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论文文献综述)

潘雨晴[1](2021)在《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使得各类染病在全球加速蔓延,对全球的卫生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人类经济和社会都面临着多方面重大挑战的时刻,研究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政策,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致力于“为所有人带来更好的健康”,在学校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1995年世卫组织提出《全球学校健康倡议》以来,世卫组织对于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历程持续了将近30年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在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会上提出要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以全球治理理论和国际机制理论为基本框架,探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在参与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中的治理机制及影响。研究发现世卫组织在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四种治理机制:标准制定、能力建设、监测评估和伙伴协作。首先,为了促进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政策的传播,世卫组织产生了一系列的标准,为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树立了规范;其次,通过能力建设,为成员国提供支持,从教师培训、技术干预、分享最佳实践等方面综合增强成员国推进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能力;再次,通过监测评估机制为世卫组织全球学校卫生治理提供保障;最后,通过建立全球合作伙伴网络,为世卫组织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提供依靠。经分析得出,世卫组织在进行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在政策产生阶段,在全球层面开展有关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讨论,“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和思想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纳;其次,在政策议题转化为国家行动层面,各个地区和国家层面的实践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广泛的经验。最后,在政策传播阶段,世卫组织在促进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政策传播的过程中,其权威和影响力得到承认和巩固。同时,世卫组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在治理主体层面,世卫组织作为治理主体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其次,在治理内容层面,世卫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太过于冗杂;再次,在治理手段层面,世卫组织面临着实践方面的困难。最后,在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治理效果层面,世卫组织的能动性有限。

王煜[2](2020)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文中认为本文以美国与联合国的互动为分析框架,从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不同时期多边外交政策与联合国自身角色演变及主要机构改革两条线索出发,分析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特点,并对两者互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绪论部分提出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首先提出本文研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及相关理论工具。然后对国内外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大致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问题。第一章回顾冷战前美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理论流派。第二章分析冷战终结对美国的联合国政策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并由此明确贯穿全文的两条分析线索,一是美国国别线索,重在析清冷战终结对美国国内外政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国对待多边外交工具的态度演变及其国际组织战略特点。二是联合国发展演变线索,重在分析冷战终结对联合国角色的影响及联合国面临的改革压力。通过两条线索交织互动分析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双重性特点。第三章重点运用历史和比较分析方法,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各届政府对联合国政策进行逐一梳理。在回顾各届政府多边外交政策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表象特征和内在动力。第四章重点运用案例分析,以美国对联合国具体事务的政策(包括秘书长人选、安理会改革、发展与人权问题,联合国会费等)为案例展开研究,一方面分析了美国的联合国政策对联合国机构的直接影响和效力,另一方面研究了美国与联合国互动中后者对前者存在的反作用,以及前者对此做出的反应。第五章尝试展望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重在分析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及其制约因素,以及现阶段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可能对二者互动带来的深远影响。本文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性定位,从政策表层看,美国对联合国政策在不断调整变化;但分析其内在动因则发现,美国从联合国擭取权力与利益的的本质从未改变,变化的只是维护利益的方式和手段。本文尝试梳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变”与“不变”,揭示美国利用联合国服务其国家利益的内在本质,探寻未来多边格局的走向与应对之策。

李晓宇[3](2020)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及其改进 ——以1960年《公约》和《建议书》为例》文中认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是为监督公约和建议书在各会员国的实际实施情况而建立的一种机制。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对会员国提交的报告开展定期磋商,磋商是会员国报告程序的一个步骤。1960年《反对教育歧视公约》和《反对教育歧视建议书》自实施以来,已开展了九次磋商,第十次将于2021年进行。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会员国提交报告、执行局审议报告、教科文组织大会就执行局的审议结果作出决定、教科文组织大会决定的通过和落实。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抽样分析等方法,对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梳理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建立、发展和基本内容,分析会员国报告的提交情况、提交的报告内容和报告的审议结果,阐明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实施现状,总结并分析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成功经验包括:促进了会员国履行义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不足包括:会员国履行报告义务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审议报告机构间职权失衡、反馈内容可操作化程度低。笔者建议:提高会员国履行报告义务的意愿和能力、平衡审议机构间职权平衡、提升反馈内容的可操作化程度。因此,教科文组织要根据会员国的技术、人力和财力等实际情况,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报告程序做出更加合理、灵活规定,并施以援助,从而推进各国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内的国际合作,以此共筑和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张文涛[4](2020)在《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系统研究。中东地区毗邻欧洲,扼守东西方交通要道,加之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西方列强争夺的目标。在欧洲殖民扩张过程中,中东地区被纳入欧洲国家发起建立的国际组织体系中,从而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便利。中东地区虽然被动地加入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客观上中东地区也成为国际组织最早的诞生地之一。近代以来,中东地区历次重大事件都与国际组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创立为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国际关系争端等新思路。二战即将结束时,中东地区率先建立了区域性国际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随着中东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以及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开始在中东国际舞台上出现,在调解阿以冲突,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促进中东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国际组织也与中东地区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中东地区已经成为国际组织极为活跃的地区。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选题以国际组织联合会(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UIA)发布的《国际组织年鉴》(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为工具,以22个阿拉伯国家加上土耳其、伊朗、以色列、阿富汗和塞浦路斯等5个中东地区国家为研究范围,通过对《国际组织年鉴》中正式注册的69862个国际组织以“中东”、“阿拉伯”、“伊斯兰”、“穆斯林”、“犹太”、“锡安”等关键词及27个国家与其首都为注册地进行检索,梳理出976个中东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同时,本研究对与国际组织相关的档案、文献、文集、专着、论文、网站、报道等材料进行整理,梳理出中东区域以外的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的活动情况,整体研究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产生、发展、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作用,并对不同类别的国际组织在中东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特点和成效进行综合评价。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及文献附录等四部分组成,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系统研究。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的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类型和分布情况,论述了在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冲击、欧洲国际组织的影响和中东民族国际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中东地区国际组织产生的过程以及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陈述了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活动现状。本研究按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两大类别,根据国际组织的活动范围,从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非政府组织等四个维度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分类研究。