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4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一、4种方法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薛建昌,梁冰锋,孔祥龙,徐美丽,孙志平[1](2021)在《4种不同方法检测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4种不同方法检测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并评估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6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415例肺结核患者的BALF及痰液,分别应用夹层杯离心集菌涂片法(涂片法)、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系统(培养法)、PCR-荧光探针法(PCR法)和Gene Xpert MTB/RIF系统(Xpert法)和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方法的阳性率及差异。结果 Xpert法、培养法、PCR法和涂片法阳性率分别为48.19%(200/415)、41.20%(171/415)、40.24%(167/415)和28.19%(117/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37,P<0.01)。培养法和涂片法在痰液中阳性率分别为48.05%(74/154)、41.56%(64/154),均显着高于BALF中阳性率37.16%(97/261)、20.31%(5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739,χ■=21.607,P<0.05);而Xpert法和PCR法在痰液和BALF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25,χ■=0.394,P>0.05)。4种不同检测方法在痰液中两两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ALF中,Xpert法阳性率显着高于其他3种方法,涂片法显着低于其他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pert法相对于其他3种方法的χ2值分别为6.145、4.124和44.193,P<0.05;涂片法的χ2值分别为18.111、44.193、22.033,P<0.01),而培养法与PCR法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养法检测结果相比,Xpert法与涂片法在痰液中检测结果均为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53、0.765,P<0.01),而在BALF中3种不同检测方法与痰液中Kappa值相比均有所降低,且均为中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588、0.537和0.494,P<0.01)。结论 4种检测方法在肺结核患者痰液中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均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但在BALF中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大。Xpert法和PCR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痰液和BALF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且Xpert法阳性检出率最高。

张慧[2](2020)在《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变态反应原的临床效用的评价及其相关统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我国结核病负担很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菌素(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皮肤试验常用于TB的临床辅助诊断和筛查,但特异性差。近年来,以T细胞为基础的T-SPOT检测因其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得到快速发展用于TB的辅助诊断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筛查,但试剂价格昂贵,操作很难自动化,不适用于偏远地区TB的辅助诊断和大范围人群的筛查。因此,研发特异性强、价格合理、方便使用的皮试试剂是TB控制的重要前提。基于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和MTB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点6(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 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 filter protein 10,CFP10),我国自主研发了重组融合蛋白EC(ESAT6-CFP10)皮试试剂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1.评价EC皮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2.评价EC皮试、PPD皮试以及T-SPOT三种检测方法的关联性和一致性;3.评价EC皮试的临床有效性;4.评价EC皮试的安全性。研究对象与方法对EC与PPD皮试以及EC皮试与T-SPOT检测的灵敏度差值及特异度差值设定原假设、备择假设、非劣效和优效的界值,重复试验求得检验效能,迭代增加求得样本量。随后在临床大样本数据的条件下,得出两种方法灵敏度差值和特异度差值的标准差,计算可信区间。2015年10月至2018年03月,共选取1090例患者入组。患者研究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天津市海河医院、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北京胸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福州肺科医院、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协同完成。2016年01月至2016年06月,共选取1564名健康人入组。健康人群研究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对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等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成组t检验对年龄、身高、体重、血压、体温在三阴人群(T-SPOT检测、PPD皮试及EC皮试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中卡介苗组和安慰剂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c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性别、民族、合并疾病和用药情况在三阴人群中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分别计算以硬结和红晕作为EC皮试诊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约登指数(Youden index,YI)和Kappa值;计算硬结和红晕的阳性检出率,两者之间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一致率和Kappa值;计算四种指标之间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所有率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各类受试人群之间EC皮试阳性反应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计算EC皮试、PPD皮试及T-SPOT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YI和Kappa值。三种检测方法之间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比较采用c2检验。在各类受试人群中,计算EC皮试、PPD皮试和T-SPOT检测两两之间的一致率,两两之间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c2检验。将受试人群分为结核病患者组、非结核病组,构建配对四格表。在结核病患者人群中分别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在非结核病人群中分别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做差,得出差值的标准差,运用可信区间方法判定EC皮试的临床效用。研究结果1.通过三臂检验的样本量模拟,在灵敏度方面:当SeB在[0.75,0.85]变化时,样本量随着SeB,SeC值的增大而增大。整体来讲,SeA=0.80所需的样本量要比SeA=0.82和SeA=0.85大得多。当SeA=0.80,SeB=0.75,SeC=0.80时检验效能最大,约为0.997;当SeA=0.80,SeB=0.85,SeC=0.85时检验效能最小,约为0.695。在特异度方面:样本量随着SpA和SpB的增大而增大。当SpA=0.90,SpB=0.97时所需的样本量最大,为1048;当SpA=0.95,SpB=0.90时所需的样本量最小,为46。可信区间下限大于非劣效界值,则可得出新的诊断方法在灵敏度(或特异度)方面非劣效于传统的诊断方法;可信区间下限大于优效界值,则可得出新的诊断方法在特异度方面优效于传统的诊断方法。2.以红晕为EC皮试诊断标准的灵敏度高于以硬结为诊断标准的灵敏度(P<0.01);在健康人群中,皮试后24小时,以红晕为皮试诊断标准的特异度低于以硬结为诊断标准的特异度(P<0.01),皮试后48小时,以红晕和硬结分别作为诊断标准的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3);在卡介苗人群中,皮试后24小时(P=0.18)和48小时(P=0.32),以红晕和硬结分别作为诊断标准的特异度比较均无差异。