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疤痕药物绷带在疤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抗疤痕药物绷带在疤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抗疤药物绷带在瘢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1](2021)在《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四肢Ⅱ度烧伤患者用SPSS21.0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MEBT/MEBO处理创面;治疗组换药后予弹力绷带叠瓦式加压包扎患肢,对照组换药后予普通绷带无压力包扎患肢。入院后至入院第7天,每8小时换药1次,治疗第7天后,每12小时换药1次。14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渗出、疼痛、创面愈合率等情况,记录治疗第5天残疱疱液量、残疱面积,统计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后3月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完成57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1)在减少渗出和缓解疼痛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渗出、疼痛评分均成下降趋势,治疗组在治疗第3天和治疗第7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4天时两组无明显差异。(2)第5天残疱疱液量、残疱面积方面,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7天、第14天后创面愈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4)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5.68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3天,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5)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临床疗效情况,两组治疗疗效相近,其中治疗组显效率为82.14%,对照组显效率为75.86%。(5)创面愈合后3月后,两组患者创面均无瘢痕增生,治疗组出现色素沉着7例,对照组出现色素沉着9例,两组色素沉着情况无明显差别。(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与MEBT/MEBO普通包扎疗法治疗四肢Ⅱ度烧伤,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后色素沉着、瘢痕增生方面疗效相当。(2)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可减少烧伤早期创面渗出、缓解创面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何李润[2](2021)在《硅酮制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手部烧伤瘢痕疗效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分析不同剂型硅酮制剂联合压力及运动疗法对烧伤手部瘢痕的疗效。[方 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烧伤手部瘢痕病例共40例,共58只手,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性别比为7:1,年龄为13-52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组,25例纳入运动疗法+压力疗法+硅酮凝胶治疗组;15例纳入运动疗法+压力疗法+硅酮敷贴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的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手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观察瘢痕进展、手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的情况,对硅酮凝胶组与硅酮敷贴组四个阶段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发现手部烧伤患者男性较女性多,工人较非工人多,火焰烧伤是烧伤主要原因。硅酮凝胶组的VSS、手功能、ADL的评估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分别与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相比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硅酮敷贴组的VSS、手功能、ADL的评估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分别与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硅酮凝胶组与硅酮敷贴组两组间的相同阶段VSS、手功能、ADL的评估相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 论]1.硅酮凝胶及硅酮敷贴联合压力及运动疗法能淡化手部瘢痕色泽、降低瘢痕厚度、改善瘢痕血管分布、增加瘢痕柔软度,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硅酮凝胶与硅酮敷贴在改善手部瘢痕、提高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根据瘢痕情况及患者需求选取适宜的硅酮制剂来治疗烧伤后手部瘢痕。

黄烨[3](2021)在《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患者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共48例(62只手)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手术时机早晚(定义伤后6个月内为早期,超过6个月为晚期)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术中记录每个患者出血量,术后拆包时计算皮片存活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评价患者的手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皮片存活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早期手术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也不会降低皮片存活率。2.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SS、手指TAM及ADL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早期组与晚期组V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AM及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三个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SS、手指TAM及ADL评分改善值组间比较:早期组和晚期组术后6个月VSS评分改善值组间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后6个月手指TAM与ADL评分组间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行植皮手术不会降低皮片存活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手功能及生活质量。

周梦云,阎玉秀,金子敏,陶建伟[4](2021)在《增生性瘢痕压力服研究与临床现状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压服装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重要手段,正确且积极的恒压治疗有助于提高压力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综述了压力疗法研究现状、增生性瘢痕的压力服的制作与临床现状,并从当前压力服装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当前压力服在临床使用中不能维持特定且均匀的治疗压力,以及长期使用依从性低与护理不当等问题,对治疗增生性瘢痕压力服的研发提出了展望。未来可从压力衰变调节系统开发、运用嵌入式柔性可穿戴技术构建治疗压力实时监测系统、以及使用新型抑菌纤维混纺或者添加药物内衬等方法研发压力衣,改善烧伤增生性瘢痕临床治疗效果。

