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满洲里口岸立体化发展体系

加快构建满洲里口岸立体化发展体系

一、加快构建满洲里口岸立体化发展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瑶[1](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李嫣[2](2020)在《中蒙俄经济走廊视角下满洲里对外开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满洲里地处我国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也是亚欧第一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我国通往俄罗斯、蒙古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大通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沿边开放、金融危机等几个重要阶段后,经济包袱不断得以剔除,对外开放潜力不断得到释放,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放工作,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大力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满洲里作为重要的节点城市,正确分析自身在对外开放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利用好政策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回顾满洲里边境贸易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满洲里对外开放面临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归纳,并总结了河南省、中越边境的东兴、中缅边境的瑞丽以及同为中俄边境的绥芬河四个地区的先进经验,得出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发挥自身长处来寻求发展的结论。同时,对满洲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了: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合作水平、建设现代化口岸、打造新经济增长极四点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满洲里的对外开放提供借鉴意义。

杨翔宇[3](2020)在《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边境贸易对国家边境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满洲里口岸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位于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吞吐量最大的内陆口岸,是边疆民族地区口岸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欧亚陆路大通道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沿边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作为我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满洲里口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口岸发展的典范。本文以满洲里口岸的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满洲里口岸的区位优势、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通关能力、运行情况等现状特点,分析了满洲里口岸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条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从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两个方面提出了满洲里口岸未来发展的蓝图与对策,以期为我国延边地区口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兰筱琳[4](2020)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是陆海联动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贸易通道是陆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经络骨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将着眼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陆海均衡发展,既重视陆域和海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注重二者的互动衔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陆海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一带一路”跨区域经贸合作“快车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因此,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是“一带一路”陆海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就多次对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在内的多个“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枢纽节点进行参观考察并发表重要言论,充分肯定了这些港口对构建全球贸易网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就多项陆海贸易通道的建设发展达成了合作意向;在2019年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也展出了“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相关图片。这些都充分说明,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战略价值。鉴于“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其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和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在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陆海经济联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精髓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特征、具体内容、作用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统计学相关方法,以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以GML指数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进行测度。此后,本文又以福建省“丝路海运”为案例,分析了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使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发展前景和演进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布局、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从耦合协调情况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无论在陆域、海域还是陆海综合方面,贸易通道的耦合协调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更为均衡协调。从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呈现无效率状态,但近年来效率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对其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经历了增长期、波动期而后又回归增长期,各省份2018年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远高于2007年,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愈发有效率。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未来应遵循多层次多角度调整发展格局、扩展交汇试点与示范、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探索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的联动发展思路,围绕港口展开功能布局,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

