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主体的表达与理解

语用主体的表达与理解

一、语用主体角度的表达和理解(论文文献综述)

蔡宗翰[1](2021)在《辩论赛事中的辩论语境》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语境在辩论活动中的构建及其功能进行探析,选取辩论赛这一规约性较强的典型辩论活动为语料,以微观的“语境在辩论活动中的功能”为研究视角展开研究。重点关注从辩论赛实例中体现出来的辩论语境的基本性质、构建手段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辩论语境的性质与定义,并对语境的构建与生成进行深入的探析,明确辩论语境在交际活动中的功能。本文采用归纳综合法和例证分析法,收录华语大学生辩论会、英国牛津大学学联辩论会等高质量辩论赛,在比赛实战中进行研究。本论文共有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简述了基本研究构想,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语料来源说明,并对前人研究做梳理。选题背景说明辩论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及其研究意义,和辩论赛这一规约化的辩论活动形式的研究价值。研究辩论活动中的语境有利于语境的差异化、个性化研究。第二章探讨辩论语境的定义、类型与性质。辩论语境是语境在辩论活动中的一种形式,与一般语用语境相比具有更显着的动态性、结构性特征,以及特有的论证意图性和对抗性特征。根据语境因素的不同,辩论语境可以划分为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三个类型。第三章在辩论活动中探析语境的功能。语境在辩论中的功能主要有表达方面的生成和转化功能,以及理解方面的解释和制约功能。第四章到第六章对辩论中的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的特征与构建进行分析。辩论中的言内语境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语境有相对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常见构建手段为篇章语境手段和句际语境手段。辩论中的言伴语境构成要素有辩论语体和风格、辩论参与者立场相对立的关系、辩论题目、辩论活动参与者的主观论证意图、辩论活动受众、辩论时间和赛场等,具有稳定性和生成性特征,语境因素共同构建言伴语境。辩论中的言外语境包括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背景语境,语境义具有主观性和潜在性特征,构建手段常见有利用定义构建和利用语境动态性构建两种。最后为结论,总体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简述主要研究成果和可深入研究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余论比较了辩论赛和其他类型的辩论活动中的辩论语境在性质和功能方面的异同,对辩论语境在不同辩论活动中的表现作进一步说明。

李爽[2](2021)在《@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的传播语态研究》文中指出传播语态是传播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立场及话语表达方式,语态创新一直是我国时政新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短视频凭借强大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已全面运用于时政新闻生产,在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突破了传统时政新闻的话语方式。创新语态表达不仅是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媒介融合时代,如何分析时政短视频的传播语态,如何理解主流媒体语态革新的动因和价值,是一个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传播语态为研究核心。立足于新闻学、传播学和语用学的融合视角,抽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间的202条短视频为研究样本,研究思路为基础概念界定、确定样本、分析语态、探究动因与价值思考。首先本文结合语用学相关研究框架,针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从语用双方、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大小语境等维度对@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传播语态的特征及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语用主体分别构建了专业化语态和对话式语态;话语内容方面则拓宽了选题范围和报道角度,不断与百姓接轨,形成了贴近性的语态特征;而话语形式作为内容意义的表现载体,以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多样化的视听呈现以及不拘一格的叙事规则营造了人格化语态;最后传播渠道是语态赖以生存的微观语境,微博通过话题式投放和开放式设问强化了语态的社交属性。而宏观层面的社会环境则要求@人民日报在整体上必须坚持权威立场,以国家视角解读时政焦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聚焦于传播者的主导作用,以@人民日报在我国媒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为出发点,从新型主流媒体的角色定位、党媒坚守使命的原则要求、@人民日报对自身专业优势的延续与扩展三方面分析了语态形成的深层次动因。最后的价值思考着眼于整个媒体融合大环境,以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目标为逻辑起点,聚焦于语态对主流媒体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分别是引领语态发展方向,提升高品质短视频的传播力;实现与受众的交流对话,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力;事理交融传递情感共鸣,壮大时政新闻影响力。

