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一、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杨再勇[1](2020)在《双季紫糯玉米—黑饭豆富硒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紫糯玉米性平味甘,香软可口,鲜穗含有丰富的淀粉、钙、磷、镁、铁、硒及胡萝卜素等,具有开胃健脾、除湿利尿、延缓衰老等作用;黑饭豆除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B1、B2外,还有水溶性黑色素、花青素、酚化物及氨基酸等,具有消肿下气、润肺活血、养颜黑发及抗癌防病等功效,两者经常食用,对预防中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及高血压等症具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紫糯玉米和黑饭豆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列为长寿特色产业来抓,产品走俏国内中高端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蔡庆红[2](2013)在《南方稻区双季玉米周年高产的播期与品种搭配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挖掘稻田粮食增产潜力,充分利用玉米C4作物的高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优势,于2012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试验大田进行了播期(春播播期:S1:3月15日,S2:3月22日,S3:3月28日)与品种(V1:郑单958,早熟;V2:登海9号,中熟;V3:先玉335,迟熟)搭配试验,比较不同播期和品种搭配条件下双季玉米产量形成特点、光温资源分配与利用特点和生理特性。结果如下:(1)在春播3月15日~秋播7月28日的播期范围内,双季玉米均能结实成熟。全生育期的光合势(LAD),春玉米以春播播期S2较高,S2中又以品种V3最高(258m2·dm-2),秋玉米则以接茬春播S1的最高;双季玉米各品种搭配平均生长速率(MCGR)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品种之间略有差别;周年干物质积累量以春播播期S2显着高于其它两播期,S2中又以V3+V3双季品种搭配的最高(春季、秋季和周年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24001kg/hm2.15141kg/hm2和39142kg/hm2).(2)周年产量在播期间和品种搭配间存在显着差异。播期间以春播S2处理的周年产量最高(18058.2kg/hm2),比播期S1和S3的分别提高2.5%和8.1%,品种搭配以V3+V3和V3+V1周年产量最高,分别达18352.8kg/hm2和18206.7kg/hm2。周年产量最高的播期与品种搭配是S2-(V3+V3),获得19103.6kg/hm2的产量。双季玉米产量与产量性能参数密切相关,与其穗粒数和粒重达到极显着相关关系,其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收获指数(HI)也表现较高的数值。(3)双季玉米产量与全年光、温资源占有总量及其生产效率表现一致。全年光、温资源占有总量最高的是S2-V3+V1处理,分别为2494MJ·m-2和3079℃,全年光能生产效率和温度生产效率以S2-V3+V1处理和S2-V3+V3处理最高,周年产量最高的S2-V3+V3处理和S2-V3+V1处理,其双季光能分配接近1:1,热量资源分配偏早季(1.2:1),可初步视为为光、温资源分配最佳形式。双季玉米的周年土地利用率约为65%,其中播期S2-V3+V3和S2-V3+V2搭配的周年利用率最高(均为66.7%)。本试验条件下,以春播选用迟熟品种在3月22日左右播种,接茬秋玉米选用迟熟或中早熟品种,能使两季玉米兼顾两季茬口矛盾,协调两季光、温资源分配,使得光、温资源及土地利用效率最高,有利于稻田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潜力的发挥。

陈阜,仇志军,吕修涛[3](2006)在《增粮增收种植技术模式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我国的粮食生产,从近期来看,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从长远看,既面临着总量不足的问题, 也面临着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新阶段粮食安全不再是简单追求粮食产量的提高,而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粮食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黄淑美,伍慕仪[4](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文中研究指明

龚昌政[5](2003)在《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郜庆炉[6](2002)在《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将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查土地因素与宇宙因素的互作效应,探查设施条件下的资源生产潜力,深入研究设施条件下不同种植体制资源高效利用的机理与模式,确立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及技术体系,旨在促进我国设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缓解人口增加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生产力的持续提高。 全文9章。第一章引言,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认为设施农业开辟了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新领域,设施型农作制度是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重要选择,并提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国内外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趋势,即设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型农作制度。 第三章设施型农作制度概述,对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设施型农作制度与传统农作制度区别的特点。 第四章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在对设施农业生产实质、特点和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设施型农作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多维用地原理、生物学原理、光能利用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第五章我国设施农业和农业设施的类型及分布,通过对我国气候类型及特点的详细分析,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地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普通日光温室栽培、节能型塑料日光温室栽培、现代化温室栽培等主要设施农业生产类型的应用及分布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第六章设施环境与作物种植制度,对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这些生态因子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第七章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阐述了设施条件下的作物布局、轮作与连作、熟制、茬口安排和立体种植,并把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模式归纳为四种类型:单作一茬型、单作多茬型、多作一茬型、多作多茬型;并对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内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归类介绍。 第八章设施条件下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提出了设施条件下光照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空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综合调控技术。 第九章结论与讨论,对全文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 *)率先提出了设施型农作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科学地界定了设施型农作制度的内涵,拓宽了设施农业的研究领域。设施型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两部分。 G)拓宽了农作制度的研究领域,首次把农作制度与设施农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设施农业依托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可控的技术手段,将部分或大部分环境条件置于人工调控之下,强化了植物生活要素的调控力度,使人类对植物生活要素进行全方位调控成为可能。这就对我国农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为我国农作制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O)提出了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充实了耕作学科的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设施型农作制度,必须在充分了解设施农业生产实质、特点和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多维用地原理、生物学原理、光能利用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O)系统地探讨了设施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素对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种类、作物品种布局、作物配置方式、熟制或茬制等方面的影响,为设施条件下作物合理布局,茬口安排,种植模式的选择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确立了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技术框架和主要的技术内容,充实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确定了设施条件下作物间、混、套作和茬口安排的原则,提出了设施条件下克服连作障碍的措施、进行立体种植的方式、夏季休闲期的利用的途径和设施环境综合调控的具体技术,归类介绍了设施条件下作物的主要种植模式。