杨维旭[5](2019)在《满洲里口岸—城市互动关系的尺度地缘分析》文中提出国际边界是政治和地理之间联系的明确体现,对厘清个人、群体、国家等不同尺度维度身份对边界的作用,理解边界地区社会空间的建构及其社会化叙事有重要意义。口岸城市作为“边界”的物质载体,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研究,能够映射出边界地区社会发展状态,为加深边界社会叙事理解和推动边界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本文以中俄边界中往来最密切的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为研究对象,探讨多维度多尺度下边界往来的实体——口岸,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地缘框架下,从多维度多尺度视角,分析口岸—城市互动关系动因,解析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空间建构中“我们”与“他者”的成因及其所扮演的角色,以期廓清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的发展历程,为边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思路。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口岸—城市关系定量测度模型及发展阶段划分依据,本文对主要用于港口—城市关系研究的动态集中指数(DCI)模型进行改进,针对口岸与港口的差异性,将口岸的过货量、过客量,城市的人口、经济纳入模型计算,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口岸城市发展关系。基于改进动态集中指数(MDCI),结合定性研究结果,将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口岸主导型、口岸弱主导型、口岸微主导型、发展极落后型、发展落后型、低效均衡互促型、高效均衡互促型、城市微主导型、城市弱主导型和城市主导型十种类型,不同发展类型对应不同取值区间及发展特征。综合动态集中指数(MDCI)计算结果和访谈调研结果,将1979-2017年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四个阶段:(1)低效均衡互促阶段(1979-1997年),本阶段是口岸—城市高速发展前的蓄力期,两者在本阶段互相促进,但效果还不明显;(2)口岸主导阶段(1998-2005年),口岸发展对城市发展具有显着拉动作用;(3)城市弱主导阶段(2006-2015年),口岸发展规模出现轻微下降,而城市规模仍较稳定,城市发展能力略胜于口岸发展,该阶段城市具弱主导作用;(4)口岸主导阶段(2016以来),洲里过货量基本维持稳定状态,过客量出现显着上升,人口略有下降,而GDP出现明显下降,本阶段的口岸主导源于城市规模的衰退。该分类结果前三阶段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相似,但第四阶段与预测结果相悖,说明2016年以来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发展与正常发展规律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口岸—城市演化提出建议。不同尺度主体对口岸—城市关系预测方差的影响表现出国家尺度>个体尺度>地方尺度>区域尺度的关系。在低效均衡互促阶段,地缘经济与地缘文化均让位于地缘政治,口岸城市关系主要受宏观尺度和个体尺度影响,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影响较小。口岸主导阶段,地缘政治对口岸—城市关系的影响渐小,地缘经济影响渐增。此阶段是宏观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个体尺度共同发生作用,且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作用逐渐上升。城市弱主导阶段,地缘政治关系友好稳定,地缘经济关系成为影响两国地缘关系主导因素,同时地缘文化的影响逐渐显现,宏观尺度与个体尺度对口岸—城市关系影响较大,地方尺度影响略有上升,区域尺度影响较小。口岸主导阶段,地缘经济关系依然为两国地缘关系主导因素,地缘文化关系影响变大,此阶段个体尺度与宏观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影响较小。目前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发展存在问题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分析,一是现实发展情况与预测结果相悖,原本应该发展为城市主导型的关系可能退化回到口岸主导型,不利于口岸—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口岸进口产品较单一,出口商品较少,对周边产业发展带动力低,口岸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以带动周边产业升级发展;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过于依赖能源资源型产业,工业结构过于单一,旅游业受淡旺季影响显着且旅游市场监管不足,城市对人才与资金吸引力大幅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口岸—城市关系发展建议:(1)把握地缘关系背景,明确发展主要矛盾;(2)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不同主体功能;(3)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4)改变城市传统产业模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5)坚持城市特色发展道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刘艳霞[6](2017)在《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物流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满洲里市是我国向北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地,满洲里口岸也是我国中俄经贸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其不断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已然成为了我国东北亚地区的经济重要集散地,目前,满洲里口岸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中将对此进行重点的研究和论述,通过研究和论述旨在为推动我国满洲里口岸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曾颉,梁天戈,李震岳[7](2017)在《满洲里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探讨》文中指出满洲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随着"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满洲里的区域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新的宏观背景情势之下,确有必要在国家战略框架内重新审视和确立满洲里市的战略地位,研究满洲里未来在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过程中空间发展的可能趋势以及重要节点的专业化识别,进而探讨满洲里及周边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保障实施空间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建议。

赵青宇[8](2017)在《满洲里口岸在中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地位研究》文中认为沿边口岸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域位置,是国与国之间开展经济、政治、文化沟通的桥梁和通道。我国内陆与邻国接壤的有14个地区,大部分都是口岸城市,口岸的开发开放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果,从战略性地位来说,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口岸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满洲里口岸,地处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处,有着丰厚悠久的历史,是自近代以来最早开放的口岸城市之一,基础坚实。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政策、国家开发开放实验区政策、国家“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政策等各项政策的覆盖促使其在内蒙古口岸中的地位凸显。更为明显的优势是,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意见》,涉及到五个国家开发开放重点实验区、72个国家级沿边口岸、28个边境城市,17个经济合作区,满洲里都包含其中。认识满洲里口岸,就是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就是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的出路,就是把握中华民族现代化的未来。本文的框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主体和结论。绪论部分就是对研究的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做的一个概括。主体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章是对满洲里的对外开放进行了历史回顾。回顾了中苏贸易从开始到停滞、恢复以及蓬勃发展的曲折贸易合作历史。百年的历史发展,一方面说明了国家的开发开放政策对满洲里口岸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满洲里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重要价值,在国家北方地缘战略总体布局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我国北部边境重要的战略城市,在国家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和枢纽作用。第二章从背景的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出台以及对满洲里城市和口岸未来发展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是世界背景和中国背景下的提出来的,是历史选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中,满洲里试验区被列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点产业园区和陆海联运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对满洲里在东北亚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有深刻认识。