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

一、一种基于微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覃国孙[1](2021)在《基于广播电视媒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我国诸如“山东假疫苗”、“过期汉堡”等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各类大小突发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信息在各类网络和媒体中传播发酵,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时刻在考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舆情监管能力。目前国内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舆情监测大多针对的是网络媒体,缺乏在广播电视媒体中获取关于食品药品舆情的技术手段,如何及时、有效地掌握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信息在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动态已成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设计一种基于广播电视媒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首先围绕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业务流程和用户需求,使用UML建模的方法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接着基于B/S架构完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并对系统的业务流程、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其中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广播电视音视频内容的食药舆情快速检索发现的技术方法,通过应用音视频处理和语音识别的相关技术实现了从广播电视媒体播出的新闻类、法治类、专题类等特定节目中识别检索出有关食药舆情信息的音视频内容;然后选择Java编程语言,采用基于MVC模式的SSH框架完成系统的整体开发;最后,通过接入实际的广播电视信号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最终实现了数据采集、节目自动识别、舆情快速检索、舆情分析和综合展示等业务功能,系统功能实用,可基本满足舆情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广播电视媒体开展舆情监测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1)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以广播电视音视频为监测和识别检索基础数据的食品药品安全舆情自动化监测系统,补充了国内基于广播电视音视频内容开展食药舆情监测的研究成果;(2)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广播电视音视频内容的食药舆情快速检索发现的技术方法,系统实时性高,可有效提升舆情监测监管的工作效率。

李梦飞[2](2021)在《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广电公司业务不断扩张,业务种类日渐丰富,网络规模逐渐庞大,网络状况变得更加复杂,网络维护工作的开展越加困难。为解决当前网络维护的窘境,实现智能化主动运维,在网络线路故障影响信号传输前对故障进行排查修复,提升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络用户使用体验,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HFC网络的故障智能定位系统。本文对当前广电公司的HFC网络运维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本系统从主动运维概念出发,在WEB端基于MVC框架、My SQL数据库,使用JAVA和Java Server Pages进行开发;通过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采集数据,实现对网络中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其各项指标监测;将置于用户家中的Cable Modem作为网络中故障的探针,通过预均衡系数计算系统运维指标和故障反射点间距并结合网络拓扑对线路故障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加权余弦相似度和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对故障Cable Modem用户地址和带内频响曲线进行相似度分析,智能区分Cable Modem所受故障为共路故障或单路故障;结合Cable Modem的发射电平、接收电平确定网络线路中是否存在接头故障;实现系统主动排查网络中的线缆故障,缩小网络故障查找范围。最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并现场验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结果符合系统设计预期,能够明显提高公司进行网络运行维护的效率,提高电缆故障修复的准确率。

储将松[3](2021)在《在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云端管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当前水质污染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化工产业由于没有对污染水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导致多地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并出现水质污染引起的疾病问题。这些水污染事件导致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农村的河流重金属浓度超标,城市的排污水渠臭气熏天等已经成为人们的忧心所在。因此,水质环境的保护极为重要,而水质监测是水质环境保护的“眼睛”。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用水及城市生活的水资源环境,需要提高水质监测监管的能力,提出一个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法和先进的水质监测系统。本文以水质环境在线监测为研究背景,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在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云端管理软件系统。现场检测仪器以原子吸收石墨炉法进行水质检测,并实时通过公共无线移动网络,利用MQTT协议,上传检测数据给云服务器,并获得由服务器转发的远程控制指令。为此,本文首先选取了一种基于MQTT协议的无线通信模块,搭建并配置了MQTT Broker云服务器,实现了仪器的注册、用户操作权限控制及与检测数据和仪器控制指令相关的消息分发;其次,基于Python编程语言的tornado框架设计开发了在线监测软件系统,通过Paho MQTT Python Client接收MQTT Broker云服务器的消息和指令,最终实现了现场检测仪器与前端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从而实现了对现场仪器的在线操作和控制。通过系统测试,该在线监控云端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数据上传的实时性和远程控制的效果比较好,满足了项目的需求,达到了设计的要求,为水质环境保护在线监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顾跃[4](2020)在《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文中指出秦皇岛的有线电视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有线电视的网络信号不局限于传送模拟信号,已经发展到传送数字电视信号、高清电视信号、宽带的双向回传信号乃至全光信号。随着信息量的激增,原始传输方式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适应潮流发展和社会需求,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也在发生变化。当前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5G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对于有线电视行业来说既是个挑战也是一次难得机遇,新政策的实施使广电网络有了开展新业务的可能。