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一、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论文文献综述)

马博文[1](2020)在《巴斯德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黄桃酒工艺优化及风味的研究》文中指出上海奉贤地区的锦绣黄桃品种优良,色如金黄,甜多酸少,肉质柔韧,果形圆整,品质上乘,但其成熟周期短、上市期集中、优质鲜食黄桃供应期短、运输困难等问题,限制了黄桃的发展,本实验主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优化黄桃酒发酵品质,确定黄桃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然后在市面常见使用的活性干酵母粉中筛选出针对黄桃发酵的酿酒酵母,并对其进行DNA的提取鉴定以及发酵性能的研究。采用酿酒酵母发酵以及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相结合的混菌发酵两种方式对奉贤“锦绣”黄桃进行发酵,利用仪器分析和感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发酵酒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探究不同酵母菌株在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两种不同发酵方式下对黄桃酒发酵品质上的影响,具体的主要研究指标如下:1.奉贤“锦绣”黄桃为原料进行发酵,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以黄桃酒品质的模糊评判结果为目标,构建主因素突出型综合评判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黄桃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黄桃酶法去皮处理,柠檬酸调节黄桃汁初始p H值至4.0,酵母接种量为5%,于28℃下发酵7天。按照最优工艺参数发酵完成的黄桃酒色泽诱人、金黄透亮、澄清度较高、口感清爽、酸甜适中、果香浓郁。2.利用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商业酵母样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并与NCBI中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从而实现分子生物学鉴定,3种商业酵母均属于酿酒酵母种,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酵母种属进行分型,找到3种商业活性干酵母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很小。研究不同酵母的生长曲线的不同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耐受情况,得出结论:在发酵时4种酵母的生长需要调节发酵液的的p H至2.0~4.0的范围、糖度至0.2%~0.6%的范围、乙醇含量至150~400 mg/L的范围、二氧化硫含量至150~400 mg/L的范围。3.对筛选出的发酵性能良好的酵母菌按照单菌发酵以及混菌发酵两种方式进行黄桃酒发酵,利用HP-SPME-GC-MS和GC-O对不同酵母发酵以及混菌发酵的黄桃酒的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显示共有88种香气化合物,通过计算不同化合物的OAV值,确定特征香气化合物27种物质。其中香气活力值大于20的物质有β-香茅醇、Z-3-己烯-1-醇、己酸乙酯、β-紫罗兰酮,这些物质赋予了黄桃酒果香、清香、花香和甜香,共同构成黄桃酒浓郁的果香和优雅的风格。运用感官系统电子鼻以及电子舌分析不同黄桃酒样的差异,并结合PLSR方差分析对感官属性与风味化合物的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发酵菌种以及不同发酵方式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黄桃酒香气成分。

潘婉莲,杨佳娣,叶国栋,赵苗,余海忠[2](2018)在《襄麦冬多糖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光谱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麦冬多糖是湖北道地药材——襄麦冬(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临床医学研究、保健品开发、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为了综合开发襄麦冬多糖资源,探讨其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可能性,本研究采用α-脱氧核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DPPH法、亚油酸体系法、ABTS法以及铁氰化钾还原法等方法,对襄麦冬块根多糖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能力测试。光谱学分析显示,襄麦冬多糖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还原能力与其提取物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浓度越高,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就越强。在清除自由基方面,除了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仅为20%之外,麦冬多糖对其它自由基的清除率都超过50%,尤其对DPPH自由基最高,维持在59%左右。结果表明,襄麦冬多糖具有一定的新型抗氧化剂的开发潜力。

潘新春[3](2015)在《不同包装形式对4种黄桃罐头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桃罐头是安徽砀山地区主要加工产品,众多加工企业一直沿用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原料品种单一,加工周期过于集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黄桃品种罐藏产品质量缺乏科学评价。本试验以传统品种NJC83为对照,选用早熟品种奉化15、晚熟品种金童5号和NJC19为原料,分别采用马口铁、玻璃瓶和EVOH塑杯包装加工生产黄桃罐头,研究不同罐藏包装容器和不同黄桃品种的罐头产品在风味、颜色、质地及组织形态上的差异,分析比较不同包装材料对罐头产品的影响以及黄桃品种之间的差异性,为筛选黄桃罐头新品种原料和EVOH新型塑杯罐头加工提供技术和品质依据,以实现延长黄桃加工周期、丰富罐头产品的类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安徽砀山熙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加工3种包装形式的4个主要黄桃品种罐头,通过抽样检测黄桃罐头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pH、VC和总酸含量。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不同品种和包装材料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所有产品符合该企业黄桃罐头产品理化质量标准。2.对不同黄桃罐头产品的果块色泽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黄桃罐头的色差值(△E)在不同包装材料和品种之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罐藏黄桃果块色泽以NJC83最好,Lab值较高,呈现光亮金黄色,其次分别为NJC19、金童5号和奉化15。不同包装材料对产品色泽保护性大小依次为:马口铁罐>塑料杯(EVOH)>玻璃瓶。3.采用质构仪分析研究不同黄桃罐头产品的果肉硬度、咀嚼性和凝聚性指标。结果表明,3种罐藏容器及4种黄桃品种间的硬度和咀嚼性差异均极显着(p<0.01),果肉凝聚性在不同包装间差异极显着(p<0.01),而品种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具体表现为:果肉硬度:奉化15>NJC19>金童5号>NJC83;果肉咀嚼性:金童5号>奉化15>NJC19>NJC83;果肉凝聚性:金童5号>奉化15>NJC19>NJC83;在果肉硬度、咀嚼性和凝聚性3项指标分析中,不同包装容器之间优劣均表现为:马口铁罐>塑料杯(EVOH)>玻璃瓶。4.运用电子鼻快速检测不同黄桃罐头的香气成分,分析不同黄桃品种及罐藏容器间的区分度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区分贡献率分别达到58.01%和33.31%,即用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解释的四种品种黄桃风味差异可达到91.319%:进一步采用第一主成分LD1和第二主成分LD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4.005%和24.287%,总贡献率为98.292%。说明运用电子鼻PCA、LDA分析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品种黄桃以及不同罐藏容器之间的特征香气差异。5.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的分析黄桃罐头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特征香气。结果表明,黄桃罐头中主要风味成份有24种,其中特征香气风味物质主要是内酯和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其中,金童5号的3种包装罐头香气成份种类平均达到46种,NJC83、NJC19和奉化15分别为33、37和34种,黄桃品种间风味物质保留种类数量由多到少顺序为:金童5号>NJC19>NJC83>奉化15。在不同包装材料间表现为:马口铁罐>玻璃瓶>塑料杯。所有产品中金童5号马口铁黄桃罐头保留的香气特征成分最高。6.从汤汁、色泽、形态、缺陷、滋味、气味及肉质等方面进行黄桃罐头的综合感官评定。结果显示,黄桃品种综合得分高低顺序为:金童5号>NJC19>NJC83>奉化15;罐头包装形式为:马口铁>玻璃瓶>塑料杯。感官评定方差分析显示,’品种间和包装间差异极显着。与产品的色泽、质构仪、电子鼻及GC-MS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综上研究结果,马口铁包装保持产品品质、质地、色泽和香气效果最优,EVOH塑杯包装的产品质地和色泽保持优于玻璃瓶包装;晚熟金童5号罐头品种风味品质综合表现优秀。

