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蜜粉源植物调查研究

豫北蜜粉源植物调查研究

一、豫北地区蜜粉源植物的考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敏[1](2020)在《民国蜂业危机及其应对研究(1912-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末民初之际,新式养蜂法伴随着活框养蜂技术和养蜂器具的逐渐成熟传入我国。在农村经济濒临崩溃、国家面临巨大糖类贸易漏巵的背景下,新式蜂业被赋予了复兴农村经济、挽救国家利权的重大使命。江浙、华北地区率先宣传推广养蜂新法,形成了南、北两个重要的养蜂中心。二十年代末,华北地区新式蜂业一度勃兴,掀起了全国养蜂热潮。然而,随后民国蜂业却屡屡陷入发展困境,危机重重。在蜂种选择和制造问题上,国内养蜂人士将中国传统蜂种与意大利蜂种对比讨论。在新式养蜂法被普遍认同的趋势下,国蜂未能及时改良,传统蜂场蜜源地和蜂蜜市场也遭到新式蜂场的侵占和挤压,传统蜂业发展逐渐衰落。与此同时,新式蜂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顾蜂种质量、过度分封、投机倒卖现象,导致华北蜂业价格暴涨、蜂病肆虐,几乎完全成为以分封售种为目的投机事业。在蜂蜜生产和运销问题上,由于各地蜜源植物分配不均且受气候灾害影响,蜂户不得不进行转地饲养。但因乡民智识不足和地方官员处理不当等因素,蜂业纠纷不断,民众排蜂心理渐重,蜂场损失惨重。蜂种投机倒卖风潮后,蜂户纷纷注重采蜜,又使得国内蜂蜜生产过剩。在国人观念不开、关税运费较高、合作组织力量薄弱、市场信息不畅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新式蜂蜜遭到蜜药行的价格操纵,在竞争中滞销积压。为摆脱蜂业发展困境,国民政府和民间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政府在广大农村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式蜂业,培育养蜂技术人才,出台奖励和保护蜂业办法。另一方面,民间养蜂人士自发组建养蜂协会,出版发行养蜂刊物,呼吁救济农村,复兴蜂业,从而形成既可以同官方交流建议,又可以对民众普及指导的中间保护组织。与此同时,在蜂种进口、病害检验、运输保护、蜂税豁免、蜜源转地纠纷等具体问题上,民间组织与官方机构进行了积极的协调互动,逐步明确蜂业发展规范与检查规则,使蜂业保护机制趋于具体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蜂业发展危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应对措施又不免流于形式,检查机关手续繁琐且各处刁难,国立农事机关鲜有作为,农村复兴委员会亦未将工作落到实处,合作事业工作者多为升职加薪,蜂业危机并未彻底革除,最终在战火中走向停滞。

蒋斋[2](2019)在《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空间化和定量化评估,对提高流域授粉服务价值、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四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5年土地利用、土壤属性、气温、地形等基础地理数据,以InVEST模型为基础,模拟评价35a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并探讨湿度、降水、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土地利用强度、国民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与授粉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相对授粉潜力较高的区域,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授粉服务价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城市扩张和耕地(水田和旱地)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分别增加40.24%(1546.44 km2)、11.46%(172.33 km2),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4.11%(801.77 km2)、9.61%(189.31 km2)、23.54%(200.98 km2)、22.67%(347.62 km2)、72.85%(174.86 km2)。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扩张、旱地、林地、草地面积的减少,导致野生授粉昆虫巢穴被大范围毁坏、可用生境面积减少及其生境破碎,使授粉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2)2015年传粉昆虫丰度指数(IOA,Index of Abundance)高的县域是集中分布于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山亭区、市中区和费县;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中上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流域东部;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中下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湖西平原区和南四湖的南部及北部区域;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低水平的县域是微山县和九里区。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平均传粉昆虫丰度指数由0.1492下降至0.1387。35a流域内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高水平(0.25–1.0)的县域由4个减少至3个,而处于中下水平(0.08–0.16)的县域增加1个。南四湖流域草地的传粉昆虫丰度指数最高,为0.497;其次是林地,为0.457。传粉昆虫丰度指数高低水平的县域分布与土地利用的类型密切相关,东部低山丘陵区受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增加,需要优先考虑保护。(3)南四湖流域的相对授粉潜力表现为东部低山丘陵区高、西部平原区居中、湖区和建成区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授粉潜力呈现出随高程的降低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表现为草地、林地、山间林草地边缘一定范围内的旱地、未利用地>零星分布的农村居民点、郊区以及河流沿岸>平原区的旱地>水田和建成区>水体。授粉赤字区主要分布于湖区、水库坑塘和建成区。南四湖流域草地的相对授粉潜力最高,为0.3577,林地次之,为0.3260。南四湖流域(不包含南四湖湖区)20个子流域中相对授粉潜力发现处于中下水平(0.07–0.15)的有11个,包括湖西平原的所有子流域以及湖东地区的洸府河流域和韩庄流域,而湖东地区的其他7个子流域相对授粉潜力全部处于中上水平(0.15–0.30)。35a相对授粉潜力处于高水平的县域只有山亭区,处于中下水平的县域个数维持在29个。曲阜市的相对授粉潜力从中上水平下降至中下水平导致处于中上水平相对授粉潜力的县域减少至11个;而东平县的相对授粉潜力从中下水平下降至低水平导致处于低水平的县域个数增加至2个。针对野生蜜蜂数量明显下降这一问题,可根据相对授粉潜力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授粉潜力较大区域,适当增设野生昆虫授粉自然保护区,以增加其适宜生境的方式来扩大野生蜜蜂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提高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目的。(4)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授粉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传粉昆虫丰度指数、相对授粉潜力与草地、林地和旱地呈显着正相关,与建设用地呈显着负相关,而与水田、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无显着相关性。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和相对授粉潜力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内的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强度等密切相关。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和相对授粉潜力与DEM、Slope呈显着正相关,与湿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呈显着负相关,而与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NDVI、tPOP、GDP之间无显着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四湖流域的农业生产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为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规避投资风险。

