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18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18例临床分析

一、18例肺栓塞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宛君[1](2021)在《119例肺栓塞继发肺梗死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肺栓塞是由于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梗死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通常认为较少见且好发于老年伴有心肺基础疾病患者。然而近期研究发现继发肺梗死的肺栓塞患者更年轻,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低。为明确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及转归,并探讨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肺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由肺动脉CT造影确诊的肺栓塞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肺梗死组与非肺梗死组肺栓塞患者组间差异,明确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结果:本研究肺栓塞患者中肺梗死发生率41%(119/289),男女比例1.4:1,平均发病年龄(60.0±13.8)岁,平均身高(166.5±7.9)cm。最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胸闷70例(58.8%)、下肢肿胀或疼痛57例(47.9%)和呼吸困难55例(46.2%),胸痛、咯血和晕厥较为少见,分别为33例(27.7%)、23例(19.3%)和20例(16.8%),肺梗死三联征(即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仅占4.2%。肺梗死征象以近端血管增宽(100例,84.0%)和中央透亮影(91例,76.5%)最常见,Hampton,s Hump征占38.7%(46/119)。肺梗死正确诊断率仅占15%(14/92),误诊率达85%(78/92),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误诊诊断(92%,72/78)。与非肺梗死组相比,肺梗死组更年轻[(60.0±13.8)岁VS(66.1±12.7)岁,P<0.001],随年龄增长肺梗死患者占肺栓塞的比例从18-30岁组的80%逐渐降低至80岁以上组的18%,肺梗死组身高更高[(166.5±7.9)cm VS(163.4±7.9)cm,P<0.001],胸痛(27.7%VS 11.8%,P=0.001)和咯血(19.3%VS 2.9%,P<0.001)症状更常见,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低(49.6%VS 65.3%,P=0.008),与非肺梗死组比较,肺梗死组四级肺动脉血栓(88.2%VS 95.8%,P=0.024)和胸腔积液(24.7%VS 54.6%,P<0.001)更常见。多因素分析发现胸腔积液(OR=5.356)、咯血(OR=4.832)、四级肺动脉血栓(OR=4.152)和身高(OR=1.059)是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18-40)岁肺栓塞患者相比,年龄在≥81岁区间的肺栓塞患者继发肺梗死风险降低。肺梗死组病死率与非肺梗死组无显着性差异,出院随访6个月的肺梗死患者未发生临床不良结局,随访至8周、12周、16周、24周胸部CT肺梗死病灶吸收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多,分别为19%、31%、41%和56%,随访至52周大部分(84%)患者肺梗死病灶吸收恢复正常。结论:肺梗死在肺栓塞患者中发生率不容忽视,典型三联症和Hampton,s Hump征不常见,导致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误诊为肺炎。胸腔积液、咯血、远端栓子和身高是肺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肺栓塞患者肺梗死风险随着年龄增加反而降低。其病死率与非梗死患者类似,大部分患者肺梗死病灶可逐渐吸收。

