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一、离退休与在职人员生命质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丽丽,陈旭,米国琳,陈修哲,王延祜,程小菁,王灿,张敬悬,王汝展[1](2021)在《山东省≥18岁居民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山东省≥18岁居民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地区居民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抽取54个县(市、区)98个街道(乡镇)的27 531名≥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山东省≥18岁居民简易生命质量问卷中躯体状况、心理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家人关系和他人关系6个条目得分分别为(3.71±0.76)、(3.83±0.69)、(3.34±0.69)、(3.55±0.69)、(4.13±0.58)和(4.13±0.60)分,30分制和100分制总分分别为(22.70±2.93)和(70.78±11.71)分;27 531名≥18岁居民中,生命质量低者6 191人(22.49%),生命质量中等者9 543人(34.66%),生命质量高者11 797人(42.85%);多因素ordin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受教育年限≥7年、已婚、离退休/病退人员、学生和医疗来源为商业保险的山东省≥18岁居民生命质量较高,年龄≥31岁、离异/分居、丧偶、无业/失业人员、有宗教信仰和农村地区的山东省≥18岁居民生命质量较低。结论山东省≥18岁居民总体生命质量较好,性别、城乡、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职业、宗教信仰和医疗来源是该地区居民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仲艳[2](2021)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综合应用中文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定量表QLQ-C30V3.0及前列腺癌特异模块量表QLQ-PR25,全面评估确诊为前列腺癌,单独行内分泌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其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定量表QLQ-C30V3.0以及前列腺癌特异模块量表QLQ-PR25,对连续抽样选取的151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量表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变量在生活质量各维度存在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探讨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现状。QLQ-C30量表显示: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71.03±18.85,生活质量尚可。功能领域中,认知功能评分为94.37±12.31,得分最高;躯体功能评分为84.15±18.71,得分最低。症状领域中,疲倦评分为20.90±21.88,得分最高;恶心呕吐评分为1.66±7.14,得分最低。六个单一条目中,经济困难评分为30.24±33.41,得分最高;腹泻症状评分为5.96±16.37,得分最低。QLQ-PR25量表显示:尿路症状评分为19.59±20.18,得分最高;肠道症状评分为3.81±6.36,得分最低;治疗相关症状评分为9.64±9.89;性功能状况领域中,性趣评分为1.32±6.24、性愉悦评分为0、性生活质量评分为77.78±31.43。2.单因素分析:婚姻状况、伴随疾病、病程、疾病分期是总体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伴随疾病、Gleason评分、疾病分期是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伴随疾病、管道数量、疾病分期是角色功能的影响因素;疾病分期是情绪功能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伴随疾病、疾病分期是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伴随疾病、疾病分期是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年龄、伴随疾病、疾病分期是疲倦症状的影响因素;疾病分期是恶心呕吐症状的影响因素;伴随疾病、病程、疾病分期是疼痛症状影响因素;Gleason评分、疾病分期是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居住地、婚姻状况、伴随疾病、管道数量、Gleason评分、疾病分期是食欲丧失症状的影响因素;年龄是便秘症状的影响因素;职业、宗教信仰是腹泻症状的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是经济困难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是尿路症状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治疗相关症状的影响因素。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伴随疾病和疾病分期显着影响总体生活质量。Gleason评分和疾病分期显着影响躯体功能;伴随疾病、管道数量、疾病分期显着影响角色功能;疾病分期显着影响情绪功能;婚姻状况、伴随疾病、疾病分期显着影响认知功能;疾病分期显着影响社会功能;年龄、疾病分期显着影响疲倦症状;疾病分期显着影响恶心呕吐症状;伴随疾病显着影响疼痛症状;疾病分期显着影响失眠症状;居住地、伴随疾病、Gleason评分、疾病分期显着影响食欲丧失症状;年龄显着影响便秘症状;职业、宗教信仰显着影响腹泻症状;年龄、疾病分期显着影响经济困难。结论:1.纳入研究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和功能状况良好,但经济困难对患者的困扰程度尤为严重,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医疗保障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其他症状表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需引起广泛重视并加强应对指导。2.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领域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在临床医疗护理重应对生活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促进个体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达到最佳生活质量。

徐佩丽[3](2021)在《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现况及其体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的发生现状,了解其内心体验。为门诊肺结节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及早期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访谈结合的方法,量性研究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合肥市某三甲医院心胸外科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量性研究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心理困扰筛查工具进行问卷调查。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医疗支付方式、治疗方式。心理困扰筛查工具包括困扰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和问题列表(Problem List,PL),DT是一个标有0~10共11个刻度(0=没有困扰,10=极度困扰)的视觉模拟单一条目量表,PL是包括身体问题、家庭问题、实际问题、情绪问题共四维度,涵盖50个条目的心理困扰具体问题。质性访谈是对DT得分≥4分的9例门诊肺结节患者,围绕访谈提纲进行深入访谈,分析患者心理困扰的真实体验以及引发心理困扰的相关原因。结果:(1)心理困扰得分以DT大于等于4分为临界值,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发生率为41.1%(65/158),平均得分为(3.68±2.26)分。门诊肺结节患者DT得分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职业和医疗支付方式的患者心理困扰得分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是影响DT得分的因素(p<0.05)。(2)心理困扰具体问题(PL)主要体现在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经济压力、就医不便、担心、紧张、害怕、焦虑方面,七个方面心理困扰具体问题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门诊肺结节患者PL得分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职业和医疗支付方式的患者心理困扰得分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影响PL得分的因素(p<0.05)。(3)质性访谈中,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体验有:恐惧、失望、抱怨和自责;导致心理困扰体验的原因有:家庭角色改变与经济压力;来自医护人员的援助不足。结论:门诊肺结节患者存在普遍的心理困扰问题,不同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是影响心理困扰得分的因素。患者心理困扰的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经济压力、就医不便、担心、紧张、害怕、焦虑方面,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影响心理困扰具体问题得分的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困扰体验,给予门诊肺结节患者全面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在情感上给予关心和疏导,提供患者方便就医的支持性举措。

