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创造注意力经济

南岳:创造注意力经济

一、南岳:打造注意力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华[1](2020)在《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谍战电视剧自诞生以来,就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业内学者的诸多关注。尤其是,谍战电视剧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不仅承载着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内核的价值取向,同时作为观众审美认同的对象,其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格给现实生活中的受众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呈现出新的变化,蕴涵着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和人性内涵。在中国谍战电视剧史上,许多正面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成为载入中国电视剧人物史的“那一个”。本文以谍战电视剧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影视美学、电视传播学和剧作理论,结合具体谍战电视剧作品展开论述。首先,对中国谍战电视剧中的正面人物形象进行概念界定和划分,为展开本文论述奠定基础;其次,结合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因素,以及电视剧创作政策环境、创作者个性化追求和受众审美需求的因素,对谍战电视剧演进中的正面人物形象进行历时性的分析研究,力求比较清晰地展现出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演变的历程和规律;再次,进一步探讨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塑造方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人物形象丰富立体、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和视听艺术塑造考究三方面,分析演变中呈现出的剧作特点和艺术特色;最后,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当下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建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演变中获得启示,坚守正面人物形象的价值导向,明确可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讲,具有为今后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的价值;延伸到实际意义上,希望能为今后谍战电视剧创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提升路径,塑造出更多真实可信、合乎情理又血肉丰满的正面人物形象,从而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张妍[2](2019)在《延长县旅游形象公众号设计研究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旅游形象又称旅游地形象,有特色的旅游形象可以给旅游活动参与者留下深刻的感知印象。“中国石油摇篮”和“高原梨果之乡”是延长县目前对外输出的整体旅游形象,但是效果不甚理想,仍处于较为封闭的旅游自循环状态。笔者通过对延长县的多次实地调查得出,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延长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仍处于贫困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延长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有地域性、唯一性和故事性的特点。若从旅游形象传播的思路出发,以非遗为切入点,借助当前互联网时代使用率极高的微信公众号媒介传播平台,打造延长县非遗旅游形象名片,拓宽其旅游的广度和文化的深度,增强延长的旅游活力,方可助力延长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基于唐·舒尔茨4I理论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思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图像采集等方法,对延长县旅游形象公众号的存在价值和可行性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参考微信上现有的县级旅游公众号和相关非遗公众号的样本分析探讨后,从名称、头像、问候语、底部功能区、多媒体界面、旅游衍生品等多方面对延长县公众号的内容传播设计提出构想,进而结合延长县旅游形象的发展现状,运用4I原则的理念,围绕非遗资源进行延长县旅游形象微信公众号线上传播的设计实践。当前,微信公众号以其碎片化、分众化的传播特征,成为宣传旅游形象的新媒介。以公众号这一传播路径对延长县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将非遗合理地利用在延长县旅游形象的设计里,可提高其自身传播的影响力,树立独一无二的旅游形象,进一步为延长旅游和脱贫经济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设想。同时由于国内以县级为研究范围且以非遗为中心内容的旅游形象的研究内容较少,希望此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县级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图80幅,表12个,参考文献51篇。

张吉陵[3](2016)在《基于党台定位下的湖南经视新闻生产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湖南经视为研究个案,考察其创办二十年来的发展路径以及新闻生产的转型发展过程,从新闻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参与式观察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湖南经视新闻中心组织内部进行研究,重点阐述其转型为党台后的新闻生产创新实践及传播效果。论文首先阐述了选择湖南经视进行个案研究的理由,梳理了中外新闻生产的文献。第二章阐述了湖南经视新闻生产如何跨越20年征程。第三、四、五章着重阐述了湖南经视向"党台"这一战略定位转型后的新闻生产创新实践和传播效果。定位为党台后,湖南经视积极探索主流新闻升级。首先,按照党委部署完成了新闻生产品牌战略和新闻生产价值目标的转变,力求办成湖南的CCTV-1,做有力量的新闻;新闻生产运作模式转变为"品牌带动节目矩阵",并成功打造了四个不同特色的新闻节目带;新闻生产内容以深度报道精准对接全省中心工作,科学规划布局重大宣传和立足社会主流,兼顾差异化路线进行创新;新闻生产形式上积极探索"新闻+"的嫁接式创新,使新闻报道与活动策划、本土特色等相结合;新闻传播渠道上积极引入新技术,探索与网络平台的对接。转型后,湖南经视通过主流宣传、新闻宣传、舆论监督、新闻评论的新闻矩阵组合,不断提升着整个频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主流宣传与收视率不成正比的忧虑,自制自播的传统新闻生产机制和本省有限的市场空间共同导致的增长瓶颈。未来,如何把握"党台"定位下主流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创新新闻表达和生产机制,如何在影响力、好评度和收视率上保持均衡发展等,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刘星[4](2016)在《湖南环湘自行车赛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赛事举办权下放的政策环境下,国内各体育赛事相继举办,自行车竞赛项目作为众多赛事中的一项,其发展对整个赛事产业市场有重要意义。