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职业技术高中教学计划比较研究

中日韩职业技术高中教学计划比较研究

一、中、日、韩职技高师教学计划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锋,周娜,罗雯[1](2021)在《“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师资需求与供给研究——基于河北省部分中职学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为加强"十四五"时期中职学校师资供给,调查了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数量、学历、素质和结构等需求情况。结合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相关数据的分析,确认"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呈现出专业结构持续调整、总体规模稳定增长、学历层次逐步提升、综合素质逐步提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等趋势。为满足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需求,需要调整中职学校师资供给体系,具体包括扩大培养规模、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层次结构、调节专兼结构、提升职业能力等5个方面。

刘倩[2](2021)在《专业认证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高晴烨[3](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刻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不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互联网+”时代提出了对现代化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职技高师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主力军,通识教育作为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职技高师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以“互联网+”作为时代背景,以职技高师院校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职技高师院校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及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一、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和“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特点的掌握,分析和明确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目标;二、对某职技高师院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学校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实施的教学改革措施,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效,发现其中存在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突出以及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三、基于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现状和需求,从六个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1)强化“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呈现形式;(2)建立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习的现代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资源;(3)创新“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模式;(4)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5)强化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6)构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网络化教学环境。

吕慧芬[4](2019)在《基于三所本科院校职教专硕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教专硕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教师的,作为一种潜在的人力资源,对于社会以及中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职教专硕培养起步晚,在发展中难免存在不同的问题,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例不均衡,教师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对于高层次的职教师资的迫切需求,同时现有研究中缺乏对于职教专硕的研究。通过对职教专硕的研究,可以得出现有职教专硕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问题视角下,对职教专硕的培养提出改善建议,并在改善现有职教专硕的培养的基础上,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也有助于丰富现有理论资料。职教专硕的培养模式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得出现有职教专硕培养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以不足之处为出发点,运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及比较法得出在现有职教专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现有职教师资专硕培养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基本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以三所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对职教专硕培养现状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得出现有职教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总结出现有职教师资专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通过现有职教专硕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与通过对三所本科院校的比较,得出现有职教专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职教专硕的培养还不够深入,在后续的研究中会不断完善。

陈任[5](2019)在《“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例》文中提出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培养职教师资的“母机”,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实施则关系到职教师范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补齐云南职教师资培养“短板”,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和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优势,2017年云师大职教学院创新“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将高职高专多个专业背景的学生编在同一班。目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正在实施,但各培养环节还在不断探索中,国内外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设置、改进和实施课程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在综述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中观层面研究“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施现状以及改进策略。首先,界定相关核心概念,阐述课程体系研究的课程论基础、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本科层次职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制度要求。其次,介绍了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及创新之处,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学生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调查,发现当前课程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职业院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部分课程目标没有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结构沿袭传统模式,课程之间衔接不太紧密,课程内容需进一步聚焦,专业选修课课程资源有限;课程实施中部分环节难落实,部分教师教育类课程授课中与职业教育教学现实需要结合程度不够,专业实践课实施效果尚有提升空间,终结性评价手段亟需改进;校校、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还需提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课程体系改进策略:基于人才培养单位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建立包括水平和领域两维度的培养规格,引导师生认知培养目标内涵;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下设置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突出第一、二专业实践教学;在能力本位观指导下实施课程,加大见习实习环节指导力度,灵活选择课程评价方式;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周丽娟[6](2016)在《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借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全面了解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后发现,目前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通过对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容不完善、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运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方式单一以及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环境有待优化;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针对第二部分的内容,提出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主要包括:确定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重构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内容、完善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创新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模式以及优化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环境;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主要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包括研究结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研究的展望。

谢思真[7](2015)在《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建构》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日益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也随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心理学课程作为职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涉及到教师知识的完整建构和师范性技能的培养,所以对心理学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开发尤为重要。心理学课程开发需要寻找合理的理论指导,课程开发理论为心理学课程的开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为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技能的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实践中影响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因素,以实践模式理论中教师、学生、学科内容和环境四个影响因素作为分析的框架,其中教师对心理学的课程以现实需求为主,学生对心理学课程以兴趣为主,而学科内容呈多元化的态势,与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心理学课程。在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性质和定位欠明确;课程内容体系不合理;职技高师心理学教学模式单一;课程教师直接经验不足;考核方式单一且忽视反馈等。针对这些问题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首先应当明确职技高师的定位和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以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教学心理—职业心理为内容体系,重点考虑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现实需求,以模块化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对教师和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双向评价和反馈机制。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关乎职教师资培养的质量,还需要在开发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梁杰[8](2015)在《中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三性合一的视角》文中提出伴随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也日益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完善中等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提升师范性、技术性和学术性的整合度,是各职技高师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立足于中等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问题,以中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师范性、技术性和学术性有机整合,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一流专业化师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法。首先,通过调查发现在中等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提升学术性、弱化技术性;师范性、技术性相互分离;师范性、学术性纷争不止的问题,并就“三性分离”问题做以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分析。其次,分析了美国“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德国“双阶段+两次国家考试”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英国“三段融合,三方参与”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日本“双专业学位”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及我国现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并总结经验,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文章在分析、总结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从三性合一的视角重新建构中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从培养主体多元化、课程整合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评价综合化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教育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奠基石,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做保障,教育梦便无法达成。可以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希冀本研究能为中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帮助与启迪。

