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会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蒋晓娟

“入世”会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蒋晓娟

一、“入世”将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论文文献综述)

王书杰[1](2016)在《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主动或者被动地加入到国际分工和交换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的加速流动,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跨国直接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个国家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已无法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己成为各国的必然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国在鼓励境外资本流入的同时,逐步减少对本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管制,并采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活动,这一方面对跨国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熟和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进入加速增长的通道。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流量从55亿美元增至123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41.7%,已稳居世界第三。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已经从以“引进来”为主,逐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转变,海外直接投资业已成为中国企业积极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走出去”的资本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否达到了它们投资到境外的初衷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虽然传统的和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中国因其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海外直接投资具有相对独立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予以解释。本文力图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并以绩效期望为出发点侧重对投资绩效的评价。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推进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为相关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为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为中国企业提供实践指导。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已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现阶段的特征进行归纳,并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进行界定。接下来,在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微观绩效期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和体系、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企业三十多年来海外直接投资绩效不理想的结论,并对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部分发达国家提高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提出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论文的基本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历史阶段和现状方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中国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直接投资,随后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学习调整阶段、顺势迈进阶段、稳步增长阶段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并经历了投资总额不断增长,国有部分逐渐减少、地方投资逐渐增多,并购方式逐渐增多但占比偏低,发达经济体投资逐渐增多,第三产业比重提升的过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界定出中国目前正处在海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第三阶段,并且根据总体走势来看,中国处在第三阶段的末期,滞后于一般国家的发展。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不足以及政府的支持、引导不足导致的,同时考虑到资本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还要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2、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期望方面。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既有企业本身扩充市场、弥补要素短缺、提升品牌价值、寻求效率的微观期望,更期望在宏观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应对贸易保护以及增强政治与经济的互动。3、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方面。本着求同存异、全面统筹、长短期结合、宏观微观结合的原则,设计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和微观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宏观方面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对各项考核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绩效综合结果为0.0464、短期绩效综合结果为0.0081,说明促进作用不明显,宏观绩效结果不理想;微观方面,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和实证分析,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结果也不理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宏观方面包括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政府指导不到位、政治外交辅助不足、境外负面因素的影响,微观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企业的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不足、风险防控较弱、缺乏投资经验和核心技术。4、对策方面。师夷长技,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发展先行国家提高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历程、特点及经验的借鉴,文章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首先,通过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加强与对外援助项目的协同布局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来完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布局;其次通过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中间性组织、利用集群发展的方式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最后,从推进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管理和审批制度,完善投资保障制度、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及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优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