张国坤[5](2021)在《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对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愈后瘢痕增生情况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应用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覆盖深度烧伤创面,比较分析两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增生情况。方法:1.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深度烧伤患者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A及实验组B,两组患者各10例。其中实验组A采用1:3微型皮片覆盖烧伤创面;实验组B采用1:4微型皮片覆盖烧伤创面。2.按照植皮比例不同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半年后创面瘢痕增生情况;使用温哥华烧伤瘢痕评估标准(VSS量表)来评估患者瘢痕皮肤的色泽、血供、硬度与厚度,并计算两组间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1.创面愈合时间:A组创面愈合时间(50.4±3.17)天,B组创面愈合时间(59.3±3.02)天,两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愈合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A组采用烧伤瘢痕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为:色泽(1.9±0.74)、血供(1.6±0.84)、柔软程度(1.7±0.68)及厚度(1.2±0.42);B组采用时尚瘢痕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为:色泽(2.2±0.63)、血供(1.7±0.82)、柔软程度(1.9±0.74)及厚度(1.4±0.52);分别对两组色泽、血供、柔软程度与厚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计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中,1:3Meek植皮创面愈合时间要短于1:4Meek植皮治疗;2.但对于创面愈合半年后瘢痕增生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

田梦[6](2020)在《源自角质细胞的PGE2对创面愈合与瘢痕形成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皮肤是人体组织中面积最大且最容易受伤的器官。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瘢痕也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一些情况下,创面瘢痕过度增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探索新的促进创面瘢痕良性愈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瘢痕学说中最关键的组织学基础为多种细胞因子过度激活和细胞外基质破坏、沉积失衡所导致的皮下胶原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累积。作为参与瘢痕形成的最重要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后统一简称为: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的中晚期展开了密切的细胞信号交换,使得创面通过瘢痕有序愈合,其中角质细胞作为成纤维细胞的上游活性细胞,其对成纤维细胞的激活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如何调控角质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成为瘢痕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知参与创面愈合的多种细胞因子中,前列腺素(PG)E2(PGE2)作为体内分布最多、作用最广的细胞因子,其在创面愈合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尤为突出。PGE2是由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催化下合成的。在创面修复中,PGE2可通过直接诱导炎性因子分泌或间接通过上游细胞(角质细胞)旁分泌的方式激活下游细胞(成纤维细胞),从而使得下游细胞增殖和趋化,降低胶原降解,促进瘢痕生成。综上所述,调节角质细胞中PGE2的水平可直接影响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进而影响瘢痕形成。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激活过程中,角质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调节及激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布洛芬和拉坦前列腺素调节角质细胞PGE2分子表达从而降低成纤维细胞过度激活所致的瘢痕的形成。研究目的:1.明确环氧合酶Cox家族在调节角质细胞中PGE2的表达的具体机制;2.明确Cox-1和Cox-2分别对于PGE2表达的不同调节作用;3.探索可有效干预PGE2的药物及其药理学作用;4.在大体实验中,探究临床药物对于创面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在离体细胞试验中,采用激活的Hu EK-N角质细胞,运用蛋白印迹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对Cox-1,Cox-2和PGE2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进行分析;2.通过药理学试验方法,分别采用特异性Cox-1和Cox-2的激动剂和抑制剂,明确两种Cox亚型在PGE2合成的作用;3.明确布洛芬和拉坦前列素通过Cox-2,间接调节PGE2的表达作用,以及两者的药理学浓度-剂量关系;4.在活体应用中,采用小鼠创面瘢痕模型,观察创面愈合的时间和组织学差异,验证细胞学实验结果。研究结果:1.在被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GF-like growth factor,hb-EGF)激活的Hu EK-N角质细胞中,Hu EK-N角质细胞表现为:(1)Cox-1和Cox-2 m RNA水平均升高,且升高程度改变呈时间依赖型;(2)Cox-2蛋白水平增高,呈时间依赖型,但Cox-1蛋白水平未见明显改变;(3)抑制Cox-1并不显着影响PGE2的表达,而抑制Cox-2蛋白显着抑制PGE2表达。2.比较布洛芬(ibuprofen)和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对于Hu EK-N角质细胞PGE2表达的影响。(1)Ibuprofen可抑制Hu EK-N细胞中PGE2表达,且呈浓度依赖型(IC50=8.18ng/ml,95%CI=4.4-17.69,R2=0.929);(2)Latanoprost可促进PGE2表达,呈浓度依赖型(EC50=133.1 ng/ml,95%CI=76.9–230.1 ng/ml,R2=0.91)。3.比较ibuprofen和latanoprost对于活体小鼠创面局部瘢痕形成的影响(1)愈合时间:a)对照组小鼠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1.1±0.7天;b)单纯ibuprofen处理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着延长,为14.6±0.9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单纯latanoprost处理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为10.1±0.4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织学观察创面局部瘢痕组织胶原纤维的性状,主要评判标准为胶原蛋白排列和染色密度的差别a)在对照组中,其胶原蛋白排列和染色密度评分分别为4.1±0.3 a和3.3±0.1c;b)在ibuprofen中,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明显较对照组稀疏,染色较浅,但排列尚有条理,其胶原蛋白排列和染色密度的评分分别为3.5±0.5 b和2.5±0.5 d,与对照组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在latanoprost中,瘢痕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染色浓密,其胶原蛋白排列和染色密度的评分分别为1.5±0.8 d和4.8±0.3 a,与对照组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atanoprost可有效逆转ibuprofen所致的瘢痕愈合延缓,呈浓度依赖型。