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

乙型肝炎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

一、乙型肝炎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1](2021)在《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前期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毒瘀肝络”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治疗在扶正的基础上强调化瘀通络、解毒散结,以芪术颗粒(黄芪、莪术、白术、丹参等)用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防治。前期研究发现芪术颗粒可减弱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 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至于芪术颗粒如何影响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毛细血管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合临床、整体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完善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弹性纤维值的影响,研究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2.通过体内实验(Wistar大鼠)与体外实验(大鼠LSEC)相结合,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诱发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03月-2021年0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肝炎门诊及消化科病房就诊的18-65岁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芪术颗粒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芪术颗粒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停药后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弹性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动物实验:雄性健康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40只,其体重约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芪术颗粒组,除正常组大鼠外其它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以3ml/kg的剂量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在建模的同进行药物灌胃。造模4周时,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Masson及HE染色来评估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造模成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4,CD34)、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进行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陷窝蛋白-1(Caveolin-1)、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蛋白的表达。3.细胞实验:将Wistar大鼠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4周诱导肝纤维化,通过原代分离正常大鼠LSEC及肝纤维化大鼠LSEC。制备正常大鼠含药血清、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血清。正常组(正常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芪术颗粒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芪术颗粒含药大鼠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大鼠血清)分别常规培养48h。采用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各组LSEC,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LSEC的窗孔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LSEC表型CD31、SE-1(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标记物)及整合素α Vβ 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R as/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试验(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芪术颗粒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值为53.53±6.83岁,病程6.23±3.24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复方鳖甲软肝片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值为54.13±6.21岁,病程6.00±2.83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病因均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的影响: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AST和ALT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纤维化四项的影响: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 Ⅳ 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芪术颗粒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肝脏弹性值的影响:本研究纳入的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均高于正常水平,早期肝硬化患者给与芪术颗粒治疗后肝脏弹性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芪术颗粒治疗12周后患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肝区(胁肋部)疼痛、气短懒言、胸闷善太息的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芪术颗粒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其中在改善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状,芪术颗粒明显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P<0.05)。芪术颗粒在缓解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上具有明显优势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2.动物实验(1)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4周后处死大鼠,取正常组、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进行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增生的纤维组织和纤维隔形成,表明本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同时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2)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很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显着降低(P<0.05)。(3)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的表达,其中模型组肝组织染色强度最强,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中CD31、CD34平均光密度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正常大鼠肝组织很少表达vWF和Caveolin-1蛋白,vWF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显着增加。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5)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新生MVD的影响:分别用CD31、CD34标记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新生MVD分析,经CC14处理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VD明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芪术颗粒或者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处理,大鼠肝组织新生MVD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实验(1)LSEC的观察: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LSEC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正常组及模型组LSEC中CD146+细胞和SE-1+细胞的比例均在90%以上。(2)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窗孔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正常LSEC的表面可见许多窗孔,模型组出现LSEC窗孔的减少,肝纤维化LSEC经芪术颗粒药物血清处理后LSEC窗孔增加。(3)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表型的影响:模型组大鼠LSEC表达CD31和SE-1的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LSEC中CD31和SE-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整合素α Vβ 3-FAK-R 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整合素α Ⅴ β 3/GAPDH比值显着升高(P<0.01),肝纤维化大鼠LSEC给予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后,LSEC中整合素α Ⅴβ 3/GAPDH比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均显着升高(P<0.01),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肝纤维化大鼠LSEC后,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对比,芪术颗粒组整合素αV β 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1.芪术颗粒治疗3月后可明显改善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评分,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可降低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2.芪术颗粒可显着抑制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可减少肝纤维化肝组织中CD31、CD34、vWF和Caveolin-1的表达,降低肝窦微血管密度,减少肝窦微血管增生,防止肝窦毛细血管化。3.芪术颗粒可减轻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其机制为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窗孔的减少,改善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的表型,同时可调控LSEC中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

