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市场失灵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启示

德国新市场失灵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启示

一、德国新市场失败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姜永玲[1](2016)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有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结构性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增速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供给侧产品服务升级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纵观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历程,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对于新兴产业崛起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那么,如何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加快资本和技术创新的相互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具体阐述了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用效果的异同。首先,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资本市场对于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本文对代表性企业的生产和融资决策进行建模,从理论上证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产业产出规模。然后进一步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特征和融资需求,论述了不同类型资本市场作用机理的异同。具体而言,股票市场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声誉;银行信贷产品能够最为及时地满足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要求;而债券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监督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则可以强化战略性新兴企业专业化管理和发展方向把控。然后在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结构式回归方程,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股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测度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产出增长和技术进步两方面的支撑作用,揭示了资本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以下结果:第一,股票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股票市场不同板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存在差别。相对于债务类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各有所长,主板更倾向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增长,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作用更显着,新三板市场对于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二,债务类资本市场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同期限债务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来看,短期债务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债务只对传统产业有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规模没有明显作用。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短期债务融资的作用效果强于长期债务融资,且债务融资整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作用大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风险投资市场不仅为战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同时在其他资本市场上产生了融资溢出作用。一方面,由于风险投资的介入改变了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式,短期内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向促进技术创新,反向抑制产出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风险投资产生了资本溢出效应,风投介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来加强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效融资服务平台;二是加强金融创新,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三是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信心;四是明确政府职能,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总体来说,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应当积极建设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而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艺锋[2](2011)在《中外创业板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2009年10月23日我国创业板的成立,10月30日首批28家企业上市。这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改革有重大意义。纵观海外创业板的发展历程,从19世纪60年代到现在,先后成立过75家创业板,关闭的达到34家,关闭率超过了35%。存活下来的创业板市场中,成功的只有NASDAQ、KOSDAQ等寥寥几家,大部分发展缓慢。那么海外创业板发展为什么会失败,成功的创业板的经验是什么?我国经过十年酝酿之后建立了创业板,其推出后市场的表现如何,是否稳健,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截止到2011年3月底,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96家,这196家上市公司不仅表现出高成长性,还表现出高市盈率,所以我们要不仅要关注创业板的成长性,还有关注它的风险性。本文运用了历史比较法,对海外创业板的发展状况包括存活时间、市场表现上进行了对比,发现成功的创业板较少,关闭率较高。对我国创业板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包括我国创业板的制度设计,发现我国创业板制度设计相对海外来说较严格,并运用描述统计法对市场表现和中小板、主板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目前总体表现不错,上市企业具有高成长性。本文还对海外主要创业板的成败经验进行了案例分析。选取了欧美的成功代表NASDAQ和亚洲成功的代表KOSDAQ,以及失败的典型代表德国新市场作为案例,从它们的市场表现,制度设计,及宏观经济背景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图表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了NASDAQ、KOSDAQ市场成功的一些关键性因素,以及德国新市场失败的经验启示。以往对海外创业板的研究都是针对表面的制度设计,没有深入到创业板市场内部,本文不但对全球状况进行了描述,还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创业板、中小板、海外的NASDAQ、KOSDAQ为主体,进行了制度设计的比较和市场表现的对比,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我国创业板的推出时机和建设状况是否较好,本文进一步深入的从市场内部进行了研究,选取波动性作为研究指标,运用金融市场波动性理论来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模型为ARMA(m, n)-EGARCH(p, q)-M-GED模型,选取的代表性指标为日收益率的对数,并选取NASDQ、KOSDAQ、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波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深入到市场内部,从波动性上来进行对比,以探寻创业板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本文的第三个创新之处。