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趋势

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趋势

一、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态势(论文文献综述)

梁宇[1](2021)在《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明晰北斗导航产业及芯片、板卡、天线、定位、授时、通信等分支技术研发现状,并为北斗导航相关单位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和定位布局等专利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为北斗导航产业专利管理提供对策,本文利用专利计量理论、专利定量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结合CNIPR、英策专利分析系统、WPS等统计分析系统和可视化软件,通过专利技术分析的手段,将北斗导航专利相关文献中大量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并以技术手段形成整体概况、发展态势、分布情况等竞争情报。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分布情况、专利申请情况时间趋势、重点申请人情况、技术领域分析等方面。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北斗导航产业专利申请不均衡,主要专利申请集中在定位领域,芯片及板卡等基础产品专利布局较少;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虽然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赶超发达国家,但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不足,被引较多的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美国手中;在专利意识方面,我国申请人普遍存在保护意识不强、质量意识不够、方面的问题;在专利海外布局方面,国内申请人对于国际卫星导航市场的布局严重不足,专利申请98.8%分布于国内;从北斗导航相关研发企业来看,缺乏在本土及多个国家、地区都有大量专利布局的龙头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高校拥有较多的人才、设备等研究资源,但在技术转化方面鲜有成绩,而众多小型企业也分布在全国各个北斗产业园内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优势互补,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拖慢了研发进度。在管理对策方面,需要有关企事业单位注意明晰技术创新方向,考虑从产业链薄弱环节的芯片、板卡领域进行创新突破;强化北斗导航产业专利分析及布局,挖掘出有希望实现、对现有技术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重点研究方向开展布局;整合协同创新资源,建立联合实验室,完善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北斗+”多技术融合创新和“+北斗”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以科技研发、专利转让、科技服务、技术咨询、创业孵化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的政策导向。

张先勇[2](2020)在《基于信息融合的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鱼雷罐车是大型钢铁企业转运高温铁水的主要运输车辆。现有的安全监控研究关注于罐体材料和物流管理较多,而对罐体倾动角度精确测量和运输全路径连续定位等的研究较少,甚至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子课题“专用运输车辆转运作业安全监控与预警技术研究”(2017YFC805104),结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应用场景,通过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建立了鱼雷罐车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的信息融合模型,构建适合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图像识别技术非接触式精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车辆连续位置检测和停车精确定位方法,以及全天候障碍物识别方法,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化。研究成果对指导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鱼雷罐车转运作业的安全监控特点,研究了基于目标决策的安全监控系统各层次的信息融合模型,为信息融合技术在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重大钢铁企业事故的多因素分析,运用人为因素的分析分类系统(HFACS)分析了安全事故,融合层次分析法(ANP)和二次逻辑回归模型对鱼雷罐车事故进行多因素的关联性分析和权重分析,构建适合鱼雷罐车转运安全指标体系。2、针对鱼雷罐车高温罐体倾动角度检测问题,提出了运用图像识别技术非接触式精确测量角度的方法。利用高清相机连续拍摄罐体端部特征图像,运用BRISK算子检测图像特征点。利用汉明距离对特征点进行两次筛选,提高配准点的准确度,最后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计算罐体的旋转角度。设计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了倾角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和连续位置监测技术的测量精度和响应速度。3、针对鱼雷罐车在高炉车间和运输路经中的连续定位问题,提出了融合室内外定位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在信号盲区的定位方法。该方法比单一的惯性计算方法有更好的定位精确性。研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室外数据,UWB系统获取室内定位数据。建立多基站获得更多组合的室内定位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Kalman)降噪优化原始数据,按照距离远近进行权重分配以提高TOA/TDOA组合定位算法的准确度。针对停车精确落位问题,提出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微距测量的方法监测停车位置,设计试验,检验有效性。4、针对轨道全天候障碍物识别问题,提出了融合视觉相机、红外成像和毫米波雷达三种探测技术于一体的全天候障碍物识别技术方法。并重点对视觉图像处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Canny算子对图像边缘检测;利用霍夫变换对图像中的轨道边缘进行检测提取;基于兴趣范围提取颜色异常区域,通过形态学处理,标注出障碍物位置。分析了毫米波雷达、红外线成像的性能和降噪技术,研发了多传感器融合的鱼雷罐车转运全天候障碍物识别系统。5、研究了基于计算机自动处理的实时安全监控系统与车辆制动系统联动技术,研发了融合多传感器的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和罐体倾动监控系统,并集成上述技术建立统一安全监控平台,进行了功能测试和示范应用。本文通过对鱼雷罐车运输连续位置监测技术和罐体倾动角度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安全监控系统平台,为大型钢铁企业的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