李保春[2](2013)在《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GDP超过40万亿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与我国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完全分不开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对外投资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战略部署,使得中国的外资利用从传统“单项引进”的资本流动,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向资本流动。作为西部大省的云南,在”走出去”战略的激励以及企业发展的利益诉求中,诸多有竞争实力的本土企业纷纷走出国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云南省实际对外投资在全国位列第十位,跃居西部和沿边省区第一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此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对于云南经济发展来说影响重大,其现实意义不仅局限于为企业寻求原材料、开拓海外市场、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成为推动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09年以来,在中央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背景下,实施“走出去”战略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云南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云南的对外投资不论是政府层面的政策准备,还是企业层面的队伍准备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在资金规模、技术水平、对外沟通能力、投资环境了解等方面均难以和发达地区相比。这些发展中的不足,造成云南的政府和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往往遭遇较大阻力,严重影响了“走出去”战略和桥头堡建设的进程。因此,对外开放及其发展的紧迫性,要求地方政府承担更多职责,切实提高包括对外投资的规划研究、外事协调、政策激励、队伍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即从多方面多层次支持、帮助和组织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其中,财税政策应成为政府和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财税政策的适用性、合理性、完整性直接影响着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持续性以及成功的可能性,对云南“走出去”战略实施和桥头堡建设有着重大影响。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是将理论与实践作为两条线索,探讨云南“走出云”战略涉及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竞争优势、政府职能定位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云南“走出去”发展和桥头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并对其在“走出去”战略中的优劣势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寻找适合云南“走出去”战略实施、推进桥头堡建设的财税政策。论文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主要交代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思路与视角、方法及框架,并对“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含义、基本内容、存在风险、政府职能等理论进行研究,为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通过国内外学界关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国内涉及“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对外直接投资基础理论的综述,探索对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理论指导。第三章,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意义和条件分析。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从弥补资源缺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参与东盟贸易区发展等维度,探索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动因,并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探索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二是从云南的地理区位、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五个方面,以及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不足、企业竞争乏力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第四章,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证分析。是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现状的实证研究。通过对外贸易总量与结构、对外投资总量与结构、企业“走出去”现状分析等方面内容的调查研究,在总结“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和政策激励成效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第五章,国内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借鉴。内容包括:一是国外(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践及借鉴。二是国内“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借鉴。三是国内外实践经验,为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借鉴。第六章,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实现路径及财税政策研究。包括两节内容:一是发展方略。包括产品(如工业产品、农产品、民族文化产品、人力资源产品等)、投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等)、技术四个方面的“走出去”发展方略;二是财税政策。也包括产品、投资、企业和技术四个方面“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丁玉敏[3](2006)在《FDI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获取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及其溢出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FDI的热地之一,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一直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 从成熟技术转移到成长技术转移与技术能力转移,FDI技术转移始终遵循由低及高的渐进性,FDI技术转移不同于其它技术转移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现了技术成果与技术能力的复合转移。传统上,跨国公司(MNC)以母国公司作为研发中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技术转移。随着跨国公司转移技术层次的提升,技术转移的成功需要跨国公司所设立的分支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以及东道国良好的技术环境作为支撑。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市场准入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设立研发机构正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转移形式,也是其转移技术能力的标志。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微观机制在于市场竞争,一方面市场竞争迫使MNC必然转移较为先进的技术,由于技术作为知识产品的外在性,技术溢出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必然带来内资企业对外资企业的学习和模仿,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中观机制在于企业间的技术联系,这种联系还可以扩展到产业层面。内外资企业在博弈过程中产生了合作现象,使FDI技术溢出通过联系的渠道得以发挥。当企业间的技术联系在同一个区域集中,便产生了集聚效应。国外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的,因此FDI技术溢出效应最终由MNC对雇员的培训和人员的流动形成。 MNC通过FDI发挥其技术优势的同时,必然采取各种控制策略,防止核心

许志龙[4](2000)在《“入世”将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文中研究指明国企,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其改革的难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产权结构多元化的问题,而"入世"将为解决这个难点提供契机,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上述观点的提出者为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江小涓,记者日前对她进行了专访。寻求能促进企业内部形成有效治理结构、真正改善企业效率的非国有投资者,将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最突出的现实困难之一