王硕[9](2014)在《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在技术研发成为社会进步源动力的今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结构的变革导致对技术职业能级和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决定了应用型人才以及应用型教育层次的不断提升。应用型教育联盟就是在单一教育机构无法满足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由教育机构与企业、政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进行的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多元合作的联合体。知识的共享与传递是联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联盟的构成主体的性质各不相同,联盟成员在地域上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这给知识的共享与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泛在图书馆可将分布在各地的教育联盟成员的知识系统的组织起来,实现最大范围的知识共享,并促进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最大范围、最大自由度的实现智慧教育。本文首先论述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内涵、模式,分析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的现实基础。通过对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应用型教育联盟发展现状对比,提出了促进应用型教育联盟教育目标实现的方法与手段,为应用型教育联盟在知识共享、知识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即利用泛在网络建立泛在图书馆,实现泛在知识服务,使知识在联盟内部传递与创新的过程中更便捷,更有效。而泛在图书馆及其知识服务在建设与实践过程中,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困难,应用型教育联盟因其自身特点,可以作为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践基地,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相辅相承,共赢互利的结合。然后分析了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运行机理,提出了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一个综合系统,由知识服务对象、知识服务提供者、知识服务平台、知识库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内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整个系统的运作体系。在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可在不同层次间进行,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知识服务的自进化。在分析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需求、要素、特性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包括:一站式泛在知识服务模式,云计算知识服务模式,上下文适配知识服务模式。每一种模式并非完全割裂彼此独立的关系,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更倾向于某一种方向思考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中会有交叉之处,但这种交叉不是简单的重叠,更不可能等同。在知识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上,从服务的角度及从知识组织与设计的角度提出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的建设原则,以期对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关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最后针对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实例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的分析过程,结合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并阐述了其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总体构建框架、实现的功能及预期效果,为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实践参考。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应用型教育联盟结合起来,寻找二者的交集以及可以相辅相承,取长补短之处。为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寻找最适合的基地,为应用型教育联盟培养应用型人才寻求最便捷的出路,实现各方面的共赢互利。2.从服务形式、资源结构、标引等角度,提出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特征,即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对比传统数字知识服务的创新之处。构建了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模式,为泛在图书馆及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意见。3.从服务的角度及从知识组织与设计的角度提出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的建设原则,以期对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关建设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刘朝丽[10](2014)在《职教本科师资培养中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提出教育类课程是师范院校的特色和灵魂,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课程质量的高低是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现实又迫切的问题,研究职教本科师资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有效的促进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找出本研究的突破点:从微观层面来探究职教本科师资培养中教育类课程设置问题。首先,阐述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即教育类课程概念、教师专业化内涵等。其次,比较国内10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三所综合大学、三所师范大学、四所独立职技高师)职教本科师资专业的培养计划,分析教育类课程的特点,并得出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存在:教育类课程中理论类课程偏多,技能类课程欠缺、实习时间较短、选修课过少等问题。再次,以XX中职骨干师资培训基地为中心对115名在职教师调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并对教育类课程需求与评价展开调查。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比较研究三种研究方法。并与德国、日本、美国及台湾地区四个地方的职教师资专业的教育类课程设置做了比较研究,阐述教育类课程特点。最后,以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及国际比较的启示作为参考,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实习四个方面来探讨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措施。

二、中、日、韩职技高师教学计划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日、韩职技高师教学计划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师资需求与供给研究——基于河北省部分中职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学校师资需求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实施
    (三)调查结果
        1.专业需求
        2.数量需求
        3.学历需求
        4.素质需求
        5.结构需求
二、中职学校师资需求趋势的分析
    (一)专业结构持续调整
    (二)总体规模稳定增长
    (三)学历层次逐步提升
    (四)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五)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三、中职学校师资供给的调整策略
    (一)扩大培养规模,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数量需求
    (二)调整专业结构,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专业需求
    (三)优化层次结构,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学历需求
    (四)调节专兼结构,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求
    (五)提升职业能力,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素质需求

