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百年,人类将如何生活?

未来一百年,人类将如何生活?

一、下个百年人类怎么活(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芳[1](2022)在《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存发展之道:自观、学观与他观》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自观""学观"与"他观"三个维度可以更准确地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生存发展之道。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国内CSSCI期刊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国外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相关研究和报道为依据,在这些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的研究结论中,透视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极具自省能力、践行能力、担当自觉的先进政党。它在正确处理党与国家、人民关系上,始终坚持特色优势与尊重规律的统一,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与理想信念的统一,始终坚持国内视域与国际视野的统一,这也成为它下个百年发展应该继续坚持的核心发展之道。

俞祖华[2](2021)在《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在团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拓展对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迁。不断深化对现代化模式与道路的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话语。不断丰富对现代化理论与叙事的建构,围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空间布局、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本土特色等进行探讨并建立相关论述。不断增强党领导现代化的本领与水平,革命时期提出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建设时期展现出党"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改革时期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代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宋月红[3](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探求和发展》文中提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①一起,

程水栋[4](2021)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探索及当代意蕴》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时代担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共同富裕"到"小康之家",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近百年的接续奋斗,终于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用成功的实践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因密码。

李龙强,罗文东[5](2021)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征和意义》文中提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奋斗,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独立自主、适合中国国情;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可比拟的本质特征和显着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奇迹充分证明了国家发展模式和现代化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使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充满了新的动力,而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张明[6](2021)在《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多维视角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百年党史》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伴随着实践主题的深刻变革,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生动历史图景,内部蕴含着多元张力的综合作用。因此,衡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价值,不能从单一视角出发,而需要以总体性思维把握百年历史的多重面相,从多元参照系出发定位百年探索的历史坐标。首先,需要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求索民族复兴的历史谱系出发,从重构民族主体性身份与推动世界历史叙事的多元民族性参与角度出发综合把握百年探索富强之路的重大意义;其次,需要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整体性历史谱系出发,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突破性发展角度出发把握百年求索社会主义"中国版本"的重大意义;最后,需要从人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谱系出发,从超越个别走向一般的角度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王一鸣,李稻葵,王昌林,郭克莎,冯根福[7](2021)在《庆祝建党百年笔谈》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口,回顾总结走过的道路、产生的思想与理论,对于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策划了"庆祝建党百年笔谈",邀请5位知名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政府与市场、中国工业化思想、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发展等不同视角撰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李文[8](2021)在《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场接力赛——写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以及正在开启的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一场以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接力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功地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并确立了在20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际国内客观实际出发,制定了"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随即作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安排,使得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系统和完整。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九大,在不断丰富"小康"内容的基础上,都适时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阶段性目标,确保了国家战略的连续性、稳定性,贯穿下来的是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实现现代化的总规划、总追求,体现出我们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认识和始终如一的使命担当。

