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一致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一致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一、数据一致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许倩倩[1](2021)在《S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分布在范围更大的分支机构和其他地区,使得大多数企业网络都需要向广域网转变,以提高用户对云应用及公共和私有资源访问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软件定义广域网(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SDWAN)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它支持混合链路接入,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设备管理和动态路由计算,具有部署快、运维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为了保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高效可靠地访问应用和资源,这就要求SDWAN服务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持续可靠运行,保证业务不中断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引入了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在网络状态特征不变的历史时间段内,统计SDWAN连续服务时长数据并通过服务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满足风险要求的最大无故障运行时间,并在最大无故障运行时间耗尽之前,重新触发收敛性维护和风险评估,以获得最大限度的风险控制能力,这对提高SDWAN服务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SDWAN服务可靠性的背景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2)对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原有SDWAN系统收敛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3)在实验室自研的SDWAN系统上设计并实现了服务风险评估和收敛性维护的功能;(4)在云网环境下,通过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服务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宋子健[2](2021)在《IoT中智能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逐渐普及,需要对物联网产业提供必要的运维服务,以维持物联网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物联网设备在系统中作为服务基础和核心部分,承担着功能实现和设备入网等重要功能,一旦出现故障将对系统整体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物联网设备适合成为物联网系统运维服务的切入点和落地方向。但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存在信息敏感、业务复杂、位置偏僻等不同问题,人工运维成本高,不适用于传统的硬件运维模式。因此设计并实现一种全新的物联网设备运维产品解决上述问题,为整个物联网系统提供运维服务,成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极具意义的方向。论文对物联网设备的运维需求和运维现状进行了确认分析,对智能运维与物联网系统进行结合的落地方向和系统的架构创新进行了研究。之后以微服务思想对整体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形成微服务的架构模式。通过微服务的架构模式,提供了平台化服务,形成了低耦合的结构,满足了便捷性和扩展性的需求。针对可用性的需求,对微服务系统中分布式场景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进行了改进,提出并实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系统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的平衡,满足了系统可用性的要求。论文对智能运维功能进行了研究与实现。分别对箱线图、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算法和孤立森林等算法进行研究与实现,在对三种算法的特点进行测试评估之后,设计实现了分级智能检测机制,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异常检测需求。在检测到异常之后,使用决策树算法根据异常数据进行故障诊断。实现了系统的运维智能化。在研究实现之后,论文对物联网智能运维平台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本文通过代码工程和智能算法,实现了物联网智能运维平台,满足了对物联网系统提供实时智能运维服务的需求。

