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不应被列入中文教科书

“国经”不应被列入中文教科书

一、“郭靖”不宜进入语文课本(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雪[1](2021)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晓燕[2](2021)在《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当代文学走进新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史料、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研究和建设不断深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彰显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丰硕研究成就。在众多的当代文学研究选题中,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课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研究和探索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而其中对当代经典作家的研究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点。金庸小说经典化是一个非常有学术价值的论题。首先,金庸小说经典化是区别于精英文学的,通俗文学经典化的特殊个案,因此,在评价其经典性意义的时候,我们既要参照传统精英文学经典的评价标准,又要兼顾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商业性和世俗性的一面。其次,在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无比发达的当下,金庸小说经典化也必然受到创作本体的自我修订、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读者消费的文化取向、文学批评的学术规范、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历史与现状、作家个体与社会群体、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等多重内外因素共同形成合力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其经典化历程的。第三,梳理和研究金庸小说经典化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过程,整理和挖掘在这个过程中多重因素和理论话语之间的碰撞与博弈,还原和重塑金庸小说经典化的文学史现场和文学(史)意义,对于我们由此展开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经典化的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经典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论题将从金庸小说本体的经典化、大众传媒与金庸小说的经典化、文学批评界与金庸小说的经典化、金庸小说与通俗文学发展等四个角度出发,考察金庸小说经典化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的生成过程、产生合力的过程、产生效果的过程,力图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在丰富扎实的文学史料中,在纵横捭阖的理论批评体系基础上,搜集和整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绩,拓展和加深对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展现和开辟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的向度。全文分为绪论、正文五章、结语,由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论文中涉及的理论术语、学术概念和专有名词进行宏观梳理与交代。重点讨论何谓“经典”和“经典化”,同时,对金庸小说经典化路径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向度和价值进行展开。第一章旨在提供金庸小说“经典化”历史的、宏观的知识谱系梳理,对影响其创作和传播时间的和空间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等多种因素展开论述和探讨。其中包括对20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商业化都市环境的历史回顾,对金庸其人其文在香港文化界大行其道的内外因素的讨论和辨析,对大陆和台湾地区对金庸小说由排斥到接受过程中涉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将梳理海峡两岸对金庸作品从抵制到接纳的过程,寻找到贯穿其中的文学普适性因素,还原和阐释金庸作品的文化魅力。除此之外,本章还涉及到金庸小说与中国旧派武侠小说之间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讨论,并将之与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同时间段的横向比较并置在一起,以提供最全面、最客观、最真实的关于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第二章是对金庸小说本体的经典性展开研究。在第一章新旧武侠小说的比较基础上,着重讨论金庸小说内在的先天因素,寻找使之成为文学经典的文本特质和文化价值。本部分将着重挖掘金庸小说将文化传承融会于“行侠仗义”武侠主题之下,塑造出人文江湖美学境界的艺术属性。同时,将努力探寻金庸小说突破传统商业化写作传统,在丰富精彩的故事情节中塑造出饮誉文坛的经典人物形象,并由此开拓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创作新境界的方法和路径。此外,金庸小说在承袭传统武侠小说书写模式的同时,将世俗价值与理想主义完美统一、在除暴安良的价值之外做出了关于生命和历史的思考,使其呈现出异于传统武侠小说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以上这些新的变化对金庸小说经典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章是讨论金庸小说经典化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本章将梳理金庸小说初版本的主要内容、销售模式,进而辨析作家、办报人和政论家三重身份笼罩下的金庸在1950、60年代的香港对其小说的市场化运作和文学版图的历史建构所实施的规划和策略。同时,也会对金庸小说各种版本的读者群体和营销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寻找到金庸小说在大众文化崛起的市场环境中,由报刊连载到多媒介方式传播直至被广大读者完全接纳的历史真相。最后,将纵向分析武侠文化与20世纪中国电影的渊源,同时,广泛收集不同时期金庸影视剧播出后的读者反馈、影视收视率调查等数据,对金庸影视剧改编进行全面梳理,厘清金庸影视剧改编中从忠于剧本到篡改原着、从题材取胜到文化消费的两大特点,从而进一步在市场化、消费化的时代背景下,解读金庸小说经典化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讨论金庸小说经典化与文学批评界之间的关系。本章将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对金庸小说认知的历史变化过程,重点分析其背后折射的时代变迁和文化观念更迭。在此基础上,试图从作家作品本体分析、文化场域分析、经典筛选三个角度,对金庸经典化与文学批评界之间的关系进行厘清。另外,本章将对金庸研究的成果进行“再研究”,从而在学术与学术史双重辩证维度的基础上,展示多元视野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在金庸小说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章讨论金庸小说经典化对当代通俗文学的启示意义。本章将以具体文学史事件的整理与回顾为线索,突破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本身,展开对“对通俗文学经典化的原则和标准的讨论”“经典化博弈中作家和读者的关系”等重要文学史问题的思考,考证和辨析这些金庸小说经典化过程中与之相关的重要文学(史)事件,梳理和审视时代变化中文艺思想的更迭,以及文学批评家对金庸小说经典化的批评心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当代文学批评界与大众文学市场化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经济体制变迁与文学运行机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嬗变,以及当代作家和读者的关系调整,等等,这些都是涉及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话题,也是关乎到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建构和文学实践展开的重要问题。结语部分回顾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同时指出金庸小说经典化未来发展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金庸小说经典化与“后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关系;二是金庸小说经典化与时代语境下“去经典化”文化态势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学经典如何应对“去经典化”的时代趋势并寻找其经典化途径。

