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电力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一、电力工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论文文献综述)

吴波[1](2020)在《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及分布研究(1884-1949)》文中指出近代工业是近代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采用机器、机械动力以及现代工业技术生产的近代工业,代表了当时云南社会经济的最高生产力。云南近代工业化在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促使云南由一个落后的边疆省份走上工业现代化道路,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又为当代云南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共同讲述了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一、近代工矿业的起步(1884-1912)及分布;二、近代工矿业的发展(1912—1937)及分布;三、近代工矿业的繁荣(1937—1945)及分布;四、近代工矿业的衰落(1945—1949)及分布。详细分析每个阶段不同工业部门的企业建设、发展特点以及分布特征,能够大致还原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真实面貌。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规律与分布特征。分析总结出发展规律有4条:一、经历了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端、初步发展、高度繁荣和急剧衰退四个阶段。二、云南各区域的近代工矿业的发端与发展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性。三、由半殖民地工业发展为民族工业,再沦为半殖民地工业的转变;四、由轻工业成长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到再次衰落的历程。分布特征有整体布局与工业部门分布两方面的特征。整体布局上:一、云南近代工矿业分布空间的聚集与扩展。二、云南工矿业的分布即呈现“点-线-面”的特征,又呈现“I”、“Y”、“T”、“L”字型特点。三、基本沿着交通要道进行布局。四、云南近代工矿业具有“东稠西稀”的分布特点。五、优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昆明的特殊工业地位。具体工业部门分布上:第一,军工、印刷、机械、建筑四大工业部门集中分布于昆明。第二,化工、纺织、食品加工三大工业部门依托于消费市场分散布局。第三,矿业与电力两大工业部门的主要靠近资源地分布。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影响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的时空机制与区位因素,并进行个案分析。分析得出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即受战争等“时间”因素摆布,又受云南地理环境即“空间”约束。同时,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也共同塑造了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在此基础上,选取机械和矿冶两大工业部门中的代表性企业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关学伟[2](2020)在《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KM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世界500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的下属企业,多年来在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一直居于前列,连续十余年入选ENR“中国工程设计60强”。但是,随着国内水电市场的饱和及萎缩,KM勘测设计研究院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也越来越多。为此,对KM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以便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来适应新变化,从而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对KM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研究,以该研究院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出如下成果:1、在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可知,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保持政治稳定,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同时保持与中国高层往来,促进多领域合作态势。三国的水电设计市场潜力都很大。另外,云南、贵州、四川的水电设计市场萎缩,但是水利、交通、市政等设计市场饱满。这就有利于KM勘测设计研究院立足云南,辐射贵州、四川、缅甸、老挝、柬埔寨发展。通过竞争对手分析可知,KM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国内勘测设计领域的竞争对手比较强,市场竞争很激烈。2、在内部环境分析中,也发现KM勘测设计研究院好多优点和缺点。优点有:内部管理总体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强;综合资质能力强;以人为本的家文化;水电工程业绩辉煌。缺点有:综合管理人才不足;考核体系不太合理;转型业务业绩不多;投资融资能力偏弱;市场经营模式单一。3、通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SWOT分析,分析了设计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SWOT分析后提出了KM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战略选择为巩固缅甸水电设计市场、延伸老柬水电设计市场、立足云南设计市场战略、辐射黔川设计市场战略等四个战略和战略的实施措施,同时也提出了KM勘测设计研究院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有绩效管理保障措施、战略联盟保障措施、市场经营保障措施等三个保障措施。本研究对KM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发展战略研究,对于其它同质的勘测设计研究单位同样具有参考的价值。

胡小定[3](2020)在《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J核电公司作为一家生产发电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虽然整体业绩较为稳定,但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面临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全国电价呈不断下降趋势,极大压缩了J核电公司的盈利空间,对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该背景下,J核电公司需及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之既符合J核电公司发展内在需求,又能适应外在环境变化趋势。本文基于J核电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以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方法及分析工具为指导,借助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针对J核电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分别进行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找出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结合J核电公司内部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IFE/EFE)进行评价,再通过SWOT分析制定和选择符合J核电公司的三个层次发展战略,依此设定J核电公司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目标,提出战略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战略具体执行措施,并辅以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工具推动战略有效执行。本文通过对J核电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适宜的发展战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企业高质发展。