研究结论:1.Cox-2是促使PGE2合成的主要蛋白酶;2.ibuprofen和latanoprost可分别有效抑制和激活Cox-2,从而间接调节角质细胞内PGE2表达;3.Ibuprofen通过间接抑制PGE2表达,显着延长活体创面愈合时间,组织学提示瘢痕形成尚佳;与其表现形式不同的是,Latanoprost可显着缩短愈合时间,使创面过度愈合,导致潜在瘢痕过度形成可能;4.Latanoprost可有效逆转Ibuprofen的不良反应:Latanoprost在本研究中可有效逆转Ibuprofen所致的瘢痕形成障碍产生的创面延迟愈合,为临床中安全使用NSAID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飘飘[7](2020)在《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1.研制《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2.分析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的知信行现状及三者间的相关性。3.探讨影响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的因素。方法1.以知信行理论作为问卷理论框架,结合烧伤相关指南和文献,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条目池。2.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邀请22名烧伤领域和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并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形成《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终稿。3.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三个病区的293名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对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照顾者的知信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经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形成了3个维度和50个条目的《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条目池。2.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应答率分别为100%和81.82%,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63.64%和4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和0.925。条目相关性评分均数平均值分别为4.50和4.69分,条目重要性评分均数平均值分别为4.47和4.63分。条目相关性评价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5和0.09,条目重要性评价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10。条目相关性评价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和0.301,条目重要性评价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3和0.301。形成了3个维度,40个条目的《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初稿。3.问卷初稿各条目经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Cronbach’sα系数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后删除了4个条目。最终,康复照护知识维度包含18个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54%;康复照护信念维度包含7个条目,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7.957%;康复照护行为维度包含11个条目,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708%。问卷总体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在0.94~1.00之间。问卷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6,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07~0.943之间。问卷总体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70,各维度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825~0.954之间。4.问卷总分平均值为(115.37±22.43)分,得分率为64.09%;康复照护知识维度平均得分为(48.97±14.06)分,得分率为54.41%;康复照护信念维度平均得分为(26.46±4.06)分,得分率为75.60%;康复照护行为维度平均得分为(39.94±7.62)分,得分率为72.62%。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康复照护知识与康复照护信念和康复照护行为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6、0.517、0.6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康复照护知识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职业、有无康复医院或康复专科就诊经历、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和因烧伤住院次数(R2=0.464);康复照护信念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有无康复医院或康复专科就诊经历和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R2=0.372);康复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和烧伤部位(R2=0.364)。结论1.本研究研制的《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估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工具。2.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康复照护信念水平最高,康复照护知识水平最低;照顾者的康复照护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呈正相关。3.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识、信念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与患儿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职业、有无康复医院或康复专科就诊经历、获得烧伤康复知识的途径、因烧伤住院次数和烧伤部位。

