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清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

从《大清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

一、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论文文献综述)

闫海冰,郝占庆,杨秀清,杨清培[1](2005)在《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黑龙江省19491998年的调查数据和1949、1986年的两期1∶2500000森林资源分布图,从资源统计和景观格局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红松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黑龙江省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急剧减少,占全省森林资源的比例不断降低,林龄结构趋于不合理;从景观格局来看,1949年和1986年两期景观相比,红松林面积急剧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加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总边缘长度减小,边缘密度增大,呈严重的破碎化,大部分红松林景观转变为阔叶混交林和非林地。

闫海冰[2](2005)在《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变迁及森林景观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一林业大省,森林面积、覆盖率、木材蓄积量都占全国第一位。黑龙江省广袤的森林资源对东北、华北乃至全国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半个多世纪的过量采伐,致使森林资源锐减,带来了森林生产力下降、森林生境破碎化、乡土物种加速灭绝和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森林资源统计变化特征、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该省森林资源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为背景,对研究区森林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具体研究如下: 1.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变迁。基于近代的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过程,重点论述了建国后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及当前森林结构严重失调的状况。结果表明,森林蓄积总量长期持续下降;林业用地面积急剧减少;龄组结构劣变,近成过熟林比例过低;林种结构很不合理,用材林所占比例过大;森林生产力持续下降;人均森林占有量急剧减少。 2.黑龙江省森林景观的变化。基于三期森林资源分布图,以GIS作为分析手段,应用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研究了森林景观及景观类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森林景观逐渐趋于破碎化,其中以红松林的破碎化最为严重,整个森林的景观多样性和景观类型分布均匀性降低;各森林景观类型转变过程中,其它森林类型多数转变为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和非林地。 3.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发展预测。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应用灰色理论模型预测模型,建立了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发展预测模型,预测了该省森林资源将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10年间,林业用地面积继续减少;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单位面积蓄积量不断减少,森林质量呈下降趋势。

樊宝敏[3](2002)在《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文中提出在21 世纪中国,发展林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完成此项任务关键在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政策。因此,认真研究和借鉴历史上的林业政策就成为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本论文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别清前期、晚清、民国和共和国四个历史时期,从社会经济、森林生态、林业思想、科技教育、林业经济、法律法规、机构设置等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对林业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历史时期林业政策的特点,并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对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今后制定林业政策的几个原则。在清代前期的封建时代,林业深受农本思想和风水观念的影响。满族统治者为保护祖宗的发祥地,把东北划为“四禁”地区,森林得到较好的保护。而在其他地区,为了解决因人口暴长所需的粮食问题,鼓励毁林开荒,长江流域棚民大量出现。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河患,当时皇帝多提倡河堤植树,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清政府颁布过少量护林植树诏令。各地护林碑的大量出现,说明民间毁林的严重和护林意识的觉醒。清政府设官负责采伐、收税和皇家园林,但缺少造林的官职。晚清时期,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森林资源遭受帝国主义的大肆掠夺。向西方学习、兴办林业教育、振兴林政的呼声日益高涨。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挽救危局,对东北林区逐渐实行开禁,成立农工商局,始创农林学术团体和农林学堂,派遣学林留学生,并从国外进口木材,被迫采取一些发展林业的政策。民国时期,孙中山的林业思想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留学归来的一批林学家也提出了发展林业的理论。林业教育和科学技术在艰苦的环境中缓慢发展。先后培养出林业专门人才千余名。中国第一部《森林法》诞生,其后又经重新颁布。创立植树节和植树运动。由于国家政权不统一,在国民党、解放区和殖民地三种区域实行三种林业政策。各区域的林业管理机构和林业政策都有一定发展,但由于社会制度、战争等原因,林业政策难于实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间,森林资源的所有制实现了从私有到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转变。前三十年“大木头主义”占主导地位,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后二十年开始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国家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人工造林和自然保