(3)“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时代对职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1.2 现代化人才综合素质需求变化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1.1.3 “互联网+”时代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2.1.2 职技高师院校
        2.1.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2.2.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现状——以X大学为例
    3.1 “互联网+”背景下X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3.1.1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3.1.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3.1.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互联网+”背景下X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与访谈
        3.2.1 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3.2.2 访谈内容与结果分析
    3.3 存在的问题
        3.3.1 教学改革意识不强
        3.3.2 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
        3.3.3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突出
        3.3.4 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
    3.4 归因分析
        3.4.1 传统教育观念固化
        3.4.2 教学水平与能力的限制
        3.4.3 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3.4.4 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投入不足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4.1 改革“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呈现形式
        4.1.1 从章节式课程走向项目式课程
        4.1.2 从课程理论化走向课程活动化
        4.1.3 从分散式课程走向模块式课程
    4.2 建立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习的现代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资源
        4.2.1 从传统教材走向在线课程
        4.2.2 从预习复习走向延伸学习
        4.2.3 从资源叠加走向资源重组
    4.3 创新“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模式
        4.3.1 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
        4.3.2 从面向大众化走向面向差异化
        4.3.3 从传统教学方法走向多样化教学方法
        4.3.4 从单一教学评价机制走向多元教学评价机制
    4.4 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4.1 从他主学习走向自主学习
        4.4.2 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
        4.4.3 从知识学习走向实践性学习
        4.4.4 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4.5 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
        4.5.1 从传统教学思维走向互联网教学思维
        4.5.2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
        4.5.3 从多媒体运用走向综合化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4.6 构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网络化教学环境
        4.6.1 从静态课程资源走向在线课程资源整合
        4.6.2 从教学工具走向教学辅助系统
        4.6.3 从理论教学走向实践教学平台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职技高师院校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职技高师院校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4)基于三所本科院校职教专硕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基本研究概况
        二、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评价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职教师资
        二、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三、职教专硕
        四、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系统论
        三、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研究
    第一节 三所院校基本情况介绍
        一、A学校
        二、B学校
        三、C学校
        四、调查的目的、对象及问卷形式
    第二节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研究
        一、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三、访谈小结
        四、职教专硕培养所取得的成就
第四章 职教专硕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第一节 职教专硕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培养目标教育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与本科课程衔接度差
        三、培养过程中教学、科研、实践环节不是很完善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
    第二节 职教专硕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衔接弱
        二、教师数量不够,教师自身素养的差异化
        三、学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第五章 职教专硕培养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二、加强培养目标教育
    三、优化课程设置,实现课程整合
    四、完善培养过程中教学、科研、实践环节
    五、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多元主体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B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C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D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E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访谈记录(学生)
    附录F 职教专硕培养现状访谈记录(教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关于国外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国内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理论建构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职教师资培养
        二、“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三、课程
        四、课程体系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课程设置制度的研究
        一、课程体系实证研究的课程论基础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论研究
        三、本科层次中职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制度要求
    第三节 本研究的框架建构与阐述
        一、相关理论与政策制度研究在本文中的运用
        二、本研究的框架建构与阐述
第三章 “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云师大职教学院及其“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二、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班
        三、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
    第二节 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培养中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一、文本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
        三、师生访谈
    第三节 培养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各门课程没有形成“合力”
        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部分课程内容不聚焦
        三、课程实施各环节衔接不紧密,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
        四、校校、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第四章 云师大“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改进策略
    第一节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
        一、在了解实际情况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
        二、建立系统全面有侧重的人才培养规格
        三、多途径使师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内涵
    第二节 改革现有课程设置,灵活选择课程内容
        一、树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二、依据培养规格改革课程设置
        三、协调课程中理、实学时分配
        四、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实用性
    第三节 关注课程实施过程,采取多元评价手段
        一、能力本位观指导下实施课程
        二、加强对见习实习环节的指导
        三、因“课”制宜开展终结性评价
    第四节 加强校校、校企合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一、加强校校、校企合作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第五章 结语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师生访谈提纲
    教师访谈提纲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C:师生访谈记录
    教师访谈记录