周怡驰[2](2021)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肝病大国,多种肝病高发,肝纤维化作为肝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纤维化是肝脏修复肝损伤引起的异常结缔组织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病中,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阻止肝病的发展、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肝纤维化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诊疗技术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西医对于抗纤维化疗效尚不确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确切的优势,已有多种注册适应证为肝纤维化的中成药上市。柴芪益肝方由导师胡世平教授所创,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方,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胡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获评“南粤最美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目的结合临床回顾性研究、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并分析总结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柴芪益肝方组方思路中的应用。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3日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患者。根据患者所服药物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QYG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指标,包括主要指标:肝脏硬度值(LSM)、纤维化-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次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白蛋白(ALB),将所有检测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2、网络药理学:检索 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药效分子和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基于R语言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选取5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抽取10只分别纳入空白对照组(CT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柴芪益肝方低剂量组(CQYG-L)、柴芪益肝方高剂量组(CQYG-H)和水飞蓟素治疗组(Silymarin),共5组。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含15%CCl4的橄榄油5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从造模第1天起,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37 g·kg-1·d-1、0.74 g·kg-1·d-1的柴芪益肝方,水飞蓟素组给予100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摘取所有小鼠肝脏、收集血清,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HE、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Hy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lagen I、Vimenti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Lgr5+细胞;提取各组肝组织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靶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03人,其中,常规治疗组纳入101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1.34±0.90)岁;CQYG组纳入102人,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3.13±0.7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无创肝纤维化指标(LSM、FIB-4、APRI)在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LSM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2)两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治疗前和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QYG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BsAg显着性降低(P<0.05),CQYG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sA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3)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ALB)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组间比较肝功能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预测:共获得121种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活性成分和257个对应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14种关键药效分子及28个核心靶点。点度中心性值前10的核心靶点和关键药效分子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结果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调节脂质代谢活动、血管生成、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3、动物实验研究:与模型组相比,CQYG各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和胶原沉积较模型组改善,水飞蓟素组和CQYG-H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QYG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和Hyp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SOD和GSH-Px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QYG组和水飞蓟素组α-SMA、CollagenI、Vimentin阳性表达区域较模型组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柴芪益肝方组Ki67阳性细胞和Lgr5阳性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有增多趋势;CQYG组肝组织中p-NF-κBp65、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QYG-H 肝组织 CollagenI、TGF-β、TNF-α、IL-1βmRNA 的表达水平以及 Collagen I、α-SMA、TIMP-1、TGF-β、磷酸化 Smad2/3、Smad2/3、Smad4、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而MMP-9、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1、临床研究:柴芪益肝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有降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HBV-DNA和HBsAg含量的趋势,且在降低HBsAg定量上优于单纯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柴芪益肝方可能通过槲皮素、白藜芦醇、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Jun等靶点,以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肝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3、动物实验研究:柴芪益肝方能显着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下调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并通过调节TGF-β/Smad、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调节MMP-9和TIMP-1活性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α-SMA、Collagen I、Hyp的合成,促进ECM降解相关。4、“推陈致新”学术思想: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核心在于顺应人体本身的正气祛邪之势和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过程,协助人体自然排邪,促进疾病向愈。在肝纤维化治疗上,通过“推陈致新”,加强气化动力、调节气机升降,使病理产物消除的同时,人体气血津液正常化生。