张结根,陈新仁[3](2021)在《语用理性刍议》文中研究说明语用意义的理解不仅需要推理语用主体的交际意图,还需要分析语用主体生成和理解话语的理性依据。本文以《金牌调解》话语为语料,从理性的认知、工具和价值三个维度分析主持人、当事人和调解人的语言使用,从而论证了理性在语言使用中的体现。本文将这种反映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主体的理性定义为语用理性。它是语用主体语用能力的根本体现,是主体能为其语言使用提供合理性依据的能力,同时还是其语言使用所依据的规范。

胡文琪[4](2019)在《基于语用学的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研究》文中提出实用文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伴随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实用文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地位日益突显出来。实用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举足轻重的部分,但在实际的实用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其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教学内容异化、教学内容模式化和教学内容重复、无序的问题。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而语用学作为一门以语言文字的运用及其规律为研究内容的学科,其实质与语文课程性质不谋而合,它们都着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基于这样的联系,本文将实用文阅读教学视为作者通过言语作品与读者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从语用学的视角分析实用文在阅读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从语用学的话语、语用主体和语境三个层面提出确定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策略。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核心概念,分别对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运用语用学在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其与实用文阅读教学的契合之处。在此基础上,以当前正在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梳理了教科书中的实用文类别。第三部分:以教科书中出现的实用文选文为对象,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把握当前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情况。通过访谈发现当前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上存在教学内容异化、教学内容模式化、教学内容重复及无序的问题。就此从语用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成因。第四部分:针对当前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以语用学的话语、语用主体和语境三个层面为出发点,对不同类别的具体实用文章进行分析,提出确定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具体策略。第五部分:利用所提出的策略,分别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苏州园林》、《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四篇文章进行分析,并形成教学设计,对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探索。

刘荣荣[5](2019)在《政务微博的话语表达模式研究 ——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交际的意向性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它主要考察发话人和受话人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发话人如何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受话人又是如何利用语境理解发话人,并给予发话人一定的反馈来共同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政务微博是政府利用新媒体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的新渠道。为了保证政府与公众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政务微博需要考虑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转换话语风格、如何使用恰当的语用手段来促进交际目的的达成。本文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①这一政务微博为例,从话语实体、语用主体、语用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转变的原因以及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与受众沟通交流。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本文的引言部分。该部分主要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梳理了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并点明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现阶段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的特点。该部分以2017年“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所发布的微博为参照,通过分析整理所搜集的语料,归纳出现阶段该政务微博具有语用手段的多模态性,过程的互动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语言的亲和力等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影响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发生转变的原因。首先,从语用主体的角度探讨表达主体、接受主体如何对政务微博的话语表达形式、话语内容产生影响;其次,从语境的角度分析影响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发生改变的因素,这里着重分析了社会语境、网络语境等因素如何影响政务微博在表达形式、话语内容以及语言特征等方面产生新变化。第四部分提出构建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的建议。针对“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该部分主要从语言策略的选择,语用方式的选择,语用内容的构建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好促进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的构建。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本部分主要对全文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点明文章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指出本文的局限。

