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购买力动态确定模型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购买力动态确定模型

一、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水平的购买力动态决定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瑶雯[1](2020)在《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优化升级是新时代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榜样、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需要我们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要素市场化和全球化配置、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进程。从历史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幅度以及速度明显高过以往。聚焦当前实体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从出口产业、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层面观察,都有待加速推动产业高级化进程。特别就出口产业层面而言,我们目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低端出口产能过剩、优势产能面临竞争、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高端出口产业链不够完备和在出口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占有份额不足等方面问题。因此在新一轮全球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待提高,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带动力量之一,出口产业结构有待高级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全产业链亟待从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贸易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环节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利润空间,提高出口竞争力。向未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指出: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出口产业,淘汰落后产业,转移国内优势产能走出去,深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出口产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出口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围绕“出口”构建现代化知识产业发展新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全球经济多维融合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与国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深化与格局重塑、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的重塑或变动,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整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将愈发明显。我们知道,实际汇率发生变动,以外币计价的一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必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贸易规模和进出口结构的变化,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会引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生产结构的变化,并最终引导出口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改变。因此,汇率作为沟通各个国家市场之间最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在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下,汇率对各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愈加重要。从现有的研究看,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促使企业利用市场价格手段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提升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推动贸易结构优化,使其盈利增长模式更加合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格局重塑的现实下,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支撑作用,出口产业链地位更加重要。就我国来说,随着“一带一路”进程和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与全球经济频繁互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影响的复杂性及其双向波动的不确定性(幅度与方向)已经成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利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方向与幅度)以优化我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愈发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基础支撑理论,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微观机制与宏观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证得出汇率变动主要通过价格传导与进出口贸易竞争力改变、国际资本流动(FDI与OFDI)与全球生产要素重整等渠道,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验借鉴,本文考察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与汇率的关系及其汇率政策经验,然后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出口产品质量与汇率的关系及其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并基于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标准的CGE模型来模拟汇率波动对我国各经济和产业变量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汇率走廊边界以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提供实证支持,最终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汇率政策及其政策实施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引导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重视汇率政策工具。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既有市场的主导作用,也有政府的行政干预。汇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之一,就要使“两只手”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尊重市场主导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工具或措施使生产要素和生产力资源从低效率的出口行业或产业向高效率出口行业、产业流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水平,让“结构红利”成为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汇率作为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调节变量之一,能够凭借汇率价格信号的传递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内在动力机制促进出口产业结构的充分调整,导致出口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或者反过来恶化。尤其在中国开放大门不断敞开的现实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发挥调节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着,必将成为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价格机制,即通过汇率的变化引导进出口价格、进出口规模和国内总体物价水平的改变,实现对出口产业结构各个相关经济变量的深入调节。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国汇率政策的适当调整、方向与幅度的适度管控,不仅能够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出口企业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生存空间,还能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内需和外需之间相机转换,从而对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特别是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生产要素导向的出口产业发展中,应对汇率风险的是出口产业的高度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一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整体状态可以通过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动态位置及其竞争优势来评估。企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真正的生存能力体现于其在全球价值链形成中的增加值权重及其竞争优势,而这种生存能力更多的表现于企业出口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或生产要素禀赋、企业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的相关人才数量和技术资源以及技术更新能力、获取知识产权的能力、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应对汇率大幅度波动风险的能力等,正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出口产业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讲,我们考虑的是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全要素竞争能力。因此,政府部门想依靠一时的环境改变或者政策保护来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是不可能有效的。与此相反,主要依靠廉价生产要素并处于初级要素导向和资源禀赋依赖阶段的产业,产业发展空间产品的低价格扩张将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导致需求受到抑制。形成持续和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结构状态离不开技术进步作为支撑。外部压力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促使出口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非在低水平上简单地扩大再生产。政府应该通过改变出口产业所在环境的政策背景,改善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的作用,借以促进更高级别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改造进程。研究认为,利用汇率政策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要把握好汇率波动的方向,管理好汇率波动的幅度,实现区间管理。我国过去奉行的汇率政策倾向于低估人民币汇率,采取相对严格的外汇管制,通过净出口的增加来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但是,这一政策也使得形成了初级产业层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应限制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我们希望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水平,逼迫出口企业淘汰低附加价值行业产品,释放生产要素发展高知识技术、高科技附加价值产业,推进出口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毕竟只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其他政策亦可能改变因为汇率变动而形成的优势或劣势。因此,汇率政策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国内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积极配合。在汇率波动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受到挑战,企业就要积极推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适应汇率波动和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行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相关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到考虑汇率因素,我们既要利用好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也要通过构建汇率走廊确定政府干预的边界,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让出口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胡君[2](2019)在《两部门视角下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放环境下实际汇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汇率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着两个富有争议的典型事实:一方面,部分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实际汇率低估以及不断积累的经常账户顺差”,而另一方面,通过跨国比较发现,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实现实际汇率低估,甚至一些拉美国家出现了持续的汇率高估,从而形成了不同国家的“汇率低估之谜”。以上两种典型事实发生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成为讨论实际汇率与增长问题的现实基础,贸易开放通过促进一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快速扩张,推动一国工业化的进程。因此,本文从两部门视角出发,研究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并试图回答三个重要问题,即“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为何有些国家不能实现汇率条件”以及“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能否持续”。此外,在贸易与金融双重开放的背景下,实际汇率的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本文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围绕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基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两部门模型,研究汇率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汇率条件的内生化决定与汇率条件的动态化过程,从而形成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探讨:(1)通过典型事实的跨国比较,是否实现实际汇率低估似乎成为了工业化成功的必要条件。