在结核病患者中,皮试后48小时及72小时,硬结与红晕诊断结果的一致率高于皮试后24小时的一致率(P<0.01);在非结核性肺部其他疾病患者(P=0.60)、健康人群(P=0.11)及卡介苗接种人群(P=0.49)中,皮试后各时间点硬结与红晕诊断结果的一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结核病患者中,单用红晕及平行使用硬结或红晕这两种诊断指标的灵敏度较高(P<0.01);在非结核性肺部其他疾病患者中,联合使用硬结和红晕作为诊断指标的特异度最高(P<0.01),在健康人群(P=0.27)以及卡介苗接种人群(P=0.42)中,四种诊断指标的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结核病患者和卡介苗接种人群中,单用红晕及平行使用硬结或红晕这两种诊断指标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P<0.01)。3.非结核人群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显着低于结核病患者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P<0.01);各类结核病患者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显着高于非结核性肺部其他疾病患者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P<0.01);各类结核病患者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显着高于卡介苗接种人群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P<0.01);菌阴肺结核患者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低于菌阳肺结核患者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P<0.01);不同治疗类型患者中,EC皮试的阳性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4.在结核病患者中,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都很高,三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群特别是在卡介苗接种人群中,EC皮试的特异度很高,PPD皮试的特异度显着低于EC皮试和T-SPOT检测的特异度(P<0.01);EC皮试、T-SPOT检测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率,PPD皮试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低于EC皮试、T-SPOT检测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P<0.01)。5.在所有类型结核病患者中,三种方法之间两两比较,一致率在90.00%左右,三种方法两两之间一致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卡介苗接种人群中,EC皮试和T-SPOT的一致率为94.94%,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结核性肺部其他疾病患者、健康筛选人群及卡介苗接种人群中,EC和PPD皮试,PPD皮试和T-SPOT检测之间一致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6.在灵敏度方面,EC皮试的灵敏度非劣效于T-SPOT检测和PPD皮试。在特异度方面,EC皮试的特异度非劣效于T-SPOT检测,优效于PPD皮试。7.EC皮试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不良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瘙痒和疼痛,且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运用三臂检验的方法对临床试验的样本量进行模拟并计算检验效能;根据文献报道,在临床大样本数据条件下简化了诊断试验临床有效性的判定方法,两种诊断试验灵敏度(或特异度)差值的可信区间下限大于非劣效界值(或优效界值),则可以下临床非劣效(或优效)的结论。2.EC皮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很高,且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EC皮试与T-SPO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在灵敏度方面,EC皮试非劣效于PPD皮试与T-SPOT检测,在特异度方面,EC皮试非劣效于T-SPOT检测优效于PPD皮试;安全性良好。EC皮试可代替T-SPOT和PPD皮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筛查,结核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窦敏[3](2020)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青岛市胸科医院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结核科收住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同时行传统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且两项均有阳性结果回复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留取晨痰2份分别送检进行传统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传统培养及药敏采用改良罗氏培养法及菌种初步鉴定,并行比例法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传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性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对耐多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基因位点突变情况。研究结果:1.对入选的416例患者的样本结果进行比较,以传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84.3 1%,特异度为99.18%,一致率为97.36%,阳性预测值为93.48%,阴性预测值为97.84%。X2=1.45,P>0.05。对两组的利福平耐药性监测情况进行比较,不具有明显的差异。2.我们在DNA微阵列芯片法中共检测出基因突变46例,其中真耐药43例,假耐药3例。真耐药中有36例发生rpoB 531位点突变,突变率78.26%;4例发生rpoB 526位点突变,1例发生rpoB 516位点突变,1例发生rpoB 511和rpoB 516同时突变,1例发生rpoB 511和rpoB 526同时突变。假耐药的3例中,1例发生rpoB516位点突变,2例发生rpoB 511位点突变。3.对入选的416例患者的样本结果进行比较,以传统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耐多药结果的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为80.00%,一致率为81.67%,阳性预测值为80.65%,阴性预测值为88.89%。研究结论:通过对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效果评价,证实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敏试验一致率高。而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结果可靠,价格相对经济,值得被应用于临床结核病耐药的诊断及指导耐药方案的调整。

周秋菊,王冬莲,杨阳,涂茜,石庆新[4](2020)在《四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分析MGIT960液体培养法、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PCR-荧光探针法)、Xpert MTB/RIF和直接涂片镜检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5~12月临床上疑似为结核病患者的各类标本。将疑似结核病患者2天内所有的标本混匀后进行直接涂片镜检,然后平均分装为3份,进行MGIT960液体培养、PCR-荧光探针法和Xpert MTB/RIF。结果 2019年5~12月间总共收集了我院710份疑似结核病患者的各类标本。直接涂片镜检、PCR-荧光探针法、MGIT960液体培养和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2.0%、18.7%、21.4%和24.8%。以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时,直接涂片法、PCR-荧光探针法、MGIT960液体培养和Xpert MTB/RIF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分别为40.2%、60.3%、78.4%和70.1%,而特异度分别为98.6%、96.9%、100.0%和92.2%,且四种方法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四种临床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结核病。