结果表明NASDAQ建设最为完善,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抗冲击能力都很强,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其他国家的主板市场建设。KOSDAQ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重新走向复苏,市值上也曾超过本国主板市场,在全球创业板的表现中仅次于NASDAQ,波动性稍微高于NASDAQ。而我国中小板的波动性程度次于NASDAQ,但是和KOSDAQ相差不大,这说明我国二板市场的建设程度和发展水平也越来越好,只是规模水平和容量较NASDAQ和KOSDAQ差了许多。而我国创业板由于推出较晚,仅仅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波动性和NASDAQ差不多,甚至小于我国的中小板块和KOSDAQ市场,但由于成立时间较晚,所以市场建设完善程度还有待观察。最后对我国创业板推出时机的意义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最后本文对我国创业板的建设提出了政策性建议,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认为发展我国创业板,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监管制度要严格,保证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创业板要具有独立性,只有具有独立性才是正确的选择;多发展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可以稳定市场;上市企业要具有多元化的行业结构,高成性的行业都应给予支持;制度设计要根据国情进行,避免简单的模仿。我国在二板市场建设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国外的创业板成功吸取经验,并且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上市资源丰富,坚信我国创业板会取得好的发展。

陈晓芳,李瑾瑾[3](2010)在《德国与我国香港创业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以我国香港创业板和德国创业板为例,对它们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几点启示,以期能为我国内地创业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张令凯[4](2010)在《国际创业板市场发展成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备受关注的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推出。然而,纵观全球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历程,更多的国家是带有制度模仿的痕迹,虽然在上市标准、监管制度等方面相差不大,但是最终发展的结局却相去甚远,呈现明显的群体性分布和两极化格局。因此,对国际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成败进行深入的共性研究,将更好的为我国的创业板市场顺利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经验借鉴,从而真正发挥创业板的功能,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以大量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为依据,首先对国际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概况和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根据其运作状况、运行时间和作用程度将国际创业板市场运作分为成功、失败及介于成败之间三种类型;然后以实证的角度重点解析国际创业板成功运作的三大机制,即持续的规模扩大机制、创新的流动性维持机制和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三大机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其发挥作用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同时,从反向角度对运作失败的国际创业板市场进行了深度反思总结。在以上内容基础上,文章最后得出对于我国已经开启的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几点启示和政策性建议,寄希望于我国创业板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

肖健[5](2010)在《美德创业板市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却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群体,并且为社会提供了7096以上的就业岗位。通过创业板市场,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是国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而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的国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的诚信意识、投资者的成熟度、市场的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在借鉴国外创业板市场几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摸索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板市场及其法律制度。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本文作者在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德国新市场的法律制度进行了逐项比对分析,将比较分析中获得的启示与我国新近推出的创业板市场的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创业板法律制度的建议,期望借此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这样一种写作思路,全文除导论部分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特征分析。本章首先理论性的分析了创业板市场的定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在起步、繁荣、调整、复苏四个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阶段性特征。之后,详细阐述创业板市场功能,即企业的融资平台、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调整证券市场结构四大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着重分析了创业板的推出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对于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创业板市场前瞻性、高风险性特征的分析,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创业板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基本法律制度和德国新市场的基本法律制度。笔者之所以选择美国和德国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其原因在于美国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创业板市场,而德国作为失败的典型也为世人所共知,因而在本论文第二和第三章中采用平行论述的方式,分别介绍了上述两个市场的几个核心法律制度,包括发行审核制度、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和转板制度,使大家对这两个市场的法律制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四章是美国与德国制度的比较与启示。本章是全文的一个重点,它首先是逐项比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法律制度,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对不同之处进行理论分析,得到纳斯达克成功的秘诀和新市场失败的原因。利用比较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到以下启示:上市标准必须符合创业板服务对象的特点;注册制并非放任不管;合理的交易制度是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制度存在的价值在于严格认真的执行;退出机制是创业板市场质量的保证。第五章是我国创业板市场基本法律制度评析及其完善。本章是全文的一个重点和主旨所在。首先,简单回顾了我国创业板市场从理论研讨到落实推出的发展历程,然后逐项介绍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目前实行的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提出了对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法律制度的七点建议:一是减少政府干预;二是由证券业协会出面,组成独立董事储备库,同时加大对独立董事的责任追究力度;三是实行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四是提高集合竞价的透明度和暂时不必考虑引入做市商制度;五是强化对创业板的监管;六是引入存量发行机制解决限售股的流通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本文将创业板市场法律制度的整体构建作为研究方向,采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创业板市场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从发审制度、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监管体制、退市制度和转板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有一定的创新性。

