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体位及其对脑氧含量的影响

患者体位及其对脑氧含量的影响

一、病人体位及其对脑氧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阳[1](2021)在《不同麻醉深度对脑循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脑循环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80例(n=80),年龄为30~50岁,体重指数(BMI)20~25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n=40):A组(维持麻醉深度BIS值55-60)和B组(维持麻醉深度BIS值40-45)。两组均使用相同麻醉药物及方法行全麻诱导及维持,术中使用微量泵以不同速率泵注丙泊酚使其达到不同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基础状态时(T0)、达到预设麻醉深度时(T1)、手术30min时(T2)、手术1h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Glu)、脑血流平均峰值流速(Vmean)与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结果:1.麻醉深度对MAP、HR的影响。在A组,MAP、HR在T1时降低,T2、T3时逐渐升高,T1时<T0时(P<0.05),T2时<T0时(P>0.05),T3时>T0时(P<0.05),T3时>T2时(P<0.01);在B组,MAP、HR在T1时降低,T2、T3时逐渐升高,但均低于T0时(P<0.05),T3时高于T2时(P>0.05)。组间比较,T0时无明显差异(P>0.05);T1、T2、T3时B组低A组(P<0.05)。2.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在A组,T0时至T3时,Glu逐渐升高,T1时>T0时(P>0.05),T2时>T0时(P<0.05),T3时>T0时(P<0.01),T3时>T2时(P<0.05);在B组,Glu在T1时降低,T2、T3时逐渐升高,T1时<T0时(P<0.05),T2时>T0时(P>0.05),T3时>T0时(P<0.05),T3时>T2时(P>0.05)。组间比较,T0时无明显差异(P>0.05);T1、T2、T3时B组低于A组(P<0.05)。3.麻醉深度对Vmean、PI的影响。在A组,Vmean与PI在T1时降低,T2、T3时逐渐升高,T1时<T0时(P<0.05),T2时>T0时(P<0.05),T3时>T0时(P<0.01),T3时>T2时(P<0.05);在B组,Vmean与PI在T1时降低,T1时<T0时(P<0.05);T2、T3时逐渐升高,但均低于T0,T2、T3时与T0时有显着差异(P<0.05),T3时高于T2时(P>0.05)。组间比较,T0时无明显差异(P>0.05);T1、T2、T3时B组低于A组(P<0.05)。结论:1.加深麻醉可降低脑血流量及颅内压,使脑血流动力学更趋于平稳。2.麻醉药对心血管功能和应激反应的抑制可能影响脑循环。

钟慧[2](2021)在《低气腹压与标准气腹压对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视神经鞘及神经系统预后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及早期筛查意识的提高,我国6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治疗原发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视神经鞘直径作为无创参数,旨在评估不同气腹压联合限制性输液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老年患者颅内压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预防老年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乙状结肠或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I~II级,随机均分为两组(n=30):标准气腹压组(H-气腹压12~14 mm Hg)和低气腹压组(L-气腹压9~11 mm Hg)。围术期采用限制性输液策略,并利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反映颅内压。记录基础ONSD(T0),成功诱导和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头低脚高位后15 min(T2)、45 min(T3)、1 h45 min(T4)及停气腹改平卧位后15 min(T5)的气腹压、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Bis、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右眼ONSD(横经与纵经各两次的平均值)、苏醒室(PACU)拔管时间、术后短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谵妄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并记录麻醉前一天、麻醉苏醒后24h、48h 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Ppeak和Pplat在T24时升高;与H组比较,L组T24时Ppeak和Pplat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34时两组Pa CO2明显升高,H组明显高于L组(P<0.05);麻醉诱导插管后,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ONSD均升高,H组与L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与T0时比较、T25时两组ONSD均明显升高,其中T34时H组较L组ONS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两组ONSD回到T1水平。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h MMSE评分均降低,L组在术后24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低气腹压联合限制性输液策略,可缓解结直肠癌老年患者围术期ONSD的增加,可能有利于提高长时间气腹合并头低脚高位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

张琼帅[3](2021)在《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及其抗痉挛效应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临床试验通过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评价头穴丛刺在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动物实验主要以头穴丛刺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肢体痉挛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探析头穴丛刺对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及其受体GABAA、GABAB的表达,及对BDNF/Trkb-KCC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将72例确诊为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头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单独运动疗法治疗,头针组在对照组运动疗法基础上在顶区和顶前区选取5条穴线加用丛刺治疗,每次留针6小时,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4周。干预4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评分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两组患者肌张力分别进行评定,使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分别进行评价,通过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前(-3~0天)、治疗后(第4周±3天)各评价一次。研究人员采用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所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所得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各组组间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而组内治疗前后结果对比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动物实验: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10只和头针组10只。