王长富[4](2001)在《东北林区当前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林业改革总体纲要”和东北林区当前的森林资源情况 ,着重论述东北林区商品林经营管理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⑴中幼龄人工林抚育间伐问题、⑵林产品进出口权问题、⑶发展林产工业问题、⑷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王长富[5](2000)在《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文中研究说明在满洲时期 ,大东沟植物区系的森林资源丰富 ,材质优良 ,当时称为东洋第一木材市场 ,对国计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清朝双绝”之一。但是不久就被俄、日军国主义者大肆掠夺 ,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 ,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政策的失误 ,特别是“重取轻予”、“重采轻造” ,未能建立符合林业科学的森林作业法 ,导致出现了“两危”的局面。为了挽救天然林 ,恢复阔叶红松林的地带性顶极群落的面目 ,建议施行“抚育式择伐作业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清朝双绝”之一的东北林区本来面貌是可以实现的。

二、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自然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松林资源数量的变化
        3.1.1 红松林面积蓄积的变化
        3.1.2 红松林各龄组蓄积面积变化
    3.2 红松林景观格局的变化
    3.3 红松林资源急剧下降的原因
        3.3.1 林区人口的剧增
        3.3.2 掠夺性采伐
        3.3.3 建国后不科学的林业政策
4 结 语

