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并发中央型肺癌一例

皮肌炎并发中央型肺癌一例

一、皮肌炎合并中央型肺癌1例(论文文献综述)

汤思竹[1](2021)在《间质性肺疾病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统计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总发生率,比较不同病因间质性肺疾病亚组间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及影像学差异,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动态变化,总结分析纵隔淋巴结病理结果,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意义,为临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依据与思路。方法:以2019年6月19日至2020年7月8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统计间质性肺疾病纵隔淋巴结肿大总发病率及比较不同病因亚组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病率、影像学特点,分析治疗前后纵隔淋巴结大小变化。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出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并行纵隔淋巴结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获得淋巴结病理的3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纵隔淋巴结病理结果,比较良性病变组与恶性肿瘤组影像学特征。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入组1011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男性486例(48.07%),女性525例(51.93%),年龄66(57,74)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63例(35.91%),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648例(64.09%)。2.间质性肺疾病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及亚组比较: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27.9%(282/101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27.0%(98/363)和28.4%(184/648)。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组与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组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其他肺内病变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72.2%(26/36),显着高于不伴其他肺内病变组(26.3%,256/975)(P<0.05)。3.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亚组比较:648例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中,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依次为:其他肺部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43.0%(34/79),病因不明间质性肺疾病37.5%(3/8),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26.4%(147/556),药物/化学相关间质性肺疾病0.0%(0/5)。其他肺部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着高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P<0.008)。556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依次为:具有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autoimmune features,IPAF)45.6%(26/5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1.7%(5/12),血管炎38.3%(18/47),未分类的结缔组织病35.8%(19/53),类风湿性关节炎29.2%(26/89),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3.2%(22/95),干燥综合征20.3%(15/74),系统性红斑狼疮20.0%(7/35),重叠综合征13.3%(8/60),其他结缔组织病5.9%(1/17),系统性硬化症0.0%(0/17)。IPAF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着高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P<0.001)。4.病变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分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伴纵隔淋巴结肿大98例,以多发为主,短轴直径(Short axis diameter,SAD)12.5(12,14)mm,SAD最大值33mm,最小值10mm,病变淋巴结SAD 10~20mm(包括10mm)区间94例(95.8%),20~30mm(包括20mm)区间2例(2.1%),≥30mm区间2例(2.1%),合并其他肺内病变18例(18.4%)。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84例,以多发为主,SAD 12.5(11,13)mm,SAD最大值34mm,最小值10mm,病变淋巴结SAD 10~20mm(包括10mm)区间176例(95.7%),20~30mm(包括20mm)区间5例(2.7%),≥30mm区间3例(1.6%),合并其他肺内病变8例(4.3%)。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较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更容易合并肺内病变(P<0.05);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与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在病变纵隔淋巴结的SAD数目、大小、部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5.淋巴结病理分析:共收集通过EBUS-TBNA获得纵隔淋巴结病理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39例,其中良性病变31例(79.5%),恶性肿瘤8例(20.5%),腺癌5例,鳞癌1例,不能分型2例。恶性肿瘤组中,7例患者病变淋巴结SAD>15mm,占87.5%,4例伴有肺内占位性病变,1例伴恶性孤立性肺结节,1例伴有单侧大量胸腔积液。恶性肿瘤组纵隔淋巴结直径显着大于良性病变组(P<0.05),恶性肿瘤组伴肺内病变可能性显着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6.治疗前后纵隔淋巴结变化:共计133例接受了抗感染、激素、抗感染+激素等治疗手段后有二次胸部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38例,经治疗后淋巴结较前增大5例(13.2%),较前变小14例(36.8%),无明显变化16例(42.1%)。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95例,经治疗后淋巴结较前增大26例(27.4%),较前缩小23例(24.2%),无明显变化43例(45.3%)。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组、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组在应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纵隔淋巴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27.9%。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组与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组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纵隔淋巴结的数目、短轴直径大小、部位无统计学差异。3.间质性肺疾病伴其他肺内病变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着高于间质性肺疾病不伴其他肺内病变组。4.其他肺部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着高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5.IPAF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着高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6.具有病理结果的39例间质性肺疾病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中,良性病变31例(79.5%),恶性肿瘤8例(20.5%);恶性肿瘤组纵隔淋巴结直径显着大于良性病变组(P<0.05),且恶性肿瘤组伴有肺内病变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7.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组、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组在应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纵隔淋巴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王荣华,许珂,李丽,武志峰,鄂林宁[2](2020)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合并肺癌的CT特征》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新发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收集58例CTD-ILD患者随访过程中的系列胸部CT图像, 分析间质性肺病的CT特征、肺癌病灶CT图像上的初次出现时间、肺癌确诊时间, 肺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位置、形态、大小)及其CT动态变化特征。结果 58例患者中,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多(31例)。胸部CT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肺间质纤维化CT征象并存。在随访过程中, 共出现59个肺癌病灶, 出现的中位时间为289 d, 确诊时间晚于病灶出现43 d。其中44个病灶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23个, 腺癌19个), 12个病灶为小细胞肺癌。43个(72.9%)病灶位于肺下叶, 41个(69.5%)病灶位于肺间质纤维化区域内。根据肺癌病灶CT形态特征可分为结节型(37例)、实变型(12)和蜂窝内型(10例)。结论 CTD-ILD患者的肺部CT表现复杂, 新发肺癌在早期阶段常被漏诊或误诊, 重视CTD-ILD的特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新发肺癌的早期诊断。