对照组常规喂养,不做任何处置,而对模型组和头针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方法(MACO)进行脑缺血模型造模。头针组大鼠造模24h后对其采用头穴丛刺法在大鼠百会及左右侧各旁开2mm处针刺,快速捻转1min后留针2h,每日1次,共14d;模型组大鼠造模后正常饲养,每日给予头针组相同强度及时间的抓摸刺激;对照组每日仅给予同头针组相同强度及时间的抓摸刺激。造模24h后对各组大鼠采用Zealonga评分对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价,造模24h及干预14d后对各组大鼠分别采用Narrow ally test进行行为学评价,并采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肌张力。干预14d后,采用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应用石蜡切片及免疫荧光双标测定大鼠梗死区脑皮质内GABA及其受体GABAA和GABAB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三组大鼠梗死部分脑皮质中Trkb及KCC2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三组大鼠梗死区脑皮质中BDNF含量及Trkb含量表达。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9.0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结果1.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头穴丛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可明显降低患者患侧上肢和下肢的痉挛程度,且疗效优于单独运用运动疗法(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明显提升,头针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头针组评分均值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明显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头穴丛刺联合运动疗法明显优于单独运用运动疗法(P<0.05)。2.动物实验:脑梗死模型造模成功24h后,应用Zealong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价。对照组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模型组与头针组相较于对照组均表现明显神经功能损伤情况(P<0.05),而模型组与头针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24h后对大鼠进行Narrow ally test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头针组大鼠站立向脑梗死侧转身几率明显增多(P<0.05),而模型组与头针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治疗14天后,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与头针组向脑梗死侧转身几率仍明显偏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头穴丛刺治疗显着降低了Narrow ally test行为学评分。在大鼠造模24h及干预14d后三组进行肌张力检测结果显示:造模24h后,对照组大鼠肌张力未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头针组均出现肌张力明显增高(P<0.05);经14d治疗后,对照组及模型组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未明显改变,头针组治疗后较其治疗前及模型组治疗后肌张力均明显减低(P<0.05)。干预14d后,对大鼠脑组织切片并进行TTC染色后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未出现梗死区域,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头针组可见明显梗死区域(P<0.05)。而头穴丛刺治疗后与模型组对比,头针组梗死体积显着降低(P<0.05)。干预14d后,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GABA、GABAA、GABAB中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GABA表达明显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GABA表达有所提高(P<0.05),但其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GABAA表达明显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GABAA表达有所提高(P<0.05),但其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GABAB表达明显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GABAB表达有所提高(P<0.05),但其水平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d后,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中KCC2及Trkb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损伤侧皮质中KCC2表达明显减低(P<0.05),而头针组大鼠经头穴丛刺治疗后KCC2表达有所提升,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损伤侧皮质中Trkb表达明显减低(P<0.05).而经头穴丛刺治疗,与模型组对比头针组Trkb表达进一步减低,头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4d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三组大鼠梗死区脑皮质中BDNF及Trkb含量,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损伤侧皮质中BDNF表达减低,头针组大鼠经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BDNF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损伤侧皮质中Trkb表达明显减低(P<0.05),经头穴丛刺治疗,与模型组对比头针组Trkb表达进一步减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头穴丛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可明显减低患者患侧上肢及下肢的痉挛程度,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明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具有临床有效性。2.头穴丛刺疗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低大鼠的痉挛程度,使大鼠行动能力得到提升,对损伤神经具有保护作用。3.头穴丛刺疗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可上调损伤侧皮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含量表达,减低痉挛程度。4.头穴丛刺疗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可调节损伤侧皮质BDNF/Trkb-KCC2信号通路表达,BDNF/Trkb-KCC2信号通路可能是头穴丛刺疗法降低大鼠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结合临床与基础两方面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具有明确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损伤侧脑组织内神经递质有关。头穴丛刺疗法基于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依据“治神调形”法则,本研究为其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提供临床及实验证据。

