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治疗尿路感染100例

蒙药治疗尿路感染100例

一、蒙医药治疗泌尿系感染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于文晓[1](2021)在《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居高不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对其深入研究是必要且急迫的。骨桥蛋白(OPN)与尿石症的发生、PI3K-AKT通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和代谢是目前尿石症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骨桥蛋白作为一种有机大分子,被认为是结石形成的基质组分之一,在结石形成阶段必不可少,但针对骨桥蛋白作用通路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肾小管细胞损伤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学者所认同。同时,多项研究也表明PI3K-AKT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和代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清热利湿法被广泛应用于尿石症的治疗,众多研究表明苗药头花蓼治疗尿石症效果确切。本研究以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作为基础,探索骨桥蛋白与PI3K-AKT通路之间的关系,这或可成为尿石症机制研究新的突破口。目的:基于清热利湿法,探讨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头花蓼类中药治疗尿石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尿石症患者7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克淋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与坦索罗辛单药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石症的疗效,观察克淋通胶囊在促进结石清除、减少二次碎石、减少肾绞痛发作、减少抗生素及止痛药使用等方面的作用。(2)第二部分:围绕PI3K-AKT与骨桥蛋白的关系,选用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克淋通组、枸橼酸组7组,当大鼠适应环境一周以后,采用乙二醇造模法诱导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以头花蓼低、中、高剂量、克淋通进行干预,通过ELISA、HE染色、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大鼠24h尿液中尿素氮、肌酐、尿酸、尿钙、尿枸橼酸、草酸的变化、肾小管管腔内结石结晶情况、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OPN蛋白变化情况,从而探讨头花蓼对大鼠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机制。结果:(1)第一部分:从促进排石效果上看,克淋通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第二次碎石率上看,克淋通组的二次碎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结石排净所需的天数上看,克淋通组的排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天数上看,克淋通组的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止痛药使用率上看,克淋通组的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上看,克淋通组对腰腹部及会阴部疼痛、排尿情况、血尿、肾区叩击痛及输尿管行程压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从肾绞痛发作率上看,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看,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2)第二部分:从大鼠一般状态上看,成石模型建立后大鼠体重降低,饮食量减少,体毛变稀疏,体毛光泽度降低,活动量减少,打斗现象减少,精神变差。从大鼠24小时尿液分析结果上看,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钙、草酸、肌酐、尿素氮、尿酸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枸橼酸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从HE染色结果上看,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结晶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和克淋通组。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上看,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PI3K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01);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AKT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低、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OPN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上看,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PI3K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AKT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中、高剂量头花蓼组和克淋通组的OPN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P<0.0001)。结论:(1)克淋通胶囊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尿石症(湿热瘀阻证)的排石疗效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外碎石治疗后二次排石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同时可缓解排石过程中出现的疼痛,对中医证候(腰腹部及会阴部疼痛、排尿情况、血尿、肾区叩击痛及输尿管行程压痛症状)改善明显;(2)头花蓼及头花蓼类中药可以降低草酸钙结石大鼠的尿草酸及钙浓度,增加尿枸橼酸浓度,减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害,进而产生保护肾脏的作用;(3)头花蓼及头花蓼类中药防治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OPN表达相关;(4)头花蓼及头花蓼类中药减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害,进而产生保护肾脏的作用,与上调PI3K、AKT的表达相关。

刘少玉[2](2021)在《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约占70%,患病人群基数大,内分泌治疗是该部分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且内分泌治疗病程长,约60%的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围绝经期症状,加重患者身体与精神负担,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影响其预后与生存。临床上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现代医学多结合患者症状参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进行施治,疗效尚不明确且加重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故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必要。中医外治法是目前国家所提倡的无创治疗手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中医药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前期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口服或联合针灸、磁珠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在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潮热、汗出、失眠方面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拒绝口服中药或恐针晕针等不能接受中药或针灸治疗,磁珠耳穴贴压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外科疾病。