陈豪[3](2016)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分析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并发肺部疾病种类及其各自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DM/PM并发肺部疾病的认识,及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54例DM/PM并发肺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将研究对象根据并发肺部疾病的种类分为不同的组。结果DM/PM并发的肺部疾病种类为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肺癌和纵隔气肿。其中以DM/PM并发ILD发生率最高,约为19.3%。并发ILD患者呼吸系统表现多为咳嗽、气促,血沉、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及铁蛋白升高、抗Jo-1抗体阳性在并发ILD患者中发生率高,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弥散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检查以磨玻璃影最多见;DM/PM并发肺癌患者的皮肤损害明显,如皮肤血管炎、恶性红斑,80%患者肌酸激酶异常升高、抗Jo-1抗体阴性;DM/PM并发纵隔气肿是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66.7%患者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表现,本组观察的所有患者均为青年男性、肌酸激酶较低、血沉升高、抗Jo-1抗体阴性。结论1、DM/PM患者并发肺部疾病的种类与相应的炎性及免疫指标相关;2、ILD是其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但要警惕其他少见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陈豪,江涛,周蜜,徐武,陈聂[4](2015)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分析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并发肺部疾病种类及其各自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54例DM/PM并发肺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DM/PM并发肺部疾病以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最常见,多表现为咳嗽、气促,血沉、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及铁蛋白升高、抗Jo-1抗体阳性在并发ILD患者中发生率高,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弥散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检查以磨玻璃影最多见;DM/PM并发肺癌患者的皮肤损害明显,如皮肤血管炎、恶性红斑,80%患者肌酸激酶异常升高、抗Jo-1抗体阴性;DM/PM并发纵隔气肿是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66.7%患者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所有患者均为青年男性,肌酸激酶较低,血沉升高,抗Jo-1抗体为阴性。结论:DM/PM患者并发肺部疾病与相应的炎性及免疫指标相关。

李佳旻,洪群英,白春学[5](2015)在《21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间质性肺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特殊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5188岁,中位年龄65岁,15例有吸烟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活动后气急。胸部CT主要表现为两肺纤维条索及网格影、蜂窝肺样改变合并结节、团块影。病理类型为腺癌47.6%,鳞癌23.8%,小细胞癌28.6%。3例以ILD起病的患者在发现肺癌前,100%NSE升高,66.7%CYFRA21-1升高,33.3%CEA升高。在同时发现ILD和肺癌的18例患者中,50%NSE升高,55.6%CYFRA21-1升高,66.1%CEA升高,16.7%SCC升高。15例接受含铂双药联合化疗,3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接受最佳支持治疗。5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处置困难,对于以ILD起病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应密切随访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胸部CT,使ILD-LC得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治疗过程中易并发肺部感染及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治疗时应对治疗的风险和获益进行充分的评估,并且给予严密的监测。