张晓梅[5](2020)在《T-SPOT.TB、TB-Ab及其联合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试验(T-SPOT.TB)、抗结核抗体(TB-Ab)试验及其联合检测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上饶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住院的257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新诊断标准最终确定142例结核性疾病患者,115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所有疑似患者均接受T-SPOT.TB和TB-Ab检测,通过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指标、可靠性指标和效益指标反映两种检测方法单用及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结果:(1)结核病患者组T-SPOT.TB,TB-A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7%、60.6%,均高于非结核病患者组(20.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88.7%,95%CI(83.5%94.0%)]、特异度[79.1%,95%CI(71.6%86.7%)]、阳性预测值[84.0%,95%CI(78.1%89.9%)]、阴性预测值[85.0%,95%CI(78.2%91.9%)]、阳性似然比[4.252,95%CI(2.9646.098)]、诊断符合率[84.4%,95%CI(79.9%-88.9%)]、ROC曲线下面积[0.839,95%CI(0.7890.892)]均高于TB-Ab检测的灵敏度[60.6%,95%CI(52.4%68.7%)]、特异度[76.5%,95%CI(68.7%84.4%)]、阳性预测值[76.1%,95%CI(68.1%84.1%)]、阴性预测值[61.1%,95%CI(53.1%69.2%)]、阳性似然比[2.580,95%CI(1.8083.681)]、诊断符合率[67.7%,95%CI(61.9%73.5%)]、ROC曲线下面积[0.685,95%CI(0.6200.751)],其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POT.TB的阴性似然比[0.143,95%CI(0.0890.228)]低于TB-Ab[0.515,95%CI(0.4100.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检测方法并联的灵敏度[95.8%,95%CI(92.4%99.1%)]均高于T-SPOT.TB单用和TB-Ab单用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检测方法串联的特异度为[93.9%,95%CI(89.5%98.4%)],均高于T-SPOT.TB单用和TB-Ab单用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两种方法基于Logistic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并联和串联的ROC曲线下面积,且与并联和串联的相比较,其与串联的95%可信区间无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ROC曲线下面积、阴性似然比均优于TB-Ab检测。(2)T-SPOT.TB和TB-Ab并联大幅提高灵敏度,串联大幅提高特异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联合方式的选择。

郑辉[6](2020)在《HupB对T淋巴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潜在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 HupB蛋白为研究对象,探讨HupB蛋白对T淋巴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也为HupB蛋白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方法:HupB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Ex PASY Prot Param、Prot Scaleon Expasy、TMHMM Server v.2.0、SOPMA、Vaxijen v2.0等在线工具,分析HupB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区、二级结构与抗原性;利用MEGA X 10.1.7、STRING数据库等分析工具,构建蛋白HupB的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蛋白质相互作用。HupB蛋白的表达、纯化、鉴定:基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v HupB蛋白的基因序列,构建p GEX-6p-1-Rv2986c重组质粒;转化重组质粒到大肠杆菌DH5α并在BL21(DE3)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HupB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GST Agarose纯化重组蛋白HupB,SDS-PAGE测定蛋白相对分子量;Et Eraser TM HP去除蛋白中的内毒素;圆二色光谱分析重组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核分枝杆菌H37Rv HupB蛋白对T淋巴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从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筛选出11例肺结核患者,1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以及10例健康人作对照;HupB蛋白与受试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培养48h;ELISA法检测PBMC释放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6、IL-10、IL-12p70、IL-17A、TGF-β1以及TNF-α)的水平。HupB蛋白特异性IL-6的结核病诊断价值分析:基于前期结核患者PBMC受HupB蛋白刺激后释放的细胞因子情况,筛选40例肺结核患者、27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人作对照,验证HupB蛋白刺激结核患者PBMC所释放IL-6的特异性,并优化实验条件;ROC曲线分析实验样本数据,评估HupB蛋白特异性细胞因子在结核病诊断上的特异性与敏感度;通过Youden’s index分析,确定诊断的Cut-off value,对实验样本进行阴/阳性判别,并比较结核病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果:结核分枝杆菌HupB蛋白由214个氨基酸组成,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区,具有较高的抗原性;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51.40%)构成;在进化关系上,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菌株编码的蛋白与Mycobacterium canettii菌株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属于同一进化分枝;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显示,HupB蛋白主要与Mih F、Phe T、Top A、Pol A与Dna A 5个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分布于细胞壁、细胞质与质膜,能与DNA结合,参与胞内大分子代谢、核酸代谢等生物过程。成功构建p GEX-6p-1-Rv2986c重组质粒,并获得重组蛋白HupB,蛋白浓度为853μg/m L,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51 k Da,与理论值相符;蛋白质内毒素含量低于0.3 EU/m L,可用于后续实验;25℃时重组蛋白HupB的二级结构包括13.4%α-螺旋,32.1%β-折叠,54.5%无规则卷曲。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PBMC受蛋白HupB刺激后释放的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IL-12p70、IL-17A、TGF-β1以及TNF-α无显着性差异(P>0.05);肺结核组经蛋白HupB刺激后,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788.1±608.0 pg/m L,而未加蛋白HupB刺激时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72.29±20.38 pg/m L,差异显着(P<0.0001);非结核肺部疾病组经蛋白HupB刺激后,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259.3±99.81 pg/m L;健康组经蛋白HupB刺激后,PBMC释放的IL-6的量为53.51±9.019 pg/m L,与肺结核组均差异显着(P<0.0001)。以肺结核患者为实验组,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人为对照组,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值大于0.9,P值小于0.0001,有统计学意义。基于Youden’s index,得到Cut-off value,对实验样本进行判别,其诊断敏感性为88.89%,诊断特异性为86.57%,诊断准确率为87.5%。结论:1.IL-6是一种炎症因子,肺结核患者PBMC在HupB蛋白刺激后IL-6分泌量增加,表明IL-6可能参与到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机体的进程,为进一步研究MTB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2.HupB蛋白较高的抗原性,并与多种参与DNA结合、核酸代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联合HupB蛋白对肺结核患者PBMC的诱导结果,表明HupB蛋白具有诊断、免疫治疗与预防的潜在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探讨MTB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3.HupB蛋白诱导肺结核患者PBMC所释放的IL-6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人,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HupB蛋白特异性白介素-6反应可作为肺结核病潜在的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研究。