论文第二章论述了近代以来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分别阐释了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重点论述了国际联盟、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深度参与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和平、教育、文化等事务的历史过程,论述了欧洲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洲联盟等中东区域以外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中东地区的互动关系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等中东区域内国际组织在中东追求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历史作用。论文第三章论述了中东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区域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参与中东区域治理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大量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事务,成为中东国家和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实施区域治理,解决中东问题的有力助手。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与政府开展合作的同时,也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在民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与政府产生分歧,中东地区大部分国家对国际非政府组织采取严格控制政策,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地区的发展遇到瓶颈。论文第四章总结了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特点,并对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治理体系,在中东国际事务中作用明显。中东区域以外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中东事务的制度更加完善,方法更为规范,而中东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则呈现出矛盾复杂化,难以形成合力的特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地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区域治理方面,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结论部分是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历史进行总体评价。认为中东地区国际组织参与中东事务和中东地区治理与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国际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国际组织虽然在协调和解决中东各种问题和复杂矛盾的效能方面还不明显,但总体来说,无论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参与中东事务和中东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中东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论文的文献及附录部分列出了976个在国际组织联合会正式注册的中东地区国际组织名单,读者和相关研究者可以按照国家查询不同国际组织建立的时间及总部的位置,有助于提供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整体面貌和具体信息。附录部分还提供了相关国际组织的英文缩写及重大相关活动时间,有益于为以后有关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积累资料。

李佳宇[5](2019)在《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知识创造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速度,对振兴非洲经济,提升非洲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质量保障是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内容之一,它随着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全面推进逐渐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也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对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进一步与非洲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推进中非教育合作的内涵式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首先对非洲不同层次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进行了剖析。其次,从国别层次探究了这些政策的影响力。然后,分析了这些政策的特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结合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促进中非高等教育合作。论文的第一章对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内外部背景进行了分析。外部背景主要是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实践的视角来考察,内部背景主要是以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供求关系为视角,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水平的现状、非洲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二章是从大陆层次考察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这一层次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主要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和德国的援助与支持下,由非盟、非洲大学协会、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和非洲教育发展协会共同制定和推动实施的。目前,非洲大陆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是在非盟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下,以非盟提出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一体化战略”为指导,具体包括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和其他一系列辅助性实践政策。这些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处于初步制定和试点完善阶段,有待进一步被推介和实施。第三章是从次区域层次考察了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这一层次的政策包括:一是由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和实施的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二是由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制定和实施的东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三是由阿拉伯大学协会、阿拉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和创新性学习和知识策略定制中心共同制定和实施的北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四是由南部非洲共同体、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和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共同推动的南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践。除南部非洲外,其他次区域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都较为丰富,具体包括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性政策(即质量保障标准)和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调、交流、能力建设、意识培养等的辅助性政策。南部非洲有区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意识,但还未颁布实质性的政策。第四章是从国别层次考察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即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对非洲国别层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后,选取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作案例,全面探索了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背景、组织机构、质量保障标准、模式、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理位置上同处东部非洲的两国做横向比较,探究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埃塞俄比亚在东非,甚至整个非洲来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它并没有受到任何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始终都处于一种独立自主发展的状态。乌干达则完全相反,它是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的主力国家之一,在制定和实施东非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的第五章,总结和分析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和成效。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制定、性质、目标、内容、实施等五方面(详见研究结论)。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成效主要是初步建立了区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内的组织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运行体系均随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完善,区域一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话语体系初步形成;各区域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培训、工作坊、评估和认证活动规模逐渐扩大,频次逐渐增加;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国家和高校)的质量保障意识得到较大提升。论文的最后一章,总结分析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陆和次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间权威性、约束力、财政能力等的强弱差距导致各组织机构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进而影响政策的实施;二是国别及其院校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和积极性存在差距;三是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和完善面临着质量保障人力资源及专业能力不足和质量保障资金及来源不足的问题。为此,建议我国通过建立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合作,开展对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援助和参与国际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项目等路径,与非洲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可分为大陆和次区域两个层次。具体而言,除南部非洲外,非洲大陆、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东部非洲、北部非洲均有各自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其中,大陆层次的政策表现出自上而下、跨越式的特点,而次区域的政策带有明显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发展的特征。第二,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具有较强的区域独立性,相互间联系很少,甚至可以说各次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间无关联。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具有区域局限性,还有待通过政策实施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影响力。第三,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一是政策制定动机的多重性、制定机构和程序的一致性;二是按政策性质,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都可被划分为标准性政策和辅助性政策,其中标准性政策是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辅助性政策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三是政策目标都具有基础性、可操作性和发展性;四是标准性政策内容具有一致性和全面性,辅助性政策内容具有多样性;五是政策实施路径上以评估为主,交流性活动和能力培训为辅,政策实施范围具有绝对限定性和相对广泛性;六是政策成效的系统化、数字化和意识化。第四,研究发现,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为立足点,援助或与非洲合作的国家和组织并不多。德国是最活跃的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的国家,与之比较,我国作为援助非洲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参与非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或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与我国已积累得丰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经验不符。在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我国应围绕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需求,尽快与非洲开展高教质量保障合作。