杨强[4](2013)在《银杏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银杏(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属银杏科银杏属裸子植物,主产中国(梁立兴,1988)。其叶、果和外种皮等皆具有药用价值,被称为“全身都是宝的活化石”(张丽娇,等.2009)。银杏果是银杏树的种子,因其中种皮为白色的硬壳,故俗称白果。近年来,国内外对银杏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杏酸、银杏酚、银杏蛋白及银杏油上,对银杏果多糖的报道很少。本研究以银杏果为原料,对银杏果中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对银杏果中非淀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降血脂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为银杏果的研究和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从银杏果中提取银杏果淀粉,对其特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杏果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约为32.1%;银杏果淀粉颗粒多呈多面球形和卵圆形,分子大小分布较为均匀,淀粉颗粒表面较为光滑;银杏果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比玉米淀粉高,比马铃薯淀粉低;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比玉米淀粉强,比马铃薯淀粉差;银杏果淀粉的粘度介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之间;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银杏果淀粉的热稳定性差、抗老化能力弱;随着淀粉乳浓度的增加,银杏果淀粉糊的粘度增大,热稳定性下降;随着转数的增加,银杏果淀粉糊的粘度下降、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增强、糊化时间缩短、糊化温度降低;食盐的添加降低了银杏果淀粉糊的粘度、提高了热稳定性、增强了抗老化能力、出峰时间延长、糊化温度升高;蔗糖的添加提高了银杏果淀粉糊的粘度,延长糊化时间;柠檬酸的添加降低了银杏果淀粉糊的粘度和热稳定性,增强了银杏果淀粉糊的抗老化能力。(2)分别将热水浸提法、微波法应用于银杏果非淀粉多糖的提取,并采用正交分析优化提取工艺,得到两种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热水浸提法:料液比为25mL/g、温度为90℃、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银杏果多糖的提取率为2.76%。微波法:微波辅助浸提法提取银杏白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40mL/g、微波功率为700W、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5min,在此条件下银杏果多糖的提取率为4.87%。可以看出,微波提取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微波法有可能会对多糖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3)研究了银杏果非淀粉多糖的脱蛋白、脱色工艺,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脱蛋白工艺:通过对Sevage法、三氯乙酸法、盐酸法和酶+Sevage法四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选取了木瓜蛋白酶联合Sevage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了木瓜蛋白酶联合Sevage法脱蛋白的最佳条件:酶用量O.1g,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5h、溶液pH为7,在此条件下的蛋白脱除率为71.2%,多糖损失率15.3%。脱色工艺:采用大孔树脂法对银杏果多糖进行脱色,通过静态试验筛选出了脱色1号、D900和DA-201C三种树脂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脱色1号是银杏果多糖脱色的理想树脂。色素脱除的优化条件为:pH值为4.5,温度为25℃,上柱速度为1.5mL/min,上样浓度为选择4mg/mL,柱容量为2BV的条件下,多糖的脱色率为82.37%,多糖保留率为79.12%,蛋白去除率为88.39%。(4)脱色脱蛋白后的银杏果多糖(命名为GBSP)经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别用蒸馏水、0.lmol/L NaCl、0.3mol/L NaCl、0.5mol/L NaCl洗脱,主要得到蒸馏水洗脱组分GBSP1和0.1mol/L NaC洗脱组分GBSP2两个组分,得率分别为29.7%和37.9%。将GBSP1经Sephadex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经蒸馏水洗脱得到两个组分GBSP1-1和GBSP1-2,纯度分别为79.48%、100%。将纯化所得银杏果多糖GBSP1-2,经过紫外吸收光谱、Sephadex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和HPLC检测验证为较纯的多糖,纯度可达100%。(5)银杏果多糖GBSP1-2理化性质表明:GBSP1-2中不含淀粉、蛋白质、还原糖等;为淡黄色粉末固体,无特殊气味;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液相色谱分析法分析银杏果多糖GBSP1-2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银杏果多糖GBSP1-2红外光谱显示,银杏果多糖GBSP1-2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可推测多糖GBSP1-2是含有β-吡喃糖苷键的酸性多糖。(6)银杏果非淀粉多糖降血脂功能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银杏果多糖能显着降低经高脂饲料喂养后小鼠的体重,能使肝指数下降、肾指数升高;银杏果多糖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C、TG和LDL-C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且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各项指标之间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高剂量的银杏果多糖具有降血脂功能,对高脂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银杏果多糖能够显着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说明其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7)银杏果非淀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验结果表明,银杏果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显着,且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清除效果不如抗氧化剂Vc。(8)银杏果非淀粉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试验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体内血清和肝脏中蛋白质、SOD、GSH-Px、CAT和MDA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可使小鼠血清和肝脏中蛋白质、SOD、GSH-Px和CAT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升高,而银杏果多糖则能显着提高血清和肝脏中蛋白质、SOD、GSH-Px和CAT的含量、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的含量,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王彦辉[5](2013)在《棘托竹荪孢子与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棘托竹荪废弃物为材料,对棘托竹荪孢子和胶质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竹荪废弃物的开发价值。统计分析竹荪不同部分鲜重比、干重比及含水率,结果表明竹荪菌体占竹荪总干重的31.62%-39.07%,孢子粉占17.94%-20.51%,胶质占5.28%-9.51%;竹荪各部分中胶质粗多糖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1.51%和5.951mg/g;竹荪各部分醇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棘托竹荪孢子粉营养丰富,破壁孢子粉抗氧化活性显着高于未破壁孢子粉。(2)棘托竹荪孢子形态与破壁方法探讨。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方法观察棘托竹荪孢子形态,结果显示:完整的孢子为椭圆形,孢子大小为1.5×3.5μm,表面光滑,局部有内凹形成隆脊,细胞壁厚度为0.15-0.25μm,可明显地分为三层;采用生物、物理及综合处理等研究孢子破壁方法,其中机械破壁效果最好,超微粉碎20min,破壁率可达90.7%。(3)超临界CO2萃取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挥发油。获得超临界CO2萃取破壁孢子粉挥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25L/h;挥发油浓度为20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73.66%;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共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16种为首次从竹荪中检测到,挥发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2.90%,单一成分二十烷醇含量最高,为26.27%,其次为油酸。