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枣汁生产工艺

保健枣汁生产工艺

一、保健枣汁制作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马培珏[1](2021)在《益生菌发酵枣汁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鲜枣产量很大,但是由于贮藏时间短,导致销售情况非常严峻,而且针对于枣的其他产品非常单一,深加工的产品非常少。所以本课题以鲜枣汁和浓缩红枣汁为原料,以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西藏灵菇、酵母菌4种发酵菌种进行单种发酵及组配来实施发酵,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新鲜枣汁和浓缩枣汁的风味变化以及营养成分等的动态变化从而探究发酵对枣汁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发酵菌种及发酵时间,从而为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枣汁保健饮品提供参考。在本篇论文中,研究结果如下:我们通过对发酵工艺的情况对比,确定单菌种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西藏灵菇、酵母菌的发酵条件分别为37℃、37℃、37℃及30℃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而针对单菌种与复合菌种的情况对比得到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西藏灵菇:酵母菌=1:1:1:1为发酵菌种。在此条件下进行新鲜枣汁和浓缩枣汁的评定,可以得到新鲜枣汁在单菌种的益生菌发酵中干酪乳杆菌发酵24 h的活菌数对值达到8.71CFU·m L-1,总糖的含量为171.608 mg/100 g,总酸度为1.823 g/100 g,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达236 m L/100 g,感官评价达到82分;浓缩枣汁在单菌种的益生菌发酵中稀释5倍发酵24 h的干酪乳杆菌,总糖的含量为293.791 mg/100 g,总酸度为2.187 g/100g,维生素C的含量为65 m L/100 g,感官评价高达86分。在新鲜枣汁的复合菌发酵中干酪乳杆菌、西藏灵菇混合菌种1:1发酵24 h的枣汁中,活菌对数值在24 h达到7.54 CFU·m L-1,总糖的含量为178.731 mg/100 g,总酸度为2.268 g/100 g,维生素C含量达到245 m L/100 g,感官评价达到73分;浓缩枣汁中的复合菌发酵则得出稀释度为5倍发酵24 h的干酪乳杆菌与短乳杆菌的枣汁中,总糖的含量为259.555 mg/100 g,总酸度为2.538 g/100 g,维生素C含量达到67m L/100 g,感官评价达到74分。这些益生菌发酵枣汁不仅感官评价较高,其他理化性质的保留能力也强。综上所述,得到针对新鲜枣汁益生菌发酵,选用干酪乳杆菌发酵24 h和干酪乳杆菌、西藏灵菇混合菌种1:1发酵24 h;针对浓缩枣汁益生菌发酵,在稀释度5倍发酵24 h的干酪乳杆菌和稀释度5倍发酵24 h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混合菌种1:1发酵枣汁均可以使枣汁的各种理化性质达到最好。

朱星宇[2](2021)在《混菌发酵红枣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枣属于药食同源性食品,营养丰富,并含有多种保健功能成分。利用红枣生产具有营养、调味、保健功能的果醋,不仅能提高红枣加工的附加值,还可以增加市场上果醋类的品种,红枣果醋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本研究以新疆优质的红枣为原料,探究了混菌酿造红枣果醋的工艺,并对红枣果醋品质和风味进行了分析,再此基础上研制了红枣果醋饮料,以期为我国红枣发酵型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红枣果醋发酵工艺优化,最适果酒专用酵母SY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2 h、发酵温度28℃、接种量8%;植物乳杆菌GIM1.191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2℃、接种量6%。酒精发酵过程需要设定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9℃,初始糖度14%,接种量7%(果酒专用酵母SY:植物乳杆菌GIM1.191为1:3),此时所得的酒精含量最高。(2)酒精阶段和醋酸阶段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均低于红枣汁中的含量,枣醋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较高,枣醋中检出14中游离氨基酸,其中6种为必需氨基酸,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的作用,针对红枣果醋含有的一系列易挥发成分,进行较为深入的细致剖析,统计酯类26种;酸类16种;醇类14种;醛类9种;同时,酚类5种、酮类为6种;但醚类则仅为2种,最后总计鉴定出各类化合物91种。(3)通过单因素-响应面试验试验设计方法,得到最佳红枣醋饮料配方是:红枣醋12.14%,红枣汁13.38%,蔗糖1.92%,柠檬酸1.49%,红枣醋及红枣醋饮料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符合GB 18187-2000和GB 2719-2003的标准。

王彤[3](2021)在《嗜酸乳杆菌发酵枣汁的工艺及其对小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程晓雯[4](2020)在《超声波协同微波预处理干红枣片对取汁及枣汁性状的影响》文中认为中国的干红枣产量大,营养成分丰富,它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以干红枣为原料加工成枣汁的过程中,枣汁的取汁等一直以来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新疆骏枣为原料,通过切片加水浸提的方式,再用6种不同的处理得到枣汁。6种不同处理方法包括自然浸出、超声、微波、先超声后微波、先微波后超声、榨汁取汁等。以自然浸出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下得到的枣汁的取汁情况、褐变程度、澄清度、稳定性以及功能性成分的变化等相关指标,寻求最佳的干红枣取汁工艺,以期为干红枣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究了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红枣取汁的影响。先超声后微波处理的枣汁得率最高。它的总可溶性固形物(TSS)为16 Brix,比自然浸出高6.67%。其TSS在2 h内达到平衡,比自然浸出组快,加快了枣汁取汁速率。与对照相比,先超声处理后微波的枣汁中果胶和半乳糖醛酸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8.52%和59.01%,是所有样品中含量最高的;果胶酶的活性为9.71μg/(h·g),减少了40.23%。显微镜观察发现,处理后的细胞变得皱缩,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渗漏。2、研究了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枣汁非酶褐变的影响。先超声后微波处理得到的枣汁发生非酶促的褐变程度最小。L*值与自然组水平相当,还原型Vc的含量比自然组的少19.12%,p H值与自然浸出组无差异。氨基态氮和还原糖含量比自然组分别高8.35%、13.82%。而5-羟甲基糠醛含量也比自然组高17.18%。3、研究了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枣汁澄清度的影响。在枣汁的澄清中,经过超声和微波复合处理的枣汁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解来获得较好地稳定性,但存在澄清度较低的缺点。而通过添加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三种酶可得到具有较好稳定性和较高澄清度的枣汁。经过6种处理得到的枣汁中,榨汁组枣汁浊度值最高,达200 NTU,而超声和微波复合处理下枣汁浊度值为45 NTU以上。在引起枣汁浑浊的原因中淀粉和纤维素是主要因素,且二者均与浊度变化有较高的相关性,而果胶和蛋白质与浊度相关度低。4、研究了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枣汁功能性成分的影响。先微波后超声组中的多酚含量为0.04 mg/m L,黄酮含量为15.17μg/m L,维生素C含量较少,为2.54mg/m L;c AMP、c GMP含量也较高,分别为181.45 mg/L和1404.58 mg/L;复合处理组中以先微波后超声的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力较强。因此,先微波后超声处理下得到的枣汁的功能性成分保留率好,除环核苷酸类物质外,该组的功能性成分损失多于自然浸出组和榨汁组,而抗氧化活性仅次于微波组。