蔺陆洲[3](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指出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魏宏博[4](2020)在《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不断延伸与发展,导航定位技术已经成为军事和民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辅助功能,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导航定位在军事上的深入应用,“导航干扰战”已经成为电子对抗的重要分支。在民用方向,导航定位干扰系统的研制对保密单位避免泄密、驱逐无人机和导航信号接收机的性能测试等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导航定位及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之后,发现仅仅针对卫星导航信号干扰在某些设备上无法对其定位进行欺骗或者屏蔽。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对卫星导航信号和辅助定位两种定位方式结合进行干扰的方案策略,并针对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工作包括:(1)搭建了GPS欺骗式干扰系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后详细对GPS信号的组成和产生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卫星导航定位原理设计搭建了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包括静态定位欺骗干扰、结合地图获取经纬度的动态欺骗和实时动态欺骗干扰,并在实时动态欺骗干扰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终端导航信号接收机模拟步行速度和汽车行驶速度的伪信号欺骗测试。除此之外,转发式欺骗干扰平台参考数字射频存储技术进行设计搭建并实现了对信号的接收与转发功能。(2)搭建了辅助定位干扰系统。本文先后对基站、Wi-Fi和蓝牙三种辅助定位方式的定位原理进行了介绍,并针对辅助定位原理搭建了相应的干扰平台。伪基站干扰平台基于Blade RF硬件实现了对周围基站的探测功能并真正搭建了一个小型基站,该小型基站可以实现对基站身份信息的自由设置并完成了基站下的短信和通话功能测试;Wi-Fi定位干扰平台可以对网络连接进行攻击并模拟大量伪Wi-Fi信号;蓝牙定位干扰平台利用树莓派完成了对普通蓝牙和i Beacon定位设备的伪造克隆。辅助定位干扰系统是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针对卫星信号和辅助定位攻击可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干扰成功率。(3)搭建了压制式干扰系统。压制式干扰系统包括信号电平检测、全频段压制式干扰、频谱分析和针对式压制干扰四种平台。信号电平检测平台可以快速完成对频段内某一频点某一距离信号强度的侦测功能;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可以快速高效地阻塞目标频段通信;频谱分析平台在USRP X310硬件的基础上实现200MS/s高采样率的信号探测;针对式压制干扰平台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的通信频点,发射针对性梳状带压制干扰信号从而节省了功率损耗。经测试本文所搭建的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卫星信号和辅助定位的干扰工作。在现在反干扰手段逐步升级的情况下,单一的干扰方式可能不能完全阻碍导航定位的生效,本文所采用的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扰两种组合攻击方式为系统的成功干扰奠定了基础,并且该系统曾受陕西省公安厅邀请圆满完成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安保任务。

孙博[5](2020)在《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单兵行为识别和定位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多传感技术、信息融合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战争模式逐渐从传统战争演变为如今的信息化战争。单兵作战系统是现代战争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实现信息化战争的基础,而人体行为识别和定位功能则是单兵作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研究的单兵行为识别和定位系统采用低功耗和便携的硬件搭建,引入了深度学习方法来进行人体行为识别并在实际测试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设计的北斗导航系统配合惯性导航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单兵定位。本文首先进行了单兵节点和服务器节点的设计,单兵节点主要包含惯性传感器、本地信息处理平台和显示模块,主要负责完成单兵信息的采集和数据处理,以及本地实时的行为识别和定位;服务器节点主要负责实时监控每个单兵节点的状态。软件部分设计了单兵节点和服务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讯方式,设计并开发了单兵监控界面,可以实现实时的图形化的单兵状态监控。接着进行了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人体行为识别的研究。数据预处理方面首先对原始数据存在的偏移进行了校正,并使用中值滤波的方法进行了噪声抑制,滤除了重力加速度以获得更具有表征能力的线性加速度;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行为识别算法,经实验验证该算法在Opportunity数据集上获得了非常优异的精度;最后研究了深度学习在树莓派上的算法部署,并进行了实际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人体行为识别功能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可以满足课题需求。最后本文进行了单兵定位的研究。本课题采用了航位推算和零速校正算法来进行没有北斗导航信号情况下的单兵定位,阐述了所使用的姿态解算算法、速度位置更新算法和零速校正算法;并在惯性测量单元LSM9DS0的基础上进行了多个直线和圆周定位实验。使用北斗导航系统配合惯性导航的方式可以实现全天候下的单兵定位。

李卓键[6](2019)在《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研究》文中提出卫星产业是兼具经济效益与政治军事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卫星产业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不仅在经济方面为其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且利用卫星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与结盟或是军事威慑与对抗,还有利于增强美国的“国家威信”。我国卫星产业起步较晚,在卫星制造、发射及商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卫星产业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转化应用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因而被确立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此,系统认识美国卫星产业及其组织的发展规律与经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军事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卫星产业经历了准备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发展中的商业化转型期三个阶段。以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为基础,深入分析美国卫星产业现状及组织特点,能够为我国发展卫星产业提供参考。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S)从市场集中度上看属于一般寡占型,且拥有较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美国卫星企业采取技术创新驱动的产品主体差异化战略,避免深陷低效率的价格战。私营卫星企业由于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空间逐渐缩小,开始重视自身服务能力的拓展和提高。美国政府在卫星产业市场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一系列许可制度确立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监管;另一方面,对于取得发射许可且满足国家发射需求的本国私营企业,给予政府补贴扶持其快速发展。美国卫星产业市场行为(C)比较典型的包括兼并与卡特尔。卫星产业兼并实施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并对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使得市场集中度得以加强。以卡特尔为代表的美国卫星产业市场中的协调行为不利于市场竞争,导致卫星企业之间通过合谋、相互妥协以求实现彼此垄断利润最大化。为打破美国卫星巨擘之间的卡特尔,美国政府大力扶持新兴卫星企业发展并显着降低发射费用,开启了廉价商业航天运输新时代。美国政府还通过制定和修订促进卫星产业市场商业化的各项政策,逐步放宽商业卫星领域的政策管制,激发卫星产业市场活力。