马家军[4](2019)在《考虑结构变动的碳排放影响机理与减排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随着绿色、低碳发展观念的普及、国际减排协议的广泛达成,碳减排成为全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揭示关键因素对经济系统或具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机理是制定有效减排政策、实施积极减排举措的前提,也是学界研究热点。目前关于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考虑结构因素变动的影响研究仍有待完善。本文构建了考虑结构因素变动的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理论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探讨生产与需求视角下的碳排放影响机理。首先,通过拓展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将经济子系统生产环节的需求与供应关系变动的影响纳入分解模型,从子系统角度识别和量化分析生产与需求侧排放影响关键行业和因素;为进一步挖掘我国碳排放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文章以生产侧直接碳排放重点行业——电力行业为例,构建电力子系统模型,从产业关联性和经济增长驱动力结构变动的视角,研究电力结构、需求结构等因素对电力行业碳排放变动的影响机理;然后引入地区电力传输模型,从地区供需结构视角,分析电力传输结构、地区发电结构等对区域电力消费结构和碳排放责任的影响;最后,以需求侧间接碳排放重点行业——建筑行业为例,结合一手调研数据,从消费终端的物料投入与能源使用结构视角,将建筑材料投入结构和能源供应情景纳入生命期评价模型,分析初始投入结构和运行能源供应模式等因素对间接排放部门碳排放表现的影响。文章主要结论如下:能源使用结构与生产效率的变动是导致碳排放出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需求结构变动的减排影响远不及生产结构因素变动的影响,并且需求结构的变动在研究期内并非总是朝着有利于减排的方向发展;短期内,推进生产和需求结构的优化仍是促进减排的重要努力方向,长期看,能源结构优化的减排效应最显着;加强间接部门固定资产形成规模与运行管理对于降低来源于需求因素的排放增长至关重要;缺乏监督和运行管理情况下在能源使用终端配置节能设备和智能系统很难实现既定节能减排效果;同时对于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应谨慎布局新能源技术和设备。

曹峰毓[5](2019)在《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一方面,通过不懈的政策引导与技术进步,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格局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可以说,随着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加速发展,国际能源新体系的雏形正在形成,国际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悄然拉开。对于中国而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能源革命面临的形势复杂,挑战巨大。另一方面,此轮能源革命也为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新时期下中国能源体系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的“能源革命”,为中国的能源改革指明了方向。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首个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中国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箭在弦上。在这种情况下,对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了时代赋予能源政治研究的重大使命。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历次能源革命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对能源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其次,通过对历次能源革命特征的总结,提出能源革命的概念;并根据是否发生体系性变革将能源革命细分为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同时,对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再次,通过对能源领域重大技术突破的研究,判定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内容、现状、发展趋势与未来影响。最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将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能源革命态势进行比较,判断中国能源革命的总体发展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中国能源革命建设的不足与能源体系的发展特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在对能源革命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能源革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引发,以提升能源服务质量为目的,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全局性能源变革。第二,能源革命爆发的关键条件在于技术进步。新技术只有在突破原有技术理论极限且拥有合适资源支撑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引发能源革命。目前非常规油气革命与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其中,前者极大地扩展了可采油气资源的范围,后者则打破了化石燃料体系在资源储量、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限制。第三,与美欧地区相比,中国在能源革命建设中仍较世界先进水平有着明显差距,相对不利的政策环境成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第四,通过对中国能源体系发展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能源革命建设的总体方向应为以低代价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对于非常规油气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油气产业的上游与中游,主题应以公平和开放为主。对于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补贴和电力市场两个领域。

郑军平[6](2019)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舞台中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点。低碳经济为各国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突破。数据显示,中国的碳排放量已处于世界第一。在传统经济实现向低碳经济全面转型的新进程中,电力企业只有牢牢把握这一转型新契机,加快行业能源结构战略转型,才能在全球经济变革浪潮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促进中国的低碳发展进程。低碳发展成为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新机遇。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华电A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低碳经济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简要概述,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经营能力分析,揭示了华电A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状况并提炼出影响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企业内外部环境关键因素评价表。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选择出备选战略方案,再利用QSPM矩阵对备选战略方案进行排名,最终根据公司发展使命、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做出公司的战略选择,最后提出保障战略实施的有效措施。本文选择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大水电开发战略、推进新能源开发战略、推进售电公司成立与发展战略,为华电A公司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为公司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参考。