孙立冰,王朝科[9](202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价值准则和方法论》文中研究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民主体性""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这一历史进程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矛盾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观和整体观等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这些方法论保证了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并在探索实现百年目标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伍安春[10](2019)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目标,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战略安排对新时代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青年作为“强国一代”,如何让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顺利过渡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当代青年培养和青年工作成绩斐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青年培养和青年工作提出新要求,青年培养和青年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新时代青年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重新聚焦“培养怎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全党全社会始终从地位和作用上关注青年、教育和培养上关心青年、本质和作用上关爱青年,继而从政治上代表青年、阶级上赢得青年、发展中依靠青年,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促使时代新人从历史使命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培养任务上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方向上瞄准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借助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青年思想和中西方文化中青年思想的文本研究、比较研究和系统研究,构建其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指导当代中国青年实践的产物,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青年培养和青年工作历史经验和实践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指引当代中国青年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以“培养怎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逻辑起点,展开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青年观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基本特性的深入剖析,筑牢正确认识青年、解决青年问题、促进青年发展的“四梁八柱”,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进而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准确界定青年、青年观相关概念,明确青年观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青年观所具有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功能;借助文本研究回归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本质,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的书信、讲话和着作以及中西方文化中,归纳、总结、提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第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及演变机制。立足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历史转折点,站在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怎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系统梳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重大意义,科学总结40年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演变机制中的“不变”与“变化”。第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容及结构层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由邓小平青年观、江泽民青年观、胡锦涛青年观、邓小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等构成的科学体系,习近平青年观是其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青年本质、特征、作用、教育、成才、就业、组织建设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结构层次在内容结构、逻辑结构和理论层次上具有显着的逻辑关联。第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特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上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发展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内在基本特性,在塑造和培养青年中秉持远大理想与培养实干精神相统一、注重专业才能与强调全面发展相统一、承担中国责任与关心人类命运相统一、传承优秀文化与勇于创新创造相统一的基本特性,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特性与实践特性的统一。第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时代价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上,从理论层面来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视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飞跃;从实践层面来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奠定思想基础、为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为促进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二、下个百年人类怎么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个百年人类怎么活(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存发展之道:自观、学观与他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观”“学观”与“他观”的对照依据
    (一)从《决议》看中国共产党的“自观”求存发展之道
    (二)从CSSCI期刊论文看中国共产党的“学观”求存发展之道
    (三)从国外新闻报纸杂志看中国共产党的“他观”求存发展之道
二、“自观”“学观”与“他观”的统一
    (一)都注重实绩,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合理性和合法性根本所在
    (二)注重外交,这是中国共产党吸引力和担当力的重点所在
    (三)注重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和领导力的集中所在
三、“自观”与“学观”“他观”的分歧
    (一)“两个维护”,坚持特色发展与尊重规律的统一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坚持国内视野与国际视域的统一
    (三)为民、惠民、靠民为党性原则,坚持自我革命与坚定理想信念的统一
结语

(2)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断拓展对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的认识
二、不断深化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探索
三、不断丰富对现代化理论与叙事的建构
四、不断增强党领导国家现代化的本领与水平
结语

(3)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探求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历史底蕴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探索和推进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辟新征程、迈进新发展阶段

(4)中国共产党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探索及当代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开启探索“共同富裕”“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开启探索“小康之家”“三步走”的战略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开启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三步走”的战略思想
四、中国共产党开启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代意蕴
    (一)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三)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优秀答卷
    (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

(5)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征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特征
    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化。
    第三,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现代化。
    第四,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化。
三、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6)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多维视角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百年党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谱系出发深刻理解百年党史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共产党实现“站起来”与中华民族主体性身份的历史性重塑
        第一,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产生全方位复合式冲击。
        第二,“睁眼看世界”与近代中国关于自身世界秩序的重新测绘。
        第三,中国共产党伟大探索与中华民族主体性身份的重新书写。
    (三)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与推动世界历史叙事逻辑的根本变革
二、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谱系出发深刻理解百年党史
    (一)“社会主义1.0”:中华人民共和国艰辛探索与社会主义奠基
        第一,走出了一条非暴力的社会主义和平改造道路。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构架的奠基性创制。
        第三,初步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
    (二)“社会主义2.0”: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探索的特色彰显
        第一,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逻辑基座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从“和平发展主题论”出发把握中国的世界历史方位。
        第三,以“改革开放论”重塑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推进经济建设。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功能型阐释。
    (三)“社会主义3.0”:新时代与社会主义探索的顶层设计
        第一,“新的历史方位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元坐标。
        第二,“新矛盾论”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新发展。
        第三,“新发展阶段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发展。
        第四,“两大布局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规划。
        第五,“制度定型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顶层构建。
三、从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图景出发深刻理解百年党史
    (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
        第一,近代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失败呼唤中国共产党的“出场”。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现代化政治障碍的历史性廓清。
        第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第四,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突破性发展。
        第五,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顶层设计。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1.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后发民族国家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提供重要借鉴
        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西方发达国家克服现代化发展困境提供多样参考
        第一,以系统观念全面理解现代化的内涵。
        第二,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视为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第三,坚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结 语