李冰清[4](2020)在《地氟醚与七氟醚对机器人辅助下老年膀胱癌根治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地氟醚与七氟醚对机器人辅助老年膀胱癌根治术中脑氧代谢影响及术后恢复影响。资料与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辅助下膀胱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地氟醚组(D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分别采用1MAC地氟醚、七氟醚复合0.2-0.3ug/kg/min 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维持 PaCO235-45mmHg,BIS 40-60,鼻咽温36.0℃-37.0℃。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后3min(T0)、改Trendelenburg体位(TP)后30min(T1)、改TP后90min(T2)及关气腹改平卧位20min后(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和BIS,经桡动脉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红蛋白(Hba)、动脉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葡萄糖值(Glua)、动脉血乳酸值(Laca),经颈静脉球部抽取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颈内静脉球部血红蛋白(Hbjv)、颈内静脉球部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球部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球部血葡萄糖值(Glujv)、颈内静脉球部血乳酸值(Lacjv),并计算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Da-jO2)、脑氧摄取率(CERO2)、乳酸生成率(CLP)和葡萄糖摄取率(CGU),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T体位时间、苏醒时间、恢复指令性动作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定向能力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T体位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HR、Hb、Hbjv、CLP、CGU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S组比较,D组在T1、T2的CERO2显着降低(P<0.05)。与S组比较,D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指令性动作以及定向能力恢复时间显着缩短(P<0.05)。组内比较:与T0比较,CO在T1、T2显着升高(P<0.05);与 T0比较,CERO2在 T2显着降低(P<0.05)。结论1.机器人辅助老年患者膀胱癌根治术中地氟醚与七氟醚均能降低脑氧代谢率,地氟醚作用更加显着。2.机器人辅助老年患者膀胱癌根治术后地氟醚缩短苏醒拔管时间,更有益于老年人术后苏醒。

刘凤芝[5](2020)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rSO2和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部分人群中老年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多。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感染、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30天病死率等优点而被大量应用。但是手术也会打乱液体平衡,增加机体氧耗,对心输出量和氧供的需求增加。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一方面人工气腹增加了腹内压,造成腹腔脏器和下肢静脉的血流重新分布,血管阻力增加,降低了氧供指数(indexed oxygen delivery,DOI);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加刺激了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血管加压素,从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手术中的Trendelenburg体位还会造成血液的“再分配”,导致颅内压升高。老年患者本身存在心脑血管代偿功能减退,再加上术前禁食、肠道准备及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的影响,如何进行围术期液体管理,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氧供就变得尤为重要。以前在临床中常采用监测心率、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输注,现在发现这些指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血容量变化,其可靠性受到了质疑。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被认为可以更好地预测液体反应性,还应用到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中。GDFT通过监测动态参数比如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量变异率(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帮助临床医生量化心脏反应性,判断处于Frank-Starling曲线的哪一部分,指导液体输注或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它通过个体化的液体治疗,以期达到最优的组织灌注和氧供。在许多研究中已发现,相比传统的输液策略,GDFT能显着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减少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预后质量。但有一些Meta分析却发现,GDFT并不能降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结局。所以,对结直肠癌手术中GDFT的应用价值,仍有不少争议。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术后切口愈合能力、抗感染能力、胃肠道功能恢复能力等都有赖于组织灌注和氧合情况。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利用光波对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吸收比例,可以连续、实时、无创地监测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rSO2)。相比动脉氧分压、脉搏氧饱和度,局部组织氧饱和度能更早地反映组织灌注和氧合的变化,所以可用于评估液体治疗的效果。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和常规输液方案,对比上肢组织氧饱和度、下肢组织氧饱和度、脑组织氧饱和度及术后转归的变化,探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监测意义及GDFT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登记。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0例,年龄65~8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所有患者进行心率、血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及体温监测。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实施容量控制通气,维持BIS值40~60。采用FloTrac系统实施连续心排量监测。G组依据SW、CI指导输液,当SVV>13%时,输注200ml的羟乙基淀粉。当SVV<13%,则进一步观察CI,若CI<2.5L/min/min2,则使用多巴酚丁胺;若CI在2.5~4.0 L/min/min2,则不处理;若CI>4.0 L/min/min2,则控制输液并适当加深麻醉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C组按常规方法输注5~10ml/kg/h的乳酸林格液和和羟乙基淀粉,晶胶比为2:1。C组维持尿量不低于0.5ml/kg/h,心率和血压变化幅度不大于20%,术中根据情况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采用NIRS技术同时检测肱桡肌、腓肠肌、额部的rS02,三个部位均采用25mm的探头。观察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气腹头低位后5min(T3)、气腹头低位后60min(T4)、气腹头低位后120min(T5)、放气腹后5min(T6)、术毕平卧位5min(T7)时两组的HR、MAP、CI、SVV、rSO2变化。于T1、T4、T7时间点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乳酸、血红蛋白值并进行计算DOI。