闫欢欢[5](2020)在《微波辅助水热浸提提高黑枣醋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枣,是兼具“药食同源”特色的中国传统食品,其果实中富含的多酚可改善多种慢性疾病。但由于黑枣果实鲜食口感不佳,且贮藏期短,开发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以黑枣为原料,将其酿制为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黑枣醋,不仅能提高黑枣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能丰富果醋产品的种类。然而,果醋酿造过程中,多酚易发生降解,导致其生理功能降低。因此,如何提高黑枣醋中的多酚含量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黑枣为原料,首先采用微波浸提(Microwave extraction,ME)、水热浸提(Hydrothermal extraction,HE)、微波辅助水热浸提(Microwave-assisted hydrothermal extraction,MHE)三种方法对黑枣汁进行处理,提高其多酚含量,并探究浸提方式对黑枣汁中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其次,选择最佳浸提方式—MHE得到的黑枣汁为原料制备功能性黑枣醋,将其与未浸提(No extraction,NE)的黑枣汁制备的黑枣醋在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感官指标上进行比较,最后探究在果醋发酵前的浸提处理对黑枣醋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以多酚浸出量为指标,确定了ME、HE和MHE三种浸提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中,ME条件: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414 W,液料比26∶1 m L/g,多酚浸提量为88.50 mg GAE/g;HE条件:浸提温度145℃,浸提时间36 min,液料比25∶1m L/g,多酚浸提量为140.68 mg GAE/g;MHE条件:浸提温度131℃,浸提时间32 min,液料比26∶1 m L/g,微波功率390 W,多酚浸提量为166.75 mg GAE/g。经过ME、HE、MHE处理后的黑枣汁中多酚含量显着提升,说明浸提处理能提高多酚浸出量。与ME、HE单独的浸提方式相比,MHE浸提效果更优,表明微波对HE产生了良好的强化作用。(2)在黑枣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提升上,MHE展现出了最强的效果。其中,多酚、黄酮、蛋白质、总糖含量分别提升了128 mg GAE/g、46.37 mg RE/g、8.67%、15.95%。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到多酚浸出量与样品组织形态的破坏程度相关。使用D101大孔树脂对不同浸提处理的黑枣汁进行纯化,得到相应的黑枣汁多酚(Dateplum persimmon juice polyphenol,DPJP),其总酚含量均达到700 mg GAE/g DW左右。利用LC-MS/MS测定不同DPJP组成,共鉴定出8种酚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发现不同的浸提方法对多种酚类物质含量均有较好的提升,其中MHE提升效果最佳。与NE相比,MHE的DPJP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分别提升了15.18倍、60倍。抗氧化性实验表明,MHE的黑枣汁抗氧化活性最高,并且黑枣汁中的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显着正相关。此外,在相同的多酚浓度下,MHE的DPJP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说明浸提处理对DPJP的抗氧化活性产生了影响。(3)以MHE和NE的黑枣汁为原料,酿制两种黑枣醋,并对其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在营养成分上,处理黑枣醋(Treated dateplum persimmon vinegar,TDPV)价值更优,两种醋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使用D101大孔树脂对两种黑枣醋进行纯化,得到相应的黑枣醋多酚(Dateplum persimmon vinegar polyphenol,DPVP),其总酚含量均达到800 mg GAE/g DW左右。利用LC-MS/MS测定DPVP组成,共鉴定出8种酚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相对定量,与未处理黑枣醋(Untreated dateplum persimmon vinegar,UTDPV)相比,TDPV中多种酚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其中TDPV中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酚含量分别为UTDPV中的108.65倍和11.83倍。抗氧化活性表明,TDPV具有更显着的DPPH·(IC50=0.050m L/m L)、ABTS·+(IC50=0.056 m L/m L)和·OH(IC50=0.109 m L/m L)清除能力,并且黑枣醋中的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着正相关性。在相同的多酚浓度下,经过处理的黑枣醋多酚(Treated dateplum persimmon vinegar polyphenol,TDPVP)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黑枣醋和黑枣汁中多酚含量表明,在果醋酿制前对原料黑枣汁浸提处理,可显着提高黑枣醋中多酚含量。抗氧化结果显示,黑枣醋的抗氧化活性略低于黑枣汁,这与其多酚含量结果相同。说明多酚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者。此外,与DPJP相比,DPVP的抗氧化活性更强。本研究为功能性黑枣醋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还为黑枣中多酚物质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使黑枣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徐恒[6](2020)在《新疆骏枣综合利用加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新疆骏枣为原料,基于红枣中精油、糖、色素的溶解特性差异,依次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加水浸提及碱液浸提等技术,从骏枣中提取出精油、枣汁和色素,获得了相应产品及工艺参数,实现了红枣枣果的综合加工利用,提高了红枣产业的经济效益。主要研究内容概况如下:(1)以新疆骏枣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枣果中精油进行萃取分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骏枣精油的萃取工艺,最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骏枣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骏枣精油最佳工艺为,乙醇作夹带剂,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32℃,夹带剂流速0.3mL/min,萃取时间3h,红枣精油的萃取率可达1.224%;经GC-MS分析,共检出68种物质,结构推断59种,占总峰面积的91.737%,其中主要包括酸类、烷烃类、酮类、酯类以及少量的醛类、醇类等。各类物质中焦糖香味的麦芽醇和5-羟甲基糠醛,杏仁气味苯甲酸和糠醛,以及奶香味的3-羟基-2-丁酮可能是骏枣精油的主要香气成分。(2)以上述(1)工艺剩余残渣为原料,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酶法协同浸提红枣汁的工艺条件,并对浓缩汁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4.0h、加酶量0.42%、料液比为1:7.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红枣汁出汁率为(74.21±0.42)%,对浓缩汁的品质指标分析得出,浓缩后的红枣汁呈红褐色半流体,营养成分受到一定损失,果汁色泽、透光率等也有所下降,总体而言在贮藏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以碱液为溶剂,上述(2)工艺剩余残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红枣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适宜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40mol/L,超声温度75℃,超声时间50min,加水量为1:22。在此工艺条件下浸提红枣色素的提取率可达82.37%,红枣色素得率可达2.030%。表明浸提完红枣汁后剩余残渣来继续浸提色素方案可行。(4)以上述(3)工艺提取所得到的色素液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精制纯化红枣色素。比较了9种大孔树脂对红枣色素吸附及洗脱效果,发现LX-60大孔树脂对红枣色素纯化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大孔树脂对红枣色素的纯化工艺。结果表明,红枣色素纯化的最优工艺为:色素浓度1.5mg/mL,上样流速1.5mL/min,树脂填充高度45cm,在此条件下的色素吸附率可达77.36%;然后使用60%乙醇溶液以1.0mL/min流速进行洗脱解吸,其纯化后的色素溶液,澄清透亮、呈深红色。该条件下红枣色素色价从3.33提高到23.13,纯度提高近7倍。综合表明,依次从红枣中提取制备枣精油、枣汁及色素,三者对红枣(去核)的总利用率达83.387%,可实现红枣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