本文就改进落后的设备和技术、运用新的技术以及更合理的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展开了相关工作。首先,以秦皇岛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对网络传输方式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论文完成了秦皇岛广电网络市区部分主干线网络的光缆结构设计、农村农网的双向网络设计和分机房内上行光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为拓展新的业务打下重要基础。其次,分析了当前秦皇岛广电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在新的环境下有线电视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针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分析了秦皇岛广电网络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重点论述了如何使用CMTS系统排查噪声,优化网络环境,解决日常故障以及遇到光缆突发大故障时,如何快速定位故障位置,进行排查和抢修,从而保障传输正常进行。

李嘉[5](2018)在《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安全播出综合健康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事关先进文化传播、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问题。201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布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对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安全播出提出了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高要求。广电技术系统随着更新周期缩短、复杂性增加,增加了安播系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系统涉及制作播出、传输分配、接收等环节,涉及环节多,覆盖面广,影响大,对播出和传输环节的安全播出保障等级要求最高。广电技术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各种能够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的技术和方法。综合健康管理将安全性、可靠性、故障管理、可测性以及成本效益分析集成到了一个共同的系统框架之中,其中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广电行业。本文从综合健康管理的角度出发,做了如下主要工作:1、介绍了综合健康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脉络,对系统健康状态评估以及故障诊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理论进行了阐述。2、分析并归纳了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特点,包括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分类、系统组成、安全播出的相关规定和安全播出事故的分类及特点,并分析了相关案例。3、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指标广电系统状态评估体系并对比通用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分析法,决定使用计算较为简捷的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知识结合,提出了广电技术系统健康状态评估的具体模型,并用算例进行演示。4、归纳了综合健康管理理论中的诊断流程和技术,并在最后提出了可行的基于子系统健康评估的故障诊断模型。5、将系统综合健康状态评估与子系统故障诊断模型结合,设计了适合目前广播电视卫星专业的综合健康管理系统。本文基于健康状态评估与故障诊断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综合健康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将有效提高广电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经济性。

张力[6](2012)在《噪声干扰下NGB接入网上行信道性能与智能诊断研究》文中提出广播电视网是目前国内最普及的信息传播载体和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未来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特别是2010年初,国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战略计划,并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必须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对现有的电视系统进行改造,以满足广大群众对现代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由此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应时而生。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是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由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而成,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多种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广播电视“你播我收”的主从关系,形成全新的媒体服务模式。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打破高端专用仪器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国内相关的测试与检测理论和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多种专用仪器开发已被列入议事日程。本文基于开发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监控系统的需求,针对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络的噪声特性和故障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鉴于下行信道性能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本文将重点放在: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上行信道噪声模型详细推导与建立、基于该噪声模型的OFDM基带系统仿真平台构建和采用神经网络技术的上行信道故障分析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接入网技术和多载波通信技术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核心技术。本文在分析、研究接入网技术相关协议标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包括高斯噪声、窄带连续波噪声、脉冲噪声的特征函数模型和误码率表达式,以及基于OFDM技术的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性能。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首先构建了包括信号源、调制解调、OFDM以及误码率计算等在内的多种模块;其次结合典型噪声特性模型和建模技术构成基带OFDM系统仿真平台;最后通过该平台进行了OFDM系统仿真和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得到了仿真结果,从而为深入研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性能,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专用宽带网络监控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BP神经网络技术运用到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上行信道故障诊断识别,通过提取上行信道的频谱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采用实际上行信道频谱数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噪声或干扰类型。