(2)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变迁及森林景观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森林资源变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的特点
        1.2.2 我国森林资源变化研究现状
    1.3 森林资源的特点及研究对象和内容
        1.3.1 森林资源的特点
        1.3.2 森林资源动态研究对象和内容
    1.4 森林资源动态研究的方法
        1.4.1 传统调查方法
        1.4.2 RS及GIS技术在森林资源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2 研究区概况
    2.1 黑龙江省自然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
        2.1.3 十二壤
        2.1.4 植物
        2.1.5 动物资源
        2.1.6 水资源
    2.2 黑龙江省主要经济社会条件
        2.2.1 工业
        2.2.2 农业
        2.2.3 林业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2.1 研究方法
        3.2.2 技术路线
4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变迁
    4.1 建国前的黑龙江森林
        4.1.1 古代的黑龙江森林
        4.1.2 近代的黑龙江森林
    4.2 建国后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变化
        4.2.1 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
        4.2.2 各类林地面积的变化
        4.2.3 各类森林蓄积的变化
        4.2.4 森林资源权属变化
        4.2.5 用材林的消长变化
        4.2.6 林分主要优势树种的消长变化
    4.3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森林木材资源危机
        4.3.2 环境生态危机
        4.3.3 林业经济危困
5 黑龙江省森林景观格局变化
    5.1 论文使用的指标及其公式和生态意义
        5.1.1 斑块类型面积
        5.1.2 景观面积
        5.1.3 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
        5.1.4 斑块数量
        5.1.5 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
        5.1.6 斑块平均大小
        5.1.7 边缘长度
        5.1.8 边缘密度
        5.1.9 面积-周长分维数
        5.1.10 香农多样性指数
        5.1.11 香农均度指数
        5.1.12 蔓延度指数
    5.2 数据处理
        5.2.1 地图的数字化
        5.2.2 地图投影
        5.2.3 景观指数的获得
    5.3 森林景观格局变化
        5.3.1 不同年代森林景观格局变化
        5.3.2 不同年代森林斑块类型格局变化
    5.4 森林景观类型的转换
        5.4.1 叠加图和转移矩阵的获得
        5.4.2 森林景观类型转换分析
6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6.1 GM(1,1)模型基础知识
        6.1.1 GM(1,1)模型基本原理
        6.1.2 GM(1,1)模型的检验
        6.1.3 GM(1,1)模型
        6.1.4 GM(1,1)模型的预测步骤
    6.2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6.2.1 原始数据的采集
        6.2.2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6.3 预测结果及分析
7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黑龙江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7.1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7.1.1 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制止了严重的超量采伐
        7.1.2 森林资源管护得到加强
        7.1.3 林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富余人员转产安置取得一定进展
        7.1.4 林区产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
    7.2 天保工程实施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天保工程政策先天不足
        7.2.2 森林资源龄组结构极不合理,可采森林资源濒临枯竭,难以维持现有产量
        7.2.3 天保工程资金流向不合理,达不到森林经营的目标和要求
        7.2.4 林区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活水平低
        7.2.5 在森林抚育间伐经营上缺乏灵活的政策
        7.2.6 禁伐区内人工林经营政策问题
        7.2.7 天保工程区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政策问题
    7.3 黑龙江省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7.3.1 扩大天保工程区范围
        7.3.2 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实行森林经营战略调整
        7.3.3 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
        7.3.4 加大进一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推动林区产业结构调整
        7.3.5 加强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
        7.3.6 增加林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8 结果与讨论
    8.1 结果
        8.1.1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变化
        8.1.2 黑龙江省森林景观的变化
        8.1.3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发展预测
    8.2 讨论
        8.2.1 改革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8.2.2 合理区划森林,按林种经营森林
        8.2.3 以森林分类经营为基础,加强依法治林
        8.2.4 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经营森林
    8.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林政史问题的提出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国外对林业史的研究
        2.2 我国林业史研究概况
    3. 林政史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4. 中国林政史的研究方法
    5. 中国林政发展概况
第一篇 清代前期(1644-1840)
    第一章 清代前期社会经济和森林生态概况
        1.1 清前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情况
        1.2 清前期的森林资源状况
        1.2.1 森林资源分布概况
        1.2.2 清前期森林变迁的主要原因
        1.3 清前期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二章 清前期林业思想和林业科教政策
        2.1 清前期的林业思想
        2.1.1 农本思想中的林业思想
        2.1.2 森林有益于风水的思想
        2.1.3 森林防灾的思想
        2.1.4 森林多效益思想——以俞森为例
        2.2 清前期的林业科技教育政策
        2.2.1 重视农林科技着作的编纂
        2.2.2 农林教育的传统性
    第三章 清代前期林业经济政策
        3.1 对东北森林的封禁政策
        3.2 与山林争地的屯田政策
        3.3 积极推行河堤植树
        3.4 森林和林地所有制
        3.5 林业赋税
        3.6 林产品市场贸易
    第四章 清代前期林业法律制度
        4.1 林业诏令
        4.2 林业法律
        4.3 林业的乡规民约
        4.4 清前期的林业官制
        4.4.1 行政官制概况
        4.4.2 林业官制
第二篇 清代后期(1840-1911)
    第五章 晚清社会经济和森林生态概况
        5.1 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概况
        5.2 晚清森林资源及其变迁