目的:客观评价磁珠耳穴贴压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按照1:1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磁珠耳穴贴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耳穴选用三焦、肝、乳腺、神门、交感为基础穴位,结合患者具体症状个体化加减取穴:潮热重加皮质下穴,心悸加心穴、降率穴,失眠加皮质下穴、神经衰弱点穴,烦躁易怒加枕小神经点穴,情绪低落加兴奋点穴,疼痛加神经点穴,头晕耳鸣加肾穴、内耳穴,腰背酸痛加肾穴、耳大神经点穴,疲乏加脾穴、口穴,伴有皮肤蚁行感者加肺穴、大肠穴,泌尿系症状加膀胱穴、肾穴,性生活困难及妇科症状加下焦穴、盆腔穴;每3-4天更换一次磁珠,两侧耳朵交替贴压,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不少于1分钟,以感到酸痛、麻胀、发热为宜。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第15天进行改良Kupperman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最后使用SPSS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P>0.05)。2、改良Kupperman评分:两组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KI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0.05),第15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前提高,治疗组第8天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0%vs0%);第15天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6.7%),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感觉异常、易激动、头晕耳鸣、疲乏、腰背酸痛、心悸、皮肤蚁行感及性生活困难均有疗效(P<0.05),其中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改善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评分: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0.05),第15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明显(P=0.002<0.01);中医症候改善指数均较前明显上升,治疗后第8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6.67%vs0%),第15天治疗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vs3.3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潮热汗出、失眠、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胸胁胀痛、尿少、阴部干涩方面疗效明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评分较前下降,同时各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段疗效:在接受治疗的第8天,治疗组各年龄段均有一定疗效,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0.05),对照组各年龄段均未见疗效;在接受治疗第15天治疗组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各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928>0.05),对照组围绝经期组及绝经后组患者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0.05)。治疗第8天两组间各年龄段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中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P=0.001<0.05),绝经后组无统计学差异(P=0.173>0.05)。结论:磁珠耳穴贴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尤其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方面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张福杰[3](2020)在《通淋化瘀方治疗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热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自拟通淋化瘀方治疗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热瘀证患者的临床经验,对比两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中医证候改变等指标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该方对复发性下尿路感染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方药今后推广用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原则,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病人,年龄在1870周岁,辨证为热瘀证,总共90例。随机分治疗与对照两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通淋化瘀方(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200ml)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银花泌炎灵片(一次4片,一日4次)治疗,总疗程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疾病疗效变化,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组比对照组有优势。2.2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有优势。3.2周治疗结束后,两组均可以使尿白细胞数下降(P<0.05),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有优势。4.2周治疗结束后,两组均可以转变尿细菌性质(P<0.05);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尿细菌阴转上,治疗组比对照组有优势。5.2周治疗结束后,两组均可以缓解不适症状(P<0.05);在主症治疗上,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明显;在次症治疗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受试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热瘀证型的治疗上,通淋化瘀方可以减少尿白细胞数,对尿细菌的阴转也有改善作用。能有效控制患者小便频数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少腹拘急、尿黄混浊等主要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见,为纯中药治疗复发性下尿路感染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何铁明[4](2020)在《蒙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蒙医药用于痛风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80例痛风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和蒙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应用蒙医药治疗痛风具有较好疗效,其可身体促进患者恢复。