经过大量仿真,得到最适合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的学习算法和激活函数,并针对该算法和激活函数推导出了权值修正量。按照本文推导的噪声模型等表达式、搭建的多载波有线广播电视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和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的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上行信道故障诊断识别系统,设计了NGB有线电视网上行信道回传噪声监测系统方案并已嵌入到德力电子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为最终产品定型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核心技术支撑。经实际使用,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85%以上,证明本文获得的噪声模型、仿真平台和故障诊断算法等成果的正确性,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专用仪器做出了贡献。

罗志坤[7](2011)在《电能计量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系统的研制》文中指出随着厂网分离等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发电厂、电力用户密切关注电能计量装置,电力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考核也越来越重视,其核心就是保障贸易结算过程中电能计量的准确和可靠,因此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就愈发重要。另一方面,电能计量技术管理却面临着新的形势,凸显了一些新的技术难题,如:电网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交易电量和电能计量装置越来越多,要求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实现规范化的技术管理;多费率分时段电价政策的贯彻执行,要求电能表的时钟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电力电子相关技术的大量推广运用,非线性负荷与日俱增,电网的谐波污染日益加重,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人工现场校验模式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对装置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及时预警、报告,难以有效控制计量故障的发生和减少差错电量。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利用GPS技术、谐波测量理论、注入式谐波的异频测试方法、低校高等效电路法等测量相关技术,结合电力线载波技术、GPRS/PSTN通信技术,完成了基于GPS技术的电能表时钟校准和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测量、基于加窗插值FFT的谐波电能测量、基于标准表比较法的电能表误差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基于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荷基准值的二次负荷测试、基于注入式高频谐波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导纳的异频法测试、基于等效阻抗测量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低校高校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压/电流互感器(TV/TA)的现场实时校准方法;对上述各种测量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可应用于国内电网的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技术,其主要贡献有:(1)基于GPS技术,根据多费率、多功能电能表时钟的校准要求,开发了基于GPS同步时钟的电能计量时钟基频测试与校准装置,该装置可采用无线非接触方式现场测试电能表的时钟误差;应用GPS的精确授时,在TV的二次回路两端分别利用GPS同步测量电压的幅值,采用两者之差与二次电压之比计算出TV的比差;在TV的二次回路两端,分别于电压信号的过零时刻获取GPS实时时标,获取两者之差计算角差,根据电压互感器TV的二次回路电压向量图,计算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2)根据湖南省电力公司和电力试验研究院的谐波测试工作,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谐波源用户的谐波原理,提出了基于Blackman窗的插值FFT谐波电能测量算法,采用复序列FFT蝶式迭代算式,计算供电系统电网参数;提出了综合负荷中是否含有谐波源的识别方法,并依据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规程,可按谐波特性和潮流方向分别累计谐波电能的计量模式。研制了一种具有适应谐波源负荷特点,功能多、体积小和界面友好的谐波电能计量与在线监测装置。(3)依据DL/T448-2000《电能计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对电能表、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电压/电流互感器等提出的校验要求,分析了传统的现场校验方式的缺点,通过多年现场工作经验的总结,依据关口电能表的应用实际,提出“标准表比较法”现场校验电能表的误差,研制了电能计量远程监测与校验现场装置,并采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开发了主站管理信息系统。(4)根据互感器二次负荷/导纳的测试原理,介绍了在电能计量装置远程校准与监测系统中实现对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负荷/导纳在线测量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二次回路阻抗(导纳)大小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引起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导纳变化的几种状况,通过观测一段时间内数值及相角的变化情况来实现定性判断故障来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注入谐波分量的异频测试法,并推导了在异频测试法下,二次负荷阻抗、导纳的在线测试方法。(5)分析了传统互感器现场误差校验及其测试模型,指出了互感器现场校准的缺陷与不足;分析了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低校高”的技术原理,提出了在计量装置远程校准与监测系统中实现对互感器误差的现场实时校准方法。(6)阐述了计量装置远程校准与监测系统的硬件实现方式,包括系统构成、通信网络、下位机显示与监测等;分析了系统主站软件的需求,完成了数据库的系统设计(7)以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依据,对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系统中各种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评定,从现场测试数据和理论分析表明,本系统可以作为Ⅰ、Ⅱ、Ⅲ类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测标准。本文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并为电能计量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实用、高效、可靠的工具和手段。并根据计量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提出了有关管理规程的修改建议,以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适用。