邹璐[6](2019)在《现代汉语频率副词“频”“频频”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以现代汉语频率副词“频”“频频”为对象,以北大语料库(CCL语料库)、《人民日报》及主要中文工具书等为语料,运用归纳与演绎、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频”“频频”的流变,频率副词“频”“频频”的句法分布展开描写、对比,从词语生态自律性角度探讨“频”“频频”的语用动因。论文认为,实词虚化、汉语自然音步规律、汉语词语双音化趋势以及词语运用与规范生态等是“频”“频频”产生、平行运用的深层动因。论文运用语言生态伦理理论,从词语运用与规范生态角度探寻“频”“频频”的语用动因,是汉语母语词思考的新尝试。全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接着从频率副词的宏观研究、基式与重叠式副词、近义频率副词的对比研究以及各家对“频”“频频”的相关研究等角度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本文的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频”“频频”流变,首先根据主要的中文工具书,对“频”“频频”的词义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然后从历时的角度阐述两者词义的演变过程并探究“频”虚化的原因,最后从语素化和词汇化的角度简述两者在现代汉语语言单位中的地位。第三章“频”“频频”句法分布,首先从词性和音节的选择、是否可以插入结构助词等其他成分以及与动态助词和其他副词的共现情况等方面考察“频”“频频”的常规搭配情况,其次对两者在语用实践中出现的超常规搭配进行描写分析,最后探讨“频”“频频”的出现条件与互换可能。第四章“频”“频频”语用动因,基于两者的句法分布,本章运用语言生态伦理理论,从词语生态自律性角度探讨“频”“频频”的语用动因,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词语运用生态位驱迫、语用主体自律意识制约以及词语运用生态多样性可能。第五章结语,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赵艳梅,杨文全[7](2018)在《当代汉语新词语表人词语模主观性解析》文中指出从主观性角度来分析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表人词语模是一种新的尝试。表人词语模的主观性可以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称说上的主观性是表人词语模造词功能的一种重要体现,也进一步证明了语言的主观性是普遍存在的。

魏品刚[8](2017)在《新媒体时代党媒的语用特征研究 ——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微博也叫微型博客,是一种基于群体用户社交,以信息的分享、传播和获取为主要目的的交流平台,它是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展现形式之一。自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伴随着高新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已经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术界逐渐注意到,随着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业态的发展趋于繁盛,不仅政府管理工作需要变革,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的研究也应当与时俱进地拓展与创新。笔者选取了“新媒体时代党媒的语用特征研究”这个中心议题,并以我国权威党政媒体《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人民日报”为个例,以“语用主体-话语实体-语境”三维语用理论为理论基石去阐述党媒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语用特征。本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等的介绍,对当前学术界相关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简评。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设计框架、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了陈述。第二章,概念厘定与理论基础。包括对“新媒体”“党媒”概念的特点厘定和特征简介,同时介绍本文在考察“语用特征”所采用的“语用学”相关理论。第三章,党媒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语用特征。本章选取人民日报新浪法人微博“ @人民日报”作为个案,分别论证了新媒体时代下权威党媒语用三要素的语用特征。第四章,新媒体时代下党媒话语的语用效果分析。在前文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个案的党媒语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宏观上概括了党媒积极进行跨媒体传播所产生的话语权再分配和话语角色类型转换的语用效果。论文最后部分为结语。

郭银萍[9](2017)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语用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不断学习与发展的,与其所接触的外界语言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幼儿园教师语用能力对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由于教学经验、知识结构等的不同,幼儿园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的语用能力会有所不同,对幼儿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的语用研究框架,选取三名新教师和三名骨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课堂录像的方式分别收集每人两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语料,采用INCA-A语料编码系统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转录、编码,并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究出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各自的语用特点及差别所在。研究发现:(1)在言语倾向水平方面:新教师较多的关注活动本身,骨干教师则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和师幼交流,围绕当前活动讨论幼儿的想法、情绪,以及与当前活动相关的事物。(2)在言语行动水平方面:新教师在活动中的控制性较强,缺乏将教师主导地位和幼儿学习主体性有效结合。骨干教师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表达和表现机会。但新教师都比骨干教师更关注幼儿的活动时的状态。(3)在言语变通水平方面:新教师和骨干教师使用的言语变通类型都不多。骨干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年龄和发展特点调整自身的言语类型,而新教师言语变通类型的使用集中性较强,灵活性不够。