杨帆[7](2019)在《复合蔬菜汁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山药、紫甘蓝、西红柿和胡萝卜为原料,用酿酒酵母(Sacchaaromyces cerevisiae)和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eruma)为发酵剂,进行复合蔬菜汁生产工艺研究,对其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BCG牛乳培养基从市售泡菜中筛选出68株菌株,经过分离纯化,利用透明圈法在加入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中复筛出10株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细菌特性、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分析等一系列鉴定结果,选择确定编号Y3-2的植物乳杆菌为目的菌株。以葡萄糖值(DE值)为考察指标,分别研究了山药液化过程中液化酶添加量、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和山药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添加量、糖化温度、糖化时间对DE值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最佳液化和糖化条件为:液化时间60 min,液化温度95℃,液化酶添加量2 U/g;糖化时间3h,糖化温度60℃,糖化酶添加量200 U/g。在此条件下,DE值为96.26%。以酒精度为考察指标,分别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条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0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酒精度为3.96%vol。研究了不同浓度下的不同护色剂对蔬菜护色效果,综合考察色差、吸光度残存率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残余活力等指标,确定了最佳护色剂及其浓度:选择0.4%柠檬酸溶液对胡萝卜进行护色,选择0.5%抗坏血酸溶液对西红柿进行护色,选择1.0%抗坏血酸溶液对紫甘蓝进行护色。以POD残余活性为考察指标,研究热烫温度和热烫时间对蔬菜的灭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胡萝卜最佳热烫温度为温度为900C,热烫时间为60 s;西红柿最佳热烫温度为温度为95℃,热烫时间为90 s;紫甘蓝最佳热烫温度为温度为90℃,热烫时间为60 s。以总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蔬菜汁发酵过程中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蔬菜汁中总酸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设计优化蔬菜汁发酵条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4.2%,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0 h,在该条件下,平均总酸含量为11.74 g/L。以感官评价为衡量指标,研究蔬菜汁饮料配方。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调整最优配比为山药汁添加量12.0%,白砂糖添加量9.0%,枣汁添加量8.0%。通过GC-MS对混合蔬菜汁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17种,烯烃类化合物11种,醇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化合物4种,酮类化合物3种,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各1种。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异戊酯,在所有香气成分中含量最多,占总成分的22.21%。通过对混合蔬菜汁饮料进行氨基酸分析,检测出11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5种,混合蔬菜汁中氨基酸总含量为1.43 mg/mL。

钱籽霖[8](2019)在《乳酸菌发酵拐枣汁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文中指出拐枣富含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且含有丰富的拐枣多糖、多酚和以二氢杨梅素为代表的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解酒保肝等保健功能,开发利用价值极大。本研究以拐枣果梗为原料,对拐枣制汁工艺、乳酸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活菌型和灭菌型发酵拐枣汁的体外及果蝇体内抗氧化活性、贮藏期品质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优化制汁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11%,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拐枣浸提率为63.32%,显着高于未加酶组的浸提率35.12%(p<0.01)。菌种复配比例为: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果酒酵母1383=2:2:2:1;初始固形物含量为25%。通过响应面设计,得到发酵条件的回归模型为:Y=0.91+0.013A+0.044B-2.436e-004C-6.221e-003AB-1.131e-004AC-9.844e-004BC+2.872e-003A2-0.028B2-7.245e-003C2。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41 h、发酵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85.13 mg/100 mL,显着高于未发酵汁(p<0.05),而拐枣多糖及总酚含量低于未发酵汁(p<0.05),感官评分85,模糊综合评判值为0.934,综合品质良好。(2)对活菌型、灭菌型及未发酵汁进行梯度稀释后评价体外抗氧化能力。与未发酵汁相比,活菌型及灭菌型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p<0.05),其中DPPH·和ABTS+·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能力均下降不显着(p>0.05),但O2-·清除能力显着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相比,活菌型及灭菌型总抗氧化能力均显着强于Vc和BHT(p<0.05),其中DPPH·和ABTS+·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能力显着强于阳性对照(p<0.05),但·OH和O2-·清除能力弱于Vc(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拐枣汁的总抗氧化能力主要由总酚提供,其相关系数为0.931。(3)利用果蝇生存试验及生化指标测定法对乳酸菌发酵拐枣汁进行体内抗氧化能力评价。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组(5、10、15 mg/mL)活菌型及灭菌型发酵汁均能显着延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p<0.05),提高雌雄果蝇体内T-SOD和T-AOC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当剂量为15 mg/mL时,活菌型可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分别延长66.49%和61.16%;灭菌型可分别延长48.87%和47.69%。(4)乳酸菌发酵拐枣汁用耐热PET瓶灌装,于4℃贮藏。活菌型最适贮藏期为20 d,此时乳酸菌数为1.04×109 cfu/mL;灭菌型最适贮藏期为6个月,此时菌落总数为70 cfu/mL。与贮藏前期相比,贮藏后期活菌型及灭菌型的营养功能成分均有所损失,感官品质下降。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色差值ΔE显着升高(p<0.05),活菌型感官评分由89.50降低为81.13,灭菌型由92.60降低为86.00。(5)通过GC-MS分析,活菌型、灭菌型及未发酵汁共鉴定出130种挥发性成分,主体挥发性成分共30种。其中活菌型77种,相对含量94.66%,醇类含量最高;灭菌型91种,相对含量94.22%,酯类含量最高;未发酵汁62种,相对含量91.46%,酸类含量最高。与未发酵汁相比,发酵汁的总挥发性成分增多,并产生大量酯类和醇类,而酸类和醛类减少。通过GC-O分析,活菌型、灭菌型及未发酵汁共鉴定出41种呈香物质,其中活菌型共30种,相对含量53.51%;灭菌型共26种,相对含量48.26%;未发酵汁共20种,相对含量28.94%。发酵拐枣汁的主要呈香物质有:碳酸乙烯酯、辛酸乙酯、葵酸乙酯、正戊醇、苯乙醇、对乙烯基愈创木酚,主要呈现酸甜香、烘焙香、发酵香、酒香、果香和玫瑰花香。与未发酵汁相比,发酵汁含有更多的酯类和醇类呈香物质,因而烘焙香、发酵香和酒香更浓,而减少了未发酵汁中的苦辣和青木药香,香气品质优于未发酵汁。

