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农业有重要基础

稀土农业有重要基础

一、稀土农用有了重要依据(论文文献综述)

郑蕾,郭露露,金涛,张孟雅,夏利琴,边才苗[1](2014)在《两种pH值镧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浙双72"油菜种子为试材,研究了2种pH值氯化镧(LaCl3)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pH 3.5)油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H 6.5LaCl3溶液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且10mg/L LaCl3浸种能显着缓解pH 3.5酸雨胁迫的影响;用pH 4.5LaCl3溶液浸种,只有1mg/L LaCl3浸种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5、10mg/L LaCl3浸种多为负面效应,表现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及对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稍高,丙二醛(MDA)含量也比对照高,可能是低pH值溶液中,镧元素的离子态增加,毒性也增强;因此,用LaCl3溶液浸种,必须选择适宜的剂量,还须控制浸种溶液的pH值。

张菊花[2](2013)在《赣南稀土矿区农田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文中提出稀土元素对生物具有显着的“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并表现出生物富集性、动物脏器组织的选择性吸收与蓄积性等生物效应,因此存在环境风险。在稀土资源开发活动影响下,稀土元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矿区土壤环境系统,并在土壤吸附作用下累积,进而威胁土壤环境生态安全。本项目以典型的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矿区采样分析与实验室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在稀土资源开发活动影响下稀土元素进入矿区农田土壤环境后的累积分布、影响因素,与稀土元素及形态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及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稀土资源开发活动的作用下,矿区农田土壤环境中稀土迁移累积效应显着,稀土有效态地累积指数为2.79。矿区稀土有效态含量(336.06mg/kg)显着高于对照区土壤(48.74mg/kg),轻稀土淀积、重稀土流失现象严重,LREE/HREE由0.84变为3.24,稀土形态重新分配。随着开采历史的增加,稀土元素发生重组,LREE/HREE由3.51变为2.48,稀土形态逐渐发生改变。在土壤环境中,稀土拥有较弱的迁移能力,表层土壤中的累积量显着高于底层土壤中的累积量。(2)稀土具有酸化土壤、降低土壤有效磷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在稀土废水淋溶作用下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对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有效氮的有效性具有不同的效果。(3)农田土壤相较于旱地土壤对稀土元素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30天内稀土有效态吸附量相差可达2.26mg/kg;随外源稀土浓度的增大,可交换态稀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铁锰氧化物态与紧结有机态稀土逐渐增加;土壤对La、Ce、Y,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对Pr、Nd、Sm、Gd的吸附能力相对弱些,而对除这些元素之外的其他稀土元素的吸附能力则非常弱。(4)有效态稀土元素在酸性条件下大量累积,在碱性条件下不断发生转化,变化幅度为89.80mg/kg。稀土元素各形态与有效态稀土元素在不同pH值下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水溶态稀土元素只在极酸或极碱性条件下大量累积,例如,在pH为3时,总量可达30.11mg/kg;可交换态稀土元素随土壤pH值的增大不断发生转化;铁锰氧化物态与紧结有机态稀土元素在中性条件下大量累积,在酸性条件下,与pH值呈正相关;在碱性条件下,与pH值呈负相关。

王锦文,边才苗[3](2012)在《镧浸种对辣椒种子抗酸雨胁迫能力的强化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检测镧浸种对辣椒种子抗酸雨胁迫能力的影响,对来自辣椒种子经镧处理和酸雨胁迫1,3和7 d的幼苗生长状况和活性氧代谢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经镧溶液浸种后,辣椒种子的抗酸雨能力增强,可抵御中强酸雨(pH 3.5)持续胁迫7 d,表现为胚根长和幼苗鲜重均达到对照水平;相对于酸雨组,镧处理组辣椒幼苗中POD活性提高了5.4%,MDA含量降低了6.9%;酸雨组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提高3.9%和25.5%,说明酸雨引发的POD合成是应急,不能有效地限制MDA的积累;基于镧对照的POD活性比对照高,而MDA含量没有相应的提高,说明镧浸种提高了幼苗中POD活性的本底水平。因此,稀土元素是作物的免疫刺激物,镧浸种属于抗胁迫锻炼。