美国卫星产业的市场绩效(P)主要包括直接绩效与间接绩效。从直接绩效分析中发现美国卫星产业的四大细分领域(卫星服务、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产值全球领先,但存在政策性波动。四大领域发展不均衡,处于上游的卫星制造业与发射服务业产值较少,而处于下游的地面设备制造业与卫星(运营)服务业产值较高。从间接绩效分析中发现由于卫星产业一定程度带有国防军工性质,具有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市场化发展初期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效果并不明显,而是通过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来间接地反映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卫星产业在农业、远洋渔业以及灾害的防范与救助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第一,在美国卫星产业的准备阶段,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第二,在美国卫星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市场结构是三者中的核心。完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完全由政府采购的单一销售渠道,使得市场行为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结构;而被简单市场行为所决定的市场绩效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第三,在美国卫星产业平稳发展商业化时期,市场行为是三者中的核心,但三者的关系具有复杂性,美国卫星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在发展过程中,美国卫星产业逐渐形成了缓解市场行为中的卡特尔、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推高市场绩效等产业组织优势。同时,美国卫星产业组织也存在市场寡占程度较高、商业化运营推高市场风险等问题。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起步于1956年,虽然在整体上与美国卫星产业相比尚存在差距,但是在一些领域也形成了自身优势。鉴于美国卫星产业发展历程和产业组织中的优势与问题,我国应该把握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平衡,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与政策激励,积极推动我国卫星产业商业化发展并不断提升卫星技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于心可[7](2019)在《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文中认为1957年,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自此,人类终于首次打造出可以无视国界的军用资产,进入太空新时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高度重视太空安全,将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确保太空安全与稳定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其太空安全。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是美国为保持其在太空领域的优势地位、维护其在太空的行动自由及确保太空安全而制定的国家战略。该战略以“美国优先”为原则,强调在太空领域以实力求和平,提出将与私营部门和美国盟友一起,筑牢弹性能力、威慑实战、基础设施以及国内外环境4大支柱,以确保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和必胜态势。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在行动上进一步加快太空力量建设与发展,于2019年8月正式成立了太空司令部,并加快太空军的组建进程,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有鉴于此,本文以“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为研究对象,以该战略的目标、手段、实施为研究重点,聚焦战略特征,在梳理其起源动因的基础上,围绕特朗普太空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几个主要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力求从中发现特点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弥补此前对该问题研究的空白与不足,并为后人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参考了大量官方文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文章从宏观视角通览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逻辑与特点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太空战略的规律性认知,这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战略支援部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框架设计上,本文主体包括四章,前三章分别对特朗普太空战略的起源动因、主要内容、特点趋势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第四章在贯穿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在吸收美国太空发展有益经验和矛盾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罗立[8](2019)在《T公司(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人类导航历史从远古发展到现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阶段,关乎国计民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及北斗系统的迅速发展,各领域定位服务应用急速上升。本文以行业领军企业T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处理它在中国市场新形势下遇到的挑战,以及怎样保持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文中运用公司战略相关理论以及波士顿矩阵、PESTEL和波特五力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具体分析T公司中国区目前经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及企业目标,探索未来几年适合它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方案,同时也为我国导航定位领域或其它相关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参考。本文分析部分首先是T公司发展概述,介绍了它的背景和在中国发展历程,列出了它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并购战略。接着是行业发展综述,对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做了介绍。随后利用管理分析工具PESTEL对T公司在中国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其外部行业竞争形势并给出应对策略建议。最后通过分析T公司主要业务近年的市场表现,结合其财报以及对销售业绩数据分析和趋势比对,汇总出了 T公司4大SBU及主要业务对应于BCG矩阵中的位置,并给出相应的战略对策建议。通过对T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提出它在中国发展战略建议,包括两部分。一、一体化战略应用:通过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向相关上下游产业延伸;延续并购策略,加强在华合资投产。二、多元化战略应用,涉及行业发展对策和新行业发展储备:首先,从B2B向海量B2C市场延伸,发力民用,从硬件到数据、软件和综合服务;其次,重点行业交通运输业、精准农业对策分析;最后,新行业储备,结合中国未来5-10年的重点发展领域进行分析。为保证策略实施、执行及过程中的调整,本文探讨了包括战略并购、扬长避短,多方合作、实现共赢,全球统筹、因地制宜,方针明确、职能清晰等措施建议。