此外,“一带一路”战略对满洲里城市及其口岸的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第三、四章主要探讨的是满洲里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地位和作用、机遇和挑战。满洲里是我国北部边境地区地缘空间战略布局中国家重要战略性城市,是接续和保障我国东北地区和蒙东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振兴的重要通道和战略支撑,是我国向北沿边开发开放的龙头和桥头堡。是贯穿欧亚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综合性枢纽、支撑了东北和蒙东地区对外开发开放、内蒙古对俄蒙沿边开发开放中起到龙头和桥头堡的作用以及在我国向北沿边开发开放口岸城市中具有典型性的示范作用。此外,不难看出满洲里城市和口岸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主要存在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工业基础较薄弱,区域竞争态势加剧,陆路口岸领先性地位受到挑战,满洲里受国际国内经济变化波动影响较大,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提高等问题。第五章重点针对满洲里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笔者认为,具体有五个方面:第一,要扩大满洲里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满洲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为满洲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因此扩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必要性。第二,着力增强满洲里城市的支撑能力。针对满洲里内生动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要对满洲里本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落地,发展智能绿色产业,突破技术障碍等手段来解决。另外,对城市空间体系要进行充分合理的规划布局。对航空、交通运输,地下空间等开发也是值得探讨的。第三,积极争取国家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满洲里城市和口岸主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深化改革,带动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但由于其远离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处于劳动市场、产业链条和市场的末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要求国家对满洲里城市和口岸机遇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从满洲里城市和口岸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来看,积极争取国家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第四,创新满洲里俄蒙毗邻地区的务实合作。满洲里处于中俄蒙三国交汇之处,处于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前沿区域。一方面,由于三国资源的优势互补,进行贸易往来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国际格局方面,美国回归亚太,强化美日联盟,夹击包围俄罗斯和中国,使中俄在经济方面的巨大互补性。而满洲里作为我国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承担着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加大夯实中俄蒙三国的合作成了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的必然。第五,加强满洲里跨境信息化网络建设。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满洲里作为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未来的国际物流中心。作为改革的前沿地区,要紧跟时代步伐。优先将构建跨境信息化网络提上日程。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区。眼下,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占有越来越有分量的地位。中俄关系也是几世纪以来最好的时候,俄罗斯的经济之船离不开中国这片海洋。“一带一路”战略更加如虎添翼。满洲城市和口岸应该凭借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跟进时代潮流,抓住大好机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谢依霖[9](2017)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经贸合作研究》文中提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6年以来,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作为中俄两国边境地区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作为研究背景,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研究目的,介绍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经贸合作的基本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双方在能源、科技、农业、林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物流业等领域的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金德谷[10](2016)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文中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党中央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在边疆民族地区先后推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或发展工程,同时出台了与国家战略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边疆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筹集了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投入资金,推动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加快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当前,学界从经济学、税收学等学科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成果较多,却较少从民族学视角入手,分析和讨论税收如何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个案,在实地田野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考察税收在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此外,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笔者还将重点关注边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民族关系状况。本文认为,税收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促进作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通常凭借两种途径: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使之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资源再分配的工具,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领域的动力来源和物质支撑,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凭借税收的途径促进了边疆民族的发展,增强了边民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推动并构建了和谐的民族关系。除绪论外,本文共分六个章节。在本文绪论部分,笔者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田野调查点概况。第一章为“满洲里市税收概况”。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简述满洲里市征税的历史,此后,运用税收学的分析方法对当前满洲里市国税和地税数据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状况。比如运用宏观税负分析,得出满洲里的税负在合理区间运行;运用税收弹性分析,表明满洲里的税收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从税种结构来看,满洲里的税收主要来源包括营业税、增值税等;从产业结构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囊括了国有企业和股份公司。在本章的后半部分,笔者还借助个案访谈材料,对满洲里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税收情况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状况进行比较,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影响。在第二章中,重点探讨了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那么,税收如何促进满洲里的经济发展?