杨维,周青[4](2010)在《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稀土元素镧La(Ⅲ)对酸雨(AR)胁迫下水稻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蒸馏水和La(Ⅲ)浸泡水稻种子,用pH2.5的模拟酸雨处理种子,观测试验条件下水稻萌发种子的呼吸速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线粒体蛋白、ATP含量及能荷(EC)。结果表明,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长,La+AR组和AR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稻种子呼吸速率先下降后上升,在AR胁迫第4天,呼吸速度达到最大,随后又下降。CAT活性和线粒体蛋白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最后趋于平稳,ATP含量及EC水平先急剧上升,第5天达到最高值后有所下降。La+AR组各项指标均高于AR组,表明La(Ⅲ)浸种可缓解AR胁迫下上述各指标降幅,增强水稻种子对酸雨的抵抗能力,缓解酸雨对种子萌发的伤害。

匡银近,陈金安,彭惠娥,覃彩芹[5](2009)在《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稀土-壳寡糖配合物调节作物生长机理,为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壳寡糖镧配合物处理大豆种子和幼苗,考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胚乳中α-淀粉酶活性及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各项指标有所提高;500 mg/L是最佳处理浓度,处理浓度进一步增大,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稀土-壳寡糖配合物作为一种螯合物替代硝酸稀土农用有可能消除稀土元素毒性,从而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周丽,周青,刘苏静[6](2007)在《稀土农用的经济效应和环境生态效应》文中提出从农业经济效应和环境生态效应二方面,论述了稀土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的效应与机理;影响土壤区系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的功能,继而反馈调节作物生长;缓解酸雨、紫外辐射和重金属伤害作物的生态生理学效应;并以稀土在作物体内分布与富集规律为参考,探讨了稀土农用的安全性。实践证明,稀土农用只要严格控制剂量就能实现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经济效益的目标。

晏燕[7](2004)在《稀土农用有了重要依据》文中研究指明 曾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关于农用稀土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最近终于有了答案。日前,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由基金委资助、中科院倪嘉赞院士主持的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稀土农用的环

梁涛,颜备战,章申,王立军,王耐芬,刘虎生,王小燕[8](2002)在《不同外源条件下稀土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文中指出采集了全国 1 4个稀土施用区 3种不同施用条件 (土施、喷施、拌种 )下的成熟小麦样品及未施用稀土对照样品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 MS)测定了小麦植株的根、茎、叶及籽粒中 1 4种稀土元素的含量 .分别探讨了不同外源下小麦植株各部位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并与有关文献中的报道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 ,土施和拌种的小麦各部位没有发现明显残留 ,施用样各部位稀土总量比对照样增加约 5 %— 1 0 % ,其分布模式与土壤类似 ;喷施的小麦样品的根、茎、叶中稀土残留严重 ,其含量比对照样高一个数量级 ,其分布模式与土壤及对照完全不同 ,表现为轻稀土更富集 ;3种施用方法的小麦籽粒中稀土残留均不明显

胡忻,陈逸君,戴乐美,王晓蓉[9](2002)在《小麦黑麦和油菜幼苗对稀土富集迁移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择小麦(troticumaestivumL.)、黑麦(SecaleCerealeL.)、油菜(BrassicarapaL.)作为试验作物,研究其对稀土镧迁移累积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结果表明:(1)镧能在3种作物中迅速累积。随着试验液镧浓度的增加,作物中镧的积累量也增加,但与镧的暴露浓度不呈线性相关性。(2)积累效应主要发生于暴露早期。随着暴露的延长,作物体内的镧含量逐渐稳定。(3)镧在3种作物中的积累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镧积累量油菜远高于小麦和黑麦,但3种作物的茎叶和根中的镧积累量的比值差异较大,其中小麦远高于其它两种作物,表明小麦对镧的输送作用比其他两种作物强。