由专人记录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肾功能情况。研究结果1.本研究完成并纳入分析的患者共74例,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方式、疾病种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两组比较,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总量、尿量、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但G组的晶体量明显少于C组,胶体量明显多于C组(P<0.05)。G组的多巴酚丁胺使用量和频率高于C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和频率则低于C组(P<0.05)。2.两组间比较,HR、MAP无统计学差异。在T5、T6、T7三个时间点上,G组的SVV值低于C组(P<0.05)。在T4~T7四个时间点上,G组的CI值明显高于 C 组(P<0.05)。3.两组间比较,脑rS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4~T7时间点,G组的上肢rS02和下肢rS02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上肢rS02均值与CI均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443 p=0.000;下肢rS02均值与CI均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 r=0.304,p=0.008。4.两组间PH、Lac、H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4和T7时点,G组的DOI值明显高于C组(P<0.05)。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尽管C组有一名患者因为吻合口瘘行二次手术,但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增加了上肢和下肢组织氧饱和度,但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较小。2.外周组织氧饱和度与心脏指数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3.在液体治疗中,外周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比平均动脉压、乳酸更早。4.相比常规输液策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预后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余庆敏[6](2020)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与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前瞻性配对设计,每位研究对象术中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测及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计算rSO2的最佳干预阈值,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rSO2监测与SSEP监测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同时观察rSO2监测在CEA手术中的作用。为rSO2监测在此类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选择择期CEA患者63例,患者58人,ASA分级I-III级,年龄55-82岁,其中5名患者先后行两侧CEA,53名患者行单侧CEA。通过配对设计,术中每位研究对象均进行SSEP监测及rSO2监测。以麻醉后阻断颈内动脉(ICA)前SSEP监测为基础值,阻断后SSEP监测波幅降低≥50%为阳性结果,以SSEP监测为术中低灌注的标准。分别记录阻断前5min、阻断后5min、开放后5min时段的平均rSO2值,及阻断后rSO2的最小值。以基于每个监测值相对于基准参考值的变化百分比、下降的绝对值及监测得到最小值三种算法得到的rSO2值与SSEP结果进行准确性检测作出ROC曲线,求得rSO2监测干预的最佳阈值,比较SSEP监测与rSO2监测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所有58名患者顺利完成63次CEA手术,其中8名患者术中SSEP监测出现阳性,2名患者使用分流。根据SSEP监测作rSO2的ROC曲线,得到最佳干预阈值为rSO2相对于基准参考值下降≥9.48%和/或下降的绝对值≥6.22。在CEA手术中,rSO2的干预阈值与SSEP监测比较,预测脑缺血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91,P<0.001)。两种方法的总体检出率不相同,差别具统计学意义(χ2=12.954,P<0.001)。rSO2监测的敏感性为75%(95%CI:35.58%~95.55%),特异性为87.27%(95%CI:74.90%~94.31%),阳性预测值为46.15%(95%CI:20.40%~73.88%),阴性预测值为96%(95%CI:85.14%~99.30%),准确性为85.71%。rSO2监测在反映血流变化方面优于SSEP监测,对头部体位摆放有指导作用。【结论】在本研究中,基于NIRS的rSO2监测相对于SSEP监测,使用阻断后rSO2下降较基础值>9.48%和/或rSO2下降绝对值>6.22为干预阈值时,敏感性不高,阳性预测值低,说明使用上述阈值时,可能有部分阳性患者不能诊断出来,而有部分患者可能接受不必要的干预。故本研究结果,不支持仅通过rSO2监测来预测CEA患者术中缺血。但rSO2在CEA中反映血流变化方面优于SSEP监测,对术中头部体位摆放有指导作用。

徐昕[7](2020)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脑氧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比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降低中心静脉压的效果,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脑氧、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正常成人患者围术期内脑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择期进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40名,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组(S组),每组20例。入选标准:(1)年龄:18-65 岁;(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8;(3)ASA:Ⅰ~Ⅱ级,无常规麻醉禁忌症,心肺功能良好。排除标准:(1)术前肝功能异常;(2)既往有急性或慢性心脑血管病的经历;(3)不愿意参加研究者。2.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不吸氧的情况下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术前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ABP、PPV。按seidlgne:颈内静脉逆行穿刺法穿刺置管于球部备采集血样并监测CVP。C组患者行硬膜外穿刺(T9-10)置管,硬膜外腔在给予1.5%利多卡因试验剂量后观察,待麻醉平面满意后静脉麻醉诱导;S组直接静脉诱导。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方案一致,均是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诱导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全身麻醉维持时采用异丙酚(3-4 mg/kg/h)、瑞芬太尼(0.1-0.3 ug/kg/min)静脉泵注;硬膜外首次给药时间为切皮前15min,给药剂量为0.15%罗哌卡因10ml,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追加0.15%罗哌卡因5ml。S组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七氟醚(1-2MAC),异丙酚(6-8mg/kg/h)、瑞芬太尼(0.5-0.6ug/kg/min)静脉泵注;两组均监测麻醉深度,维持BIS在40-60之间,根据手术需要,术中可追加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0.06~0.08mg/Kg。术后C组采用PCEA自控镇痛,S组采用PCIA自控镇痛。术中根据PPV调整输液,C组在低中心静脉压期间按需硬膜外临时追加0.5%罗哌卡因5ml。S组术中主要通过限制液体法降低中心静脉压,两组中心静脉压均控制在≤5cmH2O的水平。3.