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量流

使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量流

一、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东[1](2016)在《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制氢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发展,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风能和太阳能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地区和时间的差异性,使得联合系统并网发电成为重点和难点,新的储能技术的研究成为关键。氢气作为一种绿色的“载能体”不但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能储存起来,还可以作为“燃料”广泛的应用,由于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很轻比其他气体燃料更容易从小孔中泄漏,且扩散系数大,爆炸(爆轰)极限宽,起爆方式多,高压氢气或液氢泄漏很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甚至爆轰,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目前关于可燃气体泄漏扩散以及爆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领域,关于氢气泄漏扩散以及爆炸的研究的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当氢气发生泄漏可以诱导氢气爆炸,氢气的爆炸形式多样,无固定的灾害评估方法。在此背景下我校搭建了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制氢系统实验,重点研究与探讨电解水制氢在联合系统运行时的储能特性及关键技术,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实施排出可能的安全隐患,本文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从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制氢系统安全性问题入手,对电解水制氢、氢气收集、氢气储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其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然后就储运过程泄漏、爆炸事故发生时泄漏量和爆炸超压的计算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实际实验系统情况介绍了相应的安全考虑,对氢气罐的安全壁厚进行了计算和校核,对事故发生时的安全距离进行了计算。最后得出结论: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制氢系统在制氢、氢气收集、储运过程中均存在泄漏、爆炸等安全性问题;氢气储运过程中影响其泄漏的主要因素是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泄漏口径、时间,影响其爆炸超压的主要因素是参与反应的氢气的量和距离爆炸中心的距离;工作压力为2MPa温度为常温容积为2m3的氢气罐的安全壁厚是9mm,爆炸时的安全距离为3.6m(只是在现有研究方法基础上的测算,并不能直接作为实际运行过程的安全距离把控依据)。