潘世松[10](2015)在《“通过……,使……”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及对策》文中认为我国现行的汉语语法规范认为,"通过……,使……"类句式是主语残缺或结构杂糅的病句。调查发现,该类句式的输出具有代际继承性、跨媒介性、跨领域性等特征。语言符号组配的意念续尾性、现代汉语话语生态多样性是该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针对该类句式的当下定性及修改现状,笔者建议:汉语研究应回归并强化母语背景化实际;应提高研究路径的整体化解释力。从语言生态伦理视角探讨"通过……,使……"类句式的输出理据及对策,对丰富汉语研究理论、指导汉语教学实践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语用主体角度的表达和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用主体角度的表达和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1)辩论赛事中的辩论语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1.研究意义
        2.研究目的
    (三)相关研究综述
        1.语境研究
        2.辩论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二、辩论语境的定义、类型与性质
    (一)辩论语境的定义
    (二)辩论语境的类型划分
    (三)辩论语境的性质
        1.动态性
        2.结构性
        3.意图性
        4.对抗性
    (四)本章小结
三、语境在辩论中的功能
    (一)表达方面:生成与转化
        1.生成功能
        2.转化功能
    (二)理解方面:解释与制约
        1.解释功能
        2.制约功能
    (三)本章小结
四、辩论中言内语境的特征与构建
    (一)言内语境的构成要素
    (二)言内语境的特征
    (三)言内语境的构建
        1.篇章语境手段
        2.句际语境手段
    (四)本章小结
五、辩论中言伴语境的特征与构建
    (一)言伴语境的构成要素
    (二)言伴语境的特征
    (三)言伴语境的构建
    (四)本章小结
六、辩论中言外语境的特征和构建
    (一)言外语境的构成要素
    (二)言外语境的特征
    (三)言外语境的构建
        1.利用定义构建
        2.利用语境动态性构建
    (四)本章小结
七、结论
八、余论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2)@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的传播语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时政短视频及其传播语态概述
    2.1 传播语态及时政短视频的概念界定
    2.2 时政短视频传播语态的内涵分析
    2.3 选择@人民日报的依据
    2.4 @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传播语态的表现
    3.1 语用主体构建专业化、对话式语态
        3.1.1 表达主体抓准传播时机,展现专业素养
        3.1.2 接受主体参与对话讨论,激活互动诉求
    3.2 话语内容营造贴近性语态
        3.2.1 话题选取兼具严肃化和民生化
        3.2.2 话题呈现突出多角度多侧面
    3.3 话语形式凸显人格化语态
        3.3.1 语言风格口语化转向
        3.3.2 视听元素多样化呈现
        3.3.3 叙事规则不拘一格
    3.4 语境打造社交化、权威性语态
        3.4.1 话题式投放和开放式设问,强化社交属性
        3.4.2 以国家视角解读时政焦点,突出权威立场
第四章 @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传播语态形成的动因
    4.1 新型主流媒体角色定位的宏观引领
        4.1.1 国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
        4.1.2 @人民日报积极调适媒介角色
    4.2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4.2.1 “党管媒体”铸就权威性立场
        4.2.2 “群众路线”赋能人格化表达
    4.3 @人民日报对专业优势的延续与扩展
        4.3.1 强化新媒体时代的情感传播
        4.3.2 延伸文字语言的实指性功能
第五章 @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传播语态的价值思考
    5.1 引领语态发展方向,提升高品质短视频的传播力
    5.2 实现与受众的交流对话,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力
    5.3 事理交融传递情感共鸣,壮大时政新闻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语用理性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理性概念简述
3. 理性在语言使用中的体现
    1) 主持人话语
    2) 当事人话语
    3) 调解人话语
4. 语用理性的提出
5. 结论

