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的呼吸护理体会

重症颅脑损伤的呼吸护理体会

一、重型颅脑损伤的呼吸道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毕娜[1](2014)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建立、应用并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探讨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对75名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问卷调查。咨询问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25项指征:其中A类10项,为气道受阻导致血氧含量下降引起的生理指标变化、症状或体征;B类10项,为气道内分泌物聚集引起的肺部体征和患者的生理反应;C类5项,为护士气道管理过程中实施的护理措施。(2)在文献检索基础上初步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随后以7省市11所医院的40名医疗护理专家为咨询对象,进行3轮专家咨询,修订并确定《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3)按照年龄≥18岁、伤后6h内入院、GCS≤7分的标准,纳入3所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36例。按照本研究制定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实施按需吸痰,观察并记录每次吸痰前听诊是否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SpO2)下降值、有无自主咳嗽、呼吸频率(BR)变化率、心率(HR)变化率、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与肺部理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痰液量。(4)按照年龄≥18岁、伤后6h内入院、GCS≤7分的标准,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40个连续病例,进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取改良深部吸痰法,即在吸痰管尖端超过套管末端0.5cm时减慢插入速度。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出血情况、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状态、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培养、气管切开导管内套管通畅程度和临床肺部感染积分。结果(1)按照使用程度,25项指征分为三个档次:最高档次5项,A类占40%,C类占60%;第二档次15项,A类占33.3%,B类占53.3%,C类占13.4%;第三档次5项,A类占60%,B类占40%。按照优先程度,25项指征分为三个档次:最高档次5项,A类占40%,B类占20%,C类占40%;第二档次16项,A类占37.5%,B类占43.75%,C类占18.75%;第三档次4项,A类占50%,B类占50%。(2)对130次吸痰操作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痰液量为因变量,出现自主咳嗽、SpO2下降值、气道湿化液量、呼吸频率变化率、与肺部理疗间隔时间、听诊有痰鸣音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p<0.05;HR变化率偏回归系数p=0.0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BR变化率、气道湿化液量、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HR变化率、SpO2变化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4、0.80、0.77、0.65和0.55。(3)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气管切开前、后3d、7d的CPIS评分、呼吸道细菌学检验结果、气管内套管通畅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74,0.66,0.79,0.99和0.49),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呛咳前患者屏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目前应用以A、C类指征为主,需要增加B类指征临床应用。(2)建立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的指征体系,包括:①患者出现自主咳嗽,②肺部听诊有痰鸣音,③肺部物理治疗后5.5min之内,④气道湿化液量累计11.0ml,⑤SpO2值下降2.5%,⑥呼吸频率增加到患者基础呼吸频率的17.65%,⑦心率变化达到患者基础心率的7.75%。其中,①②③④为主要指征,⑤⑥为次要指征,⑦为参考指征。(3)改良深部吸痰法可以减低传统气管切开吸痰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缩短呛咳前屏气时间;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肺内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标。

马乐,常媛,毋雪,吴慧锋[2](2013)在《重型颅脑损伤128例呼吸道护理体会》文中指出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常见急症,患者病情比较危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早期呼吸道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现将我科2006年—2010年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8例重型颅脑损伤均由车祸、摔伤等原因导致,其中男70例,女58例;年龄2岁~80岁,平均年龄41岁;严重脑挫裂

王小玲[3](2013)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常规护理和吸氧,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良好率为52.4%,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王英华[4](2011)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等。结果经过护理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26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6例。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除做好原发病的护理外,也应做好合并伤及并发症的护理,护理人员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应抓住重点做好护理

王秀聪[5](2010)在《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过程。结果:发生肺部感染34例,发生率36.9%。死亡28例,重残4例,中残6例,良好54例。因肺部感染死亡6例。结论:正确、规范的呼吸道护理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樊亚琴,丁燕,蒋爱华[6](2022)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治疗的393例患者, 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并发肺部感染, 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 对感染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 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治疗情况, 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 有146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发生率为37.15%, 病原菌检查结果显示, 共检出156株致病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7.95%、25.00%及7.05%, 患者年龄、伴有营养不良、住院时间较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伴有意识障碍、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治疗、抗生素联用情况均为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营养不良、住院时间较长、GCS评分、伴有意识障碍、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治疗、抗生素联用等情况, 应采取营养支持、呼吸道干预、强化气管插管护理、环境干预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护策略。

蒋锦悦[7](2021)在《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通过循证护理,构建集束化护理方案。将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观察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的临床效果,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确定循证问题,制定检索策略,通过文献查询,搜集相关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将纳入文献经过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推荐,并结合院内专家咨询,制定出集束化护理方案。2.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康复医学科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干预前,干预3周后,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口腔情况、误吸发生率、认知及意识功能。[结 果]1.以纳入的16篇文献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和院内专家咨询,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出吞咽功能评估、口腔训练、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四位一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方面:干预6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食用水性状食物的人数增加,试验组改良版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评分为(80.23±11.04)分,对照组MMASA评分为(73.47±1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周后,试验组有4人在依赖管饲进食,对照组有9人在依赖管饲进食,试验组经口摄食的人数比对照组多。试验组在患者口腔情况,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及意识功能方面:在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都有提高,且两组患者RLA分级都≥Ⅳ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口腔情况,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意识认知水平。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该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动了循证护理的发展,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尽快恢复,提供临床护理方案依据。