沈艳涛[3](2021)在《基于许可链的DNS域名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其中,DNS域名服务器作为分布式服务系统承载着网络服务的访问入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来方便人们对信息的分享,但是关键基础设施DNS域名服务系统却是一个中心化的架构,其根服务器数量稀少而且分布不均匀,存在着集中解析霸权且不信任的问题。一旦根域名服务器中的域名信息被删除或者篡改,与其相对应的顶级域名结构体系将无法使用。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拥有去中心化的框架结构,在数据的可信共识和安全存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域名服务系统中将有助于解决集中解析带来的信任问题,对于域名解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DNS域名服务系统中心化带来的信任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许可链的域名服务模型,通过顶级域名区块链TLDChain为域名解析提供可信服务。在域名数据上链方面,设计了灵活的区块数据结构,并通过智能合约完成域名的链上注册和更新功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链数据查询效率,本文引入了区块链域名数据仓库来加快数据的查询,通过设计的域名数据同步算法和一致性校验算法来实现域名数据的同步和域名链上链下数据的快速一致性检验。基于上述的技术成果,本文基于Fabric开源平台,设计和实现了基于许可链的DNS域名服务模块,支持域名的注册、更新、注销和解析等功能。在这其中,首先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模块的整体架构,对其分层结构进行描述。然后在设计中将整个模块分为了五个子模块,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之后通过使用Go语言去进行智能合约的编写,使用平台提供的Fabric-SDK-Go实现业务模块的开发。最后对所设计实现的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效果展示,为去中心化域名解析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方案支撑。

刘成[4](2020)在《基于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医疗系统服务器架构设计这一研究方向深受重视。大多数医疗相关信息系统在进行需求分析、构建设计之时并未考虑到高并发业务流量冲击带来的负载不均和集群无法满足高可用的问题。负载均衡技术作为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当下非常热门且研究趋势良好的技术,与传统的单点服务器架构技术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首先为了实现服务器集群在高并发下的负载均衡,本文针对一致性哈希方法中的数据倾斜问题,对比了现有的数据均衡方案,基于改进一致性哈希设计了一种可扩展、高效的负载均衡方法。该方法构建了虚拟节点最大线性值计算模型和虚拟节点冗余值计算模型,将虚拟节点的构建数量与节点性能值和集群节点数相关联,可以防止哈希倾斜带来的调度不均。接着针对原生master-slave节点主备模型中的主备失效和Session共享问题,对比了现有的主备构建方案和Session共享方案,本文基于选举队列和Redis设计出一种可拓展、可备份的高可用模型。该模型构建了基于选举状态的选举队列,同时将业务逻辑Session管理解耦,可以防止主备失效后缓存数据丢失而造成服务中断。最后本文对系统进行软硬件环境构建,并对功能模块进行原型实现和系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上满足医疗系统的业务需求。该系统已在医院正式上线运行一年,得到了所有科室医疗工作人员的肯定。

杨鑫[5](2020)在《SDWAN系统收敛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离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SDWAN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变得更加灵活,简化了广域网的管理和操作,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这种控制架构下,网络问题和硬件故障很容易导致控制平面的策略与数据平面的转发行为的不一致。这就引出了SDWAN系统的收敛性问题,即当控制系统本身由于存在数据不一致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如何维护状态一致性,收敛到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状态,并最大限度保持数据正常转发。本论文针对SDWAN系统收敛性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网络系统收敛性的概念,对比不同的控制架构对系统收敛性的影响,指出分布式路由协议和SDWAN系统收敛方面的差异性。之后选取几种广泛应用的路由协议与控制器进行收敛性分析,为收敛模型的提出做好铺垫。(2)基于SDWAN三层系统架构,阐述SDWAN系统收敛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SDWAN收敛的具体要求,提出一种面向SDWAN应用的系统收敛性模型,包括收敛相关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将各功能组合为完整的收敛流程。(3)以课题组已有的SDWAN系统—POCO系统为基础,将SDWAN收敛模型具象化到POCO系统中,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具体代码编写。(4)在公有云环境中测试并验证本论文中实现的收敛功能,验证在连续故障发生的情况下,POCO系统仍能收敛到正常状态继续运行,同时保证收敛过程不会对已存在的正常数据转发造成影响。