周柳[3](2019)在《湖南省重要农业野生植物及数据库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和大地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出现,特别是由于生境破坏及资源过度利用等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人们深感忧虑。在此背景下,作为植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野生植物,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确保新千年粮食安全的关键资源,因而备受关注。湖南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境内各种生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境内植物区系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严重滞后,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成果,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构建亦属空白。因此,开展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构建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数据库,无论对摸清我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家底,特别是查清其种类、分布及生存状况,为我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还是对深化我省农业野生植物多样性及价值的认识,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种类组成研究表明,湖南省有重要农业野生植物819种(含种下单位,下同),隶属127科,392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14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的44种,湖南特有、特色农业野生植物37种。含种类数目较多位列前五位的科分别是:兰科Orchidaceae、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2.生长型、生活型、分布格局及保护价值湖南重要农业野生植物的生长型以草本植物居多,有433种,占总数的52.87%。生活型以隐芽植物居多,有204种,占总数的24.91%。分布格局中以湘南、湘西及湘东山地所含种类较多,相对而言,以湘北洞庭湖区及湘中、湘东丘陵区种类较少。保护价值及用途中,以绿化、观赏植物种类最多,共有326种,占总数的39.80%,其次是食用植物种类较多,共有298种,占总数的36.38%。3.濒危性特征对湖南重要农业野生植物的受威胁状况(濒危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819种湖南重要农业野生植物中受威胁的种类有314种(极危57种,濒危103种,易危154种),占总数的38.34%。接近受威胁的种类(近危)有141种,占总数的17.22%;无危的种类有351种,占总数的42.86%。4.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构建构建了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该库包括物种数据库、词条检索、分布点检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管理5大功能模块及各模块的子库,包含约26万字字符信息、数据信息、地理信息和图片信息等,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储量大等特点。通过该数据库可以不断上传或更新本省农业野生植物调查研究的相关数据、信息和成果,为湖南省有关主管部门实现对全省农业野生植物信息在线查询与监管,最终实现信息开放与共享。5.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区系新发现本研究发现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新种1个,即:长萼报春苣苔Primulina longiloba L.Zhou&J.Tian。新纪录种6个,即: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封怀凤仙花Impatiens fenghwaiana、平坝凤仙花Impatiens ganpiuana、弯管马铃苣香 Oreocharis curvituba、莲花卷瓣兰Bulbophyllum hirundinis、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 chinensis。珍稀濒危农业野生植物新居群2个,即:粗梗水蕨Ceratopterispteridoides和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居群。

