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关键业务系统高可靠性设计方案

电信关键业务系统高可靠性设计方案

一、电信关键业务系统的高可靠性设计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杨朝[1](2021)在《5G承载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S市电信公司为例》文中指出在国家制定的“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启动5G商用”十三五规划以及加快建设5G网络等新基建的战略方针下,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响应号召,争相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5G基站及配套建设工程,5G网络的建设也成为了运营商间新的战场,谁能更快、更广、更高质量地铺设5G网络,谁就能占据战场的制高点,赢得大批5G用户。承载网作为5G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秉承着“5G建设,承载先行”的策略率先展开了大规模建设,由于承载网是连接5G基站和5G核心网的“高速公路”,必须先于其他专业完工,在工期紧、技术新、设备新、无经验的情况下,若要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则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全面详细的风险管理。本文以S市电信公司5G承载网建设项目为例,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该类项目工期短、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多次组织工程、采购及财务各类专家采用头脑风暴和德尔菲法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方面出发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详细风险识别和深入风险分析,最终得到了 5个一级风险和29个二级风险,然后采用风险矩阵法、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定性评估,并进一步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最终得出每个一级风险和二级风险的风险权重,输出风险评价结果清单,并据此制定风险应对具体措施,在严格的执行和有效的监控下该项目最终以高质量提前完工。本文针对5G承载网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的风险管理研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规范今后项目的管理过程,也将为公司后续大量5G承载网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提升5G承载网项目的建设效果,也可以为其他相关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崔磊[2](2020)在《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科学技术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行业为了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已越来越依赖支撑业务的信息系统。正是由于这种依赖性以及灾难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与业务不中断,是当今金融界共同面对的关键问题。如果银行业务系统存在很多灾难性、破坏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状况下,一旦灾难降临,将造成数据中心业务系统运行缓慢甚至中断。倘若发生中断后,长时间业务无法恢复,会直接影响到覆盖的所有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对社会和金融系统秩序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和信任损失。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科技风险预警记录》中警告,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时间达到1小时,那么该银行的基本支付业务将受到直接影响;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1天,那么该事件将重大损害该银行的声誉和市场价值;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2至3天及以上,那么该银行乃至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会将受到直接的危害。因此,灾备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当灾难来临时,金融界尤其是银行应该如何面对?为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各行已陆续开展了各项容灾体系备份恢复项目,意在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其中,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成为银行业广泛关注的重点。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和项目实施工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现实案例,阐述了建设灾备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解读金融行业灾备体系的概念、技术指标与灾备等级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建设灾备中心的建设模式、布局模式、物理要求和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2、针对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的网络架构、网络现状、流量路径、二级分行与社区银行的流量进行了调研、勘查,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依据监管要求和B银行济南分行的业务发展战略,拟定了可靠、可用、安全、统一、标准开放、灵活可扩展、可管理、技术成熟先进的设计原则,确定采用部分利旧、部分新建相结合的建设原则。3、完成了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系统的设计研究工作。具体涵盖线路规划、设备部署与选型、路由选择和网络切换的实施,根据路由条目,作出以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路由协议为主导的协议部署,列出了相关设备配置脚本,并对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实现了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的路由策略,即迁移前后分行和总行的路由策略不变、路由选路不变、上下行流量不变、以及回程流量迁移前后无变化;实现了生产中心的远程灾备,提高了抵御灾难事件的能力。4、为检验B银行济南分行连接辖内分支机构网络的核心下联区及社区银行和业务区网络系统的冗余性及备用系统的稳定性,模拟各种障碍事故,规划了各种关于同城网络灾备中心发生意外的切换测试方案。为提高维护人员的实操能力,介绍了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系统的日常维护流程及简单故障排查操作。