石向向,张倩倩,李娜[5](2020)在《蒙医辨证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蒙医辨证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早期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蒙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蒙医辨证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着,安全性高,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张何英[6](2019)在《蒙医药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蒙医药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医药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显着高于对照组(73.6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3.16%),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采用蒙医药行辨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米兰化[7](2019)在《红鹿方联合关元隔姜灸治疗肾虚湿热证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红鹿方联合关元隔姜灸治疗肾虚湿热证ⅢA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发掘传统医学药灸合用安全、可靠的治疗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0例肾虚湿热证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等比随机分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患者口服龙华泌尿男科协定方前列红鹿方代煎剂,每剂150ml,一次1剂,一天2次,早晚餐后30分钟25-30℃温服,服药6周。试验组50例患者在口服前列红鹿方代煎剂同时进行关元隔姜灸治疗,每次予制作好的艾炷2炷,取关元穴行隔姜灸,隔日施灸一次,治疗6周。观察记录时间点为治疗前、3周时、6周结束后,观察项目为NIH-CPSI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记录其中白细胞与卵磷脂小体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3周时,对比治疗前,两组NIH-CPSI评分均改善(P<0.05),且药灸合用与口服红鹿方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6周结束时,两组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口服红鹿方相比,药灸合用在疼痛症状和排尿情况两方面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在症状对生活的影响及总评分方面并未显现出优势(P>0.05)。(2)治疗3周时,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药灸合用与口服红鹿方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6周结束时,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口服红鹿方相比,药灸合用改善更加明显(P<0.0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含量与卵磷脂小体含量进行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试验组减少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前列腺液常规中卵磷脂小体含量较前增多(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并未见卵磷脂小体的明显改善情况(P>0.05)。结论红鹿方联合关元隔姜灸治疗肾虚湿热证ⅢA型前列腺炎临床临床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值得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敖桂芳[8](2017)在《蒙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体会》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并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经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20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临床疗效显着。

王志坚(Wong Chi Kin)[9](201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的应用规律,并与本草文献和《伤寒杂病论》内对黄柏之运用作比较,探索黄柏在应用规律和温病学派对伤寒之继承和发扬,总结黄柏之功效及运用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地运用黄柏的依据。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分析有关黄柏运用和含有黄柏的医案,对其病种、症状、证型、病程长短、就诊次数和各卷门中的应用、病机、望诊、舌诊、脉象、黄柏配伍、成方等,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相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柏的医案中,(1) 10卷中各卷都有应用黄柏的医案,但其应用次数不同,其中卷七应用最多,共应用26次,占应用总数的25.2%;其次是卷三,共应用21次,占应用总数的20.4%。(2) 62门中共有39门应用黄柏,应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淋浊、遗精、痿、痢、便闭、疝、虫、便血、痹等。(3) 绝大部分医案全程运用黄柏,共80则,占所有103则医案的77.7%。(4) 记载的诊次一般为1次,共占所有医案的66.0%。其次为2次,占15.5%。(5) 应用黄柏医案遍及8大现代医学系统,应用较多的系统依次为消化、运动、泌尿、生殖、神经、循环等,其中消化系统最多(34次,33.0%)。(6) 只有3次论及患者舌象情况,其中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各1次。(7) 全书合共有23处记载脉象。依次序出现次数最多为数脉, 其后为其他相兼脉,沉脉,弦脉,细脉,实脉,洪大脉,散脉,濡脉及革脉。(8) 最多见的证型为实证(多为湿热、热毒、心肝肠实火),近45%,而虚证(多为肝、肾单独或同时阴虚)稍多于虚实夹杂证(多为肾虚合并湿热,或心肾不交)(9) 根据《医学心悟》治病八法,除汗法和吐法外,其余下、和、温、清、消、补,六法都有医案记录。其中以清兼补法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清法,温补法,清和法,消法,清兼下法,消补法,温下法与补法。。(10)共有103条含黄柏组方,共采用四种剂型,其中采用汤剂69条,占67%;丸剂31条,占30%。(11)含黄柏的成方只有9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滋肾丸,共出现12次,占所有成方的31.6%;其次安胃丸7次,占18.4%。成方以丸剂多见,共出现30次,占78.9%;其次为汤剂,出现7次,占18.4%;散剂出现1次,占2.7%。(12)与黄柏配伍最多的中药依次是黄连、茯苓、知母、泽泻、熟地黄、白芍、川萆薛、生地、人参、肉桂、龟版(连同龟甲)、广皮、牛膝、山栀、青皮、茅苍术、川楝子、当归。配伍次数最多的是黄连,共28次,占4.1%。(13) 标记了7中炮制类型的黄柏,分别为:炒焦黄柏、炒黑黄柏、略炒黄柏、盐水炒黄柏、炒黄柏、黄柏、生黄柏。运用最多的是黄柏,共应用93次,占总数的90.3%。(14) 共有8处记载黄柏的用量,用量从5分到8两不等。结论:(1) 叶氏使用黄柏的医案多是一两剂药即对症取效,而且多在全程或前期就使用黄柏。疗效之显着,反映了叶氏辩证能力超群,或者揭示黄柏使用指征的把握其实并不困难。(2) 叶氏应用黄柏治疗的病症广泛,月.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分治表里上、中、下三焦,或趋降其寒性,增加其疗效。但其主治仍离不开其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寒坚阴等。(3) 黄柏药性苦寒最善清化湿热,滋阴降火。故望诊中出现湿热蕴结(色黄、形膨、胀、肿)、湿热熏蒸蒙蔽清窍(色苍、神呆、迷、欲昏),叶氏承《神农本草经》之旨,认为黄柏善解湿热蕴结,可使湿去热走,燥湿而不伤阴。或阴虚火旺(形瘦)、虚火上炎(色赤)等证候是叶氏使用黄柏的指征,叶氏多次提及黄柏的潜阳、和阳功效。(4) 叶氏在医案中只有3次论及舌象。分别为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证明黄柏在炮制后,寒性趋降,但仍能保持其化湿特性。(5) 所有黄柏医案中未见迟脉、结代脉等脉象,笔者认为若遇寒邪凝滞证型不宜用黄柏。(6) 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或素体虚寒者,慎用黄柏,或师李东垣法配伍健脾胃药或师朱丹溪法配伍补肾药。