湖南环湘自行车赛作为国内开展较早且存活最长的业余自行车赛事,其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环湘赛在体育赛事大环境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出现了运营困难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湖南环湘自行车赛为研究对象,以战略管理理论为依托,通过对环湘赛进行SW0T矩阵分析方法,以期为其未来五年的发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及SW0T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重点分析环湘赛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条件的机遇与威胁。研究基于环湘赛未来5年的愿景和使命,结合其战略目标,认为湖南环湘赛未来的发展战略应走内部成长战略与外部竞争战略并驱的战略路线。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环湘赛在过去的发展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做为指导,自我定位不清晰,在没有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情况下发展缓慢;(2)通过战略分析工具对环湘赛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后,发现环湘赛的外部宏观环境中机遇与威胁并存,环湘赛内部优势明显但外部劣势较多;(3)环湘文体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是环湘赛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针对环湘赛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环湘赛未来的发展从提升自身内部的整体能力为主,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手段,将赛事品牌价值进一步提高,结合相关外部环境机遇发展自身:(2)环湘赛事的内部成长战略应该采用加强型战略,以扭曲型W0战略为主,通过加强努力的程度,投入更多的力量,提升内部管理,提升赛事整体水平,将赛事打造成精品赛事;(3)环湘赛的对外竞争战略应选取差异化战略,在现有外部机遇与威胁的情况下,结合差异化战略的特点,以赛事产品业务结构和赛事产品服务的差异化作为发展指导方略;(4)为保障战略顺利实施,环湘文体公司需要在制度、文化、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资金、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以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徐尤龙[5](2015)在《基于品牌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口号资产价值研究》文中指出旅游口号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为了传递地区形象、塑造区域品牌、吸引游客而基于战略定位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旅游口号体现旅游目的地主题定位,传递旅游目的地核心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口号的推出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开端。旅游目的地口号不同于旅游产品口号,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战略主张。旅游目的地口号针对的对象不仅是旅游者,而是更广泛的外地和本地受众,尤其要取得本地受众对旅游口号的认同与支持。旅游口号的作用不仅限于创造旅游经济收入,更在于塑造地方特色、凝聚地方共识、形成地方精神、凸显地方魅力。旅游口号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品牌资产价值。旅游口号的资产价值并非基于口号本身,而是基于其所代表的旅游目的地而做出的信用保证和品牌承诺,旅游口号的物质载体是旅游目的地产品;旅游口号的资产价值体现了旅游口号的吸引力与承诺力,综合反映了旅游口号对旅游地的贡献水平。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品牌理论为基础,对旅游口号进行概述,探讨了旅游口号的本质与作用机理;提出了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构建了旅游口号资产模型,并以“昆明天天是春天”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和AMOS20.0软件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旅游口号资产组成因子关系假设;提出了旅游口号资产价值测量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lstOpt软件,分别以中国大陆31个省份和云南省16个州市的旅游口号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旅游口号的本质是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旅游地推出旅游口号后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转化为行动。旅游口号要保持统一、连贯,切忌频繁变更,这样才能强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旅游口号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三大显性要素之一,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内容承诺。从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来看,旅游口号大体可以分为国家旅游口号、地区旅游口号、城市旅游口号、乡村旅游口号、景区旅游口号五类。根据我国国情,地区旅游口号又可以分为省级旅游口号、州市级旅游口号、县级旅游口号三类。从旅游口号表达的卖点来看,可以将旅游口号分为功能型旅游口号、情感型旅游口号和复合型(功能+情感)旅游口号。实证研究发现,旅游口号大都含有旅游目的地名称,其中省级旅游口号和州市旅游口号中含有旅游目的地名称的比重较高;旅游目的地层次越低,其旅游口号平均字数越多;各级旅游口号的平均使用年龄较短,表明旅游口号更换比较频繁;三类旅游口号中,使用比重较高的旅游口号依次是功能型、复合型和情感型旅游口号。旅游口号主要依托旅游标志、旅游官方网站、旅游形象宣传片、旅游歌曲、旅游节庆会展、旅游广告等载体或形式传播。旅游口号品牌化是当今旅游口号发展的典型特点和趋势,旅游口号的品牌权益保护亟待加强。2、旅游口号有三大作用机理:旅游口号的主客体作用机理、内外部作用机理和旅游口号的传播作用机理。(1)旅游口号的主客体作用机理。旅游口号的主体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DM0),旅游口号的客体就是现实或潜在的游客,旅游口号本身是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的载体。旅游口号的主体是旅游口号的提出者、兑现者、宣传者和维护者,具有四项使命: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和品牌管理。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关系可分为品牌认知、品牌体验、品牌信任和品牌忠诚四个阶段。旅游口号的主体与客体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2)旅游口号的内外部作用机理。旅游口号不只是用于对外宣传,它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作用。旅游口号对内作用对象的为全体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外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源地,二是竞争地。旅游口号对客源地作用的对象是现实或潜在的游客,旅游口号对竞争地作用的对象是竞争地推出的旅游口号。旅游口号的竞争角色有四种: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补缺者。旅游口号的内外部作用即内部整合作用和外部市场作用。内部整合作用基于品牌管理背景,外部市场作用基于品牌沟通背景。(3)旅游口号的传播作用机理。旅游口号传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旅游广告。旅游口号是旅游广告的核心和灵魂。旅游口号的传播流程是一种回形传播路径,受众的反应可以通过反馈返回到信源,通过整理和修正影响下一轮的传播流程。