何亚娟[7](2020)在《不同方法检测痰和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不同标本类型和不同检查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选择诊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09月-2019年11月于天津市海河医院住院,并最终诊断肺结核的13306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以及涂片镜检、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各检查方法在痰标本、BALF标本中的阳性率是否有差异,评价BALF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对痰涂片阴性和痰菌阴性的患者,评估BALF标本检出结核病的阳性率;对于所有同时行涂片镜检、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检查的标本,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单独应用以及不同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之间是否有差异,以评估各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肺结核的优劣性。结果:1、痰标本和BALF标本比较:痰涂片镜检阳性率9.8%,BALF涂片镜检阳性率12.8%,两种标本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0.456,P<0.05);痰MTB培养阳性率28.3%,BALF MTB培养阳性率28.9%,两种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66,P>0.05);痰Xpert Mtb/RIF阳性率18.6%,BALF Xpert Mtb/RIF阳性率29.7%,两种标本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02.671,P<0.05);痰MTBDRplus阳性率33.5%,BALF MTBDRplus阳性率38.2%,两种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521,P>0.05)。2、痰涂片阴性患者中,BALF涂片镜检、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以及4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7.3%、21.7%、25.3%、24.9%、31.5%;痰菌阴性患者中,BALF涂片镜检、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以及4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3.5%、10.0%、12.9%、8.7%、20.9%。3、涂片镜检、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涂片&培养、涂片&Xpert、涂片&MTBDRplus、培养&Xpert、培养&MTBDRplus、Xpert&MTBDRplus、涂片&培养&Xpert、涂片&培养&MTBDRplus、涂片&Xpert&MTBDRplus、培养&Xpert&MTBDRplus、涂片&培养&Xpert&MTBDRplus方案在痰+BALF组阳性率分别是31.20%、45.75%、46.22%、44.83%、47.49%、49.22%、47.89%、54.94%、54.88%、52.57%、55.11%、55.11%、54.13%、58.46%、58.64%;痰标本组阳性率分别是41.24%、55.52%、54.20%、55.34%、57.71%、58.06%、58.76%、63.57%、64.80%、61.82%、63.84%、65.15%、63.66%、67.34%、67.60%;BALF组阳性率分别是11.71%、26.83%、30.73%、24.45%、27.67%、32.09%、26.83%、38.20%、35.65%、34.63%、38.20%、35.65%、35.65%、41.26%、41.26%。4、不论何种标本,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的阳性率都显着高于涂片镜检,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标本中,不同联合方案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并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论:1、BALF较痰标本能显着提高涂片镜检和Xpert Mtb/RIF检查的阳性率,有助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但并不能显着提高MTB培养和MTBDRplus的阳性率;2、使用BALF能显着提高痰涂片阴性患者/痰菌阴性患者MTB的检出率,有助于这部分患者的诊断。3、不同方法单独应用时,涂片镜检的阳性率最低,且都显着低于MTB培养、Xpert Mtb/RIF、MTBDRplus,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率差异不显着,由于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能快速获得检查结果,所以对于快速诊断肺结核意义更重要。4、不同标本中,不同联合方案的阳性率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并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TB的阳性率,但4种方法联合并不显着优于3种方法联合。综合考虑检测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成本效益,认为涂片联合任意两种检查方法为更优方案。5、在痰标本中,涂片镜检/MTB培养/MTBDRplus方案的诊断价值最高;在灌洗液标本中,涂片镜检/MTB培养/Xpert Mtb/RIF方案的诊断价值最高。

张志杰[8](2020)在《胸腔积液ADA、ADA2联合L/N在结核性胸膜炎中诊断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非常关键。现有的结核病诊断方法对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低,并且价格高昂,基层医院很难大范围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及其同工酶ADA2、ADA2/ADA联合淋巴细胞(L)和中性粒细胞(N)比值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效率,探讨其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某三甲医院收治并临床诊断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样本,同时收集123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做对照,分别进行胸水ADA检测;(2)将上述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QFT)和结核分枝杆菌rpo B基因和突变检测(Gene Xpert MTB/RIF),依据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将结核性胸膜炎组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各组中ADA表达水平,并分析三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3)采用过氧化物酶法检测ADA及其同工酶ADA2酶活性,采用细胞计数方法计数淋巴细胞(L)和中性粒细胞(N)比值,计算各自的ROC曲线,分析ADA、ADA2、ADA2/ADA和L/N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在结核性胸膜炎组中,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阳性ADA(62.5±20.4)U/L,培养阴性ADA为(65.1±22.4)U/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积液QFT阳性组ADA为(64.7±20.5)U/L,与QFT阴性组ADA(62.9±22.3)U/L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Gene Xpert MTB/RIF阳性组ADA为(62.9±20.9)U/L,与Gene Xpert MTB/RIF阴性组ADA(64.7±22.3)U/L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ADA在结核性胸膜炎组(63.8±21.4)U/L显着高于非结核胸膜炎组(33.7±88.4)U/L(P<0.05)。2、三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QFT和Gene Xpert MTB/RIF三种试验方法检出率分别为34.3%、65.6%和34.3%。进一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发现QFT检测阳性率显着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结果(P<0.05)和Gene Xpert MTB/RIF检测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Gene Xpert MTB/RIF检测结果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3、ADA阀值为48 U/L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88.6%;ADA2阀值为26 U/L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4.3%;L/N阀值为0.70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8.8%;ADA阀值为48U/L结合L/N阀值0.70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8.4%;ADA2阀值为26 U/L结合L/N阀值0.70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7.6%;ADA阈值48 U/L,ADA2阀值26 U/L结合L/N阀值0.70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96.9%,特异度为97.6%。结论:QF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敏感性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和Gene Xpert MTB/RIF;ADA联合ADA2和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价值。