二、稀土农用有了重要依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土农用有了重要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pH值镧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项目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pH值的镧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不同pH值的镧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pH值镧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pH值的镧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幼苗POD活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2)赣南稀土矿区农田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土壤中稀土有效态
        1.2.2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迁移
        1.2.3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效应
        1.2.4 稀土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
        1.2.5 稀土矿山开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与器材
    2.2 测试方法
        2.2.1 土样的预处理
        2.2.2 土壤 pH 值的测定
        2.2.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2.2.4 土壤有效氮的测定
        2.2.5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2.2.6 土壤稀土元素形态的测定
第三章 矿区农田土壤环境稀土元素累积分布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矿区选择
        3.2.2 土样的采集
        3.2.3 分析测试
    3.3 矿区与对照区农田土壤稀土有效态分布
        3.3.1 矿区与对照区农田土壤有效态稀土元素分布
        3.3.2 矿区与对照区农田土壤稀土形态分布
        3.3.3 矿区农田土壤稀土累积状况分析
    3.4 稀土元素在矿区农田土壤垂直空间中的分布特征
        3.4.1 理化性质与稀土有效态在矿区土壤垂直空间中的分布
        3.4.2 稀土形态在矿区土壤垂直空间中的分布
        3.4.3 不同形态稀土元素在矿区土壤垂直空间中的分布
    3.5 不同开采历史矿区农田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3.5.1 稀土元素有效态含量在开采历史时间上的分布
        3.5.2 稀土元素形态在开采历史时间上的分布
        3.5.3 稀土元素在开采历史时间上的分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区农田土壤稀土元素累积模拟实验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废水淋溶实验
        4.1.3 分析测试
    4.2 稀土溶液淋溶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2.1 对土壤 pH 值的影响
        4.2.2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2.3 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4.2.4 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4.3 稀土溶液淋溶下对土壤稀土含量的影响
        4.3.1 土壤稀土元素有效态含量分布
        4.3.2 土壤稀土元素形态分布
        4.3.3 土壤中有效态稀土元素的分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壤 pH 值对土壤稀土元素形态转化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pH 的调节
        5.1.3 分析测试
    5.2 稀土有效态在不同 pH 点的变化
    5.3 稀土形态在不同 pH 点的变化
    5.4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异
        5.4.1 有效态稀土元素在不同 pH 点的变化
        5.4.2 各形态稀土元素在不同 pH 点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镧浸种对辣椒种子抗酸雨胁迫能力的强化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镧浸种对酸雨胁迫下辣椒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
    2.2 镧浸种对酸雨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镧浸种对酸雨胁迫下幼苗中POD活性的影响
    2.4 镧浸种对酸雨胁迫下幼苗中MDA含量的影响
3 讨 论
    3.1 作物生长与抗逆性评价
    3.2 活性氧代谢与抗逆性评价
4 结 论

(4)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模拟酸雨配制与材料处理
    1.2 萌发种子试验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La 对AR胁迫下种子呼吸作用的影响
    2.2 La 对AR胁迫下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
        2.2.1 对种子CAT活性与线粒体蛋白含量的影响
        2.2.2 对种子ATP含量和种子能荷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5)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种子萌发及盆栽处理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2 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3 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6)稀土农用的经济效应和环境生态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农用的经济效应
    1.1 对作物本身的影响
    1.2 土壤生态系统
2 稀土农用环境生态效应
    2.1 提高作物抗逆性
    2.2 对生物致毒效应
3 结语

(8)不同外源条件下稀土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施用条件下小麦植株各部位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
    2.2 不同施用条件下小麦植株各部位的分布模式对比
    2.3 本研究结果与文献中报道的对比
3 结论

四、稀土农用有了重要依据(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pH值镧溶液浸种对模拟酸雨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郑蕾,郭露露,金涛,张孟雅,夏利琴,边才苗. 北方园艺, 2014(15)
  • [2]赣南稀土矿区农田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D]. 张菊花. 江西理工大学, 2013(04)
  • [3]镧浸种对辣椒种子抗酸雨胁迫能力的强化作用[J]. 王锦文,边才苗. 中国稀土学报, 2012(03)
  • [4]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J]. 杨维,周青. 中国农业气象, 2010(01)
  • [5]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匡银近,陈金安,彭惠娥,覃彩芹.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 [6]稀土农用的经济效应和环境生态效应[J]. 周丽,周青,刘苏静.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04)
  • [7]稀土农用有了重要依据[J]. 晏燕. 农业知识, 2004(01)
  • [8]不同外源条件下稀土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J]. 梁涛,颜备战,章申,王立军,王耐芬,刘虎生,王小燕. 环境科学学报, 2002(05)
  • [9]小麦黑麦和油菜幼苗对稀土富集迁移规律的研究[J]. 胡忻,陈逸君,戴乐美,王晓蓉. 农业环境保护, 2002(02)

标签:;  ;  ;  ;  ;  

稀土农业有重要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