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B的临床意义及动态观察

22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B的临床意义及动态观察

一、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莲[1](2005)在《血清前白蛋白与C3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前白蛋白、补体C3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8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C3值。结果前白蛋白、C3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肝炎组前白蛋白、C3含量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组间差异显着(P<0.01);肝脏损害严重者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组,前白蛋白、C3含量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下降更为显着(P<0.01)。结论前白蛋白、C3是反应早期肝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前白蛋白、C3检测对肝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庞无恨,李文俊,张仁凤,王林,孙寿华[2](2002)在《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PAB水平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肝炎患者 2 2 9例 ,根据病情分为急性肝炎组 ( 69例 ) ,慢性肝炎组 ( 65例 ) ,重型肝炎组 ( 95例 )。入院时及住院 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PAB(前白蛋白 ) ,TB1L、ALT、AST、ALB等项指标 (死亡病例系入院及死亡前结果 )计算均值并动态观察血清水平变化与病情转归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入院时三组血清PAB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下降 (P <0 .0 5 )分别为 :急肝组 x15 7.9± 2 3.9mg/L ,慢肝组 x14 1.5± 2 1.5mg/L ,重肝组 x116.8± 2 9.7mg/L。动态观察结果急肝组 1月后血清PAB恢复正常 x318.5± 2 9.7mg/L ,慢肝组 x2 49.± 31.2mg/L ,重肝存活组 x132 .0± 30 .0mg/L ,与入院比较均呈上升趋势 (P <0 .0 5 ) ;死亡 34例血清PAB无变化或呈下降趋势 ,个别病例降至 0水平。结论 血清PAB水平是反映肝功能受损的早期及较灵敏的指标 ,动态观察血清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对重肝患者有助于判断预后和转归

黄大有,吴晶新,赵岩生,孙焱,林丰[3](1984)在《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附66例胰腺癌、50例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及50例黄疸性胆石症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其早期诊断仍不满意。本文对确诊的37例胰头癌(CHP),29例胰体尾癌(CPBT)与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IVH)和出现黄疸的胆石症(GS)各50例临床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胰腺癌在男女两性发病率的比率为2.88:1.0。按时间早晚的顺序,CHP的早期症状出现率为食欲不振、上腹及右上象限疼痛、腹胀及腰痛;而黄疸作为最早期症状仅为8%。CPBT患者,剑下及左上象限腹痛以及体重迅速减少为其早期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CHP,CPBT,GS及IVH的血清总胆红素(STB)分别平均为11.5,0.74,4.4及4.9mg/dl。在上述三种黄疸性疾患,连续观察STB及SGPT的动态变化发现,GS和IVH的此两种指标基本上是同时下降;反之,CHP患者其STB逐渐上升,而SGPT逐渐下降,形成了酶-胆交叉现象,此种现象多出现于黄疸发生后15~20天。此种所见对CHP的诊断,以及CHP与GS和IVH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对CT及ERCP作了重新估价。

阮雨良,张萍,叶玲儿,赵年丰[4](1980)在《血清免疫球蛋白(Ig)检查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通过206例病毒性肝炎血清Ig升高幅度及升高率的观察和比较,阐明了各型活动期肝炎血清Ig升高特征。并对急性肝炎血清Ig消长过程作了进一步剖析,发现在急肝头二周检测血清IgM含量水平,将有助于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二型急肝的鉴别,急肝血清IgM或IgA呈持续异常,往往提示病情迁延。在各型肝炎中,血清Ig随肝炎活动、病理严重程度及并发感染(如腹腔感染)等因素影响而升高,故临床检测血清Ig,有利于肝炎型期的诊断、病情分析和治疗。

二、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前白蛋白与C3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2)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3.1 急肝组、慢肝组、重肝组血清TBIL、ALT、AST、ALB、PAB入院及月检测结果:见表1。
        1.3.2 重肝组中存活和死亡病例血清PAB动态观察结果:见表2。
2 讨 论

(3)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附66例胰腺癌、50例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及50例黄疸性胆石症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前白蛋白与C3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J]. 张慧莲. 实用预防医学, 2005(04)
  • [2]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J]. 庞无恨,李文俊,张仁凤,王林,孙寿华. 四川医学, 2002(12)
  • [3]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附66例胰腺癌、50例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及50例黄疸性胆石症的对比分析[J]. 黄大有,吴晶新,赵岩生,孙焱,林丰. 北京医学院学报, 1984(03)
  • [4]血清免疫球蛋白(Ig)检查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观察[J]. 阮雨良,张萍,叶玲儿,赵年丰. 浙江医学, 1980(01)

标签:;  ;  ;  ;  ;  

22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B的临床意义及动态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