鲁鹏[3](2020)在《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光传送网(OTN)的规划研究是通信技术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网络规划设计的成果将决定地区网络演进方向,影响地区电信业务的发展模式。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信业务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电信新型业务形态对运营商传送网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承载要求,现有传送网能力和业务发展需求之间已经矛盾凸显。运营商现有城域传送网通道速率不超过10Gbit/s,系统容量多为40×10G,而新型业务需要提供10G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以及更高的交叉容量OTN平面。现网汇聚层为环型而县乡以下层面多为链型结构,网络安全性较差,业务路由单一保护能力较弱,而新型业务则对传送网的安全性和业务保护能力要求极高。此外,现网系统还存在设备型号老化、运维困难可靠性不佳,系统平面不具备灵活拓展能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运营商新型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分析需求,推导城域100G OTN系统规模;2、规划城域OTN技术路线、系统架构、系统配置,通过仿真试验取得系统参数;3、对城域OTN系统性能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估。本文以某地市级运营商市场数据为模型,采用线性回归法对电信业务三年内承载需求进行测算。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和传送网现状,采用技术方案比选方法,确定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结构上分为核心和汇聚两个网络层级,覆盖全市业务汇聚局点,并延伸覆盖重要业务发展区。系统交叉容量达到80×100G,配置完善的信道监管和业务保护机制。核心层和汇聚层呈环网架构,业务通道配置光层倒换和电层交叉倒换双保护机制,根据中继光缆部署情况,系统结构逐步向MESH组网演进并引入ROADM技术。本课题在地市级运营商的城域100G OTN系统投入运行后,对系统单机接口和系统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测试数据显示系统符合OTN网络技术标准,经评估新系统已到达设计预期,可以满足电信新型业务开通与承载保护需求,系统整体设计思路贴合运营商实际发展需求,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孙正旺[4](2020)在《面向呼叫中心的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呼叫中心已经从高端贵族企业走向大众化,呼叫中心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呼叫中心数据量的不断膨胀,服务的压力也与之俱增,传统单机独立部署的呼叫中心面临很大的挑战。信息社会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呼叫中心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之一。因此需要一个面向呼叫中心业务的大数据平台系统,更好的支撑企业呼叫中心。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呼叫中心业务的大数据平台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呼叫中心多企业多业务的数据整合,系统包括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服务和数据可视化五个部分。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了三个关键问题:一、多业务通用建模的研究,针对呼叫中心不同业务,构建平台化应用核心就是研究业务建模,本文提出基于注解和反射的多业务建模方法,简化了模型实现,提高了模型复用性;二、数据收集的研究,呼叫中心数据来源丰富,格式多样,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数据提出不同的采集方法,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本文给出了适合呼叫中心数据的采集方案;三、HBase海量数据的复杂查询问题研究,针对HBase的非Key列数据的复杂实时查询,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ElasticSearch的HBase二级索引方法,很好的兼顾了数据存储效率和数据查询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呼叫中心以及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及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呼叫中心业务特点,调研现有系统不足,分析出面向呼叫中心的大数据平台需求。之后对系统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内容,给出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以及系统实现。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完整的测试,经过测试表明,系统能够满足现有业务需求。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周立[6](2019)在《某智慧城市组网搭建跨多承载平面交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通信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础管道类的传输技术发展,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可支撑实现的政企客户业务解决方案也在不断变化,就实际政企客户信息化存量技术和增量业务需求来看,客户的需求已经逐渐超出实际运营商物理网络性能。而对运营商而言,网络的部署工作必须充分考虑投资和维护成本,在此期间,基础设备层面的逐步演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运营商现网存量的基础传输平面网络大多以多种设备厂商系统组合而成。在应对愈加复杂的政企业务组网的需求时,多厂商设备解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痛点问题。