黄晨[6](2020)在《面向服务架构的分布式事务处理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应用程序中的事务处理机制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手段,当单体应用向服务化应用转型时,事务处理范围由单应用事务延伸至多应用事务,从而引发分布式事务处理问题。本文主要对如何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如何处理事务故障两个具体问题做研究,设计一套符合服务架构高可用、可扩展特点的分布式事务中间件,用于协调多应用事务,解决分布式事务处理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一致性理论的研究,总结出分布式事务的三类常规技术方案:使用二阶段提交协议实现分布式事务;通过可靠的消息模式实现分布式事务;通过两阶段补偿模式实现分布式事务处理。经过对比论证,技术的使用需符合业务场景,在传统行业,例如金融、电信行业,对事务有强一致性要求,指在一次客户端会话中,事务必须即时地保证数据被更新为正确状态。所以本文中间件选用二阶段提交协议技术实现强一致性的分布式事务处理。其次,通过中间件的总体设计确定事务的协调与故障处理方法。事务协调功能通过事务服务器将参与事务的各个服务做关联,使得一次会话中的所有事务参与者形成事务链,以便于相互协作。服务器端选用Zookeeper作为事务服务器存储事务数据并发布相关事件。客户端被设计为通用框架,并以技术包方式集成于应用程序内,客户端的协调功能主要使用拦截器设计模式实现,在接收与反馈请求时进行拦截处理。客户端中的事务管理功能用于订阅事务服务器的事件,客户端以事务主导者或事务跟随者角色加入事务处理过程,各个服务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强一致性的分布式事务处理。在事务故障处理设计方面,提出通过服务降级技术实现异常恢复式编程的方案,减小分布式事务故障的影响范围。并且通过请求链跟踪技术采集服务间请求信息,为运维工作提供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可视化全貌,以降低事务故障下的运维难度。最后,对本文设计与实现的中间件进行测试。中间件在并发测试中可以正确协调并完成分布式事务处理。事务降级功能在故障发生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分布式事务成功处理。该中间件应用于交易处理系统,保证交易生成的订单状态与金额数据的强一致性。在单实例实验环境下的性能测试数据表明该中间件处理性能可达到约500TPS,满足在业务高峰期应对上千笔并发事务请求的指标。

张转霞[7](2020)在《面向Web系统缓存数据管理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系统访问量日益升高,网络拥堵和用户访问时延问题愈发严重,现有的网络带宽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服务请求。因此,数据缓存技术应运而生,缓存技术将部分数据存储于服务器内存或客户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通常的缓存技术大都只考虑针对所有缓存数据的管理过程,而未考虑缓存数据中不同访问频率的数据对象的管理过程,从而导致缓存命中率低。基于上述不足,本文针对Web应用系统中并发访问量最高的电商类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点数据预测的缓存管理方法。首先,通过对多种数据预测方法对比,采用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热点数据预测方法;其次,在缓存实现方面使用了预取技术与缓存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将预测所得的热点数据进行预取并缓存,非热点数据正常缓存;在缓存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热点数据和非热点数据分别进行管理的方法:(1)在缓存替换方面,根据热点数据在一段时间内访问频率高的特点,提出了热点数据的替换策略,通过延长热点数据的缓存驻留时间,实现更快的响应用户请求,从而提高缓存命中率。(2)在缓存数据一致性维护方面,根据热点与非热点数据需求高低不同,分别采用服务器更新方法以及生存时间策略,完成对热点数据以及非热点数据的更新。(3)为了更好的保障系统运行时拥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本文提出了缓存空间阈值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给定缓存空间一个阈值,然后通过算法计算缓存容量,如果缓存容量超出阈值,则清除过期缓存数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通过设计一系列仿真实验以验证上述功能,包括热点数据预测的准确率分析、缓存数据替换策略的对比及命中率分析、缓存数据一致性维护的对比分析、缓存空间控制策略的分析以及系统性能的对比分析。

王佳玮[8](2020)在《面向分布式细粒度一致性模型的编程语言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数据备份系统是互联网服务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是提供高可用服务的重要保障。随着服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能够快速响应不同地区用户的请求,许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数据副本放置到靠近用户的数据中心。然而,在跨地域的数据中心之间进行备份强同步会造成用户请求时延的陡然上升。为解决这一冲突,近年来,一些弱一致性模型相继被提出并被使用在上述场景中。虽然弱一致性模型具有性能优势,但却不能时刻保证上层应用的正确性。因此,结合真实场景中应用的客观需求,研究人员们开始关注混合一致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混合一致性模型可以允许互联网服务的设计者在一致性、系统性能、服务正确性等方面做出权衡,同时也为设计者们带来了编程的负担和挑战。这是因为较弱的一致性模型提供的语义与强一致性的语义不同,编程人员需要确保在强同步缺省的情况下,服务并行执行仍然能够满足应用的语义需求(例如满足状态收敛性或满足特定不变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本文提出了一个细粒度一致性模型和相应的编程语言,并给出了相应的操作语义。新的语言兼顾了实用性和表达能力,可使编程人员表达出其想要的一致性语义,从而避免(1)因为遗漏重要的一致性约束而导致的错误;和(2)由于引人不必要的一致性约束所产生的程序效率损失。其次,本文给出了细粒度一致性模型的相关性质,便于编程人员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后,本文给出用于验证程序满足收敛性和特定不变量的程序逻辑,并给出了程序逻辑的可靠性证明。相关证明的关键引理已在定理证明工具Coq中实现,共计约3100行。最后,本文给出了基于上述一致性模型和语言的分布式备份系统设计和实现。系统使用Java语言实现,共计约5300行代码。除此之外,为保证系统正确性,我们使用了 TLA+模型检查工具对其进行了死锁和活性检查,共计约1500行代码。最后,我们利用该语言实现3个应用程序,并在不同工作负载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语言的通用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