王霞[9](2019)在《基于北斗卫星的列车定位地图匹配算法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铁路发展飞速的环境下,铁路和人们出行的联系愈加紧密,列车行驶的安全问题受到大家高度重视,良好的列车定位技术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因此研究基于BDS的列车定位技术对国家安全及社会经济是非常迫切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列车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将基于BDS列车定位技术与地图匹配算法相结合来达到减小列车定位误差的目的。本文对基于BDS的列车定位地图匹配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介绍BDS与地图匹配算法相关理论与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DS的点到点的列车地图匹配算法,并通过基于概率估计的地图匹配算法来改进点到点的地图匹配算法。最后,本文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体研究方法和创新性如下:1、针对列车定位模块精度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DS的点到点的地图匹配算法。通过设置相邻标记点的距离来进行网格划分,实现定位点与标记点的索引,缩小定位点相对应的标记点的范围,缩短了匹配时间;通过设计基于权重的匹配度函数将定位点与网格内的标记点进行匹配,将匹配度函数最大的标记点作为定位点的最佳匹配,并验证了该算法提高了列车定位的实时性和准确度。2、针对地图匹配的精度受限于原始定位数据的精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估计改进点到点的地图匹配算法。通过建立短时常误差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LSA)提取定位信息的有色噪声,提高原始定位信息的精度;通过基于高斯(Gauss)白噪声位置概率估计的地图匹配算法设计来改进点到点的地图匹配算法,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原始定位数据精度,同时验证了该算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列车定位地图匹配的准确率。

袁蹈[10](2019)在《基于GPS/SINS的车载组合导航监控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GPS,BDS等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在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方面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卫星信号的强度,但在一些树荫遮挡、停车场、高楼建筑物旁的道路上卫星的信号极其微弱,大部份情况卫星信号极其微弱,针对路况无法预测设计了在卫星信号微弱情况仍可做到精确定位的导航定位监控系统即GPS/SINS组合导航监控系统。其中惯性导航系统是一个自主导航的定位系统,为其提供初始定位数据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惯性传感器和导航计算机对偏航角度和加速度等积分对初始定位数据的累加得到导航终端位移量和速度,但因纯惯导系统无法及时的更新初始定位数据,而传感器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差,长时间误差的积累将导致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逐渐增大,无法满足车载导航的定位精度。本文设计的GP S/SINS组合导航定位监控系统可以解决惯性导航起算数据更新的情况,并且在无卫星信号的情况下仍有较好的定位精度和流畅性。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论文对GPS/SINS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的理论知识做了介绍,并针对车载导航这一实际项目工程,做了最适合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的选择,如俩系统松组合模式的选择、数据融合时卡尔曼滤波器的选择,WINCE操作系统等等,均是结合车载组合导航这一特殊动态定位的项目选择。2、本文对系统所需坐标系做了研究,GPS采用的WGS-84坐标系、惯性导航系统采用载体坐标系、电子地图采用的是导航坐标系。文中研究了前两类坐标系向导航坐标系转化的方法,并且对转换的公式进行了推导,解决了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坐标系统不统一的问题,经过坐标系转换后均转换到导航坐标系。实验的地图匹配结果显示坐标转换效果良好。3、本文的实验部分根据对组合导航定位性能的分析设计了动态车载实验和静态车载实验,设计路线上有复杂的大面积湖面、树荫遮挡路段、高楼建筑物路段等等,还有长距离的正常无遮挡路段,实验结果处理后显示车辆的静态定位精度和动态定位精度均很高,同时动态定位精度在正常路段达到1.5米,在树荫遮挡路段会出现精度突增情况但平均在4.5s后会形成收敛态势,并且在地图匹配方面匹配效果良好,达到车道级匹配。实验结果显示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性能要比纯惯导系统和单GPS系统的号,系统的稳定性定位精度均高于其他两类导航系统,满足车辆导航的工程要求。图[27]表[3]参[80]

二、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态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专利计量分析
        1.2.2 专利管理
        1.2.3 卫星导航产业技术
        1.2.4 卫星导航产业专利管理
        1.2.5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对象、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1.4.2 研究的理论、方法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创新点
2.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概况
    2.1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申请区域分布
    2.2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申请时间趋势
    2.3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重点申请人分布情况
    2.4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技术分析
        2.4.1 专利被引情况分析
        2.4.2 专利词云分析
        2.4.3 主要分支技术分析
    2.5 分析结果在企业专利管理中的应用
3.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基础产品专利分析
    3.1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基础产品专利申请趋势及区域分布
        3.1.1 芯片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3.1.2 板卡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3.1.3 天线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3.2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基础产品专利申请人分析
        3.2.1 芯片技术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
        3.2.2 板卡技术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
        3.2.3 天线技术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
    3.3 分析结果在企业专利管理中的应用
4.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终端应用专利分析
    4.1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终端应用专利申请趋势及区域分布
        4.1.1 定位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4.1.2 授时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4.1.3 通信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4.2 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终端应用专利申请人分析