本章以税收三大支柱:对外贸易、旅游业和工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同时分析了税收对满洲里畜牧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满洲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为满洲里财政收入贡献占60%。国家出台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在边疆民族地区鼓励发展边境贸易,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采取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调整为财政转移支付,扶持边贸企业发展。此外,对边民互市规定货值范围内的生活用品采取免关税的政策,激活了边贸市场,促进满洲里对外贸易的发展。旅游业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政策,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政策,比如对农家乐、牧户游等旅游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旅游包机业务返还50%的营业税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旅游业发展。工业发展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满洲里市政府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税收政策制定了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工业发展减免企业所得税,企业设备抵扣税收等,促进了满洲里的工业发展。2005年1月,内蒙古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牧业税,这对满洲里的畜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调整营业税的起征点方面,满洲里市政府从2009年的5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2万元,鼓励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从而促进满洲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总体而言,满洲里市的各项税收政策和措施,较快地促进了满洲里市的经济发展。在第三章中,笔者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当税收收入纳入财政收入之后,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途径,把税收资金(财政收人)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民族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边民生活质量提高及文化发展。根据每年财政投入社会建设的资金分析,满洲里政府在社会各领域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而且重视民生事业发展,2013年,其民生领域的支出甚至占到财政总支出近40%。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满洲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130元提高到2014年的540元。同时当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在就业方面,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抵扣,促进当地失业人员再就业。2004年到2014年满洲里的城镇失业率维持在4%左右,反映了满洲里就业发展良好。边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反映满洲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到2014年提高了1.67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5年到2014年提高了4.53倍。此外,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举办节庆活动,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文化发展。在第四章中,重点从当地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出发,探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关系。少数民族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上。政府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少数民族孕妇去医院住院生产,满洲里市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较快。此外,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到满洲里就业,这样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入,带来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通过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笔者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原因。在生计方式变迁方面,历史上满洲里牧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从事游牧生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很多牧民放弃游牧生计,选择到城市企业工作。国家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家发展民族服饰,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收。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活动,比如蒙古族祭敖包、回族古尔邦节等节日屠宰牲畜免除屠宰税,之后又逐步取消了屠宰税,这对少数民族饮食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此外,在住房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对少数民族棚户区改造,及其购买第一套住房享受契税低税率优惠,带来了少数民族住房的发展。在交通方面,政府投资修巷道、硬化道路,方便少数民族出行。这些措施提升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使得当地的民族关系得以和谐发展。第五章主要讨论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税收促进满洲里整体的社会发展,边民受益,从而增强了边民国家认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比邻国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这也增强我国边民对于自己国家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边民对于未来生活的选择往往有着非常理性的认知,“用脚投票”选择他们认为税收环境、发展环境更好的国家发展。在不同场域中,不管是少数民族、汉族的民族区分,还是中国人、蒙古人、俄罗斯人的国籍区分,边民往往会选择那种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身份来认同。在本文最后一个部分,笔者对税收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讨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税收功能、特点和影响,分析满洲里税收与经济的数量关系,分析税收杠杆与满洲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内在关联,以及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讨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税收如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加快构建满洲里口岸立体化发展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构建满洲里口岸立体化发展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蒙俄经济走廊视角下满洲里对外开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实际应用价值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1.5 文献综述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中蒙俄经济走廊
        2.1.2 对外开放
        2.1.3 对外开放水平
    2.2 理论基础
        2.2.1 善治理论
        2.2.2 SWOT分析理论
3 满洲里边境贸易发展历程
4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SWOT分析
    4.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SO分析
        4.1.1 基础设施方面
        4.1.2 对外贸易方面
        4.1.3 先行先试方面
    4.2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WT分析
        4.2.1 管理创新方面
        4.2.2 对内对外合作方面
        4.2.3 现代化口岸建设方面
        4.2.4 经济增长点方面
    4.3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SWOT战略选择
5 其他地区对外开放现状与借鉴意义
    5.1 其他地区对外开放现状