韩心怡[8](2020)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过去2年间我科连续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后应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与传统诊疗模式的临床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比较不同的诊疗模式在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生长情况、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测试的差异。判断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传统诊疗模式,为手深度烧伤患者在选择诊疗模式时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与建议。方法:本课题包含2组研究,分别为研究1与研究2。研究1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与对照组1,手部受试创面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偏浅创面,创面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研究2中,患者分为治疗组2与对照组2,手部受试创面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偏深创面及Ⅲ度创面,创面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1与治疗组2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患者应用传统诊疗模式。两组研究分别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患者创面行常规治疗,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此同时,对于治疗组1与治疗组2的患者,我科根据这些患者病情及病程的不同阶段,遵循中医整体观的理念,以早期应激救治、保护脏器功能为切入点,创面治疗为重点,将综合性康复治疗贯穿于诊疗全过程,针对创面封闭、瘢痕防治、功能恢复采用积极有效的创面覆盖治疗、综合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加压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于治疗后6个月,依照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评分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测试对患者手部创面瘢痕生长情况及手指关节活动度及手部整体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两种诊疗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有80名患者参与试验治疗,其中对照组1(A组)20人,治疗组1(B组)20人,对照组2(C组)20人,治疗组2(D组)20人。研究1中A组患者男11例,女9例,B组患者男13例,女7例,C组患者男8例,女12例,D组患者男10例,女10例,研究1与2中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手部烧伤面积、烧伤总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05±1.791)天,治疗组1(B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25±1.74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1)。对照组2(C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0.35±3.265)天,治疗组2(D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2.25±3.3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9,P<0.01)。2.瘢痕生长情况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6.45±1.395)分,治疗组1(B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55±1.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4,P<0.01)。对照组2(C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8.05±1.191)分,治疗组2(D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6.15± 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P<0.01)。3.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2.45±0.510)分,治疗组1(B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3.30±0.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9,P<0.01)。对照组2(C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1.95±0.605)分,治疗组2(D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3.15±0.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2,P<0.01)。4.手部整体功能的比较对照组1(A组)与治疗组1(B组),两组患者手部整体功能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9,P=0.014)。对照组2(C组)与治疗组2(D组),两组患者手部整体功能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41)。结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在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诊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应用相较于传统诊疗模式能使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瘢痕增生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手部整体功能改善,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诊疗模式。

徐丽珍[9](2020)在《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手术瘢痕松解结合术后系统性抗挛缩治疗的患者与未完成抗挛缩治疗患者的疗效,探讨综合治疗在矫正瘢痕挛缩畸形的合理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共4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要求整形手术且出院医嘱均要求完成系统性抗挛缩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完成系统性抗挛缩治疗的情况,分成综合治疗组(A组)20例与单一治疗组(B组)20例。采用疗效评定标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手整体运动功能及外观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均明显改善,挛缩均达到充分松解,其中综合治疗组(A组)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B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3个月后两组手部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个月,综合治疗组(A组)在外观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恢复的满意度都显着高于单一治疗组(B组)。结论: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美观度和活动度。