        4.2.1 定位技术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
        4.2.2 授时技术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
        4.2.3 通信技术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
    4.3 分析结果在企业专利管理中的应用
5.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专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5.1 专利申请不均衡
    5.2 专利意识不强
    5.3 海外布局不够
    5.4 龙头企业不多
    5.5 产学研合作不足
6.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专利管理工作对策建议
    6.1 明晰技术创新方向
    6.2 加强政府引导
        6.2.1 强化专利创造的质量导向
        6.2.2 引导企业规范化专利管理
    6.3 强化北斗导航产业专利分析及布局
    6.4 探索建立北斗导航领域新型研发机构
    6.5 整合创新协同资源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信息融合的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鱼雷罐车定位技术的研究状况
        1.2.2 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
        1.2.3 鱼雷罐车罐体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
        1.2.4 信息融合和HFACS在运输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基本理论与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框架
    2.1 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论
        2.1.1 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2.1.2 信息融合的层次
    2.2 信息融合的技术方法
        2.2.1 卡尔曼(Kalman)滤波
        2.2.2 加权平均算法
        2.2.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2.3 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的融合模型的研究
        2.3.1 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系统的特征分析
        2.3.2 室内定位多传感器的融合模型
        2.3.3 室内外连续位置监测多设备的信息融合模型
        2.3.4 障碍物识别多设备的信息融合模型
        2.3.5 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测多系统的信息融合模型
    2.4 基于人为因素的鱼雷罐车安全评价体系
        2.4.1 鱼雷罐车安全评价指标分析
        2.4.2 基于HFACS的鱼雷罐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2.4.3 HFACS-TCA模型因素关联分析
        2.4.4 HFACS-TCA模型因素权重分析
    2.5 鱼雷罐车安全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鱼雷罐车罐体倾动监测技术研究
    3.1 非接触式倾角探测技术方案
        3.1.1 倾角探测设备应用场景
        3.1.2 非接触式角度探测技术方案
    3.2 基于BRISK算法的图像识别方法
        3.2.1 BRISK算法
        3.2.2 图像识别测量角度实验
        3.2.3 倾角测量实验结果分析
    3.3 罐体倾动监控电路与数据通信网络
        3.3.1 罐体倾动监测与控制功能
        3.3.2 罐体倾动角度控制电路原理
        3.3.3 监测数据通信网络结构
    3.4 倾角监测系统测试与分析
        3.4.1 系统测试装置
        3.4.2 倾角监测系统测试与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鱼雷罐车连续位置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研究
    4.1 鱼雷罐车运输管理
    4.2 室内外主要定位技术
        4.2.1 室外定位技术-GPS系统
        4.2.2 室内定位技术比较
        4.2.3 GPS接收器选型与精度测试
    4.3 UWB定位算法优化、信号降噪与测试
        4.3.1 UWB定位算法优化与信号降噪
        4.3.2 UWB测试分析
    4.4 电涡流传感器微距测量
        4.4.1 电涡流传感器响应测试
        4.4.2 测试结果分析
    4.5 鱼雷罐车室内外连续定位技术
        4.5.1 连续定位算法
        4.5.2 室内外连续定位系统工作流程
    4.6 本章小结
5 鱼雷罐车全天候障碍物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5.1 障碍物检测技术比较
    5.2 视觉相机的障碍物识别技术
        5.2.1 视觉图像处理流程
        5.2.2 基于Canny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
        5.2.3 轨道边缘提取
        5.2.4 障碍物的图像识别
    5.3 障碍物识别系统测试分析
        5.3.1 毫米波雷达测试
        5.3.2 热图像识别测试
    5.4 全天候障碍物识别系统结构
    5.5 本章小结
6 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研发与应用
    6.1 罐体倾动监控系统设计
        6.1.1 罐体倾动监控系统结构
        6.1.2 配置模块设计
        6.1.3 图像采集模块
        6.1.4 倾角计算模块
        6.1.5 倾动控制模块
    6.2 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设计
        6.2.1 配置模块
        6.2.2 轮对振动状态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
        6.2.3 GPS、UWB定位数据采集模块
        6.2.4 障碍物信息分析模块
        6.2.5 位置信息分析模块
        6.2.6 制动信号触发模块
    6.3 联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6.3.1 鱼雷罐车运行安全综合判断与联动制动系统设计
        6.3.2 机车应急排空电磁阀的控制系统设计
        6.3.3 安全监控联动系统结构
    6.4 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预警装备示范应用
        6.4.1 罐体倾动防倾翻监测与控制装备
        6.4.2 鱼雷罐车运输作业防倾翻监控预警装备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3 软件源代码(局部)
附录4 系统界面
附录5 示范施工现场

(3)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军事安全
        二、法律政策
        三、经济产业
        四、科学技术
        五、文化认知
        六、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二、航天科技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一、历史沿革
        二、定义范畴
        三、构成要素
        四、本质特性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第四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理论范式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关键要素
        二、理论内核