高丽红[4](2020)在《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心理弹性、病耻感、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了解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心理弹性、病耻感、生活质量的现状,明确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究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通过心理疏导和优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采取便利取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对山东省6所三甲医院胰腺癌放疗术后的住院患者172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采用了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影响量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本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心理弹性、病耻感和生活质量,应用单因素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胰腺癌放疗术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P<0.05时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0.59±16.90,满分为100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等方面上有显着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病耻感总分为59.21±12.86,满分为96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有显着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中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健康总分为52.47±19.93,满分为136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有显着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后得出结论: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r=0.545,P<0.01);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602,P<0.01);心理弹性与病耻感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48,P<0.01)。(5)本研究中心理弹性总分、病耻感总分、高中或中专、药物化疗、根治性手术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生活质量得分的54.2%的变异量。结论:(1)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处于中等较低水平,大多数患者面对恶性肿瘤不能有效的调节和适应。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等方面上有显着的差异性。(2)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3)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4)心理弹性与病耻感影响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心理弹性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病耻感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心理弹性越高病耻感也就越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心理弹性、病耻感、学历、化疗以及手术方式等。

刘晓[5](2019)在《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和生命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和生命质量的现状;比较不同背景下TACE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探讨TACE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1)调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12(FACIT-Sp12)和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V2.0),对2018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介入病区住院的161例TACE肝癌患者进行调查。(2)分析方法: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资料的统计描述,按照数据的类型和分布特征分别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从2018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入住介入病房的患者中,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161例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56.44±11.44)岁。(2)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总得分为:(27.93±9.28)分,其中三个维度的得分为:平和(8.37±3.78)分、意义(9.16±3.22)分、信念(10.53±4.25)分。(3)TACE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得分为:(122.43±34.13)分,其中四个维度的得分为:躯体功能(34.84±13.06)分、心理功能维度(30.57±13.90)分、症状/副作用维度(34.91±10.46)分、社会支持(22.10±9.94)分。(4)不同性别、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工作情况、医保类型、主要照顾者、TACE治疗次数、疼痛程度及是否有乙肝史、肝癌家族史、宗教信仰的TACE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命质量总分与平和、意义、信念三个维度及灵性健康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9、0.341、0.439、0.565(P<0.01)。灵性健康总分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副作用、社会支持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487、0.336、0.354(P<0.01)。躯体功能与平和、意义、信念三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0.269、0.375(P<0.01)。心理功能与平和、意义、信念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0.261、0.353(P<0.01)。症状/副作用与平和、意义、信念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7、0.208、0.257(P<0.01)。社会支持维度与平和、意义、信念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1、0.232、0.252(P<0.01)。(6)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居住地、医保类型、乙肝史、肝癌家族史、疼痛程度、灵性健康等自变量可以综合解释TACE肝癌患者生命质量67.7%的变异量。结论(1)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属于中等水平。(2)TACE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属于中等水平。(3)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和生命质量呈正相关。(4)TACE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居住地、医保类型、乙肝史、肝癌家族史、疼痛程度、灵性健康,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郭丽莎[6](2019)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感知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社会支持在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评估的重视度,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及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8月份河南省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的2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维度健康控制量表(MHLC)、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20.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频数、百分比描述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均数±标准差描述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t检验及方差分析用于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用于分析感知控制、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两两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用于分析感知控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中介效应分析采用依次检验方法。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现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内部控制得分为(22.02±8.577),得分较常模低;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得分为(25.45±6.597),得分高于常模;机遇控制得分为(20.47±11.671),高于常模得分。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得分高于其他分量表,依据主量表计分规则可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更倾向于外部权威人士控制。2.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现状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3.04±7.369),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7.55±2.649);主观支持得分为(19.98±4.846);支持利用度得分为(5.48±1.855)。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60.92±37.471),总体生活质量水平较低。