操开波[9](2020)在《多核微处理器缓存一致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的核心频率越来越高,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芯片功耗等问题,使得通过增加内核的核心频率来提高芯片性能的方法遭遇到极大的挑战。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中,为确保各个内核中副本数据相同,必须采用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基于侦听的一致性协议设计简单,但是一致性维护效率低、总线通信量较大;基于目录的一致性协议通信量小、可扩展性好,但是目录存储面积大。随着处理器内核数量的增多,侦听和目录一致性协议面临功耗、面积、延迟和通信量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适用于多核处理器的缓存一致性协议模型。本文在分析传统缓存一致性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总线侦听和目录结构的混合一致性协议。该一致性协议采用分层结构,节点内部内核通过共享总线传输Cache行状态消息,采用基于MOESI(Modified Owned Exclusive Share Invalid)的侦听一致性协议;节点之间采用片上互联结构,设计一个目录结构控制器传输状态消息,节点之间采用基于目录的一致性协议。然后分析混合一致性协议中,内核读写数据一致性的维护过程和DMA(Direct Memory Access)设备读写数据的一致性维护过程。在GEM5(General Execution-driven Multiprocessor Simulator)模拟器中搭建基于SLICC(Specification Language for Implementing Cache Coherence)脚本语言的混合一致性协议模型,通过编译器生成Python脚本,与Ruby模块中内存组件相连接,形成完整的缓存一致性协议模型。最后使用并行测试程序集Splash2(Stanford Parallel Applications for Shared Memory)在GEM5模拟器中进行混合一致性协议模型的性能模拟仿真。模拟侦听、目录和混合协议在FS(Full-System)模式和SE(Syscall Emulation)模式下的性能差距,结果表明混合协议能提高Cache块的命中率,有效降低测试程序的运行时间,特别是内核数量为32个时,运行时间平均减小8%。模拟混合协议在不同内核数量的Cache块命中率和程序运行时间,结果表明当内核数量为32个时,程序的Cache块命中率较高、运行时间最高减小8%,但是随着内核数量继续增多,Cache块的总缺失和有效时间基本不再减小。比较混合协议在不同目录块和不同Cache块大小时的Cache块命中率和性能差距,结果表明目录块和Cache块的增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测试程序Cache块的命中率,并减小运行时间,但是目录结构太大、Cache块较大,使得高速缓存系统愈加复杂和面积规模庞大,导致通信量和延迟增大。

王彦骉[10](2020)在《基于哈希图的数据安全因果一致性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存储环境中数据因果一致性指的是,在对一个节点中的数据、依赖集进行更新的同时,必须确保也能够更新其他副本中的数据、依赖集,即使在分布式存储环境下,也可以满足高可用性和高性能需求。该约束只有在因果依赖性的影响可见时,才对用户事件的因果序有要求。目前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数据因果一致性面临的安全风险也逐渐受到更多重视。用户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云服务环境中难免会存在数据泄露、敏感数据篡改等风险,目前关于数据因果一致性的研究方案中鲜有考虑安全风险的成果。本文主要研究分布式数据因果一致性安全存储模型,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用户的读写操作设计优化的因果一致性约束与安全验证机制为解决分布式存储中因果一致性约束造成较大性能开销的问题,本文基于混合逻辑时钟与数据中心稳定向量,结合哈希图(HashGraph)共识算法,提出了一种使用部分稳定向量和依赖集签名的因果一致性模型:CDH模型(Causal consistence using part Data center stable vector and Hash of dependency series)。在用户读写操作中为用户存取的数据设计校验值,并分别在服务端和客户端提供校验值验证机制。同时为了降低大规模分布式存储中数据同步的通信开销,使用副本部分稳定向量partDSV为数据的增量更新提供依赖集判别依据,最后开发性能测试接口,提供用户更新可见性延迟与吞吐量的统计,为数据因果一致性模型提供安全安全约束下的评估功能。(2)优化数据中心之间同步数据的方式借鉴哈希图共识机制的思想,数据中心之间随机与其余副本同步本地最新稳定状态与对应的数据依赖集安全校验签名HDS(hash of dependency series),分区之间共享数据中心最新状态,各个节点、分区将收到的HDS与本地更新后的的最新状态对应的HDS验证。数据中心与分区内部均更新状态后,所有数据中心即满足实现因果一致性约束,最后通过实验证明,CDH模型不仅提供了安全的因果一致性约束,副本间同步数据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明显降低。

二、数据一致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一致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S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主要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SDWAN服务可靠性研究背景