庞倩[4](2018)在《东北黑蜂系统起源及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北黑蜂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产卵力强、抗寒等优点,但其品种来源尚不清楚,抗寒机制缺乏系统研究,而分类地位和遗传特征的不清晰给东北黑蜂的保护均会造成阻碍。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自由水含量和游离脂肪含量的测定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北黑蜂的系统起源及抗寒机制展开研究,以期明确东北黑蜂的分类地位和遗传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研究对东北黑蜂、远东黑蜂、珲春黑蜂、高加索蜂和中华蜜蜂5个蜂种共100只工蜂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在公共数据库下载了卡尼鄂拉蜂、欧洲黑蜂、安纳托利亚蜂和意大利蜂4个蜂种共40个个体的重测序数据。测序共获得246.32 G原始数据,东北黑蜂重测序共获得54.49 G的数据量,其clean 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平均比对率为97.32%,平均测序深度为18.0X,鉴定到东北黑蜂2114450个SNP,739093个InDel。(2)通过构建进化树、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东北黑蜂的系统起源。结果表明东北黑蜂与远东黑蜂、珲春黑蜂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血统组成单一。证明东北黑蜂来可能源于远东黑蜂。(3)通过测定东北黑蜂和意大利蜂的自由水含量和游离脂肪含量分析东北黑蜂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二者自由水含量和游离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表明二者对低温环境均产生了适应性,都形成了一定的抗寒机制。(4)利用Fst&θπ选择消除分析,通过东北黑蜂和意大利蜂的比较,筛选东北黑蜂受选择区域,再结合GO富集分析和KEGG分析筛选抗寒相关的基因。结果筛选到2个与小分子抗寒物质积累相关的基因,即与葡萄糖积累有关的PH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phosphatase 2 基因以及与磷脂代谢有关的 adenylate cyclase type 6基因。(5)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东北黑蜂、东北地区意大利蜂和扬州地区意大利蜂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东北黑蜂Dachsous、HSP90和Hsc70-5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扬州地区的意大利蜂和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P<0.05),而扬州地区的意大利蜂和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东北黑蜂和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HSP 60和Hsc70-4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扬州地区的意大利蜂(P<0.05),东北黑蜂和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东北黑蜂的抗寒性强于意大利蜂,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的抗寒性又强于扬州地区的意大利蜂,说明环境可能会够影响甚至改变蜂种的抗寒性。本研究明确了东北黑蜂的分类地位,并发现东北黑蜂的抗寒性可能是其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该研究对东北黑蜂遗传资源保护和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叶龚飞,郑萍,王玉[5](2017)在《抓良种、建基地做大做强正安中蜂产业》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产业的发展壮大的工作方式,通过建基地,走集团闭锁繁殖育种道路,把一些遗传力、配合力强、高产基因的蜂群保留下来,最后形成具有一定生产性能、生活力强、遗传性稳定的品种。结果表明有良好的种子资源基础、正确的保种方法和经费的保障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魏文挺[6](2014)在《基于蜂王浆与盐酸显色反应和脂肪酸组成的蜂王浆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实践和研究表明,蜂王浆在常温下容易变质,新鲜度评价是蜂王浆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缺乏简单、有效且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方法,目前蜂王浆国家标准中没有涉及新鲜度相关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有关蜂王浆质量评价主要以反式10-羟基-2-癸烯酸(10-HDA)为技术指标,是影响蜂王浆价格的决定性因素。然而10-HDA含量却逐年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和内需消费均受到严重影响,已经引起国内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亟需开展蜂王浆新鲜度及质量控制相关研究,为完善蜂王浆国家国际标准和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一方面基于蜂王浆与盐酸显色反应,试图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快速、实用的蜂王浆新鲜度指标和相应检测方法;另一方面根据脂肪酸合成路径,采用饲喂有机酸方式提高蜂王浆中10-HDA等多种脂肪酸的含量,以提升蜂王浆品质;同时,对影响10-HDA含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获得可靠的证据。具体结果如下:1.基于蜂王浆与盐酸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蜂王浆检测方法。显色反应a木、b*值随新鲜度降低会发生规律性变化,不同类型蜂王浆变化略有不同。杂花期蜂王浆:利用显色反应Y(Y=a*-b*)值,可以有效区分室温下贮存7d前后、9d前后、21d前后的蜂王浆样品。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将新鲜度分为0-5、7-9、>11d等集合对不同温度下贮存样品进行判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区分效果。油菜花期蜂王浆:根据a*值统计分析结果,室温下样品可以分为0-7、9、11~17、21、28和35~57d等区间,根据b木值则可分为0-11、14~17和21~57d等区间,区间内样品差异不显着,但与区间外差异显着。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将新鲜度分为0~11、14~17、>21d等集合对不同温度下贮存样品进行判定可以获得理想的判定结果。2.首次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蜂王浆中10-羟基癸酸(10-HDAA)、3-羟基癸酸(3-HDAA)和癸二酸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结合10-HDA国标法测定了蜂群饲喂有机酸前后生产的蜂王浆中10-HDA、10-HDAA、3-HDAA和癸二酸含量。结果显示,饲喂柠檬酸和硬脂酸可以显着提高10-HDA和癸二酸含量,提升效果分别可达5.6%-6.4%和22%-46%。柠檬酸还对10-HDAA和3-HDAA含量有显着提升效果,增产幅度分别为14.4%-20%和10.6%-23.4%。3.首次对10-HDA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性、大样本量的研究。地理和蜂种均可显着影响10-HDA含量。在中国,10-HDA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01%)>东北地区(1.87%)>东部地区(1.75%),意卡杂交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A. m. carnica)(1.89%)>意大利蜜蜂(A. m. ligustica)(1.79%),其中地理为主要因素。油菜花期蜂王浆10-HDA含量显着高于荆条花期样品。蜂王浆产量与10-HD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油菜花期内两者相关系数为-0.362,杂花期内为-0.432。