3.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疾病感知控制单因素分析结果以三个分量表分别为因变量,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内控性为因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自变量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户籍、婚姻、工作、再入院、复发次数、病程、合并症个数、不良生活习惯个数、Barthel(BI)指数。以外部权威人士控制为因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自变量有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再入院、复发次数、病程。以机遇控制为因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自变量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户籍、婚姻、再入院、复发次数、病程、合并症个数、不良生活习惯个数、脑卒中家族史、治疗方式、BI指数。4.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内控性、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3,r=0.377(p<0.05)。与机遇控制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790(p<0.05)。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与内控性、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2,r=0.254(p<0.05)。与机遇控制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850(p<0.05)5.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疾病感知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内控性因素回归方程的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未婚、已婚、丧偶)、户籍、BI指数、病程、社会支持,共同解释总变异量的62.1%。进入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因素回归方程的有性别、婚姻(未婚、丧偶)及社会支持,共同解释总变异量的20.1%。进入机遇控制因素回归方程的有户籍、BI指数、合并症例数、不良生活习惯个数、家族史、社会支持,共同解释总变异量的74.9%。6.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在疾病感知控制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采用依次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水平在健康内部控制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可解释总效应的百分比为51.2%;在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在健康机遇控制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可解释总效应的32.1%。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更倾向于外部权威人士主导,内控水平较低,机遇控制水平较高。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控性、外部权威人士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机遇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负相关。3.患者内控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籍、BI指数、婚姻、病程、社会支持;患者外部权威人士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婚姻及社会支持;患者机遇控制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BI指数、合并症数量、不良生活习惯个数、家族史、社会支持。4.社会支持水平在疾病感知控制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张倩文[7](2019)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学特点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方便的抽样方法,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我评估量表DSM-IV、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6年11月-2018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评估,发放问卷共计120份,其中110份有效。结果:1.乳腺癌患者PTSD的评分均值为(32.518±9.603)分;阳性症状患者25例,所占比例为22.7%。高警觉症状评分的平均得分为(8.609±3.812),侵入性思维症状评分得分为(10.045±3.505)。回避症状评分为(13.864±4.711)分。2.乳腺癌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1)不同年龄段中46-55岁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P<0.05);(2)专科以上的患者低于初高中及以下的患者人群(P<0.05);(3)农村居住地患者被试PTSD症状总分高于城镇患者人群(P<0.05)。3.乳腺癌患者疾病一般资料:(1)乳腺癌患者随着患病时间推移,被试PTSD症状呈现上升趋势(P<0.05);(2)乳腺癌患者被试PTSD症状中存在转移人群显着高于未转移人群(P<0.05);(3)乳腺癌患者被试PTSD症状中复发的患者显着高于无复发的患者人群(P<0.05)。4.(1)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与乳腺癌患者的PTSD症状总分,侵入性思维症状和高警觉性呈正相关(P<0.05),精神质维度与高警觉症状呈正相关(P<0.05);(2)应对方式与侵入性思维,高警觉性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症状呈正相关(P<0.05);(3)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与再体验思维症状、回避/麻木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及PTSD症状总分呈负相关(P<0.05)。5.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中:消极应对,客观支持和神经质进入了回归方程,它们都是乳腺癌患者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1.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回避/麻木症状高于再体验及高警觉症状,需引起临床重视;2.不同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患病时间、有无转移及复发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3.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及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均是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因素。

刘明月[8](2019)在《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医疗风险感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的现状;明确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分析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探讨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风险感知对健康行为的作用路径及强度,为改善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及健康状况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8月,在延吉市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慢性病高危人群287人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95.67%。研究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素养量表、医疗风险感知量表以及健康行为量表。采用SPSS19.0和AMOS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结果:(1)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一般情况本研究调查的287名慢性病高危人群中,男性与女性人数基本相等(49.5%和50.5%);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多于朝鲜族(76.3%和23.7%);婚姻状况以已婚者245人(85.3%)为主;居住状态以夫妻同住216人(75.3%)为主;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者最多为107人(37.3%),其次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74人(25.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最少为31人(10.8%);离退休者有108人(37.6%),占比最大;收入水平在2000~3000元者占比最大,有83人(28.9%);半数以上的人(52.3%)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大部分人(60.0%)最近6个月没有就医经历;最近一年医疗花费在100元以下者最多有99人(34.5%);小部分人有慢性病家族遗传史(14.6%);自觉目前处于健康状态者占比最多(44.3%)。(2)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状况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素养平均分为90.63±12.664分,处于较低水平,四个维度的条目均分分别为信息获取能力为3.88±0.642分,交流互动能力3.80±0.868分,经济支持意愿3.71±0.577分,改善健康意愿3.68±0.775分。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得分在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收入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感知状况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医疗风险感知平均分为36.83±9.704分,处于中等水平,三个维度的条目均分分别为经济风险3.17±1.002分,身体诊疗风险3.16±0.954分,社会心理风险2.79±0.918分。