    2.1 SDWAN技术研究背景
        2.1.1 SDN网络架构介绍
        2.1.2 SDWAN技术介绍
        2.1.3 SDWAN系统收敛性介绍
    2.2 网络服务可靠性与CAP理论
        2.2.1 广义的服务可靠性
        2.2.2 CAP理论及其演化
        2.2.3 CAP理论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2.2.4 CAP理论与风险评估
    2.3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技术研究
    2.4 SDWAN服务可靠性研究进展
    2.5 SDWAN服务可靠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6 POCO2.4系统简介
        2.6.1 POCO2.4系统基础收敛性介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D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
    3.1 SDWAN服务可靠性指标定义
    3.2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技术评估
    3.3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设计与验证
        3.3.1 SDWAN服务风险定义及评价指标
        3.3.2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4 SDWAN系统收敛性的改进设计
        3.4.1 SDWAN系统收敛中的数据分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OCO2.4服务可靠性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4.1 POCO2.4系统服务可靠性组成模块及整体流程
        4.1.1 功能模块介绍
    4.2 POCO2.4系统服务可靠性需求分析
    4.3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功能设计
    4.4 服务风险评估功能设计
    4.5 收敛性维护功能设计
        4.5.1 POCO2.4系统已有的数据一致性维护流程
        4.5.2 POCO2.4系统收敛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OCO2.4系统服务可靠性维护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总体架构与开发技术介绍
        5.1.1 开发语言
        5.1.2 开发框架及依赖
        5.1.3 总体架构说明
    5.2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模块简介
        5.2.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3 风险评估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模块简介
        5.3.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4 收敛性维护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4.1 模块简介
        5.4.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收敛性维护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过程中获取测试结果的方法
    6.3 功能测试
        6.3.1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功能测试
        6.3.2 收敛性维护功能测试
    6.4 性能测试
        6.4.1 收敛性维护耗时测试
第七章 总结和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发成果

(2)IoT中智能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物联网发展现状研究
        1.2.2 智能运维发展现状研究
        1.2.3 系统架构现状研究
        1.2.4 数据一致性和分布式事务现状研究
        1.2.5 异常检测算法现状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智能运维平台相关技术
    2.1 微服务相关技术
        2.1.1 微服务架构简述
        2.1.2 微服务框架Spring Cloud
        2.1.3 微服务间通信
        2.1.4 服务框架Spring Bot
    2.2 数据库相关技术
        2.2.1 关系型数据库MySQL
        2.2.2 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
    2.3 数据一致性与分布式事务
        2.3.1 CAP原则与数据一致性
        2.3.2 分布式事务与二阶段提交
    2.4 智能运维算法
        2.4.1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算法
        2.4.2 孤立森林算法
        2.4.3 决策树
        2.4.4 箱线图
        2.4.5 信息准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功能分析与定位
    3.2 系统功能层级设计
    3.3 系统架构设计
    3.4 业务模块架构设计
    3.5 平台基础功能开发
        3.5.1 框架搭建
        3.5.2 网关开发
        3.5.3 监控大盘实现
        3.5.4 消息队列实现
    3.6 平台业务功能开发