刘孝敏[2](2020)在《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来自全身静脉系统或右心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E的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瘤栓和感染性栓子等,其中99%的PE栓子是血栓,故也称为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女性盆腔静脉密集,子宫静脉丛与直肠、膀胱静脉丛相交通,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均无法避免损伤。机体在麻醉、制动、脱水及雌孕激素等因素的作用下整个围术期处于高凝状态。特殊的手术体位(头低臀高截石位)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和脱落的风险。因此,妇科手术患者是除骨科手术患者之外又一容易发生PE的高危人群。PE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急,进展快,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是造成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肺栓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肺栓塞发病率的关键措施。在疾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显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妇科手术患者的预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围手术期肺栓塞的防治意识,识别高危人群并在早期给予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妇科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发病率,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资料及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从2000年5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并发肺栓塞的22例患者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接受妇科手术治疗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病例组与对照组1:4的比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具体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疾病类型、合并疾病、吸烟史、是否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s)、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肺栓塞组患者还需要采集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措施、治疗方式和结局。利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校正t检验。先对可能与肺栓塞发生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对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我院妇科术后PTE患者共22例,平均年龄(50.5±11.9)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 患者 8 例,平均 BMI(23.6±1.2)kg/m2。恶性肿瘤患者15例(宫颈癌5例,卵巢癌5例,内膜癌5例),其他良性妇科疾病包括:宫颈癌前病变1例(4.5%)、盆腔脏器脱垂2例(9.0%)、妊娠相关疾病1例(4.5%)、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3例(13.6%)。有合并症9例(高血压7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2例)。开腹手术1例(4.5%),腹腔镜手术 21 例(95.5%)。2.纳入我院妇科术后非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共88例,平均年龄(41.9±12.2)岁,BMI≥25 kg/m2患者9例,平均BMI(22.7±1.2)kg/m2。恶性肿瘤患者22例(宫颈癌9例,卵巢癌7例,内膜癌6例),其他良性妇科疾病包括:宫颈癌前病变5例(5.7%)、卵巢良性肿瘤16例(18.2%)、盆腔炎性疾病7例(8.0%)、盆腔脏器脱垂3例(3.4%)、妊娠相关疾病6例(6.8%)、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29例(33.0%)。有合并症12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开腹手术3例(3.4%),腹腔镜手术85例(96.6%)。3.22例肺栓塞患者中12例(54.5%)发生于术后3d内。22例肺栓塞患者中13例(59.1%)自觉明显呼吸困难,其余症状包括胸痛10例(45.5%)、心悸 5 例(22.7%)、咳嗽 4 例(18.2%)、晕厥 2 例(9.1%)、休克 3 例(13.6%)和咯血1例(4.5%)。22例肺栓塞患者中18例(81.8%)表现出现呼吸急促,其余体征包括心动过速8例(36.4%)、发绀5例(22.7%)、肺部哕音4例(18.2%)、发热3例(13.6%)、哮鸣音3例(13.6%)、低血压3例(13.6%)、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2例(9.1%)、胸膜摩擦音1例(4.5%)、胸腔积液1例(4.5%)。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17/22,90.9%)和D-二聚体升高(22/22,100%)。4.22例肺栓塞患者中12例(54.5%)术前进行了 VTE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均为中高危。13例(59.1%)围术期采取血栓预防措施,其中行间歇性双下肢气囊加压治疗(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并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7 例(31.8%),单独应用 LMWH5例(22.7%),单独行IPC1例(4.5%)。最终结局死亡6例(27.3%),其中直接死亡2例,放弃抢救4例,好转出院继续给予抗凝治疗16例。围术期采取血栓预防措施的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2/13,15.4%)低于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的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4/9,44.4%)。5.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疾病性质、合并疾病、吸烟史、口服避孕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等10项可能与肺栓塞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1)、体重指数(P=0.002)、恶性肿瘤(P<0.001)、高血压(P=0.001)、手术时间(P=0.021)、出血量(P=0.001)与肺栓塞发生相关。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增加(OR=1.845,P=0.045,95%CI:1.013~3.360)、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18,P=0.004,95%CI:1.006~1.030)、合并高血压(OR=4.937,P=0.025,95%CI:1.228~19.851)是影响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具有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2、体重指数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合并高血压是妇科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妇科医生应重视VTE风险评估,并对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采取规范的预防措施。