慢性病高危人群医疗风险感知得分在性别、民族、职业、收入水平以及自觉健康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状况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平均分为61.00±20.280分,处于较低水平,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健康责任16.40±5.724分、营养16.09±5.241分,心理安适15.44±6.620分,运动13.07±6.763分。具备高水平健康行为的人数为67人,占总人数的23.30%。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得分在居住情况、职业、收入水平、最近6个月就医次数以及自觉健康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各维度及总分之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素养各维度及总分与其风险感知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在(0.382~-0.152)。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感知各维度及总分与健康行为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在(-0.376~-0.175)。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各维度及总分与健康行为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r在(0234~0.485)。(6)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和风险感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可知,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感知在健康素养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健康素养对健康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392,间接效应为0.111;健康素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系数为(β=-0.319),风险感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β=-0.348),健康素养对其健康行为的总影响系数为(β=0.503)。结论:(1)慢性病高危人群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健康素养具备比例低,已婚、夫妻同住、大专及以上学历、月收入5000元以上者健康素养得分最高。(2)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具有高风险感知水平人数比例接近半数,女性、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下岗及失业人员、月收入1000~2000元和自觉不健康者的风险感知水平最高。(3)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行为水平偏低,具备高水平健康行为的人数所占比例为偏低与子女或其他亲属同住、离退休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者、最近6个月就医3次及以上和自我感觉健康者的健康行为得分最高。(4)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与风险感知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健康素养与风险感知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对健康行为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以风险感知起部分中介作用的间接影响。

陈江芸[9](2019)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需方视角,分析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医养结合服务特点,明确医养结合模式下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及服务补偿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影响,提出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优化策略,以促进健康公平,实现健康老龄化。【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网络数据库及查阅相关书籍,梳理国内外医养结合与健康保障等研究主题相关理论基础及发展动态,确定健康保障分析维度、研究指标选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等研究工具。从人社、卫生、民政等部门收集现有政策文件、工作总结、数据报表等灰色文献,获取研究所需的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医疗保险等相关信息。2、实证研究方法(1)典型案例现场调研。根据文献研究及专家推荐,采取典型抽样方法现场调研了湖北省咸宁市、宜昌市、襄阳市23个典型医养结合机构及社区;访谈了卫生行政、医保及民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医养结合机构/社区管理者等31名知情人;收集了合作协议书、服务管理办法、医保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以及地区医保管理数据等资料。(2)询问式问卷调查法。采用国际通用量表和自行设计问卷,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了872份医养结合模式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老年人的个人问卷,同时从医养结合机构处获取老年人医疗费用和医保补偿数据。了解不同医养结合模式状态下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医养结合服务利用、保险补偿等情况。(3)个人深入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确定老年人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访谈了22名倾诉意愿和沟通能力强、医养结合机构内就医并获医疗保险补偿、对所处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极好或极差的老年人,了解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模式的原因及其接受意愿、医养结合机构内就医体验及其保险受益体验。3、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1)内容分析方法。对知情人访谈等的定性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医养结合模式内涵,并比较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服务项目、服务价格,以及服务补偿的区别与特点。(2)提炼主题。将22份老年人访谈录音转录为文字稿,导入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11.0进行资料管理和分析,在医养结合服务利用和服务补偿体验的“本土概念”下创建节点进行细致编码,之后再合并节点并将其分组,形成相关的类别,通过反复比较、归纳、提炼相关主题。(3)统计及回归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医养结合模式老年人的个体特征,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住院补偿情况。(4)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影响结果变量的混杂因素,在模式之间均衡可比的基础上,分别从健康状况公平、卫生服务利用公平、卫生服务筹资公平维度,分析医养结合模式本身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影响。【结果】1、明确了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因素,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发挥间接、长效的影响;医养结合模式下核心主体——医养结合机构、医保机构、老年人三者之间通过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补偿以及利用,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发挥直接、短期的影响。2、归纳了四种主要的医养结合模式内涵及特点。在服务提供方面:养内设医模式能较好兼顾养老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特殊医疗护理提供有限,养老服务价格适中。医内设养模式在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养老服务价格起步高、精神文化服务提供不足。医养联合模式健康管理服务覆盖所有入住老年人,但健康管理服务频率不及医内设养模式和养内设医模式,养老服务价格相对较低。社区居家医养模式更符合中国传统养老观念,且受家庭支持系统的影响大,居住环境不符合适老化需要,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居家医疗服务的门槛高、覆盖有限。在服务补偿方面:四种模式的医保报销政策总体一致,生活照料服务等养老服务不纳入医保补偿范围。区别在于,医内设养模式是唯一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模式。社区居家医养模式的家庭病床属于医保定点床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居家医疗服务能够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政策仍在试点推行,导致服务覆盖有限。医养联合模式居民住院医疗报销比例5070%,报销比例低于其他三种模式(60%90%),与该模式内医疗机构等级高于其他模式有关。3、证实了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模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参加职工医保的老年人选择医内设养模式、养内设医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未参加医保老年人的92.1倍(95%CI,4.8175.3)、39.9倍(95%CI,2.758.1);未婚、离异或丧偶老年人选择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医养联合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在婚老年人的3.5倍(95%CI,1.49.2)、4.5倍(95%CI,1.513.9)和2.6倍(95%CI,1.25.7);经济收入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医养模式。