黄慧[6](201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理念、动力与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在传统意义上属于现代民族国家的特权,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很多教育问题与挑战已不再属于“一国之事”。多样化的私人和公共行为体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的多重水平和范围上进行互动,共同寻求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全球教育治理格局已然形成。作为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推进终身学习全球议程,不断影响着各国教育政策的变化与发展。进入新世纪,终身学习的内涵已不再仅仅包括各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更是上升为一切事务和活动的组织原则,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引发多种变革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对教科文组织借助终身学习履行全球教育治理者角色行为的分析,从理论上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全球教育治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探讨了终身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在实践上也能也更好地帮助国家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方面提供借鉴,为我国的终身学习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综合运用了案例法和比较研究法。第二章对教科文组织全球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作为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中扮演着“中心枢纽”的角色,其治理机制与手段蕴含着深刻的治理理论基础,展现出独树一帜的“科学人文主义”指导理念。进入新世纪,以“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代表的问题流,以“治理”为特征的政治流和以“终身学习”为关键词的政策流为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全球治理带来了机遇窗口,第三章采用了学者雅科比“机遇窗口”分析框架从三个角度概述了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全球治理的动力来源。主体部分归纳总结了教科文组织如何运用知识创新、监测评估和网络联结三大终身学习全球治理机制在各层级推广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以及各种工具所产生的影响。论文结尾对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全球治理的特点进行了概述和评价,认为其所运用的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蕴含着鲜明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然而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教科文组织也面临着来自组织内部、会员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挑战。

谭志飞[7](2019)在《联络口译中译员主体性对口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广外学生就业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洽谈会口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口译有着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的历史,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已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口译更是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消除语言障碍的交际行为。尽管如此,长期以来,译员的主体性及其重要作用却尚未得到应有的认可,译员常被要求“完整”“准确”“忠实”地传达发言者的话语信息,时刻保持“隐身性”和“中立性”,而在实际口译场景中,理论和实践常常脱节。尤其是在联络口译中,上述要求几乎不可能实现。本报告基于笔者的口译实践,分析了联络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多重属性和译者主体性对于口译策略选择的影响.首先,报告将详细描述本次实践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参与各方、口译过程和译员简介等。其次,报告会理清关键的概念,笔者将主要浅析译员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多重属性,以及译员主体性对于口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再次,笔者将结合口译实践分析译者主体性对于口译策略应用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笔者将总结报告中的意义和局限性,以及对新译员的一些建议。联络口译具有灵活度高和译员对交流活动干预大的等特点。联络口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中间人应该积极参与到话语过程当中,从而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成为跨文化语境里参与对话的重要合作伙伴和交际活动的共同建构者。在这个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是决定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因为译员主体性会影响口译策略的选择。

秦佳辰[8](201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之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童教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大的专门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性别平等纳入全球发展优先事项,致力于消除一切障碍,改善女童教育环境,扩大女童受教范围,提高女童教育的质量。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范围内教育领域性别差距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女童教育最为落后的地区。为此,UNESCO将目光投向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计划地对该地区女童开展教育援助行动。本文研究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展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有助于深入理解UNESCO在世界女童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提升人们对国际教育援助必要性的认识。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通过收集UNESCO和受援国官方报告、项目手册等翔实的一手资料,就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展开系统研究。本文分为以下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核心概念予以分析界定,说明了研究思路及方法,总结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一章,阐述了 UNESCO开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民教育目标和“教育2030”的相继引导下,女童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一直面临严峻的社会环境和落后的教育境况,为此,UNESCO在该地区积极开展了女童教育援助工作。第二章,梳理了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进行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在援助之初,UNESCO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实施了具体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该地区女童教育的情况。在此基础上,UNESCO通过召开不同层级的会议,与该地区内外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在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系统实施项目,协助促进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的发展。第三章,总结了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特点。认为UNESCO在该地区进行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从宏观层面把握地区及国家整体情况,在微观层面倾听女童个体心声,组织内外合作体系有效运作,在援助内容及策略上注重发挥受援方主体性。第四章,对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所开展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进行评价。研究表明,UNESCO对这一地区女童教育的援助行动产生了显着的成效;放眼全球,援助工作对世界女童教育的发展及性别平等的实现发生着深刻的影响。UNESCO实施的援助行动也为中国开展国际教育援助带来了启示,中国应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扩大对外教育援助,加强与各多边与双边机构的合作,多层面开展教育援助行动,注重受援方造血机制的形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大国之力。

夏正华[9](2019)在《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旨在分析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作者认为,这条路径分别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铺陈开来,法国通过推进多位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对内巩固实力,对外展现并优化国家形象,维护其国际地位。作者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系统阐述现代法国从强化民族凝聚力、到对外输出价值观与制度(法律)建设意识、到巩固政经影响力并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新型格局建构的大国发展轨迹,研究该国以兑现大国目标为导向的国家战略实践的成效与得失。在当前呼唤国际治理的全球化环境中,法国在博弈的同时,倡导国家个体融入合作机制与多边法规,为构建新型规范的国际秩序和增强国际法实施效率贡献了智慧---这些在国际法语境中提供让全球不同国家受益的理念、制度与体系的创举,的确是扞卫本国话语权、刷出一流大国“存在感”的有效举措,个中经验(亦包括教训)值得分析。本论文围绕国别案例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法国基于一套文化自醒与自信的思维脉络,前瞻性地把法律、文化优势纳入国家战略实践的核心资源之中,在国际社会发挥精神与道义引领力,这有利于在处理与他国交往的问题时施加自身意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调整与他国的关系(即减轻对外交往的阻力),同时又有助于引领国际规范与机制的创设进程,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政治主张、利益诉求、文化传播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当然,有着“文化终极归宿”之美誉的法国,确实把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理念传递至国际社会各个角落,在倡导“国际社会网络构建及各国在该网络中互动需要规则”这一共识的达成上兑现了一个“大国”的承诺与责任,在推动国际法规则构建与实施中提供了方案与智慧,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创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法国范式。