本课题源于近期承担的某区政府和公司拟构建的智慧城市项目测试环境搭建工作,从项目中出现的需求和实际网络承载能力的矛盾出发,立足公司基础网络能力,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存量接入层技术基础上,以实际工作中参与部署测试环境工作相关难点测试及项目实施等工程实际样本为例,通过模拟搭建客户需求场景,完成整体跨多个承载平面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设计及验证工作,同时,本次搭建的基础网络测试环境类似于5G成熟部署后的网络效果,本次研究在搭建测试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复杂状况组网环境对整个政企客户组网技术的影响,同时借相关测试工作梳理公司内部的相关响应流程,对某些应用场景的研究做好低成本建设的技术储备。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项目实际情况分析,从项目业务需求情况等入手。通过对近期涉及的某智慧城市组网测试需求出发,就实际项目需求中对传输管道侧资源需求角度出发,对项目实现过程中,数据交互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就所在昆明某运营商中提供的政企常见业务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现有基础网络与新增业务需求的矛盾点,重点论证交互问题研究的必要性。(2)对整体交互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初步对整体交互问题的解决提出解决方案,后续按照设计方案中分部分进行分析论证工作。(3)实际交互问题的解决与技术特性研究,按承载平面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主要从现有存量承载平面技术、设备特性、组合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分别探讨SDH传输层面、IPRan传输层面、互联网线路层面、VPDN无线侧层面、云层面等的交互问题,并进行模拟搭建测试环境设计工作。(4)针对性设计跨多个承载平面的互通方案,分模块验证测试。(5)总结测试工作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次课题研究完成实际政企项目复杂组网需求测试环境搭建。从新出现的复杂项目需求难点提取分析,进而完成不同需求点的环境搭建设计工作,最后根据不同平面特性完成相关测试工作。解决了公司目前面临的复杂组网需求与基础网络承载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完成在新技术网络还未部署完成前,使用存量基础网络实现复杂组网的新方案。目前该方案应用正常,反响良好。

刘小飞[7](2019)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校园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校园网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学校各个业务有序稳定的开展,因此,研究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为高校设计出一套高可用性、技术先进、稳定安全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主要研究内容分三个方面:研究内容一,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出一套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在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中重点研究互联网出口区域、内网区域、服务器及系统区域,经过一系列实验,通过绘制拓扑图来展现研究成果;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中重点研究各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上网用户的管理、应急预案的实施;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重点研究高校应用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通过本章节的研究,综合性地提出了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建设架构。研究内容二,在研究内容一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思路及下一步建设目标。通过对学校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网络中提出了网络出口区域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多出口、备份线路、安全管控设备的部署等方式解决。校园网内部区域采用分层式模型架构进行搭建,关键设备如汇聚及接入交换机采取VLAN划分、ACL策略、冗余链路、链路聚合等技术进行设计。在服务器区域,重点为保护所承载的各类业务系统,通过架设服务器网关,统一身份认证、云安全管理平台等安全设施进行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通过调研、走访、咨询等方法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现有的管理制度。最后完成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搭建。研究内容三,针对设计的系统架构以及在陕西交院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对网络出口区域和服务器区域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攻防测试,取得了良好的防范效果。

马国玉[8](2019)在《面向大规模机器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支撑,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激起了业界对机器类通信的研究热情。与传统的人类通信不同,物联网中的机器类通信关注高连接性和高可靠性要求。为此,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出了两种新的应用场景,分别为大规模机器通信场景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其中,大规模机器通信场景主要为未来物联网智能传感和控制系统中大量微型传感器和作动器提供通信服务。由于所服务的微型设备往往具有低功耗要求,因而业界引入了免授权随机接入过程以降低设备的信令开销。同时,由于低频段频谱的稀缺性,如何利用有限的无线电资源实现海量设备的免授权随机接入成为大规模机器通信场景的主要挑战,而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就是行之有效的多址接入技术。因此,研究面向大规模机器通信的新型多址接入技术对实现海量低功耗用户设备的高效连接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大规模机器通信系统中无线电资源有限及能量供应有限等问题,考虑大规模机器通信系统高连接、高可靠、低复杂度等需求,采用编码理论、组合数学、信号检测估计等理论方法以及模型建立、算法设计、性能评估、仿真验证等研究手段,提出了一种面向大规模机器通信的新型多址技术,称为串联扩频多址技术,并围绕该技术展开了收发机设计、异步解决方案及多时隙联合设计的研究。