王章名[7](2018)在《技术进步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环境污染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面对的难题。中国高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同时引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近年来,政府希望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实力、转变生产方式等途径改善当前的环境局面,但理论与实际数据却显示,技术进步并不一定能改善环境质量,相反在许多的生产领域,技术进步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现象。与此同时,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也会对社会产生反馈,政府施加的环境规制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最终会对企业的技术研发产生复杂影响。综上可发现,技术进步与环境变化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而在省域数据的观察中又可发现,两者存在着显着的空间相关性。论文借助相关理论工具和计量工具,试图仔细刻画这一空间交互作用体系,为当前我国的技术发展和环境治理提供有效建议。论文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借助Acemoglu等人提出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技术进步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的理论模型,绘制模型的逻辑框架图,提出多个实证猜想,并制定相应的实证计划。随后,论文测度了我国的工业污染水平和工业绿色技术进步率,并分析了两者的统计特征和空间特征。然后,运用SAR模型验证我国研发投入对工业环境污染的倒“U”型关系的猜想。接着,给出除电力生产以外的一般工业部门的CES生产函数形式和相应的参数关系,借助SUR对我国省域工业数据进行估计。之后,论文给出电力工业部门CES生产函数和相应的参数关系,借助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省域电力工业部门数据进行估计。最后,针对环境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反作用,借助空间计量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工具考察了环境变化引致的环境规制能否实现环境改善和技术进步的“双赢”。研究发现:1、工业污染与技术进步率在样本期内存在显着的空间正相关性,污染排放体现为“东重西轻、北重南轻”,技术进步则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2、研发投入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型的关系,目前我国研发投入的增加将会恶化环境质量,但长期内存在拐点;3、目前我国一般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呈现偏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偏化石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这将使资本、清洁能源得到更多使用,而劳动、化石能源相对节约;4、现今的电力部门技术条件下,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较大,我国火力发电的比重依然巨大,污染形势依旧严峻,电力部门的TFP年均增长率为4.7%,技术提升速度显着,但需注意导向;5、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确存在倒“N”型影响,但尚未出现第一个拐点,而门限面板回归结果确认了上述结论,发现当前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进步存在着显着抑制作用,但在样本期内存在两个阈值,该抑制作用随着阈值增大而递减。论文由此提出几个建议:1、合理运用技术溢出正外部性,降低区域交流成本,促进跨区域溢出;2、树立整体意识,加强区域协作防控污染排放;3、借助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调控手段,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技术;4、针对不同的工业部门和地区,积极优化能源结构;5、以促进工业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为出发点,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6、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系统关系,政府、社会和企业应积极协作联动。论文的创新性在于:1、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对技术进步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系统性的数理模型,并且区分一般工业部门和电力部门,详细考察它们的具体技术偏向性情况,测算了它们的要素替代弹性、偏向性技术进步强度;2、对我国的省域工业情况进行研究,注重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为“波特假说”对中国的适用性提供证据,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建议;3、借鉴了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将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纳入一个整体研究框架,系统性探讨两者的交互关系,并从实证角度对交互关系的具体机制做出解释。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着力构建符合实际的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数理模型,完善现有的理论框架,然后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为电力部门的能源弹性问题设计更符合实际和准确的模型和估计方法。

王晓伟[8](2018)在《H电力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电力市场中为数众多的企业变化剧烈。电力研究院对整个电力市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研究院的稳定发展对于各地区电网内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H电力研究院的内部资源和环境分析,以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模型、PEST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生命周期理论等方法,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H电力研究院自身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构建SWOT矩阵。通过对H电力研究院的发展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制定了H电力研究院战略目标体系,做出总体战略及竞争战略选择,并提出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H电力研究院与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相融合,实施领头雁计划;对全体员工加大教育拓展培训力度,以此来提升H电力研究院的全员创新能力;在人力资源方面推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富有激励功能的考核分配机制;在技术方面拓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整体社会大环境中加强社会责任建设,以此来优化H电力研究院的形象,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乌仁其木格[9](2017)在《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电力需求及电力工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并支撑着其他产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内蒙古电力工业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了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对地区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增值、支撑内蒙古冶金、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内蒙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在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电力工业问题的研究从电力工业发展、电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电力需求预测、电力体制改革和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