    5.2 对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借鉴意义
6 满洲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推进管理创新
        6.1.1 推进财税管理创新
        6.1.2 推进土地管理创新
        6.1.3 推进行政管理创新
    6.2 提升合作水平
        6.2.1 提升外贸合作水平
        6.2.2 提升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水平
        6.2.3 提升金融合作水平
        6.2.4 提升边境社会事务合作水平
    6.3 建设现代化口岸
        6.3.1 优化升级口岸综合服务
        6.3.2 建设俄蒙经济走廊节点
        6.3.3 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6.4 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6.4.1 建设国际贸易基地
        6.4.2 建设跨境旅游基地
        6.4.3 建设能源开发转化基地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善治”理论
    2.3 研究方法
3 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
    3.1 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况
        3.1.1 满洲里口岸昀建立及区位优势
        3.1.2 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3.2 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的运行情况
        3.2.1 满洲里口岸的通关能力
        3.2.2 满洲里口岸的运量情况
4 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的优势因素
        4.1.1 中俄两国邦交具有稳定性
        4.1.2 中俄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
        4.1.3 中俄两国文化具有交融性
    4.2 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4.2.1 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4.2.2 对外贸易基础的制约
        4.2.3 对外贸易规模的局限
5 满洲里口岸未来发展的蓝图与对策
    5.1 立足国内,打铁还需自身硬
        5.1.1 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基础建设
        5.1.2 提升通关能力,优化通关环境
    5.2 完善政策,深化交流与合作
        5.2.1 立足国家大局,制定开放战略
        5.2.2 加深经贸合作,升级对外开放
        5.2.3 扩大区域合作,促推中欧班列
    5.3 面向国际,谋求共同发展
        5.3.1 抓住时代机遇,推进经贸提升
        5.3.2 利用劳动优势,探索协作共赢
        5.3.3 发挥民族特色,推动跨境旅游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综述
        二、陆海关系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六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与理论
    第一节 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一、贸易通道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联动发展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三、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具体内容
        四、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作用机制
        五、推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
        二、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陆海经济联动的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
        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五、中巴经济走廊
        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第二节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
        二、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三、北冰洋蓝色经济通道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建设情况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总体情况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影响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一、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联系分析
        三、基于贸易潜力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评价模型设计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选择
        一、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理论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
        一、筛选依据
        二、实证指标体系构成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和权重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效率评价
    第一节 评价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归一法
        三、GML指数模型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案例分析——以福建“丝路海运”为例
    第一节 “丝路海运”的构建意义
        一、深化港航合作,加速形成便捷高效物流网络
        二、务实陆海联动,无缝衔接“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三、推出中国标准,优化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
        四、夯实合作基础,打造经贸投资新高地
    第二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港口+互联网”联动发展模式
        二、“港口+城市”联动发展模式
        三、“港口+港口”联动发展模式
        四、“港口+服务”联动发展模式
    第三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建设成效
        一、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组建“丝路海运联盟”
        二、推进陆海通道联动,延伸“丝路海运”物流链条
        三、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提升“丝路海运”营商环境
    第四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环境保障
        四、服务保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预测分析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预测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陆海贸易通道运输量预测
        三、基于预测结果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传统安全风险
        二、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陆海贸易通道网络布局加快形成
        二、陆海贸易通道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三、陆海贸易通道结构更加合理
        四、陆海贸易通道配套设施协同建设
第八章 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地理重组和发展格局调整
        二、扩展陆海贸易通道交汇试点与示范
        三、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
        四、助力国内发展的同时拓展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功能布局
        一、以港口整合提升为重点,优化陆海贸易通道集疏运体系
        二、以临海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形成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增长极”
        三、以“港口+腹地”为纽带,打造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助推器”
        四、以港口规模效应、错位竞争为原则,扩大“一带一路”辐射作用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从国际维度来看
        二、从国内维度来看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投融资机制