王斐[10](2019)在《自体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型瘢痕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瘢痕是创伤后自然修复的产物,瘢痕的治疗目前仍十分棘手,研究证明瘢痕内胶原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均失去正常调控机制导致瘢痕增生或挛缩,大量临床观察及文献报道发现自体脂肪移植后受区皮肤皱纹减轻,毛孔缩小、色素沉着减轻、皮肤柔软。基于此我们想到自体乳糜脂肪能否使痕痕内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蛋白趋于正常化达到治疗目的,继而进行研究。目的:1、探索自体乳糜脂肪的制备及生物学性状的观察2、观察自体乳糜脂肪移植对增生型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3、观察自体乳糜脂肪移植对增生性瘢痕内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的影响4、观察乳糜脂肪移植后增生性瘢痕组织学性状的改变5、为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实验于2015年9月进行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四病区、全军烧伤研究所进行。①、随机搜集临床烧烫伤后一年以上瘢痕病例共30例,控制非处理因素筛选出实验对象。②选取以自体乳糜脂肪注射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为实验组;③治疗区附近的增生性痕痕为对照着,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④分时间段采集瘢痕标本,观察并记录瘢痕形态学、组织学变化;⑤通过苏木素伊红、马松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瘢痕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疲痕组织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统计瘢痕内Ⅰ、Ⅲ型胶原蛋白密度的变化结果:①乳糜脂肪移植注射入瘢痕后瘢痕的形态学(厚度、色泽、弹性)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有显着改变。②乳糜脂肪高倍镜下未发现成活的脂肪细胞;乳糜脂肪培养5天后可以看到条索状细胞生长。③乳糜脂肪移植注射入瘢痕后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密度及数量减低,Ⅲ胶原蛋白排列、数量、形态趋于正常皮肤改。④瘢痕内注射乳糜脂肪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糜脂肪移植注射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乳糜脂肪注射移植后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性状趋于正常皮肤改变。②乳糜脂肪注射移植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发生改变。③乳糜脂肪对增生性瘢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④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起主要治疗效果的物质并非脂肪细胞本身。

二、抗疤药物绷带在瘢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疤药物绷带在瘢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烧伤的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资料
        1.3 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1.4 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烧伤的认识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3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的概述
    4 压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4.1 压力治疗用于慢性下肢静脉疾病
        4.2 压力治疗用于肢体淋巴水肿
        4.3 压力治疗用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4.4 压力治疗的外力装置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及分度
        1.3 病例标准
        1.4 不良反应及处理预案
        1.5 伦理学要求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及观察时间点
        2.4 观察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2.7 病例脱落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烧伤创面面积、深度及部位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
        3.4 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四肢Ⅱ度烧伤病理学特点
        4.2 MEBT/MEBO的作用机制
        4.3 湿润烧伤膏(MEBO)的药物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4 包扎与压力治疗烧伤创面讨论
        4.5 临床指标情况分析
        4.6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5 本课题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本课题的创新点
        5.2 本课题的不足
        5.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硅酮制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手部烧伤瘢痕疗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烧伤后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分组方法
    2.2 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处理
        2.2.4 术后康复治疗
        2.2.5 观察与随访指标
        2.2.6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完成情况
    3.3 VSS评分结果
    3.4 TAM评分结果
    3.5 ADL评分结果
    3.6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比
    3.7 典型病例
第4章 讨论
    4.1 皮片移植术
        4.1.1 皮片类型
        4.1.2 影响皮片存活率的因素
        4.1.3 移植皮片远期变化
    4.2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4.3 早期手术对手功能恢复的意义
    4.4 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4.5 本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增生性瘢痕压力服研究与临床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增生性瘢痕压力疗法研究现状
    1.1 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原理与方法
    1.2 增生性瘢痕压力疗法临床现状
2 增生性瘢痕压力服制作及其临床现状
    2.1 增生性瘢痕压力服制作现状
        2.1.1 折减系数法
        2.1.2 Laplace定律法
    2.2 增生性瘢痕压力服临床现状
        2.2.1 压力服治疗压力
        2.2.2 压力服压力测量
        2.2.3 压力服治疗效果评估
3 增生性瘢痕压力服研发展望
    3.1 当前压力服装临床存在的问题
        3.1.1 压力衣压力持续输送问题
        3.1.2 压力衣压力均匀输送问题
        3.1.3 压力衣长期使用依从性与护理问题
        3.1.3.1 压力衣使用护理问题
        3.1.3.2 压力衣疗法治疗依从性
    3.2 压力服装展望
        3.2.1 压力衰变调节系统的研发
        3.2.2 压力监测报警系统的研发
        3.2.3 可调节人体曲率材料装置的研发
        3.2.4 功能复合材料的使用研发
4 总结建议

(5)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对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愈后瘢痕增生情况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烧伤后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源自角质细胞的PGE2对创面愈合与瘢痕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材料和试剂