徐艺倪[3](2021)在《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经验方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已出现侧支循环开放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肝脏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脾脏大小、腹水深度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疗效指标的调节作用以及疗程结束后半年内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对比,以探讨肝宁方对于改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及肝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中,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已出现侧支循环开放并且辩证属于肝郁瘀血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心得安),治疗组予口服肝宁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心脏血流动力学、脾脏大小、腹水深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疗效指标,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追踪半年内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积分、病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3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治疗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凝血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PT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4)肝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B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5)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纤四项HA、LN、PCⅢ、Ⅳ-C及肝脏硬度值LS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HA、LN、Ⅳ-C、LSM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6)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两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DPV、DSV、QP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V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7)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血流动力学HR、CO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CO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AP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8)脾脏大小及腹水深度:两组治疗后腹水深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脾脏长度、脾脏厚度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9)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10)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半年内治疗组30例患者中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总发生率为10%,肝性脑病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总发生率为33%,肝性脑病总发生率为26%,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肝宁方在治疗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等临床疗效指标,减少腹水、改善脾脏肿大,并且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门静脉及心脏血流动力学,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2.肝宁方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能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开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效减轻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程度,并且能减轻腹水,减少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肝宁方具有改善侧支循环曲张形态、延缓侧支形成发展的潜质。

段桂姣[4](2021)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值、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肝脏硬度值(LSM)、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HBV DNA、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结果:(1)两组肝功能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AST、AL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AST、ALT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2)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上升,CD8+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肝脏硬度值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肝脏硬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6)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提高HBV DNA转阴,降低肝脏硬度值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2)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综合疗效,且安全性好。(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可能通过上调CD3+、CD4+,下调CD8+,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菅若含[5](2021)在《参灵方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参灵方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综合征的作用,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为参灵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住院病人,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治疗,辨证为脾肾两虚型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无脱落病例。TACE术后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退热、镇痛、止呕、护肝、护胃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参灵方水煎剂,疗程为1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的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程度、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的中医临床症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肝功能(ALT、AST、TBIL);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生存质量:KP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腹部CT结果。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程度、持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疗效,肝功能(ALT、AST、TBIL),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大小以及KPS评分的变化。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疾病分期及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指标: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程度在TACE术后第1天、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程度在TACE术后第3天至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症状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术后第1天下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79%,对照组总有效率54.5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ALT、AST、TBI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TBIL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P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FP水平无显着差异。4.肿瘤疗效: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存质量: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灵方可以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修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吕艳杭[6](2021)在《基于PKCα/Nrf2/ROS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从PKCα/Nrf2/ROS信号通路方面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每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40%CCl4(第一次使用5ml/kg体重,以后每隔3天以每3ml/kg体重,每周2次,共8周)皮下注射,联合高脂低蛋白食物(以玉米面为饲料,实验第一、二周加用0.5%胆固醇、20%猪油),为了防止肝纤维化自然修复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仍每周腹腔注射一次40%CCl4油剂3ml/kg体重/每次;正常组正常饲养,同时采用同体积花生油皮下注射8周后灌胃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造模成功病理模型组于4mg/kg生理盐水灌胃,秋水仙碱组于每日0.11mg/kg体重给予秋水仙碱进行灌胃;柔肝化纤颗粒剂量组予柔肝化纤颗粒溶液4mg/kg灌胃,每周3次,共8周,连续8周取材。各组分别于用药8周后,禁食12h,经1%戊巴比妥麻醉,股静脉采血后处死,开腹剖取肝脏,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脏情况,采用ELLS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PCR、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I型胶原蛋白酶(Collagen I,Col I)、III型胶原蛋白酶(Collagen III,Col III)、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dehydrogenase1,NQO1)、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NF-E2-related factor 2,Nrf2)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组织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的肝小叶结构完整,轮廓清晰,肝组织致密,无假小叶结节形成,汇管区及其周围未见小胆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胞核位于中央。