沉没成本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在提出电力工业相关概念及界定的基础上,从电力装机、发电量、外送电量、电网建设和电力需求等方面对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着"窝电"现象日益严重、弃风弃光问题严峻、市场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凸显、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矛盾加大和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电力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面临的形势和内蒙古电力供需状况,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和灰色模型预测法对内蒙古未来五年电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最后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析制约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积极实施重大电源点建设项目、扩大需求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电力科技创新和加强协调配合严格电力监管等促进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咪[10](2017)在《基于LMDI的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为此,国际社会展开了广泛讨论和积极合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CO2排放国,多次在世界性会议上作出减排承诺,并将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至地区(省、市)和产业层面,层层推进,力争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同时,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电力工业面临着化石能源消耗量高和CO2排放规模庞大等问题,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背景下,深入探寻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而挖掘其CO2减排潜力,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对实现电力工业低碳发展,助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95-2014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京津冀地区及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入手,根据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1995-2014年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量,并对其变化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综合发电环节、电力调入调出环节、输配电环节和电力终端消费环节,建立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递阶分解模型,将影响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的因素分解为发电能源结构、电力结构、发用电比例等10个因素,并对各因素的作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4年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依次为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输配电损失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负向驱动因素依次为产业电耗强度效应、发电煤耗效应、发用电比例效应、居民生活电耗强度、电力结构效应和发电能源结构效应;最后,基于LMDI预测模型与情景分析法,科学设置出2020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的3种情景,对2015-2020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并因地制宜地从电力低碳发展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结构调整、低碳电源和外调绿电通道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2减排的政策建议。

二、电力工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工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及分布研究(188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第一章 大有可为:云南近代工矿业的起步及空间特征(1884-1937)
    第一节 救亡图存: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端及分布(1884—1912)
    第二节 实业风潮: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初步发展及分布(1912—1937)
    小结
第二章 时势使然:盛极而衰的云南近代工矿业及空间特征(1937-1949)
    第一节 抗战军兴:云南近代工矿业的繁荣及分布(1937—1945)
    第二节 大势已去:云南近代工矿业的衰落及分布(1945—1949)
第三章 各有千秋: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规律与分布特征
    第一节 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分布特征
    小结
第四章 谁主沉浮: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的时空机制
    第一节 变动的时间:时局对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特定的空间:地理环境对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的限制
    小结
第五章 引譬援类:云南近代工矿企业区位选择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云南近代机械工业选址布局----以中央机器厂为个案研究
    第二节 云南近代矿业的布局考虑----以云南炼锡公司为个案研究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评述
        1.2.1 国内勘测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状况
        1.2.2 国外勘测设计公司及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状况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2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理论
    2.3 组织结构的含义
    2.4 市场营销理论
    2.5 勘测设计研究
第三章 KM勘测设计研究院战略环境分析
    3.1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历程
    3.2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外部环境分析
        3.2.1 缅甸水电设计市场分析
        3.2.2 老挝水电设计市场分析
        3.2.3 柬埔寨水电设计市场分析
        3.2.4 云南省设计市场环境分析
        3.2.5 贵州省设计市场环境分析
        3.2.6 四川省设计市场环境分析
        3.2.7 主要的竞争对手分析
        3.2.8 综上小结
    3.3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内部环境分析
        3.3.1 内部管理分析
        3.3.2 核心技术分析
        3.3.3 资质能力分析
        3.3.4 企业文化分析
        3.3.5 主要业绩分析
        3.3.6 投资能力分析
        3.3.7 市场营销分析
        3.3.8 综上小结
    3.4 KM勘测设计研究院的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4.5 战略评价
第四章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制定
    4.1 KM勘测设计研究院战略制定的问卷调查
        4.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1.2 对问卷的效度检验
        4.1.3 对问卷的信度检验
        4.1.4 对问卷的统计方法
        4.1.5 对KM勘测设计研究院管理咨询问卷的数据分析