实验仪器设备
第一部分 激活的Hu EK-N角质细胞Cox-1,Cox-2的m RNA和蛋白质及PGE2的表达分析
    前言
    一、背景介绍
        (一)瘢痕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在瘢痕形成中的细胞学基础
        (三)前列腺素E2(PGE2)在瘢痕形成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试验方法
        (一)实验细胞
        (二)细胞培养
        (三)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四)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三、实验结果
        (一)Hu EK-N角质细胞Cox-1和Cox-2基因的表达调控
        (二)Cox-1和Cox-2对于Hu EK-N角质细胞中PGE2表达的影响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剂量的布洛芬和拉坦前列素,对小鼠创面愈合时间和组织学表现的影响
    前言
    一、试验方法
        (一)实验对象
        (二)创面制作和标本采集
        (三)病理切片检查
        (四)数据及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
        (一)细胞实验中,探究布洛芬和拉坦前列素对于HuEK-N角质细胞表达的PGE2的影响
        (二)在活体小鼠中探究Cox-2酶抑制/激活所导致创面瘢痕变化情况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增生性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现状
        (一)物理治疗
        (二)局部药物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
        (四)其他方法
        (五)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7)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烧伤患儿的流行病学
    1.2 烧伤患儿康复研究进展
    1.3 知信行理论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操作性定义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与检验
    2.1 问卷研制方法
    2.2 问卷研制步骤
    2.3 问卷检验方法
    2.4 问卷研制结果
    2.5 问卷检验结果
    2.6 讨论
第三章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 本研究的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一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研制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二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研制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手部烧伤的特点
    2. 创面愈合机理与瘢痕发生的机制及防治
    3. 手深度烧伤的后遗症及传统治疗方式
    4. 构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早期应激救治,保护重要脏器
        4.2 中期积极的创面修复,尽早扩创,进行有效的创面覆盖
        4.3 后期以瘢痕防治为主,在烧伤治疗全过程落实功能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1
        1.1 对象
        1.2 治疗方法
    2. 研究2
        2.1 对象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1 创面愈合时间
        3.2 瘢痕外观评估
        3.3 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
        3.4 手部整体功能评定
    4. 随访内容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试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选择及手术时机
    2. 物理因子治疗的机理
        2.1 远红外照射治疗
        2.2 中药浸浴
    3. 中医按摩疗法
    4. 心理干预疏导
    5. 加压治疗
    6. 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手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7.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意义
    8. 问题与展望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实验方法
    3 评价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5 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自体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型瘢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自体乳糜脂肪的制备及生物学性状的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自体乳糜脂肪治疗瘢痕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自体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型瘢痕的组织学变化观察与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脂肪组织移植抑制体表瘢痕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抗疤药物绷带在瘢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D]. 王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硅酮制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手部烧伤瘢痕疗效的分析[D]. 何李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黄烨. 南昌大学, 2021(01)
  • [4]增生性瘢痕压力服研究与临床现状及展望[J]. 周梦云,阎玉秀,金子敏,陶建伟. 现代纺织技术, 2021(05)
  • [5]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对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愈后瘢痕增生情况的比较[D]. 张国坤.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源自角质细胞的PGE2对创面愈合与瘢痕形成的影响[D]. 田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7]烧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照护知信行问卷的研制及应用[D]. 朱飘飘. 暨南大学, 2020(03)
  • [8]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 韩心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D]. 徐丽珍.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自体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型瘢痕的临床研究[D]. 王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抗疤痕药物绷带在疤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