耿振英[6](2013)在《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近8年我院收治的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基本情况,探讨各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以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一2007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学分型标准和UICC的09TNM分期标准来确定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分析各种治疗方式对生存的影响。通过Cox回归分析可能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各种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家族史、生活环境、PS评分、肿瘤分化程度、靶向治疗、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情况、手术类型、同时性放化疗等。结果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1%,20.4%和13.3%,中位生存期为13.2月,中位进展期为8.6月。Cox分析表明PS0-1分、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治疗、放疗、含铂化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术中清扫淋巴结数≥10和TTP>6月为预后独立因素。结论1.PS0-1分、术中清扫淋巴结数≥10和TTP>6月为预后独立因素;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治疗、放疗、含铂化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作为独立预后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2.确诊手段、手术类型、IB期辅助化疗、化疗总周期数、总化疗药个数、靶向治疗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存在相关性。同时放化疗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存在相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3.发现家族史、二线单双药治疗、三线治疗疗效、三线TTP等因素和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无关。

吴红宇,刘宇,盛兆瑛[7](2012)在《肺癌合并肌炎1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最严重的肺部病变,早期及时治疗可以有治愈的希望。发现早期肺癌尤为重要,肺癌早期症状除外咯血、胸痛、咳嗽等肺部症状以外,多发性肌炎等肺外症状

徐平,马锦媛,龙娟,何勤[8](2012)在《皮肌炎合并肺癌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炎性结缔组织病,同时有皮肤和肌肉的病变称为皮肌炎,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炎时称为多发性肌炎。1916年,Stertz首次报道DM合并胃癌

吕社生,黄建宏,王全佩[9](2006)在《皮肌炎肺损害26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皮肌炎肺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4年12月本科皮肌炎合并肺损害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为主要症状,皮肌炎肺损害症状不典型,本组26例中误诊8例,误诊率31%,死亡8例,病死率31%。结论皮肌炎肺损害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易误诊、漏诊,如不及时诊治,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何国祥,展颖,毛玲娥[10](1998)在《皮肌炎合并肺癌8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皮肌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近年来,关于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报道日益增多,文献中报告发生率可高达50%,男性患者以肺癌发病率最高。本文根据我院20年来有完整资料的71例皮肌炎中8例伴发肺癌作一分析,并对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与肺癌的关系,肿瘤...

二、皮肌炎合并中央型肺癌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肌炎合并中央型肺癌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间质性肺疾病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质性肺疾病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文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4)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研究方法
    1.3 随访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DM/PM并发ILD
        2.2.1一般情况
        2.2.2临床资料
        2.2.3治疗及转归
    2.3 DM/PM并发肺癌
        2.3.1一般情况
        2.3.2 临床资料见表2。
        2.3.3治疗及转归
    2.4 DM/PM并发纵隔气肿
        2.4.1一般情况
        2.4.2临床资料
3 讨论

(5)21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讨论

(6)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非小细胞肺癌
    第二节 相关概念
第二章 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8)皮肌炎合并肺癌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 果
    2.1 恶性肿瘤合并率
    2.2 性别
    2.3 年龄
    2.4 合并的肿瘤类型
    2.5 时间
    2.6 预后
3 讨 论
    3.1 发病情况
    3.2 合并肿瘤类型
    3.3 临床特征
    3.4 治疗及预后
    3.5 发病机制

(9)皮肌炎肺损害2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肺损害的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
    1.4 误诊
    1.5 转归
2 讨论

四、皮肌炎合并中央型肺癌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间质性肺疾病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病理分析[D]. 汤思竹.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合并肺癌的CT特征[J]. 王荣华,许珂,李丽,武志峰,鄂林宁. 中华肿瘤杂志, 2020(08)
  • [3]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D]. 陈豪.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2)
  • [4]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J]. 陈豪,江涛,周蜜,徐武,陈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12)
  • [5]21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分析[J]. 李佳旻,洪群英,白春学. 临床肺科杂志, 2015(04)
  • [6]24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D]. 耿振英. 南开大学, 2013(06)
  • [7]肺癌合并肌炎1例临床分析[J]. 吴红宇,刘宇,盛兆瑛. 中国肺癌杂志, 2012(08)
  • [8]皮肌炎合并肺癌一例并文献复习[J]. 徐平,马锦媛,龙娟,何勤. 贵州医药, 2012(06)
  • [9]皮肌炎肺损害26例分析[J]. 吕社生,黄建宏,王全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12)
  • [10]皮肌炎合并肺癌8例分析[J]. 何国祥,展颖,毛玲娥. 上海医学, 1998(05)

标签:;  ;  ;  ;  ;  

皮肌炎并发中央型肺癌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