翟良君[2](2012)在《小分子体系振动的混沌与纠缠》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基于分子振转激发态的量子计算模型。分子振转动量子计算模型采用分子振转动模式来充当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并选择整形红外飞秒激光脉冲来完成量子逻辑门的操作。这种量子计算模型的优势在于分子振转动量子态非常稳定,并且可实现的量子比特数目是与多原子分子的振转动自由度成正比例的。因此,这种量子计算模型可以方便的构造多量子比特。此外,在很多实际分子中的理论模拟证明了分子振转动计算能够实现较高的量子计算保真度。因此,分子振转动量子计算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例如,寻找更加合适的分子体系、设计保真度更高的量子逻辑门和分子内纠缠特性的研究等,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作为量子世界中的神奇特性之一,量子纠缠描述了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非定域、非经典的关联。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领域中,量子纠缠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利用量子纠缠这种重要资源,人们可以完成许多经典计算中无法完成的工作,例如:基于纠缠态的量子算法、量子隐态传输和量子密集编码等。因此,各种量子系统中纠缠特性的研究将会对量子信息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从量子纠缠的度量、制备、存储、传输以及退相干影响下纠缠的演化等多个角度对量子纠缠的性质进行了考察。虽然量子纠缠的定义并不具有动力学特征,但是在量子体系中纠缠态的制备和传输却是一个动力学过程。真实系统中量子纠缠动力学特征的探讨也成为量子纠缠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该研究能帮助人们从动态上把握量子信息处理过程中量子纠缠的行为特点,从而为进一步控制和利用纠缠打下基础。考虑到量子纠缠在量子信息中的重要地位,实际分子内的纠缠动力学也成为了分子振转动量子计算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分子内振转动模式之间的纠缠动力学性质,以及振转动自由度与电子自由度之间的纠缠动力学性质等方面。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分子内部振转动行为及其对于量子信息的影响,同时也为量子计算中合理利用量子纠缠这一重要资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量子混沌的研究发现量子体系在经典极限下的动力学行为能够对纠缠的产生和演化造成影响。很多体系的计算表明,当初始波包的中心位置处于混沌轨道时,其线性熵的增长率明显的大于初始波包的中心位置处于规则轨道时的情况,并且线性熵的增加率与轨线的李雅普诺夫指数成线性关系。量子纠缠被认为和量子混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关联,换言之,量子纠缠可以作为量子混沌的信号。多原子分子振转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体系统。在高激发态研究领域中,各振转动模式之间的非线性耦台使得高激发态振动的谱图变得异常复杂,并表现出低振动态中所没有的一些特征,例如,振动的局域性以及混沌等。由于精确的量子计算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过于的复杂,许多经典力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常常被借鉴到分子振动物理图像的描述中。研究表明,通过半经典方法对分子振动高激发态的分析有助于人们辨认分子振动的能谱,理解分子内能量的重新分布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分子体系量子纠缠动力学性质的考察可以从经典-量子对应的角度入手。退相干效应是量子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对于一个多体量子体系,退相干会导致纠缠衰退甚至突然死亡。分子振转动量子比特的退相干来源于分子间的碰撞以及与分子内其它振转动模式或电子自由度之间的非线性耦合。考虑在气相环境时分子间的碰撞可以保持在一个很低的程度,考察分子内的退相干动力学性质对于抑制退相干效应、寻找无退相干子空间以及选择合适的分子体系来完成量子计算都是十分必要的。分子李代数方法是Iachello和Levine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由原子核领域借鉴到分子振动领域的。30余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分子李代数方法是处理多原子分子振动问题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李代数方法处理分子振动问题的精髓在于利用分子振动的动力学对称性,所谓动力学对称性是指体系在运动过程中所保持的不变性质,它表现为体系的哈密顿量在时间相关的操作下能够保持不变。因此,在运用李代数方法在处理分子振动问题时,人们首先要寻找到能够描述分子振动的动力学对称群,随后依据分子振动的动力学对称性质获得动力学群链,最后将分子振动哈密顿表示为群链中各子群的Casimir算子组合的形式。