张家林[9](2020)在《新型细菌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破伤风、伤寒、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肺炎和肺结核等疾病均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例如,在发展中国家,由大肠杆菌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导致每年约150万儿童出现腹泻,约2%~7%的病人甚至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结核病,在2015年造成大约180万人死亡。开发快速、灵敏的细菌检测方法是降低疾病传播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之一。然而,传统的细菌检测方法如培养法耗时过长。近年来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基础上发展了各种新技术,这些细菌检测技术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些技术依然面临各种缺陷。因此,需要发展简单、低成本、快速和灵敏的方法用于细菌检测。16S rDNA序列的构成包括恒定区域以及可变区域,恒定区域高度保守,可用于细菌通用检测。可变区域序列因不同细菌而异,可用于物种分型,在苛养菌和缓慢生长菌株的分离鉴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16S rDNA序列检测的一些方法,如实时定量PCR(qPCR)、荧光和测序,已被用于细菌的快速、灵敏检测。然而,这些方法成本相对昂贵,限制了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该传感器系统能够通过将电极对之间的核酸杂交事件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来实现核酸的检测。与先进半导体技术兼容性好,易集成化、规模化以及小型化等优势,使其有望发展成为核酸高效检测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多通道串联式压电传感器(MSPQC)因为其高灵敏度、低成本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在病原体诊断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基于MSPQC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来实现细菌的灵敏检测,但由于检测的对象或基于培养过程的代谢产物,或基于抗原CFP10-ESAT6,仍无法克服培养法和免疫法的弊端。基于此,本课题以细菌的快速检测作为研究方向,以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重要病原菌16S rDNA特异性序列作为检测对象,基于金纳米粒子和功能性纳米材料Ti3C2 MXenes,结合酶催化放大技术、目标物循环放大技术和纳米粒子介导信号放大等生物信号放大策略,在开发成本低廉、快速、简单和灵敏的新型16S rDNA细菌传感器上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构建了基于纳米间隙网络电极的生物传感平台。纳米间隙网络电极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由于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显示了较高的目标捕获能力。它能显着降低检测下限。同时,由于其电极间隙较小,构造的生物传感平台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在DNA检测中表现了好的错配灵敏度。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大的传感平台,结合各种生物信号放大策略和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应用,为开发成本低廉、快速、简单和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病原菌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2)构建了基于酶靶向引导聚苯胺沉积的16S rDNA纳米间隙网络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该电化学传感器是以大肠杆菌16S rDNA为靶生物标记物,以寡核苷酸探针和纳米间隙网络电极为传感元件,来实现大肠杆菌的快速灵敏检测。在金叉指电极(IDE)的基底上,通过硫醇化肽核酸(PNA)探针将金纳米粒子相互连接,制备成纳米间隙网络电极。在细菌特异性16S rDNA片段的存在下,PNA捕获探针与片段的5’端杂交,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修饰的检测探针与片段3’端杂交。检测探针上连接的HRP酶催化苯胺沿着目标链进行聚合。由聚苯胺在金纳米颗粒间的沉积引起的导电连接为网络电极之间提供了电导响应。因此,大肠杆菌被检测出来,检出限为100 CFU/m L,检测时间小于3 h,该方法有望广泛应用于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3)构建了一种新的酶循环信号放大的16S rDNA MSPQC压电传感器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的方法。该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的16S rDNA的特异性序列片段作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靶标,设计与靶标序列片段杂交的DNA捕获探针并修饰到金纳米粒子上;通过Exo III对双链DNA识别,选择性地剪切AuNPs表面与靶标结合的捕获探针;释放出的完整靶片段可与AuNPs表面上的下一个DNA捕获探针进行杂交,杂交后的捕获探针再次被Exo III从AuNPs表面剪下来;由此循环,直至修饰在金纳米颗粒表面上的DNA探针全部被去除,从而得到表面全部被暴露的金纳米颗粒。裸露的金纳米粒子在葡萄糖和HAuCl4溶液中通过自催化生长反应,在纳米间隙网络电极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放大了结核分枝杆菌传感器的频移信号。此法的检测限为20 CFU/m L,检测时间小于3 h。有望取代现有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而得到广泛应用。(4)作为一种新的无机高性能导电的纳米材料,MXenes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16S rDNA为检测靶标,通过Ti3C2 MXenes放大电信号,构建了一种新的电化学结核分枝杆菌传感器。在金叉指电极的基底上,硫醇化PNA探针与相邻的金纳米粒子连接,形成PNA-AuNPs纳米间隙电极。PNA探针和结核分枝杆菌16S rDNA靶片段进行杂交,利用锆离子为交联剂,将Ti3C2 MXenes和靶标片段连接在一起。导电Ti3C2MXenes沿着杂交的目标片段排列,桥接纳米间隙电极中断的AuNPs的间隙,引起电极之间电导的变化,实现对结核分枝杆菌16S rDNA靶片段检测。该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检出限为20 CFU/m L,检出时间为2 h,有望在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中得到应用。(5)构建了一种AuNPs介导酶辅助靶循环的MSPQC传感器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通过I和II段DNA探针相互杂交并形成在I段DNA的3’端有突出的颈环结构。当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的16S rDNA靶片段时,目标DNA打开颈环结构并与I段探针DNA进行杂交,形成在目标DNA 3’端有突出的双链DNA。因为Exo III的选择性,Exo III可以识别钝的3’端并将I段探针DNA消化。目标DNA和II段DNA探针被释放,目标DNA与另一个颈环探针杂交。因此,在Exo III辅助下通过目标DNA的循环导致大量的II段DNA探针的产生。随后II段DNA探针与金电极上的修饰捕获探针、AuNPs标记的信号探针杂交,AuNPs被拉到电极表面。加入HAuCl4和NADH溶液后,溶液中的金离子被还原后沉积在AuNPs表面实现AuNPs生长,在电极之间形成导电连接,从而实现了MSPQC传感器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频移响应信号的放大。此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限为30 CFU/m L,检测时间小于3 h。

韩冰[10](2020)在《血浆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结核病(TB)发病率居高不下,结核病诊断难题是阻碍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原因。常规诊断方法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是结核病防控和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验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中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MTB cfDNA)的可行性,探讨这种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部位结核病的诊断效能,阐明其应用于结核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总结血浆MTB cfDNA检测在临床应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结核病诊断提供便捷可靠的新技术。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1 1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包括肺结核病(PTB)患者79例和肺外结核病(EPTB)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结核其他肺部疾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Q-PCR技术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浆中MTB cfDNA,结果经基因测序及BLAST分析进一步验证;采用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Xpert MTB/RIF)检测所有入组患者痰液中MTB基因组DNA;同时记录患者临床中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传统细菌学检查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MTB cfDNA检测法与Xpert MTB/RIF检测法和T-SPOT.TB试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性、特异性,比较MTB cfDNA检测法与Xpert MTB/RIF检测法和T-SPOT.TB试验对不同部位结核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上述3种诊断方法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临床常规诊断方法与血浆MTB cfDNA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1.94例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血浆中MTB cfDNA经Q-PCR检测为阳性(基因测序及BLAST 比对分析验证),循环阈值(Ct值)分布于(23.91-37.25)。