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特征及其对工程性能的影响

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特征及其对工程性能的影响

一、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特点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李星吾,张元赏,梁莎,刘寒梅,李喜龙,葛春亮,杨家宽[1](2021)在《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文中提出粉煤灰作为煤燃烧副产物,其处理处置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以下简述了粉煤灰的物化性质,对近十年来粉煤灰在建筑材料制备、金属回收、吸附剂制备、土壤修复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概述,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粉煤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谦,刘钊钊,王兰民,钟秀梅,苏永奇,马海萍[2](2021)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认为通过对国内外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研究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分析不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方法的物理化学机制及其研究的主要不足,并根据地基处理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黄土地基抗震设计的任务需求,探讨未来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现有研究和相关领域前沿性科学问题的总结发现:(1)不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方法的内在机制均主要针对黄土内的架空孔隙和弱胶结等特殊不良结构,通过增加土体密实度和土骨架结构强度,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2)现有黄土地基抗震改良方法中,针对强夯法、挤密桩法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完备,而在黄土地基设计中防灾目标的统一性、复杂应力及外营力条件下改良黄土的动力特性、新型环保加固材料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的标准化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3)微生物环保固化技术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改良黄土地基地震动效应特征及动力条件下的土-结相互作用、基于性能的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及其标准化应是今后黄土地基抗震处理领域可能取得突破的研究方向。

吴蓬,张涛,耿玉倩,黄诗博,王温心,吕宪俊[3](2022)在《碱渣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分析碱渣的物理化学性质,重点综述碱渣在胶凝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碱渣的化学组分主要为CaCO3、 CaCl2、 NaCl、 Ca(OH)2、 CaSO4等,其pH值一般为10~12,粒径≤25μm的颗粒质量分数可达95%以上,为多孔聚集体颗粒形态,孔隙发达;碱渣中含有的Ca(OH)2可为火山灰质材料的水化提供碱性环境,CaCl2、 NaCl、 CaSO4等可与火山灰质材料中的氧化硅、氧化铝等组分生成晶质水化产物;以碱渣、矿渣为主要原料可制备出3、 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20.7、 42.2 MPa的碱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碱渣作为烧制水泥熟料过程中的钙质原料,可烧制成强度等级达到52.5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其3、28 d抗压强度分别可达到23.4、 53.1 MPa;碱渣也可用于烟气脱硫、污水处理、改善酸性土壤等方面。今后应着重于高强度碱渣胶凝材料的制备研究,加强对可溶性氯盐等含量要求不严格的应用领域的探索。