叶氏不只是一味使用黄柏泻实火,解热毒,还用来清虚火、潜阳、和阳,黄柏祛湿,湿去热走而阳气归源。(7) 清补法之所以使用最多,这是由于这些医案中,都不是以黄柏作为主药的缘故。(8) 叶氏擅长使用黄柏与其它药味配伍,实现相须为用或制约温燥药药性。(9) 叶氏使用含黄柏的内服膏剂和酊剂,这种剂型创新值得后世借鉴和研究。(10) 叶氏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李东垣独创的滋肾丸,大胆创新性地使用滋肾丸治疗多种病症如肝风、遗精、淋浊、便闭、疝、诸痛等,并取得良效。叶氏安胃丸是在仲景《伤寒论》中乌梅丸化裁而来,体现了叶氏对经方的传承与创新。(11) 叶氏采用含黄柏成方时多选丸剂,表明其使用黄柏每次量少,且不入汤剂水提取药理成分,而以吞服为主的用药特色。(12) 叶氏认为黄柏炒制的辅料及程度如果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的疗效药性药理变化。(13) 叶氏使用黄柏量小效宏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靳华[10](2016)在《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钱英教授,男,1937年出生,天津市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钱英教授具有50余年临床经验,以中医肝病诊疗最为擅长,兼治肾病及杂病。50余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历,使钱英教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尤其在中医药治疗肝病方面造诣颇深,倡导“体用同调”、“肝病固肾”和“和血法”治疗各种肝病,疗效卓着。本论文主要由钱英教授学术思想渊源、整理挖掘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钱英教授特殊的学习、成长和工作经历入手,探寻其学贯中西、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丰富的学术思想形成渊源。第二部分主要整理钱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包括“体用同调”和“肝病固肾”学术思想总结和临床经验总结。本部分首先总结了钱英教授两个重要的学术思想,即体用同调和肝病固肾。体与用,本来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体,指本体,用,指功能活动。中医学用体和用来阐述生理物质基础与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五脏均有体和用。肝体包括肝血与肝阴,肝用包括肝阳和肝气。钱英教授认为慢性肝病由轻到重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肝体受损而肝用失调的过程,即肝脏的生理结构物质基础受到损害,而功能活动作用障碍,二者不协调的过程。因此,钱英教授提出治疗肝病应体用同调。“体用同调”的“调”首先是指调节肝本脏的肝体和肝用,即调养肝体,养肝血补肝阴柔肝体,为肝用提供物质条件;同时调节肝用,疏肝气补肝阳调肝用,发挥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体用同调”的“调”还指调节由肝累及他脏的他脏体用失常。钱英教授根据“肝肾同源”的理论,提出“见肝之病,其源在肾,亟当固肾”的学术思想。他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过程就是正虚邪恋、正不达邪的过程。正气亏虚从根本上说首先是素体先天肾精不足;肝病日久,体用失调,势必子盗母气,累及肾脏,导致肾阴肾阳亏虚。钱英教授提出治疗肝病应及早固肾,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求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或先调肝后补肾,或先补肾后调肝,或重在肝,或重在肾,或重在阴或重在阳,灵活使用肝肾同治法,方能应对复杂多变之证候。钱英教授强调亟当固肾,并不排斥当先实脾,他主张肝病的治疗先后天并重,重视调理肝脾肾。其次本部分还总结了钱英教授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和其他疾病总结。在肝病治疗方面,总结了“快速截断、逆流挽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扶正、解毒、化瘀治疗肝癌,三焦气化理论治疗肝硬化腹水,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黄疸,体用同调、和肝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同治、阴阳双补治疗肝性脊髓病,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治疗脂肪肝,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酒精性肝病,益气养阴、调节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理气养阴、和血补肾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十个方面。在其他疾病治疗方面总结了泌尿系感染,乙肝相关性肾炎,IgA肾病,消化性溃疡,梅核气的治疗。第三部分对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进行总结并进行了临床研究。1、和血法治疗肝病的理论研究钱英教授受中医历代医家有关血证理论的影响,尤其受到其恩师秦伯未、关幼波、的影响,以及名老中医刘奉五的影响。秦伯未先生认为“在和血的基础上行血,在行血的基础上逐瘀,这是一个原则;再从瘀阻的原因,或加温药散其寒凝,或加气药疏其郁结,这是处方的方法”。关幼波先生治疗肝病提出“治病必治本,气血要遵循”、“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中医妇科名家刘奉五先生“若欲通之、必先充之”。钱英教授深受这些学术观点的影响,结合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自己深刻的临床感悟,认为肝血不和是肝病发生的基础,提出和血法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他认为和血法是属于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疗大法;治疗慢性肝病不用血分药,是药不达所,犹如隔靴搔痒;“瘀血阻络”虽然是慢性肝病的核心证候之一,但治疗要以调和气血为大纲,以体用同调为要旨,立足于“和”字,和血法包括补血养血和活血化瘀,而非单纯活血化瘀。钱英教授认为“和血法”兼具“理血法”和“和法”的含义,含有理血法的各种特点,兼和法之精要。2、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的临床研究肝硬化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或第6位,在我国,由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是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如何防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延缓肝硬化的发展进程,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生,减少不良结局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经济有效的医学干预,一直是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热门。钱英教授提出和血法治疗慢性肝病,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了和血调肝汤。本论文临床研究的目的:观察和血调肝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原则,将60例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血瘀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毫克,每日一次,并每日口服和血调肝汤;对照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毫克,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纤维化四项、甲胎蛋白指标;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LSM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的变化来判定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期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但与治疗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BIL)在两组均呈现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治疗12w时,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12周,前白蛋白在治疗组呈现上升,而对照组呈现下降,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比较:治疗12w,两组血清HA、 