(4)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得到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80%,回流温度90℃,回流时间3h,料液比1:40;孢子粉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孢子粉小分子类抗氧化活性组分经分离纯化得到ZS1和ZS3两种TLC纯物质,ZS2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经分析鉴定,ZS1为有机溶剂累积物质,ZS3为油酸,ZS2为麦角甾醇、3,5-环麦角甾烷-6,8(14),22-三烯和ZS3的混合物。(5)棘托竹荪胶质抑菌作用及多糖研究。棘托竹荪胶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胶质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优化出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9℃,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3,pH=2;分级醇沉中90%醇沉多糖含量为83.09%,并通过DE-52纤维素柱纯化得到ZJ1和ZJ2两种多糖,紫外光谱分析其基本不含杂质。

吕明霞[6](2011)在《枣及其他一些水果中多糖的分析》文中提出多糖(Polysaccharides,简称PS)是由大量的单糖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水果是多糖最主要的来源。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降血脂、血糖作用、抑菌作用等,其生理活性与多糖的结构密切相关。目前水果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方法有比色法和色谱法,前者的分析定量不准确,后者常用HPLC和GC或GC-MG的方法分析,由于HPLC的灵敏性较低,常用GC的方法分析多糖的结构。近年来GC的方法已经用于一些水果样品中多糖结构的分析,但这些结果只是分析了单一水果多糖的结构。针对这些不足,本项研究对GC的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开发、评价和大量实际样品分析试验。对多糖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的浓度、水解时间、料液比对多糖水解的影响,最后确定多糖水解的条件是2 mol/L硫酸,沸水浴水解3 h,料液比是1:100。对单糖的糖腈乙酰化衍生物的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衍生剂的加入量和衍生时间对单糖衍生的影响,最后确定了单糖衍生的条件是90℃,样品10 mg,加入11 mg盐酸羟胺进行糖肟化40 min,0.5 mL吡啶为溶剂,冷却后,加入1 mL乙酸酐乙酰化10 min。开发了一种用于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的GC方法。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KB-1毛细管柱(0.5μm×0.32 mm×30 m)。氮气流速1 mL/min;升温程序为:180℃保持8 min,10℃/min升至220℃保持3 min,再以10℃/min升至240℃保持3 min;进样量1μL。8种单糖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在20 min得到分离。方法最低检出限2-6μg,0.04-10 mg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5-0.9999之间,回收率为90.1%-107.3%。采用酸水解-糖腈乙酰化衍生GC法对中国北方常见的15种水果(苹果、梨、葡萄、桃、杏、李子、柿子、枣、山楂、猕猴桃、草莓、桑椹、瓜类、香蕉和桔子)的33个品种的多糖(P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15种水果中总多糖(TPS)含量在0.08%(葡萄)-1.30%(猕猴桃)之间,其中水溶性多糖(SPS)占TPS的比例在17.7%(猕猴桃)-86.3%(桃)之间。不同水果之间PS的含量差异明显。采用糖腈乙酰化衍生GC法对中国北方常见的15种水果(苹果、梨、葡萄、桃、杏、李子、柿子、枣、山楂、猕猴桃、草莓、桑椹、瓜类、香蕉和桔子)的33个品种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15种水果中半乳糖醛酸是水溶性多糖的主要成分,所占比例在6.8%(李子)到91.1%(山楂)之间。在不溶性多糖中除含有较高比例半乳糖醛酸(1.9% - 46.5%)之外,阿拉伯糖(1.8% - 38.0%)、半乳糖(8.3% - 56.0%)、木糖(3.0% - 30.9%)和岩藻糖(4.7% - 26.4%)也有相当含量,葡萄糖的比例在0.7%(桃)-54.6%(猕猴桃)之间,甘露糖和鼠李糖的比例在6%以下。不同水果多糖的单糖组成差异明显,李子、猕猴桃和香蕉的多糖中最具代表性的组分分别是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本研究采用重量法对木枣生长期、33个品种枣中糖类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枣生长期糖类成分的变化:正常果的游离糖是逐渐增加,而粗多糖的含量是减少的;低聚糖的含量在白熟期减少后增加。裂果中的糖类物质是逐渐增加的。比较了22种枣品种与其物性的关系中,游离糖与硬度和弹性成显着关系,与胶粘性和咀嚼性成极显着关系;低聚糖与弹性成极显着,与硬度和咀嚼性成显着关系,与胶粘性无显着关系;粗多糖只与弹性成显着关系,与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无显着关系。枣的33个品种中,游离糖的含量最多的是肉兜子枣(31.3%),最低的是雪枣(12.4%);低聚糖含量最多的是肉兜子枣(3.2%),最低的是蛤蟆枣(1.1%);粗多糖含量最多的是品种1(15.1%),最低的是晋矮4号(4.1%)。本试验建立的用于分析水果中多糖组成的硫酸水解-糖腈乙酰化衍生的GC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灵敏的特点,不仅可以测出单糖的含量,而且可以提供单糖的比例,可用于枣、苹果、梨、桃、葡萄、山楂、草莓等大量水果的多糖组成进行分析。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水果的SPS中半乳糖醛酸的含量及比例差异较大,而且SPS的含量及比例要高于IPS的含量及比例,因此水果是一种良好的SPS资源。用重量法分析测定的枣中的糖类成分为枣的深加工提供了参考,而且分析了枣中糖类成分与其硬度、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的关系,揭示了枣果实的质地。

李冠业[7](2010)在《龙葵多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H22肿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龙葵(Solanum nigrum L.)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的干燥全草,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止咳祛痰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痢疾、感冒发热、牙痛、功能性子宫出血、毒蛇咬伤、疔疮、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文献报道,龙葵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对龙葵多糖的研究侧重于粗多糖,对其均一多糖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的报道稀少,为系统的研究龙葵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我们对龙葵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与结构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龙葵多糖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与结构分析、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龙葵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包括:1.采用水提和碱提法从龙葵中分别获得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并对两种多糖进行脱蛋白工艺和脱色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法脱蛋白效果最好,有高的脱蛋白率和低的多糖损失率。经D-900大孔吸附树脂脱色,脱色率在70%以上。经脱蛋白及脱色处理,获得精制多糖SNLWP和SNLAP,其得率分别为3.87%、6.04%。2.多糖SNLWP和SNLAP分别经DEAE Cellouse-52离子交换纤维素柱分离,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4个主要组分SNLWP-1、SNLWP-2、SNLAP-1和SNLAP-2,它们分别占精多糖总量的51.47%、11.62%、7.79%和34.39%。4个组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HPGPC3种方法鉴定,表明均为均一多糖。第二部分:龙葵多糖均一组分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包括:1.龙葵均一多糖SNLWP-1、SNLAP-1为白色粉末,SNLWP-2、SNLAP-2为淡黄色粉末,4种均一多糖均易溶于水和DMSO。苯酚一硫酸反应、碘一碘化钾反应、斐林反应的鉴定结果表明:4种均一多糖均为非淀粉类多糖,不含有还原性糖。采用HPGPC进行分子量测定,SNLWP-1和SNLAP-1分子量分别为14125和9120,SNLWP-2、SNLAP-2分子量均大于1600000。2.柱前衍生化-气质联用法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SNLWP-1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8:1:1.2:2。