蒋雪萍,王雪梅,季宏兵[4](2021)在《粉煤灰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作为一种燃煤固废,来源广泛,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吸附能力,改性粉煤灰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应用于环境治理。对粉煤灰的性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归纳了粉煤灰主要的改性方法和改性机理,综述了近年来改性粉煤灰在吸附废水、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机及无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粉煤灰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林贤豪[5](2021)在《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工作性、水化及微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粉煤灰和矿粉是容易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固废,如果随意丢弃和堆放会加剧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它们在水泥混凝土行业中的资源化利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制备高性能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活性矿物掺合料组分。混凝土协同处置是粉煤灰和矿粉等固体废物无害化和综合利用的可行技术,本研究重点关注混凝土协同处置过程中粉煤灰、矿粉以及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浆体工作性影响的机理,以及粉煤灰和矿粉的水化和微结构对水泥浆体的孔隙率和强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改变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使用粉煤灰和矿粉分别等量取代水泥,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胶凝材料的填充密度,并依此计算了胶凝材料相应的水膜厚度,分别建立了水膜厚度和水泥浆体黏聚性、流动度和流速的关系。此外,测定了不同掺和方式下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并建立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的关系。最后,研究了不同掺和方式下水泥浆体的Ca(OH)2含量、水化产物组成和水化产物形貌,进一步解释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水膜厚度是影响水泥浆体工作性的重要因素;聚羧酸减水剂可以增大胶凝材料的填充密度,提大了胶凝材料的水膜厚度,使得水泥浆体的黏聚性降低,流动度和流速增大。粉煤灰的掺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胶凝材料的填充密度,并能增大胶凝材料的水膜厚度,使得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增大,但粉煤灰保水性较好,反而增大了黏聚性,降低了流速;矿粉的掺入对胶凝材料的填充密度影响较小,因比表面积较大导致水膜厚度下降;矿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能力较弱,与聚羧酸减水剂复掺时使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和流速增大,黏聚性降低;相对于掺粉煤灰水泥浆体,聚羧酸减水剂对掺矿粉的水泥浆体更敏感。(2)聚羧酸减水剂在一定掺量下能够提高水泥浆体的强度,但是掺量过大导致水泥浆体的强度下降;单掺粉煤灰和矿粉降低了水泥浆体的7d强度,但是单掺矿粉水泥浆体的7d强度高于单掺粉煤灰;单掺粉煤灰和矿粉水泥浆体的28d强度增长较快,掺入矿粉水泥浆体的28d强度达到了未掺入矿物掺合料水泥浆体的28d强度;复掺粉煤灰和矿粉的水泥浆体各龄期的强度高于单掺粉煤灰水泥浆体,接近单掺矿粉水泥浆体的强度。(3)随着聚羧酸减水剂掺量的增大,水泥浆体的孔隙率降低;随着粉煤灰和矿粉掺量的增加,单掺粉煤灰和单掺矿粉水泥浆体的孔隙率均增大,但是单掺矿粉水泥浆体的孔隙率低于单掺粉煤灰;复掺粉煤灰和矿粉水泥浆体的孔隙率低于单掺粉煤灰的水泥浆体,但高于单掺矿粉的水泥浆体;随着水泥浆体孔隙率的增大,水泥浆体的强度增大,水泥浆体的孔隙率和强度呈现出负相关性,可以基于Schiller公式将两者拟合,拟合度较高。(4)通过XRD、TG/DSC和SEM的分析可知,聚羧酸减水剂的掺入能够促进水泥水化生成更多的Ca(OH)2和C-S-H凝胶,并能促进粉煤灰和矿粉发生二次水化反应,水化产物增多,这是掺入聚羧酸减水剂能够增强水泥浆体抗压强度和降低孔隙率的原因之一;粉煤灰和矿粉的二次水化反应较慢,水化产物较少,孔隙填充较差,因此掺入粉煤灰和矿粉水泥浆体的早期强度较低;粉煤灰和矿粉后期反应程度提高,水化产物增多,使得孔隙率减小,强度增大;复掺粉煤灰和矿粉具有“叠加效应”,能够相互促进火山灰反应,聚羧酸减水剂的掺入加速了火山灰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水化产物,填充了孔隙,使水泥浆体的强度增大。

韩领相[6](2021)在《CONSOLID固化剂对黄土工程性质影响的宏微观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其特殊的工程性质给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但传统的改性材料石灰、水泥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之处。选用的Consolid固化剂由瑞士生产,包括粉剂SD和水剂C444,可以保护土体,同时经检测为环保产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Consolid、石灰、水泥改性黄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相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不同固化剂掺量及养护时间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并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Consolid改性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模型。试验表明:Consolid改性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均为应变软化型,改性黄土强度与养护时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较高养护时间下,更高的固化剂掺量可以使改性黄土强度明显提升,养护时间较短时,强度则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onsolid改性黄土强度总是小于水泥改性黄土,在早期强度上大于石灰改性黄土,在后期强度上高掺量的Consolid改性黄土强度大于石灰改性黄土;强度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Consolid改性黄土的强度。(2)通过对Consolid、石灰、水泥改性黄土进行崩解试验、水稳系数试验、水滴入渗试验及变水头渗透试验,得到相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不同固化剂掺量下的崩解现象、水稳系数、水滴入渗时间及渗透系数。试验表明:Consolid固化剂可以改善黄土的抗崩解性、斥水性、抗渗性,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水稳系数、水滴入渗时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渗透系数则相反;Consolid改性黄土的抗崩解性、水稳系数和抗渗性总是好于石灰改性黄土,差于水泥改性黄土,斥水性方面Consolid改性黄土远远高于水泥、石灰改性黄土。(3)通过对Consolid改性黄土进行扫描电镜试验及纳米压痕试验,得到改性黄土微细观结构及弹性模量的变化。试验表明:Consolid固化剂使得黄土体微细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孔隙总面积与平均面积均有大幅下降,大、中、小孔隙面积占比均不断下降,微孔隙面积占比变大;Consolid改性黄土的微细观弹性模量随固化剂掺量和养护时间的变化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基本一致。(4)水剂C444可以对颗粒表面的扩散层水膜造成一定的破坏,粉剂SD可以胶结土颗粒、填充颗粒间的孔隙,有极强的斥水性,在两者共同作用下使得颗粒间接触由点接触为主向面接触为主转变,使改性黄土的强度、抗崩解性、斥水性、抗渗性、细观弹性模量产生相应的变化。