法国如何把强国战略放在国际多边合作舞台上去推进,特别是她如何在参与国际组织---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的制度建设与运作中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话语平台、为本国谋求发展机遇、增强博弈能力,这是本论文论证的核心。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尝试将文化、国家战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多个领域衔接起来,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法国从强化政治影响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如何强化自身地位、依托外交展现国家政治影响力。第二章:法国从实现法律感召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数部有传世影响的法律文献,论述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以及法国通过影响国际社会制度构建来巩固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强国路径。第三章:法国从巩固文化吸引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巩固语言优势、展示文教活力、输出价值观,论述法国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第四章:法国从扞卫经济竞争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对于建设有序、公平的国际经贸环境的贡献,以及搭建能够切实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平台的意识与努力。第五章:将法国营造优势地位与优良形象、把自身话语(观点与立场)通过制度外化的方式影响他者的经验,纳入到对我国新时代大国发展的思考中,总结有助于中国制定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启示,促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上升。

黄紫舜[10](2019)在《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的脱贫。这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程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决定》第三款第九条要求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教育手段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和联合国的减贫战略目标一致,因此我国的教育扶贫工程不仅受到本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也受到以联合国及其系统组织等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我国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教育扶贫事业的前进,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不断深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三个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组织为代表,研究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对其梳理历史、分析制度,总结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三个国际组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取得经验,预测趋势,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启示和借鉴。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绪论。国际组织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宗旨,从多个维度肯定教育作用,制定教育扶贫政策。本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理,对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的状况和趋势进行确定,同时界定教育扶贫、国际组织等核心概念,之后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教育扶贫政策的具体分析,梳理历史发展,分析制度安排,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扶贫相关的组织特征分析。本文所提到的三个国际组织都属于联合国系统,受到联合国理念和减贫战略的影响,他们利用各自组织的优势,结合本组织的宗旨和主张,实施教育扶贫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教育扶贫起着引导性作用;世界银行不仅是目前教育扶贫政策的资金最大提供方,也以工具手段和经济手段保证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注于0至18岁儿童的各项权利,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儿童发展,摆脱贫困。第三部分是在三个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研究基础上,对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不同维度层面上的比较,对三个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宏观、整体的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注重扩大教育扶贫政策的参与群体,选择弱势群体作为扶贫对象;重视教育扶贫的设计、运行和监控规范;创新技术手段保证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运作。但是三个国际组织在教育扶贫政策方面也有差异,教育扶贫政策理念的价值取向、机构的性质地位、支持政策的资金来源和政策的关注点都不相同。在几十年的持续性教育扶贫工作中,以上国际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性。此部分在对国际组织的总体经验的分析基础上,预测出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最新趋势。第四部分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自身的教育扶贫政策现状,以及我国和国际组织合作中的问题,对我国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审视,在宏观层面提出积极深入参与国际组织教育扶贫的建议;在微观层面上提出对国际组织先进经验的借鉴,加大参与力度、培养相关人才的具体建议。本文通过对三个代表性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和探讨,进行多维度比较,总结出他们的经验。根据我国的现状分析,提出深入参与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对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促进我国教育扶贫,乃至总体扶贫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世界卫生组织
        1.2.2 学校
        1.2.3 卫生健康
        1.2.4 学校卫生健康教育
        1.2.5 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政策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综述
        1.3.2 关于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综述
    1.4 研究问题、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 章 理论基础
    2.1 全球治理理论
        2.1.1 全球治理理论的内涵
        2.1.2 全球治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2.2 国际机制理论
    2.3 本论文分析框架
第3 章 标准制定——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机制之规范
    3.1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系
        3.1.1 健康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
        3.1.2 关注弱势儿童群体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
        3.1.3 关注女童接受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权利
    3.2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政策体系
        3.2.1 纲领性文件
        3.2.2 组织机制性文件
        3.2.3 成果性文件
    3.3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标准体系
        3.3.1 关于“健康促进学校”的标准
        3.3.2 关于学校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人员的标准
第4 章 能力建设——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机制之支持
    4.1 教师培训
    4.2 技术干预
    4.3 分享最佳实践
第5 章 监测评估——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机制之保障
    5.1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监测评估的工具
        5.1.1 全球基于学校的学生健康调查
        5.1.2 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调查
    5.2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监测评估的特点
        5.2.1 明确的目标导向
        5.2.2 科学的内容体系
        5.2.3 严谨的监测过程和健全的保障机构
    5.3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监测评估的效应
第6 章 伙伴协作——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机制之依靠
    6.1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伙伴协作的三个层面
    6.2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大国网络建设
    6.3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新型伙伴协作机制
第7 章 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政策治理机制的分析
    7.1 成效
    7.2 挑战
    7.3 中国作为
第8 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主要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历史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冷战结束前的美国与联合国
    第二节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理论渊源与权力诉求
第二章 冷战终结对美国联合国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冷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外交政策大辩论
    第二节 联合国地位与角色的变化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美国联合国政策演变的双重逻辑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联合国政策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老布什政府:保守主义的有限合作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积极的多边主义
    第三节 小布什政府:“美国式的国际主义”
    第四节 奥巴马政府:实用的多边主义
    第五节 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
    第六节 冷战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变”与“不变”
第四章 美国对联合国具体事务的政策
    第一节 美国对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政策主导和博弈
    第二节 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政策演进
    第三节 美国对联合国发展机构及发展议程的政策
    第四节 美国对联合国人权等社会事务的政策
    第五节 美国的联合国预算政策
第五章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美国外交政策目标及其可能受到的制约
    第二节 联合国改革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联合国政策的未来走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及其改进 ——以1960年《公约》和《建议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国内研究现状