IV-C、 P-ⅢP、 LN均较基线下降,治疗组基线与12w比较,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基线与12w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治疗12w,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5、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比较:治疗期间两组甲胎蛋白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乙肝病毒DNA载量比较:治疗12周,两组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后B超指标比较:治疗12w,治疗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较对照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均缩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Dpv和Dsv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Dpv和Dsv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2w,治疗组门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较对照组门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减慢,两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8、两组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LSM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6例、30例完成Fibroscan,治疗12w,两组LSM均较基线降低;但治疗组基线与12w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基线与12w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2w,两组组间比较LSM, P<0.05,有显着性差异。9、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两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和血调肝汤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和血调肝汤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尤其在降低总胆红素和提高血清白蛋白方面效果较好;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减慢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速度以及缩小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方面效果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有显着临床意义,但在降低乙肝病毒DNA载量和甲胎蛋白方面疗效不显着。(3)和血调肝汤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硬度值。和血调肝汤具有用药安全性。

二、蒙医药治疗泌尿系感染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医药治疗泌尿系感染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一、中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参考文献
    二、现代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克淋通胶囊治疗尿石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诊疗标准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二章 头花蓼对大鼠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实验方案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1 内分泌治疗是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类型及机制
        3 不同时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5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进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状
        1 中医对乳腺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
        2 贾玫教授对乳腺癌及其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见解
        3 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类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的认识
        4 疏利三焦、燮理阴阳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5 中医药改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及病例数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及处理
        2.6 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2.7 安全性指标
    3 研究设计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周期及节点
        3.3 主要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两组疗效分析与对比
        4.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4.4 小结
讨论
    1 理论基础
        1.1 耳穴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耳穴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1.3 耳穴作用机制
    2 选穴分析及加减取穴
        2.1 三焦穴分析
        2.2 肝、乳腺穴位分析
        2.3 神门、交感穴位分析
        2.4 加减取穴分析
    3 本项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
        3.1 研究设计
        3.2 评价指标
        3.3 研究样本量及研究时长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改良Kupperman评分
附录2 中医症候积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通淋化瘀方治疗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热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方案设计
    2.2 观察疗效指标
    2.3 疗效判定
    2.4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对比
    3.2 两组尿白细胞数治疗前对比
    3.3 两组尿白细胞数治疗前后对比
    3.4 两组尿细菌培养结果治疗前后对比
    3.5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对比
    3.6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对比
    3.7 各症状治疗前后变化对比
    3.8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3.9 疾病疗效对比
    3.10 不良反应对比
4.讨论
    4.1 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的西医认识
    4.2 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的中医认识
    4.3 导师在中医理论下对复发下尿路感染的认识
    4.4 遣方用药思路
    4.5 研究结果
    4.6 价值与意义
