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脑脂肪栓塞的高压氧治疗

创伤后脑脂肪栓塞的高压氧治疗

一、创伤后脑脂肪栓塞的高压氧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孙伯禹[1](2017)在《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的临床治疗措施,记录治疗效果和统计存活率。结果:4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配合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4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中,恢复情况良好24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7例,患者的存活率为82.50%。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容易并发脑梗死,临床死亡率较高;应该严格控制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和手术操作流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王香丽,宋岩,阎文静,王海萍[2](2016)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引起脑脂肪栓塞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交通事故和肥胖患者逐渐增多,多发性损伤和长骨骨折的发生率显着升高,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 syndrome,FES)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目前由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其症状的非特异性,导致该病误诊、漏诊率较高。现报道笔者收治的1例脑脂肪栓塞(cerebral fat embolism,CFE)(为FES中一种少见类型)患者,结合其病历资料,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预防措施、诊

薛晨晨[3](2014)在《14-3-3ε蛋白在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是全球性的医疗难题,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及抑制性微环境的产生是导致治疗困难的关键原因之一。14-3-3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极为丰富,被多项研究证实对脑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在脊髓组织中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脊髓损伤方面更是寥寥无几。有报道发现脊髓损伤早期14-3-3ε蛋白明显增高,而其在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后的活性并无明显变化。因而我们推测,脊髓损伤后早期14-3-3ε蛋白在脊髓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14-3-3ε蛋白可能影响或参与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早期的活化。我们通过体外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大鼠脊髓损伤两部分实验,初步探查14-3-3ε蛋白在脊髓损伤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试图为脊髓损伤后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一个新的可供选择的思路和方向。第一部分14-3-3ε蛋白在损伤后原代培养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目的:初探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14-3-3ε蛋白和GFAP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相关关系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缺糖缺氧/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机械划伤模型,通过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检测损伤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目的蛋白14-3-3ε随时间变化(4h、8h、12/16h、24h、48h、72h)的趋势和相关关系。结果一(体外缺糖缺氧/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①.造模后目的蛋白14-3-3ε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的关系:损伤早期(缺糖缺氧4h),14-3-3ε蛋白和GFAP表达水平便开始明显增多,且持续高水平表达至损伤后期。两者不同的是,14-3-3ε的高峰时间先于GFAP出现,具体表现为:造模后GFAP的表达呈持续性增多的趋势,而14-3-3ε在造模后24h达到最高峰值,后期(48h)甚至稍有下降;②.造模后14-3-3ε和GFAP表达水平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在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的造模后24小时内,14-3-3ε和GFAP的表达水平间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线性相关关系(R2=0.3060,P=0.017);造模后48h,由于14-3-3ε和GFAP变化趋势不同(14-3-3ε开始出现下降趋势,GFAP仍然呈持续性上升趋势),从而造成线性相关关系无统计学差异(R2=0.0996,P=0.133);β造模后14-3-3ε和GFAP的表达定位关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14-3-3ε和GFAP的表达有高度一致的亚细胞定位(胞质),且在表达强度上两者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14-3-3ε表达强的细胞内也有高表达强度的GFAP。结果二(体外机械划伤模型结果):①.造模后14-3-3ε和GFAP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的关系:与缺糖缺氧/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不同,机械划伤模型中的14-3-3ε蛋白变化趋势不明显,各时间点之间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GFAP的升高趋势较为明显,尤其是在48h可检测到GFAP的显着性增多。②.造模后14-3-3ε和GFAP表达水平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4-3-3ε和GFAP的表达水平存在显着线性相关关系(R2=0.3119,P=0.009),线性回归系数为0.3646,证实了GFAP与14-3-3ε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数量依存关系;p造模后14-3-3ε和GFAP的表达定位关系:免疫荧光染色同样显示14-3-3ε蛋白和GFAP在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良好的共定位,具体表现包括造模后14-3-3ε和GFAP均表达增强(较对照组)强度且同一时间点时,越靠近划痕14-3-3ε和GFAP表达强度越高。结论:目的蛋白14-3-3ε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在损伤早期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增多,二者不仅表达变化趋势相似,表达水平间也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且在细胞中具有高度一致的亚细胞定位。因此,可以认为损伤早期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表达14-3-3ε蛋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14-3-3ε蛋白可能通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在脊髓损伤中发挥相应的作用。第二部分14-3-3ε蛋白在SD大鼠脊髓损伤中的表达目的:了解14-3-3s蛋白和GFAP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利用Allen’s模型造成成年SD大鼠T10节段的脊髓损伤,在损伤后4h、8h、16h、24h、3d、7d、14d和28d分别快速冰上取材或灌流取材,获得以损伤处为中心的脊髓组织。通过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活化AS标志物GFAP和目的蛋白14-3-3ε的表达变化,探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①.脊髓损伤后14-3-3ε和GFAP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的关系:与体外缺糖缺氧/缺血-再灌注造模类似,GFAP和14-3-3ε蛋白的表达在脊髓损伤早期(4h或8h)便开始明显增多。14-3-3ε蛋白在SCI后最初的24小时呈现出较为显着的上升趋势,伤后7到28天的表达相对稳定;而GFAP的表达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且一直持续高表达至28d;两者相比,14-3-3ε的上升平台期先于GFAP出现。②.脊髓损伤后14-3-3ε和GFAP表达水平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线性相关分析显示14-3-3ε蛋白与GFAP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数量依存关系(线性回归系数=0.6478,R2=0.7100,P<0.001),证实了体内实验时GFAP与14-3-3ε表达水平之间也存在数量依存关系;p脊髓损伤后14-3-3ε和GFAP的表达定位关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了14-3-3ε和GFAP在脊髓损伤后的脊髓组织中具有的良好的定位共性,包括造模组两者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表达强度、14-3-3ε表达强的组织部位也有高表达强度的GFAP等。结论:SCI后14-3-3ε蛋白和GFAP表达在损伤周围的脊髓组织中明显增加,尽管14-3-3ε蛋白的变化先于GFAP达到平台期,但二者在表达水平仍然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共同的变化趋势以及一致的组织定位。在体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脊髓损伤后早期14-3-3s蛋白在脊髓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其可能影响或参与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早期的活化。