        三、主要逻辑
    第三节 理论推论
        一、太空竞赛
        二、空间合作
    第四节 理论验证
        一、定量检验
        二、定性检测
    第五节 理论颠覆
        一、理论界限
        二、商业航天
        三、理论发展
第五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二、分项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一、大国博弈
        二、多边主导
        三、应用推广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一、持续的竞争
        二、潜在的合作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4)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卫星导航定位和辅助定位系统基本理论
    2.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2 GPS系统组成
        2.2.1 GPS系统的基本情况
        2.2.2 C/A码
        2.2.3 导航电文
    2.3 辅助定位系统组成
        2.3.1 基站定位
        2.3.2 Wi-Fi定位
        2.3.3 蓝牙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欺骗式干扰系统设计
    3.1 系统方案设计
    3.2 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的搭建
        3.2.1 卫星导航信号定位原理
        3.2.2 卫星导航信号生成式欺骗原理
        3.2.3 卫星导航信号生成式欺骗设计
    3.3 转发式欺骗干扰平台的搭建
    3.4 伪基站干扰平台的搭建
    3.5 Wi-Fi定位干扰平台的搭建
    3.6 蓝牙定位干扰平台的搭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制式干扰系统设计
    4.1 系统方案设计
    4.2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的搭建
        4.2.1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分析
        4.2.2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的设计
    4.3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的搭建
        4.3.1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分析
        4.3.2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的设计
    4.4 频谱分析平台的搭建
    4.5 针对式压制干扰平台的搭建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实验测试
    5.1 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测试
    5.2 伪基站干扰平台测试
    5.3 Wi-Fi定位干扰平台测试
    5.4 蓝牙定位干扰平台测试
    5.5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测试
    5.6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测试
    5.7 频谱分析、转发式欺骗干扰、针对式压制干扰平台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单兵行为识别和定位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单兵行为识别和定位系统发展现状
        1.2.1 单兵作战系统研究现状
        1.2.2 行为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1.2.3 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单兵行为识别和定位系统硬件设计
        1.3.2 人体行为识别算法研究
        1.3.3 单兵定位研究
    1.4 本文结构安排
2 单兵行为识别和定位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节点设计
        2.2.1 单兵节点
        2.2.2 服务器节点
    2.3 软件设计
        2.3.1 通讯方式
        2.3.2 监控软件设计
        2.3.3 PyTorch部署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预处理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数据预处理技术
        3.2.1 原始数据的偏移校正
        3.2.2 噪声抑制和重力加速度分量的滤除
        3.2.3 数据分割
        3.2.4 特征提取和特征筛选
    3.3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算法
        3.3.1 问题建模
        3.3.2 长短时记忆网络算法
        3.3.3 引入注意力机制
        3.3.4 输出层和实验优化
        3.3.5 实验设置和实验结果
    3.4 算法部署
        3.4.1 模型迁移
        3.4.2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惯性导航和北斗定位系统的单兵定位研究
    4.1 引言
    4.2 航位推算及零速校正定位算法
        4.2.1 问题建立
        4.2.2 姿态解算算法
        4.2.3 速度、位置更新算法
        4.2.4 零速校正算法
    4.3 实验结果
        4.3.1 惯性传感器LSM9DS0 标定校准
        4.3.2 基于捷联惯导系统定位实验结果
        4.3.3基于北斗定位模块的定位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1.3.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产业组织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产业组织的概念及理论起源
        2.1.1 产业组织相关概念
        2.1.2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2.2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2.2.1 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
        2.2.2 芝加哥学派的自由市场观点
        2.2.3 可竞争市场理论垄断与效率并存观点
        2.2.4 新奥地利学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2.2.5 20世纪80年代后期百家争鸣
    2.3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3.1 理论引进和介绍期
        2.3.2 结合中国国情应用理论
        2.3.3 深化研究和理论改良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卫星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及产业组织特点
    3.1 美国卫星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3.1.1 美国卫星产业的概念界定
        3.1.2 美国卫星产业的分类
    3.2 美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历程
        3.2.1 蓄势待发的准备期(19 世纪末——20 世纪40 年代)
        3.2.2 两极竞争中的高速发展期(20 世纪40 年代——90 年代)
        3.2.3 平稳发展中的商业化转型期(20 世纪90 年代——现在)
    3.3 美国卫星产业的现状及组织特点
        3.3.1 美国卫星产业现状
        3.3.2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4.1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集中度
        4.1.1 市场集中度的涵义及衡量指标