刘赟宇[3](2020)在《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人类生活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革命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并引发教育由内而外的变革。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基础,泛在学习实现了“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也就是4A学习,任何人(Anyon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手边任何工具(Anydevice)来进行的学习活动,随之而来的是高等院校师生对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我国良好的网络基础,师生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在家中上网获取信息和开展泛在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限制,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这些优势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形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构建新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剖析学习方式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2)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梳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分析教学环境,总结教学理论,归纳了结绳学习规律和泛在学习变维规律,结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依据五个构成要素构建教学模式。(3)在分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高职教育通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移动通信基站运行与维护》的教学实验,其中的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训课程采用仿真软件、演示视频、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遵循知识可视化、内容情境化、动手动脑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验证教学效果。(4)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教学模式提供评价方法和依据。研究具有三个创新点。第一是基于泛在学习在时间、空间、虚实之间维度变化的特点,结合结绳学习规律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梳理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构建了泛在学习视域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达到学生精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第二是基于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首次采用自然实验法对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验证了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第三是从理念和方法上,突出融合创新。在研究思路上,力求将教育学与工学有机融合,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时代背景,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韩慧萍[4](2020)在《高中语文游侠题材作品专题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立辉[5](2020)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积极心理学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上个世纪末提出的一类新型理念,其属于心理学中的一类,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为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纠正错误,改正问题,克服缺点,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并对其进行研究,然后在教育实践中重点扩展和培育学生的这些积极品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指的是语文教师根据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教师以及初中生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并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方法等,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便可以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积极心理学正确地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失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策略。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首先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最终运用于教学设计中,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用积极心理学提供参考。

王辉[6](2019)在《高中语文古典名着回目教学价值开发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古典名着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版块,但也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非常棘手的难题,语言陌生化、体量庞大、阅读周期长,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时也收效甚微,一向被看作是语文教学中名副其实的“鸡肋”,师生面对这一块“难啃的骨头”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随着普遍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语文教学开始聚焦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阅读教学这一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出了古典名着的推荐书目,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群,指出了阅读的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名着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名着效率就成了日益紧迫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之下,语文教学工作者们也充分发挥特长,做法很多,见仁见智。一些一线教师意识到了高中古典名着回目的教学价值,认为可以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抓手,提纲挈领,把握重心。回目是章节的标题,原本就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根据它分配学生任务,划分精读略读范围,也可帮助学生来理解名着文脉,加深阅读印象,提高阅读效率。随着对回目的深入接触,还可发现回目还具有除了阅读之外的独特的教学价值,名着回目整饬匀称,语言典雅别致,文化意蕴丰厚,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高中古典名着是指教育部指定高中生阅读的《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三部巨着,其回目经过了名家的精雕细琢,形成独特固定的“诗体”语言形态,凝结着民族语言文化的智慧结晶。所以通过回目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引导,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悉古典语言文化特征,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着的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有关古典名着回目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厚,但并非都适合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试图对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开发,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对回目的形态节奏、辞格运用、叙事功能以及审美特征有所阐发,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整本书研读和语用方面加以应用,形成教学案例,并总结了古典名着回目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经验。也许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运用中还不够成熟和自如,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调整和解决,但作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董博研[7](2019)在《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的保护 ——由“金庸诉江南”案引发的思考》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虚拟角色的商业化使用越来越多。虚拟角色作为作品中最具艺术性的元素常常被加载到作品中,并且经常被公众所喜爱并被公众记住。此时,虚拟角色产生一定的宣传和识别功能,可以跳出作品本身,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不确定性和其他特征,它是否可以直接受版权保护是有争议的。虽然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进行保护的情况也有存在,但是个人使用虚拟角色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问题仍然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通过“金庸诉江南”案进行引入,从而引出虚拟角色保护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和所涉及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问题。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虚拟角色概念、特点、构成因素、功能等方面进行解构,分析虚拟角色法律性质,从而对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虚拟角色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商品化权在解决虚拟角色保护中的作用并对这种解决思路进行了否定;其次分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模式,明确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虚拟角色的可行性。第四部分重点通过确立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制度思路和具体的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对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保护的制度体系提供建议。第五部分根据上文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保护的相关建议的结论,对首章中“金庸诉江南”案中作出相关评析。