王麒,范松源[4](2014)在《爆震后创伤性脑梗死28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外伤性脑梗死是指颅脑损伤后引起的局部供血障碍、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1]。随着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以及高能炸药在战争、采矿等多种行业的运用,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遭受爆震性颅脑外伤[2],爆震后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着上升。与普通颅脑外伤相比,爆震性颅脑外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程均有不同之处[3-4]。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们共收治爆震性外伤后并发机型

毕中胜[5](2014)在《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预测模型—软件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外伤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伤,脑外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常常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外伤患者脑组织受伤的部位不同和程度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康复情况,如果损伤发生在特定的区域可能会引起语言、感觉、运动、听觉、嗅觉、视觉等功能障碍;如果脑组织发生弥漫性的损伤将可能导致患者睡眠和记忆障碍,意识状态的改变甚至呈永久的植物状态。在交通事故频发的今天,由此引起的脑外伤严重危害全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安全。交通事故伤、摔伤、高处坠落伤、暴力打击伤、砍伤、火器伤等都是造成脑外伤重要的原因。据文献报道:我国脑外伤的年发生率为100-200/10万人,其中脑外伤长期昏迷甚至植物状态的患者给患者家属带来了承重的精神压力,给国家每年带来了高达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脑外伤昏迷患者尤其是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其清醒概率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师和患者家属的问题。在医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发达的今天,有没有应用简单、科学、可信度高、实用性强的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预测软件。是需要神经外科医师和计算机专家共同解决的问题。其对神经外科医师对脑外伤昏迷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的分类处理、医疗资源得到高效的应用以及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昏迷(coma)是指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的高级神经中枢结构与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机体的觉醒状态的保持是由于大脑皮质保持在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上,而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即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和非特异性的上行投射系统(即脑干网状结构)帮助其维持兴奋,从而在此基础上人们产生各种意识内容。目前认为:各种病因导致大脑及其与意识存在相关的上行投射系统受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最重的一种程度称之为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此患者表现为眼睛闭合自如、眼球可无目的的运动,好像清醒状态但其记忆、语言、情感、思维等意识内容完全丧失。对自身及外界的患者不能理解,不能与其沟通交流,不能执行任何运动命令,无自主的肢体运动。这种意识障碍是单纯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而皮质下觉醒状态依然存在的分离状态。对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清醒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的神经学专家做出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就目前来说,主要体现在①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等的改变②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深浅反射等神经系统的检查方面③头颅CT、MRI、DSA等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方面④体感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面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预测因子也将随之增多。但由于不同地区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同,因此在基层医院和医疗设备欠发达地区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清醒概率的预测收到了限制。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入院时和治疗后影响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清醒概率的临床预测因子,以统计学为基础,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确定有意义的预测因子,再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建立预测入院时的模型A和经过治疗后的模型B,并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模型软件的开法并应用此软件高效解决临床上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清醒概率预测。此软件相比仅仅根据临床经验对清醒概率的预测更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对象与方法1.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19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瞳孔对光反射、mGCS评分、中脑周围池变化、治疗后的睁眼时间、治疗后的CT示脑缺血体积百分比),男性和女性例数比为147:43;平均年龄为44.93±16.694岁。2.病例选择标准:①入院前24小时有明确脑外伤病史;②入院时神志昏迷,GCS评分≤8分。