哈密顿在相应的基下展开可以得到其矩阵元,而对角化得到的哈密顿本征值就是分子振转动的能级,能够直接与实验结果相比对。随着李代数方法在很多的领域的成功运用,这种方法的优越之处也开始展现。例如,在计算光谱时,李代数方法仅需要应用极少的参数就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此外,从小分子到分子链的各种分子体系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方便的构造出其代数哈密顿算符。因此,这种方法有十分广阔的应用范围。它不仅能够拟合分子振动的能级,而且也能够很好的描述分子体系动力学的特性,例如:红外激光场中分子的多光子过程及其控制、分子的气相表面散射以及分子体系振动的纠缠等。在实际的应用中,U(4)代数模型非常适合描述于三原子分子的振动,这不仅仅是因为U(4)代数完全描述了三维的运动,而且Fermi相互作用可以由Majorana算子的非对角元素给出,不需要再引进另外一个代数。此外,U(4)代数模型还能够提供精确的三原子分子振动的经典哈密顿。本文中,我们采用了分子李代数方法中的U(4)代数模型讨论了三原子分子内振动模式的经典混沌和量子纠缠动力学。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中我们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简要的总结了分子振转动量子计算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回顾了分子内振动纠缠研究的现状。第二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首先介绍了李代数方法在分子振动领域的发展情况,并阐述了该方法描述分子振动的一般步骤和一些相关概念。其次,我们利用U(4)代数模型构造了弯曲对称三原子分子振动的代数哈密顿,并在局域模式基下给出了代数哈密顿的矩阵元。最后,根据Intensive Boson operator的经典极限,我们得到了内坐标形式下三原子分子振动的经典哈密顿。在本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我们考虑了限制弯曲振动处于基态时三原子分子中的伸缩-伸缩振动的经典动力学和量子纠缠。第三章首先讨论了可变系数的耦合摩尔斯振子的相空间结构,对庞加莱截面上轨线所对应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说明。随后,对于局域模式分子H20和H2S以及简正模式03、NO2和SO2等五种弯曲对称性三原子分子的相空间结构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和说明。第四章中,我们讨论了这五种分子伸缩-伸缩振动的纠缠动力学。为了将纠缠的动力学性质和分子的物理性质结合起来,我们也着重考察了纠缠和分子内能量流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能级较低时,简正模式分子和局域模式分子内伸缩-伸缩振动的纠缠和能量之间都表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在较高能级时,局域模式分子中的局域模式初始态会形成稳定的长周期的纠缠,并且局域模式初始态相对于简正模式初始态的纠缠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简正模式分子时,局域模式和简正模式初始态的动力学纠缠则表现出非常类似的行为。通过对第三章中的经典动力学和第四章计算的动力学纠缠的定性对比,我们发现局域模式振动能够降低两振动模式之间的纠缠度,而经典动力学中的混沌和非线性共振则能够促进纠缠的增加。第五章,我们讨论了当弯曲振动被释放时,弯曲振动对于伸缩-伸缩振动的退相干效应和三体纠缠。首先,我们将伸缩-伸缩振动看作一个双量子比特体系计算了当弯曲振动处于不同的初始激发态时,伸缩-伸缩振动量子态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弯曲振动能够造成伸缩-伸缩振动双量子比特体系纯度的下降。但是对于特定的一些初始态,伸缩-伸缩振动体系的纯度演化是一种周期性的行为,并且体系的提纯时间是一个不受弯曲振动激发程度影响的稳定值。其次,我们研究了伸缩-伸缩振动的纠缠受到弯曲振动影响时的变化。我们发现弯曲振动能够使伸缩-伸缩振动之间的能量传输的周期和纠缠演化的周期增长。并且对于局域模式分子,弯曲振动的引入并不会破坏能量和纠缠之间良好的对应关系,但是简正模式分子时,这种对应关系将会受到破坏。此外,当伸缩-伸缩振动初始态为纠缠态时,局域模式分子内两振动模式的纠缠更能够抵御弯曲振动的衰减作用。最后,我们对于弯曲振动以及两种伸缩振动等三种振动模式的三体纠缠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三体纠缠中,伸缩-伸缩振动的纠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而当体系处于弯曲振动的局域态时三体纠缠能够表现出非常好的周期性。在本文的第六章,我们对前几章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友清[3](2000)在《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可能已发现一种利用激光脉冲控制化学反应的方法。这个研究小组发展的技术称为静态相干控制,它是利用量子干涉来操纵多原子分子内的量子干涉。目标是通过“冻结”分子内能量的再分配而用激光脉冲控制化学反应率。过去,研究人员已研究了用超快激光脉冲...