SNLWP-2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5.4:10.4:1.4:1:1.6。SNLAP-1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28:1:6:51:13。SNLAP-2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5.8:1:1.3:2.6:2。3.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4种均一多糖均含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其中SNLWP-1、SNLAP-1、SNLAP-2为β-构型。SNLWP-1、SNLWP-2、SNLAP-1、SNLAP-2由吡喃糖苷和呋喃糖苷组成。4.刚果红实验结果表明:龙葵均一多糖SNLWP-1、SNLAP-1、SNLAP-2可能存在三股螺旋结构。SNLWP-2则不存在三股螺旋结构。第三部分:龙葵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包括:1.以H22腹水瘤小鼠为模型,龙葵多糖SNLWP、SNLAP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测定小鼠生存时间、腹腔腹水量、体重及免疫脏器重量,结果表明:两种精多糖均对H22腹水瘤小鼠有一定的生命延长作用,对其恶性腹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其免疫脏器指数,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并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SNLWP(200mg/kg·d.100mg/kg-d)和SNLAP(200mg/kg-d、100mg/kg-d)给药组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达到66.3%、61.2%和97.4%、63.7%; SNLWP(200mg/kg·d、100mg/kg·d)和SNLAP(200mg/kg-d、100mg/kg-d)对腹水瘤小鼠恶性腹水的抑制率分别为46.2%、30.8%和58.7%、37.4%;SNLWP和SNLAP能显着提高腹水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实验结果表明SNLWP和SNLAP对H22腹水瘤小鼠有抗肿瘤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提高免疫功能有关。2.以H22腹水瘤小鼠为模型,龙葵均一多糖SNLWP-1、SNLWP-2、SNLAP-1、 SNLAP-2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测定小鼠生存时间、腹腔腹水量、体重及免疫脏器重量,结果表明:其中SNLWP-1、SNLAP-1和SNLAP-2能显着抑制荷瘤小鼠恶性腹水的生成,延长其生命率,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并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SNLWP-1(50mg/kg·d、100mg/kg·d)、SNLAP-1(50mg/kg·d、100mg/kg·d)、SNLAP-2(50mg/kg·d、100mg/kg-d)给药组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达到63.5%、36.5%,75.9%、64.2%,88.3%、73.7%。SNLWP-1(50mg/kg·d、100mg/kg·d)、SNLAP-1(50mg/kg·d、100mg/kg·d)、 SNLAP-2(50mg/kg·d、100mg/kg·d)对恶性腹水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8.7%、57.8%,65.4%、63.6%,69.5%、66.8%。实验结果显示SNLWP-1、SNLAP-1和SNLAP-2对H22腹水瘤小鼠有抗肿瘤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第四部分:龙葵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包括:1.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采用改良MTT法系统的考察了龙葵水提及碱提精多糖SNLWP、SNLAP,龙葵均一多糖SNLWP-1、SNLWP-2、SNLAP-1、SNLAP-2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龙葵精多糖及其均一多糖对H22细胞基本无抑制作用。由此可得出,龙葵多糖对H22细胞无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抗肿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机体自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而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2.以H22腹水瘤小鼠为模型,龙葵均一多糖SNLWP-1、SNLWP-2、SNLAP-1、 SNLAP-2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测定小鼠免疫脏器重量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10含量,实验结果显示:SNLWP-1(50mg/kg·d、100mg/kg·d)、SNLAP-1(50mg/kg·d、100mg/kg·d)、SNLAP-2(50mg/kg·d、100mg/kg·d)能显着提高腹水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SNLWP-1(100mg/kg·d)、SNLAP-1(50mg/kg·d、100mg/kg·d)、 SNLAP-2(50mg/kg·d、100mg/kg·d)能显着提高治疗组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2、IFN-γ水平,降低IL-10水平。IL-2、IFN-γ及IL-10在诱导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们对肿瘤细胞无直接毒性,而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效应。IL-2和IFN-γ水平的提高可促进小鼠Thl细胞活化,增强机体免疫力,IL-10水平的降低抑制Th2细胞活化,进而促进Thl细胞活化,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由此可见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是龙葵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3.对龙葵精多糖及均一多糖进行体外抗自由基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SNLWP、 SNLAP、SNLWP-1、SNLAP-1具有抗O2·-和·OH的双重功效,且呈剂量依赖关系。SNLWP-2、SNLAP-2清除O2·-及·OH作用较弱,但其活性大小也与多糖浓度成正比。龙葵多糖所表现出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具有相关性。

刘杰超,焦中高,周红平,王思新[8](2008)在《水果活性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多糖是水果中一类重要的功能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水果多糖的资源分布与利用、生物活性、分子修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水果活性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探讨。

刘杰超,焦中高,周红平,王思新[9](2008)在《水果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应用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多糖是水果中一类重要的功能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水果多糖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病毒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并就水果多糖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倪英萍[10](2007)在《丝瓜籽及柏子仁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年来,丝瓜的药用成分、药用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丝瓜属植物中发现了多种药用成份。柏子仁是一种上等的中草药,很久以前就有诸多神奇的药效传说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转载了一则晋代葛洪《抱朴子》中有关“长寿毛女”的传奇故事。用柏子仁、松子仁,以松脂和丸,常服也可“齿落更生,行及奔马”,“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对丝瓜籽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分子核糖体失活蛋白上,柏子仁因其油脂太多,少有人研究它其他的成分,为了更好的综合开发丝瓜籽、柏子仁的药用价值,寻找新的药源,本文对丝瓜籽油的脂肪酸、柏子仁中无机元素及微量元素和柏子仁中多糖进行了研究。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丝瓜籽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丝瓜籽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丝瓜籽油用石油醚提取,经皂化、甲酯化法处理,采用GC-MS联用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鉴定出四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总含量高达75.75%,它是人和动物营养中必需的脂肪酸,在医药上可用于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等症;且超声提取所得油的品质明显优于常规回流提取。