        二、安全保障机制
        三、法律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满洲里口岸—城市互动关系的尺度地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
        1.1.2 区域协调战略的时代需求
        1.1.3 满洲里口岸发展的客观需要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概念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边境研究
        2.1.2 边境口岸研究
        2.1.3 口岸—城市互动研究
    2.2 相关概念辨析
        2.2.1 地缘关系
        2.2.2 尺度地缘
        2.2.3 满洲里口岸
    2.3 相关理论
        2.3.1 尺度理论(Scale Theory)
        2.3.2 背景理论(Contextual Theory)
        2.3.3 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
3 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测度
    3.1 研究区概况
    3.2 口岸发展情况测度
        3.2.1 口岸过货量及增长率
        3.2.2 口岸过客量及增长率
    3.3 城市发展情况测度
        3.3.1 经济规模
        3.3.2 人口规模
    3.4 口岸—城市关系测度
        3.4.1 相对集中指数(RCI)测度
        3.4.2 改进动态集中指数(MDCI)测度
    3.5 口岸—城市关系发展阶段划分
        3.5.1 低效均衡互促阶段(1979-1997 年)
        3.5.2 口岸主导阶段(1998-2005 年)
        3.5.3 城市弱主导阶段(2006-2015 年)
        3.5.4 口岸主导阶段(2016 以来)
    3.6 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发展预测
4 口岸—城市互动的尺度地缘分析
    4.1 尺度地缘分析框架
    4.2 多尺度主体概述
        4.2.1 国家尺度
        4.2.2 区域尺度
        4.2.3 地方尺度
        4.2.4 个体尺度
    4.3 向量自回归模型计算
        4.3.1 脉冲响应函数
        4.3.2 方差分解
    4.4 结果分析
    4.5 口岸—城市关系的尺度地缘分析
        4.5.1 中俄地缘关系概述
        4.5.2 分阶段口岸—城市关系尺度地缘分析
5 新时代满洲里口岸—城市发展建议
    5.1 满洲里口岸—城市发展存在问题
        5.1.1 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存在问题
        5.1.2 满洲里口岸发展存在问题
        5.1.3 满洲里城市发展存在问题
    5.2 满洲里口岸—城市发展建议
        5.2.1 把握地缘关系背景,明确发展主要矛盾
        5.2.2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不同主体功能
        5.2.3 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5.2.4 改变城市传统产业模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5.2.5 坚持城市特色发展道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物流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物流现状
    1.1 内蒙古满洲里口岸
    1.2 满洲里口岸运输方式
    1.3 国际物流园区建设
    1.4“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
2 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物流存在问题
    2.1 物流通道建设较少
    2.2 物流企业规模参差不齐
    2.3 边境口岸物流信息平台搭建缺失
    2.4 口岸物流人才相对不足
3 发展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物流对策
    3.1 建设边境口岸物流通道
    3.2 壮大物流企业实力
    3.3 构建边境口岸物流信息平台
    3.4 解决口岸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流失的问题
4 结语

(7)满洲里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背景
2 满洲里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战略地位
    2.1 满洲里在东北亚的地缘战略价值
    2.2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通道和战略走向
    2.3满洲里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空间特征识别
    2.4“满—哈—绥”在绥满经济带上的点轴空间意义
    2.5满洲里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地位
3 满洲里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空间发展战略预判
4 满洲里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识别
5 总体思路及空间发展战略
    5.1 总体思路
    5.2 空间发展战略
6 保障实施空间发展战略的政策架构和措施建议
    6.1 着力推进满洲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6.2 扩大满洲里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6.3 推进欧亚大通道联运枢纽体系建设
    6.4 积极争取国家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
    6.5 创新满洲里俄蒙毗邻地区务实合作
    6.6 着力增强满洲里城市综合支撑能力
    6.7 加强满洲里跨境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8)满洲里口岸在中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地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四、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满洲里口岸对外开放历史回顾
    第一节 满洲里口岸的基本情况
        一、历史渊源及演变
        二、区域优势
        三、口岸构成及通关能力
    第二节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
        一、初创时期:被迫开放
        二、发展时期:中苏贸易关系稳定
        三、停滞时期:中苏贸易关系恶化
        四、恢复发展时期:沿边开放中苏关系正常化
        五、快速发展时期:新世纪中俄两国发展需要
    第三节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现状
        一、对外交流不断深化
        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及综保区的成立是满洲里的新契机
        三、口岸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通关能力不断增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出台以及对满洲里城市和口岸未来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 “一带一路”战略出台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
        二、“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对内蒙古发展战略定位
        三、“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概述
        四、中蒙俄经济走廊概述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定位
        一、“一带一路”对中国东北地区战略定位
        三、“一带一路”对满洲里区域战略定位
    第三节 对满洲里城市和口岸未来发展的意义
        一、国家规划对满洲里战略定位
        二、满洲里口岸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竞争优势
        三、对满洲里城市和口岸未来发展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满洲里城市和口岸在中国北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满洲里城市和口岸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外延范围与东北亚
        二、满洲里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空间识别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与绥满经济带
        四、满洲里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满洲里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战略作用
        一、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欧亚大通道中的综合性枢纽作用
        二、东北和蒙东地区对外开发开放和经济振兴中的重大支撑作用
        三、内蒙古对俄蒙沿边开发开放中起到龙头和桥头堡的作用