        5.2.1 晚清森林分布概况
        5.2.2 晚清森林变迁的主要原因
        5.3 晚清时期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章 晚清林业思想和林业科教政策
        6.1 晚清的林业思想
        6.1.1 魏源“师夷长技”的林业思想
        6.1.2 张之洞“劝学导政”的林业思想
        6.1.3 康有为“公有统筹”的林业思想
        6.1.4 华辉和赵炳麟的林业思想
        6.2 晚清林业科技教育政策
        6.2.1 近代林业科技与学术活动的开端
        6.2.2 林业专门教育的萌芽
    第七章 晚清的林业经济政策
        7.1 帝国主义对我国森林资源的掠夺
        7.1.1 沙皇俄国侵吞我国大片国土
        7.1.2 俄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对我国森林资源的掠夺
        7.2 东北林区的开禁和伐木垦殖政策的实行
        7.3 清末发展林业的政策
        7.3.1 大臣关于兴林的建议
        7.3.2 农工商部的林业政策
        7.3.3 地方上的林业政策
        7.4 晚清时期的林业所有制
        7.5 晚清林业捐税和市场政策
        7.5.1 林业捐税
        7.5.2 林产品市场和贸易
    第八章 晚清的林业法律制度
        8.1 晚清政府的林业法律诏令
        8.1.1 与林业有关的不平等条约
        8.1.2 林业诏令
        8.1.3 林业法律章程
        8.2 乡规民约
        8.3 晚清政府的林业机构和林业官制
第三篇 民国时期(1912-1949)
    第九章 民国时期社会和森林生态概况
        9.1 民国社会概况
        9.2 民国时期的森林资源
        9.2.1 民国时期森林资源及其分布
        9.2.2 民国时期森林变迁的主要原因
        9.3 民国时期生态环境
    第十章 民国时期林业思想和林业科教政策
        10.1 民国时期林业思想
        10.1.1 孙中山“森林防灾”的思想
        10.1.2 凌道扬“振兴林政”的思想
        10.1.3 姚传法的“以法治林”思想
        10.1.4 郝景盛的“森林万能论”
        10.2 民国时期的林业科技政策
        10.2.1 发挥广大回国留学生的作用
        10.2.2 创设林业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
        10.2.3 设立林业科研机构,开展林业试验研究
        10.2.4 学习西方科技,创造适于我国的林业科技成果
        10.3 民国时期的林业教育政策
    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的林政管理
        11.1 北洋政府时期的林业经济政策
        11.1.1 森林所有制政策
        11.1.2 鼓励造林政策
        11.1.3 政府所投入的林业经费情况
        11.1.4 林业捐税政策
        11.2 北洋政府的林业政策与法规
        11.2.1 《森林法》
        11.2.2 《狩猎法》
        11.2.3 《东三省国有林发放规则》
        11.2.4 其他条例和规则
        11.3 林业行政机构
    第十二章 国民政府的林政管理
        12.1 国民政府的林业经济政策
        12.1.1 国民政府时期的森林所有制
        12.1.2 提倡和奖励造林
        12.1.3 停止国有林的发放
        12.1.4 国民政府的林业经费
        12.1.5 国民政府的林业捐税
        12.1.6 对外木材贸易政策
        12.2 国民政府的林业法规
        12.2.1 林业法律
        12.2.2 林业法规和章程
        12.3 国民政府的林业机构与行政管理
        12.3.1 农矿部时期(1928.3—1930.12)
        12.3.2 实业部时期(1930.12—1937.1)
        12.3.3 经济部时期(1938.1—1940.5)
        12.3.4 农林部时期(1940.5—1949.4)
    第十三章 革命根据地政府的林政管理
        13.1 改革森林所有权
        13.2 林产品税收政策
        13.3 颁布林业政策和法规
        13.4 设立林业管理机构
    第十四章 殖民地政府的林政管理
        14.1 德国侵占时胶澳的林政管理
        14.2 日本侵占时台湾的林政
        14.3 伪“满洲国”政府的林政
第四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2000)
    第十五章 新中国社会经济和森林生态概况
        15.1 新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15.2 新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
        15.3 新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十六章 新中国的林业建设思想
        16.1 国家领导人的林业思想
        16.1.1 毛泽东的林业思想
        16.1.2 周恩来的林业思想
        16.1.3 邓小平的林业思想
        16.1.4 江泽民的林业思想
        16.2 林业部门主要领导人的林业思想
        16.2.1 梁希的林业思想
        16.2.2 罗玉川的林业思想
        16.2.3 雍文涛的林业思想
        16.3 学术界的林业思想
        16.3.1 学术界关于森林作用的大辩论
        16.3.2 知名学者的林业思想
    第十七章 新中国的林业教育和科技政策
        17.1 新中国的林业教育政策
        17.1.1 林业教育独立发展
        17.1.2 多专业多层次办学
        17.1.3 经济转轨时期林业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
        17.2 新中国的林业科学技术政策
        17.2.1 设立林业科研机构
        17.2.2 制定林业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
        17.2.3 召开林业科技工作会议
        17.2.4 中国林学会的积极工作
    第十八章 新中国的林业经济政策
        18.1 林业的所有制政策
        18.1.1 林业所有制政策的演变
        18.1.2 森林资源的所有制
        18.1.3 林业企业的所有制
        18.2 森林限额采伐政策
        18.3 林业税费政策
        18.3.1 农林特产税
        18.3.2 所得税
        18.3.3 增值税
        18.3.4 育林基金、维简费、林业保护建设费
        18.4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18.5 林产品流通和林业市场政策
        18.6 林产品对外贸易
        18.6.1 林产品进口
        18.6.2 林产品出口
        18.6.3 林产品进出口比较
        18.6.4 林产品进口税率
    第十九章 新中国的林业法律规章
        19.1 建国至三中全会以前的林业法规
        19.2 三中全会以后的林业法律
        1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2.2 《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2.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2.4 与林业相关的法律
        19.3 三中全会以后的林业规章
        19.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林业规章
        19.3.2 林业部(局)制定的林业规章
    第二十章 新中国的林业机构和行政管理
        20.1 林垦部时期(1949.10—1951.11)
        20.2 建国之初的林业部时期(1951.11—1956.5)
        20.3 林业部与森工部分立时期(1956.5—1958.2.)
        20.4 两部合并后的林业部时期(1958.2—1970.5)
        20.5 农林部时期(1970.5—1979.2)
        20.6 改革开放后的林业部时期(1979.2—1998.3)
        20.7 国家林业局时期(1998 年3 月--)
结论和讨论
    1. 科学定位:林业的基础地位不容置疑
    2. 找准目标:建设“天人林业”
    3. 林业的两条腿:政策与科学
    4. 林业的左右手:“正规军”与“游击队”
    5. 国家强制:依法治林
    6. 尊重自然规律:科教兴林
    7. 尊重经济规律:增加经济投入
    8. 战略方向:自东南而西北
    9. 人口协调:生态移民
    10. 因林制宜:分类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东北林区当前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增产控制论”不应继续起作用
2 林产品进出口权的问题
3 发展林产工业的问题
4 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4.1 分户承包经营试点
    4.2 定向培育发展人工林
    4.3 走林工联合的道路
    4.4 林纸结合