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老年人选择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3.3倍(95%CI,1.28.9)、3.5倍(95%CI,1.111.2)。功能有明显障碍、功能下降者选择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医养联合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功能正常者的27.7212倍、12.655.2倍。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意愿与实际选择不完全符合。功能有明显障碍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接受度更高,如功能有明显障碍的老年人接受养内设医模式的可能性是功能完全正常者的5倍多(95%CI,1.523.4);社会支持得分越低,老年人的接受意愿越低,如社会支持得分最低组接受医内设养模式、医养联合模式和社区居家医养模式的可能性是得分最高组的1.2%30.3%。4、证实了不同医养结合模式老年人健康保障存在差异。在健康状况公平维度,匹配后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低于医养联合模式老年人(t=-3.05,P<0.05),与医内设养模式中精神文化服务提供不足、建筑环境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老年人功能发挥有关;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主观幸福度高于社区居家医养模式老年人(t=3.18,P<0.05),与医内设养模式提供便捷、有效医疗服务让老年人感到充分的安全感有关。在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维度: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血压测量服务、血糖测量服务、体检服务利用频率高于其他三种模式(P<0.05),与医内设养模式提供的规范化、流程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关。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频率分别高于医养联合模式、社区居家医养模式老年人(P<0.05),与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服务地理可及性高有关。在卫生服务筹资公平维度,同等收入水平的职工医保参保老年人,在医养联合模式中获得的住院医疗补偿金额高于医内设养模式、社区居家医养模式(H=12.919.8,P<0.05)。同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参保老年人,在医养联合模式下获得的住院医疗补偿金额分别高于社区居家医养模式(H=19.737.5,P<0.05)、养内设医模式(H=23.635.2,P<0.05)、医内设养模式(H=23.0,P<0.05)。医养联合模式的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中提供服务项目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了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服务成本更高,该模式下老年人更易于发生高成本住院,造成医保基金支出和个人经济负担重,并可能导致医疗卫生资源挤占。5、上门医疗服务、居家医疗服务以及养老机构内医疗服务等医养结合服务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缺乏合理引导,子女精神赡养、适老化环境、精神文化服务等支持和促进性环境建设不足,医养结合服务可负担性仍较低,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医疗资源挤占等问题影响着老年人健康保障和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其关键问题在于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体系不健全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不完善。【结论】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不仅受到健康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存在医养结合服务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完善服务提供及保障体系,适当向低收入老年人倾斜,有助于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改善整体保障水平。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不仅受社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以及医养结合服务医保补偿的影响。应针对性优化医养结合模式的服务提供以及服务补偿策略,以改善老年人健康保障,促进健康公平。一方面,应针对性加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引导老年人合理选择医养结合模式、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和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另一方面,应拓展医保筹资渠道、优化补偿机制设计、探索发挥健康风险分担作用、加快发展独立于基本医疗保险的长期护理保险。【创新与不足】研究创新之处:研究视角上,本文从需方视角出发,关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分析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研究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健康保障水平,提出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优化策略。因此,本文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新意。研究思路上,本文以健康公平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综合考量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概念模型,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研究各个章节之间衔接严谨。因此,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方法应用上,本文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通过匹配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影响结果变量的混杂因素,验证医养结合模式本身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差异的影响,即验证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及服务补偿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差异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方法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研究局限与展望:在构建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过程中,因测量方法有限未采集到所有的影响变量,因此在匹配过程中可能忽略了个别对匹配有效性带来影响的混杂因素;同时,因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初始差距较大导致样本损失时,可能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未来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以提高样本代表性。本文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医养结合模式之间的健康保障水平的差异以及影响的研究,采取的是平行对照的研究思路。未来可以对老年人接受医养结合服务及其补偿前后健康保障水平的差异进行研究,更好的验证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及服务补偿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直接影响。

杨朵儿[10](2019)在《慢性病患者HRQOL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甘肃、河北、四川、浙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甘肃、河北、四川、浙江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找出甘肃、河北、四川、浙江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甘肃、河北、四川、浙江等地,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各省份1家三级医院,2家县级医院的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各省慢性病患者基本情况、就业与经济情况、健康保障情况等信息,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调查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通过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通过Logistic模型和Clad模型进行回归,从结构维度和整体维度评价甘冀川浙四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找出影响因素。结果 浙江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明显好于其余三省,这可能与浙江省自然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进程快、经济水平高,人文素质高等原因有关联。甘冀川浙四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在日常活动维度、疼痛或不舒服维度、焦虑或沮丧维度存在差异。(P<0.05)疼痛或不舒服和焦虑或沮丧维度存在问题的人更多,这是由于疾病过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经济负担重,或者疾病或药物带来的生理不适,或精神上的不愉快导致的情况。甘冀川浙四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中起负面影响的因素有年龄、BMI类别(消瘦)、职业(事业单位)、就业状况(无业)、收入水平(500以下、500-2000)、经济来源(政府救助)。(P<0.05)四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起正面影响的因素有性别(男性)、BMI类别(正常、超重)、婚姻状况(已婚)、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教育)、职业(农民、离退休)、经济来源(工资、离退休、亲人供给)、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健康体检(有)。(P<0.05)结论建议关注老年人、女性、无业慢性病患者,提高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关注贫困低收入慢性病患者,加大精准健康扶贫实施力度;提升健康体检服务质量,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意识;持续缩小区域间健康差异,持续推进健康强国建设。