标本收集与检验指标全麻诱导前(T1)、肝门阻断结束后(T2)、恢复室离室前(T3),3个时间点同步收集患者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的结果需要记录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SjvO2),氧分压(PaO2/PjvO2),血红蛋白(Hb),乳酸(Lac)及血糖值(Glu)。根据公式计算出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差(Lacjv-a),脑乳酸氧指数(LOI)等。同时记录三个时间点内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阻断前后输液量及输血情况,术后一天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记录患者VAS评分及CAM-CR评分。结果:1.两组病人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出血量、手术的时间、肝门阻断的时间、输液总量之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阻断前输液量明显高于S组(P<0.05)。2.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中MAP、CVP组内T2时点明显降低,且C组三个时点MAP变化程度小于S组,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CV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组内T2时点比T1、T3时点下降,S组HR组内T2时点比T1、T3时点升高。两组术中BIS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输悬浮红细胞、血浆的病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病人脑氧代谢检测参数3.1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CaO2、CjvO2在T2、T3时点均比T1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两组内SjvO2在T2时点比T1、T3时点降低,T3时点比T1时点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两组T2时点与T1、T3时点相比较,Ca-jvO2升高程度十分明显,T3与T1时点相比较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a-jvO2在T2时点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CERO2在T2时点明显增高,T3时点比T1时点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时点比S组升高,在T3时点比S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4.两组病人脑能量代谢检测参数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差(Lacjv-a)、脑乳酸氧指数(LOI)两组GluER在T2时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ER在T2时点C组比S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cjv-a在T2时点明显升高,T3时点比T1时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OI在T2时点比T1、T3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cjv-a、LOI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5.术后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CAM-C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胸段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以在不限制液体输注的条件下达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5cmH2O)的目的,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术后镇痛。结合围术期脑氧代谢、脑能量代谢的变化及术后CAM-CR的评分,我们认为LCVP期间正常成人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能量代谢会增加,尽管CLCVP期间出现了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现象,但围术期内脑氧供需及脑血流之间的平衡仍在安全范围内,且不会造成神经细胞及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故胸段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半肝切除术中可以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且不会引起脑功能障碍。

陈黎雄[8](2019)在《SVV结合CPP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在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液体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背景: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有效性对其预后有重大影响,其灌注有效性不但受体循环压力的影响,也与大脑自身调节和液体反应性相关。目前很多研究已将颅内灌注压作为反映脑灌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将每搏变异度(SVV)结合脑灌注压(CPP)目标导向性管理脑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液体治疗。同时观察该方法对脑损伤患者术后脑氧供需情况、脑损伤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液体管理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行脑损伤手术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8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者)从手术开始起使用常规补液模式,维持(CVP 512mmHg,MAP 6090mmHg,HR 60120bpm)至术后第7天;B组(实验组)从手术开始起使用SVV目标指导患者的容量管理(SVV大于13时5分钟内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250ml,输注后15分钟再次评估),术后继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CPP 5070mmHg之间。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8天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和死亡率的统计学差异;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间患者术后第1天、3天、5天和7天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颈内静脉球部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动静球部血-动脉血乳酸差(AVD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72个患者纳入研究,治疗过程中由于家属放弃治疗或患者颅内压不可控制的升高(ICP>25mmHg)两组共有10人被排除出组(对照组4人,实验组6人)。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NSE值分别为23.49±4.29ng/ml、18.99±4.02 ng/ml、16.56±3.85 ng/ml、14.40±3.10 ng/ml总体低于对照组的28.06±6.40ng/ml、24.76±6.31 ng/ml、21.40±5.50 ng/ml、17.49±4.36 ng/ml(P<0.05),两组第一天的NSE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的数据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静脉球部血气各指标总体比较对照组SjVO2明显升高、而CEO2、AVDO2、VAPCO2、AVDL较实验组降低(P<0.05)。