病理模型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甚至消失,结节形成,肝索排列紊乱,汇管区大量增生的纤维,呈条索状,肝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均存在肝小叶结构不清晰,汇管区及其周围小胆管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但程度均较病理模型组有明显减轻。2.柔肝化纤颗粒对SOD、GSH-Px、MDA含量的影响1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MDA含2量显着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SOD、GSH-Px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明显升高(P<0.05)。3.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ROS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ROS含量均降低(P<0.05)。4.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 m RNA、E-Cadherin m RNA、PKCαm RNA、Nrf2mRNA、HO-1 m RNA、NQO1 m RNA、Collagen I m RNA、Collagen III m RNA表达的影响1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PKCα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秋水仙碱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rf2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rf2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HO-1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HO-1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4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NQO1 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QO1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5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 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6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 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Collagen I 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柔肝化颗粒组Collagen I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7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Collagen III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柔肝化颗粒组Collagen III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II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5.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E-Cadherin、HO-1、NQO1、PKCα、Nrf2、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表达的影响1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Nrf2蛋白表达下降(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Nrf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rf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柔肝化纤颗粒升高不明显(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4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5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6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7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Collagen III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II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显着降低血清中ROS、MDA含量,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含量,提示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柔肝化纤颗粒通过对PKCα的激活,促进Nrf2发生核转移,抑制ROS信号通路的表达以抗氧化应激反应,下调α-SMA、E-cadherin的表达以抑制HSCs活化,减少Collagen I、Collagen III分泌,减少ECM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实现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银艳桃[7](2021)在《参灵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参灵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人数各30例。对照组行TACE术治疗,术后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服用参灵方。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因子、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等观察指标的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中医总疗效、实体瘤疗效结果,并将所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细胞免疫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CD8+水平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体液免疫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Ig A、Ig G、Ig 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Ig A、Ig G、Ig M水平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3.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IL-2、IFN-γ水平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4、IL-6、l 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IL-4、IL-6、l L-10水平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4.肝功能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BIL、AST、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TBIL、AST、ALT水平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5.AF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AFP水平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6.实体瘤疗效: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胁痛、乏力、纳呆、腰膝酸软、恶心、畏寒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证候积分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比较,对照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参灵方能显着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细胞免疫水平,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2.参灵方能显着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体液免疫水平,改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3.参灵方能显着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抑制AFP表达,减轻肝脏损害,抑制肿瘤生长;4.参灵方能显着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疗效,提临床效果。

张良强[8](2021)在《GLI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肿瘤基因同源3(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 3,GLI3)蛋白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IC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0对ICC组织和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GLI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回顾性病例分析GLI3蛋白表达水平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12对新鲜的I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LI3的表达水平情况。结果:IHC检测结果显示,40例ICC组织中GLI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14/40),比癌旁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5%(2/40)中表达高出30%,两者差异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回顾性病例分析显示,GLI3蛋白阳性表达与ICC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TNM分期有密切的关系(P<0.05),而与ICC患者的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 Ag)、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CA19-9、CEA)、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及肝外转移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12例ICC组织中GLI3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的表达,两者差异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3在ICC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上调,并同ICC组织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GLI3过表达可能与ICC的发生、发展、肿瘤侵袭及转移行为有关,有望成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潜在的肿瘤靶标或预后评估指标。