        3.6.1 用户模块开发
        3.6.2 接入模块开发
        3.6.3 数据模块开发
        3.6.4 运维模块开发
        3.6.5 故障诊断模块开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数据一致性的实现
    4.1 数据一致性设计
        4.1.1 数据性一致性实现方法与研究
        4.1.2 数据一致性场景与分析
    4.2 解决方案实现
        4.2.1 消息队列事务解决方案实现
        4.2.2 同步调用与异步回调解决方案实现
        4.2.3 热点数据缓存解决方案实现
    4.3 测试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运维服务研究与实现
    5.1 智能运维算法研究与选型
    5.2 箱线图检测算法实现
    5.3 时序检测算法设计与实现
        5.3.1 时序分析
        5.3.2 统计模型选型
        5.3.3 ARIMA模型实现
    5.4 孤立森林算法实现与优化
        5.4.1 孤立森林算法实现
        5.4.2 算法优化研究
    5.5 故障诊断算法设计与实现
    5.6 智能运维功能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平台测试分析
    6.1 测试用例设计
    6.2 测试过程及分析
        6.2.1 界面测试
        6.2.2 功能测试
        6.2.3 性能测试
        6.2.4 安全性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许可链的DNS域名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 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及研究现状
    2.1 传统域名架构介绍
        2.1.1 域名架构
        2.1.2 域名解析
    2.2 区块链技术
        2.2.1 区块链概述
        2.2.2 区块链架构
        2.2.3 区块数据存储
        2.2.4 智能合约
        2.2.5 查询优化方法
    2.3 区块链与DNS结合的相关研究
    2.4 Hyperledger Fabric
        2.4.1 概述
        2.4.2 交易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许可链的DNS域名服务模型
    3.1 引言
    3.2 服务模型
    3.3 域名数据存储
        3.3.1 区块数据结构
        3.3.2 域名数据上链
    3.4 数据查询优化
        3.4.1 域名数据仓库
        3.4.2 数据同步与校验
        3.4.3 数据查询
    3.5 域名解析
    3.6 实验与评估
        3.6.1 实验环境搭建
        3.6.2 实验结果及评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许可链的DNS域名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需求分析
        4.2.1 功能需求
        4.2.2 非功能需求
    4.3 概要设计
        4.3.1 模块架构设计
        4.3.2 模块功能设计
    4.4 详细设计
        4.4.1 域名数据管理子模块
        4.4.2 域名数据优化子模块
        4.4.3 域名解析子模块
        4.4.4 用户信息子模块
        4.4.5 区块链监控子模块
    4.5 模块实现
        4.5.1 网络环境搭建
        4.5.2 数据模型实现
        4.5.3 模块开发
        4.5.4 模块部署运行
    4.6 模块测试
        4.6.1 功能测试
        4.6.2 运行效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基础知识
        2.1.1 集群技术
        2.1.2 负载均衡技术
    2.2 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技术研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小结
    2.3 服务器集群高可用技术研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3.3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模块分析
        3.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3.1.2 系统的功能分析
    3.2 总体架构设计
        3.2.1 系统总体架构
        3.2.2 系统网络部署总体架构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用户管理子系统设计
        3.3.2 版本控制子系统设计
        3.3.3 负载均衡子系统设计
        3.3.4 集群高可用子系统设计
        3.3.5 集群状态监控子系统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一致性哈希的负载均衡方法
    4.1 一致性哈希在负载均衡中的现存问题
    4.2 基于改进一致性哈希的负载均衡方法详细设计
        4.2.1 虚拟节点数量计算模型
        4.2.2 节点性能比
        4.2.3 虚拟节点最大线性值
        4.2.4 虚拟节点冗余值
    4.3 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与方法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Redis的服务器集群高可用模型
    5.1 高可用模型在服务器集群中的现存问题