2.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柏子仁中无机元素微波消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处理方法,与常规溶样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溶剂用量少等优点。本文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柏子仁样品,并采用端视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中药柏子仁中20多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对其中的柏子仁进行了不同煎提时间无机元素溶出量的研究,发现柏子仁中钾、钙、镁、磷等元素含量较高,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十四种微量元素中的九种。此测定结果可为探讨柏子仁中无机元素含量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依据。3.柏子仁多糖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柏子仁水溶性多糖,对柏子仁多糖提取工艺及一般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选择浸提固液比、温度、时间和浸提次数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实验,确定其条件范围,再通过正交实验L9(33)进一步确定柏子仁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0,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2h,反复浸提2次。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柏子仁多糖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4.柏子仁多糖的纯化、分离和含量的测定用石油醚除去柏子仁脂溶性杂质,用95%乙醇提取除去所含单糖、低聚糖及苷类等干扰成分后,再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从柏子仁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经去蛋白,得到苍白色的柏子仁水溶性多糖OAPS,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测得柏子仁多糖含量为6.38%,平均回收率为99.34%。将OAPS过DEAE—纤维素柱在水洗脱和不同浓度氯化钠洗脱部分分别得到OAPS1、OAPS2和OAPS3三个组分。5.柏子仁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和肾病并发症的影响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体重)造成高血糖动物模型。按柏子仁多糖高剂量组(50mg/kg体重/天)、柏子仁多糖低剂量组(25mg/kg体重/天)和阳性对照组(消渴丸50mg/kg体重/天),分别灌胃给药。同时设正常小鼠和正常小鼠喂以高剂量柏子仁多糖作为对照,各组小鼠均喂以全合成饲料,测定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尿素氮的含量。研究表明柏子仁多糖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并且其降血糖作用存在量效关系,也能缓解糖尿病小鼠肾病并发症的发生,且柏子仁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脂类代谢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高剂量可较显着的降低由高血糖引起的血脂紊乱。故柏子仁多糖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降糖植物多糖。

二、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1)巴斯德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黄桃酒工艺优化及风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黄桃
        1.1.1 黄桃概述
        1.1.2 黄桃研究现状
    1.2 酿酒酵母概述
    1.3 非酿酒酵母概述
    1.4 酵母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1.4.1 传统鉴定方法
        1.4.2 现代分子学鉴定方法
    1.5 果酒研究现状
        1.5.1 果酒发酵工艺进展
        1.5.2 果酒风味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优化黄桃酒发酵工艺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处理方法
        2.3.2 操作要点
        2.3.3 理化指标测定
        2.3.4 感官评定
        2.3.5 模糊综合评判
        2.3.6 响应面试验设计
        2.3.7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
        2.4.2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2.4.3 重复验证试验
    2.5 小结
第三章 利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酵母发酵性能差异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菌种的活化
        3.3.2 菌种的分离与保藏
        3.3.3 酵母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分类
        3.3.4 酵母的分子分类学鉴定
        3.3.5 生长曲线的测定
        3.3.6 酵母耐受性试验
        3.3.7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酵母菌形态差异
        3.4.2 不同酵母菌株的26SrDNA鉴定结果
        3.4.3 不同酵母菌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3.4.4 不同酵母的生长曲线
        3.4.5 酵母菌的耐受性测定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酵母菌及混菌发酵对黄桃酒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酒样处理
        4.3.2 固相顶空微萃取(SPME)
        4.3.3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
        4.3.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4.3.5 香气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
        4.3.6 电子舌
        4.3.7 Flash E-Nose电子鼻分析
        4.3.8 感官分析
        4.3.9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理化指标分析
        4.4.2 不同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
        4.4.3 香气化合物GC-O分析
        4.4.4 香气物质定量分析及OAV
        4.4.5 电子舌结果分析
        4.4.6 电子鼻结果分析
        4.4.7 感官属性与风味化合物的相关性分析
        4.4.8 热图聚类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2)襄麦冬多糖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光谱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1.4 襄麦冬多糖提取物的制备
    1.5 襄麦冬多糖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1.5.1 对·OH清除活性的测定
        1.5.2 对·O2 -清除活性的测定
        1.5.3 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1.5.4 对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1.5.5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的测定
        1.5.6 还原能力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OH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2.2 对·O2 -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2.3 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2.4 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2.5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
    2.6 还原能力的测定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不同包装形式对4种黄桃罐头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黄桃概述
    1.2 黄桃的价值
        1.2.1 黄桃的营养价值
        1.2.2 黄桃的食用价值
    1.3 黄桃加工现状及黄桃应用研究
        1.3.1 罐藏黄桃品种介绍
        1.3.2 黄桃罐头包装容器简介
        1.3.3 黄桃加工现状