兰鹏飞[6](2009)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讨》文中提出风险投资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的风险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投资,其根本目的是为获得高额投资收益。而在风险投资的筹资、投资与管理、退出的三个主要运作阶段中,只有风险资本的有效退出才能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同时,只有风险资本的有效退出才能使其进入下一阶段的良性循环,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除与风险投资配套制度不健全有关外,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介机构的不完善等,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鉴于此,本文选取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有所帮助。首先,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其相关理论进行论述,为论文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接着,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美、德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借鉴美、德两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思考。

兰鹏飞[7](2008)在《建立我国二板市场的思考——基于美、德二板市场的成败经验与教训》文中认为我国建立二板市场是大势所趋。在分析我国二板市场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和德国二板市场建立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构建我国二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模式。

孙少妍[8](2008)在《全球二板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及中国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创业板将于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设,这一已经筹划了十年之久的问题终于要在今年年内开花结果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关于是否建立创业板的讨论,由于2000年全球二板市场的发展陷入困境,再加上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还达不到建立二板市场的要求,我国的创业板迟迟没有推出。如今,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为创业板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的上市资源;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逐步走向成熟;各国证券市场尤其是二板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上市企业的争夺,我国已有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在国外二板市场上市。所有的这些情况都要求中国推出自己的二板市场。目前关于二板市场的研究都集中在对成功二板市场尤其是NASDAQ市场的研究上。对于NASDAQ的发展经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成功经验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而那些发展经历了坎坷曲折乃至失败的二板市场却极少有研究者涉足。本文既研究了全球二板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研究了失败教训;既对全球二板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对个案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的文章大都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分析上,而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对全球二板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外部研究是以数据为依托对全球二板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说明,内部分析是通过分析衡量股票市场发展质量的最常用指标——波动性来进行的。本文采用大量的金融数据,对NASDAQ市场、AIM市场和KOSDAQ市场进行了波动性研究,通过建立适合各个市场的模型,较好地拟和了各个市场的发展程度。最后得出结论,NASDAQ的发展要明显好于KOSDAQ市场和AIM市场,AIM市场的发展最差强人意。此外,本文还对德国新市场进行了波动性分析,结果发现,德国新市场的波动比NASDAQ要剧烈得多。本文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对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块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采用的方法也是波动性分析。由于我国深交所的中小板指数设立较晚,采用每日股指对中小板块进行波动性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从规模和功能等方面,我国中小板与其他国家的二板市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正日趋走向成熟。与国际二板市场发展不同的是,我国中小板块似乎对“利空”消息和“利好”消息的反应程度相当,而其他二板市场则存在“利空”消息更容易引起市场波动的情况。本文对全球二板市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我国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提供可借鉴的政策建议,因此,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在分析全球二板市场的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深交所中小板块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创业板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我国的创业板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于主板市场的、具有多元化行业结构特征的、以灵活的交易机制(即指令驱动基础上的做市商制度)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监管主体的集中统一监管体系)为保障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形成高效、有序的良性竞争格局,共同为建立我国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

李凯[9](2006)在《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融资困难等一系列发展瓶颈问题。风险投资业的兴起对于解决融资困境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本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风险企业中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在整个风险投资的运行过程中,如何在实现盈利的前提下实现风险资本的成功退出并且将风险资本应用于下一轮投资是风险投资能否实现循环运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风险投资家最为关注的一个环节。因此,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需要可靠的退出机制提供安全保障。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并没有把其对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政策体制和金融市场等不完善,没有为风险投资建立一系列有效的退出机制。本文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实状况出发,通过对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结合风险投资不同退出渠道的优缺点以及各自适合的经济环境,并且把二板市场和产权市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给出了关于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一些建议:应该尽快完善主板市场内部的中小企业板块的建设,借鉴国外发展二板市场的经验,建立真正具有完善机制的创业板市场;完善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风险投资的产权退出渠道发展;完善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发展和积极采取海外上市的方式拓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完善清算退出渠道的建设。