    学生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
    2.1 概念界定
        2.1.1 职技高师师范生
        2.1.2 教育技术
        2.1.3 教育技术能力
    2.2 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
        2.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现实要求
第3章 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工具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2.2 “《计算机辅助教育》公共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2.3 “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3 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问题分析
第4章 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
    4.1 确定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
        4.1.1 研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4.1.2 制定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
    4.2 重构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内容
        4.2.1 完善课程体系
        4.2.2 加强实践环节
    4.3 完善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4.4 创新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评价模式
        4.4.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4.2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4.5 优化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环境
        4.5.1 改善教学环境
        4.5.2 建立激励机制
        4.5.3 提升培养团队教育技术素养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5.3 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普通高师心理学课程研究
        1.5.2 职技高师心理学教材研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开发
        2.1.3 职技高师
    2.2 心理学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2.1 课程开发理论
        2.2.2 教师专业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3.1 教师因素
        3.1.1 对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师的调查
        3.1.2 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2 学生因素
        3.2.1 对职技高师学生的调查
        3.2.2 对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学员的调查
        3.2.3 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3 学科内容因素
        3.3.1 对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设置的调查
        3.3.2 对职技高师心理学教材现状的调查
        3.3.3 学科内容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4 环境因素
        3.4.1 教学环境
        3.4.2 社会环境
        3.4.3 环境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性质和定位欠明确
    4.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亟待提高
        4.2.1 职技高师心理学内容体过于普教化
        4.2.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
        4.2.3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缺乏实践指导
    4.3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
    4.4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师直接经验不足
    4.5 考核方式简单且忽视反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合理开发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策略
    5.1 明确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5.1.1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定位
        5.1.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目标的初设
    5.2 科学设置职技高师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5.2.1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
        5.2.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的需求重点
        5.2.3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模块设置
    5.3 优化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实施
        5.3.1 构建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实施方案
        5.3.2 提高心理学课程教师能力和素质
        5.3.3 综合运用课程教学方法
    5.4 完善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评价方法
        5.4.1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内容
        5.4.2 构建综合性的课程评价方法
    5.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职技高师学生心理学课程学情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学知识应用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三性合一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概念界定
        1.4.1 职技高师
        1.4.2 三性合一
        1.4.3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创新之处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三性合一”问题的提出——基于“三性分离”的批判
    2.1 当前职技高师在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三性分离”现状
        2.1.1 提升学术性,弱化技术性
        2.1.2 师范性与技术性相互分离
        2.1.3 师范性与学术性纷争不止
    2.2 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三性分离”原因分析
        2.2.1 历史原因
        2.2.2 现实原因
    2.3 对“三性分离”的批判——相互关系的视角
第三章 国内外职教师资培养经验借鉴——比较视角
    3.1 美国“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3.2 德国“双阶段+两次国家考试”培养模式
    3.3 英国“三段融合,三方参与”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3.4 日本“双专业学位”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3.5 国内现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3.6 经验总结与不足之处
第四章 “三性合一”中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重构
    4.1 培养主体的变革——主体多元化
        4.1.1 职技高师
        4.1.2 企业
        4.1.3 中等职业学校
    4.2 课程结构的变革——课程整合化
        4.2.1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整合
        4.2.2 专业课与师范教育类课程模块整合
        4.2.3 通识教育课与专业、师范教育类课程整合
    4.3 教学模式的变革——理实一体化
        4.3.1 案例教学
        4.3.2 情境教学
        4.3.3 任务驱动教学
        4.3.4 项目教学
    4.4 评价方式的变革——评价综合化
        4.4.1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4.4.2 项目考核与辅助考核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联盟
        1.1.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育联盟
        1.1.3 应用型教育联盟对泛在知识服务的呼唤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泛在图书馆研究现状
        1.3.2 教育联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与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文献综述
    2.1 教育联盟与应用型教育联盟
        2.1.1 教育联盟理念的提出
        2.1.2 应用型教育联盟
        2.1.3 应用型教育联盟的知识构造
        2.1.4 应用型教育联盟对泛在知识服务的需求
    2.2 泛在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
        2.2.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辨析
        2.2.2 国内外泛在图书馆实践探索
        2.2.3 泛在图书馆的特征分析
    2.3 知识服务研究综述
        2.3.1 国外的研究综述
        2.3.2 国内的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3.1 理论基础
        3.1.1 交易成本与资源依赖理论
        3.1.2 强弱联结与资源共享理论
        3.1.3 交流互动与知识创新理论
        3.1.4 知识构建理论
    3.2 关键技术
        3.2.1 云计算
        3.2.2 物联网
        3.2.3 网络适配与上下文感知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与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融合
    4.1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
        4.1.1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
        4.1.2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特性