龚昌政[7](2001)在《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文中研究指明

龚昌政[8](2001)在《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文中研究指明 双季黑糯甜玉米间套作半夏的栽培模式,其优势在于玉米喜光,根系深;而半夏喜荫,根系浅。这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不同吸肥层次的栽培模式,比常规种植,双季黑糯甜玉米可收入约7000元/667m2。半夏近几年国内市场及出口量倍增,货缺价扬,收购价已涨到40~50元/kg,按产干品约250kg/667m2,仅半夏一项午产值12 000多元。此种高效栽培模式年产值可达近2万元左右/667m2。

胡政,邹细标[9](1993)在《调整双季稻种植结构,建设高效吨粮田——临川县提高粮田综合生产力的种植模式》文中提出总结了临川县发展粮食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要提高粮田综合生产力,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粮田耕作制度,促使粮食生产进入"三高"农业新轨道.

彭方丽,周棱波,汪灿,张国兵,杜月红,邵明波[10](2020)在《高粱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酒用高粱是贵州省重点优势产业,但其产量远不能满足酿酒企业的需求。间套作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开展高粱间套作研究对于贵州发展高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及贵州省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思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高粱常用品种、共生群体作物品种选择、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等方面概述高粱间套作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二、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双季紫糯玉米—黑饭豆富硒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示范推广效益高
2 合理安排播期
3 双季紫糯玉米富硒栽培关键技术
    3.1 深耕整地,施足基肥
    3.2 选用良种,隔离种植
    3.3 重施穗肥,适期喷硒
    3.4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4 富硒黑饭豆栽培关键技术
    4.1 适时免耕套播
    4.2 补施磷钾钼肥
    4.3 掌握花期喷硒

(2)南方稻区双季玉米周年高产的播期与品种搭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南方稻区生态条件、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 国内外稻田种植模式发展状况
        1.2.1 国外稻田种植模式的发展
        1.2.2 我国稻田种植模式的发展
        1.2.3 南方稻田种植模式的发展
        1.2.4 南方稻田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
    1.3 农艺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3.1 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3.2 播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3.3 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3.4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3.5 化控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4 作物产量性能分析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生育时期记载
        2.3.2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测定
        2.3.3 干物质积累动态测定
        2.3.4 光、温资源生产效率的计算
        2.3.5 土地利用率计算
        2.3.6 产量及产量性能参数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周年生产力影响
        3.1.1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产量的影响
        3.1.2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
        3.1.3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光合性能参数的影响
    3.2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影响
        3.2.2 播期和品种组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群体LAI的影响
        3.2.3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双季玉米群体光合势(LAD)的影响
        3.2.4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平均生长速率(MCGR)的影响
    3.3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周年资源分配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3.3.1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光、温资源分配的影响
        3.3.2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光、温资源生产效率的影响
        3.3.3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稻田双季玉米周年土地利用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播期和品种搭配对双季玉米模式周年产量的影响
    4.2 双季玉米模式下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4.3 双季玉米模式下播期和品种搭配的资源配置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缩写符号列表
作者简历