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面临着协调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问题,劳动力的跨部门转移不足、幼小工业部门的资本短缺以及先进部门的技术外部性都成为工业化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的分析框架,解释实际汇率低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其一,实际汇率低估通过“工资溢价”促进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其二,实际汇率低估可能通过一种“补贴机制”,弥补工业部门资本短缺的问题;其三,实际汇率低估能够形成一种对技术外部性的差异化补偿,从而使得贸易部门生产率快速提高,最终带动经济体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从汇率条件的内生性出发,研究实际汇率低估的形成机理。研究巴萨效应的传统观点认为伴随着经济增长,部门间生产率差异导致了非贸易部门工资水平的大幅上升,推动实际汇率升值。但本文通过构建两部门框架下拓展的汇率条件内生性模型,发现两部门结构转型一方面会释放大量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这会通过降低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升来削弱巴萨效应,继而维持实际汇率低估,具体研究为:一方面构建基于要素禀赋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劳动力剩余与高储蓄率将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与资金成本,实现实际汇率的低估;另一方面,基于劳动力市场管制与金融抑制的制度变量,研究发现,两者都通过政府干预要素市场,同样成为导致实际汇率低估的重要原因。(3)从汇率条件的动态化出发,基于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的三种路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会经历“巴萨效应—反巴萨效应—巴萨效应”的动态过程。依赖要素禀赋与制度变量成功实现“反巴萨效应”是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随着要素条件的恶化与制度约束的加强,实际汇率的“过早高估”又使一国重新回到“巴萨效应”的实际汇率升值的路径上来,导致“过早去工业化”现象,这意味着一国在中等收入阶段工业增加值占比出现过早的下降。未来需要通过进一步促进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与促进非贸易品部门的技术进步来创造实际汇率低估的持续性汇率条件。(4)在双重开放背景下,通过实际汇率低估形成竞争性的汇率已不再是唯一的政策目标,汇率的稳定性是需要关注的补充性汇率条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在金融开放的经济体中更为明显,这些结果对发展中国家汇率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国际贸易和投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实行一种主要旨在稳定汇率的汇率政策。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1)实际汇率低估通过促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增长。东亚国家的快速工业化与拉美国家的工业化停滞与各国实际汇率条件紧密相关。当前,中国需要警惕实际汇率的“过早高估”导致“过早去工业化”现象。(2)一国能否实现实际汇率低估是内生决定,要素禀赋与制度变量都能够通过降低要素市场的成本,抑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维持实际汇率低估。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与“高利率水平”阻碍了实际汇率低估的实现。(3)实际汇率低估的增长效应取决于工业化阶段,当跨过工业化水平的临界值,实际汇率低估将阻碍经济增长。但多数国家出现“过早高估”与“过早去工业化”,这主要来源于要素禀赋条件的快速恶化,以及制度变量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劳动力剩余与高储蓄率是支撑实际汇率低估的重要条件,将会带来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即“好的低估”;但长期依赖制度约束将降低要素配置效率,带来“坏的低估”。未来随着要素禀赋条件的恶化,一国需要破除制度约束,并通过促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金融深化与加快非贸易品部门的技术进步来实现实际汇率低估的持续。(4)考虑到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的双重背景,高度的资本流动会带来汇率的大幅波动,以实际汇率低估为目标的竞争性实际汇率政策,将向竞争性与稳定性兼顾的目标转变。未来还需要加强资本账户的管理,促进汇率的稳定性。

吴安兵[3](2018)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动态决定及其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内外均衡矛盾或冲突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进入21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内外均衡矛盾或冲突越来越严重,贸易顺差一直持续扩大,甚至到2017年我国贸易顺差已达到3700亿美元峰值,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普遍认为中国贸易顺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人为被低估,使得人民币在中国与西方贸易保持着不正当的优势,致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增强。汇率作为连接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重要纽带,是解决内外均衡矛盾与平衡内外经济的关键变量,因此,有必要从均衡视角来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频繁双向波动对国内外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成因及其规律,不仅有利于公众及时采取正确的操作来规避汇率风险,而且有利于货币当局采取合适的政策稳定人民币汇率,鉴于此,本文从货币冲击和产出冲击两个角度深入考察不同时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此外,汇率稳定在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和实施效果,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汇率的经济效应研究基础上,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三方面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或波动的经济效应。首先,基于一个同时具有资本市场特性和国际收支平衡特征的EERM模型从国内预期价格水平、国外预期价格水平与预期实际汇率等三方面理论推导均衡汇率的决定因素,通过一个时变协整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以及汇率失调程度,深入剖析不同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探讨经济基本面因素与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之间的动态协整关系,从政策因素和非政策因素两方面考察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长期动态决定。结果表明,2005年汇改之前,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相对价格、贸易条件、贸易自由度等非政策因素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长期动态决定作用逐渐减弱,2005-2008年期间,净对外资产水平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长期动态决定作用增强,但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相对价格、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长期动态决定作用减弱,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货币供给与政府支出等政策因素与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长期动态决定作用增强,直至2016年,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相对价格、贸易条件与净对外资产水平等非政策因素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长期动态决定作用增强。此外,基于TVP-SV-VAR模型捕捉经济基本面因素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短期动态影响特征,结果发现经济基本面因素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影响存在显着的时变特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贸易条件、贸易自由度等非政策因素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动态冲击效应较为明显,而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货币供给与政府支出等政策因素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冲击效应较强。其次,在理论探讨货币冲击与产出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的传导机制基础上,采用STAR模型实证考察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在不同的冲击方向、冲击强度与汇率波动阶段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存在冲击方向、冲击规模和汇率波动区制上的非对称性,相比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负向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相比正向产出冲击,反向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作用效果更强。随着货币冲击由低强度过渡到高强度,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规模较大的产出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相比经济波动剧烈时期,货币政策在经济波动平稳时期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作用效果更强,但产出冲击的作用效果更弱。相比低汇率波动区制,货币政策和产出冲击在高汇率波动区制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作用效果更强。通过LT-TVP-VAR模型考察货币政策、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动态影响发现,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影响具有显着的时变特征,在我国加入WTO之前后,货币政策和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由减弱趋势转为增强趋势,且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在经济新常态时期,货币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再次,在探究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的动态决定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DSGE模型理论模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对产出、消费与私人投资产生显着的刺激效果,对物价水平产生不完全的负向传递效应,对就业和实际工资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显着的负向冲击作用。此外,通过从国民经济多个部门广泛选取变量,基于SV-TVP-FAVAR模型实证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产出、消费、私人投资、就业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本保持稳定水平,对通胀的负向冲击作用表现为递增的趋势,对实际工资和政府支出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产出、消费、私人投资、就业和实际工资的正向促进作用均显着增强,对通胀和进出口贸易的负向冲击作用减弱。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作用最强,对城镇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冲击作用有限,对消费、私人投资具有较为显着的刺激效果,对通胀具有长期持续的负向传递效应。在从实体经济角度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虚拟经济效应,首先,分析了实际汇率对股票价格与名义利率等虚拟经济变量的传导机制,其次,通过构建ST-BVAR模型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三个方面实证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虚拟经济的非对称冲击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货币供给与股票价格存在冲击强度上的非对称性,对市场利率既存在冲击方向也存在冲击强度的非对称性,但对债券价格并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再次,通过TVP-SV-VAR模型捕捉人民币实际汇率冲击对我国虚拟经济影响的时变特征发现,相比低汇率波动阶段,人民币实际汇率在高汇率波动阶段对我国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的正向冲击作用更强。人民实际汇率冲击对我国虚拟经济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货币供给的负向冲击作用减弱,对市场利率的冲击作用增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对货币供给表现为逐渐增强的正向冲击作用,对市场利率的负向冲击作用逐渐减弱,且对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最后,在考虑IS曲线、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泰勒规则等理论模型系统内生性结构的基础上,分别将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实际汇率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多边汇率因素引入理论模型系统中,构建包含产出缺口、通胀率、名义短期利率、汇率等变量的TVP-SVAR模型,检验汇率因素进入泰勒规则是否符合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际,捕捉利率政策在不同汇率波动幅度、不同汇率制度改革背景下对产出缺口、通胀以及实际汇率影响的动态时变特征,同时对双边汇率与多边汇率分别进入TVP-SV-VAR模型系统是否存在一致性给出合理的判断,结果表明,相对考虑双边汇率或未考虑汇率因素情形而言,将多边汇率考虑到泰勒规则模型中使得货币政策盯住通胀和产出缺口的目标参数均有所改善,其泰勒规则值与利率实际值拟合效果更佳,相比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短期调控效应增强。通过ST-BVAR模型考察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会弱化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郑宇博[4](2018)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汇率作为两个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媒介,对于两国的经济、政治利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国际上通常使用“均衡汇率”这一概念与各国实际汇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汇率是否存在高估或者低估。当前,国内外国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研究很多,但这些研究大多对于我国基本国情研究不够充足,因而难以准确的判断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学界主要使用的几个均衡汇率理论的前提和方法,其次具体分析中国国情,最终选取了行为均衡汇率理论为研究方法,对中国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四季度数据进行研究,得到了样本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及主要原因,并据此对中国进一步的汇率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在第一章中,本文回顾了学界对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和不足之处;在第二章,本文对相关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当前学界研究均衡汇率的主要理论,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作了分析,最终选定行为均衡汇率理论为研究方法;第三章,本文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变量选取进行创新,通过分析中国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四季度数据,构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协整方程,并进行了误差修正和脉冲函数分析。