刘颂豪,吴存恺,赫光生[4](1982)在《应用激光光谱学与化学》文中研究表明 激光和激光光谱学能为化学提供些什么?一是作为分析、测量、控制的手段;另一是作为有强选择性的激活能来改变材料的组成,合成新的材料,以及促进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进程。目前能够提供应用的激光光谱学方法和技术,已在文献[1]中作了介绍。激光光谱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在于下述四个方面:1.提高激光系统的性能,扩展波段和调谐范围除了常用的液体染料激光器以外,现在还发展了染料蒸汽激光器、固体的色心激光器、终态声子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受激准分子激光器,将调谐波段向真空紫外和中红外扩展,人们并对自由电子激光器寄予希望,以冀获得宽调谐的高功率激光辐射。对于化学中应用来说,尤感兴趣的是发展短波长可调谐激光和超短脉冲(微微秒)可调谐激光器。此外,各种非线性光学方法也提供了可调谐相干光辐

二、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流(论文提纲范文)

(1)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制氢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系统安全性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关于氢安全性的研究
        1.3.2 国内外关于氢气泄漏扩散的研究
        1.3.3 国内外关于氢气爆炸的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有关氢气安全性的分析与研究
    2.1 氢气的制取
        2.1.1 碱性电解槽电解水制氢过程
        2.1.2 碱性电解槽制氢原理
        2.1.3 制氢过程安全性分析
    2.2 氢气的收集
        2.2.1 收集过程
        2.2.2 压缩氢气收集过程安全性分析
        2.2.3 氢气液化过程安全性分析
    2.3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2.3.1 压缩气体氢的存储与运输
        2.3.2 液态氢的储运与运输
        2.3.3 基于储氢材料的氢的储运与运输
        2.3.4 管道运输
        2.3.5 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2.4 氢气泄漏检测与堵漏
        2.4.1 泄漏检测
        2.4.2 堵漏
    2.5 氢气的安全技术措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关氢气液氢泄漏量、爆炸超压计算方法的探讨
    3.1 氢气爆炸(爆轰)极限
    3.2 氢气、液氢泄漏量计算
        3.2.1 氢气运输管道泄漏量计算
        3.2.2 氢气容器泄漏量计算
        3.2.3 液氢泄漏量计算
    3.3 氢气、液氢物理爆炸超压的计算
        3.3.1 氢气物理爆炸
        3.3.2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
        3.3.3 急剧相变RPT
    3.4 氢气、液氢化学爆炸超压的计算
        3.4.1 氢气的爆燃与爆轰
        3.4.2 氢气爆燃超压计算
        3.4.3 氢气爆轰超压计算
        3.4.4 氢气不同爆炸形式危害比较
    3.5 对氢气爆炸影响因素的几点探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制氢实验系统安全性
    4.1 实验系统设计
        4.1.1 光伏板理论发电量的计算
        4.1.2 风机理论电量的计算
    4.2 联合系统方案拟定
        4.2.1 制氢系统设备选择依据
        4.2.2 制氢安全考虑
        4.2.3 收集过程安全考虑
        4.2.4 存储过程安全考虑
    4.3 安全距离测算
        4.3.1 2m~3氢气罐泄漏安全距离测算
        4.3.2 氢气罐不同泄漏量下安全距离测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2)小分子体系振动的混沌与纠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综述
    §1.1 背景介绍
    §1.2 分子振动量子计算的研究进展
        §1.2.1 分子振转动量子比特
        §1.2.2 分子振转动量子计算的量子逻辑门
        §1.2.3 分子振转参数对于量子计算的影响
    §1.3 分子内动力学纠缠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工作与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概述
    §2.2 三原子分子代数哈密顿
        §2.2.1 群链与动力学对称性
        §2.2.2 分子振动的哈密顿
    §2.3 代数哈密顿的经典极限
        §2.3.1 相干态方法
        §2.3.2 Intensive Boson operator的经典极限
        §2.3.3 三原子分子振动势能面
        §2.3.4 内坐标下三原子分子振动哈密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原子分子体系的经典动力学
    §3.1 概述
    §3.2 耦合摩尔斯振子体系的经典动力学
        §3.2.1 耦合摩尔斯振子经典哈密顿
        §3.2.2 局域模式参数
        §3.2.3 庞加莱截面
        §3.2.4 弱耦合体系
        §3.2.5 强耦合体系
    §3.3 三原子分子伸缩振动的经典相空间结构
        §3.3.1 H_2O分子振动的相空间结构
        §3.3.2 H_2S分子振动的相空间结构
        §3.3.3 N_O2分子振动的相空间结构
        §3.3.4 S_O2分子振动的相空间结构
        §3.3.5 O_3分子振动i的相空间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伸缩振动模式之间的动力学纠缠
    §4.1 概述
    §4.2 纠缠的度量
        §4.2.1 可分判据
        §4.2.2 两体纠缠的度量方式
    §4.3 初始态为直积Fock态的纠缠动力学
        §4.3.1 低激发态时的纠缠动力学
        §4.3.2 高激发态的纠缠动力学
    §4.4 初始态为相干态时的纠缠动力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退相干和三体纠缠
    §5.1 概述
    §5.2 弯曲振动对于伸缩-伸缩振动量子比特的退相干
        §5.2.1 伸缩-伸缩振动体系纯度
        §5.2.2 弯曲振动对于伸缩-伸缩振动纠缠的影响
    §5.3 三体纠缠
        §5.3.1 三体纠缠的度量
        §5.3.2 三原子分子振动的三体纠缠动力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或将发表的文草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流(论文参考文献)

  • [1]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制氢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D]. 李亚东. 河北工程大学, 2016(08)
  • [2]小分子体系振动的混沌与纠缠[D]. 翟良君. 山东大学, 2012(05)
  • [3]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流[J]. 友清.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0(01)
  • [4]应用激光光谱学与化学[J]. 刘颂豪,吴存恺,赫光生. 应用激光, 1982(01)

标签:;  ;  ;  ;  ;  

使用激光脉冲“冻结”分子内的能量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