(4)基于语用学的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实用文
        (二)语用学
        (三)语文教学内容
        (四)实用文阅读教学
        (五)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
    五、研究现状
        (一)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述评
        (二)关于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述评
        (三)关于语用学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述评
        (四)运用语用学研究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述评
第一章 语用学与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第一节 语用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实用文类别
        一、不同角度的实用文分类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实用文类别
    第三节 语用学与实用文阅读教学的契合点
        一、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二、与生活紧密相关
        三、讲究实用性
第二章 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概述
        一、部编本初中实用文选文情况概述
        二、基于教学内容的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课例综述
    第二节 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异化
        二、教学内容模式化
        三、教学内容重复、无序
    第三节 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存在问题的原因——基于语用学分析
        一、话语层面:文体意识薄弱
        二、语用主体层面:忽视学情特点
        三、语境层面:忽视与语境的联系
第三章 基于语用学的初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策略
    第一节 话语层面:把握话语体式,凸显阅读特性
        一、以实用文的“共性”为起点,确定教学内容
        二、以实用文的“个性”为落点,确定教学内容
    第二节 语用主体层面:关注语用主体,筛选教学内容
        一、明辨阅读取向
        二、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
        三、关注作者的背景资料
    第三节 语境层面:联系话语语境,挖掘语用意图
        一、依据上下文语境把握文章内容
        二、联系情景语境理解作者意图
        三、关注社会文化语境探寻文本目的
第四章 基于语用学的初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探索
    第一节 新闻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第二节 科普文类——《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第三节 演说辞类——《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第四节 议论性文章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政务微博的话语表达模式研究 ——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综述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现状
        1.1.3 存在问题
    1.2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2.1 理论基础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4 语料来源
2. 当前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的特点
    2.1 手段的多模态性
        2.1.1 文字模态
        2.1.2 图像模态
    2.2 过程的互动性
        2.2.1 表达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互动
        2.2.2 接受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互动
    2.3 内容的丰富性
        2.3.1 政策信息类
        2.3.2 机构工作类
        2.3.3 生活服务类
        2.3.4 其他
    2.4 语言的亲和力
        2.4.1 语言使用的与时俱进
        2.4.2 表情符号的灵活运用
3. 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3.1 语用主体
        3.1.1 表达主体
        3.1.2 接受主体
    3.2 语境
        3.2.1 社会语境
        3.2.2 网络语境
4. 政务微博话语表达模式的构建
    4.1 语言策略的选择
        4.1.1 词汇的选择
        4.1.2 句子的搭配
    4.2 语用方式的选择
        4.2.1 方式多样性
        4.2.2 注重灵活性
        4.2.3 增强互动性
    4.3 语用内容的构建
        4.3.1 权威性
        4.3.2 相关性
        4.3.3 广泛性
        4.3.4 原创性
5. 结语
    5.1 结论与创新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现代汉语频率副词“频”“频频”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频率副词研究现状
        1.3.1 频率副词定义
        1.3.2 频率副词收词范围和分类
        1.3.3 频率副词句法研究
        1.3.4 “频”“频频”相关研究
    1.4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4.1 语料来源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频”“频频”流变
    2.1 “频”“频频”词义演变
        2.1.1 “频”词义演变
        2.1.2 “频频”词义演变
    2.2 语素化与词汇化
第三章 “频”“频频”句法分布
    3.1 “频”“频频”常规搭配
        3.1.1 词语搭配考察
        3.1.2 与相关要素共现情况
    3.2 “频”“频频”超常搭配
        3.2.1 “频”超常搭配
        3.2.2 “频频”超常搭配
    3.3 “频”“频频”互换可能
        3.3.1 无条件互换可能
        3.3.2 有条件互换可能
第四章 “频”“频频”语用动因
    4.1 词语运用生态位驱迫
    4.2 语用主体自律意识制约
    4.3 词语运用生态多样性可能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当代汉语新词语表人词语模主观性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表人词语模的造词概况
三、主观性视角下的表人词语模分析
    (一) 视角角度的表人模主观性分析
    (二) 情感角度的表人模主观性分析
    (三) 认识角度的表人模主观性分析
四、结语