除了SjVO2、AVDL在第一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同样显示对照组SjVO2升高、而CEO2、AVDO2、VAPCO2、AVDL较实验组降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中脑出血、脑梗死、肺部感染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上消化道出血、尿崩、创伤性癫痫、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疝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OS预后良好率56.6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8.13%(P<0.05),两组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实验组为6.67%,对照组为6.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每搏变异度(SVV)结合颅内灌注压(CPP)目标指导重度脑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液体治疗可以改善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组织氧供需平衡和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能减少脑损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28天的预后评分,但术后28天的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操作性。

王锦[9](2018)在《单肺通气对脑氧代谢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单肺通气对老龄大鼠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研究单肺通气对老龄大鼠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月龄≥18月,体重400-450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分别是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组),单肺通气组(O组);T组和O组大鼠丙泊酚诱导后行气管插管,T组全程双肺通气120min,O组双肺通气5miin后采用插管过深法行单肺通气90min,后恢复双肺通气30min,术中以丙泊酚维持麻醉,C组大鼠保留自主呼吸。每组各取9只大鼠,行分离右颈内静脉、左颈总动脉置管,以单肺通气0、30、60、90、120min时(分别记作T0、T1、T2、T3、T4)采集右颈内静脉和左颈总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颈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02)和脑氧摄取率(CERO2)。各组剩余21只大鼠,于术前5天起行Morris水迷宫定向巡航训练,分别在术后1、3、7天行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脑海马区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的表达水平。结果:1.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连续5大的定向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随着训练大数的增加,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p<0.05),游泳速度无明显改变,而游泳总路程缩短(p<0.05);术后空间探索实验中,与T组比较,O组术后1、3、7大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穿台次数和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指标检测结果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脑氧代谢指标检测:与T组相比,O组在T1-4的Da-jvO2和CERO2均升高(p<0.05);C和T组组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海马组织GABA、Glu水平:与T组相比,O组的脑海马组织GABA水平在术后1天低于T组(p<0.05),术后3、7天GABA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T组相比,O组术后1、3天的Glu值高于T组(p<0.05),术后7天Glu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双肺通气相比,单肺通气可增加老龄大鼠脑氧代谢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大脑海马GABA表达减少、Glu表达增加有关。第二部分:CPAP对老年单肺通气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研究非通气侧肺给予CPAP对老年单肺通气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叶切除术且术中需要单肺通气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0岁,术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量表(MoCA)评分≥2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C组,n=29)和持续正压组(CPAP组,n=31)。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脑氧饱和度(Sc02),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双腔气管导管位置。CPAP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持续给5cmH20正压的纯氧,对照组非通气侧对空气。于麻醉诱导前5min(T1)、气管插管双肺通气后10min(T2)、单肺通气30min(T3)、单肺通气60min(T4)、恢复双肺通气后1Omin(T5)记录ScO2,同时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颈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02)和脑氧摄取率(CERO2)。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即刻、术后第1、3天点采颈内静脉球部血样以ELISA检测血清S-100β、NSE浓度。术前1天及术后1、3天,应用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1.血气分析:与C组比较,CPAP组T3-4时Pa02、Pv02均升高,PaC02在T3-4时降低,SaO2在T3时升高,PvCO2在T35时降低,Qs/Qt在T3-4时降低(p<0.05)。2.脑氧代谢检测:与C组比较,CPAP组T3-5时Sc02及Sjv02均升高,Da-jv02 及 CERO2 在 T3-4 时均降低(p<0.05)。3.术后认知功能检测:与C组比较,CPAP组术后1天MoCA评分升高(p<0.05),术后3天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POCD发病率在术后1、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S-100β、NSE检测:与C组比较,CPAP组术后即刻S-100β和NSE浓度均降低(p<0.05),术后1天NSE浓度降低(p<0.05),术后3天二者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给予CPAP可有效降低肺内分流率,增加氧合,提高血氧分压,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2.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给予CPAP可有效改善脑氧饱和度,降低脑氧代谢,对老年单肺通气患者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提高单肺通气老年患者术后MoCA评分,可能与降低血清S-100β和NSE浓度有关。