旅游口号要能成功影响游客的旅游行为需要经历四大屏障:接触屏障、认知屏障、个性屏障和客观屏障。以桂林市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问卷调查发现,该口号通过“四大屏障”的被调查者比重分别为91.8%、80.1%、68.9%、58.2%。实证研究表明旅游口号遵循“过滤器”衰减原理。3、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包括旅游口号认知、旅游口号联想、旅游口号感知质量、旅游口号感知价值和旅游口号关系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存在影响关系。以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的关系假设。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口号认知对旅游口号知名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认知对旅游口号联想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联想对旅游口号感知质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联想对旅游口号感知价值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质量对旅游口号美誉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质量对旅游口号感知价值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价值对旅游口号吸引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价值对旅游口号关系有显着的正向影响。4、论文提出了两种测量旅游口号资产价值的方法:理论价值测量和现实价值测量。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是衡量旅游口号对旅游意向贡献率的尺度。旅游口号的理论资产价值测量模型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度三个维度指标。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的测量公式为: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旅游口号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度。旅游口号现实资产价值是衡量旅游口号对旅游行为贡献率的尺度。旅游意向转化为旅游行为就是克服各种客观阻力的过程。旅游口号现实资产价值的测量公式为:旅游口号现实资产价值=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旅游收入。以中国大陆31个省份和云南省16个州市的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lstOpt软件预测各省、市2014年度国内旅游收入,测量并比较其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和2014年度现实价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层面,旅游口号理论价值最高的前三个省份依次是山东、山西和云南,2014年旅游口号现实价值最高的前三个省份依次是山东、浙江、山西;州市层面,旅游口号理论价值最高的前三个州市依次是大理州、迪庆州和昆明市,2014年旅游口号现实价值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昆明市、大理州、丽江市。大陆31个省级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平均值为0.043297;云南16个州市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平均值为0.051816。知名度普遍偏低是影响旅游口号资产价值的最大障碍。由于旅游口号对各地的旅游贡献率不一,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与2014年各地国内旅游收入排名顺序明显不一致。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品牌理论的角度,以旅游口号资产价值为研究内容,探讨了旅游口号的本质与作用机理,提炼了旅游口号资产的组成要素,构建了基于游客的旅游口号资产模型(TBSE),从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两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口号资产价值测量的方法。

冯林,季知雨[6](2015)在《新媒体环境下湖南旅游广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湖南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早已成为旅游大省,旅游广告在推介湖南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途径、信息媒介、受众心理等方面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湖南旅游广告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也向着灵活多变、娱乐化、多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

陈志辉[7](2014)在《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与现代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作为农业大省,湖南具有发展发态农业旅游的资源禀赋优势,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完善宏观环境、优化资源开发、推进产业升级、加强营销推广等方面寻求发展路径。

潘文焰[8](2014)在《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机理与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是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过度依赖物质资源的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物质资源日渐见紧,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而随着工业化后期甚至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对低能耗、低污染、可重复利用的文化类资源的开发利用。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解决人口与环境、经济、社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促进旅游业与文化节事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和现实路径的指导。本研究聚焦于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理论与路径的研究,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首先,本研究在充分的文献搜集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节事(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应”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节事与旅游(两种产业)之间的(双重)集聚效应、互动效应和共生效应,三种效应的连续共同作用推动了节事与旅游的融合,催生了节事旅游产业的产生,并促进其发展。其次,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运用现场考察体验,以及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案例调查,并结合演绎推理,根据“人口-产业”的视角提出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即首先要对作为消费者群体的节事旅游人口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基于此,遵循“节事旅游资源的开发—节事旅游产品的生产—节事旅游产业的(综合)运营”的逻辑顺序有序开展各环节的工作。