③入院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颅脑损伤的病人。3.病例排除标准:①伤前存在颅内病变患者,入院时为镇静或麻醉状态。②既往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③拒绝常规处理或放弃治疗者。④失访或者资料不全者。4.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模型和进行模型软件应用时收集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预测因子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的瞳孔对光反射、mGCS评分(运动GCS评分)、中脑周围池变化、治疗后的睁眼时间、CT示脑缺血体积百分比(治疗1周后)。5.对各项因素进行量化,建立数据库,建立模型A和B,确定Logistic回归方程。6.模型软件开发和应用。7.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年龄是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二分类变量(性别、入院时瞳孔对光反射、mGCS评分、治疗后的睁眼时间)采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多分类变量资料(中脑周围池变化形态分级、治疗1周后CT示脑缺血体积百分比)采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相关的因素并建立入院时模型A和治疗后的模型B。模型建立后,分别检验模型的判别能力(计算C统计值,即ROC曲线下面积)、模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及模型的判对率,观察模型的总体性能。检验水准a=0.05。结果1.19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苏醒96例(苏醒率为50.5%)。2.单因素分析2.1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苏醒率相比较,经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8,P=0.549)。2.2年龄于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苏醒率相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8,P=0.000)。2.3患者入院时脑外伤昏迷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与瞳孔对光放射消失的苏醒率相比较,经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6,P=0.000)。2.4两组mGCS评分的昏迷患者之间清醒概率比较,经四格表资料χ2检验,清醒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4,P=0.000)。2.5不同分级的中脑周围池形态之间进行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比较,经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65,P=0.000)。2.6治疗后睁眼时间小于2周的脑外伤昏迷患者与治疗后睁眼时间为2周到1月的患者清醒概率相比较,经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5,P=0.001)。2.72组治疗后1周CT示脑缺血体积百分比之间进行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比较,经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得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25,P=0.001)。3.多因素分析、建立模型A、B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独立预测因子。挑选独立的预测因子建立预测模型,分别为模型A(年龄、瞳孔对光反射、mGCS评分、中脑周围池变化)、模型B(模型A+治疗后的睁眼时间、CT示脑缺血体积百分比)。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年龄、瞳孔对光反射、运动GCS评分、中脑周围池形态变化级别、治疗后睁眼时间、脑缺血体积百分数是预测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相关因子,这与临床实际经验相符合。3.2模型方程入院时模型A的Logistic回归方程:治疗后模型B的Logistic回归方程:4.模型A和B预测性能之间的比较模型A到模型B随着纳入的危险因素增多而更加有意义(模型C统计值0.955-0.975,判对率90.5%-94.0%),模型A和模型B判断预后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均良好(模型A和B的灵敏度为95.3%、97.8%,特异度为82.1%、91.6%,Youden指数分0.828、0.894)。综上可知,加入脑外伤昏迷患者治疗后所得到的预测因子后预测模型可信度更好,预测性能更优,即模型B的预测性能更高。5.模型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软件在Visual Studio2010操作平台下,采用C++语言编制程序,软件的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应用软件对2012年11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103名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清醒概率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模型软件算出患者清醒概率,随访6月后将患者的预后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软件入院时的判对率87.3%小于经过治疗后的判对率93.2%。结论1.年龄、瞳孔对光反射、运动GCS评分、中脑周围池形态变化级别、治疗后睁眼时间、脑缺血体积百分数是预测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相关因子,这与临床实际经验相符合。2.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简单且准确的预测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预测”软件可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朱亚丽,孙岚,敖莉[6](2013)在《1例创伤性窒息并发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1例颈胸部严重挤压伤致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做好镇静镇痛治疗与护理;应用冰帽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患肢的观察与护理;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做好院内转运的配合与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经过8d的积极抢救与护理,患者意识恢复,患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予以出院并转至专科医院对受损神经进一步康复治疗。