(6)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设施型农作制度提出的背景
        §1.1.1 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1.1.2 设施农业的兴起及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1.3 设施农业开辟了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新领域
        §1.1.4 设施型农作制度—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重要选择
    §1.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
    §2.1 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
        §2.1.1 国外设施农业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2.1.2 中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
    §2.2 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2.2.1 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演进
        §2.2.2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的主要成就
        §2.2.3 中国农作制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2.2.4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设施型农作制度概述
    §3.1 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概念
        §3.1.1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
        §3.1.2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
    §3.2 设施型农作制度与传统农作制度区别的特点
        §3.2.1 植物生活要素的调控力度大
        §3.2.2 集约化程度高
        §3.2.3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程度低
        §3.2.4 作物组成受市场的影响大
        §3.2.5 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高
        §3.2.6 生物种群多样性特点显着
    §3.3 研究和构建设施型农作制度的目的意义
第四章 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4.1 设施农业生产分析
        §4.1.1 设施农业生产的实质
        §4.1.2 设施农业生产的特点
    §4.2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4.2.1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
        §4.2.2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
        §4.2.3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4.2.4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4.3 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
        §4.3.1 植物的生活因素
        §4.3.2 植物生活因素的作用规律
        §4.3.3 植物生活因素作用的基本特点
    §4.4 多维用地原理
        §4.4.1 土地的多维性
        §4.4.2 多维用地
    §4.5 生物学原理
        §4.5.1 生物间互利共生机制
        §4.5.2 生态位原理
        §4.5.3 物种多样性原理
    §4.6 光能利用原理
    §4.7 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第五章 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分布
    §5.1 我国的气候及特点
        §5.1.1 我国的气候
        §5.1.2 气温分布的特点
        §5.1.3 光照分布的特点
        §5.1.4 水分分布的特点
    §5.2 我国农业设施的主要类型及其调控功能
        §5.2.1 农业保护设施及其调控功能
        §5.2.2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及其调控功能
    §5.3 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5.3.1 田间地膜覆盖栽培型
        §5.3.2 塑料拱棚栽培型
        §5.3.3 温室栽培型
        §5.3.4 其它设施栽培类型的应用及分布
第六章 设施环境与作物种植制度
    §6.1 光照条件
        §6.1.1 植物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6.1.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光照条件
        §6.1.3 农业设施内的光照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6.2 温度条件
        §6.2.1 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6.2.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条件
        §6.2.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6.3 湿度条件
        §6.3.1 植物生长发育对湿度条件的要求
        §6.3.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条件
        §6.3.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6.4 空气条件
        §6.4.1 二氧化碳
        §6.4.2 有害气体
    §6.5 土壤条件
        §6.5.1 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6.5.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土壤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七章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
    §7.1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布局
        §7.1.1 地膜覆盖栽培的布局与发展
        §7.1.2 温室大棚栽培的布局与发展
    §7.2 设施条件下作物的轮作与连作
        §7.2.1 轮作
        §7.2.2 连作
    §7.3 设施条件下作物的茬口安排及熟制(茬制)
        §7.3.1 设施条件下的茬口安排
        §7.3.2 设施条件下的熟制(茬制)
        §7.3.3 农业保护设施夏季休闲期的利用
    §7.4 设施条件下的立体种植
        §7.4.1 设施条件下作物地面立体种植
        §7.4.2 设施条件下作物空间立体栽培
    §7.5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模式
        §7.5.1 设施条件下作物种植模式的类型
        §7.5.2 设施条件下的主要种植模式
第八章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
    §8.1 农业设施内的光照环境调控
        §8.1.1 改进农业设施的结构和管理技术
        §8.1.2 人工补光
        §8.1.3 遮光
    §8.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环境调控
        §8.2.1 增温
        §8.2.2 保温
        §8.2.3 降温
    §8.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环境调控
        §8.3.1 降低空气湿度
        §8.3.2 降低土壤湿度
        §8.3.3 加湿
    §8.4 农业保护设施内气体的调控
        §8.4.1 农业保护设施内CO_2浓度的调控
        §8.4.2 农业保护设施内有害气体的防止
    §8.5 农业保护设施内土壤状况的调控
        §8.5.1 深耕土壤
        §8.5.2 科学施肥
        §8.5.3 合理灌溉
        §8.5.4 生物除盐
        §8.5.5 合理使用农药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种介绍
    1. 黑糯甜玉米应选择“鄂黑糯”玉米品种。
    2.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地珠半夏;
二、整地施肥
三、播种定植
四、覆盖双膜
五、适时培土
六、合理保湿
七、科学追肥
八、授粉去蘖
九、病虫防治
十、采收加工

(10)高粱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粱生物学特性与生产应用品种
    1.1 生物学特性
    1.2 常用高粱品种
2 高粱间套作主要模式
    2.1 共生群体作物品种选择
    2.2 高粱主要间作模式
        2.2.1 高粱间作豆科作物
        2.2.2 高粱间作粮食作物
        2.2.3 高粱间作薯类作物
        2.2.4 高粱间作经济作物
    2.3 高粱主要套作模式
        2.3.1 高粱套作豆科作物
        2.3.2 高粱套作粮食作物
        2.3.3 高粱套作薯类作物
        2.3.4 高粱套作经济作物
3 高粱间套作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四、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季紫糯玉米—黑饭豆富硒高效栽培技术[J]. 杨再勇. 中国农技推广, 2020(10)
  • [2]南方稻区双季玉米周年高产的播期与品种搭配效应研究[D]. 蔡庆红.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3]增粮增收种植技术模式调研报告[A]. 陈阜,仇志军,吕修涛. 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 2006
  • [4]《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J]. 黄淑美,伍慕仪. 农业考古, 2005(03)
  • [5]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J]. 龚昌政. 北京农业, 2003(02)
  • [6]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D]. 郜庆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
  • [7]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J]. 龚昌政. 现代农业, 2001(03)
  • [8]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J]. 龚昌政.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1(01)
  • [9]调整双季稻种植结构,建设高效吨粮田——临川县提高粮田综合生产力的种植模式[J]. 胡政,邹细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03)
  • [10]高粱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J]. 彭方丽,周棱波,汪灿,张国兵,杜月红,邵明波. 贵州农业科学, 2020(10)

标签:;  ;  ;  ;  ;  

双季黑糯玉米半夏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