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于免授权随机接入过程,考虑大规模机器通信的零星传输特性,针对现有多址技术研究中接收端大多依靠迭代式算法这一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址方案,称为串联扩频网络编码多址方案,初步确定了串联扩频多址技术的收发机设计,为后续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基础。该方案将用户数据包进行分段,并利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生成冗余数据段。同时,该方案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扩频方式,称为串联扩频,即利用多个扩频序列对单个用户不同数据段上的调制符号进行扩频。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及串联扩频,该方案的接收端不再依靠迭代式算法便可以同时实现激活用户识别及数据检测,从而有效地支持大规模用户的零星随机接入。2)考虑未来同时要求高连接性及高可靠性的潜在物联网应用,以及现有研究在多种系统性能需求的兼顾与权衡上存在的不足,本文在串联扩频网络编码多址方案的基础上对串联扩频多址技术的收发机进行改进,提出了编码串联扩频多址方案。该方案引入了段编码,并改进了串联扩频的码本设计,从而不仅可以支持更高的用户连接数量,且可以实现用户的高可靠接入。针对编码串联扩频多址方案,本文探索了其在用户连接数量、用户碰撞解决概率以及用户速率三者之间的权衡制约关系,并指出串联扩频多址技术可以通过牺牲用户速率来灵活地实现大规模连接及高可靠接入。3)考虑大规模机器通信场景中由于用户设备位置不同而导致上行接入信号的异步到达,本文针对串联扩频多址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异步解决方案。该方案在串联扩频多址技术的发射端采用新的扩频序列,并对扩频码片进行交织,从而有效地缓解异步对用户识别及数据检测性能的影响。同时,该方案提出了相应的上行信道估计方案,使串联扩频多址技术的实现具有可行性。4)针对面向大规模机器通信的物理层多址技术在碰撞解决能力上存在的局限,结合相关介质访问控制层多址技术,本文提出了多时隙串联扩频多址方案。该方案可以使物理层的串联扩频多址技术与介质访问控制层的编码时隙ALOHA技术在碰撞解决能力上进行互补,从而实现更可靠的大规模用户接入。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碰撞解决能力,推导出相应的平均用户碰撞解决概率,并利用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多时隙串联扩频多址方案可以通过进一步牺牲用户速率来提升用户的接入可靠性。

赵亮[9](2019)在《Y通信项目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J集团招标建设Y通信项目,M公司作为其中一家供应商参与投标,本文对M公司的整个投标过程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以Y项目方案设计为焦点的研究工作。Y通信项目是一个骨干广域网项目,本文针对Y项目的招标要求及对客户要求的了解,通过专家评价法在可选方案中选择了“最优”解决方案(IP+光)。并针对IP+光方案关键功能设计出子方案,涉及核心路由器和传送波分设备等;对客户关于安全性、可靠性、易运维、低时延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研究:针对安全性功能,围绕路由器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在转发引擎层面、转发面与控制面、应用层面及防御策略等方面设计了解决方案;针对可靠性功能,运用可靠性预计方法设计产品系统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解决方案;针对运行维护功能,分解为业务管理、设备管理、融合管理三个设计部分,达到简易运维、提升网络运营效率的目的;针对低时延功能,进行保护倒换及其成本的综合设计比较,选取低延时设计方案;最后对整体方案进行造价预算,并确定了报价策略。论文对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计划与实施服务团队的沟通管理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法。以本研究为基础的M公司的投标建议书中标。本文以项目投标的方案设计作为中心,本研究对该公司的投标阶段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罗华坚[10](2019)在《基于IP RAN技术的承载网设计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业务对通信网络尤其是承载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载网作为整个通信网的基础,承载移动网高速增长的流量,其网络质量直接影响业务性能与客户感知。针对移动网快速的发展与演进,不同业务网络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为顺应这种趋势,承载网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大容量、分组化、智能化。当前,电信承载网主要采用IP RAN电信级分组化技术,主要面向4G无线基站业务至EPC核心网的回传,存在设备配置低、网络隐患大、站点接入无序等弊端,难以满足第5代移动通信(下文简称5G)大带宽、低时延的业务需求。本论文旨在研究以IP RAN为主体,光缆和波分协同的承载网设计与应用,基于现状,面向未来业务输出承载网方案,以保证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使后期的工程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可控性,有效降低建设风险与成本,保证5G承载网建设顺利实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网络带宽配置。根据5G低频、高频的业务属性分析承载网的需求,自下而上推导完成5G承载网接入、汇聚、核心各层级的带宽配置。2)输出承载网设计关键点分析方法,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建立DU机房的覆盖模型,输出不同建站密度下的最优化覆盖半径,降低5G密集组网场景下的总体建设成本;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预测促使5G承载网新建或扩容更具针对性和预知性,提升能力节省投资;中继距离分析立足设备、光缆等光路参数,从而保障设计阶段5G业务及时开通、最优开通。3)IP RAN设计与专业协同。输出IP RAN网络结构、组网模式、业务配置等设计方案;针对5G阶段超密集组网与超低时延特征,输出以IP RAN为主体,光缆、波分专业协同建设的设计方案。4)收集、分析现网数据输出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某地市承载网现状,收集数据,并对网络流量、带宽利用率、成环率等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输出多维度方案。接入层升级、拆环相结合,环路容量与成环率双提升;汇聚环引入大容量设备,形成IP RAN+OTN的主体架构;核心层承载地市出口流量,重点基于流量预测分析超前有序完成扩容或新建。