    5.2 基于Redis的高可用模型详细设计
        5.2.1 架构设计
        5.2.2 集群主备构建策略
        5.2.3 Session共享策略
    5.3 实验与分析
        5.3.1 实验环境与方法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原型实现与测试
    6.1 系统环境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系统原型实现
        6.2.1 用户管理子系统原型
        6.2.2 版本控制子系统原型
        6.2.3 集群高可用子系统原型
    6.3 系统功能测试
        6.3.1 用户登陆测试
        6.3.2 版本控制测试
        6.3.3 集群高可用测试
        6.3.4 负载均衡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SDWAN系统收敛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主要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SDWAN系统收敛性研究背景
    2.1 网络系统收敛性
        2.1.1 网络系统收敛性的概念
        2.1.2 网络系统控制架构对收敛性的影响
        2.1.3 网络系统收敛性的评判准则
    2.2 路由协议收敛技术研究与分析
        2.2.1 BGP
        2.2.2 OSPF
    2.3 SDN控制器收敛技术研究与分析
        2.3.1 Google Espresso控制器研究与分析
        2.3.2 ONOS控制器
        2.3.3 小结
    2.4 混合式SDN控制架构下路由稳定性技术研究与分析
    2.5 SDN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一致性研究与分析
第三章 SDWAN系统收敛性模型设计
    3.1 SDWAN系统简介
        3.1.1 SDWAN系统架构
        3.1.2 SDWAN系统数据分类
        3.1.3 SDWAN系统收敛性
    3.2 收敛模型设计
        3.2.1 功能描述
        3.2.2 整体架构
        3.2.3 一致性维护模块
        3.2.4 集群同步模块
        3.2.5 通信模块
        3.2.6 面向应用的收敛性维护模块
        3.2.7 收敛功能编排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OCO2.4系统收敛性模块需求分析与原理设计
    4.1 面向虚拟专线计算应用的系统收敛性实现与分析
        4.1.1 POCO2.4系统简介
        4.1.2 POCO2.4系统基础数据划分
        4.1.3 虚拟专线计算应用逻辑自洽
        4.1.4 收敛相关模块整体架构
        4.1.5实现目标
    4.2 基础数据一致性维护功能需求分析
        4.2.1 路由表信息一致性维护需求分析
        4.2.2 拓扑信息一致性维护需求分析
        4.2.3 流表信息一致性维护需求分析
        4.2.4 网元状态信息一致性维护需求分析
    4.3 控制器内存集群同步方案优化需求分析
    4.4 面向虚拟专线计算应用的收敛性维护功能需求分析
    4.5 基础数据的一致性维护原理设计
        4.5.1 拓扑信息一致性维护原理设计
        4.5.2 流表信息一致性维护原理设计
        4.5.3 路由表信息一致性维护原理设计
        4.5.4 网元状态一致性维护原理设计
    4.6 控制器集群内存同步功能原理设计
    4.7 面向虚拟专线计算应用的收敛性维护原理设计
    4.8 收敛功能编排原理设计
        4.8.1 POC02.4正常运作时收敛流程
        4.8.2 连续故障状态时POC02.4系统的收敛流程
第五章 POC02.4系统收敛性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总体设计与实现
        5.1.1 开发语言
        5.1.2 第三方依赖
        5.1.3 总体架构与模块说明
        5.1.4 配置文件
    5.2 面向PathApp的收敛性维护模块设计与实现
        5.2.1 模块说明
        5.2.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3 Raft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模块说明
        5.3.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4 CONSISTENCE模块设计与实现
        5.4.1 模块说明
        5.4.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5 PEDL模块设计与实现
        5.5.1 模块说明
        5.5.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6 收敛功能编排模块设计与实现
        5.6.1 模块说明
        5.6.2 详细设计与实现
第六章 POCO2.4系统收敛性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结果数据来源
    6.3 面向路径计算应用的系统收敛流程测试
        6.3.1 控制器故障场景系统收敛测试
        6.3.2 混合故障场景系统收敛测试
        6.3.3 连续故障场景系统收敛测试
    6.4 测试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发成果

(6)面向服务架构的分布式事务处理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分布式事务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4 研究内容与工程应用价值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分布式事务处理的相关理论