        4.1.6 问卷调查小结
    4.2 KM勘测设计研究院企业愿景的基本构思
    4.3 KM勘测设计研究院战略目标的基本设定
    4.4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的原则宗旨
    4.5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选择
        4.5.1 巩固缅甸水电设计市场
        4.5.2 延伸老柬水电设计市场
        4.5.3 立足云南设计市场战略
        4.5.4 辐射黔川设计市场战略
第五章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实施和保障措施
    5.1 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5.1.1 巩固缅甸水电设计市场的实施措施
        5.1.2 延伸老柬水电设计市场的实施措施
        5.1.3 立足云南设计市场战略的实施措施
        5.1.4 辐射黔川设计市场战略的实施措施
    5.2 KM勘测设计研究院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2.1 绩效管理保障措施
        5.2.2 战略联盟保障措施
        5.2.3 市场经营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KM 勘测设计研究院管理咨询问卷》

(3)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路线
    1.3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1.3.1 国外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1.3.2 国内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1.3.3 相关文献综述
第2章 J核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核电行业的发展形势
        2.1.1 世界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1.2 国内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2.2 J核电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2.2.1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2.2.2 经济环境分析
        2.2.3 技术环境分析
        2.2.4 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分析
    2.3 J核电公司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2.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2.3.2 供应商分析
        2.3.3 购买者分析
        2.3.4 潜在进入者分析
        2.3.5 替代品分析
第3章 J核电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 基本情况简介
    3.2 企业文化分析
    3.3 人力资源分析
    3.4 财务状况分析
    3.5 核心能力分析
        3.5.1 生产运行能力
        3.5.2 工程建设能力
        3.5.3 市场开发能力
第4章 J核电公司战略的分析与制定
    4.1 战略的分析
        4.1.1 外部因素评价
        4.1.2 内部因素评价
        4.1.3 SWOT综合分析
    4.2 战略的制定
        4.2.1 使命和愿景
        4.2.2 发展原则
        4.2.3 战略目标
        4.2.4 战略方案
第5章 J核电公司战略的实施
    5.1 战略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5.2 战略的具体执行措施
        5.2.1 生产运行管理
        5.2.2 工程建设管理
        5.2.3 国内外市场开发
        5.2.4 行政综合管理
        5.2.5 安全大监督管理
        5.2.6 党建引领和保障
    5.3 推动战略执行的工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考虑结构变动的碳排放影响机理与减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文章结构
    1.5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碳排放责任评价研究综述
        2.1.1 碳排放系数
        2.1.2 国家和地区视角的碳排放
        2.1.3 典型行业视角的碳排放
    2.2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3 不同视角下碳排放影响机理研究
        2.3.1 国家和地区视角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2.3.2 典型行业视角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2.4 相关基础理论与模型
        2.4.1 投入产出理论
        2.4.2 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2.4.3 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
第3章 考虑结构变动的碳排放影响分析理论框架
    3.1 结构变动的碳排放影响的概念界定
    3.2 结构变动的表现形式
        3.2.1 能源生产与供应结构变动
        3.2.2 产业结构与供需结构变动
    3.3 结构变动的碳排放影响机理研究范式
        3.3.1 问题的属性分析与研究逻辑
        3.3.2 模型框架构建
        3.3.3 基于影响机理的减排策略分析
    3.4 典型行业的选择依据
第4章 结构变动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
    4.1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选择
    4.2 模型构建
        4.2.1 生态投入产出模型
        4.2.2 子系统拓展模型
        4.2.3 结构分解拓展模型
        4.2.4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4.3 不同视角下结构变动的影响机理比较分析
        4.3.1 碳排放来源与构成
        4.3.2 子系统碳排放变动差异分析与典型行业识别
        4.3.3 关键因素厘定与对比分析
        4.3.4 结构变动对经济系统和典型行业排放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结构对电力行业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
    5.1 电力需求趋势以及碳排放情况
    5.2 经济系统下电力行业排放分析模型
        5.2.1 电力子系统模型
        5.2.2 电力排放测算模型
        5.2.3 影响因素分解模型
    5.3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5.4 发电排放及影响机理分析
        5.4.1 碳排放变化趋势
        5.4.2 碳排放影响因素
        5.4.3 结构变动影响分析
    5.5 碳排放趋势情景分析
        5.5.1 情景设置
        5.5.2 情景模型
        5.5.3 情景结果
    5.6 电力结构清洁化背景下的减排策略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传输结构影响的区域电力碳排放差异分析
    6.1 电力供需不平衡与排放空间转移情况
    6.2 模型方法
        6.2.1 电力传输结构模型
        6.2.2 生产和消费端排放测算模型
        6.2.3 发电传输结构分解模型
        6.2.4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6.3 电力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影响因素
        6.3.1 电力消费结构
        6.3.2 电力消费排放强度变动趋势
        6.3.3 电力消费隐含排放变动趋势
        6.3.4 发电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6.4 基于结构变动的减排策略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建筑碳排放评价与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7.1 建筑部门节能减排发展现状
    7.2 模型方法
        7.2.1 生态投入产出模型
        7.2.2 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测算框架
        7.2.3 能源供应模式情景设置