齐月玲[8](2006)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基础性的工作,是衡量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广播电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水平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省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的系统建设方案,并对其原理与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电视综合监测仪主要由10块电视信号测试卡、通讯联接线、显示板和电源板构成。电视综合监测仪和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软件、查询报表软件构成了电视监测系统。省级电视信号监测网络系统由监测中心、各地监测站、点构成。在监测中心、地区站和监测点都安装有电视监测设备和数据采系统。视音频信号、回传数据、控制数据等通过网络实时通信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停播报警数据,指标测试数据,视音频回传信号存入监测中心数据存储服务器中,供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报表之用。为了今后实现全国联网,监测中心还预留了与国家广电总局连接的接口。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由广播电视监测传输系统、广播电视监测软硬件系统组成。其中广播电视监测传输系统主要是用来解决监测系统所需要的传输通道问题,为监测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稳定的网络传输平台。广播电视监测软硬件系统主要是完成对所需监测的广播电视节目的采集、储存、音视频流回传以及对节目播出质量参数的分析和回传。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建立本地的广电监测网可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程度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安文斗[9](2005)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原理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配电网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分布式大系统,如今随着人们对电能持续性、稳定性要求的不断增高,研究基于SCADA/AM/FM/GIS 的配电设备多层次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减少配电设备的故障,提高配网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意义。作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通过分析研究SCADA、AM/FM/GIS 和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和特征,建立了基于SCADA/AM/FM/GIS 的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的集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种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的整理分析,深入研究了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小波理论、模糊逻辑等的组合式故障诊断模型,建立了系统的分布多层次故障诊断模型和协同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模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例验证效果良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在仔细研究SCADA/AM/FM/GIS 系统的结构和数据组成形式的基础上,设计出SCADA/AM/FM/GIS 与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集成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构成形式,总结出了具体的集成方法。建立了配网GIS 的数据模型和电气设备的编码方式,提出了该集成系统的数据模型及组织形式,设计出其集成数据库结构。应用实例证明该集成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②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小波理论、模糊数学、遗传算法、粗糙集理论等智能诊断模型的仔细研究,提出采用组合式故障诊断方法对集成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思想。建立了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几种组合式故障诊断模型。应用实例证明,这几种组合诊断模型充分发挥各单一诊断模型的优势,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上有较大的提高,是配电设备故障诊断发展的方向。③针对配电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具有分布式多层次的特点,将分布式多层次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用于集成系统故障诊断,设计了变电站内信息关联数据库、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库和故障诊断程序模块编码表,建立了系统多层次智能故障诊断模型。研究了智能诊断知识库建立的原则及方法,设计了配电设备多层次智能诊断系统面向对象的知识库,建立了故障智能诊断推理机,通过实例验证了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④ 研究了协同式专家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应用效果,作者将多层次协同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应用于集成系统故障诊断中,解决了多变量,多故障的诊断问题。研究了该协同式专家系统的知识组织形式,建立了一种多级黑板模型,给出了多专家意见组合模型,提出了多专家意见组合算法,使多专家意见冲突问题得以解

郑来波,张有志[10](2002)在《一种基于微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文中指出给出了一种基于微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可从射频信号中提取含增补频道在内的所有频道的电视信号 ,并对图像和伴音信号进行监测 ,在图像或伴音信号异常时给出指示 ,并将监测结果进行记录 .系统可以在任何地点接入有线电视网 ,对有线电视网没有任何影响 ,适用于要求成本低廉、体积小的场合

二、一种基于微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微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广播电视媒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总体业务目标分析
    2.2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2.2.1 用户类型分析
        2.2.2 业务流程总体分析
        2.2.3 业务用例分析
    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3.1 实时性需求
        2.3.2 业务响应时间需求
        2.3.3 系统界面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总体设计思路
    3.2 系统总体设计
    3.3 系统硬件部署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E-R关系模型
        3.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3.5 基于广播电视音视频内容的食药舆情快速检索发现方法设计
        3.5.1 总体思路与方法流程
        3.5.2 具体技术方法设计
    3.6 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6.1 节目识别
        3.6.2 音视频内容翻译
        3.6.3 关键字与字幕定位播放
        3.6.4 关键帧定位播放
        3.6.5 舆情片段截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开发环境与工具
    4.2 系统总体实现
    4.3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4.4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的实现
    4.5 舆情检索功能模块的实现
        4.5.1 节目识别