田羽[8](2019)在《网络文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得作品影响广泛。初中学生中有大批网络文学的追随者,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是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写作方面也受到了影响。本文研究网络文学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利用网络文学的积极影响为写作教学服务。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认真分析了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语言、创作方面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文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诸多裨益,利用网络文学可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评鉴作品的能力,以此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当然,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甄别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的积极影响进行写作教学,当然,也要引导学生客观地、理性地看待网络文学,转化其消极影响,为写作教学服务。

陈清华[9](2019)在《作为“生活家”的汪曾祺——以小说《陈小手》为例》文中指出汪曾祺画作。汪曾祺书画简洁明快,遣兴自娱,颇见文人书画气息。他画画,不惯设色,以素净为主。想着画什么,顺手裁张宣纸,就着案头笔墨,随心所欲地涂抹一番。画完,落款,钤印,歪着头,近看远观,然后一笑,起身往客人多的桌边坐下闲聊,再不管刚才大作的去向,洒脱得很。一如取凉于扇,不若清风自来。近年来,汪曾祺研究持续升温,汪曾祺作品一版再版。据作家苏北回忆,汪曾祺去世时,他的家人为每位来送行的人发了一份汪先生的手稿复印件,那篇手稿的题目就叫《活着真好呀》,汪曾祺实在是

陈叮楠[10](2018)在《从节选到原着:高中中长篇小说的阅读延伸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由于教材篇幅限制,经典中长篇小说选入教材的方式往往是“节选”,这类节选式小说文本在教学中容易成为教师的误区。教师在节选类小说教学上,时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内容基于文本片段浅尝辄止,甚至与原着断裂,以至学生在阅读上也出现了碎片化、浅陋化的问题。同时,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对原着“整本书阅读”的呼声愈发响亮,但是策略上却常常舍近求远,忽视了课内节选课文与原着最天然、最紧密的联系,它既是教师原着阅读延伸教学最好的素材,也是学生走进经典长篇小说的最佳入口。因此,本论文将课内的“节选片段”与原着相联系,作为教学切入点,并将“节选类”文本缩小至“小说”这一特定文体,将学段确定为高中,力图探求课内节选小说延伸至课外原着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一章,绪论总述了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界定了“节选文”、“节选小说”、“阅读延伸”三个核心;第二章,依据新课标、节选文的特性、教材编选导向、高中生认知发展四方面论述从节选走向原着的阅读延伸教学的必要性,从关注学生对小说的理解、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习惯的培养、文化传承与滋养几大方面看小说教学阅读延伸的意义;第三章,以教学案例、师生访谈情况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反观当前高中中长篇小说节选教学的问题;第四章,从阅读推进、阅读规划、阅读评价三大方面探求中长篇节选小说的阅读延伸策略,提出了“情节因果勾连”、“人物多面追踪”、“环境钥匙指路”、“主题多元思辨”、“叙事奥妙解锁”五大适合小说阅读的延伸策略,并辅以后期相对具体的阅读计划和有效的阅读评价,加以监督与促进,完善纵向阅读延伸的整个链条。

二、“郭靖”不宜进入语文课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郭靖”不宜进入语文课本(论文提纲范文)