张孟[7](2021)在《粉煤灰颗粒大小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舒诗凯[8](2021)在《颗粒化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对低浓度稀土吸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低浓度稀土废水中稀土资源损失是离子型稀土矿绿色提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处理含铵稀土废水的廉价高效吸附剂,原状蒙脱石易导致后续的固液分离困难或吸附柱渗透性差。蒙脱石颗粒化转形是一种有效的改进方法。本文以湿法造粒和高温焙烧技术为手段,在不同粘结剂、致孔剂、添加辅料和焙烧条件下制备蒙脱石颗粒。以吸附量和散失率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蒙脱石颗粒的吸附性能,确定了蒙脱石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通过SEM、XRD、FTIR、BET比表面积和CEC阳离子交换容量等分析表征了蒙脱石颗粒制备前后的结构性质变化。以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蒙脱石颗粒作为吸附剂探究了接触时间、固液比、温度、初始浓度、p H和离子强度以及杂质离子等因素对吸附稀土La的影响,以及考察了床柱高度、流速、初始浓度、溶液p H等因素对动态柱吸附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解吸剂,研究了蒙脱石颗粒的解吸再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蒙脱石颗粒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以5%硅酸钠为粘结剂,5%聚乙烯醇为致孔剂,陈化12 h后,在马弗炉中550℃温度下焙烧2 h,制备的颗粒散失率为0.6%,吸附率为92%。(2)静态吸附中蒙脱石颗粒吸附La3+在60 min达到平衡;固液比增大,La3+在蒙脱石颗粒上吸附量减小,吸附率增加;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进行,随着温度升高,La3+在蒙脱石颗粒上吸附率和吸附量随之增加;溶液酸性条件不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p H的增大对吸附反应有促进作用;且通过吸附等温曲线及动力学方程拟合,La3+在蒙脱石颗粒上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伪一级动力学模型。(3)当稀土离子与铵离子共存时,铵离子对镧离子在蒙脱石上的吸附影响不大,随着铵离子浓度增加,镧离子的吸附率只略微减小;当稀土离子与铝离子共存时,Al3+会明显地降低La3+的吸附率,Al3+和La3+在蒙脱石颗粒表面会发生竞争吸附作用。(4)进水方式、进水流速、床层高度、初始浓度和溶液p H等因素对蒙脱石颗粒动态吸附柱的处理效率影响较大,蒙脱石颗粒吸附柱在上升流条件下比在下降流条件下穿透更快,耗竭时间更短;进水流速和初始浓度的增大以及床层高度和溶液p H的减小会降低吸附柱对La3+的穿透时间和耗竭时间;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四种影响条件下吸附柱对La3+的动态吸附量和床柱50%的穿透时间。