(8)新媒体时代党媒的语用特征研究 ——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缘起
    2、研究对象
        2.1 对象选择
        2.2 样本总体
        2.3 抽取单位
    3、研究现状
    4、研究方法及思路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思路
    5、研究意义
        5.1 理论意义
        5.2 实践意义
    6、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6.1 研究重点及难点
        6.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厘定与理论基础
    1、党媒与新媒体相关情况综述
        1.1 党媒的概念及其特点
        1.2 新媒体的概念概念及其特点
    2、语用学理论背景
        2.1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简述
        2.2 语用学考察的三大要素
第三章 党媒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语用特征
    1、党媒话语中语用主体的主要特征
        1.1 表达主体的多元性
        1.2 接受主体的主动性
        1.3 语用主体的互动性
    2、党媒话语实体的主要特征
        2.1 话语实体的动态性
        2.2 话语形式的多模态性
        2.3 话语内容的广泛性
    3、党媒话语语境的主要特征
        3.1 语境中修辞的多样性
        3.2 语境歧义的约束性
第四章 传统党媒新媒体化的语用效果
    1、促使话语权的再分配
        1.1 话语权
        1.2 话语权再分配的原因
        1.3 话语权再分配的形成
    2、推动话语角色类型的转换
        2.1 话语角色类型
        2.2 话语角色类型的转换方式
        2.3 话语角色类型转换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语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国家纲领性文件对幼儿语用发展的指引
        1.1.2 国内教师语言的相关研究需要丰富
        1.1.3 个人在实习、学习中的经历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语用
        2.1.2 骨干教师
        2.1.3 新教师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具体问题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方法
    3.4 语料的收集
    3.5 语料的转录、编码与分析
    3.6 研究的信度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教师和骨干教师言语倾向水平的分析
    4.2 新教师和骨干教师言语行动水平的分析
    4.3 新教师和骨干教师言语变通水平的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在言语倾向水平上,新教师较多的关注活动本身,骨干教师更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和师幼交流
        5.1.2 在言语行动水平上,新教师在活动中的控制性较强,但比骨干教师更关注幼儿的活动时的状态,骨干教师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表达和表现机会
        5.1.3 在言语变通水平上,新教师和骨干教师使用的言语变通类型都不多。但骨干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年龄和发展特点调整自身的言语类型,新教师言语变通类型的使用集中性较强,灵活性不够
    5.2 研究建议
        5.2.1 针对新教师语用特点提出的教育建议
        5.2.2 针对骨干教师语用特点提出的教育建议
        5.2.3 针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共同点提出的教育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通过……,使……”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举例
    1.历时维度的说写情况
    2.共时层面的运用实例
        1 )对学龄段书面输出的调查 ——— 取自湖北省阳新县黄双口镇中小学生的作文(下横线为笔者所加)
        2)对职业化年龄段语用主体书面输出的调查———以新闻媒体为例(下横线为笔者所加)
三、语言生态伦理动因
    1.语言符号组配的意念续尾性
    2.现代汉语话语生态多样性
        1)母语习得多元
        2)异语互惠共生
        3)输出方式互补
四、应用对策
    1.淡化病句提法
    2.强调输出误差
五、结语

四、语用主体角度的表达和理解(论文参考文献)

  • [1]辩论赛事中的辩论语境[D]. 蔡宗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人民日报时政短视频的传播语态研究[D]. 李爽. 河北大学, 2021(02)
  • [3]语用理性刍议[J]. 张结根,陈新仁.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1(01)
  • [4]基于语用学的初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研究[D]. 胡文琪.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5]政务微博的话语表达模式研究 ——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为例[D]. 刘荣荣.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现代汉语频率副词“频”“频频”比较研究[D]. 邹璐.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7]当代汉语新词语表人词语模主观性解析[J]. 赵艳梅,杨文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 [8]新媒体时代党媒的语用特征研究 ——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D]. 魏品刚. 温州大学, 2017(03)
  • [9]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语用比较研究[D]. 郭银萍. 温州大学, 2017(03)
  • [10]“通过……,使……”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及对策[J]. 潘世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5)

标签:;  ;  ;  

语用主体的表达与理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