        4.1.2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测算
    4.2 美国卫星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4.2.1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涵义
        4.2.2 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
        4.2.3 高技术性构筑产品主体差异形成的进入壁垒
        4.2.4 技术革新创造绝对成本优势形成的进入壁垒
        4.2.5 美国卫星产业的退出壁垒
    4.3 美国卫星产业的产品差异化
        4.3.1 产品差异化的涵义
        4.3.2 技术创新驱动的产品主体差异化
        4.3.3 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服务差异化
        4.3.4 卫星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4.4 美国政府在卫星产业市场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4.4.1 卫星产品与服务的属性特征
        4.4.2 政府对市场管制与激励并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5.1 以兼并为代表的市场竞争行为
        5.1.1 企业兼并的涵义及特征
        5.1.2 美国卫星企业兼并的方式
        5.1.3 美国卫星企业兼并的效果
        5.1.4 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2 以卡特尔为代表的市场协调行为
        5.2.1 卡特尔的涵义
        5.2.2 美国卫星产业中的卡特尔
        5.2.3 对卫星产业卡特尔的突破
    5.3 美国政府在卫星产业市场行为中的作用
        5.3.1 政府直接参与销售和政策扶持卫星市场商业化并举
        5.3.2 政府管控卫星类产品对外贸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6.1 直接绩效
        6.1.1 美国卫星产业总体经济绩效
        6.1.2 卫星制造业经济绩效
        6.1.3 发射服务业经济绩效
        6.1.4 地面设备制造业经济绩效
        6.1.5 卫星服务业经济绩效
    6.2 间接绩效
        6.2.1 美国卫星产业的溢出效应及对GDP的贡献
        6.2.2 对其他产业及领域的促进效应
        6.2.3 社会与政治效应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的总体评价
    7.1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中结构、行为、绩效的关系
    7.2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优势
        7.2.1 政府大力扶持改善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
        7.2.2 商业化发展之路推高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绩效
    7.3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7.3.1 市场结构上寡占程度较高
        7.3.2 兼并与卡特尔为代表的市场行为加强产业集中度
        7.3.3 商业化运营推高产业市场风险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对我国的启示
    8.1 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8.1.1 我国卫星产业发展历程
        8.1.2 我国卫星产业发展的特征
    8.2 我国卫星产业组织的总体评价
        8.2.1 我国卫星产业组织具备的优势
        8.2.2 我国卫星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8.3 借鉴美国经验促进我国卫星产业发展的建议
        8.3.1 把握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平衡
        8.3.2 政府加大资金扶持与政策激励力度
        8.3.3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动我国卫星产业商业化发展
        8.3.4 注重提升卫星技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起源和动因
    第一节 美国太空战略形成的历史演进
        一、初步形成阶段
        二、全面发展阶段
        三、调整转型阶段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形成的现实动因
        一、太空环境本身的特殊性
        二、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中俄对美国太空霸权的挑战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目标
        一、经济目标: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带动美国经济的繁荣
        二、科技目标:催生新的尖端技术,确保美国太空技术的绝对领先
        三、安全目标:以实力求和平,保障美国国家和人民安全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手段
        一、增强弹性能力
        二、注重威慑实战
        三、改善基础设施
        四、塑造国内外环境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实施
        一、太空力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太空力量组建的阶段演进
        三、太空作战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
        一、以“美国优先”为根本原则
        二、以“太空军事化”为发展方向
        三、以“太空弹性”为评价标准
        四、以“作战体系化”为建设目标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趋势
        一、太空开发从火星重返月球
        二、太空领域公私伙伴关系走向战略化
        三、“太空军”组建在波折中继续推进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影响及对我启示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影响
        一、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二、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治领域:注重太空战略的顶层设计,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二、军事领域:抢占太空技术制高点,适当保持战略威慑
        三、外交领域:加强太空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影响力
        四、经济领域: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推进太空科技的军民双向转化。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T公司(中国)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 企业总体战略理论及工具
        一、企业总体战略理论回顾
        二、企业总体战略分析工具
    第二节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及工具
        一、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回顾
        二、企业竞争战略分析工具
第三章 T公司(中国)的战略分析
    第一节 T公司发展概述
        一、T公司简介
        二、T公司全球经营内容
        三、T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四、T公司的并购战略
    第二节 行业发展综述
        一、导航定位技术发展简述
        二、现代卫星导航
    第三节 T公司(中国)外部环境分析