邓亮[10](2006)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风险资本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风险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任何形式的风险资本,在持有风险企业股权一定时期后,都会考虑退出风险企业,收回投资并获得收益,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投资计划。因此,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需要可靠的退出机制提供安全保障,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就成为风险投资收益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随着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笔者认为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 风险投资机制涉及退出渠道和退出场所两方面的问题。本篇论文主要从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入手,借鉴美、德两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经验,分析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善的原因,最后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拓宽、退出场所的创建以及退出环境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对风险投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通过对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相关理论的介绍,深入分析了风险投资四种退出渠道的利弊,并对其效用进行对比。 第二章,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及退出机制现状的概述,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即现行法律制度的制约、资本市场的不完善、税收优惠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的缺乏、中介服务的落后。 第三章,对美国与德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简要概述,通过对该两国退出机制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风险投资退出与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政府的引导有着必然联系,从中得出一些我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第四章,联系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实际状况,笔者对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出一些建议:大力培育国内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柜台交易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二板市场。此外,在风险投资退出的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政府应起积极引导作用,创造有利的法律、政策环境扶持风险投资业发展,并逐步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专家。

二、德国新市场失败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新市场失败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
        2.1.2 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概述
    2.2 资本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2.2.1 资本市场的界定与基础理论概述
        2.2.2 不同类型资本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2.3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2.3.1 国外有关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概述
        2.3.2 国内学界有关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3.1 资本积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3.2 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3.2.1 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
        3.2.2 资本市场对产出增长的支撑作用
        3.2.3 资本市场对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
    3.3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3.3.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模式及其特征
        3.3.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分析
        3.3.3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4.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4.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4.1.2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4.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2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4.2.1 银行信贷市场
        4.2.2 多层次股票市场
        4.2.3 债券市场
        4.2.4 风险投资
    4.3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4.3.1 银行信贷市场
        4.3.2 多层次股票市场
        4.3.3 债券市场
        4.3.4 风险投资
第五章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增长的实证研究
    5.1 理论模型分析
    5.2 实证分析
        5.2.1 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5.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主要回归结果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6.1 理论模型分析
    6.2 实证分析
        6.2.1 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6.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2.3 主要回归结果分析
    6.3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的惯性依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三板以及风险投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7.1 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7.1.1 我国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场基本情况
        7.1.2 实证模型选择、变量描述与数据统计性分析