第四章,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HP滤波法得到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将其与实际汇率相比较,得到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程度,并分析其原因。第五章,则根据理论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关于我国进一步汇率改革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生产率、货币供应量、经济结构转变和开放程度短期内会对实际汇率产生负向影响;政府支出和汇率制度改革在长期会对实际汇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国外净资产在长期和短期都会对实际汇率产生负向影响。(2)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2第四季度,这一阶段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严重低估期,低估程度在9%以内。这一阶段,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货币供应量不断上升、对外开程度的增加和中国国外净资产的增加。第二阶段是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这一阶段人民币实际汇率被高估,高估程度在2%-11%之间,主要原因是在2012年之后,我国国外净资产数量下降、政府财政支出上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及开放程度减小。第三阶段是2016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开始出现严重低估,且低估程度呈现上涨趋势,幅度在21%以内,这一阶段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上涨和货币供应量不断上升。(3)为了促进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向均衡汇率回归,本文从长期汇率政策和短期汇率政策两方面入手提出建议:在短期,应适当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稳步推进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政策,而在长期,则应适当提高政府财政开支、优化国外资产结构以及推动汇率制度改革。要注意的是,误差修正模型证明,面对实际汇率对均衡汇率出现的偏差,我国汇率体系的自动修复能力较弱,因此,当前汇率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适当发挥政府的作用以促进人民币实际汇率向均衡汇率回归。

闫帅[5](2018)在《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不确定性基本概念、经济不确定性对汇率的传递机制;其次概述了全球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与人民币汇率变迁特点;再次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以及不确定条件下中国外汇市场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经济不确定性主要通过风险扩散渠道、理性预期渠道和资产定价渠道对汇率产生影响。国内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既包含促进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也包含加剧人民币贬值的因素。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的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构建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指数,对中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程度有所加强,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且该贬值效应具有时变特征,中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均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本文利用TVP-FAVAR模型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均具有贬值效应,且该贬值效用具有时变特征。本文利用Bakeretal.构建的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进一步检验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溢出效应较强,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溢出效应较弱;美国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最强,表明美国对全球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中国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与全球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基本平衡。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来源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具有较强影响,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较强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当中国经济状况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时,经济当局倾向于实施财政政策以降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源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为降低模型不确定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同时考察未预期到的宏观经济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中美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中美经济新闻指数,考察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对中国经济变量的高估和对美国经济变量的低估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均具有贬值效应。对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具体经济新闻进行研究发现,未预期到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增加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未预期到的中国M2的增加、未预期到的中国PPI的提高和未预期到的美国ADP就业的增加对在岸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未预期到的中国社会零售品销售增速的提高对在岸人民币具有升值效应。本文在经济新闻基础上构建了中美主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对中美主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美国主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中国主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提高加剧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美国主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提高降低了在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最后本文检验了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条件下的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效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外汇市场干预具有平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作用,且相对于外汇卖出操作而言,外汇买入操作平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效果更佳明显;中国外汇市场干预能够起到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作用,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不仅对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并且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杨珂[6](2016)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的均衡汇率理论包括基于价格角度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基于宏观经济平衡角度的各种理论。本文对均衡汇率的各种理论进行综述,从理论提出、研究方法、优缺点、研究现状等多个角度对各种均衡汇率理论进行梳理。

林楠[7](2015)在《人民币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理论与测算》文中认为从购买力平价条件与市场均衡汇率入手,本文分析了经济赶超中货币追赶的汇率动态路径及其币值变化空间。引入微观预期和货币化因素,并通过基于优化微观基础的宏观变量替代,本文尝试分析求解人民币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的近似表达。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市场调节,在总供求视角下对价值基底的关键决定要素聚焦于均衡国内外劳动生产率差异和均衡实际汇率,并作为表达市场均衡汇率极小值的协整条件构成要素,近似替代逼近价值基底。实证分析表明,近期人民币汇率已接近长期均衡。2008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与价值基底基本重合。进入2015年,相对于价值基底的升值趋势,人民币将在名义汇率贬值后累积后续的升值空间,进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可能呈现未来继续升值—调整—再升值的"稳中有升"。

卜国军[8](2015)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研究》文中指出2009年7月,中国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工作,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启动。2010年6月,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2011年至2012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从地域到项目全面放开,跨境收支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7.6万亿元,人民币收支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接近25%,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推进。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已处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所带来的新环境:跨境收支中人民币占比不断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且与境内人民币汇率互相影响,资本流动规模快速扩大且顺差和逆差转化加快,我国已成为直接投资资本净输出国,境外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等。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劳动生产率变化,也取决于跨境收支中人民币对外汇的替代、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境内外汇差)、境内外利差的影响。那么,哪些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具有决定性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如何更好的管理人民币汇率,使其基本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促进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些已成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在新环境下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商品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世界第二大对外净债权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外汇敞口规模随之不断增长,因此汇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在跨境人民币收支规模占跨境收支比例不断上升,境外人民币规模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加大等背景下,汇率波动更为频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显着。所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及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按照“人民币国际化以来汇率决定处于新环境—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外汇供求的影响渠道-人民币汇率决定的计量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否均衡—人民币汇率管理的策略和措施”这一主线,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决定产生了显着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采取“分阶段实施不同浮动幅度管理”的策略;人民币汇率的管理目标和操作目标存在不匹配问题,应通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来实现二者的匹配;现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年度波幅可确定在和境内人民币与境外美元利差基本一致的水平上。本文包括6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标、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汇率的相关概念及研究时间段的界定。第二章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及其发展情况,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以来汇率变化的特点。其次,对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对境内外汇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需求和套利需求进行了分解。最后,分析、比较了美元、德国马克、日元在国际化时期汇率变化的特点,得出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期间汇率变化的启示。第三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对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进行评述。其次,根据人民币名义汇率由国际收支基础上的外汇供求决定这一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国际收支各项目、跨境人民币收支、境内市场主体外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央行干预等影响外汇供求的渠道。最后,对这些渠道背后的实体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进行了归纳,并定量分析了各渠道对外汇供求的影响程度,为下一章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实证分析中的变量选择提供依据,也为实证分析的结果解释提供依据。第四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的决定进行了计量分析。首先,根据第三章研究结果选择解释变量,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样本区间。