        四、在我国向北沿边开发开放口岸城市中具有典型性的示范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满洲里城市和口岸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满洲里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存在的机遇
        一、国家战略及试点带来的机遇
        二、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的机遇
        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第二节 满洲里在“一带一路”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受国际国内经济变化波动影响较大
        二、区域竞争态势加剧挑战陆路口岸领先性地位
        三、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
        四、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满洲里口岸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扩大满洲里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一、推进顶层政策沟通来提高开放站位
        二、推进基础设施联通来夯实开放基础
        三、推进经济贸易畅通来提升开放动力
        四、推进金融资金融通来激发开放活力
        五、推进拓展民心相通丰富开放内涵
    第二节 着力增强满洲里城市综合支撑能力
        一、发展绿色经济,打造宜居生态城市
        二、构建城市外部空间支撑体系
    第三节 积极争取国家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
        一、加大满洲里口岸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财政投入
        二、放宽金融保险外汇债券各种限制赋予省级权限
        三、对满洲里年度土地使用供应总量提供优惠政策
    第四节 创新满洲里俄蒙毗邻地区的务实合作
        一、实行免税经营试点及跨境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
        二、对俄蒙专业人员通关及跨境旅游实行特殊政策
        三、加强中俄蒙科教文卫旅游环保等领域合作
        四、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深入拓展多领域交流合作
    第五节 加强满洲里跨境信息化网络建设
        一、着力推进满洲里市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规划建设
        二、加大互联网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网络安全建设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经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经贸合作状况
    第一节 能源领域
        一、矿产开发合作
        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第二节 木材领域
        一、木材采伐和深加工合作
        二、木材进出口贸易
    第三节 农业领域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二、农业开发与合作
        三、互办国家和地方级农业博览会
    第四节 金融业领域
        一、商业银行和企业对俄投资
        二、卢布现钞自由流通和本币结算
    第五节 旅游业领域
        一、边境旅游
        二、疗养和文化旅游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中方存在的问题
        一、边境互贸区定位不准确
        二、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三、边境贸易政策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对外劳务输出管理不规范
    第二节 俄方存在的问题
        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
        二、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
        三、边境口岸基础设施落后
        四、旅游业发展缓慢
    第三节 中俄双方存在的共同问题
        一、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不明确
        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不合理
        三、国家财政支持不到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东北地区与外贝加尔边疆区经贸合作前景
    第一节 工业园区建设和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一、工业园区建设
        二、科技合作
    第二节 口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满洲里—外贝加尔斯克口岸
        二、黑山头—旧粗鲁海图口岸和室韦—奥洛契口岸
        三、洛古河—巴克罗夫卡口岸
    第三节 旅游合作不断升级
        一、万里茶道
        二、“俄罗斯东环”
    第四节 物流合作不断加强
        一、物流运输
        二、物流仓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四节 田野调查点的概况
第一章 满洲里市税收概况
    第一节 满洲里税收史简述
    第二节 满洲里市的地税
    第三节 满洲里市的国税
    第四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满洲里市税收对比分析
    第五节 地税、国税的财政贡献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第一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
    第三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第四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畜牧业、批发零售业发展
    第五节 税收与扶持民族企业发展
第三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第一节 税收促进边疆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节 税收支持民族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三节 税收稳定民族地区城市社会保障与就业
    第四节 税收保障边民生活质量提高与文化发展
第四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生计变迁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发展
    第三节 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发展
    第四节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
第五章 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边民互动中的国家认同
    第二节 税收环境与“用脚投票”
    第三节 民族关系、身份认同与家园选择
第六章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税收的功能、特点及影响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税收杠杆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第五节 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
    第六节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税收与边疆城市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加快构建满洲里口岸立体化发展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中蒙俄经济走廊视角下满洲里对外开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李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杨翔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D]. 兰筱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5]满洲里口岸—城市互动关系的尺度地缘分析[D]. 杨维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6]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 刘艳霞. 农家参谋, 2017(18)
  • [7]满洲里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探讨[J]. 曾颉,梁天戈,李震岳.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5)
  • [8]满洲里口岸在中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地位研究[D]. 赵青宇. 黑龙江大学, 2017(07)
  • [9]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经贸合作研究[D]. 谢依霖. 黑龙江大学, 2017(06)
  • [10]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D]. 金德谷.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加快构建满洲里口岸立体化发展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