二、“入世”将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将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现状
    第一节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征
    第三节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阶段定位
第三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期望
    第一节 宏观绩效期望
    第二节 微观绩效期望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和体系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体系
第五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绩效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不理想的原因
    第一节 宏观原因
    第二节 微观原因
第七章 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美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二节 德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三节 日本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四节 韩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八章 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布局
    第二节 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第三节 优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 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
        (二) 云南“桥头堡”战略建设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性质
        一、“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内涵
        (一) 含义界定
        (二) 内涵分析
        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性质
        (一) 社会化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二) 生产要素的国际优化配置
        (三) 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双刃性
        (四) 生产关系国际化的载体
        (五) 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三、“走出去”发展战略实现的影响因素
        (一) 经济动因主导的因素
        (二) 政治因素
    第三节 “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风险与政府职能
        一、“走出去”发展战略风险研究
        (一) 政治风险
        (二) 汇率风险
        (三) 经营风险
        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政府职能
        (一) 政府职能边界
        (二) 政府职能定位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和研究视角
        (一) 基本思路
        (二) 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三、论文创新
        (一) 立意创新
        (二) 内容创新
        四、存在不足
第二章 “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
        一、垄断优势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市场内部化优势理论
        四、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五、邓宁的OLI范式
        六、区域输出基础理论
        七、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二、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五、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研究
        六、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效应的研究
        (一) 出口效应
        (二) 技术进步效应
        (三) 产业结构效应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对外投资实证研究
        二、中国对外投资前景研究
    第四节 文献简要评述与借鉴
        一、文献评述
        (一) 理论的缺陷
        (二) 借鉴的局限
        (三) 领域的缺陷
        二、借鉴意义
        (一)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借鉴意义
        (二)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效应理论的借鉴意义
        (三)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借鉴意义
        (四) 国际金融环境对国际直接投资影响理论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条件
    第一节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动因及意义
        一、发展战略的动因
        (一) 获取资源
        (二)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四) 东盟贸易区发展和“桥头堡”战略实施
        二、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 经济意义
        (二) 政治意义
        (三) 社会意义
        (四) 文化意义
    第二节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一) 区位优势
        (二) 民族文化优势
        (三) 资源优势
        (四) 桥头堡战略优势
        (五) 西部大开发优势
        (六) 南亚博览会平台优势
        二、不利条件
        (一) 经济落后
        (二) 工业基础薄弱
        (三) 技术创新不足
        (四) 企业竞争乏力
第四章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现状
        一、外贸总量与结构现状
        (一) 外贸总量分析
        (二) 外贸结构分析
        二、对外投资总量与结构
        (一) 对外投资总量分析
        (二) 对外投资结构分析
        三、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一) 对外承包工程
        (二) 劳务合作
    第二节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成效与政策评价
        一、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二、财税政策与成效评价
        (一) 现行财税政策
        (二) 政策成效与作用
        (三) 财税政策缺陷
    第三节 云南“走出去”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问题
        (一) 规模与结构
        (二) 政府层面
        (三) 企业层面
        二、成因分析
        (一) 自身原因
        (二) 外部原因
第五章 国内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借鉴
    第一节 国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借鉴
        一、发达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
        (一) 建立“走出去”法律保障体系
        (二) 企业“走出去”的税收优惠
        (三) 海外投资的金融信贷支持
        (四) 海外投资保证制度
        (五) 资源与科技开发型特殊扶持
        (六) 高层互访支持企业“走出去”
        (七)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八) 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二、国外经验对云南的启示
        (一) 政府引导和管理
        (二) 建立海外投资保证制度
        (三) 财税金融保障
    第二节 国内“走出去”发展战略实践与借鉴
        一、发达地区“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
        (一) 江苏“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二) 浙江“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三) 福建“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四) 广东“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五) 辽宁“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六) 山东“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二、国内经验对云南的启示
        (一) 对外投资的区域集中性
        (二) 投资方式多元化
        (三) 扶持中小民营企业
        (四) 税收的策动作用
        (五) 国际定位和“走出去”目标
第六章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实现路径及财税政策
    第一节 “走出去”宏观发展战略目标与政策机制选择
        一、发展战略与目标取向
        (一) 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要求
        (二) 政府战略目标和政策机制
        二、财政税收政策机制
        (一) 财政政策
        (二) 税收政策
        三、发展战略的风险防范
        (一) 经验借鉴
        (二) 防范机制
    第二节 云南“走出去”战略发展的方略选择
        一、产品“走出去”发展方略
        (一) 工业产品发展方略
        (二) 农产品发展方略
        (三) 民族文化产品发展方略
        (四) 人力资源产品发展方略
        二、投资“走出去”发展方略
        (一) 发展思路
        (二) 实现路径
        三、企业“走出去”发展方略
        (一) 大中型企业发展方略
        (二) 中小型企业发展方略
        四、技术“走出去”发展方略
        (一) 发展思路
        (二) 实现路径
    第三节 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财税政策
        一、产品“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一) 工业产品财税政策
        (二) 农产品财税政策
        (三) 民族文化产品财税政策
        二、投资“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一) 财政政策
        (二) 税收政策
        三、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一) 财政政策
        (二) 税收政策
        四、技术“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一) 财政政策
        (二) 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3)FDI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FDI技术转移与中国的实践
    1.1 FDI技术转移
    1 2 FDI技术转移效应
    1.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引进
2 MNC对华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分析
    2.1 MNC对华技术转移的三种模式
    2.2 MNC技术溢出溢应分析
    2.3 案例分析: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
3 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控制策略和挤出效应
    3.1 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控制策略
    3.2 FDI技术挤出效应
    3.3 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4 我国企业基于FDI的技术能力提升研究
    4.1 对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多维理解
    4.2 对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分析
    4.3 吸收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几点建议
    4.4 我国企业基于 FDI提升技术能力的路径
5 结论与建议
    5.1 技术突破模式
    5.2 品牌优先模式
    5.3 国际化人才主导模式
    5.4 海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入世”将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D]. 王书杰.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2]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的财税政策研究[D]. 李保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 [3]FDI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 丁玉敏. 安徽大学, 2006(12)
  • [4]“入世”将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J]. 许志龙. 紫光阁, 2000(01)

标签:;  ;  ;  ;  ;  

“入世”会给大型国企带来什么?——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蒋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