郭倩倩[9](2020)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胰腺癌的风险和预后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胰腺癌(P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低于10%,预后较差。胰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从而缺乏预防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吸烟、糖尿病、肥胖、饮酒和胰腺癌家族史这些因素与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多年来人们对病毒在肿瘤病因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某些病毒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仍有研究表明某些病毒确实与人类某些恶性肿瘤有关。目前至少有8种病毒已被证明与人的一些肿瘤相关,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宫颈癌,Epstein-Barr病毒有关的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以及与人类免疫缺陷(HIV)病毒相关的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一些肿瘤的发生相关,如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胰腺癌等。同时,在一些肝外组织可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例如肾脏、皮肤和胰腺。目的先前的一些研究已探讨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但仍然存在争议,很少有研究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胰腺癌总生存之间的关系。最近,关于致癌病毒HBV和胰腺癌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越来越多,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一致的结论。本研究旨在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胰腺癌(PC)的发病风险和预后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所有在2000年1月至2019年5月之间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都在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SpringerLink 和ScienceDirect 和万方数据库上进行了系统搜索。没有报告HBV和胰腺癌相关风险比或生存风险的研究被排除在外。纳入的研究采用Stata软件version 13.0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2项队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BsAg血清阳性即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增加了胰腺癌的发病风险(HR=1.26 95%CI 1.14-1.38)。既往HBV感染与胰腺癌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HR=1.2095%CI1.11-1.30)。活跃HBV感染也增加了胰腺癌的发病风险(HR=2.3295%CI1.48-3.66)。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HBsAg+)的OS低于既往未发生HBV感染的患者,死亡增加的风险(HR=1.32,95%CI:1.06-1.6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此外,与无HBV感染的患者相比,慢性HBV携带者(HBsAg+)是胰腺癌患者生存的不利预后因素。研究HBV病毒感染与胰腺癌预后的研究较少,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两者关系,这可能对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都有深远的意义。

翁容萍[10](2020)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HBeAg阳性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等指标的关系,并分析LSM评估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以及预防肝纤维化进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纳入18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参照2017年《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HBeAg阳性CHB患者中医证型与LSM的关系。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的LSM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内结证>肝郁脾虚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间LSM值比较: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结证与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肾阳虚证与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LSM值与PLT呈负相关(r=-0.210,P<0.001),LSM值与APRI指数呈正相关(r=0.512,P<0.001)。(3)LSM值在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SM值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0.803、0.793,P<0.001)。(4)以肝穿刺活检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LSM、APRI指数这2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对CHB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LSM、APRI无论单独或联合应用,均有较高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5)不同中医证型与PLT、APRI指数、肝活组织检查的关系:PLT(P<0.001)、APRI指数(P<0.001)、肝组织炎症分级(P<0.001)、纤维化分期(P<0.001)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LSM值存在差异,以瘀血阻络证的LSM值最高。总体上LSM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2)LSM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LSM结合APRI指数对评估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较高。(3)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PLT、APRI指数、肝活组织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关系。

二、乙型肝炎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型肝炎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 肝穿活检病理学
        2. 影像学检查
        3. 血清学
        4. 肝静脉压力梯度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1. 肝脏的结构
        2. 肝窦内皮的结构与功能
        3.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
        4.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调控机制
        5.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治疗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实验一 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血管新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性
不足
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中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医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柴芪益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分组与治疗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前言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柴芪益肝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指标检测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1.1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流行病学
        1.2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基本认识
        1.2.1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概念
        1.2.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
        1.3.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
        1.3.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2 中医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医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研究与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指标
        2.3.1 中医证候积分
        2.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2.3.3 血液生化指标
        2.3.4 影像学指标
        2.3.5 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
    2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3 中医疗效对比