        4.1.3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4.1.4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与智慧学习
        4.1.5 开展泛在图书馆及其知识服务建设的现实基础
    4.2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因素分析
        4.2.1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社会因素
        4.2.2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经济因素
        4.2.3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技术因素
        4.2.4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实因素
    4.3 应用型教育联盟在发展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优势
        4.3.1 从社会因素角度
        4.3.2 从经济因素角度
        4.3.3 从技术因素角度
        4.3.4 从现实基础角度
    4.4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对发展教育联盟的作用
    4.5 应用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与图书馆联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运行机理
    5.1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目标
    5.2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系统构成
        5.2.1 知识服务对象
        5.2.2 知识服务提供者
        5.2.3 知识服务平台
        5.2.4 知识库
    5.3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在层次
        5.3.1 联盟成员机构对用户层次
        5.3.2 用户与用户层次
        5.3.3 成员机构与成员机构层次
    5.4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动态循环
    5.5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进化
        5.5.1 知识资源的进化
        5.5.2 知识载体的进化
        5.5.3 知识服务的进化
        5.5.4 泛在信息人的进化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6.1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需求分析
        6.1.1 教育机构知识需求分析
        6.1.2 企业知识需求分析
        6.1.3 行政组织需求分析
        6.1.4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需求分析
    6.2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要素
    6.3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特性
    6.4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6.4.1 一站式泛在知识服务模式
        6.4.2 云计算知识服务模式
        6.4.3 上下文适配知识服务模式
    6.5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设计原则
        6.5.1 泛在知识服务原则
        6.5.2 泛在知识组织与设计原则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应用
    7.1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概述
        7.1.1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建立的意义
        7.1.2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的基本特征
        7.1.3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的运行与管理
    7.2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需求分析
        7.2.1 职技高师的泛在知识需求
        7.2.2 企业的泛在知识需求
        7.2.3 职业学校的泛在知识需求
    7.3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建立的实现基础
        7.3.1 服务对象现实基础
        7.3.2 图书馆现实基础
        7.3.3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技术基础
    7.4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7.4.1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选择与架构
        7.4.2 借阅服务设计
        7.4.3 数字知识服务平台设计
        7.4.4 参考咨询服务设计
        7.4.5 知识服务权限设计
        7.4.6 个性化服务设计
        7.4.7 统计分析服务设计
    7.5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践
        7.5.1 实践原则
        7.5.2 实践步骤
        7.5.3 初步成效
        7.5.4 存在困难
        7.5.5 努力方向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职教本科师资培养中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1.1 职业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1.2 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的核心
        1.1.3 当前对职教师资培养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缺乏
    1.2 有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1.2.2 关于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
        1.2.3 关于教师培养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师专业化
        2.1.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2.1.3 职教师资教育类课程
        2.1.4 教育类课程设置
    2.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
        2.2.1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特点
        2.2.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
        2.2.3 教师专业化对教育类课程设置提出的要求
    2.3 课程开发理论研究
        2.3.1 课程开发
        2.3.2 课程开发的特点
第三章 当前我国职教本科师资专业培养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3.1 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情况
        3.1.1 整体情况
        3.1.2 具体情况
    3.2 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
第四章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教育类课程需求调查
    4.1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4.1.1 调查目的及方法
        4.1.2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 职业院校教师对教育类课程的评价与需求调查
        4.2.1 调查目的及方法
        4.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发达国家或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启示
    5.1 发达国家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5.1.1 德国职教师资专业教育类课程
        5.1.2 美国职教师资专业教育类课程
        5.1.3 日本职教师资专业教育类课程
        5.1.4 台湾职教师资专业教育类课程
    5.2 启示
    小结
第六章 职教教师培养中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6.1 职教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的指导思想
    6.2 职教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6.2.1 课程结构方面
        6.2.2 课程内容方面
        6.2.3 教学方法方面
        6.2.4 教育实习方面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职教本科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情况
附录二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及职教师资培养需求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日、韩职技高师教学计划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师资需求与供给研究——基于河北省部分中职学校的调查[J]. 王剑锋,周娜,罗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专业认证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研究[D]. 刘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3]“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为例[D]. 高晴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4]基于三所本科院校职教专硕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D]. 吕慧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例[D]. 陈任.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探究[D]. 周丽娟. 湖南农业大学, 2016(12)
  • [7]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建构[D]. 谢思真. 湖南农业大学, 2015(12)
  • [8]中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三性合一的视角[D]. 梁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5(03)
  • [9]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 王硕. 吉林大学, 2014(03)
  • [10]职教本科师资培养中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D]. 刘朝丽.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中日韩职业技术高中教学计划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