郝心[9](2019)在《益生菌发酵沾化冬枣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枣产量巨大,但鲜枣保存期短,销售状况严峻,中国鲜枣每年腐烂达30%以上。枣的深加工方式单一,干枣产品占70-80%,而鲜枣加工方式非常有限,很少有枣类发酵果汁饮料。沾化冬枣汁多无渣、含糖量高、固形物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深加工产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沾化冬枣为主要原料,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获取枣汁,以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开发出一种益生菌发酵沾化冬枣饮料的加工新技术。该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冬枣饮料产品,提高了冬枣的资源利用率,可以为益生菌发酵果蔬汁饮料提供理论依据及基本工艺参数。本论文主要探究了冬枣汁的提取工艺、发酵工艺、发酵后调配和贮藏期检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对冬枣汁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添加比例为1∶2,同时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冬枣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酶用量0.1%、酶解时间68 min、酶解温度50℃条件下,出汁率可达72.2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0%。2.益生菌发酵冬枣汁工艺的优化。通过单菌与复合菌发酵冬枣汁情况对比,确定以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1∶1∶1为发酵菌种。以发酵枣汁中活菌数、p H、总酸和总糖为评估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活菌数可以达到5.45×108 cfu/m L。3.发酵饮料的调配与稳定性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优化结果为蔗糖添加量8%、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2%。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复合稳定剂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15%、黄原胶0.05%、卡拉胶0.10%,在此条件下所得冬枣发酵饮料稳定性较好。4.冬枣发酵饮料贮藏期研究。将冬枣饮料分别置于4℃冷藏和常温(20℃)贮藏,测定了不同贮藏时间内的活菌数、pH和总酸含量,结果显示:常温贮藏8天后,活菌数大于1×106 cfu/mL,但此时饮料口感过酸,因此常温下该饮料可以保存6天。4℃冷藏35天后的饮料的pH降低,总酸含量升高,活菌数仍大于1×108 cfu/mL,口感良好,感官评价得分在80分以上,证明在冷藏条件下可以保存35天。

赵处敏[10](2019)在《红枣竹笋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文中认为益生菌发酵红枣竹笋汁饮料是充分利用我国产量丰富的红枣、味道鲜美但不易保藏的竹笋,经乳酸菌发酵所制得的含有一定膳食纤维的低糖类饮料。本课题优化了乳酸菌发酵枣笋混合汁的条件,对其发酵后的营养成分以及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调配实验,研制出一款活菌饮料以及一款果粒饮料。本课题对红枣和竹笋的前处理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的枣汁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 g/100 mL、纤维素酶添加量0.1 g/100 mL、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50℃;确定最佳的发酵菌种为TUST-232;结合菌种TUST-232发酵枣笋混合汁的生长曲线,优化的枣笋混合汁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3%(v/v)、枣笋混合汁配比4:6、发酵时间14h、发酵温度37℃。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酵前后糖类物质与有机酸的变化,枣笋混合原汁经乳酸菌发酵后,蔗糖、果糖含量降低,葡萄糖含量升高;发酵后,枣笋混合汁中的乳酸、柠檬酸、丁二酸含量增加;气质联用仪检测风味物质变化:发酵后枣笋混合汁产生的风味物质主要是酮类、醇类和酸类物质,主要减少的是醛类和酯类物质。测定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抗氧化能力和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化可知:发酵后的枣笋混合汁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降低;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各有所提高。结合感官评价,确定红枣竹笋乳酸发酵活菌饮料的配方为:β-环糊精添加量0.015%(m/v),异麦芽酮糖添加量0.03%,木糖醇添加量4%,山梨糖醇添加量5%;红枣竹笋乳酸发酵果粒饮料的配方为:发酵残渣添加量11%,结冷胶用量0.04%,氯化钙浓度3.5%,固化时间12 min,果粒添加量7.5%。红枣竹笋乳酸发酵活菌饮料成品于4℃温度条件下进行储藏期实验。经检验,饮料的活菌数在14天至28天内降低幅度较大,在28天时饮料活菌数为2.28×107 CFU/mL;滴定酸度基本维持不变,在储藏期后期略有升高,最终达到0.43%;pH值在储藏期28天时最终达到3.41。红枣竹笋乳酸发酵活菌饮料在4℃条件下的储藏期定为28天。

二、保健枣汁制作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健枣汁制作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益生菌发酵枣汁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枣的概述
    1.2 益生菌概述
        1.2.1 短乳杆菌
        1.2.2 干酪乳杆菌
        1.2.3 酵母菌
        1.2.4 西藏灵菇
    1.3 益生菌发酵果汁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培养基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设备
    2.5 试验方法
        2.5.1 菌种活化与确定
        2.5.2 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
        2.5.3 理化性能检测
        2.5.4 感官评价
        2.5.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的影响
        3.1.1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的影响
        3.1.2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pH的影响
        3.1.3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影响
        3.1.4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总糖的影响
        3.1.5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的影响
        3.1.6 各菌种对新鲜枣汁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影响
    3.2 各菌种对浓缩枣汁发酵过程中的影响
        3.2.1 发酵24h、48h各菌种对浓缩枣汁的理化性质影响
        3.2.2 各菌种对发酵浓缩枣汁的感官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混菌发酵红枣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红枣及红枣果醋概述
        1.1.1 红枣概述
        1.1.2 红枣果醋概述
    1.2 酵母菌和乳酸菌概述及其混合发酵的互作机理
        1.2.1 酵母菌概述
        1.2.2 乳酸菌概述
        1.2.3 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的互作机理
    1.3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红枣果醋混菌酿造工艺优化
    2.1 前言
    2.2 主要材料
        2.2.1 试验原料及菌种
        2.2.2 试剂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菌种的活化
        2.3.2 红枣醋加工工艺流程
        2.3.3 红枣汁的制备
        2.3.4 红枣酒的制备
        2.3.5 红枣醋的制备
        2.3.6 菌种发酵条件优化
        2.3.7 酒精发酵阶段混菌酿造工艺优化
        2.3.8 分析测定方法
        2.3.9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酵母菌发酵条件优化
        2.4.2 乳酸菌发酵条件优化
        2.4.3 酵母菌和乳酸菌最佳配比结果