    1.4 色差计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5 质构仪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1.6 电子鼻在果实风味物质测定中的应用
    1.7 顶空固相微萃取在果实风味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2 引言
    2.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3 材料和方法
    3.1 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2 主要仪器设备
        3.2.1 主要生产设备
        3.2.2 主要检测仪器
    3.3 试验设计
        3.3.1 黄桃罐头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3.3.2 试验设计方案
        3.3.3 黄桃鲜果成熟度评定标准
    3.4 不同黄桃罐头品质分析方法
        3.4.1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3.4.2 黄桃罐头色差分析
        3.4.3 黄桃罐头质构分析
        3.4.4 黄桃罐头风味物质成分分析
        3.4.5 不同品种黄桃罐头感官评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包装形式对黄桃罐头理化指标的影响
    4.2 不同包装形式对黄桃罐头果肉色泽的影响
    4.3 不同包装黄桃罐头果肉质构差异分析
        4.3.1 不同包装的黄桃罐头品种果肉硬度差异分析
        4.3.2 不同包装的黄桃罐头品种果肉咀嚼性差异分析
        4.3.3 不同包装的黄桃罐头品种果肉凝聚性差异分析
    4.4 不同黄桃罐头风味物质电子鼻分析结果
        4.4.1 传感器信号优化与选择
        4.4.2 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
        4.4.3 电子鼻载荷分析
        4.4.4 线性判别分析(LDA)
    4.5 不同黄桃罐头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结果
    4.6 不同黄桃罐头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EVOH复合塑杯黄桃罐头品质保持特点
    5.2 电子鼻分析香气物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银杏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银杏果研究概况
        1.1.1 银杏果简介
        1.1.2 银杏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1.2 植物淀粉及非淀粉多糖的研究概况
        1.2.1 植物淀粉的理化及糊化性质研究
        1.2.2 植物非淀粉多糖的提取
        1.2.3 植物非淀粉多糖的分离纯化
        1.2.4 植物非淀粉多糖的分析鉴定
        1.2.5 植物非淀粉多糖的结构测定
        1.2.6 植物非淀粉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
        1.2.7 植物非淀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3 银杏果淀粉与非淀粉多糖的研究概况
        1.3.1 银杏果淀粉的研究现状
        1.3.2 银杏果非淀粉多糖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银杏果淀粉的特征性状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银杏果淀粉的成分分析
        2.2.2 银杏果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2.2.3 银杏果淀粉的理化性质
        2.2.4 银杏果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2.3 结论
第三章 银杏果非淀粉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硫酸一苯酚法测定多糖的标准曲线
        3.2.2 热水浸提法提取银杏果多糖
        3.2.3 微波法提取银杏果多糖
        3.2.4 微波辅助提取和传统热水浸提的比较
        3.2.5 醇沉条件的确定
    3.3 结论
    3.4 讨论
第四章 银杏果非淀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纯度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4.2.2 脱色方法的研究
        4.2.3 DEAE-纤维素柱层析
        4.2.4 SephadexG-200柱层析
        4.2.5 银杏果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4.2.6 银杏果多糖GBSP1-2的定性检测
    4.3 结论
    4.4 讨论
第五章 银杏果非淀粉多糖GBSP1-2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5.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银杏果多糖GBSP1-2的理化性质鉴定
        5.2.2 银杏果多糖GBSP1-2的单糖组成
        5.2.3 银杏果多糖GBSP 1-2的红外光谱
        5.2.4 银杏果多糖GBSP1-2的电子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结果
    5.3 结论
    5.4 讨论
第六章 银杏果非淀粉多糖降血脂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6.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1.3 供试动物
        6.1.4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体外抗氧化测定
        6.2.2 银杏果多糖降血脂功能研究
        6.2.3 银杏果多糖体内抗氧化功能研究
    6.3 结论
    6.4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成果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5)棘托竹荪孢子与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竹荪概述
        1.1.1 竹荪简介
        1.1.2 竹荪营养价值
        1.1.3 竹荪药用价值
    1.2 竹荪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1 竹荪多糖研究
        1.2.2 竹荪抑菌作用
        1.2.3 竹荪挥发油
        1.2.4 竹荪抗氧化作用
    1.3 抗氧化物质研究进展
        1.3.1 自由基的产生及危害
        1.3.2 抗氧化剂对自由基的清除机理
        1.3.3 抗氧化评价方法
        1.3.4 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3.4.1 维生素类
        1.3.4.2 类黄酮物质
        1.3.4.3 多糖及其衍生物
        1.3.4.4 多肽和蛋白质类
        1.3.4.5 微量元素
    1.4 竹荪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选题依据、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论文选题依据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棘托竹荪收集及前处理
        2.2.1.1 棘托竹荪各部分鲜重比及干重比的测定
        2.2.1.2 棘托竹荪各部分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2.2.1.3 棘托竹荪各部分体外抗氧化作用
        2.2.1.4 棘托竹荪孢子粉成分分析
        2.2.1.5 棘托竹荪孢子粉体外抗氧化作用
        2.2.2 棘托竹荪孢子形态及破壁方法研究
        2.2.2.1 棘托竹荪孢子粉的获得及处理
        2.2.2.2 棘托竹荪孢子粉的光学显微形态
        2.2.2.3 棘托竹荪孢子粉扫描电镜
        2.2.2.4 棘托竹荪孢子粉透射电镜
        2.2.2.5 棘托竹荪孢子破壁方法选择
        2.2.3 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超临界CO_2萃取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2.2.3.1 破壁竹荪孢子粉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
        2.2.3.2 棘托竹荪孢子粉挥发油GC-MS成分分析
        2.2.4 棘托竹荪孢子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2.2.4.1 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
        2.2.4.2 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2.5 棘托竹荪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2.2.5.1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提取
        2.2.5.2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2.2.5.3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纯化及活性测定
        2.2.5.4 棘托竹荪胶质抑菌作用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棘托竹荪各部分测定及分析