二、电信关键业务系统的高可靠性设计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信关键业务系统的高可靠性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5G承载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S市电信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2.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2.2.1 风险管理计划
        2.2.2 风险识别与分析
        2.2.3 风险评估
        2.2.4 风险应对
        2.2.5 风险监控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市电信公司5G承载网建设项目概况与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3.1 S市电信公司5G承载网建设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简介
        3.1.2 项目特点
        3.1.3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3.1.4 项目风险管理必要性
    3.2 S市电信公司5G承载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3.2.1 风险管理目标
        3.2.2 风险管理组织及职责
        3.2.3 采用的方法、工具
    3.3 项目概况与风险管理计划小结
第四章 S市电信公司5G承载网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4.1 风险识别方法
    4.2 风险识别过程
    4.3 风险识别结果
    4.4 风险识别小结
第五章 S市电信公司5G承载网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5.1 项目风险分析
        5.1.1 人员方面
        5.1.2 机械方面
        5.1.3 材料方面
        5.1.4 方法方面
        5.1.5 环境方面
    5.2 项目风险评估
        5.2.1 风险评估方法
        5.2.2 定性分析
        5.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
    5.3 风险分析与评估小结
第六章 S市电信公司5G承载网建设项目风险监控与应对
    6.1 风险应对
        6.1.1 风险应对机制
        6.1.2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6.1.3 风险应对措施
    6.2 风险监控
        6.2.1 风险监控思路
        6.2.2 风险监控方案
    6.3 风险管理效果
    6.4 风险应对与监控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灾备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灾备系统发展历程
        1.2.2 国内灾备系统发展历程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金融行业灾备系统概念理论研究
    2.1 灾难的定义
    2.2 灾备系统的概念与技术指标
    2.3 金融行业灾备等级划分
    2.4 容灾层级划分
    2.5 商业银行灾备中心的建设模式
    2.6 灾备中心布局模式
    2.7 同城灾备中心建设的物理要求
    2.8 灾难备份的主要技术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灾备建设现状分析
    3.1 灾备建设监管要求
    3.2 B商业银行简要介绍
    3.3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架构
    3.4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现状
    3.5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流量路径现状
        3.5.1 分行上下行数据包的分流表和描述
        3.5.2 线路迁移分析
        3.5.3 二级分行及社区银行流量分析
    3.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4.1 设计说明
    4.2 设计原则和建设原则
        4.2.1 设计原则
        4.2.2 建设原则
        4.2.3 工程项目流程图
    4.3 同城网络灾备中心设计方案
        4.3.1 应用路由协议概述
        4.3.1.1 OSPF路由协议概述
        4.3.1.2 BGP路由协议概述
        4.3.2 设备迁移
        4.3.3 线路迁移
        4.3.4 设备需求
        4.3.5 设备部署图(改造后)
        4.3.6 设备介绍
        4.3.6.1 H3C MSR 36-40路由器
        4.3.6.2 H3C S5800-32C-EI L3以太网交换机
        4.3.6.3 H3C S5560-30C-EI L3以太网交换机
        4.3.6.4 山石网科SG-6000-E1700
        4.3.7 整体网络拓扑图(改造后)
        4.3.8 下联区支行路由器迁移、实施
        4.3.8.1 设备迁移
        4.3.8.2 实施步骤
        4.3.9 改造后流量分析
        4.3.10 路由条目
    4.4 社区银行设计方案
        4.4.1 设备部署
        4.4.2 线路需求
        4.4.3 改造完成后网络拓扑
    4.5 路由规划部署
    4.6 网络切换
        4.6.1 分支行线路切换
        4.6.2 社区银行选路设计
    4.7 方案优缺点
    4.8 相关配置脚本
        4.8.1 出口路由器配置脚本
        4.8.2 核心交换机配置脚本
        4.8.3 社区银行防火墙配置脚本
        4.8.4 社区银行交换机配置脚本
        4.8.5 社区银行路由器配置脚本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同城网络灾备中心测试方案
    5.1 测试背景
    5.2 测试方案简述
        5.2.1 测试结果预期
        5.2.2 准备工作及条件
        5.2.3 测试前相关准备
        5.2.4 测试相关设备
    5.3 测试步骤规范和指引
        5.3.1 测试步骤规范和指引
    5.4 裸光纤链路故障测试
        5.4.1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两核心交换机互联移动线路中断测试
        5.4.2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两核心交换机互联联通线路中断测试
    5.5 MSTP链路故障测试
        5.5.1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社区及3G交换机互联移动线路中断测试
        5.5.2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社区及3G交换机互联联通线路中断测试