        2.4.4 接种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2.4.5 发酵p H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2.4.6 枣汁初始糖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2.4.7 发酵温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2.4.8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2.4.9 醋酸发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红枣果醋成分分析
    3.1 前言
    3.2 主要材料
        3.2.1 试剂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的制备
        3.3.2 红枣醋理化指标的测定
        3.3.3 红枣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3.3.4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红枣醋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3.4.2 游离氨基酸测定结果
        3.4.3 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枣醋饮料的研制
    4.1 前言
    4.2 主要材料
        4.2.1 试剂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单因素试验
        4.3.2 响应面试验设计
        4.3.3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4.3.4 枣醋饮料的感官评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红枣醋饮料调配试验结果
        4.4.2 红枣醋饮料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
        4.4.3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超声波协同微波预处理干红枣片对取汁及枣汁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红枣概述
        1.1.1 红枣的起源和传播
        1.1.2 红枣的价值意义
        1.1.3 红枣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红枣汁加工的研究现状
        1.2.1 取汁
        1.2.2 褐变
        1.2.3 澄清及稳定性
    1.3 超声波和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2 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红枣取汁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原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试验设备
        2.2.4 取汁过程
        2.2.5 试验设计
        2.2.6 测定指标
        2.2.7 统计说明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处理对红枣取汁情况的影响
        2.3.2 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
        2.3.3 原果胶含量的变化
        2.3.4 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变化
        2.3.5 果胶酶活性的变化
        2.3.6 总果胶含量的变化
        2.3.7 细胞壁结构的变化
    2.4 讨论
    2.5 小结
3 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枣汁非酶褐变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原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设备
        3.2.4 试验设计
        3.2.5 测定指标
        3.2.6 统计说明
    3.3 结果与分析
        3.3.1 L*值的变化
        3.3.2 总Vc、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含量的变化
        3.3.3 pH值、总酸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
        3.3.4 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3.3.5 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变化
    3.4 讨论
    3.5 小结
4 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枣汁澄清度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原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设备
        4.2.4 样品处理
        4.2.5 试验设计
        4.2.6 测定指标
        4.2.7 统计说明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浊度的变化
        4.3.2 果胶含量的变化
        4.3.3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3.4 淀粉含量的变化
        4.3.5 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4.3.6 各枣汁中果胶、蛋白质、淀粉、纤维素与其浊度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干红枣片对枣汁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原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设备
        5.2.4 试验设计
        5.2.5 测定指标
        5.2.6 统计说明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多酚含量的变化
        5.3.2 黄酮含量的变化
        5.3.3 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5.3.4 环核苷酸类含量的变化
        5.3.5 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5.3.6 枣汁功能性成分和各抗氧化活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微波辅助水热浸提提高黑枣醋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黑枣简介
        1.1.1 黑枣分布和主要特性
        1.1.2 黑枣的价值
        1.1.3 黑枣资源的开发现状
    1.2 植物多酚研究概述
        1.2.1 植物多酚简介
        1.2.2 植物多酚基本结构和分类
        1.2.3 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现状
        1.2.4 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1.2.5 植物多酚的抗氧化研究
    1.3 果醋简介
        1.3.1 果醋的营养保健功能
        1.3.2 果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黑枣汁多酚浸提预处理工艺探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黑枣汁匀浆的制备
        2.2.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建立
        2.2.3 黑枣汁多酚含量的测定
        2.2.4 微波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单因素试验
        2.2.5 微波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响应面试验设计
        2.2.6 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单因素试验
        2.2.7 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响应面试验设计
        2.2.8 微波辅助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单因素试验
        2.2.9 微波辅助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响应面试验设计
        2.2.10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微波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