其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盯住美元式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决定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境内外利差、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决定,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美元指数决定的结论。第五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首先,介绍了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和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沿革。其次,根据行为均衡汇率理论,选择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贸易开放度、政府支出作为基本经济变量,并根据第四章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实证分析的结论,增选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代表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和境内外利差两个基本经济变量,构建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程度。结果显示,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显着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实际有效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多项标准做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的判断,提出了人民币汇率管理的意义、目标、策略、措施。提出通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来解决人民币汇率管理目标和操作目标不匹配的难题,在人民币国际化不同阶段对人民币汇率采取按不同浮动幅度管理的策略,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管理应采取的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一,根据名义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的本质,分析了国际收支基础上影响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的各项因素,挖掘出跨境人民币净支付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利用2010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最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对名义汇率变化的显着影响程度,发现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增加1000亿元,将使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升值0.58%。第二,根据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将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纳入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测算的模型之中,并利用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产生显着影响,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每扩大1%,将带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02%。第三,根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阶段性,明确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民币汇率实施“分阶段按不同浮动幅度管理”的策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采取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逐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的策略,并将人民币汇率年度波动幅度确定为和境内人民币与境外美元利差基本一致的水平上,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资本流动影响逐渐增强的现实,解决人民币汇率操作目标与管理目标不匹配的难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应采取自由浮动策略,但仍应对汇率超调适时进行管理,防范大规模投机交易对汇率产生的异常波动风险。本文研究中的难点:如何更准确的区分跨境人民币净支付中的交易需求和套利需求;是否有更适合中国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模型;如何寻找更合适的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代表变量,或剔除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中利差因素的影响。笔者将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

高艳[9](2014)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的计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汇率是各国进行贸易、资本跨国流动的前提,是连接各国经济往来的桥梁,因此汇率波动会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汇率波动对经济波动及国际金融风险都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和敏感性,收益率的变化会影响汇率的风险暴露。研究汇率的波动特征能更好地把握汇率变化的规律,从而化解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反过来,经济的变化也会对汇率收益率波动造成冲击,影响汇率收益率的波动特征。我国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逐渐放开汇率的波动幅度,以使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灵活,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因此在研究均衡汇率和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背景下对汇率的波动特征及计量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对我国汇率的市场化深入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人民币汇率均衡决定理论及国内外学者对汇率波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汇率波动的分布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宏观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汇率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波动协同持续特征的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本文深入研究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传导机制,包括汇率对价格水平、贸易条件、国外直接投资、就业、利率等的传导效应,其中,汇率对价格水平的传导包括直接传递效应和间接传递效应,汇率的变动在进出口时点上将直接影响进口或出口商品的价格,随后,价格波动将通过生产、贸易等途径传递到两国国内商品价格中,进而影响整个国家价格水平的变动,但是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汇率对贸易的传导主要包括汇率水平变动通过价格机制影响出口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及波动带来的风险通过影响出口厂商贸易决策而影响进出口。汇率对国外直接投资传导的理论主要有“相对生产成本效益”理论和“相对财富效应”理论。汇率是国家之间贸易的纽带,因此汇率不仅会对国内外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就基于“模型学习”方法,利用Taylor规则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美经济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从而在不同的汇率波动状态下,刻画人民币汇率受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汇率的不同波动时期,宏观经济变量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不同。汇改初期汇率波动较大,汇率主要受中美产出缺口与中美利率差的影响;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采取软盯住美元政策,汇率波动较小,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包括中、美两国的产出缺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中美利率差。第二次汇改重新启动后,所有引入模型的宏观经济变量均对汇率产生动态性影响,说明与第一次汇改相比,我国与世界经济结构已发生变化,汇率市场逐渐成熟,与国际接轨。其次,在对多元GARCH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如何将一般基于正态分布的多元GARCH模型扩展为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多元的分布特征的GARCH模型。汇率的波动特征主要包括高峰厚尾特征、波动的集聚性特征、波动的长记忆性和持续性、杠杆效应、均值回复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等,同时刻画各种汇率波动特征的基于正态分布、学生t分布、广义误差分布的GARCH模型,SV模型及区制转移模型,并运用二元GED-GARCH模型对汇率与利率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自适应绝对偏差和自适应均方误差的平方根两种标准对基于正态分布的二元GARCH和二元GED-GARCH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后者预测效果更好,并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前利率与汇率之间存在着汇率到利率的溢出效应,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利率与汇率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第三,本文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和协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方面通过运用VMEM方法研究了中、日、韩三国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发现中国和日本的汇率波动既受自身过去波动、收益率的影响,也存在显着的杠杆效应;韩国汇率波动受前期波动与收益率的影响,但是不具有显着的杠杆效应。中日、日韩的汇率市场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中国与韩国汇率市场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同时,三个汇率市场的波动之间不存在交互的杠杆效应。另一方面将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引入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多个双边汇率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结论:将人民币兑港元、日元、欧元及英镑汇率波动作为一个系统度量其对美元汇率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时,只表现出低波动下港元对美元的波动溢出效应;通过投资美元、欧元及英镑汇率可以规避港元汇率的高波动风险;欧元及英镑容易受到其他汇率市场的波动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导致其他汇率市场对日元汇率不存在显着的波动溢出效应。最后,本文对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汇率的波动持续性及协同持续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存在着均值长记忆性及方差长记忆性的双记忆性特征,然后又对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澳元、加元及日元的波动持续性及协同持续性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人民币对非美元汇率的波动持续性均强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持续性,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其他汇率是通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套算得到的,持续性是两者的综合,所以表现出更强的持续性,通过借鉴协整理论的思想对其他汇率的波动协同持续性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等汇率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持续特征,即单个汇率市场波动是持续的,但是多个汇率市场的综合效表现出了非持续性,或较弱的持续性。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与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之间的协同持续性最强。该分析结果对汇率的投资组合决策有很重要的意义。

李颖帅[10](2014)在《人民币升值:研判、成因及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由封闭型经济体到开放型经济体的巨变。在封闭经济时期,中国更多注重内部均衡,随着开放力度的日益加大,外部均衡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汇率作为连接国内国外市场的关键因素,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自1994年第一次汇改之后,人民币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和讨论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及之后的几年内,国际舆论普遍呼吁人民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也预期人民币将会大幅贬值,但我国政府经过权衡和对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开始,由于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经常项目、资本账户“双顺差”的不断扩大和持续,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渐高,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人民币汇率操纵”论,认为我国大幅低估人民币以获得出口品的廉价竞争力,损害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并指责人民币低估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美国等国家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同时出台了一些贸易制裁的法案,其目的在于打压我国的经济和出口,并试图通过“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来转嫁国际金融危机,借此机会使本国经济得到恢复和提振。人民币汇率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已经从国内扩展到国外,从经济转向政治,从学术之争上升为各国间的利益争夺和博弈。那么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低估?人民币升值演变历程及现状如何?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什么?人民币升值以后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最后,面对人民币升值我们又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加以应对?以上都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1)通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及汇率偏差的测算,可知近年来的确存在人民币汇率失衡,而且到2012年底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汇率基本持平,目前人民币升值空间非常有限。特别是经过2013年又一轮的人民币升值,本文推断:目前人民币或许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贬值情况有力证明了此推断。