2.T-SPOT.TB、Xpert MTB/RIF、血浆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6%和40.98%、61.02%和96.72%、79.66%和95.08%。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性高于Xpert MTB/RIF检测法(P<0.05),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特异性高于T-SPOT.TB试验(P<0.05),灵敏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浆MTB cfDNA检测法、Xpert MTB/RIF检测法、T-SPOT.TB试验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4.92%、73.18%、67.60%;Kappa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61、0.43。4.T-SPOT.TB、Xpert MTB/RIF、血浆 MTB cfDNA 检测法对 PTB 和 EPTB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54%和76.92%,69.62%和43.59%,79.75%和79.49%。MTB cfDNA检测法对PTB和EPTB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pert MTB/RIF检测法(P<0.05);与T-SPOT.TB试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痰MTB培养、T-SPOT.TB试验、XpertMTB/RIF检测法单独诊断结核病/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分别为:33.94%/73.39%、40.32%/70.97%、81.36%/88.14%、61.02%/81.36%。结论1.运用Q-PCR技术可以在结核病患者血浆中检测到MTB cfDNA。2.血浆MTB cfDNA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诊断灵敏性优于Xpert MTB/RIF检测法,与T-SPOT.TB试验相比能够显着提高对结核病的诊断特异性。血浆MTB cfDNA检测法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好,相较于另外两种诊断方法更可靠。3.血浆MTB cfDNA检测法对PTB和EPTB患者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有望成为EPTB快速诊断的新靶标。4.临床常规诊断方法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可有效提高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5.优化检测质量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血浆中MTB cfDNA的浓度范围评价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目标。

二、4种方法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种方法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4种不同方法检测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检测方法
        1.2.1 涂片法
        1.2.2 培养法
        1.2.3 PCR法
        1.2.4 Xpert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4种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性分析
    2.2 4种不同检测方法在痰液和BALF中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性分析
3 讨 论

(2)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变态反应原的临床效用的评价及其相关统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结核病的流行及预防
        1.1 结核病流行现状
        1.2 菌型鉴定的意义
        1.3 结核病的发病机制
        1.4 卡介苗的预防作用
    2 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2.1 影像学诊断
        2.2 痰涂片镜检
        2.3 细菌培养
        2.4 核酸扩增检测
        2.5 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
    3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筛查方法
        3.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3.2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4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的认识
        4.1 差异区域1
        4.2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
    5 ESAT6与(或)CFP10蛋白作为皮试试剂的应用效果
        5.1 单用ESAT6或CFP10蛋白作为皮试试剂的应用效果
        5.2 联合使用ESAT6和CFP10蛋白作为皮试试剂的应用效果
第一部分 临床有效性的统计学评价方法研究
    1 临床有效性的三臂检验
        1.1 三种方法灵敏度的非劣效性检验及样本量的模拟
        1.2 三种方法特异度的非劣效与优效三臂检验及样本量的模拟
    2 临床有效性的检验方法研究
        2.1 两种诊断方法灵敏度的比较
        2.2 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比较
第二部分 EC变态反应原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临床效用评价
    1 临床试验设计
        1.1 受试人群的入排标准
        1.2 样本量的设计
        1.3 编盲与随机
        1.4 揭盲
        1.5 受试人群分组及试验前相关检查
        1.6 试验用药及T-SPOT检测
    2 统计计划和分析
        2.1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2.2 统计分析方法
        2.3 安全性评价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研究病例概述及受试者特征
        3.2 EC皮试后阳性指标的判定标准
        3.3 EC在不同人群中的阳性反应率
        3.4 EC皮试、PPD皮试及T-SPOT检测的诊断学评价
        3.5 EC、PPD和T-SPOT的诊断结果比较
        3.6 EC皮试灵敏度和特异度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3.7 研究病例的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临床有效性的三臂检验模拟代码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
    标本采集
    指标检测
        1.用改良罗氏培养法及菌种初步鉴定,并行比例法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2.用DNA微阵列芯片法(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DNA 微阵列芯片法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性监测结果的比较
    2.DNA 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利福平耐药基因相关突变位点情况
    3.DNA 微阵列芯片法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耐多药检测结果比较
    4. DNA 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耐多药基因相关突变位点情况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4)四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直接涂片镜检法
        1.3.2 MGIT960液体培养
        1.3.3 Xpert MTB/RIF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种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
    2.2 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四种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比较
    2.3 四种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组间比较
3 讨论

(5)T-SPOT.TB、TB-Ab及其联合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1.1.1 基本原理
        1.1.2 诊断应用
    1.2 结核杆菌抗体试验
        1.2.1 基本原理
        1.2.2 诊断应用
    1.3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与抗结核杆菌抗体试验的比较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实验方法
        2.3.1 T-SPOT.TB的实验方法