        7.2.4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7.3 能耗与排放测算结果
        7.3.1 生命期能耗与排放构成
        7.3.2 建造阶段投入结构的排放影响
        7.3.3 运行阶段的能源供应结构的排放影响
    7.4 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讨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8.2 主要结论
    8.3 政策启示
    8.4 文章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对于国内外研究态势的整体分析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
        (一) 写作思路
        (二) 框架结构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能源革命与人类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主动用火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主动用火技术诞生的背景与主要表现
        二、主动用火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二节 蒸汽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蒸汽机技术诞生的背景
        二、蒸汽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三、蒸汽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 电力与内燃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电力和内燃机技术诞生与实用化的背景
        二、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三、电力与内燃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四节 对能源革命历史地位的再思考
        一、能源革命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与关键变量
        二、能源革命影响历史进程的一般路径
第二章 能源革命的相关理论及其建构
    第一节 能源革命的基本特征
        一、能源革命的共性特征
        二、能源革命的差异性特征
    第二节 能源革命的概念建构
        一、能源革命的整体概念
        二、能源革命二维概念框架的建立
        三、与“能源转型”的概念辨析
    第三节 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
        一、能源革命爆发的基本条件
        二、能源革命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第一节 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爆发条件
        一、非常规油气技术的日益成熟
        二、非常规油气技术对常规油气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三、有利市场条件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促进
    第二节 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一、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化石能源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三、有利政策环境对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促进
第四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趋势与可能影响
    第一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
        一、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现状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现状
    第二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发展方向的差异性
        二、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的互动
        三、双重革命下至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趋势
    第三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影响
        一、环境问题的改善
        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三、对能源政治的重塑
第五章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现状分析、态势评估与政策思考
    第一节 中国能源革命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态势评估
        一、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条件评估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进度评估
        四、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整体评估
    第三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政策思考
        一、中国能源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宏观政策建议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微观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低碳经济相关研究现状
        1.2.2 战略管理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低碳经济理论综述
        2.1.1 低碳经济的内涵本质
        2.1.2 能源低碳的实现措施
    2.2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2.1 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2.2 战略管理的过程和特点
    2.3 战略管理理论工具
        2.3.1 PEST分析模型
        2.3.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3.3 SWOT-QSPM分析模型
第三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3.1 华电A公司概况
    3.2 华电A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3.2.1 PEST分析
        3.2.2 波特五力分析
        3.2.3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总结
    3.3 华电A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3.3.2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3.3.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总结
第四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4.1 基于SWOT-QSPM模型的华电A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4.1.1 SWOT矩阵
        4.1.2 内外部关键因素评价
        4.1.3 基于QSPM模型的发展战略选择
    4.2 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战略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4.2.1 战略指导思想
        4.2.2 战略目标
    4.3 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战略内容制定
        4.3.1 大水电开发战略
        4.3.2 新能源开发战略
        4.3.3 火电破产清算战略
        4.3.4 售电公司成立与发展战略
第五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保障
        5.1.1 组织结构的调整
        5.1.2 加强党的建设
    5.2 战略实施的管理能力保障
        5.2.1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5.2.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