    4 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5 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6 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对比
    7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8 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
    9 脾脏大小及腹水深度水平对比
    10 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对比
    11 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发生率对比
    12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讨论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侧支循环开放的形成机制
        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1.1.1 肝内部分
        1.1.2 肝外部分
        1.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并发症
    3 肝宁方的立方依据
    4 肝宁方的相关研究
    5 一般资料分析
    6 观察指标分析
        6.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2 凝血功能指标疗效分析
        6.3 肝功能指标疗效分析
        6.4 肝纤维化指标疗效分析
        6.5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指标分析
        6.6 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6.7 腹水深度水平分析
        6.8 食管胃静脉曲张指标疗效分析
        6.9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发生率疗效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1.1 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病位和辨证论治的认识
        1.4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
        1.5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肾阴虚证的研究
        1.6 细胞免疫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2.1 疾病概述和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
        2.4 现有的治疗手段
        2.4.1 病因治疗
        2.4.2 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
    3 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纤维化的研究
    4 肝纤维化的免疫相关性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临床指标
        2.2.2 安全性指标
        2.3 中医证候积分
        2.4 临床疗效判定
        2.4.1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性别比较
        3.1.2 两组年龄比较
        3.1.3 两组病程比较
        3.1.4 两组HBV DNA水平比较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肝功能比较
        3.2.2 两组LSM、HBV DNA转阴率比较
        3.2.3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3.2.4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3.2.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6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3.2.7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评价
    4 讨论与分析
        4.1 中医免疫观与慢性肝病的研究
        4.1.1 中医正气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机制的关系
        4.1.2 中医药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细胞免疫的关系
        4.2 柔肝化纤颗粒的立方依据
        4.3 柔肝化纤颗粒组方浅析
        4.4 柔肝化纤颗粒的药理学研究
        4.5 柔肝化纤颗粒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4.6 研究结果分析
        4.6.1 对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的影响
        4.6.2 对肝功能、LSM和 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
        4.6.3 对肝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4.6.4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4.6.5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分析
    5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参灵方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识
        1.1 肝癌的流行病学
        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诊断
        1.4 治疗
    2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3 中西医对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相关研究及认识
        3.1 西医对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认识
        3.2 中医对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3 数据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症状疗效指标
        4.3 实验室指标
        4.4 肿瘤疗效
        4.5 生活质量(KPS评分)
        4.6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参灵方组方依据
    2 参灵方方义分析
    3 参灵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结果分析
        4.1 参灵方对TACE术后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4.2 参灵方对TACE术后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
        4.3 参灵方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4.4 参灵方对中医症状疗效的影响
        4.5 参灵方对肝功能的影响
        4.6 参灵方对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
        4.7 参灵方对甲胎蛋白(AFP)的影响
        4.8 参灵方对肿瘤疗效的影响
        4.9 参灵方对KPS评分的影响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基于PKCα/Nrf2/ROS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与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流行病学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1.2.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1.2.2 肝细胞与肝纤维化
        1.2.3 枯否细胞与肝纤维化
        1.3 西医治疗
        1.3.1 药物治疗
        1.3.2 肝脏移植
    2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与研究
        2.1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病名的沿革
        2.2 中医学中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辨证论治
        2.4 中药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与研究
        2.4.1 单味中药
        2.4.2 中药复方
        2.4.3 针灸治疗及其他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1.4.1 药物
        1.4.2 50%的CCl4 溶液配制
        1.4.3 制备秋水仙碱
        1.4.4 制备10%的水合氯醛
        1.4.5 制备4%多聚甲醛固定液
        1.4.6 封闭液
        1.4.7 2XSDS蛋白上样缓冲液
        1.4.8 电泳液
        1.4.9 1X转膜液
    2.实验方法
        2.1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制备及给药方法
        2.1.1 分组方法
        2.1.2 造模方法
        2.1.3 给药方法
        2.2 标本采集
        2.2.1 血清标本的采集
        2.2.2 肝脏病理切片制备
        2.3 HE染色制备
        2.4 Masson染色制备
        2.5 血清中ROS、MDA、SOD、GSH-Px含量的测定
        2.6 肝组织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 I、Collagen III m RNA表达
        2.6.1 肝组织样本的采集
        2.6.2 肝组织内总RNA的提取
        2.6.3 RNA浓度的测定
        2.6.4 反转录反应
        2.6.5 Real-time q PCR扩增
        2.7 肝组织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I、Collagen III蛋白的表达
        2.7.1 组织样本的采集
        2.7.2 肝组织内总蛋白的提取
        2.7.3 总蛋白的保存
        2.7.4 SDS-PAGE凝胶电泳
        2.7.5 转膜
        2.7.6 封闭
        2.7.7 孵育抗体
        2.7.8 发光显影
        2.8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3.1.1 大鼠一般情况
        3.1.2 肝脏组织肉眼变化
        3.1.3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3.2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ROS、MDA、SOD、GSH-Px的影响
        3.2.1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ROS表达的影响