        4.5.2 音视频内容翻译
        4.5.3 音视频内容定位
        4.5.4 舆情片段截取
    4.6 舆情分析功能模块的实现
    4.7 报表统计功能模块的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运行测试环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频道监看模块测试
        5.2.2 特征提取模块测试
        5.2.3 节目识别模块测试
        5.2.4 音视频内容翻译模块测试
        5.2.5 舆情检索模块测试
        5.2.6 舆情展示与分析模块测试
    5.3 非功能性测试
    5.4 舆情自动识别发现效果验证测试
        5.4.1 测试内容及方法
        5.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HFC网络及主动运维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主动式网络运维技术基础
    2.1 主动式网络运维
    2.2 HFC网络基本原理
        2.2.1 HFC网络结构
        2.2.2 DOCSIS标准及其系统结构
        2.2.3 前端后端设备
        2.2.4 CM与 CMTS通信过程
    2.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4 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
        2.4.1 阻抗
        2.4.2 传播速度比率
        2.4.3 线性失真
        2.4.4 群时延
    2.5 预均衡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故障定位系统关键技术
    3.1 系统建设目标及需求分析
    3.2 设备数据采集处理
        3.2.1 预均衡信息获取
        3.2.2 预均衡系数处理
        3.2.3 主动运维指标计算
    3.3 网络故障定位方案
        3.3.1 故障CM筛选
        3.3.2 网络故障定位
        3.3.3 网络接头故障定位
    3.4 共路故障识别算法选择
        3.4.1 共路故障识别原理
        3.4.2 相似度分析算法
        3.4.3 地址信息匹算法选择
        3.4.4 带内频响曲线匹配算法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故障定位系统功能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4.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2 设备信息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4.3 异常CM的筛选功能设计
    4.4 共路故障识别功能设计
        4.4.1 地址匹配
        4.4.2 波形匹配
    4.5 网络故障定位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故障定位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功能模块实现
        5.1.1 全网CM健康状况统计
        5.1.2 系统用户管理
        5.1.3 系统参数修改
        5.1.4 异常CM详细信息
        5.1.5 故障处理情况统计
        5.1.6 网络故障分析
    5.2 系统测试
        5.2.1 系统功能测试
        5.2.2 系统功能现场验证
        5.2.3 验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在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云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质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主要技术简介
    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简介
        2.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工作原理
        2.1.2 各功能模块简介
    2.2 云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2.2.1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2.2.2 MQTT技术简介
        2.2.3 WebSocket技术简介
        2.2.4 通信模块工作模式
        2.2.5 服务器后台tornado框架
        2.2.6 服务器后台开发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3.3 云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3.3.1 无线通信模块选型
        3.3.2 云服务器设计方案
        3.3.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技术架构和项目目录设计
    4.2 云服务器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4.2.1 建立服务器实例
        4.2.2 创建消息传递服务器
        4.2.3 云服务器配置
    4.3 数据库与通信协议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
        4.3.2 通信协议设计
    4.4 服务器后台通信软件设计
        4.4.1 服务器后台与云服务器通信设计
        4.4.2 服务器后台与前台通信设计
    4.5 服务器前台软件设计
        4.5.1 登录前台
        4.5.2 用户界面前台
        4.5.3 标样拟合曲线前台
        4.5.4 前台数据采样流程设计
    4.6 无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7 系统各功能模块通信测试
        4.7.1 无线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测试
        4.7.2 云服务器与服务器后台通信测试
    4.8 系统测试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内容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
        1.1.1 国外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2 国内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秦皇岛广电网络的现状和组成
        1.2.1 秦皇岛广电系统现状
        1.2.2 秦皇岛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秦皇岛广电双向网络光缆系统分析
    2.1 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光纤选择
        2.1.1 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
        2.1.2 广电光传输网络的光纤选择
    2.2 秦皇岛广电网络光缆系统分析
        2.2.1 双向网络光缆级别的划分
        2.2.2 秦皇岛广电光缆网络的结构特点
        2.2.3 广电主要业务对干线光缆的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广电市区及农村干线规划与设计
    3.1 秦皇岛广电市区干线网络的规划设计
        3.1.1 市区干线网络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原因
        3.1.2 市区干线光缆规划方案设计及实施
    3.2 秦皇岛广电农村网络双向改造设计
        3.2.1 秦皇岛广电农村网络发展现状
        3.2.2 三村双向网络改造方案设计及分析
        3.2.3 滤马庄村双向网改造设计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广电网络上行平台设计
    4.1 上行平台的设计思路
    4.2 分中心机房的上行射频分配监测系统
    4.3 分中心上行射频混合系统
    4.4 分中心CMTS下行信号接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干线故障分析