张镱键[9](2021)在《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燃煤电厂粉煤灰的大量产生与堆积;另一方面,燃煤电厂、化工等重点行业产生的CO2的无序超排放,以上过程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粉煤灰的高值资源化利用和CO2的吸附降解,本论文利用粉煤灰碱熔融—水热合成沸石分子筛,并将其应用于CO2的治理,实现煤炭行业对粉煤灰“以废治废,综合利用”的价值。本论文针对粉煤灰预处理条件对杂质去除率的影响、合成工艺参数对沸石分子筛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沸石分子筛在不同吸附温度和压力对CO2的吸附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采用陕西某电厂的粉煤灰为原料,发现粉煤灰中碱性氧化物和有机碳等杂质含量较高,考虑到经济、便捷等因素,采用高温焙烧及酸处理对粉煤灰进行预处理除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除杂条件:焙烧温度为800℃,盐酸浓度为6mol/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h,液固质量比为4:1,在该条件下Fe2O3、CaO和有机碳去除率分别达到55.6%、53.9%及100%。(2)采用碱熔融-水热合成法,通过调节合成工艺参数,利用除杂后的粉煤灰制备出NaA型、NaX型沸石分子筛。以BET、XRD、SEM、FT-IR等表征分析确定了 NaA型和NaX型沸石分子筛的最优工艺参数:灰碱比1:1.2、固液比1:6、晶化时间5h(NaA)和晶化时间6h(NaX),其比表面积分别为27.3671m2/g和608.1947m2/g。并利用合成的NaA型沸石分子筛,制备了 CaA型沸石分子筛,其比表面积为471.8638m2/g。(3)以CO2作为目标吸附质,研究了 3种沸石分子筛对CO2的吸附容量、对CO2/N2选择性吸附,分析了沸石分子筛种类、吸附时的压力和温度对CO2吸附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X型沸石分子筛对CO2吸附容量明显高于NaA和CaA型沸石分子筛,并在吸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为0℃、1bar时,NaX型沸石分子筛对CO2吸附容量达到最高(4.32mmol/g),且在此条件下对N2的吸附量仅为0.35 mmol/g,具备较好的CO2/N2选择性吸附。(4)对NaX型沸石分子筛经过经济计算分析可知,在不考虑前期固定资产和人力成本情况下,实验处理1t粉煤灰可得到0.9t NaX型沸石分子筛,运营成本约为3314元,净利润为2086元,具有巨大社会及环境效益。

姚同宇[10](2021)在《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改良锡盟退化草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特点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特点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性质
    1.1 物理性质
    1.2 化学性质
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进展
    2.1 建材领域
    2.2 金属回收
    2.3 粉煤灰吸附剂
    2.4 土壤改良
3 结语

(2)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基于物理加固的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
    1.1 强夯法
    1.2 挤密桩法
    1.3 黏性土改良黄土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
    1.4 加筋处理技术
2 基于化学加固的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
    2.1 水泥改良黄土的动力特性
    2.2 石灰改良黄土抗震处理技术
    2.3 化学灌浆及酸改性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
    2.4 工业废弃物加固黄土的抗震性能
3 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
    3.1 黄土地基设计中防灾目标的统一性
    3.2 复杂应力及外营力条件下改良黄土的动力特性
    3.3 新型环保加固材料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
    3.4 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的标准化
4 研究展望
    4.1 微生物环保固化技术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
    4.2 改良黄土地基地震动效应特征及动力条件下的土—结相互作用
    4.3 基于性能的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及其标准化
5 结论

(3)碱渣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碱渣的理化性质
2 碱渣在胶凝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2.1 碱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
    2.2 碱渣-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
    2.3 碱渣-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
    2.4 碱渣烧制水泥
3 碱渣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3.1 碱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3.2 碱渣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4 结论及展望

(4)粉煤灰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的性质
2 粉煤灰的吸附机理
3 粉煤灰的改性方法及应用
    3.1 物理改性
        3.1.1 机械力改性
        3.1.2 高温焙烧改性
        3.1.3 微波改性
        3.1.4 超声波改性
    3.2 化学改性
        3.2.1 碱改性
        3.2.2 酸改性
        3.2.3 盐改性
        3.2.4 火法改性
        3.2.5 其他化学改性方法
    3.3 联合改性
4 结语与展望