同时,本文测算出的不同阶段人民币汇率偏差情况为:1982-1987年人民币汇率处于高估阶段;1988年我国出现了短暂的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情况;1989-1990年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但高估程度较小;1991-1995年,人民币汇率被低估;1996-2002年人民币汇率被高估;2003-2004年是人民币汇率的低估阶段;2005-2006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小幅高估;2007-2012年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低估状态,但低估程度不大,而且到2012年人民币汇率已基本接近均衡汇率。(2)本文在阐述人民币升值演变历程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很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3)从中国经济基本面出发解析人民币升值成因,得出:第一,近年来经常项目高额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内在原因,但是2009年以后我国的贸易顺差额在逐渐减少,在国际收支方面渐趋向于合理;第二,从利率角度分析,虽然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利率要高,但是我国利率处于半市场化状态,且存在一定的外汇管制,因此即使国内外存在利差,也无法完全有效地传导并对汇率产生显着影响,这也就很难对人民币产生相应的升值压力;第三,从通货膨胀角度分析,2007—2012年(2009年除外)我国存在较高的通胀率。若以购买力平价为理论依据,那么人民币币值应该下跌(即人民币贬值),但当时人民币的名义双边汇率一直在持续上升;此外,这个阶段的人民币实际汇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因此综合来看,现今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以及名义汇率都没有被严重低估,或许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高估;从输入型通货膨胀来看,进口价格指数作为输入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可以说明,自2011年后期至今,人民币汇率不存在由输入通胀而导致的升值压力;最后,从2005年起,人民币实际汇率以及双边名义汇率都在持续升值,并且2011和2012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速放缓。因此从经济基本面来讲,我国人民币已将升值压力大幅释放,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4)从外部施压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原因,可得:首先,由定性分析可知,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多来源于国际社会,即外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责和施压。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和巴西施压人民币的原因和策略后发现,各经济体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要求人民币升值,区别在于态度、真实意图和方式的不同;其次,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建立了委托代理模型,以本国和他国两个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来解析外部压力是如何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影响的。通过模型分析可知外部施压对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有力助推作用。并且本文以美国为例研究外部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效果,并通过非参数符号检验统计分析来进行量化考察;最后,对于中国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后同样面临着促经济增长的问题,会更加审慎对待人民币升值问题,因此来自他国外部压力的影响在逐渐降低。(5)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得出: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G)以及中央银行公布的国家层面加总平均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和实际有效汇率(REE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但不能准确判断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不同行业的竞争力,还会传递错误经济信息并有可能误导经济发展方向。与国家层面有效汇率相比较而言,行业层面有效汇率则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各个行业分别进行实际有效汇率测算并分析得出:在所有行业中,食品烟草行业和纺织品行业的实际有效汇率最低。这说明尽管人民币升值加大,但食品烟草行业以及纺织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有较强出口价格竞争力;电气机械制造业等技术型高端行业竞争力则较差,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技术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提高竞争力;焦炭、精炼石油以及核燃料行业的汇率波动幅度最大,最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6)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利润的影响时,通过九个逐步放松的假设条件及数理推导,得出:第一,当人民币升值时,若工资水平上升,则会对出口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构成双重冲击;第二,生产技术提高可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负效应;第三,汇率波动对本国物价的传导效率越高,则人民币币值上升对出口企业销售利润率造成的冲击越小;第四,如果工资上涨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和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幅度的某线性组合,那么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企业利润率的跌幅会小于或等于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共分七章,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逻辑、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均衡汇率理论及相关概念简述。为了对均衡汇率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汇率相关概念;其次综述了均衡汇率理论。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均衡汇率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及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最后是均衡汇率理论模型的比较与选择。第三章,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包括ADF单位根检验、VAR模型构建、Johansen检验、误差修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失调情况进行阐述与分析。第四章,阐述了人民币升值争议的形成及演进历程,同时对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所出现的“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行”现象进行简要论述。第五章,主要从经济基本面及外部政治施压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成因。经济基本面分析,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国内外存在的利率差以及通货膨胀情况分析。外部施压分析,包括使用委托代理模型解析外部施压对人民币升值的作用机制,以及以美国为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来研究外部施压对人民币升值的作用效果,并得出结论: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外部,且外部压力的影响在逐渐降低。第六章,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两个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1)通过行业层面分析可知:人民币升值会有损中国出口商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但是对不同行业的出口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国家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会传递错误经济信息并有可能误导经济发展方向。与国家层面有效汇率相比,行业层面有效汇率能更好的反应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构建并测算了行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这为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标。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所以本文以2005年1月到2013年3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将ISIC.Rev3中22种制造业分类汇总为12类行业,将14个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作为了贸易伙伴国,来构建并计算行业层面有效汇率。同时本章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分析了人民币行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是由国内价格变动引起的,还是国外价格变动引起的。并得出结论:通过测算2005年1月到2013年3月间的人民币行业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可知,在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过程中,升值压力对各个行业的REER及其波动存在不同影响的程度。在所有行业中,中国的电气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居首位(数值最大),而食品烟草行业及纺织制品行业的真实有效汇率则处于低位(数值最小)。这说明尽管人民币升值加大,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烟草行业和纺织品行业仍有较强价格竞争力;电气机械制造业等技术型高端行业竞争力则较差,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技术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提高行业竞争力。(2)对企业层面的经济影响,主要从数理角度分析出口企业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在人民币升值前后的变化情况。在分析销售收入时,在4种不同的价格弹性下,分别推算人民币升值前后出口企业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在分析出口企业销售利润时,通过9个假设条件进行分析,且9个假设条件是逐步放松的,最后得出结论:一是,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如果工资水平也提高,则会对出口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构成双重冲击;二是,生产技术提高可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负效应;三是,汇率波动对本国物价的传导效率越高,则人民币币值上升对出口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造成的冲击越小。四是,如果工资上涨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和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幅度的某线性组合,那么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企业利润率的跌幅会小于或等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第七章,对策建议,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对策建议。本文存在的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有:创新点:(1)解释变量的选择。本文在借鉴各个参考文献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选出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几个因素作为变量,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方程式,并以此来测算并衡量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2)在分析思路上,针对人民币升值成因分别从内因和外部施压以及经济和政治层面进行分析,分析更全面和深入。(3)系统考察了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大到行业小到企业。从行业角度分析时,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利用分行业的实际有效汇率来测度不同行业的产品竞争力。从企业角度分析时,在逐步放松的9个假设条件下,得出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4)从分析方法上,不仅用到了纵向时序计量分析,同时从统计层面上进行了分析。(5)本文所用数据不仅有年度以及季度的低频数据,也有月度乃至周、日的高频数据,从而使研究更加全面和稳健。人民币升值研究所涵盖的知识体系错综复杂,本文存在一定不足以及需要完善之处:(1)虽然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众多,但是考虑到协整的有效性不能过多的加入变量,所以只能在众多因素中选择重中之重来作为变量。(2)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时,由于是以9个假设条件为前提,有些数据无法收集,因此论文在此部分只进行了数理模型推导,未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

二、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水平的购买力动态决定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水平的购买力动态决定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1.1.1 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及其波动区间管理已是趋势必然
        1.1.2 汇率灵活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1.1.3 研究汇率和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愈发重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层面
        1.2.2 实践意义
    1.3 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基本框架图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现实与发展相结合的观察方法
        1.4.2 主要实证和计量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关系理论与文献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厘定
        2.1.1 关于汇率
        2.1.2 关于出口产业结构优化
    2.2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理论
        2.2.1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的解释
        2.2.2 汇率传递理论的解释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影响及其路径
        2.3.2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价格传导机制
        2.3.3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
        2.3.4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