二、离退休与在职人员生命质量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离退休与在职人员生命质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抽样方法与样本量确定
    1.3 研究工具
    1.4 资料收集方法
    1.5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1.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5.2 影响因素分析
    1.6 质量控制
    1.7 伦理问题及对策
    1.8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特征
        2.1.1 人口学资料特征
        2.1.2 临床资料特征
    2.2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生活质量现状
        2.2.1 以QLQ-C30量表各领域得分计算结果
        2.2.2 以QLQ-PR25量表各领域得分计算结果
    2.3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3.1 单因素分析
        2.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3.2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3.2.1 年龄
        3.2.2 职业
        3.2.3 居住地
        3.2.4 婚姻状况
        3.2.5 宗教信仰
        3.2.6 Gleason评分
        3.2.7 伴随疾病
        3.2.8 管道数量
        3.2.9 疾病分期
4 结论
5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的自我创新性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附录二 临床资料调查表
    附录三 EROTC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C30(V3.0)
    附录四 EROTC前列腺疾病特异模块QLQ-PR25
    附录五 量表RS粗分分值计算方法
综述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现况及其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肺结节的流行病学特征
        1.1.2 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的现况研究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量性研究
        2.2.2 质性访谈
    2.3 方法
        2.3.1 量性研究
        2.3.2 质性访谈
        2.3.3 质量控制
        2.3.4 伦理学要求
3 结果
    3.1 量性研究
        3.1.1 门诊肺结节患者一般资料
        3.1.2 门诊肺结节患者DT得分单因素分析
        3.1.3 门诊肺结节患者DT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4 门诊肺结节患者PL量表中心理困扰具体问题排序
        3.1.5 门诊肺结节患者PL得分单因素分析
        3.1.6 门诊肺结节患者PL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2 质性访谈
        3.2.1 心理困扰体验
        3.2.2 导致心理困扰体验的原因
4 讨论
    4.1 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发生情况及心理困扰具体问题
    4.2 门诊肺结节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困扰发生情况分析
    4.3 门诊肺结节患者的心理困扰体验与原因
5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综述 心理困扰在肺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概念
    1.6 文献回顾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问题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得分情况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3.3 研究对象病耻感得分情况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3.4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3.5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6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分析
    4.3 研究对象病耻感分析
    4.4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分析
    4.5 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性
    5.3 本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胰腺癌患者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的进展分析
    参考文献

(5)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和生命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操作性定义
        1.3.1 灵性健康
        1.3.2 生命质量
2 文献回顾
    2.1 灵性健康的研究现状
        2.1.1 灵性健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2 灵性健康的测量工具
    2.2 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
        2.2.1 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2.2.3 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
    2.3 癌症患者灵性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3 样本量的选择
    3.4 研究场所
    3.5 研究工具
        3.5.1 一般资料
        3.5.2 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12(FACIT-Sp12)
        3.5.3 肝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OL-LC V2.0)
    3.6 资料收集方法和步骤
    3.7 资料分析方法
    3.8 质量控制
    3.9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
        4.1.1 问卷的回收情况
        4.1.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1.3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4.2 研究对象的灵性健康现状分析
        4.2.1 研究对象灵性健康总分和各维度得分
        4.2.2 研究对象灵性健康各条目得分
    4.3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现状分析
        4.3.1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4.3.2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各条目得分
    4.4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生命质量及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4.4.1 性别
        4.4.2 年龄
        4.4.3 民族
        4.4.4 居住地
        4.4.5 学历
        4.4.6 家庭月收入
        4.4.7 工作情况
        4.4.8 婚姻类型
        4.4.9 医保类型
        4.4.10 乙肝史
        4.4.11 肝癌家族史
        4.4.12 TACE治疗次数
        4.4.13 主要照顾者
        4.4.14 宗教信仰
        4.4.15 疼痛程度
        4.4.16 灵性健康和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4.5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5.2 研究对象灵性健康的现状分析
        5.2.1 研究对象灵性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析
        5.2.2 研究对象灵性健康各条目得分分析
    5.3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的现状分析
        5.3.1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析
        5.3.2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各条目得分分析
    5.4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的比较
        5.4.1 性别
        5.4.2 年龄
        5.4.3 民族
        5.4.4 居住地
        5.4.5 家庭月收入
        5.4.6 医保类型
        5.4.7 乙肝史
        5.4.8 肝癌家族史
        5.4.9 TACE治疗次数
        5.4.10 主要照顾者
        5.4.11 宗教信仰
        5.4.12 疼痛程度
        5.4.13 灵性健康
    5.5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提高TACE肝癌患者生命质量
        6.2.2 关注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