        2.3.3 微波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
        2.3.4 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
        2.3.5 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
        2.3.6 微波辅助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
        2.3.7 微波辅助水热浸提黑枣汁多酚的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
        2.3.8 浸提方法对黑枣汁多酚浸提量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浸提处理对黑枣汁中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不同浸提方式处理后黑枣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3.2.2 电子扫描探究不同浸提处理后黑枣样品的形态变化
        3.2.3 黑枣汁多酚的制备
        3.2.4 LC-MS/MS测定不同浸提方式处理后黑枣汁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3.2.5 黑枣汁及其多酚抗氧化活性测定
        3.2.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浸提方式处理后黑枣汁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对比
        3.3.2 不同浸提处理后黑枣样品形态变化分析结果
        3.3.3 不同浸提方法的黑枣汁多酚的总多酚含量比较
        3.3.4 不同浸提方式处理后黑枣汁中多酚类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
        3.3.5 黑枣汁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分析
        3.3.6 黑枣汁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3.3.7 黑枣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黑枣醋酿制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黑枣醋主要营养成分测定
        4.2.2 黑枣醋酿制工艺流程
        4.2.3 黑枣醋酿制操作要点
        4.2.4 黑枣醋理化性质测定
        4.2.5 黑枣醋感官评定
        4.2.6 黑枣醋多酚的制备
        4.2.7 LC–MS/MS测定黑枣醋多酚类化合物
        4.2.8 黑枣醋及其多酚抗氧化活性测定
        4.2.9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两种黑枣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对比
        4.3.2 两种黑枣醋理化性质的结果分析
        4.3.3 两种黑枣醋感官指标的结果分析
        4.3.4 两种黑枣醋多酚含量比较
        4.3.5 两种黑枣醋多酚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3.6 两种黑枣醋抗氧化活性结果分析
        4.3.7 黑枣醋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4.3.8 两种黑枣醋多酚抗氧化活性结果分析
        4.3.9 黑枣醋与黑枣汁中多酚含量比较
        4.3.10 黑枣醋与黑枣汁抗氧化活性比较
        4.3.11 黑枣醋多酚与黑枣汁多酚抗氧化活性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新疆骏枣综合利用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红枣概述
        1.1.2 红枣营养价值
        1.1.3 红枣资源现状
        1.1.4 红枣加工现状与发展前景
    1.2 红枣深加工产品的研究现状
        1.2.1 红枣香味物质的研究现状
        1.2.2 红枣浓缩汁的研究现状
        1.2.3 红枣色素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工艺路线
第2章 红枣精油的超临界CO_2 萃取工艺及其组成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红枣精油提取制备
        2.2.3 单因素试验
        2.2.4 正交试验优化红枣精油提取条件
        2.2.5 HS-SPME的分离富集
        2.2.6 GC-MS红枣精油成分分析
        2.2.7 定性分析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萃取条件选择
        2.4.2 正交试验
        2.4.3 红枣精油的HS-SPME-GC-MS成分分析
    2.5 结论
第3章 红枣汁工艺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红枣汁的浸提工艺
        3.2.2 单因素试验
        3.2.3 响应面试验优化浸提红枣汁条件
        3.2.4 红枣汁澄清与浓缩工艺
        3.2.5 红枣浓缩汁品质指标检测与贮藏稳定性研究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分析
        3.4.1 单因素分析
        3.4.2 红枣浓缩汁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结果
        3.4.3 红枣浓缩汁品质指标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红枣色素提取工艺
    4.1 试验材料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样品制备
        4.2.2 红枣色素的粗提
        4.2.3 测定波长的选择
        4.2.4 单因素试验
        4.2.5 红枣色素提取条件优化
        4.2.6 提取级数和提取得率的确定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分析
        4.4.1 单因素分析
        4.4.2 正交试验分析
        4.4.3 提取级数和提取率的确定
    4.5 结论
第5章 大孔树脂纯化红枣色素
    5.1 试验材料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大孔树脂对红枣色素的吸附纯化
        5.2.2 大孔树脂预处理
        5.2.3 大孔树脂型号选择
        5.2.4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曲线的研究
        5.2.5 大孔树脂纯化红枣色素的条件优化
        5.2.6 动态吸附正交试验
        5.2.7 纯化前后色素的色价对比
    5.3 数据分析
    5.4 结果分析
        5.4.1 最佳大孔树脂确定
        5.4.2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曲线的绘制
        5.4.3 大孔树脂纯化红枣色素的优化条件
        5.4.4 正交试验
        5.4.5 骏枣色素纯化结果
    5.5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复合蔬菜汁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原料概述
        1.1.1 山药
        1.1.2 紫甘蓝
        1.1.3 胡萝卜
        1.1.4 西红柿
    1.2 蔬菜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1.2.1 蔬菜加工意义
        1.2.2 蔬菜加工主要形式
        1.2.3 蔬菜加工现状
    1.3 发酵复合蔬菜汁研究与开发的意义
        1.3.1 相品研究进展
        1.3.2 果蔬汁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3.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菌种筛选
        2.2.3 菌种鉴定
        2.2.4 基本成分分析
        2.2.5 理化指标测定
        2.2.6 山药预处理
        2.2.7 山药液化实验
        2.2.8 山药糖化实验
        2.2.9 山药发酵实验
        2.2.10 不同蔬菜护色实验
        2.2.11 胡萝卜护色工艺的确定
        2.2.12 西红柿护色工艺的确定
        2.2.13 紫甘蓝护色工艺的确定
        2.2.14 蔬菜汁料液比及混合比例确定
        2.2.15 蔬菜汁发酵实验
        2.2.16 产品调配
        2.2.17 蔬菜汁成分检测
        2.2.18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菌种筛选
    3.2 菌种鉴定
        3.2.1 目标菌株菌落形态