        7.1.3 中小板和创业板股权融资对产出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7.1.4 中小板和创业板股权融资对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
    7.2 新三板市场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研究
        7.2.1 新三板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
        7.2.2 新三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分析
        7.2.3 战略性新兴产业转板成功的案例分析
    7.3 风险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溢出作用研究
        7.3.1 模型说明与样本统计
        7.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7.3.3 本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8.1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
        8.1.1 直接融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
        8.1.2 间接融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8.2 国际经验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与获奖情况

(2)中外创业板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2. 国内文献综述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一、创业板的相关理论
    (一) 啄食顺序理论
    (二)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和创新经济理论
    (三) 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理论
        1.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
        2. 对创业企业家的培育和甄别功能
二、海外创业板的状况
    (一) 创业板市场的相关背景
        1. 创业板市场的涵义
        2. 创业板市场的特征
    (二) 海外创业板的状况
        1. 设立方式和运行模式
        2. 市值规模
        3. 交易状况
        4. 存活状况
        5. 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少
三、海外主要创业板成败经验、教训的案例分析
    (一) 纳斯达克市场成功经验分析
        1. 纳斯达克市场的基本状况
        2. 纳斯达克成功的市场原因
        3. 纳斯达克的运作机制分析
    (二) 科斯达克市场的成功经验
        1. 科斯达克市场简介
        2. 纳斯达克的成功表现
        3. KOSDAQ成功的市场原因
        4. KOSDAQ市场从低谷走向成功的其他原因
    (三) 德国新市场失败的原因分析
        1. 德国新市场的衰败
        2. 德国新市场失败的原因分析
四、我国创业板和海外创业板的制度比较
    (一) 制度建设比较
        1. 设立模式比较
        2. 上市制度比较
        3. 保荐人制度比较
        4. 退市制度比较
        5. 行业分布比较
    (二) 我国创业板的市场情况表现
        1. 上市公司数量
        2. 新股发行情况
        3. 市场表现情况
        4. 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
五、我国创业板和NASDAQ、KOSDAQ波动性比较的实证研究
    (一) 金融市场波动性概述
        1. 成熟市场的波动性特征
        2. 我国股市的波动性特征
        3. 本文的实证方法
    (二) GARCH模型的建立
        1. GARCH族模型的介绍
        2. 本文建立的模型
    (三) 数据选取和实证研究
        1. 数据来源
        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 平稳性检验
        4. 模型的参数估计
        5. 实证结果分析
六、创业板推出时机的比较
    (一) 我国创业板的建设历程回顾
    (二) 海外创业板和我国创业板推出时机比较
    (三)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
        1. 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
        2. 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3. 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4. 创业板推出时机对宏观经济的意义
七、海外创业板的经验借鉴
    (一) 海外创业板的经验借鉴
        1. 市场建设制度启示
        2. 市场发展方面启示
    (二) 我国创业板的前景展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4)国际创业板市场发展成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创业板市场概述
    2.1 创业板市场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2.1.1 创业板市场内涵
        2.1.2 创业板市场的特点
        2.1.3 创业板市场运作模式
    2.2 全球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概况
    2.3 国际创业板市场运作成败分类
第3章 创业板市场成功运作的机制及社会基础
    3.1 国际创业板市场成功运作的三大机制
        3.1.1 持续的规模扩大机制
        3.1.2 创新的流动性维持机制
        3.1.3 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
    3.2 三大机制形成的直接原因
        3.2.1 有针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以及特色服务体系
        3.2.2 以风险为核心的定价制度及符合创新热点的行业分布
        3.2.3 以制度和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动态运作模式
        3.2.4 严格的市场监管和退市制度
        3.2.5 便捷灵活的再融资机制
    3.3 创业板市场运作机制的社会基础
        3.3.1 企业基础:创业板市场出现和发展的基石
        3.3.2 技术基础:创业板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保证
        3.3.3 金融产业基础:创业板流动性维持的必要条件
        3.3.4 文化制度基础:三大机制不断完善的助推器
        3.3.5 小结
第4章 创业板市场运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4.1 运作失败的表现
    4.2 运作失败的直接原因
    4.3 运作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第5章 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5.1 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启示
        5.1.1 客观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条件和运行基础
        5.1.2 明确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作用重点
    5.2 规范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建议
        5.2.1 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方式
        5.2.2 创新首发和再融资审核机制
        5.2.3 加强监管,完善保荐和退市制度
        5.2.4 以Post-IPO 为重点,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
        5.2.5 积极推动中国式创投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美德创业板市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的评价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2.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创业板市场的缘起和发展
        2.1.1 创业板市场的缘起
        2.1.2 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2.2 创业板市场的特点
    2.3 法律制度的构建对于创业板市场的重要意义
3.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市场的基本法律制度
    3.1 纳斯达克的发行审核制度采用注册制