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同时也是本文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性成果。(1)节事与旅游的融合效应是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内在机制原理。首先,节事与旅游(两种产业)的(双重)集聚效应具体包括节事的集聚效应和旅游的集聚效应,为二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及共生效应奠定了基础。其次,节事与旅游的互动效应表现为客源互动、资源互动、生产互动和营销(品牌)互动等方面,其内部的作用机制为:节事活动的举办对当地旅游产业的“触媒效应”以及旅游产业基础对当地节事活动产业发展的“母体效应”,二者相互作用、彼此促进。最后,关于节事与旅游的共生效应,从“人口—产业”的视角来看,具体表现为客源在需求、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融合共生,以及产业的资源、产品和(综合)运营等多方面的融合共生,从而形成其融合共生体——“节事旅游产业”,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2)对节事旅游人口的属性、需求、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特征的分析,是各地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根据对不同节事活动类型的经典案例的调查结果可知,节庆活动、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各主要节事活动类型的消费人群在人口的基本属性、需求(动机)、认知(注意),及其行为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内在特征,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这些内在的规律,并遵循各自的个性特征,有序进行节事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的生产、产业的综合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推进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的实践发展。(3)节事本质上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因此节事资源本质上是一种民俗(文化)资源,具有自身的特征。首先,从本质属性上看,节事资源谱系主要由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三种资源类型构成。其次,根据与当地旅游业的融合程度及效应的大小,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的节事(资源)可分为旅游型、强旅游型、半旅游型和弱旅游型四种类型,我们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差别性的开发利用,促进节事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即发展节事旅游产业。第三,从时间维度上看,对于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创意性)开发,应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以尊重性、创新性、整体性、规模化为基本原则,基于节事形象识别系统(FIS)和实体运行系统,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条路径有序展开。(4)节事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与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是紧密相联、互相促进的。一是节事旅游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应该根据“供(应)—(生)产—(营)销”这一产业链生态的内在逻辑展开,分别从核心产业链与延伸产业链两方面构建产品体系。二是节事旅游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根据节事资源所依附的空间的不同,可以有属地化与飞地化两种空间(开发)生产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节事旅游产品专业化生产,应基于当前我国旅游业和节事活动产业的现状,注意理顺管理体制,明晰运行机制,以保障节事旅游产品专业化生产的正常进行。(5)节事旅游产业的集聚化运营是节事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和节事旅游产品专业化生产的基础,对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从空间的集聚化和营销的集聚化两方面具体展开。一是节事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化发展,是以节事旅游产业链的生态均衡为依托,以节事旅游产业集群为结果,以节事旅游产业集聚区为空间组织形式而展开的。具体而言,节事旅游产业集群有客源驱动型、市场驱动型和混合驱动型三种发展模式;节事旅游产业集聚区(即节事旅游综合体)的发展也有旅游景区依托型、休闲公园依托型、主题乐园依托型、文化(创意)园区依托型、游憩商业区依托型、会展设施依托型、文体场馆依托型、综合依托型等八种发展模式;节事旅游产业生态链的均衡也可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优化。二是节事旅游产业的营销集聚化,其核心就是要进行节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营销,应包括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两个方面。具体而言,节事旅游地形象塑造的关键任务是要从显形象和隐形象两个层面,科学建构其形象(识别)系统,通过显形象影响人们的视觉识别,借助隐形象影响受众的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节事旅游地形象传播的本质就是对节事旅游地形象所要表现的意象进行内容策划与形象设计,从概念突破开始(准确定位形象,明晰核心理念),再进行表现创新(提炼形象符号,并规划活动系列),并通过创建适合的目的地营销机构和目的地整体营销机制来加以保障支撑。此外,本文的研究还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如:首先,基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创建了节事与旅游的“融合效应”理论,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体系,并针对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框架。其次,首次根据与当地旅游业的融合程度及效应的不同,将节事(资源)分为旅游型、强烈旅游型、半旅游型及弱旅游型四种不同的节事(资源)类型,进而提出节事资源旅游开发的不同策略体系。再者,总结归纳了节事旅游产业链生态及其产品体系,提炼总结了节事旅游产业集群及集聚区的多种发展模式,以及创建了节事旅游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等等。