        3.1.1 棘托竹荪各部分鲜重比、干重比及含水率
        3.1.2 棘托竹荪各部分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3.1.2.1 棘托竹荪各部分粗多糖含量测定
        3.1.2.2 棘托竹荪各部分多酚含量的测定
        3.1.3 棘托竹荪各部分抗氧化作用
        3.1.3.1 羟基自由基
        3.1.3.2 DPPH
        3.1.3.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3.1.3.4 对Fe~(2+)的螯合力
        3.1.3.5 总还原力
        3.1.4 棘托竹荪孢子粉营养成分分析
        3.1.5 棘托竹荪孢子粉生物活性物质测定
        3.1.6 破壁与未破壁孢子粉抗氧化活性比较
        3.1.6.1 羟基自由基清除力
        3.1.6.2 DPPH自由基清除力
        3.1.6.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力
        3.1.6.4 对Fe~(2+)的螯合力
        3.1.6.5 总还原力
        3.1.7 小结
    3.2 棘托竹荪孢子粉形态
        3.2.1 棘托竹荪孢子光学显微形态
        3.2.2 扫描电镜
        3.2.3 透射电镜
        3.2.4 棘托竹荪孢子破壁方法结果
        3.2.4.1 破壁率标准曲线绘制
        3.2.4.2 生物酶对棘托竹荪孢子破壁的影响
        3.2.4.3 不同破壁方法对棘托竹荪孢子破壁的影响
        3.2.5 小结
    3.3 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结果
        3.3.1 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
        3.3.2 挥发油抗氧化作用
        3.3.3 挥发油GC-MS成分分析
        3.3.4 小结
    3.4 棘托竹荪孢子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3.4.1 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优化
        3.4.1.1 料液比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3.4.1.2 回流温度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3.4.1.3 回流时间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3.4.1.4 乙醇浓度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3.4.1.5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4.2 不同有机溶剂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4.3 棘托竹荪孢子粉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3.4.4 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3.4.4.1 TLC分析
        3.4.4.2 正相硅胶柱层析粗分
        3.4.4.3 小极性正相硅胶柱层析细分
        3.4.4.4 大极性反相硅胶及sepdehax LH-20柱层析
        3.4.5 小结
    3.5 棘托竹荪胶质生物活性物质初步研究
        3.5.1 棘托竹荪胶质抑菌作用
        3.5.2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3.5.2.1 硫酸-苯酚法葡萄糖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3.5.2.2 温度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3.5.2.3 提取时间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3.5.2.4 料液比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3.5.2.5 pH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3.5.2.6 竹荪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3.5.3 竹荪胶质多糖的分级醇沉淀
        3.5.4 DE52-纤维素柱纯化竹荪胶质多糖
        3.5.5 竹荪胶质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
        3.5.6 小结
结论与讨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6)枣及其他一些水果中多糖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果多糖资源
    1.2 水果多糖的种类及分子结构
    1.3 水果多糖的生物活性
        1.3.1 免疫调节作用
        1.3.2 抗肿瘤作用
        1.3.3 抗氧化活性
        1.3.4 抑菌作用
        1.3.5 抗病毒活性
        1.3.6 降血糖作用
        1.3.7 其他活性
    1.4 多糖的定量测定
        1.4.1 比色法
        1.4.2 层析法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1.4.5 气相色谱法
        1.4.6 高效离子交换层析- 脉冲电流法
    1.5 枣多糖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拟解决的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仪器
        2.1.3 试剂
    2.2 样品的处理
        2.2.1 水果样品前处理
        2.2.2 枣生长期、不同枣品种样品的处理
    2.3 酸解糖腈乙酰化衍生GC 的分析方法
        2.3.1 酸解糖腈乙酰化衍生反应
        2.3.2 气相色谱条件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品水解条件的优化
        3.1.1 水解反应时间的影响
        3.1.2 硫酸的浓度的选择
        3.1.3 样液比的选择
    3.2 衍生条件的优化
        3.2.1 盐酸羟胺加入量的影响
        3.2.2 肟化时间的影响
        3.2.3 乙酸酐加入量的影响
        3.2.4 乙酰化时间的影响
    3.3 GC 分析方法评价
        3.3.1 色谱条件
        3.3.2 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3.3.3 精密度
        3.3.4 回收率
    3.4 水果中多糖的分析
        3.4.1 水果PS 的单糖总含量分析
        3.4.2 水果PS 单糖组成分析
    3.5 枣中糖组分含量的分析
        3.5.1 山西木枣不同生长期游离糖、低聚糖和多糖含量的变化
        3.5.2 33 个品种枣的游离糖、低聚糖和粗多糖的含量
        3.5.3 20 个枣中糖类成分与其物性的关系
4 讨论
    4.1 多糖酸水解条件的优化
    4.2 单糖衍生条件优化
    4.3 GC 的分析方法的评价
    4.4 水果多糖分析
    4.5 枣中糖类成分的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7)龙葵多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H22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多糖的研究方法
    1.2 多糖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3 龙葵及龙葵多糖的研究概况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龙葵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龙葵多糖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2.3.2 龙葵多糖脱蛋白方法比较
        2.3.3 D-900脱色结果与分析
        2.3.4 龙葵多糖提取得率及含量测定结果
        2.3.5 龙葵水提多糖、碱提多糖DEAE Cellulose-52分离纯化
        2.3.6 龙葵各组分多糖SephadexG-100分离纯化
        2.3.7 多糖的纯度鉴定
        2.3.8 SephadexG-100纯化后各组分多糖得率及蛋白含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龙葵均一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龙葵各均一多糖分子量测定结果
        3.3.2 多糖组分理化性质
        3.3.3 各多糖级分的紫外光谱(UV)检测
        3.3.4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3.5 各均一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3.3.6 刚果红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龙葵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龙葵精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结果与分析
        4.1.3.1 龙葵精多糖SNLWP、SNLAP对H22腹水瘤小鼠生长情况的影响
        4.1.3.2 龙葵精多糖SNLWP、SNLAP对H22腹水瘤小鼠生命延长作用
        4.1.3.3 龙葵精多糖SNLWP、SNLAP对H22腹水瘤小鼠体重、腹水的抑制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4.1.4 小结与讨论