        2.3.2 TB-Ab的实验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T-SPOT.TB的质量控制
        2.4.2 TB-Ab的质量控制
    2.5 数据统计分析
        2.5.1 真实性评价指标
        2.5.2 可靠性评价指标
        2.5.3 诊断收益评价指标
        2.5.4 ROC曲线的绘制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T-SPOT.TB的诊断试验结果
    3.3 TB-Ab的诊断试验结果
    3.4 T-SPOT.TB和 TB-Ab单用时的诊断评价指标比较
    3.5 T-SPOT.TB和 TB-Ab的并联与单用的诊断评价指标比较
    3.6 T-SPOT.TB和 TB-Ab的串联与单用诊断评价指标比较
    3.7 T-SPOT.TB和 TB-Ab的单用与联用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
    3.8 基于Logistic回归的T-SPOT.TB和 TB-Ab联用价值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T-SPOT.TB的诊断价值
    4.2 TB-Ab的诊断价值
    4.3 T-SPOT.TB与 TB-Ab的比较
    4.4 T-SPOT.TB和 TB-Ab联用的诊断价值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6)HupB对T淋巴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潜在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1 绪论
    1.1 结核病流行现状
    1.2 结核病诊断技术
        1.2.1 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
        1.2.2 显微镜学诊断技术
        1.2.3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技术
        1.2.4 免疫学诊断技术
        1.2.5 分子诊断技术
    1.3 外周血单核细胞
        1.3.1 T淋巴细胞
        1.3.2 B细胞
        1.3.3 NK细胞
        1.3.4 单核细胞
        1.3.5 树突状细胞
    1.4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
    1.5 细胞因子
        1.5.1 γ-干扰素
        1.5.2 白介素-2
        1.5.3 白介素-4
        1.5.4 白介素-6
        1.5.5 白介素-10
        1.5.6 白介素-12
        1.5.7 白介素-17
        1.5.8 转化生长因子-β
        1.5.9 肿瘤坏死因子-α
2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菌株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Hup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Hup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3.3 HupB重组蛋白的蛋白含量测定与内毒素的去除
        2.3.4 圆二色光谱检测重组蛋白HupB的二级结构
    2.4 实验结果
        2.4.1 Hup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4.2 Hup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4.3 HupB蛋白浓度的测定与内毒素检测结果
        2.4.4 重组蛋白HupB圆二色谱分析结果
    2.5 讨论
3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对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试剂与耗材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样本
        3.2.4 样本入选标准
        3.2.5 样本信息登记
        3.2.6 伦理学申明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样本的收集
        3.3.2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的分离
        3.3.3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HupB诱导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3.3.4 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3.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
        3.4.1 肺结核患者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4.2 入组的不同临床样本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4.3 HupB诱导肺结核患者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4.4 HupB诱导入组的不同临床样本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3.5 讨论
4 HupB特异性IL-6 反应肺结核诊断方法的建立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试剂与耗材
        4.2.2 主要仪器
        4.2.3 实验样本
        4.2.4 样本入选标准
        4.2.5 样本信息登记
    4.3 实验方法
        4.3.1 实验样本的收集
        4.3.2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的分离
        4.3.3 HupB特异性IL-6 反应肺结核诊断方法的建立
    4.4 实验结果
        4.4.1 反应条件优化的结果
        4.4.2 HupB特异性IL-6 反应诊断肺结核诊断标准的建立
    4.5 讨论
5 HupB特异性IL-6 反应与4 种结核病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样本
        5.2.2 样本入选标准
        5.2.3 样本信息登记
        5.2.4 主要仪器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痰涂片检测
        5.3.2 IGRAs检测
        5.3.3 Gene Xpert-MTB/RIF检测
        5.3.4 抗体芯片检测
        5.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痰涂片法检测结果
        5.4.2 IGRAs法检测结果
        5.4.3 Gene Xpert-MTB/RIF法检测结果
        5.4.4 抗体芯片法检测结果
    5.5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7)不同方法检测痰和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灌洗液标本检测MTB的效能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研究结果
        1.2.1 患者一般资料
        1.2.2 BALF标本检测MTB的效能评价
        1.2.3 痰涂片阴性和痰菌阴性患者BALF检查性能的评价
    1.3 讨论
        1.3.1 不同方法使用BALF标本检测MTB的效能评价
        1.3.2 痰涂片阴性和痰菌阴性患者BALF检查性能的评价
    1.4 小结
二、不同检查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效能评价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患者一般资料
        2.2.2 涂片、培养、Xpert、MTBDRplus检测MTB阳性率比较
        2.2.3 不同组合方案检测MTB阳性率的比较
    2.3 讨论
        2.3.1 涂片、培养、Xpert、MTBDRplus检测MTB阳性率比较
        2.3.2 不同组合方案检测MTB阳性率的比较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结核常用诊断技术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胸腔积液ADA、ADA2联合L/N在结核性胸膜炎中诊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三种方法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ADA结果活性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
第3章 胸水ADA、ADA2和L/N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实验方法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三种方法测定结果对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活性的影响
    4.2 总结胸水ADA、ADA2和L/N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4.3 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英文缩略词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9)新型细菌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细菌概况
    1.3 细菌检测方法
        1.3.1 常规生化检测方法
        1.3.2 免疫学法
        1.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4 细菌16SrDNA的研究
        1.4.1 细菌16SrDNA简介