陈莎莎,常青[8](2020)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一周内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一周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的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王玲玲[9](2020)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系统监测及护理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诊监测系统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经该科室治疗的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该研究的46例患者均接受急诊系统监测和护理,并对所有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汇总和进一步研究。结果 46例中有42例给予手术治疗,占91.3%。经过急诊紧急抢救及后期治疗,其中治愈39例,占84.8%。病死4例,占8.7%。植物存活3例,占6.5%。经计算,46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4.8%。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抢救上,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除了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以外,还要做好各项系统的严密监护,做好术前术后的准备,同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挽救更多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

周倩倩[10](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二、重型颅脑损伤的呼吸道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型颅脑损伤的呼吸道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使用程度
        2.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优先程度
    3 讨论
        3.1 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的必要性
        3.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4 结论
第二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的确定
    1 咨询对象与方法
        1.1 咨询专家选择
        1.2 咨询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系数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及咨询问卷修订过程
        2.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及咨询问卷修订过程
        2.6 第三轮专家咨询结果
    3 讨论
        3.1 专家的代表性、积极性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3.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咨询结果分析
    4 结论
第三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吸痰指征临床实证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人员培训及预试验
        1.5 数据管理及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各观察项目情况
        2.2 痰液量与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ROC曲线分析
        2.4 不同吸痰间隔时间痰液中带血情况比较
        2.5 不同痰液黏稠度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自主咳嗽
        3.2 呼吸频率变化率
        3.3 气道湿化液量
        3.4 听诊有痰鸣音
        3.5 脉搏氧饱和度(SpO_2)下降值(%)
        3.6 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
        3.7 HR变化率
        3.8 与上一次吸痰间隔时间
        3.9 上一次吸痰痰液粘稠度
    4 结论
第四部分 改良深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支气管镜下气道粘膜形态与痰液性质相关程度
        2.3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前后CPIS评分情况
        2.4 两组患者呼吸道细菌学检验结果
        2.5 两组患者吸痰时屏气时间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
        2.6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通畅情况
    3 讨论
        3.1 改良深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必要性分析
        3.2 气管切开吸痰管长度测量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3 改良深部吸痰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分析
        3.4 改良深部吸痰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3.5 气管吸出物性状对气道黏膜损伤的诊断评价结果分析
    4 结论
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2)重型颅脑损伤128例呼吸道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护理
    3.1 早期呼吸道护理
    3.2 湿化与吸痰
    3.3 加强营养
    3.4 气管插管的护理
    3.5 气管切开的护理
        3.5.1 加强沟通
        3.5.2 观察伤口情况
        3.5.3 及时、正确排痰
        3.5.4 气道湿化
        3.5.5 气管套管的护理
        3.5.6 正确使用呼吸机

(4)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结果
2 护理要点
    2.1 病情观察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气管切开护理
    2.4 基础护理
    2.5 加强营养支持
    2.6 心理护理

(5)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临术护理
    3.1 一般护理:
    3.2 基础护理:
    3.3 气管插管的护理:
    3.4 气管切开的护理:
    3.5 吸痰:
    3.6 吸氧及呼吸机应用:
4 护理体会

(7)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3 研究现状及趋势
    4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影响因素
    5 研究目的
    6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实施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筛査与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早期颅内压增高的观察与护理
        1.2.2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干预护理
        1.2.3 持续高热护理
        1.2.4 压疮预防性护理和干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系统监测及护理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研究现状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小组
        3.1.2 函询专家小组
    3.2 研究方法
        3.2.1 证据查找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3.2.3 编制函询问卷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2.5 统计方法
        3.2.6 质量控制
    3.3 研究结果
        3.3.1 专家基本情况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3.3.3 函询结果
    3.4 讨论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重型颅脑损伤的呼吸道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及方法研究[D]. 毕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4(03)
  • [2]重型颅脑损伤128例呼吸道护理体会[J]. 马乐,常媛,毋雪,吴慧锋. 基层医学论坛, 2013(30)
  • [3]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呼吸道的护理体会[J]. 王小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07)
  • [4]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 王英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06)
  • [5]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护理体会[J]. 王秀聪. 现代医药卫生, 2010(14)
  • [6]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J]. 樊亚琴,丁燕,蒋爱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03)
  • [7]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D]. 蒋锦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8]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J]. 陈莎莎,常青.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S1)
  • [9]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系统监测及护理疗效分析[J]. 王玲玲. 中外医疗, 2020(19)
  • [10]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标签:;  ;  ;  ;  

重症颅脑损伤的呼吸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