邹雍维[3](2020)在《133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肺栓塞本身可引起咯血,而肺栓塞也可合并引起咯血的其他疾病,探讨与分析不同情况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咯血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确诊且伴有咯血的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33例患者中包括127例急性肺栓塞和6例慢性肺栓塞(5例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127例急性肺栓塞分为合并引起咯血其他疾病的非单纯组61例和不合并其他咯血疾病的单纯组66例。结果:(1)肺栓塞患者的咯血率为23.75%。在单纯组中,咯血量≤5ml和咯血量≤20 ml分别占80.30%(53/66)、90.91%(60/66)。非单纯组合并肺癌的患者中,咯血量≤5 ml和咯血量≤20 ml分别为68.4%(26/38)、86.8%(33/38)。(2)非单纯组咯血量比单纯组明显增加,咯血量中位数(5(5,125)vs 5(5,5))ml,P=0.000,咯血量≥100ml(29.5%vs 6.1%;P=0.000);非单纯组年龄、吸烟史均高于单纯组,胸痛占比低于单纯组,年龄(64.48±10.60 vs 56.0±19.6;p=0.003),吸烟史(73.8%vs 50.0%;p=0.006)和胸痛症状(18%vs 42.4%;p=0.003)。(3)对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CTEPH、肺栓塞合并肺结核和肺栓塞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发生咯血量≥100ml的风险显着增加(分别是OR=15.00,(95%CI:2.235-100.652);12.00,(3.101-46.437);60.00,(6.552-549.441))。结论:急性肺栓塞和肺栓塞合并肺癌所致咯血以痰中带血、少量咯血多见。CTEPH、肺栓塞合并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动脉畸形以中量大量咯血为主,CTEPH、肺栓塞合并肺结核和肺栓塞合并支气管扩张是咯血量≥100ml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梦兰[4](2020)在《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通过与健康人群对比,分析住院肺栓塞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临床特征、临床生化指标间与患病的关联,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生化指标对肺栓塞疾病的评估价值。[方 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首次确诊为肺栓塞的5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身高相近的原则下,收集同时期健康体检科的6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并提取出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临床特征、临床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肺栓塞组与对照组上述各特征的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肺栓塞与相关特征的关联,使用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价临床生化指标对于肺栓塞评估价值。[结 果]1、肺栓塞病例数逐年增多,2016年至2019年呈大幅上升,其中收治肺栓塞患者最多的科室是呼吸与危重症学科,579例肺栓塞患者首发症状以咳嗽(55.3%)、呼吸困难(39.6%)、胸痛(37.7%)三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仅有36例(6.22%)。2、肺栓塞组患者的平均体重(65.05±10.23Kg)较对照组人群平均体重(60.25±8.83Kg)高,t=-8.628,P<0.001;肺栓塞组患者农民占比(39%)较对照组农民占比(10.8%)高,χ2=236.636,P<0.001。3、肺栓塞组患者既往有手术史(26.8%)、吸烟史(16.4%)、活动受限史(16.4%)、酗酒史(9.7%)、妊娠史(3.3%)占比较对照组占比高。4、肺栓塞组患者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史(51.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46.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6.1%)、糖尿病史(11.7%)、缺血性脑卒中史(9.7%)、风湿免疫性疾病史(7.8%)、恶性肿瘤史(5.2%)、冠心病史(4.7%)占比较对照组人群有上述病史占比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史(OR=2.958,95%CI 1.621-5.398)、BMI(OR=1.236,95%CI 1.142-1.338)、红细胞分布宽度(OR=1.179,95%CI 1.133-1.225)、C反应蛋白(OR=1.120,95%CI 1.085-1.155)、尿酸(OR=1.008,95%CI 1.006-1.011)可能为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OR=0.677,95%CI 0.616-0.745)、氧饱和度(OR=0.658,95%CI 0.609-0.710)可能为肺栓塞的独立保护因素。6、在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尿酸、BMI对于肺栓塞评估价值探索中,氧饱和度对急性肺栓塞综合评估价值最高,血小板分布宽度灵敏度最高,C反应蛋白特异度最高。[结 论]1、肺栓塞发病率逐年上升,吸烟、肥胖、手术、活动受限、合并急性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是肺栓塞的高发人群。2、C反应蛋白、手术史、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BMI可能为肺栓塞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氧饱和度可能为肺栓塞患病的独立保护因素。3、氧饱和度在PE管理中具有很大的评估价值,在本研究中表明其对急性肺栓塞综合评估价值最高,临界值为93.5%。