(5)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工作性、水化及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概述
        1.2.2 粉煤灰的研究概述
        1.2.3 矿粉的研究概述
        1.2.4 复掺聚羧酸减水剂、矿粉和粉煤灰的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矿粉
        2.1.4 聚羧酸减水剂
        2.1.5 水
    2.2 实验方法和设备
        2.2.1 配合比设计
        2.2.2 填充密度测定
        2.2.3 水膜厚度计算
        2.2.4 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测定
        2.2.5 试样制备和养护
        2.2.6 流动度实验
        2.2.7 黏聚性实验
        2.2.8 流速实验
        2.2.9 抗压强度实验
        2.2.10 孔隙率实验
        2.2.11 终止水化
        2.2.1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13 热重-差热分析(TG/DSC)
        2.2.14 扫描电镜分析(SEM)
第三章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共同掺入对水泥浆体工作性的影响
    3.1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共同掺入对胶凝材料填充密度的影响
    3.2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共同掺入对胶凝材料水膜厚度的影响
    3.3 粉煤灰和矿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能
    3.4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黏聚性的影响
        3.4.1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浆体黏聚性的影响
        3.4.2 聚羧酸减水剂存在时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黏聚性的影响
    3.5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流动度影响
        3.5.1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浆体流动度影响
        3.5.2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流动度影响
    3.6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流速的影响
        3.6.1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浆体流速的影响
        3.6.2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流速的影响
    3.7 水膜厚度-黏聚性的关系
    3.8 水膜厚度-流动度的关系
    3.9 水膜厚度-流速的关系
    3.10 小结
第四章 聚羧酸减水剂与矿物掺合料共掺对水泥浆体的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
    4.1 抗压强度
        4.1.1 聚羧酸减水剂和粉煤灰共掺对水泥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4.1.2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粉共掺对水泥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4.1.3 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和矿粉共掺对水泥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4.2 孔隙率
        4.2.1 聚羧酸减水剂和粉煤灰共掺对水泥浆体孔隙率的影响
        4.2.2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粉共掺对水泥浆体孔隙率的影响
        4.2.3 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和矿粉共掺对水泥浆体孔隙率的影响
    4.3 抗压强度-孔隙率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共掺对水泥水化微结构的影响
    5.1 水泥水化产物组成
        5.1.1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产物组成的影响
        5.1.2 粉煤灰和矿粉对水泥水化产物组成的影响
        5.1.3 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和矿粉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5.2 氢氧化钙含量
        5.2.1 聚羧酸减水剂和粉煤灰对氢氧化钙含量的影响
        5.2.2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粉对氢氧化钙含量的影响
        5.2.3 聚羧酸减水剂对复掺粉煤灰和矿粉的水泥浆体中氢氧化钙含量的影响
    5.3 水泥水化产物形貌
        5.3.1 聚羧酸减水剂和粉煤灰对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
        5.3.2 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粉对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
        5.3.3 聚羧酸减水剂对复掺粉煤灰和矿粉浆体中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CONSOLID固化剂对黄土工程性质影响的宏微观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材料应用现状
        1.2.2 改性土微观测试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3 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黄土
        2.1.2 Consolid固化剂
        2.1.3 水泥
        2.1.4 石灰
    2.2 试样制备
    2.3 试验方案
        2.3.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案
        2.3.2 水稳性试验方案
        2.3.3 细观试验方案
3 Consolid改性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各因素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分析
        3.2.1 固化剂掺量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分析
        3.2.2 养护时间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分析
    3.3 各因素对改性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3.3.1 固化剂掺量对改性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3.3.2 养护时间对改性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3.4 Consolid改性黄土与传统改性黄土的强度对比
    3.5 Consolid改性黄土变形特征
        3.5.1 改性黄土破坏应变
        3.5.2 改性黄土极限变形模量
        3.5.3 改性黄土平均变形模量
    3.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Consolid改性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
        3.6.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3.6.2 BP神经网络的构建与预测
    3.7 本章小结
4 Consolid改性黄土水稳性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Consolid改性黄土崩解试验研究
    4.3 Consolid改性黄土水稳系数试验研究
    4.4 Consolid改性黄土水滴入渗试验研究
    4.5 Consolid改性黄土渗透试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Consolid改性黄土微细观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Consolid改性黄土扫描电镜试验研究
        5.2.1 Consolid改性黄土微细观结构
        5.2.2 孔隙定量分析
    5.3 Consolid改性黄土纳米压痕试验研究
        5.3.1 纳米压痕试验原理
        5.3.2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5.3.3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5.4 Consolid固化剂改性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颗粒化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对低浓度稀土吸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稀土资源的回收方法