        3.2 国外研究现状
    4 研究方法
第1章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建立、发展和基本内容
    1.1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建立
    1.2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发展
    1.3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基本内容
        1.3.1 会员国报告审议机构
        1.3.2 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1.3.3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流程
第2章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实施现状——以1960年《公约》和《建议书》为例
    2.1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的撰写与提交
        2.1.1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的撰写
        2.1.2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的提交
    2.2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提交的报告内容
        2.2.1 与对教育的认知和实际存在的歧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
        2.2.2 与教育费用和资金相关的问题与对策
        2.2.3 与教育服务相关的问题与对策
        2.2.4 与体制、法律、缺乏数据和交流相关的问题与对策
    2.3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的审议结果
        2.3.1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的审议情况
        2.3.2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的审议意见
第3章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经验和不足
    3.1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经验分析
        3.1.1 促进会员国履行义务
        3.1.2 促进会员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1.3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3.2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3.2.1 会员国履行报告义务的意愿不足
        3.2.2 会员国履行报告义务的能力不足
        3.2.3 审议报告机构间职权失衡
        3.2.4 反馈内容可操作化程度低
第4章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的改进措施
    4.1 提高会员国履行报告义务的意愿
    4.2 提高会员国履行报告义务的能力
    4.3 平衡审议机构间职权分配
    4.4 提升反馈内容的可操作化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报告磋商会议安排

(4)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类型及分布
    第一节 中东地区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冲击
        二、欧洲国际组织的延伸
        三、中东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四、国际会议及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制度日臻成熟
    第二节 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类型与分布
        一、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分类标准
        二、中东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三、区域外国际组织在中东的分支机构
        四、中东区域内国际非政府组织
        五、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的分布
    小结
第二章 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一节 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发展历程
        一、19 世纪初至“一战”前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萌生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
        三、“二战”后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
    第二节 中东地区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国际联盟、联合国及其分支机构在中东地区的活动
        二、不结盟运动与中东
        三、伊斯兰合作组织与中东
        四、世界贸易组织与中东
    第三节 中东地区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中东区域外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中东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
    小结
第三章 中东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一节 中东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
        一、宗教性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欧洲国际非政府组织理念的传入
        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影响
        四、现代化的冲击
        五、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整合
    第二节 中东地区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与政府联系密切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力显着
        二、人道主义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众多
        三、人权类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举步维艰
    第三节 中东地区区域性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人道主义国际非政府组织占据主导地位
        二、行业协会类国际非政府组织快速增长
        三、民主政治类国际非政府组织举步维艰
    小结
第四章 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特点和成效
    第一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特点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已形成庞大的治理体系
        二、联合国在中东区域治理体系中“一枝独秀”
        三、经济社会领域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特点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地区表现突出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杂乱无章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区域治理中的严峻挑战
    第三节 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成效评价
        一、联合国在中东区域治理中地位突出
        二、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分布不均、效果差异较大
        三、区域外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方法日臻完善
        四、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难成合力
        五、国际组织成为国家利益角逐的平台
        六、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1.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引起广泛关注
        2.非洲高等教育潜力挖掘中应注重质量保障
        3.非洲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非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5.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应有之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区域一体化
        1.区域化与一体化
        2.区域一体化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1.高等教育质量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非洲一体化的研究
        1.关于泛非主义与非洲一体化的研究
        2.关于非洲一体化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的研究
        3.关于非洲一体化组织的研究
        4.关于非洲一体化内容的研究
        5.关于非洲一体化问题与挑战的研究
        (二)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1.关于相互依存理论的研究
        2.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历程及进展的研究
        3.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政策、组织机构和问题等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1.关于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
        2.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背景的研究
        3.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研究
        4.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的研究
        5.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的研究
        6.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方法、手段的研究
        (四)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研究
        1.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2.关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3.关于欧盟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4.关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历史的研究
        5.关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及政策等的研究
        6.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质量保障的研究
        7.关于中西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8.关于东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9.关于非洲国别层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10.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对国别影响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一、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实践的影响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各区域签署高等教育互认公约
        (二)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相继成立
        (三)全球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实践频繁
        1.欧洲建立起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增多
        3.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开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二、非洲经济发展亟需高等教育提供人力资源