    3.2 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
    3.3 纳斯达克的交易制度采用做市商制度
    3.4 纳斯达克的监管制度注重"预防性监管"
    3.5 纳斯达克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严厉的处罚措施
    3.6 纳斯达克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
    3.7 纳斯达克的转板制度
4.德国新市场(NEUER MARKET)的基本法律制度
    4.1 德国新市场的发行审核制度采用注册制
    4.2 德国新市场的上市标准
    4.3 德国新市场的交易制度采用做市商制度
    4.4 德国新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制度
    4.5 德国新市场没有退市制度
    4.6 德国新市场没有转板制度
5. 美国与德国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5.1 比较
        5.1.1 上市标准
        5.1.2 发行审核制度
        5.1.3 证券交易制度
        5.1.4 市场退出机制
        5.1.5 证券监管机制
        5.1.6 转板机制
    5.2 启示
        5.2.1 上市标准必须符合创业板服务对象的特点
        5.2.2 注册制并非放任不管
        5.2.3 合理的交易制度是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5.2.4 制度存在的价值在于严格认真的执行
        5.2.5 退出机制是创业板市场质量的保证
6.我国创业板市场基本法律制度评析及其完善
    6.1 我国创业板市场法律制度的基本检视
        6.1.1 我国创业板市场历史发展的基本回顾
        6.1.2 发行审核制度
        6.1.3 保荐制度
        6.1.4 上市标准
        6.1.5 股份限售制度
        6.1.6 监管制度
        6.1.7 信息披露制度
        6.1.8 退市制度
        6.1.9 适当性管理制度
    6.2 现行制度存在问题之检讨
        6.2.1 政府干预市场,进行权力寻租
        6.2.2 独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
        6.2.3 信息披露存在重大漏洞
    6.3 进一步完善制度的政策建议
        6.3.1 减少政府干预
        6.3.2 建立真正的独立董事制度
        6.3.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6.3.4 完善交易制度和交易监控机制
        6.3.5 强化对创业板的监管
        6.3.6 存量发行解决限售股流通问题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本文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和文章的思路
第一章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分析
    第一节 风险投资的概述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二、风险投资的特征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
    第三节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涵义
        一、“退出机制”的界定
        二、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四节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和借鉴
    第一节 典型国家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
        一、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和特点
        二、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和特点
    第二节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差异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德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差异的原因分析
        二、美、德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第一节 构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一、积极利用主板市场实现退出
        二、建立适合我国的二板市场,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三、健全我国的三板市场,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第二节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配套措施建设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与法规
        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培育并发展风险投资中介机构
        四、培养合格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建立我国二板市场的思考——基于美、德二板市场的成败经验与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板市场在我国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建立我国二板市场的可行性
        (1) 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为二板市场提供足够的上市资源。
        (2) 丰富的储蓄资源为二板市场提供了资金来源。
        (3) 二板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我国二板市场建立的必要性
        (1) 为高科技、高成长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2) 对主板市场进行补充,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需要。
        (3) 为风险投资提供最佳的退出方式, 完善退出机制。
二、美、德二板市场成败经验与教训
    1、上市条件和审核制度
    2、市场监管体制
    3、市场退出机制
三、我国二板市场运作模式及制度选择
    1、市场定位及上市条件
    2、市场监管制度
    3、信息披露制度
    4、退市制度

(8)全球二板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及中国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文章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二板市场
    2.2 关于股票市场波动性
    2.3 关于波动性的研究方法
    2.4 关于国际二板市场的研究
第三章 全球二板市场的发展状况
    3.1 关于二板市场的基本情况
        3.1.1 二板市场的涵义
        3.1.2 二板市场的特征
        3.1.3 二板市场的作用
        3.1.4 二板市场的制度建设
    3.2 全球二板市场的发展
        3.2.1 发展阶段
        3.2.2 发展现状
        3.2.3 对成功案例的研究
        3.2.4 对失败案例的研究
第四章 中国建立二板市场的选择
    4.1 我国开设二板市场的可行性
    4.2 我国中小板市场的发展
    4.3 我国创业板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5.1 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5.3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风险投资介绍
        1.1.1 风险投资的定义
        1.1.2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1.4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1.4.1 契约代理理论
        1.4.2 博弈论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退出时机及退出偏好分析
    2.1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对比分析
        2.1.1 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
        2.1.2 买壳上市(Reverse Merger)
        2.1.3 兼并收购(M&A)
        2.1.4 回购(Buy-back)
        2.1.5 清算(Write-off)
    2.2 风险投资的退出时机分析
        2.2.1 风险投资周期对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选择的影响