    4.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原始数据记录表
    表1 中医证候观察积分表
    文献综述 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西医对尿感的认识
        二、尿路感染的中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蒙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5)蒙医辨证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1.2 诊断与纳排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比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6)蒙医药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7)红鹿方联合关元隔姜灸治疗肾虚湿热证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方案设计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标准
        1.1.6 脱落标准
        1.1.7 中止标准
        1.1.8 样本量计算及随机分组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项目
        1.3.1 西医症状评分
        1.3.2 实验室检查指标
        1.3.3 中医肾虚湿热证症候评分标准
    1.4 疗效评价
        1.4.1 安全性指标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比较
        2.1.1 研究病例完成情况
        2.1.2 人口学特征资料比较
        2.1.3 两组病例治疗前NIH-CPSI各类积分及总分比较
        2.1.4 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2.1.5 治疗前两组EPS-WBC与 EPS-SLP积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2.2.1 西医疗效比较分析
        2.2.2 中医疗效有效率比较
        2.2.3 治疗前与治疗3 周两组NIH-CPSI评分
        2.2.4 治疗前与治疗6 周结束两组NIH-CPSI评分
        2.2.5 治疗前与治疗3周中医证候评分
        2.2.6 治疗前与治疗6周结束中医证候评分
        2.2.7 治疗前后EPS中白细胞与卵磷脂小体情况比较
    2.3 不良事件(与脱落)
3 讨论
    3.1 选题立意
    3.2 慢性前列腺炎西医理论体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2.1 微生物感染
        3.2.2 神经内分泌学说
        3.2.3 氧化应激
        3.2.4 免疫应答异常
        3.2.5 精神心理因素
    3.3 西医治疗方式及进展
        3.3.1 抗微生物制剂
        3.3.2 α-受体阻滞剂
        3.3.3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3.3.4 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3.3.5 前列腺按摩
        3.3.6 生物反馈疗法
        3.3.7 前列腺局部直接给药
        3.3.8 手术治疗
    3.4 传统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朴素认知及研究进展
        3.4.1 “前列腺”在传统中医学中的认识
        3.4.2 传统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分析
        3.4.3 现代医家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分析
    3.5 传统医学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方法
        3.5.1 内服中药制剂
        3.5.2 中医特色外治法
        3.5.3 针灸疗法
    3.6 前列红鹿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讨论分析
    3.7 关元隔姜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讨论分析
4 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概况
    参考文献

(8)蒙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2 对照组: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9)《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进展
        1.1.1 《临证指南医案》中单味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1.1.2 《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某病用药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黄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地道沿革
        1.2.2 分布
        1.2.3 性状
        1.2.4 炮制
        1.2.5 性味归经
        1.2.6 功效主治及相关论述
        1.2.7 现代应用
        1.2.8 张仲景对黄柏的方证研究
        1.2.9 近代名老中医对黄柏用药的体会
        1.2.10 黄柏配伍研究进展
        1.2.11 黄柏药理研究进展
        1.2.12 黄柏安全性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步骤
        2.2.1 分析黄柏的药性与功效
        2.2.2 分析黄柏在经方中的应用
        2.2.3 筛选医案
        2.2.4 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2.2.5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黄柏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2 黄柏在各门中的应用情况
        2.3.3 黄柏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
        2.3.4 医案中患者的就诊次数
        2.3.5 所论述症状在现代医学系统中的分类情况
        2.3.6 医案中所论述望诊的情况
        2.3.7 医案中所论述舌象的情况
        2.3.8 医案中所论述脉象的的情况
        2.3.9 含黄柏医案的证型及脏腑虚实分布情况
        2.3.10 医案选用的治法分布情况
        2.3.11 含有黄柏的成方
        2.3.12 黄柏成方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13 各门中含黄柏成方应用的情况
        2.3.14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门中详细应用情况
        2.3.15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不同证型中的详细应用情况
        2.3.16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阴阳辩证中的应用情况
        2.3.17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脏腑中的应用情况
        2.3.18 含有黄柏组方的剂型分布
        2.3.19 与黄柏配伍的药味及其频次
        2.3.20 各种炮制黄柏的运用情况
        2.3.21 各种黄柏的用量统计
第三部分 讨论
    3.1 黄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各卷、门、系统应用的分析
    3.2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病证虚实、病位、病机与治则、治法的分析
    3.3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望诊的分析
    3.4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切诊的分析
    3.5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病程及就诊次数的分析
