素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回避策略
    一、学习外来文化
    二、掌握不同言语禁忌的差异
    三、使用委婉语
    四、肢体语言的利用
    五、善意的谎言
    六、提出问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跨文化交际对英汉禁忌语的影响及其翻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禁忌简介
2 文化差异对英汉禁忌语的影响
    2. 1 英汉语一致的言语禁忌
    2. 2 英汉语相异的言语禁忌
3 言语禁忌的翻译策略
4 结论

(6)汉英动物禁忌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课题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禁忌语研究的现状
        1.4.2 国内外对动物禁忌语研究的现状
2 禁忌语
    2.1 禁忌语起源
    2.2 禁忌语的定义
    2.3 汉英禁忌语的分类及对比
        2.3.1 汉英禁忌语的相似性
        2.3.2 汉英禁忌语存在的差异性
    本章小结
3 汉英动物禁忌语对比
    3.1 动物禁忌语概述
    3.2 动物禁忌语的对比
        3.2.1 神话动物
        3.2.2 家养动物
        3.2.3 野生动物
        3.2.4 其他动物
    本章小结
4 动物禁忌语的禁忌方式及特点
    4.1 动物禁忌语的禁忌方式
    4.2 动物禁忌语的禁忌特点
        4.2.1 事物的正邪性
        4.2.2 事态的吉凶祸福
        4.2.3 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小结
5 汉英动物禁忌语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5.1 宗教信仰的差异
    5.2 政治体制的差异
    5.3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5.4 思维方式的差异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6.2 本次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英禁忌语隐喻与转喻理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禁忌语的分类
    2.1 宗教禁忌
    2.2 死亡禁忌
    2.3 疾病禁忌
    2.4 数字禁忌
    2.5 称谓禁忌
    2.6 话题禁忌
    2.7 关于性的禁忌
    2.8 人体排泄方面的禁忌
    2.9 与动物有关的禁忌
    2.10 色彩方面的禁忌
    2.11 性别方面的禁忌
    2.12 种族禁忌
    2.13 体貌禁忌语
第3章 禁忌语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分析
    3.1 禁忌语的特点
        3.1.1 普遍性
        3.1.2 民族性
        3.1.3 时代性
    3.2 禁忌语产生原因
        3.2.1 语言灵物崇拜
        3.2.2 心理联想
        3.2.3 宗教信仰
        3.2.4 封建迷信
        3.2.5 礼貌因素
第4章 禁忌语的语言理据
第5章 隐喻与转喻
第6章 禁忌语的隐喻理据
第7章 禁忌语的转喻理据
    7.1 音同或音近词转指
    7.2 反义词转指
    7.3 同义词转指
    7.4 比拟转指
    7.5 借代转指
    7.6 象形转指
    7.7 形近字或词转指
    7.8 功能转指
    7.9 第三人称转指
    7.10 引申义转指
第8章 汉英禁忌语的异同
    8.1 禁忌语隐喻的差异性
        8.1.1 关于隐私的禁忌语
        8.1.2 关于称谓的禁忌语
        8.1.3 关于年龄的禁忌
        8.1.4 关于数字的禁忌
    8.2 禁忌语隐喻的趋同性
        8.2.1 语音层面
        8.2.2 词汇层面
    8.3 汉英语言禁忌的文化内涵
第9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汉韩语言禁忌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禁忌及语言禁忌的概念
    第一节 禁忌的概念及由来
    第二节 语言禁忌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第二章 汉韩语言禁忌策略对比
    第一节 避凶的语言策略对比
        一、 对死亡与疾病的婉转表述
        二、 节日与数字
        三、 职业
        四、 运气
        五、 动物
    第二节 崇尊的语言策略对比
        一、 称谓
        二、 职业称谓
        三、 敬语体系
    第三节 避俗的语言策略对比
        一、 生理现象
        二、 日常生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韩语言禁忌的对象及表达方式对比
    第一节 汉韩语言禁忌的对象对比
        一、 神灵和权势
        二、 弱势群体
        三、 引起不快情绪的事物
    第二节 汉韩语言禁忌的表达方式对比
        一、 汉语委婉语构成方式
        二、 韩国语委婉语构成方式
        三、 汉韩委婉语构成方式对比
第四章 汉韩语言禁忌的成因对比
    第一节 心理原因
        一、 恐惧心理
        二、 崇拜心理
        三、 避俗求雅心理
    第二节 社会文化原因
        一、 社会体制不同
        二、 受外文化影响程度不同
第五章 汉韩语言禁忌的流变方向对比
    第一节 词汇的变化对比
        一、 外来词
        二、 新生禁忌语
    第二节 使用语境的变化对比
        一、 禁忌语的使用语境
        二、 不同语境下语言禁忌范围的变化
第六章 了解禁忌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第一节 了解禁忌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一、 对外汉语教学实例
        二、 了解禁忌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第二节 了解禁忌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一、 避免交际失败
        二、 促进良好沟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禁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
第2章 语言禁忌研究
    2.1 禁忌语
    2.2 非语言禁忌
        2.2.1 副语言禁忌
        2.2.2 人体语言禁忌
    2.3 零语言禁忌
        2.3.1 空白
        2.3.2 省略
第3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禁忌教学研究
    3.1 教学内容
        3.1.1 脚本内容
        3.1.2 DVD 光盘内容
    3.2 教学环境
        3.2.1 课堂
        3.2.2 课外
        3.2.3 考试形式
    3.3 教学形式
        3.3.1 顺口溜形式
        3.3.2 模仿形式
    3.4 教学原则
        3.4.1 得体原则
        3.4.2 合作原则
        3.4.3 态度准则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英汉禁忌语语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I Literary Review
    1. An Overview of Taboo
    2. Context Theory
Chapter II Pragmatic Analysis of Chinese Taboo
    1. An analysis of Chinese Taboo from prospective of context theory
    2. An Analysis of Chinese Taboo from Prospective of Politeness Theory
Chapter III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taboo
    1.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aboo from Prospective of Context Theory
    2.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aboo from Prospective of Politeness Theory
Chapter IV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1. Similarities
    2. Difference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影响禁忌语发展的社会因素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禁忌词在逆向性搭配中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 刘佳,王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01)
  • [2]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3]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 [4]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D]. 韩暖.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8)
  • [5]跨文化交际对英汉禁忌语的影响及其翻译策略[J]. 高少君. 西部皮革, 2016(08)
  • [6]汉英动物禁忌语对比研究[D]. 问铃. 湖北师范大学, 2016(10)
  • [7]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英禁忌语隐喻与转喻理据[D]. 陈雯.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3(06)
  • [8]汉韩语言禁忌对比[D]. 汪浩.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禁忌教学研究[D]. 王宁. 吉林大学, 2012(10)
  • [10]英汉禁忌语语用对比[D]. 汪世纪. 辽宁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影响禁忌词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