(2)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经典”“经典化”的概念与当代文学经典化
    第三节 金庸小说经典化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金庸小说经典化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在香港的文学生成:商业化与殖民统治场域中的家国想象
    第二节 在大陆和台湾的传播:政治文化影响下的经典认同
    第三节 与旧派武侠小说关系:良暴传统的现代性转向
    结语
第二章 金庸小说本体的经典性:传统文学的渗透与人学叙事的开拓
    第一节 书剑江湖:“行侠仗义”主题的雅化
    第二节 人性挖掘:情节推演中的多元人格塑造
    第三节 彼岸理想:俗世摹写中的生命关怀
第三章 大众传媒与金庸小说经典化:纸质媒介的推广与图像传媒的创新
    第一节 报刊连载:多重合力作用下的文学经典诞生
    第二节 修订、出版及宣传:商品经济策略下的经典塑型
    第三节 跨文类改编:大众文化市场的“再经典”与“泛经典”
第四章 文学批评与金庸小说经典化:学术体系的接纳与权力话语的认证
    第一节 文本批评的经典指认:金庸小说研究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文化场域的内涵丰富:金庸小说价值意义的评估
    第三节 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金庸小说经典地位的夯实
第五章 金庸小说经典化对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启示
    第一节 通俗文学批评标准:娱乐消费和世俗关怀的属性确认
    第二节 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文学机制变革中的姿态转换
结语:未完成的经典化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学习方式演变及泛在学习产生
    3.1 学习方式的演变及泛在化趋势
    3.2 泛在学习的技术基础
    3.3 泛在学习的课程形式
第4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4.1 教学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4.2 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分析
    4.3 教学环境构建
    4.4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4.5 教学活动分析
    4.6 教学评价
    4.7 教学模式构建
第5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实践
    5.1 设计原则
    5.2 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5.3 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5.4 数据分析及教学效果评价
第6章 教学模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 评价原则
    6.2 评价方法
    6.3 评价指标确定
    6.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着作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积极心理学概述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缘由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积极的人格特质
        三、积极的组织系统
    第三节 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二、哲学基础
    第四节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一、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契合学生心理需求的重要途径
        四、增强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五、培养学生积极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第五节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符合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践行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教育价值的需要
第二章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节 积极教育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积极教育品格优势培养
    第三节 积极教育核心能力提升
    第四节 积极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第一节 积极定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一、自尊视角—合理定位
        二、自我效能视角—分层定位
        三、沉浸视角—提升定位
    第二节 积极生成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一、沉浸体验—本我
        二、拓展意义—自我
        三、刻意练习—超我
    第三节 积极转化初中语文教学评价
        一、HAPPY语言模式评价—激励
        二、成长性评价—反馈
        三、优势评价—发展
    第四节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设计以(《岳阳楼记》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问卷1
附录二 学生问卷2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高中语文古典名着回目教学价值开发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实施回目资源开发,丰富教学内容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索阅读路径
        (三)整理回目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契合时代课改要求,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综述
        (一)高中古典名着回目研究综述
        (二)高中古典名着回目教学研究综述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典名着回目教学价值开发
    一、名着回目的特点与功能
        (一)高中古典名着回目的特点
        1.诗体形态,节奏多样
        2.句式整饬,音韵和谐
        3.辞格多样,意蕴丰富
        3.多重人称,表述自由
        (二)高中古典名着回目的功能
        1.预叙统摄功能
        2.勾连照应功能
        3.评价功能
    二、回目的教学价值开发
        (一)熟悉语言形态,培养母语语感
        (二)激活文化因子,点燃学习热情
        (三)密切文本联系,培育思维品质
        1.概括综合能力
        2.比较分析能力
        3.猜测推理能力
        4.批判创新能力
        (四)涵泳品味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1.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2.形式内容兼美的对称架构
        3.景情相生的意境营造
        4.时代映照下的悲剧意识
        5.祸福相依、悲欣交替的哲理思考
第二章 高中语文古典名着回目教学应用基本原则
    一、确立回目筛选原则
        (一)辅助教学原则
        (二)因课制宜原则
        (三)典型适宜原则
    二、贴合回目教学需要
        (一)疏通文义,答疑解惑
        (二)价值判断,正面引导
        (三)创设情境,注重反馈
第三章 古典名着回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古典名着回目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一)理论阐述
        (二)教材分析
        (三)回目解读
        (四)教学实录
    二、古典名着回目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三国演义》中关羽人物形象分析
        (一)理论阐述
        (二)教材分析
        (三)回目解读
        (四)教学设计
    三、古典名着回目在语用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论阐述
        (二)回目语言分析
        (三)教学案例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7)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的保护 ——由“金庸诉江南”案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金庸诉江南”案与其中虚拟角色保护所产生的问题
    第一节 “金庸诉江南”案基本概述