    5.6 灾备中心故障测试
    5.7 本部中心故障测试
    5.8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日常维护服务
    6.1 概述
    6.2 日常维护流程
    6.3 线路检测
        6.3.1 日常维护流程之连通性检测流程
        6.3.2 广域网连通性检测
    6.4 设备检测
        6.4.1 日常维护流程之设备检测流程
    6.5 日志检查
    6.6 日常排错参考
        6.6.1 网络故障诊断的常用命令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OTN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1.2.1 OTN技术国内外进展
        1.2.2 OTN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电信业务概述
    1.4 本课题主要工作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OTN网络概述及需求分析
    2.1 OTN网络技术
        2.1.1 OTN技术概述
        2.1.2 OTN网络架构
        2.1.3 100GOTN关键技术
        2.1.4 100GOTN系统应用
    2.2 OTN网络规划
        2.2.1 规划准备
        2.2.2 规划流程
    2.3 电信业务承载需求
        2.3.1 电信业务分类
        2.3.2 新型业务承载要求
        2.3.3 业务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地市城域100GOTN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传送网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网络现状
        3.1.2 问题分析
        3.1.3 设计思路
    3.2 城域100GOTN系统设计
        3.2.1 设计方法和要点
        3.2.2 组网及波道设计
        3.2.3 设备选型及业务板卡配置
        3.2.4 城域100GOTN系统设置
        3.2.5 城域100GOTN系统仿真
    3.3 城域100GOTN系统实现
        3.3.1 电源系统部署
        3.3.2 通信系统部署
        3.3.3 系统定级与安全防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地市城域100GOTN系统测试
    4.1 100GOTN系统测试
        4.1.1 性能指标
        4.1.2 系统测试
        4.1.3 测试结论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系统仿真全业务段输出光学业务参数

(4)面向呼叫中心的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
    2.2 分布式列式数据库HBase
    2.3 分布式搜索引擎ElasticSearch
    2.4 分布式数据仓库Hive
    2.5 Web服务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总体需求分析
    3.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1 数据接入功能
        3.3.2 数据存储功能
        3.3.3 数据分析功能
        3.3.4 数据服务功能
        3.3.5 数据展示功能
    3.4 非功能性需求
        3.4.1 高性能
        3.4.2 高可靠性
        3.4.3 系统可扩展性
        3.4.4 系统可维护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业务通用建模研究
    4.1 业务通用化建模的必要性
    4.2 领域建模简介
    4.3 基于自定义注解和反射的模型通用化研究
    4.4 基于注解和反射的模型通用化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收集和数据服务关键问题研究
    5.1 多源数据的采集问题研究
        5.1.1 问题描述
        5.1.2 数据收集方案的设计
        5.1.3 与现有方案对比分析
    5.2 HBase复杂查询的二级索引问题的研究
        5.2.1 问题描述
        5.2.2 现有技术方案
        5.2.3 基于ElasticSearch的二级索引方案的设计
        5.2.4 与现有方案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数据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模块划分
    6.2 系统总体设计
    6.3 数据库设计
        6.3.1 MySQL数据库设计
        6.3.2 HBase数据库设计
    6.4 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1 数据接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4.2 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4.3 数据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4.4 数据服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4.5 数据展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
        7.1.1 硬件环境
        7.1.2 软件环境
    7.2 功能测试
        7.2.1 测试用例汇总
        7.2.2 关键测试用例说明
        7.2.3 测试结果分析说明
    7.3 性能测试
        7.3.1 现有呼叫中心系统说明
        7.3.2 消息队列并发测试
        7.3.3 HBase数据并发写入测试
        7.3.4 数据服务性能测试
    7.4 扩展性测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某智慧城市组网搭建跨多承载平面交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政企业务组网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1.3 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5 课题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昆明某智慧城市项目测试环境需求分析
    2.1 项目总体情况概述
    2.2 本次拟落地数据中心相关资源状况
    2.3 项目涉及需求梳理
    2.4 基础网络承载能力分析
    2.5 运营商政企业务应对测试环境需求必要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承载平面互通方案设计