    3.6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成方及其在卷门中分布情况的分析
    3.7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组方剂型的分析
    3.8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与药味配伍的分析
    3.9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炮制种类的分析
    3.10 经方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用量的对比分析
    3.11 黄柏的药用忌宜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第七部分 致谢

(10)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钱英教授简介及学术思想渊源
    1 钱英教授简介
    2 钱英教授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3 师承教育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4 学科建设是经验传承的主要载体
    5 相关各个流派各家观点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1 “治未病”理论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2 张景岳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3 唐容川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4 王泰林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5 秦伯未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6 关幼波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钱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1 学术思想总结
        1.1 中医治疗肝病应“体用同调”思想
        1.2 “肝病固肾”思想
    2 临床经验总结
        2.1 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2.1.1 “快速截断、逆流挽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2.1.2 扶正、解毒、化瘀治疗肝癌
        2.1.3 三焦气化理论治疗肝硬化腹水
        2.1.4 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黄疸
        2.1.5 体用同调、和肝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2.1.6 肝肾同治、阴阳双补治疗肝性脊髓病
        2.1.7 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治疗脂肪肝
        2.1.8 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酒精性肝病
        2.1.9 益气养阴、调节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2.1.10 理气养阴、和血补肾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2 其他疾病临床经验总结
        2.2.1 泌尿系感染
        2.2.2 乙肝相关性肾炎
        2.2.3 Ig A肾病
        2.2.4 消化性溃疡
        2.2.5 梅核气
        参考文献
        2.3 典型医案举隅
        2.3.1 肝癌典型医案
        2.3.2 肝硬化腹水典型医案
        2.3.3 慢性重型肝炎典型医案
        2.3.4 难治性黄疸典型医案
        2.3.5 肝性脊髓病典型医案
        2.3.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医案
        2.3.7 脂肪肝典型医案
        2.3.8 消化性溃疡典型医案
第三部分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综述一: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1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理论研究
        1.1 中医“和血法”研究
        1.1.1 中国古代“和”的含义
        1.1.2 中医学“和”的含义
        1.1.3 中医学“和法”的含义
        1.1.4 中医学“和血法”的含义
        1.2 钱英教授的和血法理论研究
        1.2.1 钱英教授“和血法”理论的形成过程
        1.2.1.1 中医经典着作的影响
        1.2.1.2 恩师秦伯未先生的影响
        1.2.1.3 近代名老中医刘奉五的影响
        1.2.1.4 肝病大家关幼波先生的影响
        1.2.2 钱英教授“和血法”理论的主要思想
        1.2.2.1 “和血法”是以扶正为主的治疗大法
        1.2.2.2 “和血法”的含义
        1.2.2.3 “和血法”的内涵与外延
        1.2.3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基础
        1.2.3.1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是和血法的生理基础
        1.2.3.2 “因虚致积”、慢乙肝向肝硬化的发展过程是和血法应用的病理依据
        1.2.3.3 “久病入络“理论是和血法应用的理论依据
        1.2.3.4 和血法的临床应用符合乙肝肝硬化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
    2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结语
        2.7 创新之处
        2.8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蒙医药治疗泌尿系感染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头花蓼类中药对草酸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 于文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D]. 刘少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通淋化瘀方治疗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热瘀证的临床研究[D]. 张福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蒙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体会[J]. 何铁明.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1)
  • [5]蒙医辨证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 石向向,张倩倩,李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01)
  • [6]蒙医药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体会[J]. 张何英.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11)
  • [7]红鹿方联合关元隔姜灸治疗肾虚湿热证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D]. 米兰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蒙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体会[J]. 敖桂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10)
  • [9]《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D]. 王志坚(Wong Chi K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10]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 靳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蒙药治疗尿路感染1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