7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7.1 研究的创新性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操作性定义
        1.2.1 疾病感知控制
        1.2.2 社会支持
        1.2.3 脑卒中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1.3 理论依据及框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2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调查方法
        2.2.3 数据分析
        2.2.4 质量控制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1.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
        3.1.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3.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现状
        3.2.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3.2.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
    3.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
        3.3.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3.3.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3.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对患者感知控制的影响
        3.4.2 疾病相关资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的影响
        3.4.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5.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2 社会支持在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4.1.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
        4.1.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4.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现状不容乐观
    4.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亟待提高
    4.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应重点关注
    4.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的相关因素
        4.5.1 性别及婚姻状况对患者感知控制的影响
        4.5.2 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对患者感知控制的影响
        4.5.3 日常生活习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的影响
        4.5.4 其他一般资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的影响
        4.5.5 缺血性脑卒中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4.5.6 缺血性脑卒中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6 社会支持在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4.7 对策与建议
        4.7.1 个性化健康指导,重识疾病风险
        4.7.2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家属照顾负担
5 创新性和局限性
    5.1 创新性
    5.2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感知控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水平及其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7)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学特点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评价方法
        2.2.1 评价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问卷搜集过程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问卷情况
    2.一般资料
        2.1 乳腺癌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2.2 乳腺癌患者疾病的一般情况
    3.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情况
        3.1 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以及各条目的得分情况
        3.2 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人数分布情况
        3.3 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的PCL-C总分与3 个核心症状群的相关分析
    4.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与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4.1 一般人口学资料与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关系
        4.2 乳腺癌患者疾病情况、治疗方式与 PTSD 症状关系
        4.3 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4.4 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4.5 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4.6 乳腺癌患者PTSD症状与相关应激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
讨论
    1.乳腺癌患者一般人口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2.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
    3.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4.小结
    5.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医疗风险感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及调查内容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问题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情况
    3.2 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现状
    3.3 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感知现状
    3.4 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现状
    3.5 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医疗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
    4.3 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感知
    4.4 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行为
    4.5 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风险感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9)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老年人
        1.2.2 医养结合
        1.2.3 基本医疗保险
        1.2.4 健康保障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1 健康老龄化相关研究
        1.3.2 医养结合相关研究
        1.3.3 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相关研究
        1.3.4 老年人健康保障相关研究
        1.3.5 小结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假设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
        1.5.2 实证研究
        1.5.3 资料整理分析
    1.6 课题来源
    1.7 研究逻辑框架
        1.7.1 技术路线图
        1.7.2 结构安排
2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概念模型构建
    2.1 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环境判断及现状分析
        2.1.1 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相关政策梳理
        2.1.2 医养结合需求现状分析
    2.2 基础理论阐述
        2.2.1 需要层次理论
        2.2.2 健康老龄化
        2.2.3 健康公平
        2.2.4 Anderson健康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2.2.5 福利经济学
    2.3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概念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医养结合模式比较研究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3.1.1 典型案例研究
        3.1.2 深入访谈
    3.2 医养结合模式内涵
    3.3 医养结合典型案例
        3.3.1 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及服务价格