张中印,刘振声,侯宝敏,侯朝阳,靳国宝[7](2009)在《河南省蜜源资源概况》文中研究说明为合理开发利用河南省丰富的蜜源资源,指导养蜂生产,我们采取实地考察、放蜂生产、蜂产品收购统计和委托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的蜜源植物进行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高新云,匡海鸥,胡彦召[8](2006)在《北疆蜜源植物调查及蜜源基地建设》文中认为

高新云,匡海鸥,胡彦召[9](2005)在《北疆的蜜源调查及基地建设》文中提出2005年6月上旬,新疆自治区蜂业发展中心组成6人的考察组,前往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进行了蜜源植物考察,采集了大量标本,经整理北疆计有10种能生产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及草原蜜源组合,并对北疆蜜源的特点,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估,为建设优质成熟有机蜜生产基地提出了建议。

娄富荣[10](2004)在《江西养蜂月事》文中研究表明

二、豫北地区蜜粉源植物的考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豫北地区蜜粉源植物的考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蜂业危机及其应对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一章 新式蜂业的传入与发展
    第一节 新式蜂业的传入背景
        一、崩溃破产的农村经济
        二、外贸漏巵与新式养蜂技术引进
    第二节 新式蜂业的推广与发展
        一、宣传推广与试验
        二、各地的发展情形
第二章 蜂种的选择与投机问题
    第一节 蜂种选择与土蜂业衰落
        一、蜂种选择及发展趋势
        二、新旧蜂场之纠葛
    第二节 蜂种投机与病敌害
        一、华北养蜂热潮
        二、病敌害肆虐
第三章 蜂蜜的生产与运销危机
    第一节 蜜源不足与转地纠纷
        一、蜜源供应不足
        二、转地纠纷频发
    第二节 蜂蜜运销困顿
        一、蜜的过剩生产与运售
        二、市场竞争与蜂蜜滞销
第四章 国民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应对举措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倡导与保护
        一、直接提倡和推广蜂业
        二、出台奖励和保护办法
    第二节 民间团体的组建与合作
        一、组建养蜂协会与发行刊物
        二、建立蜂场互助合作组织
第五章 官方与民间的协调互动及效果评析
    第一节 蜂种进口及病害检验
    第二节 运输保护与蜂税豁免
    第三节 转地纠纷案件处理
    第四节 效果评析:积极决策与消极执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2.1 基于InVEST-Pollination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研究方案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及概况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形、地貌和植被
        2.2.2 气候和水文条件
        2.2.3 土壤状况
    2.3 社会经济概况
        2.3.1 农业状况
        2.3.2 旅游资源
        2.3.3 土地利用
    2.4 传粉蜜蜂物种资源概况
    2.5 蜜粉源植物概况
        2.5.1 蜜粉源植物资源组成
        2.5.2 蜜粉源植物资源空间分布
        2.5.3 影响蜜粉源植物开花和泌蜜的主要因素
    2.6 小结
第3章 南四湖流域InVEST-Pollination模型的构建
    3.1 数据准备
        3.1.1 传粉物种属性数据
        3.1.2 土地利用栅格
        3.1.3 土地利用属性数据
    3.2 结果分析
        3.2.1 1980 –2015 年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2 传粉昆虫丰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3.3 小结
第4章 南四湖流域相对授粉潜力时空变化分析
    4.1 相对授粉潜力空间分布
    4.2 相对授粉潜力时间变化
    4.3 授粉服务功能时空变化驱动因素
        4.3.1 授粉服务功能时间变化驱动因素
        4.3.2 授粉服务功能空间分布驱动因素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湖南省重要农业野生植物及数据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农业野生植物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研究概况
    1.3 农业野生植物数据库构建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湖南省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
    2.4 土壤
    2.5 水文
    2.6 生物资源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及馆藏标本研究
        3.2.2 野外实地调查
        3.2.3 构建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
4. 结果与分析
    4.1 湖南省重要农业野生植物调查与分析
        4.1.1 种类组成
        4.1.2 分布格局
        4.1.3 生长型和生活型
        4.1.4 保护利用价值
        4.1.5 濒危性分析
        4.1.6 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新发现
    4.2 湖南省农业野生植物数据库构建
        4.2.1 技术路线
        4.2.2 模块结构
        4.2.3 模块功能
        4.2.4 信息录入
5. 讨论
    5.1 有关农业野生植物概念问题
    5.2 农业野生植物数据库构建相关问题
6. 结语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湖南省部分农业野生植物图片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Ⅲ 湖南省重要农业野生植物名录
致谢