(5)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一绝”大伤元气的原因
    1.1 沙皇军国主义者
        1.1.1 强权政治的影响
        1.1.2 不平等条件的影响
        1.1.3 沙皇木商及其群众的盗伐
    1.2 日本军国主义者
        1.2.1 强权政治之影响
        1.2.2 不平等条约
    1.3 吉林军阀与日本资本家的勾结
    1.4 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2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政策的得失
    2.1 正确的方针政策
        2.1.1 建立专管机构
        2.1.2 编制施业案
        2.1.3 封山育林政策
        2.1.4 机械化作业
        2.1.5 以营林为基础
        2.1.6 实行限额采伐
        2.1.7 进行科教兴林
    2.2 出现的失误情况
        2.2.1 天然林的皆伐作业
        2.2.2 财政上的重取轻予
        2.2.3 采伐方式的变更没有科学根据
        2.2.4 对树种认识上的片面性
        2.2.5 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之争
3 如何恢复东北林区“一绝”的元气
    3.1 对东北林区战略地位不能动摇
    3.2 森林构成今昔之对比
        3.2.1 早期森林构成的状态
        3.2.2 现在森林构成的状态
    3.3 加强科学实验解决推测论、经验论和独断论的错误

四、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J]. 闫海冰,郝占庆,杨秀清,杨清培. 生态学杂志, 2005(09)
  • [2]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变迁及森林景观变化研究[D]. 闫海冰.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06)
  • [3]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D]. 樊宝敏. 北京林业大学, 2002(06)
  • [4]东北林区当前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J]. 王长富. 林业经济问题, 2001(05)
  • [5]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J]. 王长富. 林业经济问题, 2000(06)

标签:;  ;  ;  ;  

从《大清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