    3.1 项目需求总结
    3.2 常见现有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3.3 业务实现场景典型需求设备及数据传输流程图
    3.4 本次跨承载平面场景测试模型模拟方案
    3.5 跨平面交互问题解决实现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线接入承载平面组网技术测试模型
    4.1 有线接入存在问题
    4.2 有线接入模块方案总述
    4.3 SDH及 IPRAN承载平面技术特性分析
    4.4 有线接入测试模型需重点关注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及云组网模块测试模型
    5.1 无线及云组网模块测试模型方案
    5.2 云及互联网承载平面
    5.3 VPDN及 NB_IOT无线承载平面
    5.4 无线接入模块
    5.5 云组网模块
    5.6 互通性测试及吞吐量测试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相关测试结果及问题
    6.1 搭建测试方案
        6.1.1 有线对接平面测试方案
        6.1.2 SDH测试部分对接实现
        6.1.3 无线对接部分
        6.1.4 云侧对接部分方案
    6.2 本次测试工作相关表格
    6.3 测试环境及结果分析
        6.3.1 带宽达标情况测试方法
        6.3.2 测试环境
        6.3.3 连通性测试
        6.3.4 专线测试验证配置模板部分核心代码
    6.4 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5G整体网络演进问题展望
    6.5 测试发现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需探讨问题
        6.5.1 测试发现问题
        6.5.2 下一步工作需探讨问题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
        1.1.1 项目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向
        1.3.1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探析
        1.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及研究
        1.3.3 技术关键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的设计方案
    2.1 网络出口安全设计的设计方案
        2.1.1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的现状分析
        2.1.2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安全部署设计
    2.2 网络内部基础架构的设计方案
    2.3 网络应用系统及用户终端安全的设计方案
        2.3.1 高校应用系统的分析
        2.3.2 多平台的一体化,实现数字化(智能)校园的本质
        2.3.3 搭建各类防护系统,防止不法分子侵入网络
    2.4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2.5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实验模型搭建
第三章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安全解决体系的研究建设
    3.1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架构分析
    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3.3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架构的分析及设计
        3.3.1 校园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
        3.3.2 设计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评估
    4.1 建立网络安全实验室进行攻防实验
        4.1.1 出口区域安全实验
        4.1.2 服务器区域安全实验
    4.2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4.3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前景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面向大规模机器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大规模机器通信概述
        1.1.1 大规模机器通信的背景与意义
        1.1.2 大规模机器通信系统的特性
        1.1.3 大规模机器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1.1.4 多址技术在大规模机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挑战
    1.2 大规模机器通信系统多址技术研究现状
        1.2.1 物理层多址接入技术
        1.2.2 MAC层多址接入技术
        1.2.3 现有多址技术研究不足
    1.3 主要创新工作与章节安排
        1.3.1 主要创新工作
        1.3.2 章节安排
2 串联扩频网络编码多址方案
    2.1 引言
    2.2 TSNDMA发射机设计
        2.2.1 系统模型
        2.2.2 冗余段生成
        2.2.3 串联扩频
        2.2.4 信道预补偿
    2.3 TSNDMA串联扩频码本设计
        2.3.1 码本设计准则
        2.3.2 码本设计算法
    2.4 TSNDMA接收机设计
        2.4.1 用户识别
        2.4.2 数据检测
    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编码串联扩频多址方案
    3.1 引言
    3.2 CTSMA串联扩频码本设计
        3.2.1 码本设计准则
        3.2.2 码本设计方案
    3.3 CTSMA收发机设计
        3.3.1 发射机设计
        3.3.2 接收机设计
    3.4 CTSMA性能权衡性分析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异步串联扩频多址方案
    4.1 引言
    4.2 窄带异步TSMA系统研究
        4.2.1 系统模型
        4.2.2 发射机设计
        4.2.3 接收机设计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多时隙串联扩频多址方案
    5.1 引言
    5.2 编码时隙ALOHA
    5.3 多时隙TSMA设计
        5.3.1 多时隙TSMA传输方案