        2.3.5 汇率变动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2.3.6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3.1.1 价格替代—资源要素配置—出口产业结构
        3.1.2 收入效应—产业溢出—出口产业结构
        3.1.3 国际资本流动—出口产业结构
    3.2 微观机理:基于价格穿越模型的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机理
        3.2.1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
        3.2.2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改革
        3.2.3 利润最大化模型、企业经济行为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3.3 宏观过程:汇率引致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宏观解释
        3.3.1 汇率制度选择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机理
        3.3.2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价格渠道
        3.3.3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外贸易途径
        3.3.4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国际资本流动途径
第四章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业升级
    4.1 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
        4.1.1 理论基础及测算公式
        4.1.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行业层面有效汇率测算
    4.2 行业出口质量测度分解和汇率指标构建
        4.2.1 出口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分解
        4.2.2 经验回归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管理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5.1 汇率目标区模型构建
        5.1.1 汇率目标区模型
        5.1.2 汇率目标区的边界CGE模型构建
    5.2 CGE模型实证与结论
        5.2.1 数据与情景模拟
        5.2.2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汇率政策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践考察
    6.1 汇率波动与美日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1 汇率波动与美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2 汇率波动与日本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 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1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发展
        6.2.2 人民币汇率政策配合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七章 利用汇率政策工具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7.1 以汇率制度改革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7.1.1 关于汇率制度安排
        7.1.2 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7.2 利用汇率变动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7.2.1 充分发挥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
        7.2.2 利用汇率变动调整贸易与投资结构
    7.3 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加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管理
        7.3.1 关于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
        7.3.2 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廊的区间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两部门视角下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二、均衡汇率与汇率偏离
        三、实际汇率高估与实际汇率低估
        四、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
    第二节 实际汇率偏离的理论来源与内生性决定
        一、实际汇率偏离的理论来源:一价定律偏离与相对价格变动
        二、部门异质性与实际汇率偏好理论
        三、两部门结构转型与BS效应
    第三节 两部门视角下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一、两部门资源重置机制
        二、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影响机制
        三、促进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检验
        一、实际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二、实际汇率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变量测度与国际比较
    第一节 指标测度
        一、基于Rodrik法的测算
        二、基于BEER法的测算
        三、实际汇率条件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国际比较
        一、实际汇率低估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
        二、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低估并不常见
        三、各国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的三种发展路径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汇率低估为何是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第一节 典型事实:工业化进程中的东亚奇迹与拉美陷阱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实际汇率低估:两部门框架下的理论分析
        一、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
        二、实际汇率低估、工资溢价与劳动力转移
        三、实际汇率低估、资本积累与贸易部门扩张
        四、实际汇率低估、技术外部性补偿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实际汇率低估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二、实际汇率低估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三、实际汇率低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为何部分国家不能实现实际汇率低估:汇率条件的内生性
    第一节 汇率条件内生性的典型事实
    第二节 实际汇率低估的形成条件:基于两部门巴萨效应的分析
        一、要素禀赋与实际汇率低估
        二、制度变量与实际汇率低估
    第三节 实际汇率低估形成条件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与数据选取
        二、劳动力剩余与高储蓄率影响实际汇率低估的实证分析
        三、劳动力市场管制与金融抑制影响实际汇率低估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是否可以持续:基于中国情景的分析
    第一节 当前对实际汇率低估的争议:是否应该持续?
    第二节 实际汇率条件能否持续取决于工业化阶段
        一、实际汇率低估的增长效应具有阶段性
        二、部分国家出现实际汇率的“过早高估”
    第三节 “过早高估”与“过早去工业化”:中国案例
        一、实际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增长
        二、过早去工业化中的要素禀赋
        三、过早去工业化中的制度变量
    第四节 好的低估与坏的低估:汇率条件转型与工业化推进
        一、劳动力灵活性与实际汇率低估
        二、金融深化与实际汇率低估
        三、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收敛与实际汇率低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双重开放下汇率条件再审视:由竞争性导向到稳定性兼顾
    第一节 贸易和金融开放与实际汇率波动
    第二节 实际汇率政策的演变:从竞争性导向到稳定性兼顾
    第三节 实际汇率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实际汇率波动的测度
        二、汇率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一些数据的补充说明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动态决定及其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汇率的动态决定
        1.2.2 汇率变动的实体经济效应
        1.2.3 汇率变动的虚拟经济效应
        1.2.4 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汇率的动态决定及其经济效应相关理论
    2.1 汇率的动态决定理论
        2.1.1 购买力平价假说
        2.1.2 无抛补利率平价模型
        2.1.3 行为均衡汇率决定模型
        2.1.4 价格弹性货币模型和价格粘性货币模型
        2.1.5 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
        2.1.6 泰勒规则汇率决定模型
    2.2 汇率的经济效应理论
        2.2.1 蒙代尔-佛莱明模型
        2.2.2 Dornbusch模型
        2.2.3 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
        2.2.4 开放经济AD-AS模型
        2.2.5 流量导向模型
        2.2.6 戈登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均衡视角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动态决定分析
    3.1 均衡汇率决定理论模型
    3.2 时变协整模型原理
        3.2.1 时变协整模型的VECM表示
        3.2.2 切比雪夫时间多项式模型化
        3.2.3 时变协整模型的LR统计量构建
    3.3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动态决定分析
        3.3.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3.3.2 DGP识别与平稳性检验
        3.3.3 基于时变协整模型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汇率失调测度
        3.3.4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济基本面因素之间的时变协整关系
    3.4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动态调整分析
        3.4.1 TVP-SV-VAR模型原理
        3.4.2 经济基本面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动态冲击效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机制分析
    4.1 货币政策和产出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2.2 非线性汇率方程
        4.2.3 非线性检验及转移函数的设定
        4.2.4 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效应模型设定
    4.3 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实证检验
        4.3.1 基于冲击方向下的非对称效应分析
        4.3.2 基于冲击强度下的非对称效应分析
        4.3.3 基于不同汇率波动区制下的非对称效应分析
    4.4 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影响的时变特征分析
        4.4.1 LT-TVP-VAR模型原理
        4.4.2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5.1 DSGE理论模型构建
        5.1.1 家庭部门
        5.1.2 企业部门
        5.1.3 银行部门
        5.1.4 政府部门
        5.1.5 国际贸易部门
        5.1.6 市场均衡条件
    5.2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实体经济效应模拟分析
        5.2.1 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
        5.2.2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脉冲响应分析
    5.3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实体经济效应实证检验
        5.3.1 SV-TVP-FAVAR模型原理
        5.3.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5.3.3 共同因子提取
        5.3.4 三维脉冲响应分析
        5.3.5 时点脉冲响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虚拟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6.1 汇率变动对股票价格、利率的传导机制分析
    6.2 贝叶斯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原理
        6.2.1 ST-BVAR模型设定
        6.2.2 ST-BVA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6.2.3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6.3 变量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6.4 ST-BVAR模型非线性检验结果及汇率波动区制识别
        6.4.1 ST-BVAR模型非线性检验结果
        6.4.2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区制识别
    6.5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虚拟经济的非对称冲击效应分析
    6.6 人民币实际汇率冲击对我国虚拟经济影响的时变特征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1 开放经济条件下理论模型构建
    7.2 开放经济条件下时变参数模型构建及参数估计
        7.2.1 开放经济条件下时变参数模型构建
        7.2.2 开放经济条件下时变参数估计
    7.3 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7.4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时变特征分析
        7.4.1 基于TVP-SV-VAR模型估计的结果
        7.4.2 时变脉冲响应分析
        7.4.3 基于泰勒规则下实际汇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5 不同汇率波动区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均衡汇率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
        2.1.2 均衡汇率
        2.1.3 实际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
    2.2 均衡汇率理论分析
        2.2.1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2.2.2 基本因素均衡理论(FEER)
        2.2.3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