夏凯[7](20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狭窄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风险。方法以检索式“‘Carotid stenosis’/exp OR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exp OR‘Cerebrovascular disease’/exp AND‘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exp AND[clinical research]/lim”、“‘Carotid stenosis’/exp OR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exp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exp AND‘Coronary Artery Disease’/exp AND [clinicalresearch]/lim”检索2000—2012发表在MEDLINE文献,以检索词:“颈动脉狭窄”、和/或“脑血管病”、和/或“脑血管狭窄”与“冠心病”和/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检索2000—2012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经过质量控制后,对入选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篇,包含1714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后发现冠心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危险性是非冠心病患者的8.97倍,冠脉单支病变OR值为1.79,2支病变的OR值为7.81,3支病变的OR值为19.33,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是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也从侧面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多系统血管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累及的血管数越多,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风险越大,有必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的相关检查。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至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文献资料,通过Mata分析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的文献126篇,经过逐一筛选,保留文献47篇,合并2657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合并3153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HCL-C、空腹血糖、BMI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有多重危险因素,需要给予持续的综合干预,尤其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避免的危险因素。目的探讨颈动脉杂音是否可以预测心肌梗死及心血管死亡。方法以“carotid bruit”“myocardial cardiovascular”和“predict”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根据检索到的文献资料的参考文献追溯查找引文。涉及成人心肌梗死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率的文献均被纳入研究范围,结果变量从心肌梗死及心血管死亡率两个方面提取,文章的质量评估按照Hayden评分独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有22篇文献纳入研究范围,20篇是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包含了17295名患者,共计随访了62413.5病人年,。存在颈动脉杂音的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是3.69每100病人年,无杂音的患者是1.86每100病人年,心血管年死亡率有杂音的也明显高于无杂音的患(2.85:1.11)者。结论颈动脉听诊应该用于那些存在罹患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这有可能使他们从中获益。

王洪根,马一功[8](2013)在《双侧股骨干骨折并脂肪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长骨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在骨折创伤后发生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对策。结果脂肪栓塞综合征较常见于骨折创伤、髓内手术,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其主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排除颅脑外伤后的意识障碍、皮下瘀斑、肺部斑点状实变或更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为特征,治疗上以充足供氧及防止并发症为主。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目前无特异性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长骨骨折及涉及髓内手术的患者应时刻警惕脂肪栓塞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因其发生率较低,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多中心、多单位之间联合探讨、数据共享。