        (一)非洲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水平低
        1.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增长持续性较好
        2.非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
        (二)非洲人力资源水平低且发展能力弱
        1.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低
        2.发展基础弱且高技能人才短缺
    三、非洲高等教育扩张及其私有化凸显质量问题
        (一)公立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能力有限
        (二)私立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四、非洲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一)教育教学资源欠缺无法保障基本教学活动
        1.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
        2.师资匮乏且水平不足
        (二)学生相关问题层出不穷拉低办学效益
        1.生源质量普遍下降
        2.学生学科分布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称
        3.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剧增
        (三)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能力弱
        1.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2.大学科研人员比例低及科研能力弱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非洲大陆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域外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的政策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政策
        1.教科文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概述
        2.推动非洲国家履行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公约
        3.委托泛非组织举办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及系列研讨会
        4.支持深圳市政府启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计划”
        (二)欧洲有关组织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1.欧洲-非洲质量连接试点项目
        2.欧盟-非盟“调适非洲”项目
        3.欧盟协助非盟发起“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4.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制定
        5.德国通过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以技术性援助参与
    二、泛非组织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非盟的相关政策
        1.提出指导性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2.组建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服务机构
        3.制定非洲大陆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4.提出和推行“泛非高等教育质量分级机制”
        5.绘制《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调研报告》
        6.开展质量保障咨询考察和机构审查活动
        7.开办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培训课程
        8.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
        (二)非洲大学协会的相关政策
        1.《战略计划》中的一体化质量保障政策
        2.成立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协助非盟推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三)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的远程教育一体化实践
        1.已有远程教育一体化质量保障意识暂未形成政策文本
        2.成立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机构
        (四)非洲教育发展协会的一体化意识及实践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洲次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
        (二)委员会战略发展计划中的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目标
        (三)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文凭互认与等值计划
        2.非洲传统药典与医学计划
        3.非洲国家咨询委员会计划
        4.高级教师选拔考试制度
        5.国际学术荣誉勋章计划
        (五)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院校自评与委员会评估和认证相结合的模式
        2.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东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
        (二)建成东非高等教育区为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目标
        (三)东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东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实施“学术人员交流项目”
        2.启动“学术项目基准”
        3.制定并实施《东非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4.积极寻求资助伙伴促进科研和创新发展
        (五)东非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高校自评结合政府外部评估和认证的模式
        2.支持成立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及敏感性”培训
        4.举办“学术-公-私伙伴关系及论坛和展览”
        5.组建学术主题集群
    三、南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领导组织
        1.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2.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
        3.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二)无明确政策指导的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实践
        1.制定并推进《教育与和培训协议》
        2.建立技术认证委员会
        3.举办南部非洲大学领导对话和能力建设工作坊
        4.组织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
    四、北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阿拉伯大学协会等领导组织
        1.阿拉伯大学协会
        2.阿拉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创新性学习和知识策略定制中心
        (二)以提升阿拉伯高校质量为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目标
        (三)北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北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设立科学研究奖
        2.制定“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3.实施“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调查研究”
        (五)北非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以高校内部评估结合多元化外部审计为模式
        2.组织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国际会议
        3.举办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坊
        4.开展认证与评估能力培训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洲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非洲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述
        (一)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简史
        (二)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总体情况
        1.在国家层次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非洲国家
        2.在国家层次没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非洲国家
    二、案例研究:埃塞俄比亚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背景
        1.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历史回顾
        2.埃塞俄比亚教育改革及现行学制
        3.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的质量
        4.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合法性
        5.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兴起
        (二)“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组织结构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决策者——教育部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持者——高等教育质量相关保障局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者——高校
        (三)以高校内部审计和政府质量审计为模式
        (四)质量保障标准以6点分制量化
        (五)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办公室的设立是主要成效
        (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缺乏自主权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专业性不足
        3.公立高校质量保障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案例研究:乌干达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背景
        1.乌干达高等教育历史回顾
        2.乌干达现行学制
        3.乌干达高等教育的质量
        4.乌干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合法性
        5.乌干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兴起与变革
        (二)“四位一体”的质量保障组织结构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决策者——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持者与实践者——高校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协调者——乌干达大学质量保障论坛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支持者——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
        (三)以高校质量控制和高等教育委员会外部审核认证为模式
        (四)质量保障标准分级设计
        (五)年度高等教育学历与资格评估和认证是主要成效
        (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1.质量审计周期过长
        2.质量保障的经费不足
        3.私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可持续性差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与成效
    一、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