        一、中国卫星导航行业宏观环境PESTEL分析
        二、T公司(中国)所处行业竞争形势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三、T公司(中国)竞争形势分析
    第四节 T公司主要业务BCG矩阵分析
第四章 T公司(中国)发展战略选择
    第一节 T公司(中国)一体化战略应用
        一、加强研发保持领先并向上下游产业延伸
        二、加大在华合资投产并延续多领域并购
    第二节 T公司(中国)多元化战略应用
        一、行业延伸趋势
        二、重点行业对策和新行业发展储备
第五章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战略并购扬长避短
    第二节 多方合作实现共赢
    第三节 全球统筹因地制宜
    第四节 方针明确职能清晰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北斗卫星的列车定位地图匹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列车定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地图匹配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BDS导航系统与地图匹配算法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BDS导航定位系统
        2.1.1 BDS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2.1.2 BDS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
        2.1.3 BDS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
        2.1.4 BDS导航系统误差来源
    2.2 地图匹配原理
    2.3 影响地图匹配精度的因素
    2.4 常见地图匹配算法
        2.4.1 点到点的匹配
        2.4.2 点到线的匹配
        2.4.3 线到线的匹配
        2.4.4 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图匹配算法
        2.4.5 基于权重的地图匹配算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点到点的地图匹配算法研究
    3.1 网格区域划分及位置点索引
        3.1.1 网格表区域划分原则
        3.1.2 标记点距离设置
        3.1.3 网格步长划分原则
        3.1.4 标记点以及定位点的索引方法
    3.2 点到点匹配算法设计
        3.2.1 匹配度函数设计
        3.2.2 改进后的匹配过程
    3.3 地图匹配流程
        3.3.1 定位点数据预处理
        3.3.2 匹配算法步骤和流程
    3.4 算法验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概率估计的地图匹配算法
    4.1 基于位置概率估计地图匹配方法
        4.1.1 基于概率估计的地图匹配算法的统一数学模型
        4.1.2 基于概率估计的地图匹配算法的几何描述
        4.1.3 基于概率估计地图匹配的统一数学模型和流程
    4.2 基于LSA的定位信息有色噪声提取
        4.2.1 概述
        4.2.2 短时误差模型和定位数据的白噪声化
        4.2.3 实用模型
        4.2.4 模型可计算分析
    4.3 基于概率估计改进点到点的地图匹配算法
        4.3.1 基于Gauss白噪声位置概率估计地图匹配算法设计
        4.3.2 基于位置概率估计改进点到点的地图匹配算法设计
    4.4 实际模型MATLAB仿真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GPS/SINS的车载组合导航监控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
        1.2.2 车辆导航定位系统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车载导航系统技术理论基础
    2.1 惯性系统概述
    2.2 GNSS定位技术
        2.2.1 系统组成
        2.2.2 单点定位
        2.2.3 动态相对定位
    2.3 GIS基本理论
    2.4 坐标系转换
        2.4.1 WGS-84坐标系
        2.4.2 载体坐标系
        2.4.3 导航坐标系
        2.4.4 WGS-84坐标系与导航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2.4.5 载体坐标系向导航坐标系转换
    2.5 地图匹配
    2.6 无线通信技术
    2.7 本章小结
3 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
    3.1 GPS/SINS组合模式
        3.1.1 松散组合
        3.1.2 紧密组合
    3.2 位置、速度组合数学建模
        3.2.1 状态量和量测量的选取
        3.2.2 系统状态方程
        3.2.3 系统量测方程
    3.3 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3.3.1 离散卡尔曼滤波器原理
        3.3.2 GPS/SINS组合系统方程的离散化
    3.4 卡尔曼滤波器反馈校正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嵌入式GPS/SINS组合定位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嵌入式GPS/SINS组合导航定位软件总体设计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
        4.2.1 Linux、VxWorks和WinCE三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性能比较
        4.2.2 winCE介绍
    4.3 GPS数据与IMU数据的时间同步
        4.3.1 时间同步误差
        4.3.2 状态提前预报时间同步
    4.4 GPS/SINS组合导航软件
    4.5 本章小结
5 GPS/SINS组合导航监控系统车载实验
    5.1 车载实验设计
        5.1.1 实验介绍
        5.1.2 静态车载实验
        5.1.3 动态车载实验
    5.2 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性能分析
        5.2.1 纯惯导和组合导航系统定位性能比较
        5.2.2 组合导航系统定位性能
        5.2.3 静态定位精度评定
        5.2.4 地图匹配效果分析
        5.2.5 一般性能检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态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北斗导航的卫星导航产业专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D]. 梁宇.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2]基于信息融合的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D]. 张先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4]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的研究[D]. 魏宏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单兵行为识别和定位系统[D]. 孙博. 浙江大学, 2020
  • [6]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研究[D]. 李卓键. 吉林大学, 2019(02)
  • [7]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D]. 于心可.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8]T公司(中国)发展战略研究[D]. 罗立. 厦门大学, 2019(02)
  • [9]基于北斗卫星的列车定位地图匹配算法研究[D]. 王霞.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10]基于GPS/SINS的车载组合导航监控技术与应用研究[D]. 袁蹈.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