    第二节 由案例所引发的虚拟角色保护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虚拟角色概述
    第一节 虚拟角色基本理论
        一、虚拟角色的概念
        二、虚拟角色的构成要素
        三、虚拟角色的特点
        四、虚拟角色的来源
        五、虚拟角色的分类
        六、虚拟角色的功能
    第二节 虚拟角色保护概况
        一、虚拟角色保护的正当性理由
        二、虚拟角色保护现状
        三、虚拟角色保护现状评价
第三章 虚拟角色保护路径选择
    第一节 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
        一、虚拟角色的着作权法保护
        二、虚拟角色的商标法保护
        三、虚拟角色的专利法保护
        四、虚拟角色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困境
    第二节 虚拟角色的商品化权保护模式
        一、商品化权概述
        二、不应设立商品化权保护模式
    第三节 虚拟角色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保护关系模式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保护的合理性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保护的不足
第四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虚拟角色的制度构建
    第一节 确立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制度思路
        一、明确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虚拟角色的理论依据
        二、厘清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两个关系”
        三、审慎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原则性条款
        四、防止反不正当竞争法过度保护的倾向
    第二节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制度设计
        一、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主体
        二、淡化对竞争关系的明确要求
        三、设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兜底条款”
        四、明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限度
第五章 对“金庸诉江南”案的简要分析及问题回应
    第一节 “金庸诉江南”案的逻辑思路
    第二节 “金庸诉江南”案判决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网络文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标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
    五、文献综述
第一章 网络文学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对网络文学的接受情况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网络文学的概念
        二、网络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初中学生对网络文学的接受情况
        一、初中学生对网络文学的接受情况调查
        二、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目前初中学生的写作情况和写作课情况调查
    第一节 初中学生的特点及目前初中学生写作情况调查
        一、初中学生的特点
        二、初中学生写作情况调查
    第二节 初中语文写作课情况调查
        一、初中语文教师对目前写作教学认识的调查
        二、学生对写作课的期待和网络文学影响的调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文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第一节 充分利用网络文学的积极影响进行写作教学
        一、激发写作兴趣
        二、积累写作素材
        三、训练写作技巧
        四、评鉴促进写作
    第二节 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网络文学
        一、网络文学的弊病
        二、培养学生的甄别能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10)从节选到原着:高中中长篇小说的阅读延伸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关键概念界定
        1.2.1 阅读延伸
        1.2.2 节选文与节选小说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关于节选课文的研究
        1.3.2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1.3.3 联系中长篇节选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节选小说阅读延伸教学的依据与意义
    2.1 节选小说阅读延伸教学的依据
        2.1.1 符合新课标精神,践行新课标理念
        2.1.2 节选小说自身的特殊性与特殊价值
        2.1.3 节选中长篇小说进入教材的主要导向
        2.1.4 高中生认知发展和自我提升的需求
    2.2 节选小说阅读延伸教学的意义
        2.2.1 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小说作品内涵
        2.2.2 利于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2.3 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2.2.4 利于学生传承经典文化,滋养精神世界
第3章 高中节选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小说教学忽视小说的文体特性
    3.2 教学内容窄化,缺乏延伸
    3.3 教学缺乏阅读推动力
    3.4 小说的原着阅读指导缺位
    3.5 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
    3.6 问题的总结及原因分析
第4章 中长篇节选小说的阅读延伸教学策略
    4.1 有效推进的阅读策略
        4.1.1 情节因果勾连
        4.1.2 人物多面追踪
        4.1.3 主题多元思辨
        4.1.4 环境钥匙指路
        4.1.5 叙事奥妙解锁
    4.2 相对完整的阅读规划
        4.2.1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规划
        4.2.2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
    4.3 有效反馈的评价机制
        4.3.1 具体的评价标准
        4.3.2 多方位的评价形式
        4.3.3 多元的评价主体
    4.4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
        4.4.1 教学设计
        4.4.2 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四、“郭靖”不宜进入语文课本(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D]. 杨晓雪. 西南大学, 2021
  • [2]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D]. 黄晓燕. 浙江大学, 2021
  • [3]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 刘赟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4]高中语文游侠题材作品专题教学研究[D]. 韩慧萍. 深圳大学, 2020
  • [5]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 李立辉. 喀什大学, 2020(07)
  • [6]高中语文古典名着回目教学价值开发及应用研究[D]. 王辉.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7]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角色的保护 ——由“金庸诉江南”案引发的思考[D]. 董博研. 甘肃政法学院, 2019(01)
  • [8]网络文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田羽. 苏州大学, 2019(04)
  • [9]作为“生活家”的汪曾祺——以小说《陈小手》为例[J]. 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19(03)
  • [10]从节选到原着:高中中长篇小说的阅读延伸教学研究[D]. 陈叮楠. 集美大学, 2018(10)

标签:;  ;  ;  ;  ;  

“国经”不应被列入中文教科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