        3.3.2 医养结合服务医疗保险报销政策
    3.4 基于典型案例的医养结合模式比较分析
        3.4.1 医养结合模式服务项目及价格特点分析
        3.4.2 医养结合模式医疗保险政策特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研究
    4.1 资料来源与方法
        4.1.1 问卷调查
        4.1.2 深入访谈
    4.2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描述性分析
        4.2.1 倾向特征分维度分析
        4.2.2 使能资源分维度分析
        4.2.3 需要分维度分析
    4.3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回归分析
        4.3.1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回归分析
        4.3.2 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意愿
    4.4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的质性研究
        4.4.1 客观条件
        4.4.2 老年人认知与观念
        4.4.3 老年人个性特点影响
    4.5 讨论
        4.5.1 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分析
        4.5.2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4.5.3 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意愿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研究
    5.1 资料来源与方法
        5.1.1 问卷调查
        5.1.2 深入访谈
        5.1.3 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5.2 基本情况分析
        5.2.1 老年人生命质量、主观幸福感
        5.2.2 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
        5.2.3 老年人基本医疗补偿
    5.3 构建医养结合模式倾向性评分匹配
    5.4 基于PSM老年人健康保障分析
        5.4.1 健康状况公平维度
        5.4.2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维度
        5.4.3 卫生服务筹资公平维度
    5.5 老年人服务利用与保险受益体验的质性研究
        5.5.1 医养结合服务利用体验
        5.5.2 医养结合服务补偿体验
        5.5.3 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化
    5.6 讨论
        5.6.1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状况公平
        5.6.2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
        5.6.3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卫生服务筹资公平
    5.7 本章小结
6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优化策略
    6.1 医养结合模式下影响老年人健康保障的问题表现
        6.1.1 医养结合服务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
        6.1.2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缺乏合理引导
        6.1.3 支持和促进性的环境建设不足
        6.1.4 医养结合服务的可负担性仍较低
        6.1.5 卫生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
        6.1.6 存在医疗资源挤占风险
    6.2 关键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6.2.1 宏观层面因素分析
        6.2.2 微观层面因素分析
    6.3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优化策略
        6.3.1 服务提供优化策略
        6.3.2 医疗保险优化策略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老年人调查问卷
附件3 老年人访谈提纲
附件4 人社、民政部门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附件5 医养结合机构中高层领导访谈提纲
附件6 PSM程序命令

(10)慢性病患者HRQOL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甘肃、河北、四川、浙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技术路线
    6. 创新之处
    7. 局限性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概述
        1.1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与内涵
        1.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测量量表
        1.3 健康效用值的计算
        1.4 健康影响因素理论概述
    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1. 调查对象
        1.1 数据来源说明
        1.2 样本纳入标准说明
    2. 调查问卷
        2.1 问卷内容说明
        2.2 问卷信效度分析
    3. 计量模型选择
        3.1 Logistic模型
        3.2 Clad模型
    4. 数据整理说明
        4.1 变量说明
        4.2 健康效用值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6.1 问卷设计
        6.2 调查人员培训
        6.3 数据收集、完善与录入
    7. 伦理学考虑
第四章 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HRQOL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1. 样本总体情况
        1.1 基本情况
        1.2 就业与经济情况
        1.3 健康保障情况
    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
        2.1 EQ-5D-5L五维度情况
        2.2 健康效用值情况
    3. 差异性情况
        3.1 结构维度上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差异
        3.2 整体维度上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差异
    4. 影响因素
        4.1 结构维度上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4.2 整体维度上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第五章 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HRQOL评价及影响因素讨论分析
    1. 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基本概况
    2. 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HRQOL状况
    3. 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HRQOL不同组别差异情况
    4. 甘冀川浙慢性病患者HRQOL影响因素概况
第六章 相关建议
    1. 关注老年人、女性、无业慢性病患者,提高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2.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3. 关注贫困低收入慢性病患者,加大精准健康扶贫实施力度
    4. 提升健康体检服务质量,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意识
    5. 持续缩小区域间健康差异,持续推进健康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离退休与在职人员生命质量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18岁居民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胡丽丽,陈旭,米国琳,陈修哲,王延祜,程小菁,王灿,张敬悬,王汝展. 中国公共卫生, 2021(03)
  • [2]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仲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困扰现况及其体验研究[D]. 徐佩丽.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D]. 高丽红. 延边大学, 2020(05)
  • [5]TACE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和生命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 刘晓.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郭丽莎. 河南大学, 2019(01)
  • [7]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学特点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 张倩文.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8]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医疗风险感知对健康行为的影响[D]. 刘明月. 延边大学, 2019(01)
  • [9]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D]. 陈江芸.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慢性病患者HRQOL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甘肃、河北、四川、浙江为例[D]. 杨朵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标签:;  ;  ;  ;  

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