(4)东北黑蜂系统起源及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国西方蜜蜂的引入
    2 东北黑蜂简介
        2.1 东北黑蜂品种历史
        2.2 东北黑蜂的饲养管理
        2.3 东北黑蜂品种特征和性能
        2.4 东北黑蜂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
    3 系统分类主要研究方法
        3.1 形态学研究法
        3.2 细胞-染色体多态性研究法
        3.3 同工酶研究法
        3.4 分子生物学方法
        3.5 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东北黑蜂系统起源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cDNA文库制备
        2.2 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获取
        2.3 序列质控和比对
        2.4 变异的检测与注释
        2.5 进化树构建
        2.6 主成分分析
        2.7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DNA提取质量检测
        3.2 测序及变异检测
        3.3 分类地位和群体结构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东北黑蜂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分析
    1 自由水含量和游离脂肪含量测定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2 抗寒相关基因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3 抗寒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自由水含量和游离脂肪含量测定
        4.2 抗寒相关基因的筛选
        4.3 抗寒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全文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抓良种、建基地做大做强正安中蜂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 抓好“贵州省中蜂良种繁育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1.1 建立蜜蜂资源场、种蜂场是发展蜂产业的需要
    1.2 建立中蜂种蜂场是保护地方良种的需要
    1.3 建立中蜂种蜂场是解决区域供种的需要
    1.4 养蜂扶贫效益显着
2 正安中蜂产业的发展优势
    2.1 蜜粉源植物丰富, 养蜂条件优越
    2.2 中蜂品种优良, 为地方良种
    2.3 养蜂历史悠久, 技术扎实, 形式多样
    2.4 技术支撑力量雄厚
    2.5 组织化程度高, 地方领导重视
3 目标及主要措施
    3.1 目标
    3.2 措施
        3.2.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 落实管理措施
        3.2.2 认真搞好规划, 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
        3.2.3 建立“贵州省中蜂良种繁育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3.2.4 资金来源
        3.2.5 资金管理
        3.2.6 效益分析
        3.2.7 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