吴秀荣[9](2013)在《开发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休闲娱乐意识的增强,使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旅游演艺市场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旅游演艺产品。在这种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也制定了相关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本文以开发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意在为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及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主要就旅游演艺的基本概念、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成功案例进行共性分析、对内蒙古旅游演艺概况、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sowt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内容和方法,介绍了旅游演艺发展概况和国内外旅游演艺的相关研究,提出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并对有关理论进行概述;同时归纳了旅游演艺产品的类型和特征。第二章则是选取国内目前较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通过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产品创设和产品的运作两个环节,总结出它们成功的共性,从而为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三章是写内蒙古旅游演艺概况。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较具代表性的成功的和没成功的旅游演艺产品;同时归纳和分析内蒙古关于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政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对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前景做了sowt分析,为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相应的依据。第五章为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从政府的引导、运作主体、产品定位、打造精品、宣传营销、衍生产品开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思路。结语部分主要写了对全文的内容及主要观点进行概括,并提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彭艳[10](2012)在《南岳衡山旅游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中的朝阳产业,其国际竞争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地区旅游业的竞争力问题也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风景名胜区是包括美丽的自然景观,优秀的人文景观在内的地理综合体。它既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因为保留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而闻名。南岳衡山旅游景区,作为中国的壮丽山川之精华的代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竞争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研究风景区的学者大多数也还是仅仅从资源禀赋,保护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还相当少。本文基于此,根据现有的竞争力理论,在综合考量风景名胜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管理学,旅游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南岳衡山为例,对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及研究景区旅游竞争研究的意义,总结景区旅游竞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描述全文的框架。其次,介绍景区旅游竞争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为研究南岳衡山旅游业竞争机制做铺垫。再次,通过SWOT分析法和竞争力分析模型,对南岳衡山景区进行概述,并全面分析南岳衡山旅游业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南岳衡山旅游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二、南岳:打造注意力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岳:打造注意力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关于谍战剧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正面人物形象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的概述
    第一节 正面人物形象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正面人物形象的划分
        一、核心正面人物形象
        二、辅助正面人物形象
第二章 中国谍战电视剧演进中的正面人物形象
    第一节 高度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
    第二节 平民化转向的正面人物形象
    第三节 多元化探索的正面人物形象
第三章 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塑造方式的演变
    第一节 人物形象丰富立体
        一、身份复杂化
        二、性格多样化
        三、诉求多面化
        四、成长多变化
    第二节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一、众星拱月式
        二、三角或多角关系
        三、混搭式
    第三节 视听艺术塑造考究
        一、人物:肖像与造型
        二、影像:镜头与构图
        三、声音:对白与音乐
第四章 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演变的思考
    第一节 当下谍战剧中正面人物形象建构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偶像化倾向
        二、“雷同化”的塑造策略
    第二节 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演变的启示
        一、强化“把关人”作用,坚持主流价值引导
        二、强化精品意识,坚持创新为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涉及的主要谍战电视剧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延长县旅游形象公众号设计研究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延长县旅游形象与非遗文化传播现状
    2.1 延长县旅游形象传播现状
        2.1.1 旅游形象塑造
        2.1.2 旅游形象传播途径
        2.1.3 旅游形象传播困境
    2.2 延长县非遗文化传播现状
        2.2.1 非遗文化资源综述
        2.2.2 非遗文化传播媒介
        2.2.3 非遗文化传播困境
    2.3 公众号对延长旅游形象的传播
3 基于唐·舒尔茨4I原则的延长县公众号传播策划
    3.1 唐·舒尔茨4I原则的相关解析
        3.1.1 趣味原则——引导信息消费
        3.1.2 个性原则——拒绝千篇一律
        3.1.3 互动原则——形成良性沟通
        3.1.4 利益原则——实现有效传播
    3.2 趣味原则下的内容传播设计
        3.2.1 底部功能区
        3.2.2 多媒体界面
        3.2.3 多样化标题
    3.3 个性原则下的视觉形象策划
        3.3.1 公众号名称
        3.3.2 公众号头像
        3.3.3 首次问候语
    3.4 互动原则下的非遗旅游形象传播
    3.5 利益原则下的媒介信息选择
4 “秀美延长”公众号的设计实践
    4.1 “秀美延长”的设计意义
    4.2 基于趣味原则的设计实践
        4.2.1 功能区设计
        4.2.2 界面设计
        4.2.3 标题设计
    4.3 基于个性原则的设计实践
        4.3.1 名称设计
        4.3.2 头像设计
        4.3.3 问候语设计
    4.4 基于互动原则的设计实践
        4.4.1 二维码设计