    5.1 秦皇岛广电网络面临的问题
    5.2 上行通道干扰及解决方案
        5.2.1 上行通道噪声干扰的来源
        5.2.2 回传噪声的抑制
        5.2.3 通过CMTS设备查找噪声
    5.3 主干线光缆网络的维护
        5.3.1 光缆故障的产生原因
        5.3.2 光缆故障的排查及处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安全播出综合健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论文结构
        1.4.4 研究方法
        1.4.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特点
    2.1 引言
    2.2 广电技术系统功能及特点
    2.3 广电技术系统故障类型
    2.4 广电技术系统安全播出保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健康状态评估
    3.1 引言
    3.2 健康状态评估的理论基础
        3.2.1 专家调查方法
        3.2.2 层次分析法
        3.2.3 模糊集理论
        3.2.4 改进型模糊层次分析法
        3.2.5 劣化度
        3.2.6 指标层预处理
    3.3 健康状态评估的步骤
    3.4 指标体系建立
    3.5 评估模型
    3.6 关键子系统算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故障诊断技术及广电综合健康管理平台设计
    4.1 健康管理常用诊断技术
    4.2 基于子系统及设备健康状态诊断技术
    4.3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健康管理平台设计
        4.3.1 卫星广播电视综合健康管理子系统设计
        4.3.2 卫星广播电视综合健康管理平台整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工作
    5.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噪声干扰下NGB接入网上行信道性能与智能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NGB发展背景
        1.1.2 故障诊断技术与NGB网络监控技术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4 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NGB接入网架构及上行信道噪声模型
    2.1 接入网技术简述
        2.1.1 CMTS和CM技术
        2.1.2 EPON和EOC技术
        2.1.3 Home PNA技术
        2.1.4 Home plug AV技术
        2.1.5 WLAN技术
        2.1.6 其他接入网技术
    2.2 NGB接入网架构
    2.3 噪声特征函数模型
        2.3.1 高斯噪声模型
        2.3.2 窄带噪声模型
        2.3.3 脉冲噪声模型
        2.3.4 典型噪声的特征函数模型
    2.4 噪声特征函数模型系统误码率计算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载波技术的系统性能研究
    3.1 OFDM基本原理
        3.1.1 OFDM系统结构
        3.1.2 子载波调制
        3.1.3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3.1.4 数字上下变频
        3.1.5 OFDM的优点
    3.2 OFDM系统仿真模型
        3.2.1 发射链路
        3.2.2 接收链路
    3.3 噪声影响下误码率的计算
        3.3.1 高斯白噪声和脉冲噪声影响下的误码率计算
        3.3.2 典型噪声影响下的误码率计算
    3.4 噪声影响下的系统误码率仿真
        3.4.1 高斯白噪声与脉冲噪声共同影响下的系统误码率仿真
        3.4.2 典型噪声影响下的系统误码率仿真
    3.5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NGB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研究
    4.1 BP神经网络及改进
        4.1.1 BP算法的不足
        4.1.2 几种基于BP网络算法的改进算法
    4.2 基于NGB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2.1 NGB宽带接入网噪声和干扰分析
        4.2.2 单场数据的特征提取
        4.2.3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4.2.4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选取
        4.2.5 基于LM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选取
        4.2.6 基于LM算法的NGB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GB网络监测系统设计
    5.1 概述
    5.2 硬件设备选型
        5.2.1 DS1610 前端监测设备
        5.2.2 DS2500R数字电视综合分析仪
    5.3 应用方案典型设计
        5.3.1 普通NGB网络的监测系统
        5.3.2 双向网络的联机调试系统
        5.3.3 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5.3.4 二级站、局间站的反向监控组网方案
    5.4 NGB双向宽带网络的监控管理系统
        5.4.1 CMMS的功能简介
        5.4.2 突发信号的捕捉功能
        5.4.3 完善的频谱分析显示功能
        5.4.4 完备的系统管理功能
        5.4.5 强大的监控配置功能
        5.4.6 健全的账户管理体系
        5.4.7 丰富的系统查询统计功能
        5.4.8 多种故障报警方式功能
    5.5 NGB噪声实时监测和诊断应用实例
        5.5.1 示例一
        5.5.2 示例二
        5.5.3 示例三
        5.5.4 示例四
        5.5.5 示例五:某省网反向回传典型信号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电能计量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电能计量与电能计量装置
    1.2 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维护
        1.2.1 电能计量技术基础
        1.2.2 电能计量标准
        1.2.3 谐波电能计量技术与产品研究现状
    1.3 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分析
    1.4 现代化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技术发展
        1.4.1 远程抄表技术
        1.4.2 虚拟仪器技术
        1.4.3 IP电能表
        1.4.4 光电式数字互感器
        1.4.5 智能电能表
        1.4.6 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计量技术
    1.5 本文研究工作介绍
        1.5.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结构
第2章 电能计量装置的时钟与二次回路压降误差分析
    2.1 引言
    2.2 电能计量装置的时钟与电压降测量误差
        2.2.1 时钟误差及GPS时钟校准技术
        2.2.2 TV二次回路电压降监测技术
    2.3 基于GPS的电子式电能表时钟测量与校准方法
        2.3.1 电能表的时钟电路
        2.3.2 电能表的时钟校准方法
        2.3.3 电能表时钟测量的不确定度研究
    2.4 基于GPS的TV二次回路压降的比差与角差测量方法
        2.4.1 比差与角差测量原理
        2.4.2 比差与角差对电能表误差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2.4.3 比差与角差的精确测量方法
    2.5 TV二次回路比差与角差测量系统
        2.5.1 系统总体架构
        2.5.2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测量数据通信