龙翔[9](2011)在《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58例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8例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并对GOS评分进行统计。结果恢复良好者26例,占44.83%;中度残疾者20例,占34.48%;重残9例,占15.52%;持续性植物状态2例,占3.45%;死亡1例,占1.72%。结论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具有高死亡率、高残疾率的特点,应在临床上给予足够重视,给予及时且正确的治疗。

谈山峰,陈兵[10](2011)在《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外伤性脑梗塞的出现直接影响着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是脑外伤后少见而又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混淆,常预后不佳,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更是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CT和MRI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有关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的报道逐渐增多,且外伤性脑梗塞致残致死率又极高,已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内外在临床上对于TCI的诊断、治疗及进展。

二、创伤后脑脂肪栓塞的高压氧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伤后脑脂肪栓塞的高压氧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3.2 防治措施
    3.3 体会

(3)14-3-3ε蛋白在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14-3-3S蛋白在损伤后原代培养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4-3-3s蛋白在SD大鼠脊髓损伤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致谢

(4)爆震后创伤性脑梗死2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5)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预测模型—软件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关于脑外伤
    二、关于脑外伤性昏迷
    三、关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预测
    四、计算机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观察变量的选择及标准
    3. 治疗及随访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预后结果
    2. 单因素统计分析(见表3)
    3. 多因素统计分析并建立模型A、B
    4. 模型A和模型B性能比较
    5. 软件的开发
    6. 软件的应用
讨论
    一、颅脑外伤与昏迷
    二、本研究中影响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预测因素
        2.1 年龄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关系
        2.2 瞳孔对光反射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关系
        2.3 GCS评分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关系
        2.4 中脑周围池改变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关系
        2.5 睁眼时间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关系
        2.6 脑缺血梗死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关系
    三、关于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预测模型的准确预测性的验证
    四、存在的缺陷
参考文献
致谢

(6)1例创伤性窒息并发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供氧
    2.2 镇静镇痛治疗与护理
    2.3 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2.4 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2.5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2.6 转运的配合与护理
    2.7 心理护理
3 小结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狭窄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问题和展望
第三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双侧股骨干骨折并脂肪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2.1 常见病因及损伤机制
    2.2 FES诊断
    2.3 FES的治疗

(9)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58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10)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2 诊断
    2.1 临床特点
    2.2 影像学特点
    2.3 鉴别诊断
        2.3.1 与脑挫裂伤的鉴别
        2.3.2 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脑梗塞鉴别
        2.3.3 与局限性的炎症鉴别
        2.3.4 与烟雾病鉴别
    2.4 脑干梗塞的漏诊处理
3 治疗
    3.1 原发伤的治疗
    3.2 继发脑梗塞的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四、创伤后脑脂肪栓塞的高压氧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 孙伯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1)
  • [2]股骨粗隆间骨折引起脑脂肪栓塞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王香丽,宋岩,阎文静,王海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02)
  • [3]14-3-3ε蛋白在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 薛晨晨.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4]爆震后创伤性脑梗死28例分析[J]. 王麒,范松源. 人民军医, 2014(04)
  • [5]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预测模型—软件开发与应用[D]. 毕中胜.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2)
  • [6]1例创伤性窒息并发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的护理[J]. 朱亚丽,孙岚,敖莉. 中华护理教育, 2013(07)
  •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狭窄的meta分析[D]. 夏凯. 泰山医学院, 2013(01)
  • [8]双侧股骨干骨折并脂肪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王洪根,马一功. 实用骨科杂志, 2013(01)
  • [9]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58例临床研究[J]. 龙翔.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5)
  • [10]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现状[J]. 谈山峰,陈兵. 海南医学, 2011(04)

标签:;  ;  ;  ;  

创伤后脑脂肪栓塞的高压氧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