(6)基于蜂王浆与盐酸显色反应和脂肪酸组成的蜂王浆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目录
文献综述部分
    第一章 蜂王浆化学组成及新鲜度指标研究进展
        1 蜂王浆的化学组成
        1.1 水分
        1.2 蛋白质与氨基酸
        1.3 脂类
        1.4 糖类
        1.5 其它微量物质
        1.6 “R”物质
        2 蜂王浆新鲜度指标
        2.1 10-羟基-2癸烯酸(10-HDA)
        2.2 酶类
        2.3 蛋白质
        2.4 游离氨基酸
        2.5 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2.6 色度与粘度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蜂王浆脂肪酸研究进展
        1 早期对蜂王浆脂肪酸的探索
        2 蜂王浆脂肪酸与质量控制
        3 蜂王浆脂肪酸的生物学活性
        4 蜂王浆脂肪酸的驱螨活性
        5 蜂王浆脂肪酸的空间结构
        6 蜂王浆中脂肪酸合成途径
        6.1 蜂王浆脂肪酸的合成起点
        6.2 羟基修饰和β-氧化的先后顺序
        6.3 羟基修饰反应方式
        6.4 脂肪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蜂王浆中10-HDA含量研究进展
        1 10-HDA的发现
        2 10-HDA的含量与测定方法
        3 10-HDA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功能
        4 10-HDA含量的影响因素
        4.1 地理因素
        4.2 蜂种因素
        4.3 蜜粉源因素
        4.4 营养水平
        4.5 产量因素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思路和内容
试验研究部分
    第五章 基于显色反应的蜂王浆新鲜度测定方法及机理研究
        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显色反应过程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显色反应描述
        3.2 杂花期蜂王浆新鲜度与显色反应的关系
        3.2.1 -18℃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2.2 4℃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2.3 室温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2.4 30℃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2.5 室温下贮存不同时间的杂花期蜂王浆显色反应的统计分析
        3.2.6 不同温度贮存不同时间的杂花期蜂王浆显色反应的比较
        3.3 油菜花期蜂王浆新鲜度与显色反应的关系
        3.3.1 -18℃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3.2 4℃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3.3 室温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3.4 30℃贮存不同时间的蜂王浆样品与盐酸的显色反应
        3.3.5 以室温组为判定模型对不同样品进行新鲜度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饲喂有机酸对蜂王浆中脂肪酸的影响
        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液相色谱条件
        2.4 气相色谱条件
        2.5 标准曲线
        2.6 蜂王浆样品采集
        2.7 样品处理
        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气相色谱测定蜂王浆脂肪酸方法学考察
        3.1.1 提取方法的优化
        3.1.2 检测限与线性关系
        3.1.3 精密度和重复性
        3.1.4 回收率
        3.2 饲喂柠檬酸和硬脂酸对10-HDA含量的影响
        3.2.1 空白对照组中10-HDA含量变化
        3.2.2 柠檬酸和硬脂酸组中10-HDA含量变化
        3.3 饲喂柠檬酸和硬脂酸对10-HDAA、3-HDAA和癸二酸含量的影响
        3.3.1 空白对照组中10-HDAA、3-HDAA和癸二酸含量变化
        3.3.2 柠檬酸组中10-HDAA、3-HDAA和癸二酸含量变化
        3.3.3 硬脂酸组中10-HDAA、3-HDAA和癸二酸含量变化
        3.4 饲喂处理对蜂王浆中柠檬酸和硬脂酸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化学组成分析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蜂王浆组成
        3.2 不同地区间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差异
        3.3 不同地区间油菜花期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差异
        3.4 蜜粉源对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影响作用
        3.5 产量与10-HDA含量的关系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授权的专利
致谢

(7)河南省蜜源资源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蜜源植物
    1.1 油菜
    1.2 紫云英
    1.3 刺槐
    1.4 枣花
    1.5 荆条
    1.6 芝麻
    1.7 柿树
    1.8 泡桐
2 重要蜜源植物
3 主要粉源植物
    3.1 茶叶花
    3.2 玉米
    3.3 葎草 (拉拉秧)
    3.4 板栗
    3.5 藕 (莲花)
    3.6 山楂

(8)北疆蜜源植物调查及蜜源基地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北疆的主要蜜源及花期
    1.1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1.2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1.3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1.4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1.5 苦豆Sophora alopecuroides L.
    1.6 刺槐Robinia pesudoacacia L.
    1.7 铃铛刺Halimodendron holodendron (Pall.) Voss.
    1.8 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
    1.9 瓜类
    1.1 0 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y
    1.1 1 天然草原蜜源
2 蜜源基地建设条件
3 基地建设措施

四、豫北地区蜜粉源植物的考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蜂业危机及其应对研究(1912-1937)[D]. 吴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 蒋斋.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 [3]湖南省重要农业野生植物及数据库构建[D]. 周柳.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4]东北黑蜂系统起源及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D]. 庞倩. 扬州大学, 2018(12)
  • [5]抓良种、建基地做大做强正安中蜂产业[J]. 叶龚飞,郑萍,王玉. 畜禽业, 2017(06)
  • [6]基于蜂王浆与盐酸显色反应和脂肪酸组成的蜂王浆质量控制研究[D]. 魏文挺. 浙江大学, 2014(09)
  • [7]河南省蜜源资源概况[J]. 张中印,刘振声,侯宝敏,侯朝阳,靳国宝. 蜜蜂杂志, 2009(04)
  • [8]北疆蜜源植物调查及蜜源基地建设[J]. 高新云,匡海鸥,胡彦召. 新疆农业科技, 2006(01)
  • [9]北疆的蜜源调查及基地建设[A]. 高新云,匡海鸥,胡彦召. 2005年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专业委员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联合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10]江西养蜂月事[J]. 娄富荣. 养蜂科技, 2004(01)

标签:;  ;  ;  ;  ;  

豫北蜜粉源植物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