        2.5.3 系统的准确度
        2.5.4 GPS模块
        2.5.5 精密时钟电路
        2.5.6 比差与角差测量的实现
        2.5.7 系统性能测试
    2.6 小结
第3章 谐波源负荷的电能计量与在线监测
    3.1 引言
    3.2 谐波源的识别与计量模式的确定
        3.2.1 谐波源的识别原理
        3.2.2 谐波电能计量模式的确定
    3.3 基于小波包分解与重构算法的谐波电能计量
        3.3.1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电力谐波分析方法
        3.3.2 谐波信号提取
        3.3.3 谐波功率计算
        3.3.4 仿真实验
        3.3.5 基于虚拟仪器的谐波电能计量实现
    3.4 基于FFT的电力谐波测量原理
        3.4.1 谐波分析的FFT算法实现
        3.4.2 复序列FFT蝶式迭代算式的实数运算
        3.4.3 供电系统电网参数的采样计算
    3.5 数据处理与电力参数计算
        3.5.1 基2-FFT的数据处理
        3.5.2 电力参数的计算公式
    3.6 误差分析与补偿
        3.6.1 模拟电路的误差
        3.6.2 A/D转换误差
        3.6.3 采样误差
    3.7 谐波源负荷电能计量的实现
        3.7.1 系统设计
        3.7.2 现场试验情况
    3.8 小结
第4章 电能计量装置远程校准技术
    4.1 引言
    4.2 电能计量装置的传统校验方法
        4.2.1 电能计量装置的校验要求
        4.2.2 传统检验方法及其不足
        4.2.3 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
        4.2.4 减少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方法
    4.3 电能计量装置远程校准与监测
        4.3.1 电能计量装置远程校准与监测方法
        4.3.2 电能表误差的远程校准
        4.3.3 远程校准技术的发展方向
    4.5 小结
第5章 互感器二次负荷/导纳现场实时测试方法
    5.1 引言
    5.2 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对误差的影响
        5.2.1 互感器二次回路及其负荷
        5.2.2 互感器二次回路等效电路分析
        5.2.3 互感器二次负荷对互感器误差特性的影响分析
    5.3 TV二次负荷/阻抗的在线测试
        5.3.1 TV二次负荷/阻抗的计算
        5.3.2 TV二次负荷的测试方法
    5.4 TA二次负荷/导纳的在线测试
        5.4.1 TA二次负荷/导纳的计算
        5.4.2 TA二次负荷/导纳的测试方法
        5.4.3 TA二次负荷/导纳的异频测试法
        5.4.4 异频测试法的实际应用举例
    5.5 小结
第6章 互感器的远程校准技术
    6.1 引言
    6.2 互感器的传统校验方法
        6.2.1 互感器的现场校验要求
        6.2.2 互感器传统现场校验的方法
        6.2.3 互感器传统校验方法的不足
    6.3 新型低校高等效阻抗测量法互感器校验的基本原理
        6.3.1 电流互感器的低校高校验方法
        6.3.2 电压互感器的低校高校验方法
        6.3.3 感器低校高校验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6.4 感器误差的现场实时校准方法
        6.4.1 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在线校准
        6.4.2 电压互感器误差的在线校准
    6.5 小结
第7章 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系统实现
    7.1 引言
    7.2 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系统的硬件设计
        7.2.1 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7.2.2 硬件系统的构成
        7.2.3 系统的通信信道
        7.2.4 下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7.3 主站软件的实现
        7.3.1 监控与分析模块
        7.3.2 网络数据库系统
    7.4 系统综合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7.4.1 系统综合误差的组成
        7.4.2 系统的A类不确定度
        7.4.3 系统的B类不确定度
        7.4.4 系统的不确定度研究
    7.5 系统的运行
    7.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及科研成果

(8)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概述
    1.2 国内外及我省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及现状介绍
        1.2.1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发展历程
        1.2.2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
        1.2.2.1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技术现状
        1.2.2.2 广播电视监测的网络化建设
        1.2.3 我省的广播电视监测的发展历程
        1.2.4 我省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1.3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基本任务
    1.4 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简介
    2.1 广播电视测试技术
        2.1.1 频率测量
        2.1.2 电场强度测量
        2.1.3 调制度测量
        2.1.4 测向
        2.1.5 频带宽度测量
        2.1.6 无线电频谱占用自动监测
    2.2 中波广播监测
        2.2.1 播出质量与运行状况监测
        2.2.1.1 播出质量监听
        2.2.1.2 播出运行状况监测
        2.2.2 有关停播事故的监测
        2.2.3 中波同频广播监测
    2.3 调频、电视广播监测
        2.3.1 播出质量与运行状况
        2.3.2 调频、电视的主观监测
        2.3.3 视频信号测量
第三章 广播电视系统技术流程及方案设计
    3.1 广播电视系统技术流程
        3.1.1 中心环节(广播电视中心)
        3.1.2 传输环节(无线发射台/有线电视网络)
        3.1.3 接收端
    3.2 监测系统设计
    3.3 视音频采集卡的采集与压缩功能简介
        3.3.1 采集
        3.3.2 压缩
第四章 电视综合监测仪的设计
    4.1 电视综合监测仪的设计原理
        4.1.1 电视综合监测仪原理框图
        4.1.2 电视综合监测仪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4.2 电视综合监测仪测试卡的设计与工作原理
        4.2.1 测试卡的测量原理
        4.2.2 测试卡的设计框图与工作原理
        4.2.3 电视信号测试卡的部分电路设计与分析
    4.3 电视综合监测仪通讯板的设计与工作原理
        4.3.1 通讯板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4.3.2 通讯板软件设计
    4.4 电视综合监测仪输入控制与显示板的设计与工作原理
        4.4.1 输入控制与显示板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4.4.2 输入控制与显示板软件设计
    4.5 电视综合监测仪的整机外形设计
    4.6 电视综合监测仪的扩展
第五章 电视信号监测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5.1 电视信号监测系统结构设计
    5.2 电视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2.1 客户/服务器模式
        5.2.2 服务器软件
        5.2.3 客户端软件
        5.2.4 查询报表软件