        5.2.3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5.3 战略实施的文化环境保障
    5.4 战略实施的控制保障
        5.4.1 建立目标体系
        5.4.2 建立分配体系
        5.4.3 建立考核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企业内外部关键因素调查表
附录 B 企业内外部关键因素评价调查表

(7)技术进步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技术进步
        1.3.2 环境经济学
        1.3.3 技术进步对环境影响研究
        1.3.4 环境变化对技术进步影响研究
        1.3.5 相关研究的空间计量
        1.3.6 文献述评
    1.4 研究目标、研究范围和核心概念、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范围
        1.4.3 核心概念
        1.4.4 研究内容
        1.4.5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问题分解
    2.1 理论模型构建
    2.2 逻辑框架图
    2.3 实证计划与猜想
        2.3.1 问题分解
        2.3.2 实证计划和期望目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污染、技术进步的指标选取、测度和空间探索分析
    3.1 环境污染的指标选取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3.1.1 指标选取
        3.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技术进步的指标选取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指标选取
        3.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技术进步、环境污染的空间探索性分析
        3.3.1 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简介
        3.3.2 技术进步的空间探索性分析
        3.3.3 环境污染的空间探索性分析
        3.3.4 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空间交互作用的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检验我国技术进步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方向
    4.1 问题提出
    4.2 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简介
    4.3 研发投入对环境污染的空间非线性实证检验
        4.3.1 实证模型设定
        4.3.2 变量选取、说明及处理
        4.3.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4.3.4 实证结论与指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般工业部门两种能源的替代弹性和技术偏向强度
    5.1 背景介绍
    5.2 一般工业部门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使用现状
    5.3 一般工业部门CES生产函数设定
    5.4 CES函数模型估计及结果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电力部门两种能源的替代弹性和技术偏向强度
    6.1 电力部门能源使用现状
    6.2 电力部门生产函数计量模型设定
    6.3 数据说明及处理
    6.4 电力部门实证结果及分析
    6.5 结论与建议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7.1 背景简介
    7.2 理论分析
    7.3 实证检验
        7.3.1 模型设定
        7.3.2 变量选取、说明及处理
        7.3.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7.3.4 实证结论及指示
    7.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引用及科研项目

(8)H电力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工具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战略的内涵
        2.1.1 企业战略的特征
        2.1.2 企业战略的层次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2.2.1 战略管理的特征
        2.2.2 战略管理的任务
        2.2.3 战略管理的对象
    2.3 战略理论发展阶段
第3章 H电力研究院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H省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3.2.2 H省电力供需现状分析
        3.2.3 H省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3.2.4 H省电力资源状况分析
        3.2.5 H电力研究院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3 H电力研究院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结构
        3.3.2 企业文化
        3.3.3 企业资源
第4章 H电力研究院战略选择与优化
    4.1 H电力研究院SWOT分析
    4.2 H电力研究院战略目标体系
        4.2.1 创新目标
        4.2.2 盈利目标
        4.2.3 社会责任目标
        4.2.4 战略目标分层
    4.3 H电力研究院总体战略选择
        4.3.1 企业生命周期定位
        4.3.2 总体战略定位
        4.3.3 波士顿矩阵分析
    4.4 H电力研究院竞争战略选择
        4.4.1 差异化战略的必要性
        4.4.2 差异化战略的可能性
        4.4.3 差异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第5章 战略优化后执行的对策建议
    5.1 与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相融合,实施领头雁计划
        5.1.1 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选拔的目标及原则
        5.1.2 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选拔的程序
        5.1.3 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考核管理
    5.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H电力研究院的全员创新能力
        5.2.1 健全完善的培训需求管理系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2.2 开发自助式网络学习系统,提高培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5.2.3 加强培训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5.3 推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富有激励功能的考核分配机制
        5.3.1 用人制度改革的思路
        5.3.2 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思路
        5.3.3 薪酬分配方案改革思路
    5.4 拓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5.4.1 聚焦光伏发电行业,确立该领域技术领先者地位
        5.4.2 瞄准风电项目,力争占领该领域的技术监督市场
        5.4.3 加强科研成果的跟踪与利用,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5.5 加强社会责任建设,进一步优化企业形象
        5.5.1 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好企业的无形资产
        5.5.2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理解
        5.5.3 开展公益性技术创新扶持计划,为创新型社会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5.5.4 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建立电力行业的社会责任标杆
    5.6 在市场保有中开拓市场,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5.6.1 加强重点项目跟踪力度,巩固和提高H南网市场占有率
        5.6.2 引入标准化理念,提高投标管理水平