        1.4.2 基于细菌16SrDNA的应用
    1.5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1.5.1 生物传感器简介
        1.5.2 生物传感器分类
        1.5.3 压电传感技术
        1.5.4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构思
第二章 基于纳米间隙网络电极的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材料
        2.2.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2.2.3 Au NPs-PNA纳米间隙网络电极的制备
        2.2.4 DNA杂交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于纳米间隙网络电极的传感平台的设计策略
        2.3.2 表征
        2.3.3 传感平台的特异性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酶靶向引导聚苯胺沉积的16S rDNA纳米间隙网络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材料
        3.2.2 HRP酶修饰的检测探针的制备
        3.2.3 大肠杆菌的检测
        3.2.4 模拟水样本的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构建传感器的设计策略
        3.3.2 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3.3.3 表征
        3.3.4 构建传感器对16S rDNA片段的响应
        3.3.5 聚苯胺沉积时间对检测的影响
        3.3.6 特异性研究
        3.3.7 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的响应特性
        3.3.8 模拟水样本的检测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Exo Ⅲ辅助循环信号放大的结核分枝杆菌16S rDNA MSPQC传感器的构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材料
        4.2.2 AuNPs-DNA网络电极的制备
        4.2.3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SPQC传感器的响应机理
        4.3.2 MSPQC传感器的设计策略
        4.3.3 16SrDNA靶片段的筛选与捕获探针的设计
        4.3.4 MSPQC传感器传感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验证
        4.3.5 结核分枝杆菌16SrDNA片段的频移响应特性
        4.3.6 Exo Ⅲ浓度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4.3.7 MSPQC传感器对16S rDNA片段的碱基错配研究
        4.3.8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4.3.9 模拟痰样本的检测
        4.3.10 构建MSPQC传感器与其他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导电二维Ti_3C_2 MXenes的结核分枝杆菌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材料
        5.2.2 Ti_3C_2 MXenes纳米片的制备
        5.2.3 ZrOCl_2预处理Ti_3C_2 MXenes纳米片
        5.2.4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5.2.5 模拟痰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构建传感器的设计策略
        5.3.2 靶标的筛选
        5.3.3 表征
        5.3.4 结核分枝杆菌16S rDNA片段的电导响应特性
        5.3.5 Ti_3C_2 M Xenes交联时间对检测响应的影响
        5.3.6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5.3.7 模拟痰样本检测
        5.3.8 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和其他报道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的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AuNPs介导酶辅助靶循环的MSPQC传感器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和材料
        6.2.2 传感电极的修饰
        6.2.3 AuNPs标记的检测探针的制备
        6.2.4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6.3 结果与讨论
        6.3.1 MSPQC传感器的构建策略
        6.3.2 电极表面的电化学阻抗表征
        6.3.3 MSPQC传感器对16S rDNA片段的频移响应特性
        6.3.4 Exo Ⅲ浓度和杂交/Exo Ⅲ孵育时间对频移响应的影响
        6.3.5 构建的MSPQC传感器的选择性和重复性研究
        6.3.6 构建的结核分枝杆菌MSPQC传感器的检测限研究
        6.3.7 模拟样本的检测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血浆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结核病流行病学
    1.2 结核病诊断现状
    1.3 游离DNA的发现及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样本及资料
    2.2 实验对象入组标准
    2.3 标准菌株
    2.4 试剂与仪器
    2.5 研究方法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对象基本临床特征
    3.2 引物筛选
    3.3 引物性能验证
    3.4 实验对象血浆MTB cfDNA检测结果
    3.5 血浆MTB cfDNA经Q-PCR扩增的Ct值分布
    3.6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T-SPOT.TB、Xpert MTB/RIF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3.7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T-SPOT.TB、Xpert MTB/RIF检测对不同部位结核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3.8 单一常规方法/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
    3.9 对照组血浆MTB cfDNA阳性患者的其他方法学检测
第4章 讨论
    4.1 Q-PCR检测血浆MTB cfDNA的可行性
    4.2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Xpert MTB/RIF检测对比分析
    4.3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T-SPOT.TB试验对比分析
    4.4 常规方法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分析
    4.5 血浆MTB cfDNA“假阳性”检测结果分析
    4.6 影响血浆MTB cfDNA检测的因素
    4.7 本研究的不足
    4.8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四、4种方法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4种不同方法检测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J]. 薛建昌,梁冰锋,孔祥龙,徐美丽,孙志平. 医学动物防制, 2021(06)
  • [2]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变态反应原的临床效用的评价及其相关统计方法研究[D]. 张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20
  • [3]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价值研究[D]. 窦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4]四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比较[J]. 周秋菊,王冬莲,杨阳,涂茜,石庆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6)
  • [5]T-SPOT.TB、TB-Ab及其联合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的研究[D]. 张晓梅. 南昌大学, 2020(08)
  • [6]HupB对T淋巴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潜在应用[D]. 郑辉.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7]不同方法检测痰和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D]. 何亚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胸腔积液ADA、ADA2联合L/N在结核性胸膜炎中诊断价值探讨[D]. 张志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新型细菌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张家林. 湖南大学, 2020(01)
  • [10]血浆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 韩冰.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4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