徐霞[10](2018)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每年有大量的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出血较多,需输注大量异体血。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是临床常用的围术期血液保护方法之一,在短时间内使血容量急剧增加,但对循环影响较小,并可改善脑氧代谢,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出血,降低异体血的输注率[1]。研究发现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减少异体血的输注[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和不断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是否可以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尚无相关报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有可能引起循环容量增加、脑血流增加、颅内压升高和脑充血水肿,可能会影响循环稳定和脑氧代谢,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需要Trendelenburg(头低脚高)体位和二氧化碳气腹,可能进一步影响机体循环稳定和脑氧代谢。故本研究拟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有效的节约用血及脑保护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证据。研究目的:1.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否可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2.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研究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和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AHH组),对照组为常规输液,以6~8ml/min输注乳酸林格氏液,AHH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即按照乳酸林格氏液(晶体)与6%的羟乙基淀粉(HES)(胶体)1:1的比例,以50ml/min快速输注液体20ml/kg,输注完成后以6~8ml/min的速度输注晶体液,两组术中出血量用等量胶体补充,尿量用等量的晶体补充。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设为12mmHg,Trendelenburg体位为30°头低脚高位。于稀释前(T1)、稀释后l0min(T2)、二氧化碳气腹和Trendelenburg体位后10min(T3)、60min(T4)和停气腹并平卧10min(T5)等5个时间点,经桡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球部采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脑氧摄取率(CER02)、动脉血氧含量(Ca0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0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及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乳酸浓度差值(VADL)等指标,记录颈静脉球部压力(JVP)、MBP、CVP、HR、Hb、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悬液的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并于术前1d和术后1、3和7d采用术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评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情况。研究结果:1.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输血的情况。AHH组患者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OCD的发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MAP和HR变化不明显,两组CVP和JVP于T3和T4两个时间点显着高于其他几个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未出现明显相关并发症。2.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两组患者Da-jvO2和CERO2在T3和T4显着低于T1和T2,AHH组患者在T2~T5显着低于T1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SjvO2在T3和T4显着高于T1和T2,AHH组在T2~T4显着高于T1,在T3和T4显着高于T2,AHH组在T2~T5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VADL在各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可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2.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可以增加患者脑组织氧供,减少脑氧耗,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二、病人体位及其对脑氧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人体位及其对脑氧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麻醉深度对脑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病例入选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1.4 分组
        2.1.5 实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方法
        2.2.3 麻醉管理
        2.2.4 BIS、TCD的应用
    2.3 监测时间点和记录指标
        2.3.1 监测时间点
        2.3.2 记录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体重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MAP与HR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Glu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Vmean与 PI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全麻手术围术期脑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低气腹压与标准气腹压对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视神经鞘及神经系统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气腹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1.3 无创测量颅内压的方法
    1.4 标准气腹压与低气腹压的研究进展
    1.5 降低颅内压的方法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实验的主要药品、试剂和设备
        2.1.1 主要药品
        2.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选择
        2.2.2 入选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2.5 分组
    2.3 实验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麻醉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ONSD监测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各时点呼吸参数的变化
        3.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peak的对比
        3.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plat的对比
    3.3 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的对比
    3.4 两组患者各时点ONSD的变化
    3.5 两组患者苏醒室拔管时间、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3)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及其抗痉挛效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综述一.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研究概况
综述二.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疗及效应机制研究概述
第一章 试验研究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案