        5.6.3 以省内企业合作为支点,努力开拓网外电力服务市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电力需求及电力工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定量分析法
    1.4 论文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电力工业发展研究
        2.1.2 电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1.3 电力需求预测研究
        2.1.4 电力体制改革研究
        2.1.5 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自然垄断理论
        2.2.2 沉没成本
        2.2.3 规制与竞争理论
三、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3.1 相关概念及界定
        3.1.1 电力工业的定义
        3.1.2 电力工业的特点
    3.2 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3.2.1 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3.2.2 发电量稳步增长
        3.2.3 外送电量进一步扩大
        3.2.4 电网建设不断完善
        3.2.5 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
    3.3 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窝电"现象日益严重
        3.3.2 弃风、弃光问题严峻
        3.3.3 市场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凸显
        3.3.4 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矛盾不断加大
        3.3.5 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
四、内蒙古电力供需分析
    4.1 内蒙古电力供给分析
        4.1.1 全国电力市场供给形势分析
        4.1.2 内蒙古电力供给状况
        4.1.3 内蒙古电力供给预测分析
    4.2 内蒙古电力需求分析
        4.2.1 全国电力市场需求形势分析
        4.2.2 内蒙古电力需求状况
        4.2.3 内蒙古电力需求预测分析
    4.3 内蒙古电力供需平衡分析
五、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
    5.1 制约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的因素
        5.1.1 经济增速放缓
        5.1.2 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滞后
        5.1.3 新能源发展受阻
        5.1.4 电力市场化程度低、监管和法律建设弱
    5.2 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对策建议
        5.2.1 积极实施重大电源点建设项目
        5.2.2 扩大需求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5.2.3 加快完善电力基础设施
        5.2.4 大力推进电力科技创新
        5.2.5 加强协调配合,严格电力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LMDI的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碳减排潜力及政策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及方法基础
    2.1 低碳经济理论
        2.1.1 低碳经济概念及理论概述
        2.1.2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碳排放量测算方法
        2.2.2 因素分解分析法
        2.2.3 情景分析法
    2.3 基本假设
        2.3.1 碳排放量核算假设
        2.3.2 影响因素分解假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发展及碳排放特征分析
    3.1 京津冀地区发展现状
        3.1.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2 人口发展现状分析
        3.1.3 能源结构特征分析
    3.2 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3.2.1 发电装机现状及特点分析
        3.2.2 电力生产现状及特点分析
        3.2.3 电力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
        3.2.4 发电能源消耗现状及特点分析
    3.3 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碳排放测算及特征分析
        3.3.1 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3.3.2 碳排放总量测算
        3.3.3 碳排放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4.1 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4.2 碳排放LMDI递阶分解模型
        4.2.1 LMDI模型构建
        4.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4.3.1 区间分解结果
        4.3.2 逐年分解结果
    4.4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4.4.1 正向驱动因素分析
        4.4.2 负向驱动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减排潜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5.1 减排潜力预测
        5.1.1 预测模型
        5.1.2 情景设定
        5.1.3 碳减排潜力分析
    5.2 减排政策建议
        5.2.1 科学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建立减排成效考核机制
        5.2.2 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5.2.3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清洁低碳电源建设
        5.2.4 积极研发低碳电力技术,推动外调绿电通道建设
        5.2.5 完善低碳电力政策框架,提高社会节能低碳意识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电力工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及分布研究(1884-1949)[D]. 吴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KM勘测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D]. 关学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胡小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4]考虑结构变动的碳排放影响机理与减排策略研究[D]. 马家军. 天津大学, 2019(06)
  • [5]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D]. 曹峰毓. 云南大学, 2019(09)
  • [6]低碳经济背景下华电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郑军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技术进步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D]. 王章名.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8]H电力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D]. 王晓伟.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6)
  • [9]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电力需求及电力工业发展研究[D]. 乌仁其木格. 内蒙古大学, 2017(01)
  • [10]基于LMDI的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 张咪.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电力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