        2.2.4 均衡实际有效汇率理论(ERER)
        2.2.5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
第3章 人民币汇率均衡汇率模型构建
    3.1 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3.1.1 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期
        3.1.2 产业结构优化时期
        3.1.3 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时期
    3.2 各均衡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3.2.1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在我国的适用性
        3.2.2 基本因素均衡理论(FEER)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
        3.2.3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
        3.2.4 均衡实际有效汇率理论(ERER)在我国的适用性
        3.2.5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在我国的适用性
    3.3 变量选择
        3.3.1 国内供应方面的因素
        3.3.2 财政政策变量
        3.3.3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3.3.4 商业政策变量
    3.4 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3.4.1 模型构建
        3.4.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3.4.3 ADF检验
        3.4.4 协整检验
        3.4.5 误差修正模型
        3.4.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第4章 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
    4.1 经济基本面长期均衡值
    4.2 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均衡汇率偏离程度测算
    4.3 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原因分析
第5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启示与政策建议
        5.2.1 短期汇率政策建议
        5.2.2 长期汇率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
        二、经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相关研究
        三、经济不确定性对汇率影响的相关研究
        四、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框架、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篇章结构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本文不足
第二章 经济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概述
    第一节 经济不确定性内涵
        一、经济不确定性定义
        二、经济不确定性的来源
        三、经济不确定性分类
    第二节 不确定性对汇率影响的理论框架
        一、基于风险扩散的分析框架
        二、基于理性预期的分析框架
        三、基于资产定价渠道的框架
    第三节 全球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
        一、全球经济状况
        二、全球经济政策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变迁及其特点
        一、1994年以前人民币汇率
        二、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
        三、2005-2015年人民币汇率
        四、201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度量
        一、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的衡量指标
        二、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的衡量方法
    第二节 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指数构建
        一、理论模型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三、隐含经济因子对人民币汇率预测效率的影响
        四、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主要特征
    第三节 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理论模型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三、实证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义、度量及其对汇率影响
        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义
        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度量
        三、不确定情形下的政策规则
        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汇率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标构建及其主要特征
        二、实证检验
    第三节 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收益率的动态溢出效应
        一、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二、溢出效应的度量
        三、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的静态溢出效应
        四、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的动态溢出效应
        五、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来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第一节 新闻对汇率影响机制
        一、有效市场假说
        二、订单流机制
        三、价格与利率机制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二、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收益率的影响
        二、主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收益率及其波动率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下的外汇市场干预效率
    第一节 外汇市场干预概述
        一、外汇市场干预动机与直接目标
        二、外汇市场干预工具与方式
        三、外汇市场干预对汇率的影响机制
    第二节 中国外汇市场干预主要特征
        一、中国外汇市场干预动机
        二、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方式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对中国外汇市场干预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下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效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实施分步式经济改革,降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
        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政策调节效率
        三、完善经济数据和经济政策发布机制,强化经济数据预期管理
        四、加强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丰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
附录
    附录1: 时变参数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变量选取与处理方式
    附录2: 中国各经济状况不确定性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
    附录3: 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之间的动态脉冲响应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6)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价格角度的购买力平价法
    (一) 理论阐述
        1. 原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
        2. 拓展的购买力平价法
    (二) 研究现状
二、基于宏观经济平衡角度的各种方法
    (一) 早期均衡汇率理论
    (二) 基本均衡汇率理论 (Fundamental EquilibriumExchange Rate, FEER)
        1. 理论阐述
        2. 研究现状
    (三) 均衡实际汇率理论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缩写为ERER)
        1. 理论阐述
        2. 研究现状
    (四)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 (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BEER)
        1. 理论阐述
        2. 研究现状
    (五)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 (Natural Real Exchange Rate, NATREX)
        1. 理论阐述
        2. 研究现状
    (六)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1. 理论阐述
        2. 研究现状
三、总结

(7)人民币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理论与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模型
    (一)理论分析基础:购买力平价条件与市场均衡汇率
        1.购买力平价条件PPP
        2.市场均衡汇率
        3.与PPP的关系
        4.汇率升值路径与升值趋势下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
    (二)微观基础与宏观条件:引入微观预期与货币化因素的变量替代
        1.引入预期的初始条件分析
        2.引入货币化因素的宏观变量替代
        3.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求解
    (三)市场调节:总供求视角下的均衡实际汇率
四、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初步的数据分析
    (二)实证检验过程概述
    (三)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与中美均衡实际生产率差异的实证分析
    (四)人民币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初步的近似测算
    (五)再论人民币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经验回顾与政策内涵
五、结论

(8)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标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
        二、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三、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四、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难点
        一、本文的可能创新点
        二、本文研究中的难点和不足
    第五节 相关概念和研究时间段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时间段的界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进展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几个特点
        一、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趋势,且汇率波动程度有所加大
        二、人民币净支付替代净售汇,增加了汇率的波动性
        三、资本和金融项目对外汇供求差额的影响日益显着
        四、境外离岸市场对境内人民币汇率产生明显影响
        五、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具顺周期性
    第三节 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对境内市场外汇供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人民币净支付对外汇供求的替代效应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需求和套利需求分解
    第四节 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期间汇率变化特点及启示
        一、美元汇率的变化特点
        二、德国马克汇率的变化特点
        三、日元汇率的变化特点
        四、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时期汇率变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一节 汇率决定理论及评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二、利率平价理论
        三、国际收支说
        四、汇兑心理说
        五、资产市场说
    第二节 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的理论依据和市场框架
        一、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的理论依据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的市场框架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一、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分析
        二、直接投资收支的影响分析
        三、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收支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跨境人民币收支替代结售汇的影响分析
        一、跨境人民币收支的构成和决定因素
        二、跨境人民币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第五节 市场主体外汇资产负债调整和央行干预的影响分析
        一、外汇存贷款变化的影响分析
        二、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变化的影响分析
        三、央行干预的影响
    第六节 外汇供求各渠道影响程度分析和汇率决定因素提炼
        一、外汇供求各渠道的影响程度
        二、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的提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决定的计量分析
    第一节 变量的选择和样本的时间区间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第二节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二、模型的计量分析
        三、结论
    第三节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二、模型的计量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四、盯住美元式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模型的计量分析
        五、结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衡分析