        2.2.2 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对退出时机选择的影响
        2.2.3 风险投资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对退出时机选择的影响
        2.2.4 影响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机选择的微观因素
    2.3 风险企业家及风险资本家对退出方式的偏好分析
第三章 风险投资的退出现状
    3.1 美国的风险投资退出状况
        3.1.2 美国的风险投资概况
        3.1.3 美国风险投资的退出状况
    3.2 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状况
第四章 二板市场及产权市场分析
    4.1 二板市场及产权市场分析的意义
        4.1.1 二板市场分析的意义
        4.1.2 产权市场分析的意义
    4.2 二板市场分析
        4.2.1 二板市场简介
        4.2.2 二板市场的产生
        4.2.3 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区别
        4.2.4 二板市场成功的因素分析——基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4.2.5 二板市场失败的原因分析——基于德国新市场的失败
    4.3 产权市场分析
        4.3.1 我国产权交易的发展状况
        4.3.2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运作特点
        4.3.3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障碍分析
第六章 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6.1 建立适合我国的二板市场,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6.2 完善我国产权交易机制,促进风险投资的产权退出渠道发展
    6.3 完善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利用机制
    6.4 积极推动采取海外上市等方式实现退出,提高风险投资退出效率
    6.5 清算退出渠道的建立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的理论背景
    1.1 风险投资概论
        1.1.1 风险投资的含义
        1.1.2 风险投资的特点
    1.2 风险投资退出概论
        1.2.1 风险投资退出的含义
        1.2.2 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性
        1.2.3 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
2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2.1.1 萌芽阶段(80年代初期)
        2.1.2 政府导入阶段(80年代中期)
        2.1.3 起步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2.1.4 进一步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2001年)
        2.1.5 调整期(2002至今)
    2.2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现状
        2.2.1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现状
        2.2.2 我国现行风险投资退出可供选择的渠道
    2.3 我国风险资本退出所存在的问题
        2.3.1 主板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效率不高
        2.3.2 资本市场结构单一化
        2.3.3 税收优惠力度不够
        2.3.4 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2.3.5 缺乏合格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
        2.3.6 中介组织机构经营服务、规范运作严重滞后
3 美国和德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比较
    3.1 美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3.1.1 启蒙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3.1.2 停滞衰退阶段(20世纪70年代)
        3.1.3 调整与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3.1.4 高度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3.1.5 调整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3.2 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3.3 美国、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差异分析
        3.3.1 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比较分析
        3.3.2 风险资本来源分析
        3.3.3 风险资本投入期对比分析
    3.4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3.4.1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3.4.2 建立规范完善的上市监管制度
        3.4.3 建立合理的交易机制
        3.4.4 建立明确的淘汰机制—摘牌制度
        3.4.5 资金来源多元化
4 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建议
    4.1 健全场外交易市场
        4.1.1 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的现状
        4.1.2 场外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4.1.3 健全场外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4.1.4 健全场外交易的具体构想
    4.2 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二板市场
        4.2.1 二板市场对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意义
        4.2.2 我国二板市场历程
        4.2.3 目前我国设立二板市场不成熟的原因
        4.2.4 未来我国二板市场的制度安排
    4.3 配套制度建设
        4.3.1 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法律法规
        4.3.2 改善清算条件
        4.3.3 放宽海外上市条件
        4.3.4 发展防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
        4.3.5 培养高素质金融专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德国新市场失败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 姜永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2]中外创业板的比较研究[D]. 关艺锋.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5)
  • [3]德国与我国香港创业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J]. 陈晓芳,李瑾瑾. 财会月刊, 2010(15)
  • [4]国际创业板市场发展成败研究[D]. 张令凯. 山东经济学院, 2010(01)
  • [5]美德创业板市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完善[D]. 肖健.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 [6]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讨[D]. 兰鹏飞. 福建师范大学, 2009(S1)
  • [7]建立我国二板市场的思考——基于美、德二板市场的成败经验与教训[J]. 兰鹏飞.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8]全球二板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及中国的选择[D]. 孙少妍. 山东大学, 2008(02)
  • [9]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D]. 李凯. 东北财经大学, 2006(05)
  • [10]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D]. 邓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德国新市场失灵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