第六章 电视信号监测网络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6.1 电视信号监测网络整体结构
    6.2 网络连接的技术方案
        6.2.1 网络连接的主要技术
        6.2.2 SDH 网络方案设计
    6.3 电视信号监测网络系统的结构设计
        6.3.1 省级监测中心的结构设计
        6.3.2 地区级监测站的结构设计
        6.3.3 县级监测点的结构设计
        6.3.4 监测中心和监测地区、点之间的数据传送
    6.4 电视信号监测试验网络系统的实现
    6.5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系统运行中典型故障分析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后记
致谢

(9)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原理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配网SCADA、AM/FM/GIS 及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1.1 配电网的特点
        1.1.2 AM/FM/GIS 的特点功能及应用
        1.1.3 配网SCADA的特点及应用
        1.1.4 配网中的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1.5 配电网SCADA/AM/FM/GIS 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 配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配电设备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配网设备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1.2.3 分布式多层次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协同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2 基于 SCADA/AM/FM/GIS 的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及方法
    2.1 引言
    2.2 SCADA 系统结构及特点
        2.2.1 配网SCADA的基本组织模式
        2.2.2 配网SCADA的硬件系统
        2.2.3 配网SCADA的软件系统
        2.2.4 配网SCADA的特点
    2.3 配网中AM/FM/GIS 的结构及特点
        2.3.1 AM/FM/GIS 的结构
        2.3.2 AM/FM/GIS 的特点
        2.3.3 配网中SCADA和AM/FM/GIS 的集成
        2.3.4 配网中SCADA和AM/FM/GIS 相集成的数据结构
    2.4 SCADA/AM/FM/GIS 与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集成结构及方法
        2.4.1 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不足
        2.4.2 SCADA/AM/FM/GIS 与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集成方法
    2.5 集成系统的数据库及数据组织形式
        2.5.1 配网GIS 的数据组织
        2.5.2 集成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2.6 基于SCADA/AM/FM/GIS 的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举例
    2.7 小结
3 集成系统的组合式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组合的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研究
    3.3 神经网络与小波理论的组合式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研究
    3.4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组合式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的研究
    3.5 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组合式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的研究
    3.6 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的组合式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的研究
    3.7 小结
4 集成系统的分布式多层次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的研究
    4.1 引言
    4.2 分布式多层次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原理
    4.3 分布式多层次故障诊断系统数据库设计
    4.4 面向对象的故障智能诊断知识库的建立
        4.4.1 知识库组织的基本原则
        4.4.2 知识表示的常用方法
        4.4.3 面向对象的配网设备故障智能诊断知识库的构建
    4.5 故障智能诊断推理机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4.6 小结
5 集成系统的多层次协同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模型及方法的研究
    5.1 引言
    5.2 协同式专家系统原理及结构
        5.2.1 协同式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
        5.2.2 协同式专家系统模型
        5.2.3 协同式专家系统结构
        5.2.4 协同式专家系统知识组织
        5.2.5 黑板模型
        5.2.6 多专家意见组合
        5.2.7 基于消息的驱动机制
    5.3 变压器协同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实例
    5.4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一种基于微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广播电视媒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覃国孙. 广西大学, 2021(12)
  • [2]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梦飞.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在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云端管理系统设计[D]. 储将松. 沈阳化工大学, 2021(02)
  • [4]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D]. 顾跃. 燕山大学, 2020(01)
  • [5]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安全播出综合健康管理研究[D]. 李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6]噪声干扰下NGB接入网上行信道性能与智能诊断研究[D]. 张力. 天津大学, 2012(05)
  • [7]电能计量在线监测与远程校准系统的研制[D]. 罗志坤. 湖南大学, 2011(08)
  • [8]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系统设计[D]. 齐月玲. 吉林大学, 2006(05)
  • [9]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原理与方法研究[D]. 安文斗. 重庆大学, 2005(08)
  • [10]一种基于微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J]. 郑来波,张有志.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06)

标签:;  ;  ;  ;  ;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有线电视信号在线监测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