        (一)政策制定的特点
        1.政策制定动机的多重性
        2.政策制定机构和程序的一致性
        (二)政策性质的特点
        1.标准性政策的参考性
        2.辅助性政策的实践性
        (三)政策目标的特点
        1.目标设置强调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2.目标注重发展性
        3.目标带有区域差异性
        (四)政策内容的特点
        1.标准性政策内容的一致性和全面性
        2.辅助性政策内容的多样性及其同质性
        (五)政策实施的特点
        1.以内外部结合的评估为根本路径
        2.以交流性活动和能力培训为辅助路径
        3.政策实施范围的绝对限定性和相对广泛性
    二、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成效
        (一)初步建立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政策实施中取得的成绩可数字化呈现
        (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利益相关者的质量保障意识增强
第六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问题、原因及中非合作建议
    一、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各层次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间的矛盾与冲突
        1.泛非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权威性、约束力和财政能力弱
        2.次区域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权威性、约束力及与国别、院校联系强
        3.国别和院校间高教质量保障能力和积极性存在差距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客观条件普遍不足
        1.质量保障人力资源及专业能力不足
        2.质量保障资金及其来源不足
    二、关于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的建议
        (一)中国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性
        1.中国在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2.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是中非合作的新机遇
        (二)建立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战略伙伴关系
        1.签署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备忘录
        2.加快中非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进程
        3.增进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交流与互动
        (三)加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合作
        1.举办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研讨会
        2.组办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培训班
        (四)开展对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援助
        1.建立中-非联合评估认证机制
        2.实施非洲高校质量保障信息化试点工程
        3.对非援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专家
        (五)参与国际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项目
        1.延续教科文组织深圳基金项目
        2.推进世界银行“非洲高教卓越中心”科研质量保障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外文类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非盟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3 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机构与项目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4 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教委员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5 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6 阿拉伯大学协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7 埃塞俄比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8 乌干达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理念、动力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全球教育治理
        1.2.2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全球治理、教育治理和全球教育治理研究
        1.3.2 关于教科文组织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研究
        1.3.3 关于教科文组织与终身学习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研究不足
2 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理念发展
    2.1 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治理的理论基础
        2.1.1 全球教育治理理论
        2.1.2 社会学制度主义与世界社会理论
    2.2 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治理的理念发展
        2.2.1 “科学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
        2.2.2 新世纪“科学人文主义”
3 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的动力源流
    3.1 新世纪“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
    3.2 国际与国内层面“治理”格局的形成
    3.3 “终身学习”相关政策的涌现
4 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机制之一——知识创新
    4.1 促进生成分析性知识
        4.1.1 发布终身学习相关政策文件
        4.1.2 发行《国际教育评论——终身学习杂志期刊》
    4.2 促进生成信息性知识
        4.2.1 建立终身学习政策数据库
        4.2.2 建立有效扫盲实践数据库
5 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机制之二——监测评估
    5.1 教育全球报告与成人学习监测
        5.1.1 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发布背景
        5.1.2 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1-4的主要内容
        5.1.3 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的影响
    5.2 扫盲行动与学习成果评估
        5.2.1 开展RAMAA的背景
        5.2.2 RAMAA的研究问题、方法与特点
        5.2.3 对RAMAA的成果评价
6 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机制之三——网络联结
    6.1 构建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
        6.1.1 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特征与主要活动
        6.1.2 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产生的影响
    6.2 建立全球扫盲联盟
        6.2.1 全球扫盲联盟的组成与运行机制
        6.2.2 全球扫盲联盟产生的影响
7 对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的评价与展望
    7.1 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的特点
    7.2 对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的评价
    7.3 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联络口译中译员主体性对口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广外学生就业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洽谈会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1.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ask
    1.2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locutors
    1.3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preter
    1.4 Requirements of the Entrusting Party
2.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ask Preparation
    2.2 On-site Interpretation
    2.3 Post-task Feedbacks
    2.4 Summary
3. THEORETICAL BASIS
    3.1 Liaison Interpretation
        3.1.1 The Definition of Liaison Interpretation
        3.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aison Interpretation
    3.2 Subjectivity
        3.2.1 The Definition of Subjectivity
        3.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ivity
    3.3 Subjectivity and Interpreting Strategy
        3.3.1 The Definition of Interpreting Strategy
        3.3.2 The Impact of Subjectivity on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Employment
    3.4 Summary
4. CASE STUDY
    4.1 Impact of Subjectivity on Employment of Addition
    4.2 Impact of Subjectivity on Employment of Omission
    4.3 Impact of Subjectivity on Employment of Summarization
    4.4 Impact of Subjectivity on Employment of Inquiry
    4.5 Summary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from the Interpreting Practice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port
    5.4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职能与运作机制的研究
        (二)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理念与政策的研究
        (三)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援助行动的研究
        (四)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工作评价的研究
        (五) 研究述评
    三、概念界定
        (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二)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三) 女童教育
        (四) 国际教育援助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展女童教育援助的背景
    一、UNESCO的教育使命:从全民教育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 全民教育目标与女童教育
        (二) “教育2030”与女童教育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的成长困境
        (一) 社会发展迟缓导致女童生存处境不利
        (二) 不公平的教育境况严重阻碍女童发展
第二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的行动
    一、开展调查与研究: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情况