(7)庆祝建党百年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
    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极大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
政府与市场经济学: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化伟大实践提炼经济学新知
    一、中国工业化的伟大实践
    二、政府与市场经济学:从中国工业化实践提炼经济学新知
建党百年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启示
    一、建党百年中国工业发展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战火中的中国工业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中国工业发展奠基期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中国工业化腾飞期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至今):开启工业现代化新征程
    二、百年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1.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推动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
        2.现代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3.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经济活力大幅提升
        4.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三、宝贵经验与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工业发展的领导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发展道路
        3.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
        4.必须坚持创新驱动
建党百年谈中国百年工业化进程
    一、改革开放前工业化进程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的真正工业化是新中国建立后才开始起步的
        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前工业化进程的客观评价
    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1.市场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
        2.区域工业化的兴起和竞争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融合与分离
    三、新发展阶段的工业化进程和战略取向
        1.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和完成工业化的时间判断
        2.新发展阶段中工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工业化进程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问题
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百年演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业化思想
    二、站起来时代党的工业化思想
    三、富起来时代党的工业化思想
    四、强起来时代党的工业化思想

(8)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场接力赛——写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价值准则和方法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回望
    (一)“四个现代化”思想成形并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二)中国式现代化———“小康之家”的提出
    (三)“总体小康”的实现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第一个百年目标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价值遵循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民主体性原则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立场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放原则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和谐共生原则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方法论价值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和整体观
四、结论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价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青年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功能
        2.1.1 青年观核心概念界定及其主要内容
        2.1.2 青年观的基本功能
    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2.2.2 列宁、斯大林的青年观
        2.2.3 毛泽东的青年观
    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思想资源
        2.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思想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及演变机制
    3.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
        3.1.1 邓小平的青年观
        3.1.2 江泽民的青年观
        3.1.3 胡锦涛的青年观
        3.1.4 习近平的青年观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演变机制
        3.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演变中的“不变”
        3.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演变中的“变化”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容及结构层次
    4.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容
        4.1.1 青年本质论
        4.1.2 青年特征论
        4.1.3 青年作用论
        4.1.4 青年教育论
        4.1.5 青年成才论
        4.1.6 青年就业论
        4.1.7 青年组织建设论
    4.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结构层次
        4.2.1 内容结构
        4.2.2 逻辑结构
        4.2.3 理论层次
第五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特性
    5.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内在的基本特性
        5.1.1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5.1.2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5.1.3 发展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5.1.4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5.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教育与塑造青年中呈现的基本特性
        5.2.1 秉持远大理想与培养实干精神相统一
        5.2.2 注重专业才能与强调全面发展相统一
        5.2.3 承担中国责任与关心人类命运相统一
        5.2.4 传承优秀文化与勇于创新创造相统一
第六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6.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6.1.1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
        6.1.2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视野
        6.1.3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飞跃
    6.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6.2.1 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奠定思想基础
        6.2.2 为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6.2.3 为促进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下个百年人类怎么活(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存发展之道:自观、学观与他观[J]. 王秀芳.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2
  • [2]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J]. 俞祖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探求和发展[J]. 宋月红.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11)
  • [4]中国共产党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探索及当代意蕴[J]. 程水栋.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05)
  • [5]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征和意义[J]. 李龙强,罗文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1(05)
  • [6]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多维视角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百年党史[J]. 张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1(04)
  • [7]庆祝建党百年笔谈[J]. 王一鸣,李稻葵,王昌林,郭克莎,冯根福. 中国工业经济, 2021(07)
  • [8]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场接力赛——写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J]. 李文.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
  •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价值准则和方法论[J]. 孙立冰,王朝科. 管理学刊, 2021(01)
  •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D]. 伍安春.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未来一百年,人类将如何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