    3.研究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章 实验一头穴丛刺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模型大鼠GABA受体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实验二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对BDNF/Trk B-KCC2 信号通路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地氟醚与七氟醚对机器人辅助下老年膀胱癌根治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地氟醚与七氟醚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对老年人术后苏醒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rSO2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6)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与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主要药物、仪器设备
    2.3 临床研究过程
    2.4 主要观察指标及次要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患者术中 SSEP 监测数据及rSO_2监测数据
    3.3 rSO_2监测与SSEP监测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对研究观察结果的讨论
    4.2 rSO_2 监测与其它术中神经监测方式的比较
    4.3 rSO_2监测的优点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5 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评语
答辩决议书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脑氧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切除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SVV结合CPP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在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液体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收集
    2.4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患者实验流程
    3.3 NSE分析指标
    3.4 颈静脉球部血气指标分析
    3.5 术后28 天并发症
    3.6 预后和术后28 天死亡率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综述:脑灌注压在脑损伤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8.致谢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9)单肺通气对脑氧代谢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POCD的发病机制
    1.2 单肺通气与POCD的关系
    1.3 CPAP在单肺通气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单肺通气对老年大鼠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脑氧代谢检测结果
        2.2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2.3 大鼠海马区GABA、Glu的表达水平检测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CPAP对老年单肺通气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与仪器
        1.2 实验器材
        1.3 病例选择
        1.4 试验方法
        1.5 检测指标
        1.6 认知功能评估
        1.7 POCD的诊断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O2的分析
        2.3 术中血气分析及Qs/Qt的分析
        2.4 术中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及脑氧饱和度指标分析
        2.5 认知功能分析
        2.6 血清学指标分析
    3. 讨论
        3.1 CPAP与氧合的关系
        3.2 CPAP对脑氧代谢及POCD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献
致谢

(10)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麻醉方法
    2.3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中各个时间血流动力学和Hb的变化情况
    3.4 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脑氧代谢情况
    3.5 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POCD发生情况
4 讨论
    4.1 脑氧代谢相关指标
    4.2 AHH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对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
    4.3 AHH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4 AHH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4.5 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中Trendelenburg体位和CO_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6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Trendelenburg体位和CO_2气腹对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病人体位及其对脑氧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麻醉深度对脑循环的影响[D]. 刘红阳. 延边大学, 2021(02)
  • [2]低气腹压与标准气腹压对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视神经鞘及神经系统预后的研究[D]. 钟慧. 南昌大学, 2021(01)
  • [3]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及其抗痉挛效应机理研究[D]. 张琼帅.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地氟醚与七氟醚对机器人辅助下老年膀胱癌根治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恢复的影响[D]. 李冰清. 郑州大学, 2020(02)
  • [5]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rSO2和预后的影响[D]. 刘凤芝. 山东大学, 2020(08)
  • [6]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与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比较[D]. 余庆敏. 深圳大学, 2020(10)
  • [7]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脑氧能量代谢的影响[D]. 徐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8]SVV结合CPP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在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液体治疗中的应用[D]. 陈黎雄.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单肺通气对脑氧代谢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 王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10]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D]. 徐霞. 浙江大学, 2018(02)

标签:;  ;  ;  

患者体位及其对脑氧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