        (一) 明确女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分析影响女童教育发展的因素
        (三) 考察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对女童教育的干预情况
    二、采取多种措施:助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发展
        (一) 召开多层级会议:明确设定女童教育的发展基调
        (二) 建立广泛伙伴关系:发挥区域内外教育组织合力
        (三) 实施全方位项目:同步推进正规与非正规女童教育
第三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特点
    一、宏观与微观并重
        (一) 宏观层面:把握整体情况,指导发展方向
        (二) 微观层面:倾听个体心声,解决具体问题
    二、合作体系有效运作
        (一) 组织内部:不同机构分工明确,部门之间密切配合
        (二) 组织外部:全球范围协调资源,共促受援方发展
    三、重视受援方主体性
        (一) 援助内容:立足社会环境,了解本土需求
        (二) 援助策略:加强能力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评价
    一、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评价
        (一) 聚焦撒哈拉以南非洲:援助行动成效分析
        (二) 放眼全球:对世界女童教育及性别平等产生深刻影响
    二、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对我国的启示
        (一) 展现大国担当,推进国际教育援助
        (二) 兼顾宏观与微观,全面开展援助行动
        (三) 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积极建构伙伴关系
        (四) 注重形成造血机制,促进受援国自主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论文框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法国从政治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法国重建大国实力的最佳阵地
        一 法国对于联合国组建以及《联合国宪章》制订的贡献
        二 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三 法国在国际外交中的特色与影响力
    第二节 欧洲联盟---法国的“权力放大器”
        一 法国整合与影响欧洲的历史沿革
        二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法国意志:从强大的欧洲到强大的法国
        三 法兰西文化中的“欧洲认同”与“欧洲观念”
    第三节 法语国家组织---法语传播力的核心阵地
        一 法国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主导性地位
        二 法语国家组织之于法国的特殊意义
        三 法语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作用
        四 法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共迎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国从法律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
        一 罗马法对于法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二 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法国
    第二节 《论法的精神》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启蒙影响
        一 孟德斯鸠..西方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奠基者
        二 《论法的精神》---为世界立法者立法
        三 “三权分立”学说对于各国政体架构的原则性指导
    第三节 《拿破仑法典》---欧洲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一 拿破仑与他的治国创举
        二 罗马法之集大成者
        三 《拿破仑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第四节 法国人权观念的世界性普及
        一 法国人权观念及实践的创新性与普世性
        二 法国《人权宣言》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及宣言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法国从文化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软实力全方位展现的舞台
        一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构建
        三 法语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传播
    第二节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复兴人文主义理念的竞技场
        一 推动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法国社会人文环境
        二 “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法式”人文情结
        三 法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法国在文化全球化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一 文化全球化下的法语推广
        二 法语国家大学联盟的文化传播力
        三 法国高等教育国家战略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进程
        四 法国影视听传播网络的攻坚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法国从经济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
        一 道德正义和实际利益的平衡
        二 法国“经济爱国主义”的执着与妥协
        三 在传统中寻求振兴经贸的创新点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法式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普及
        一 《法英商约》--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雏形
        二 当代国际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多样性”本色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影响世界金融政策走向的阵地
        一 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式思维在影响IMF决策能力上的体现
        三 法国推动“欧洲联合文化”,建构欧盟在IMF的影响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对中国强国战略实施的
    第一节 法国国家人文吸引力战略对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第二节 法国国际政治生态观对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述
    三、概念界定
        (一) 国际组织
        (二) 教育扶贫
        (三) 国际组织教育扶贫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的历史发展
        (一) 初始兴起阶段(1945-1949)
        (二) 快速发展阶段(1950-1969)
        (三) 深化调整阶段(1970-1989)
        (四) 规划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的使命
        (二) 责任明确的职能实施机制
        (三) 连贯系统的项目运行方式
第二章 世界银行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 争论与徘徊阶段(1948-1962)
        (二) 逐步参与阶段(1963-1971)
        (三) 全面支持阶段(1971-1980)
        (四) 反思调整阶段(1980-2000)
        (五) 整体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
    二、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取向
        (二) 通过经济手段落实政策的实施机制
        (三) 使用经济分析工具落实政策的体系
第三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 关注健康与权利阶段(1946-1969)
        (二)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1970-1988)
        (三) 关注整体权利阶段(1989-2000)
        (四) 关注女童权利阶段(2000年至今)
    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扶贫理念
        (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组织运行
        (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特点
第四章 三个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
    一、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共性特征
        (一) 争取多方参与,协同政策实施
        (二) 谨慎选择对象,关注弱势群体
        (三) 项目设计连贯,运作流程相似
        (四) 重视扶贫技术,提升业务水平
    二、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不同之处
        (一) 教育扶贫的价值取向不同
        (二) 国际组织的性质地位不同
        (三) 教育扶贫资金的来源不同
        (四) 教育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不同
    三、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主要经验
        (一) 确保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二) 重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三) 完善较准确的监测制度
        (四) 加强政策中的整体协调
    四、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 教育扶贫规模扩大化
        (二) 教育扶贫落实本土化
        (三) 教育扶贫方式整体化
        (四) 教育扶贫合作网络化
第五章 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现状
        (一) 我国的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
        (二) 我国参与国际组织教育扶贫
        (三) 教育扶贫合作中双方的问题
    二、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一) 宏观层面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二) 微观层面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治理机制研究[D]. 潘雨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D]. 王煜. 外交学院, 2020(08)
  • [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员国报告程序及其改进 ——以1960年《公约》和《建议书》为例[D]. 李晓宇.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4]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D]. 张文涛. 西北大学, 2020(07)
  • [5]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D]. 李佳宇.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1)
  •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领域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理念、动力与机制[D]. 黄慧. 浙江大学, 2019(05)
  • [7]联络口译中译员主体性对口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广外学生就业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洽谈会口译实践报告[D]. 谭志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之研究[D]. 秦佳辰.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D]. 夏正华. 武汉大学, 2019(06)
  • [10]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D]. 黄紫舜.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