        3.2.2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MDA含量的影响
        3.2.3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SOD含量的影响
        3.2.4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GSH-Px含量的影响
        3.3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PKCα/Nrf2 通路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 I、Collagen III m RNA表达的影响
        3.3.1 柔肝化纤颗粒对PKCαmRNA表达的影响
        3.3.2 柔肝化纤颗粒对Nrf2 mRNA表达的影响
        3.3.3 柔肝化纤颗粒对HO-1 mRNA表达的影响
        3.3.4 柔肝化纤颗粒对NQO1 mRNA表达的影响
        3.3.5 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 mRNA表达的影响
        3.3.6 柔肝化纤颗粒对E-Cadherin mRNA表达的影响
        3.3.7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 mRNA表达的影响
        3.3.8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II mRNA表达的影响
        3.4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PKCα/Nrf2 通路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表达的影响
        3.4.1 柔肝化纤颗粒对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
        3.4.2 柔肝化纤颗粒对Nrf2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3 柔肝化纤颗粒对H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4 柔肝化纤颗粒对NQ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5 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3.4.6 柔肝化纤颗粒对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3.4.7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蛋白表达的影响
        3.4.8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II蛋白表达的影响
    4.讨论
        4.1 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4.1.1 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研究
        4.1.2 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4.2 氧化应激反应与肝纤维化
        4.3 PKCα/Nrf2/ROS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
        4.4 α-SMA、E-cadherin与肝纤维化
        4.5 Collagen I、Collagen III表达与肝纤维化
        4.6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氧化应激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7)参灵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 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述
        1.2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概况
        1.3 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及机制
        1.4 原发性肝癌治疗
    2 中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1 原发性肝癌中医病名溯源
        2.2 原发性肝癌中医病因病机
        2.3 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论治
        2.4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
        4.2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对比
        4.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4.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变化
        4.5 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变化
        4.6 两组患者IFN-γ、IL-2、IL-4、IL-6、IL-10 水平变化
        4.7 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
        4.8 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变化
        4.9 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原发性肝癌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2 TACE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2.1 TACE的优势与局限
        2.2 TACE栓塞剂及化疗药物的选择
    3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免疫水平变化
    4 中医正气学说与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相关性
        4.1 中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免疫方面的影响
    5 中药参灵方
        5.1 参灵方组成
        5.2 参灵方立方背景及方解
        5.3 参灵方现代药理相关研究
    6 结果分析
        6.1 参灵方改善细胞免疫水平
        6.2 参灵方改善体液免疫水平
        6.3 参灵方改善肝功能水平
        6.4 参灵方改善血清AFP水平
        6.5 实体瘤大小改变
        6.6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疗效比较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1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GLI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GLI3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胰腺癌的风险和预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BV感染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设计及对象
    2 西医诊断标准
    3 中医证型辨证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中医证型判定
    7 检测指标及方法
    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CHB患者性别分布
        1.2 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1.3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的关系
    3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PLT、APRI指数的关系
    4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肝穿活检病变特征的关系
    5 LSM值与PLT、APRI指数的关系
    6 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7 LSM、APRI指数评估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HB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CHB的认识
        2.1 CHB病因归属
        2.2 CHB的中医证型研究
    3 HBeAg阳性CHB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HBeAg阳性CHB中医证型与LSM的相关研究
        4.1 Fibroscan的工作原理
        4.2 中医证型与LSM的关系分析
    5 HBeAg阳性CHB中医证型与其它理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5.1 中医证型与γ-谷氨酰转肽酶的关系
        5.2 中医证型与血小板、APRI指数的关系
        5.3 中医证型与肝纤四项的关系
        5.4 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6 LSM与 PLT、APRI指数的关系
    7 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8 LSM、APRI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9 CHB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0 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乙型肝炎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 张荣.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周怡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D]. 徐艺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 段桂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参灵方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菅若含.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PKCα/Nrf2/ROS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D]. 吕艳杭.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7]参灵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D]. 银艳桃.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GLI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张良强.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胰腺癌的风险和预后的meta分析[D]. 郭倩倩. 郑州大学, 2020(02)
  • [10]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关系的研究[D]. 翁容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乙型肝炎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