        4.4.2 外部链接信息设计
    4.5 基于利益原则的设计实践
        4.5.1 手工艺技能类非遗
        4.5.2 口头传说表述类非遗
        4.5.3 表演艺术类非遗
        4.5.4 旅游衍生品推广
5 结论
    5.1 本论文所做工作
    5.2 本论文创新点
    5.3 本论文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5.3.1 本论文不足之处
        5.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党台定位下的湖南经视新闻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湖南经视新闻生产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湖南经视及其新闻生产的发展轨迹
    2.1 湖南经视成立的背景与动因
        2.1.1 顺应当时的改革开放大潮
        2.1.2 打破板结的体制和陈旧的机制
    2.2 湖南经视不同发展历程的新闻生产特点
        2.2.1 先锋征程期的新闻生产:回归新闻本意
        2.2.2 纵横开阖期的新闻生产:突破常规定式
        2.2.3 创新突破期的新闻生产:体制机制创新
        2.2.4 探索新路期的新闻生产:主流新闻升级
第3章 湖南经视新闻生产的战略定位转型
    3.1 新闻生产品牌战略的转变:办成"湖南的CCTV-1"
    3.2 新闻生产价值目标之变:做有力量的新闻
        3.2.1 以经济宣传为中心集聚发展正能量的主阵地
        3.2.2 创新正面宣传讲好湖南故事的主力军
        3.2.3 权威信息发布构建全方位宣传的主通道
        3.2.4 凝聚党心民心沟通政风民意的主桥梁
    3.3 新闻生产运作模式之变:品牌带动节目矩阵
        3.3.1 "编辑+自采"模式的午间新闻节目带
        3.3.2 "时政+民生"模式的傍晚新闻节目带
        3.3.3 "监督+深度"模式的晚间新闻节目带
        3.3.4 "新闻+评论"模式的后晚间新闻节目带
第4章 湖南经视新闻生产的创新
    4.1 新闻内容创新
        4.1.1 深度报道精准对接全省中心工作
        4.1.2 科学规划布局重大宣传报道任务
        4.1.3 立足主流兼顾差异化路线求发展
    4.2 形式创新
        4.2.1 活动策划与新闻报道相得益彰
        4.2.2 不断刷新"新闻+"的嫁接式创新
        4.2.3 特别直播与连线节目的创新
    4.3 渠道创新
        4.3.1 积极占领电视技术发展制高点
        4.3.2 积极探索传统电视频道与网络平台有机衔接
第5章 湖南经视新闻生产的传播效果
    5.1 依托主题活动提高媒体传播力
    5.2 策划年度报道提高媒体引导力
    5.3 肩扛社会责任提高媒体影响力
    5.4 贴近民生百态提高媒体公信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4)湖南环湘自行车赛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赛事相关文献综述
        2.1.1 体育赛事运营与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2.1.2 自行车赛事的相关文献综述
    2.2 体育领域内有关发展战略的文献综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SWOT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理论依据——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4.1.1 战略和战略管理的概念
        4.1.2 战略分析工具
        4.1.3 战略管理过程与战略选择
    4.2 湖南环湘自行车赛基本介绍
        4.2.1 赛事概况
        4.2.2 赛事发展历程
        4.2.3 赛事组织机构
        4.2.4 赛事特色
        4.2.5 赛事市场开发
    4.3 湖南环湘赛SWOT矩阵分析
        4.3.1 赛事内部优势分析(S)
        4.3.2 赛事内部劣势分析(W)
        4.3.3 赛事外部机遇分析(O)
        4.3.4 赛事外部威胁分析(T)
        4.3.5 赛事SWOT分析结果
    4.4 湖南环湘赛战略目标制定
        4.4.1 赛事总体目标
        4.4.2 赛事各组成部分具体目标
    4.5 湖南环湘赛发展战略选择
        4.5.1 赛事内部成长战略的选择
        4.5.2 赛事外部竞争战略的选择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品牌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口号资产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进展与述评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三) 研究评述
    三、选题依据与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内容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品牌、品牌化与旅游目的地品牌
        (一) 品牌
        (二) 品牌化
        (三) 旅游目的地品牌
    二、品牌形象理论
        (一) 形象
        (二) 旅游形象
        (三) 品牌形象
    三、品牌定位理论
        (一) 定位
        (二) 品牌定位
        (三) 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
    四、品牌承诺理论
        (一) 品牌承诺
        (二) 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
    五、品牌信任理论
        (一) 品牌信任的内涵
        (二) 品牌信任的维度构成
    六、品牌资产理论
        (一) 品牌资产
        (二)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
第三章 旅游口号的概念与相关内容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界定
        (一) 口号
        (二) 旅游口号
        (三) 旅游口号的多元视角解读
    二、旅游口号的特征研究
        (一) 国家旅游口号
        (二) 省级旅游口号
        (三) 州市旅游口号
        (四) 景区旅游口号
        (五)四个层次的旅游口号特征比较
    三、旅游口号与旅游品牌的关系
        (一) 旅游口号与品牌名称的关系
        (二) 旅游口号与旅游标志的关系
        (三) 旅游口号的传播载体
    四、旅游口号的发展历程
        (一) 旅游口号的产生
        (二) 旅游口号的发展
        (三) 旅游口号的发展现状
    五、旅游口号的来源、数量、变更、复兴与保护
        (一) 旅游口号的来源
        (二) 旅游口号的数量
        (三) 旅游口号的变更
        (四) 旅游口号的复兴
        (五) 旅游口号的保护
第四章 旅游口号的本质与作用机理研究
    一、旅游口号的本质
        (一) 假设判断
        (二) 理论依据
        (三) 实证检验
    二、旅游口号的主客体作用机理
        (一) 旅游口号的主体
        (二) 旅游口号的客体
        (三) 旅游口号的主客体关系
    三、旅游口号的内外部作用机理
        (一) 旅游口号的对内作用
        (二) 旅游口号的对外作用
        (三) 旅游口号的内外部关系
    四、旅游口号的传播作用机理
        (一) 旅游口号的传播形式
        (二) 旅游口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过滤器”衰减原理
        (三) 实证检验
    五、旅游口号的价值作用
        (一) 社会价值
        (二) 经济价值
        (三) 品牌资产价值