杨欢欢[5](2020)在《Wells评分、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及YEARS评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评估Wells评分、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以及YEARS评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肺癌入院且行CTPA的2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PA结果分为肺癌合并肺栓塞组和单纯肺癌组。分别用Wells评分、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以及YEARS评分对每名患者进行评估,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制作D二聚体的ROC曲线,计算AUC并选取最佳临界值。结果:222例肺癌患者中合并肺栓塞组81例(36.49%),单纯肺癌组141例(63.51%)。Wells评分、Geneva评分、Wells联合D二聚体阳性、Geneva联合D二聚体阳性、YEAR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3(95%CI:0.485-0.640)、0.537(95%CI:0.459-0.615)、0.633(95%CI:0.557-0.708)、0.626(95%CI:0.551-0.700)、0.669(95%CI:0.598-0.739)。YEARS评分的AUC显着大于Well评分和Geneva评分的AUC(Z=1.96、2.44,均P<0.05)。YEARS评分与Wells评分+D二聚体、Geneva评分+D二聚体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0.83,均P>0.05)。D二聚体预测肺癌合并肺栓塞的AUC为0.790(95%CI:0.727-0.852),最佳临界值为2.97mg/L,此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2%、71.63%、62.61%和87.83%。结论:YEARS评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优于Wells评分、Geneva评分,YEARS评分阴性可排除肺栓塞;Wells评分、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可提高诊断价值;上述五种评分方法用于判定肺癌患者肺栓塞的可能性有一定局限性,需根据肺癌特征进一步修正;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为2.97mg/L,此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徐云燕[6](2020)在《14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肺栓塞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其致死率高,因此了解其发病规律并掌握临床诊断思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分析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一般特征,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从而减少死亡率。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至2019年诊治的14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其中青年组有29例,老年组有117例。通过分析其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预后等,比较两组有无统计学差异,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肺栓塞患者都不是单一发病,本身均存在有一定的基础疾病。2.两组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各不相同。3.青年组D-二聚体诊断阳性率为37.9%,老年组为68.4%,其中老年组使用D-二聚体年龄校正临界值,则诊断阳性率为66.7%。4.青年组69.0%心电图有异常,老年组44.4%心电图有异常。5.NT-pro-BNP、c Tn 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18),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816)。6.青年组死亡率为3.4%,老年组死亡率为12.0%。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60mm Hg、心率>100次/分和入院血糖>8.94mmol/L(p=0.009、0.038、0.024)是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肺栓塞患者往往不是单一发病,而是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其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也各不相同,不具有诊断特异性。D-二聚体年龄校正值对于肺栓塞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其它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动脉血氧分压、心率、入院血糖是影响肺栓塞患者住院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对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周敏[7](2020)在《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指导早期治疗,改善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材料与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03月至2019年04月期间所有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了185例孤立性肺空洞病例,其中肺结核空洞87例、肺癌空洞41例、肺脓肿空洞27例、坏死性肺炎空洞19例、侵袭性肺真菌空洞6例、肺炎性假瘤空洞4例、肺转移瘤空洞1例。1.一般资料: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间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性别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在各病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脓肿、侵袭性肺真菌病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然而,BMI在各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资料:(1)肺结核空洞主要分布在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数空洞不规则,内壁光滑,洞壁钙化常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和卫星病灶是肺结核的特异性CT征象;(2)肺癌空洞以偏心空洞多见,空洞形态不规则,内壁毛糙,常伴淋巴结增大。分叶征、毛刺征、壁结节、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是肺癌的特异性CT征象;(3)肺真菌空洞的CT征象主要包括洞内球征、空气新月征;(4)肺炎性空洞以中心性空洞为主,洞壁周围常见GGO、斑片状浸润影。气-液平面和胸腔积液是肺炎性空洞的特异性CT征象;(5)以3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以5mm、15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良、恶性空洞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65.9%的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仅有35.4%的非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3.实验室资料:(1)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69.2%;(2)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0.0%、47.4%,特异度分别为89.5%、89.5%。而NSE在肺癌空洞与非肺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G试验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GM试验在肺真菌空洞与非肺真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WBC、NE%、PCT、ESR及CRP的诊断肺部炎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0.6%、72.7%、57.6%、93.9%、90.9%,特异度分别为89.4%、86.4%、92.4%、24.2%、28.7%。4.联合分析结果:(1)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结核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6.2%),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6%);(2)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癌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3.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81.6%);(3)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侵袭性肺真菌病特异性CT征象与G试验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100.0%),特异度也较高(95%);(4)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炎性疾病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0%)。结论:1.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年龄差异对病变性质具有提示作用,性别差异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诊断无临床价值。ALB对孤立性空洞疾病的急、慢性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MI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性质判定无临床意义。2.以5mm、15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的初步判定有临床意义,其临床价值优于以3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3.联合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明显提高肺部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钱凤文,李志刚,崔如众[8](2020)在《肺栓塞52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52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心电图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住院后确诊的52例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心电图特征及危险因素,明确其临床特征。结果 52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首发呼吸困难23例、胸痛6例、右上腹痛1例、咯血5例、咳嗽咳痰4例、胸闷5例、晕厥3例。年龄矫正的D-二聚体阴性4例,D-二聚体阳性48例。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25例,SIQIIITIII 1例,房颤1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3例。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增大17例,主肺动脉增宽6例,三尖瓣返流2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5例,右心系统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各异,实验室检查又缺乏特异性,目前肺动脉CT造影(CTPA)仍是确诊肺栓塞的金标准,对存在肺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高度重视,避免漏误诊。