        3.2.2 目标菌株生理生化特征
        3.2.3 16S rDNA扩增与序列分析
    3.3 山药组成成分分析
    3.4 山药预处理条件的确定
        3.4.1 蒸煮时间对山药预处理的影响
        3.4.2 料液比对山药预处理的影响
    3.5 山药液化实验条件的确定
        3.5.1 液化酶添加量对山药液化的影响
        3.5.2 液化温度对山药液化的影响
        3.5.3 液化时间对山药液化的影响
        3.5.4 山药液化条件正交试验
    3.6 山药糖化实验条件的确定
        3.6.1 糖化酶添加量对山药液化的影响
        3.6.2 糖化温度对山药液化的影响
        3.6.3 糖化时间对山药液化的影响
        3.6.4 山药糖化条件正交试验
    3.7 山药发酵条件的确定
        3.7.1 温度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3.7.2 接种量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3.7.3 发酵时间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3.7.4 山药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3.8 蔬菜护色技术的研究
        3.8.1 胡萝卜护色技术的研究
        3.8.2 西红柿护色技术的研究
        3.8.3 紫甘蓝护色技术的研究
    3.9 蔬菜汁料液比及混合比例确定
        3.9.1 蔬菜汁料液比的确定
        3.9.2 蔬菜汁配比的确定
    3.10 蔬菜汁发酵条件的确定
        3.10.1 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
        3.10.2 接种量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3.10.3 温度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3.10.4 发酵时间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3.10.5 蔬菜汁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3.11 混合蔬菜汁配方研究
        3.11.1 山药汁添加量的选择
        3.11.2 白砂糖添加量的选择
        3.11.3 枣汁添加量的选择
        3.11.4 响应面法优化饮料配方
    3.12 发酵动态剖析
        3.12.1 山药化学成分分析
        3.12.2 蔬菜汁发酵动态剖析
        3.12.3 发酵蔬菜汁化学成分分析
    3.13 成分检测
        3.13.1 香气成分检测
        3.13.2 氨基酸含量测定
        3.13.3 成品饮料的测定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8 致谢
附录

(8)乳酸菌发酵拐枣汁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拐枣概述
        1.1.1 拐枣简介
        1.1.2 营养及功能价值
        1.1.3 研究利用现状
    1.2 乳酸菌发酵果蔬汁概述
        1.2.1 乳酸菌及其发酵果蔬汁简介
        1.2.2 营养及功能价值
        1.2.3 研究利用现状
    1.3 抗氧化、抗衰老评价方法概述
        1.3.1 寿命试验简介
        1.3.2 果蝇试验在抗氧化抗衰老评价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拐枣制汁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和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4 分析测定方法
        2.1.5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果胶酶添加量对浸提率的影响
        2.2.2 酶解时间对浸提率的影响
        2.2.3 酶解温度对浸提率的影响
        2.2.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乳酸菌发酵拐枣汁的工艺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和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1.4 分析测定方法
        3.1.5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配比例对发酵拐枣汁品质的影响
        3.2.2 初始固形物含量对发酵拐枣汁品质的影响
        3.2.3 接种量对发酵拐枣汁品质的影响
        3.2.4 发酵时间对发酵拐枣汁品质的影响
        3.2.5 发酵温度对发酵拐枣汁品质的影响
        3.2.6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3.2.7 发酵拐枣汁主成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酵拐枣汁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和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分析测定方法
        4.1.5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营养及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
        4.2.2 DPPH·清除能力分析
        4.2.3 ·OH清除能力分析
        4.2.4 ABTS~+·清除能力分析
        4.2.5 O_2~-·清除能力分析
        4.2.6 Fe~(3+)还原能力分析
        4.2.7 总抗氧化能力分析
        4.2.8 抗氧化能力与主要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酵拐枣汁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和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1.4 分析测定方法
        5.1.5 数据处理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发酵拐枣汁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5.2.2 发酵拐枣汁对果蝇体内T-SOD酶活力的影响
        5.2.3 发酵拐枣汁对果蝇体内T-AOC活性的影响
        5.2.4 发酵拐枣汁对果蝇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发酵拐枣汁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仪器和设备
        6.1.3 实验方法
        6.1.4 分析测定方法
        6.1.5 数据处理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贮藏期间总酸及微生物数的变化
        6.2.2 贮藏期前后基本指标的变化
        6.2.3 贮藏期前后色泽及感官的变化
        6.2.4 挥发性成分鉴定结果与分析
        6.2.5 乳酸菌发酵拐枣汁质量指标要求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益生菌发酵沾化冬枣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枣的概述
        1.1.1 枣资源的分布
        1.1.2 沾化冬枣概述
        1.1.3 枣的营养价值
    1.2 枣的加工利用现状
    1.3 益生菌概述
        1.3.1 植物乳杆菌
        1.3.2 干酪乳杆菌
        1.3.3 副干酪乳杆菌
        1.3.4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4 益生菌发酵果蔬汁的现状
    1.5 益生菌发酵果蔬汁的保健作用
        1.5.1 调节胃肠道菌群
        1.5.2 增强抗氧化能力
        1.5.3 调节新陈代谢
        1.5.4 抗肿瘤作用
        1.5.5 其他作用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培养基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设备
    2.5 试验方法
        2.5.1 冬枣汁的制备
        2.5.2 益生菌发酵冬枣汁工艺的优化
        2.5.3 冬枣发酵饮料的调配与稳定性研究
        2.5.4 冬枣发酵饮料贮藏期的确定
        2.5.5 指标测定
        2.5.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冬枣汁的制备
        3.1.1 酶种类的确定
        3.1.2 酶添加比例的确定
        3.1.3 酶解工艺单因素试验
        3.1.4 酶解工艺响应面试验
    3.2 益生菌发酵冬枣汁工艺的优化
        3.2.1 发酵菌株种类的确定