        1.2.1 沉淀法回收水溶液中稀土资源
        1.2.2 萃取法回收水溶液中稀土资源
        1.2.3 吸附法回收水溶液中稀土资源
    1.3 蒙脱石的改性及颗粒化制备
    1.4 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部分
    2.1 主要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蒙脱石颗粒的制备
        2.2.2 吸附解吸试验
    2.3 表征测试方法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4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2.3.5 比表面积分析(BET)
        2.3.6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第三章 蒙脱石颗粒的制备及性质表征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蒙脱石颗粒的制备工艺参数优化
        3.3.2 掺入其他硅酸盐矿物对颗粒制备的影响
        3.3.3 掺入工业废料对颗粒制备的影响
        3.3.4 最优条件下蒙脱石颗粒结构性质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蒙脱石颗粒对稀土La~(3+)的静态吸附特性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2.1 吸附试验设计
        4.2.2 解吸再生试验设计
        4.2.3 吸附等温模型
        4.2.4 吸附动力学模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接触时间的对吸附的影响
        4.3.2 固液比的影响
        4.3.3 温度的影响
        4.3.4 初始浓度的影响
        4.3.5 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4.3.6 杂质离子的影响
        4.3.7 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
        4.3.8 蒙脱石颗粒的解吸再生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蒙脱石颗粒对稀土离子的动态吸附特性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3 动态吸附理论基础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进水方式的影响
        5.4.2 进水流速的影响
        5.4.3 床层高度的影响
        5.4.4 初始浓度的影响
        5.4.5 溶液pH的影响
        5.4.6 穿透曲线的拟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煤灰及其环境影响
        1.1.1 粉煤灰的来源及性质
        1.1.2 粉煤灰的危害
    1.2 粉煤灰的利用现状
    1.3 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研究现状
        1.3.1 沸石分子筛概述
        1.3.2 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的方法与进展
    1.4 沸石分子筛在CO_2吸附领域的应用
        1.4.1 CO_2的危害
        1.4.2 CO_2固体吸附剂
        1.4.3 沸石分子筛在CO_2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原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2.2.1 粉煤灰的预处理
        2.2.2 A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
        2.2.3 NaX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
    2.3 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
        2.3.3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4 低温氮气吸脱附分析(BET)
        2.3.5 X射线荧光光谱(XRF)
    2.4 CO_2吸附实验
第3章 粉煤灰预处理研究
    3.1 引言
    3.2 原料粉煤灰物化性质分析
        3.2.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3.2.2 粉煤灰的微观形貌
        3.2.3 粉煤灰的物相组成
    3.3 粉煤灰预处理实验设计
        3.3.1 高温焙烧实验设计
        3.3.2 酸处理实验设计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高温煅烧对除杂率的影响
        3.4.2 酸处理对除杂率的影响
        3.4.3 酸浸粉煤灰对铝的影响
        3.4.4 预处理后粉煤灰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粉煤灰合成A型分子筛的研究
    4.1 引言
    4.2 A型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因素实验对合成NaA型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3.2 粉煤灰合成最优A型沸石分子筛的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粉煤灰合成NaX型分子筛的研究
    5.1 引言
    5.2 NaX型分子筛的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单因素实验对合成NaX型沸石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5.3.2 粉煤灰合成最优NaX型沸石分子筛的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沸石分子筛对CO_2的吸附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6.1 引言
    6.2 CO_2吸附测试步骤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合成工艺参数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2 沸石分子筛类型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3 吸附压力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4 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6.3.5 CO_2/N_2的选择性吸附分析
        6.3.6 吸附剂可循环利用分析
    6.4 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四、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特点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J]. 张力,李星吾,张元赏,梁莎,刘寒梅,李喜龙,葛春亮,杨家宽. 建材发展导向, 2021(24)
  • [2]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王谦,刘钊钊,王兰民,钟秀梅,苏永奇,马海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1
  • [3]碱渣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J]. 吴蓬,张涛,耿玉倩,黄诗博,王温心,吕宪俊. 中国粉体技术, 2022
  • [4]粉煤灰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蒋雪萍,王雪梅,季宏兵. 化工新型材料, 2021(S1)
  • [5]聚羧酸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工作性、水化及微结构的影响[D]. 林贤豪. 广西大学, 2021(12)
  • [6]CONSOLID固化剂对黄土工程性质影响的宏微观试验研究[D]. 韩领相.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7]粉煤灰颗粒大小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研究[D]. 张孟.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8]颗粒化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对低浓度稀土吸附特性研究[D]. 舒诗凯.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9]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D]. 张镱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10]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改良锡盟退化草原应用研究[D]. 姚同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标签:;  ;  ;  ;  ;  

粉煤灰的颗粒组成特征及其对工程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