    4.2 龙葵均一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3.1 龙葵均一多糖对H22腹水瘤小鼠生长情况的影响
        4.2.3.2 龙葵均一多糖对H22腹水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4.2.3.3 龙葵均一多糖对H22腹水瘤小鼠体重、腹水抑制率的影响
        4.2.4 小结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龙葵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
    5.1 龙葵多糖对H2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1.3.1 龙葵精多糖体外抗H22肿瘤作用
        5.1.3.2 龙葵均一多糖体外抗H22肿瘤作用
        5.1.4 小结与讨论
    5.2 龙葵多糖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2.3 结果与分析
        5.2.3.1 龙葵均一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5.2.3.2 龙葵均一多糖组分对H22小鼠血清中IL-2、IFN-γ、IL-10含量的影响
        5.2.4 小结与讨论
    5.3 龙葵多糖抗氧化作用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5.3.1 试验材料
        5.3.2 试验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3.1 龙葵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
        5.3.3.2 龙葵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5.3.4 小结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水果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果多糖的生物活性
    1.1 免疫调节作用
    1.2 抗肿瘤作用
    1.3 抗氧化作用
    1.4 抑菌作用
    1.5 抗病毒作用
    1.6 降血糖作用
    1.7 其它作用
2 水果活性多糖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途径
    2.1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2.2 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2.3 水果多糖的资源优势
3 小结

(10)丝瓜籽及柏子仁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 柏子仁及丝瓜籽植物形态及药材形状特征
        1.2 柏子仁及丝瓜籽化学成分的研究
    2 中药中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2.1 中药中脂肪油的研究现状
        2.2 中药中无机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
    3 多糖的研究进展
        3.1 多糖的来源
        3.2 植物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
        3.3 多糖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3.4 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丝瓜籽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2 丝瓜籽油的提取
        2.3 丝瓜籽油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2.4 丝瓜籽油的甲酯化
        2.5 混合脂肪酸甲酯的GC-MS分析条件
        2.6 混合脂肪酸甲酯的定性定量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柏子仁中微量元素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试剂和材料
        2.2 标准溶液的制备
        2.3 ICP-AES操作条件
        2.4 样品的处理
        2.5 实验测定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消解程序及时间—温度—压力曲线
        3.2 分析条件的优化及分析线的选择
        3.3 方法的分析特性
        3.4 实验样品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柏子仁多糖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仪器
        2.1 材料
        2.2 试剂
        2.3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柏子仁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4 柏子仁粗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4.1 单因素实验
        4.2 正交实验
    5 柏子仁粗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
        5.1 物理性质
        5.2 柏子仁多糖的鉴定
        5.3 柏子仁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6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柏子仁多糖的纯化、分离和含量的测定
    1 引言
    2 仪器、材料与试剂
        2.1 仪器
        2.2 材料
        2.3 试剂
    3 柏子仁多糖的测定方法和结果
        3.1 标准葡萄糖溶液的配制
        3.2 5%苯酚试剂的配制
        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4 柏子仁多糖的提取与精制
        3.5 换算因素的测定
        3.6 回收率的测定
        3.7 样品多糖含量的测定
    4 DEAE-纤维素柱(D-52)分离柏子仁多糖
        4.1 DEAE-52上柱前的预处理
        4.2 装柱
        4.3 DEAE-52的再生
        4.4 柏子仁多糖的 DEAE-纤维素分离
    5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柏子仁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和肾病并发症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动物
        2.3 药品与试剂盒
    3 实验方法
        3.1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3.2 实验分组
        3.3 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柏子仁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4.2 柏子仁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4.3 柏子仁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清尿素氮水平的影响
    5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巴斯德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黄桃酒工艺优化及风味的研究[D]. 马博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
  • [2]襄麦冬多糖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光谱学分析[J]. 潘婉莲,杨佳娣,叶国栋,赵苗,余海忠.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06)
  • [3]不同包装形式对4种黄桃罐头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D]. 潘新春.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3)
  • [4]银杏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特性研究[D]. 杨强. 沈阳农业大学, 2013(10)
  • [5]棘托竹荪孢子与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D]. 王彦辉. 福州大学, 2013(09)
  • [6]枣及其他一些水果中多糖的分析[D]. 吕明霞.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7]龙葵多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H22肿瘤活性研究[D]. 李冠业.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8]水果活性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刘杰超,焦中高,周红平,王思新. 食品科学, 2008(10)
  • [9]水果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应用前景[J]. 刘杰超,焦中高,周红平,王思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08)
  • [10]丝瓜籽及柏子仁中有效成分的研究[D]. 倪英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