        5.3.2 多时隙TSMA理论分析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Y通信项目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管理概述
    2.2 投标阶段的流程简介
        2.2.1 投标流程
        2.2.2 方案设计的流程
    2.3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2.4 相关通信技术简介
        2.4.1 传送层及相关通信功能
        2.4.2 路由器及相关通信功能
第三章 Y通信项目的方案评价与选择
    3.1 Y通信项目概况
    3.2 可用方案的类型及特点
        3.2.1 全“IP”方案(ALL IP)及特点分析
        3.2.2 全“光”方案(ALL Optical)及特点分析
        3.2.3 IP+光方案及特点分析
    3.3 Y项目方案的评价体系
    3.4 Y项目方案评价结果及方案选定
第四章 Y项目IP+光方案详细设计及报价策略
    4.1 Y项目安全性功能设计
        4.1.1 安全环节的识别
        4.1.2 安全性设计原则
        4.1.3 安全性设计方案
    4.2 Y项目可靠性功能设计
        4.2.1 可靠性环节识别
        4.2.2 基于成本的Y项目可靠性设计方案
        4.2.2.1 可靠性预计的使用方法
        4.2.2.2 可靠性计算及结果验证
    4.3 Y项目运行维护功能设计
        4.3.1 运行维护环节识别
        4.3.2 运行维护设计方案
        4.3.2.1 业务管理: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4.3.2.2 设备管理:骨干网络解决方案
        4.3.2.3 设备管理:接入网络解决方案
        4.3.2.4 融合管理:网络统一管理平台
        4.3.2.5 运行维护竞争分析及结果预测
    4.4 Y项目低时延功能设计
        4.4.1 网络时延环节识别
        4.4.2 基于成本的低时延倒换方案设计
    4.5 Y项目方案的竞争性分析
        4.5.1 Y项目方案综合描述
        4.5.2 竞争对手分析与评价
        4.5.3 项目组对方案的确认
    4.6 Y项目造价预算和报价策略
        4.6.1 造价预算
        4.6.2 报价策略
第五章 项目实施的管理策略
    5.1 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
    5.2 进度控制
    5.3 实施团队的协调与沟通策略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IP RAN技术的承载网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
    1.5 论文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承载网
        2.1.1 承载网概念
        2.1.2 承载网架构
        2.1.3 承载网拓扑
    2.2 IP RAN技术
        2.2.1 概念与特点
        2.2.2 MPLS概述
        2.2.3 路由技术
        2.2.4 保护技术
        2.2.5 QoS技术
    2.3 OTN技术
        2.3.1 概念
        2.3.2 系统组成
        2.3.3 配置组网与保护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业务需求与承载网分析
    3.1 2G/3G话音业务需求
    3.2 4G/5G数据业务需求
        3.2.1 4G架构与需求
        3.2.2 5G架构演进
        3.2.3 5G业务需求
    3.3 承载网分析
        3.3.1 承载网诉求与现状
        3.3.2 面临的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承载网设计与研究
    4.1 承载网设计总体思路
    4.2 承载网设计关键点分析
        4.2.1 覆盖半径分析
        4.2.2 流量预测分析
        4.2.3 中继距离分析
    4.3 IP RAN网络设计
        4.3.1 网络带宽配置测算与时延
        4.3.2 网络结构设计
        4.3.3 组网模式设计
        4.3.4 业务配置与保护设计
    4.4 光缆协同设计
        4.4.1 微网格光缆设计
    4.5 波分协同设计
        4.5.1 接入层波分协同
        4.5.2 汇聚核心层大容量OTN协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承载网工程实施与评估
    5.1 现网概述与分析
    5.2 接入层设计
        5.2.1 接入层扩容
        5.2.2 接入层网络调整及开通
        5.2.3 工程实施建设清单
    5.3 汇聚层设计
        5.3.1 汇聚层扩容
        5.3.2 工程实施建设清单
    5.4 核心层设计
        5.4.1 核心层扩容
        5.4.2 工程实施建设清单
    5.5 实施效果评估
        5.5.1 评估的目的
        5.5.2 评估与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电信关键业务系统的高可靠性设计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5G承载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S市电信公司为例[D]. 杨朝.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D]. 崔磊. 山东大学, 2020(04)
  • [3]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D]. 鲁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4]面向呼叫中心的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正旺.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某智慧城市组网搭建跨多承载平面交互研究[D]. 周立. 云南大学, 2019(02)
  • [7]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 刘小飞. 长安大学, 2019(07)
  • [8]面向大规模机器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 马国玉.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Y通信项目方案设计研究[D]. 赵亮. 东南大学, 2019(06)
  • [10]基于IP RAN技术的承载网设计及应用[D]. 罗华坚.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电信关键业务系统高可靠性设计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