        3.2.2 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
        3.2.3 发酵工艺响应面试验
    3.3 冬枣发酵饮料的调配与稳定性研究
        3.3.1 蔗糖添加量的确定
        3.3.2 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的确定
        3.3.3 单一稳定剂对发酵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3.3.4 复合稳定剂对发酵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3.4 冬枣发酵饮料贮藏期的确定
        3.4.1 常温贮藏期间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3.4.2 冷藏期间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冬枣汁提取工艺研究
    4.2 发酵工艺的确定
    4.3 发酵饮料的调配与稳定性研究
    4.4 发酵饮料贮藏期品质变化研究
    4.5 下一步研究方向
        4.5.1 发酵饮料保健功能的研究
        4.5.2 冬枣发酵饮料香气成分的研究
        4.5.3 冬枣发酵饮料稳定性因素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红枣竹笋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红枣概述
        1.1.1 红枣特征及营养价值
        1.1.2 红枣保存与加工现状
    1.2 竹笋概述
        1.2.1 竹笋特征及营养价值
        1.2.2 竹笋膳食纤维
        1.2.3 竹笋产业现状
    1.3 发酵果蔬汁概述
        1.3.1 乳酸菌与益生菌概述
        1.3.2 发酵果蔬汁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菌种及培养基
        2.1.3 实验主要试剂
        2.1.4 实验主要仪器
    2.2 发酵饮料制作工艺流程
    2.3 红枣竹笋乳酸发酵饮料前处理
        2.3.1 红枣酶解前处理
        2.3.2 红枣果胶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2.3.3 红枣混合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2.3.4 竹笋的前处理
        2.3.5 胶体磨与均质机处理
    2.4 发酵菌种的选择及混合汁发酵条件的优化
        2.4.1 标准菌种的驯化
        2.4.2 发酵菌种发酵性能研究
        2.4.3 混合汁配比的优化
        2.4.4 生长曲线的测定
        2.4.5 混合汁发酵条件的优化
    2.5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营养物质、风味物质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5.1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糖类物质的测定
        2.5.2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有机酸的测定
        2.5.3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的测定
        2.5.4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总酚含量的测定
        2.5.5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5.6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5.7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5.8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色泽的测定
        2.5.9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膳食纤维的测定
    2.6 发酵饮料调配实验
        2.6.1 活菌饮料调配实验
        2.6.2 果粒饮料调配实验
    2.7 红枣竹笋乳酸发酵活菌饮料储藏期的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红枣蒸煮条件的确定
        3.1.1 红枣蒸煮时间的确定
        3.1.2 枣汁料水比的确定
    3.2 红枣酶解条件的确定
        3.2.1 果胶酶添加量的确定
        3.2.2 果胶酶酶解时间的确定
        3.2.3 果胶酶酶解温度的确定
        3.2.4 混合酶添加比例的确定
        3.2.5 混合酶添加总量的确定
        3.2.6 混合酶酶解时间的确定
        3.2.7 混合酶酶解温度的确定
        3.2.8 混合酶酶解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3.3 枣笋混合汁发酵条件的确定
        3.3.1 发酵菌种的确定
        3.3.2 枣汁与笋汁比例的确定
        3.3.3 发酵菌种生长曲线
        3.3.4 枣笋混合汁发酵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
        3.3.5 混合汁发酵正交试验结果
    3.4 发酵液发酵前后营养物质、风味物质变化及体外抗氧化性能变化
        3.4.1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糖类物质的变化
        3.4.2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有机酸的变化
        3.4.3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的变化
        3.4.4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总酚含量的变化
        3.4.5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3.4.6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3.4.7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3.4.8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色泽的变化
        3.4.9 枣笋混合汁发酵前后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化
    3.5 枣笋混合汁乳酸发酵饮料调配配方的确定
        3.5.1 活菌饮料调配配方的确定
        3.5.2 果粒饮料调配配方的确定
        3.5.3 红枣竹笋乳酸发酵饮料实拍图
    3.6 红枣竹笋乳酸发酵活菌饮料储藏期的确定
        3.6.1 乳酸发酵活菌饮料储藏期色泽的变化
        3.6.2 乳酸发酵活菌饮料储藏期pH值、滴定酸度及活菌数的变化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四、保健枣汁制作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益生菌发酵枣汁工艺研究[D]. 马培珏. 山西大学, 2021(12)
  • [2]混菌发酵红枣醋的研究[D]. 朱星宇.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嗜酸乳杆菌发酵枣汁的工艺及其对小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王彤. 宁夏大学, 2021
  • [4]超声波协同微波预处理干红枣片对取汁及枣汁性状的影响[D]. 程晓雯.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8)
  • [5]微波辅助水热浸提提高黑枣醋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闫欢欢.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新疆骏枣综合利用加工工艺研究[D]. 徐恒.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7]复合蔬菜汁生产工艺研究[D]. 杨帆.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8]乳酸菌发酵拐枣汁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D]. 钱籽霖. 西南大学, 2019(12)
  • [9]益生菌发酵沾化冬枣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D]. 郝心.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红枣竹笋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D]. 赵处敏.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标签:;  ;  ;  

保健枣汁生产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