第五章 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关系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旅游口号资产
        (一) 理论来源
        (二) 基本概念
        (三) 研究角度
        (四) 组成要素
    二、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分析与关系假设
        (一) 旅游口号认知
        (二) 旅游口号联想
        (三) 旅游口号感知质量
        (四) 旅游口号感知价值
        (五) 旅游口号关系
    三、旅游口号资产模型构建与结构方程模型
        (一) 旅游口号资产模型构建
        (二) 结构方程模型
第六章 旅游口号资产组成因子分析及假设检验
    一、问卷设计与预试
        (一) 问卷设计
        (二) 预试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一) 因子分析适当性评价
        (二) 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
        (三) 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 问卷调查
        (二) 模型检验
        (三) 模型评价
第七章 旅游口号资产价值测量方法及实证研究
    一、测量方法
        (一) 相关品牌资产价值测量方法
        (二) 理论价值测量
        (三) 现实价值测量
    二、旅游收入预测
        (一) 预测方法
        (二) 预测示范
        (三) 预测过程及结果
    三、我国大陆31个省级旅游口号资产价值评估
        (一) 理论价值评估
        (二) 现实价值评估
    四、云南16个州市旅游口号资产价值评估
        (一) 理论价值评估
        (二) 现实价值评估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 理论研究结论
        (二) 实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和视角创新
        (二) 理论创新
        (三) 方法创新
    三、讨论与展望
        (一) 相关问题讨论
        (二) 后续可研究的重点
        (三) 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附录1:相关旅游口号集锦
附录2:旅游口号调查问卷
附录3:昆明市旅游口号因子分析反映像矩阵
附录4:我国大陆31个省份和云南16个地州国内旅游收入统计资料
附录5:云南省国内旅游收入11种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媒体环境下湖南旅游广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湖南旅游广告的现状与问题
    1. 湖南旅游广告的现状
    2. 湖南旅游广告的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湖南旅游广告的营销策略
    1. 融入湖湘文化
    2. 借势娱乐与亲情
    3. 打造公益特色旅游广告
三、新媒体环境下湖南旅游广告的媒体运用策略
    1. 对传统媒体的创新运用
    2. 借力事件营销
    3. 对新媒体的创新运用策略

(8)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机理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录
表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依据
    第三节 节事及节事旅游的相关概念体系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研究方案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本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本研究的方案
第三章 节事与旅游的融合效应
    第一节 产业经济的集聚效应:基于“人口—产业”视角
    第二节 基于“人口—产业”视角的节事与旅游的集聚效应
    第三节 节事与旅游的互动效应
    第四节 节事与旅游的共生效应
第四章 节事旅游的人口分析:基于消费人口集聚的视角
    第一节 节事旅游(消费)的人口分析框架
    第二节 类型探讨1:节庆活动类旅游人口特征分析及启示
    第三节 类型探讨2:演唱会类的旅游人口特征分析及启示
    第四节 类型探讨3:体育赛事类旅游人口特征分析及启示
第五章 节事旅游资源的创意性开发
    第一节 节事资源的文化本质及其产业化开发的意义
    第二节 节事资源的分类:开发利用导向下的节事资源谱系的构建
    第三节 节事资源的创意开发:用旅游产业化的方式整合节事资源
    第四节 类型探讨:生产性保护视野下传统节事文化资源的开发
第六章 节事旅游产品的专业化生产
    第一节 节事旅游产业的专业化分工
    第二节 节事旅游产品专业化生产的类型、模式及保障机制
    第三节 类型探讨:节事旅游核心产品的专业化生产
第七章 节事旅游产业的集聚化运营
    第一节 节事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化:节事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第二节 节事旅游产业的营销集聚化:节事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传播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上海豫园节事旅游集聚区的集聚化运营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开发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三) 旅游演艺发展分析
        1、旅游演艺基本含义
        2、旅游演艺的类型
        3、旅游演艺的特征
    (四) 国内外旅游演艺研究现状
        1、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现状
        2、国外旅游演艺研究现状
二 旅游演艺产品成功的规律性分析
    (一) 产品创设方面应关注以下关键问题
        1、把握市场需求,突出主题
        2、融入多种元素,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3、注重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设计
        4、不断创新,对产品注入新的元素
    (二) 产品运作方面应关注以下关键问题
        1、旅游演艺产品运作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2、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
        3、实施品牌战略,拓展产品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
三 内蒙古旅游演艺基本概况
    (一) 内蒙古开发的旅游演艺产品
        1、成功的演艺产品——《鄂尔多斯婚礼》
        2、失败的演艺产品——《一代天骄》
    (二) 内蒙古关于旅游演艺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 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艺术创作的市场针对性不强,没有对接游客需求
        2、产品运作主体缺乏市场意识,艺术创作的市场化程度低
        3、旅游业和演出业未能很好的结合,宣传营销不到位
        4、演出经纪机构缺失
        5、缺乏高端旅游演艺人才资源
        6、演出业的投入少
        7、缺乏衍生产品的开发,旅游演艺产品单一
四 内蒙古发展旅游演艺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1、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开发秉赋强
        2、人力资源基础雄厚,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3、旅游演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环境优势