    第一节 均衡汇率测算方法及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沿革
        一、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
        二、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沿革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时期均衡汇率的测算
        一、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的变量
        二、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计量分析
    第三节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程度分析
        一、人民币当前汇率失调程度
        二、人民币长期汇率失调程度
        三、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分析
        四、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一、人民币汇率管理的意义
        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总体判断
        三、人民币汇率管理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匹配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策略
        一、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汇率管理策略
        二、人民币国际化高级阶段的汇率管理策略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措施
        一、编制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二、推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动态趋近均衡汇率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的币种和结构管理
        四、积极、有序、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五、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六、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七、加大汇率政策的国际协调力度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9)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的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发展进程
    1.3 文献综述
        1.3.1 均衡汇率决定理论的文献综述
        1.3.2 汇率波动传导机制的文献综述
        1.3.3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经济动态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1.3.4 刻画汇率波动分布特征的模型的文献综述
        1.3.5 汇率波动溢出效应及协同波动溢出效应的文献综述
        1.3.6 汇率波动持续性及协同持续性特征的文献综述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5 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第二章 均衡汇率决定理论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均衡汇率的决定理论
        2.1.1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2.1.2 宏观经济均衡方法的均衡汇率理论
        2.1.3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FEER)
        2.1.4 行为均衡汇率(BEER)
        2.1.5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模型(NATREX)
        2.1.6 持久均衡汇率模型(PEER)
        2.1.7 国际收支均衡汇率理论(BPEER)
        2.1.8 非抵补利率平价(UIP)和 PPP:均衡汇率的资本扩张度量
        2.1.9 均衡汇率的其他决定理论
    2.2 均衡汇率的影响因素
    2.3 均衡实际汇率变化的来源
        2.3.1 实际冲击
        2.3.2 资本流动
    2.4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汇率波动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汇率波动传导效应的影响因素
    3.2 汇率波动对经济的传导效应
        3.2.1 汇率波动对价格的传导效应
        3.2.2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
        3.2.3 汇率波动对国外直接投资的传导效应
        3.2.4 汇率波动对就业的传导效应
        3.2.5 汇率波动对利率的传导效应
        3.2.6 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效应
    3.3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3.4 汇率传递的特征
        3.4.1 汇率在各国的传递程度存在着差异
        3.4.2 短期汇率传递不完全
    3.5 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3.6 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宏观经济之间动态相关性
        3.6.1 相关理论与模型
        3.6.2 变量选取与实证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波动的分布特征及计量分析方法
    4.1 汇率波动特征
        4.1.1 汇率收益序列的高峰厚尾特征
        4.1.2 汇率收益序列波动集聚性特征
        4.1.3 波动的长记忆性和持续性
        4.1.4 杠杆效应
        4.1.5 汇率的波动溢出特征
    4.2 基于 GARCH 模型的汇率波动特征
        4.2.1 一元 N-GARCH, T-GARCH 及 GED-GARCH
        4.2.2 多元 N-GARCH, T-GARCH 及 GED-GARCH
        4.2.3 多元 GED-GARCH(1,1)模型
        4.2.4 BEEK 模型
        4.2.5 GED-GARCH 模型中形状参数 r 的确定
        4.2.6 预测与评价准则
    4.3 其他非线性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4.4 实证分析:基于二元 GED-GARCH 模型的利率与汇率波动溢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及协同波动溢出效应
    5.1 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
    5.2 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模型
        5.2.1 基于 GARCH 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
        5.2.2 基于 SV 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
        5.2.3 基于乘积误差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5.3 实证分析 1:基于 VMEM 的多个汇率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
    5.4 金融市场协同波动溢出效应模型
        5.4.1 基于 PCA-GARCH 模型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
        5.4.2 基于 ICA-GARCH 模型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
    5.5 实证分析 2:基于 ICA-GARCH 的汇率市场协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5.5.1 单个汇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
        5.5.2 多个汇率市场之间的协同波动溢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汇率波动的持续性及协同持续性特征
    6.1 R/S 分析
    6.2 金融市场的波动持续性模型
        6.2.1 IGARCH 模型
        6.2.2 FIGARCH 模型
        6.2.3 基于 NIG 分布的 FIGARCH
        6.2.4 FIGARCH 模型的估计与预测
        6.2.5 A-FIGARCH 模型
        6.2.6 HYGARCH 模型
        6.2.7 ST-FIGARCH 模型
        6.2.8 非对称 FIGARCH 模型
    6.3 金融市场波动的协同持续性
    6.4 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持续性及协同持续性研究
        6.4.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记忆性研究
        6.4.2 人民币对其他汇率的波动持续特征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人民币升值:研判、成因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1.3.1 逻辑结构
        1.3.2 本文章节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1.4 创新、不足与改进
        1.4.1 创新点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2. 均衡汇率理论及相关概念简述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2.2 汇率的有关概念
        2.2.1 汇率
        2.2.2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
    2.3 均衡汇率理论综述
        2.3.1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缩写为PPP)
        2.3.2 均衡汇率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
        2.3.3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
        2.3.4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
        2.3.5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
        2.3.6 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
    2.4 理论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3. 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
    3.1 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3.1.1 国外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献
        3.1.2 国内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献
    3.2 相关计量工具介绍
        3.2.1 ADF单位根检验
        3.2.2 VAR模型
        3.2.3 Johansen检验
        3.2.4 误差修正思想
        3.2.5 脉冲响应函数
    3.3 选取变量和数据收集
        3.3.1 选取实证研究变量
        3.3.2 收集数据以及处理数据
    3.4 对我国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算
        3.4.1 ADF单位根检验
        3.4.2 协整检验
        3.4.3 VEC修正模型
        3.4.4 脉冲响应分析
    3.5 人民币均衡汇率失调情况及分析
        3.5.1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算
        3.5.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期失调程度
        3.5.3 人民币均衡汇率长期失调的原因分析
        3.5.4 汇率失调对经济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人民币升值的现状
    4.1 人民币升值之争的不同阶段
    4.2 “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行”现象分析
        4.2.1 问题提出
        4.2.2 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人民币升值原因
    5.1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文献综述
    5.2 基本经济因素分析
        5.2.1 根据基本经济因素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
        5.2.2 对基本经济因素的总括分析
    5.3 国外施压人民币升值分析
        5.3.1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5.3.2 美国施压分析
        5.3.3 其他国家施压分析
        5.3.4 对国外施压的总括分析
    5.4 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5.5 来自美国外部施压的统计分析
        5.5.1 判断美国对人民币施压有效性的标准
        5.5.2 外部施压的定性分析
        5.5.3 从统计层面分析美国施压有效性
    5.6 本章小结
6.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6.1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不同层次汇率的比较分析
        6.1.2 行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
        6.1.3 人民币分行业实际有效汇率REER
    6.2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率的影响
        6.2.1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
        6.2.2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相关措施建议
    7.1 宏观策略
    7.2 微观策略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

四、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水平的购买力动态决定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D]. 陈瑶雯. 广西大学, 2020(07)
  • [2]两部门视角下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研究[D]. 胡君. 云南大学, 2019(09)
  • [3]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动态决定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 吴安兵. 吉林大学, 2018(04)
  • [4]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问题研究[D]. 郑宇博.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D]. 闫帅. 厦门大学, 2018(07)
  • [6]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J]. 杨珂. 新经济, 2016(35)
  • [7]人民币汇率动态的价值基底:理论与测算[J]. 林楠. 金融评论, 2015(04)
  • [8]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研究[D]. 卜国军. 中央财经大学, 2015(12)
  • [9]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的计量分析[D]. 高艳. 吉林大学, 2014(09)
  • [10]人民币升值:研判、成因及影响研究[D]. 李颖帅.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购买力动态确定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