甫尔开提·波拉提[9](2020)在《益气通络方治疗非急性期肺栓塞(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抗凝治疗非急性期(气虚血瘀型)肺栓塞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治疗肺栓塞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室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作为研究对象的60例PTE患者,依据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抗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方中药颗粒剂治疗,中医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采用中医证候量表、6分钟步行试验及凝血功能评价其有效性,采用血常规、肝肾功能评价安全性。结果:(1)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有效率方面: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效,益气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抗凝组有效率为90%,常规西医抗凝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6分钟步行试验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4)凝血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间D二聚体水平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均未明显改变。结论:治疗非急性期肺栓塞(气虚血瘀型),益气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抗凝较单纯常规西医抗凝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疗效显着,安全性可靠。

文景爱,张璐璐,姚慧欣,赵莹[10](2020)在《2009—2019年肺栓塞病例诊断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2009—2019年肺栓塞病例诊断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00例肺栓塞患者,65例影像学检查确诊,35例临床诊断确诊。100例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手术和介入治疗所占比例分别为25.00%、65%、9.00%、1.00%;治疗后,好转、无变化、恶化及死亡所占比例分别为56.00%、9.00%、1.00%及34.00%。根据年龄分组,非老年组患者病死率26.67%低于老年组45.00%。结论加强肺栓塞的防控筛查对于预防不良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18例肺栓塞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例肺栓塞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19例肺栓塞继发肺梗死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3.结果
    3.1 病例纳入与排除结果
    3.2 肺梗死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3.3 肺栓塞患者继发肺梗死的危险因素
    3.4 肺梗死患者的预后转归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肺梗死的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2)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133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肺栓塞合并咯血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Wells评分、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及YEARS评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6)14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肺栓塞临床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危险因素
    1.3 肺栓塞的风险分层及影响因素
        1.3.1 风险分层
        1.3.2 影响因素
    1.4 辅助检查
        1.4.1 D-二聚体
        1.4.2 NT-pro-BNP
        1.4.3 肌钙蛋白
        1.4.4 动脉血气分析
        1.4.5 心电图
        1.4.6 CT肺血管造影(CTPA)
    1.5 其它检查
        1.5.1 通气灌注显像
    1.6 小结
2.前言
3.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标准
    3.3 资料分析
    3.4 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 不同年龄组肺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
    4.2 不同年龄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
    4.3 D-二聚体
    4.4 心电图
    4.5 不同年龄组肺栓塞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4.6 预后比较
    4.7 肺栓塞患者住院死亡率影响因素分析
5.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个人简历

(7)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收集
    2 影像学资料
        2.1 CT扫描技术
        2.2 后处理技术
        2.3 孤立性肺空洞的CT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3 实验室检验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孤立性肺空洞的疾病构成
    2 一般资料
    3 影像学分析
        3.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T-SPOT.TB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各项肺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各项真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各项感染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5 联合分析
        5.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真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与性别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1.2 BMI与 ALB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 CT征象及T-SPOT.TB在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3 CT征象及肺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4 CT征象及真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5 CT征象及感染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6 CT征象在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7 CT征象在肺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肺栓塞52例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2.2 肺栓塞的主要首发症状
    2.3 实验室检查
    2.4 心电图
    2.5 超声心动图
    2.6 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
    2.7 CTPA检查结果
3 讨论

(9)益气通络方治疗非急性期肺栓塞(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计算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本研究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2009—2019年肺栓塞病例诊断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疗效
    2.3 病死率
3 讨论

四、18例肺栓塞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19例肺栓塞继发肺梗死临床分析[D]. 孙宛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刘孝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3]133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D]. 邹雍维.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D]. 李梦兰.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Wells评分、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及YEARS评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D]. 杨欢欢.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2)
  • [6]14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徐云燕.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20
  • [7]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D]. 周敏.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8]肺栓塞52例临床特征分析[J]. 钱凤文,李志刚,崔如众. 黑龙江医学, 2020(03)
  • [9]益气通络方治疗非急性期肺栓塞(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甫尔开提·波拉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2009—2019年肺栓塞病例诊断及疗效分析[J]. 文景爱,张璐璐,姚慧欣,赵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01)

标签:;  ;  ;  ;  ;  

肺栓塞1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