        4、文化投入显着增加,有力支持了艺术业的发展
        5、旅游区位与市场优势给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二) 劣势
        1、政府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滞后,旅游演艺产品发展的局限性较大
        2、政策的落实执行缓慢,创作旅游演艺产品的周期比较长
        3、民众文化消费意识淡薄,市场狭小
        4、旅游季节短暂,制约了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与发展
    (三) 机遇
        1、内蒙古文化市场具备潜力,为演艺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契机
        2、消费者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为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市场
        3、科技的进步,把艺术资源转化为演艺产品带来了方法手段
        4、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内蒙古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四) 挑战
        1、缺乏复合型人才,制约了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
        2、投资存在风险,对开发与发展旅游演艺产品形成挑战
五 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1、政府加强对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发挥宏观政策上的引导作用
    2、采取歌舞院团作为运作主体开发旅游演艺产品,进行产业化运作
    3、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突出特色旅游演艺产品主题
    4、打造精品,提升品牌效应
    5、宣传营销与旅游市场结合,全方位推广产品,产生轰动效应
    6、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拓展产业链
    7、培养和引进高端旅游演艺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南岳衡山旅游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1.1.2 创新旅游形式
        1.1.3 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论文构架
        1.4.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竞争及竞争力的涵义
        2.1.2 关于旅游业概念的研究
        2.1.3 旅游度假地
        2.1.4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概念
    2.2 竞争力模型理论分析
    2.3 景区旅游竞争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
        2.3.2 景区生命周期理论
        2.3.3 比较优势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南岳衡山旅游竞争力分析
    3.1 南岳衡山旅游区的概况
    3.2 南岳衡山旅游业竞争力SWOT分析
        3.2.1 南岳衡山旅游业竞争力优势分析
        3.2.2 南岳衡山旅游业劣势分析
        3.2.3 南岳衡山旅游业严峻挑战分析
        3.2.4 南岳衡山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分析
        3.2.5 小结
    3.3 南岳衡山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3.1 资源禀赋
        3.3.2 旅游环境要素
        3.3.3 需求要素
        3.3.4 营销能力
        3.3.5 接待服务水平
        3.3.6 政府行为与机遇
第四章 问卷调查及实证分析
    4.1 调查方案的设计
        4.1.1 问卷设计
        4.1.2 样本量的确定
        4.1.3 问卷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问卷预试及效度检验
        4.2.1 问卷预检验
        4.2.2 项目分析
        4.2.3 结构效度分析
        4.2.4 问卷实施安排
    4.3 大样本收集与数据分析
        4.3.1 游客的分布特征
        4.3.2 信度、效度检验及因子分析
        4.3.3 景区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4.4 调查分析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南岳衡山旅游业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
    5.1 南岳旅游业的战略定位
        5.1.1 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5.1.2 南岳旅游业的总体战略部署
    5.2 提升南岳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2.1 加大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5.2.2 加强品牌管理,整合旅游要素
        5.2.3 强化旅游文化构建,发展特色旅游
        5.2.4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拓展旅游市场
        5.2.5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旅游管理
结论与展望
    1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2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南岳:打造注意力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谍战电视剧中正面人物形象演变研究[D]. 李建华.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01)
  • [2]延长县旅游形象公众号设计研究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D]. 张妍.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3]基于党台定位下的湖南经视新闻生产研究[D]. 张吉陵. 湖南大学, 2016(06)
  • [4]湖南环湘自行车赛发展战略研究[D]. 刘星.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5]基于品牌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口号资产价值研究[D]. 徐尤龙. 云南大学, 2015(09)
  • [6]新媒体环境下湖南旅游广告发展策略研究[J]. 冯林,季知雨.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04)
  • [7]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A]. 陈志辉. 201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4
  • [8]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 潘文焰.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2)
  • [9]开发内蒙古旅游演艺产品的探索[D]. 吴秀荣. 内蒙古大学, 2013(01)
  • [10]南岳衡山旅游竞争力研究[D]. 彭艳. 中南大学, 2012(06)

标签:;  ;  

南岳:创造注意力经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