        2.1.1 事务
        2.1.2 一致性模型
        2.1.3 分布式事务处理
    2.2 中间件涉及的相关技术
        2.2.1 基于REST约束的HTTP协议通信技术
        2.2.2 分布式协调技术
        2.2.3 请求链跟踪技术
        2.2.4 服务降级技术
        2.2.5 基于JMS的消息通信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间件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3.1 中间件的需求分析
        3.1.1 事务主导者服务的功能需求
        3.1.2 事务跟随者服务的功能需求
        3.1.3 开发与运维人员的功能需求
        3.1.4 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性能需求
    3.2 中间件的设计目标与总体设计
        3.2.1 设计目标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2.2 中间件总体设计
        3.2.3 数据结构设计
        3.2.4 事务处理流程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间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事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1 事务处理器的设计
        4.1.2 事务处理器的实现
        4.1.3 事务管理器的设计
        4.1.4 事务管理器的实现
        4.1.5 资源管理器的设计
        4.1.6 资源管理器的实现
        4.1.7 全局序列的设计
        4.1.8 全局序列的实现
    4.2 日志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日志处理器的设计
        4.2.2 日志处理器的实现
        4.2.3 降级编程接口的实现
    4.3 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事务模块通信设计
        4.3.2 事务模块通信实现
        4.3.3 日志模块通信设计
        4.3.4 日志模块通信实现
        4.3.5 服务间的事务HTTP通信设计
        4.3.6 服务间的事务HTTP通信实现
    4.4 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4.1 运维平台的设计
        4.4.2 运维平台的实现
        4.4.3 运维平台的功能界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目标
    5.2 测试环境
    5.3 事务主导者功能测试
        5.3.1 测试目标
        5.3.2 测试用例
        5.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4 事务跟随者功能测试
        5.4.1 测试目标
        5.4.2 测试用例
        5.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5 事务服务降级功能测试
        5.5.1 测试目标
        5.5.2 测试用例
        5.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6 分布式事务处理性能测试
        5.6.1 测试目标
        5.6.2 测试用例
        5.6.3 测试性能对比
        5.6.4 测试结果与分析
    5.7 测试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7)面向Web系统缓存数据管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销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1.2.2 缓存数据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2.2 支持向量机法
        2.2.1 分类器
        2.2.2 核函数
    2.3 Web缓存数据管理技术分类
        2.3.1 客户端数据缓存技术
        2.3.2 服务器缓存技术
        2.3.3 数据库缓存技术
    2.4 Web缓存数据管理关键技术
        2.4.1 缓存组织结构
        2.4.2 Web缓存置换策略
        2.4.3 Web缓存一致性维护策略
        2.4.4 Web缓存空间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热点数据预测的缓存管理研究
    3.1 热点数据预测
        3.1.1 热点数据定义
        3.1.2 热点数据评价标准
        3.1.3 数据预处理
        3.1.4 特征向量选择
        3.1.5 热点数据预测
    3.2 数据的缓存组织与管理
        3.2.1 缓存对象模型设计
        3.2.2 Web缓存组织与管理
    3.3 置换策略的研究
        3.3.1 热点数据的置换策略
        3.3.2 非热点数据的置换策略
    3.4 一致性维护策略的研究
        3.4.1 一致性问题的发生
        3.4.2 面向热点数据的一致性维护
    3.5 缓存空间控制方法的研究
        3.5.1 缓存空间控制的必要性
        3.5.2 缓存空间阈值策略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点数据预测与缓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1 热点数据预测与缓存管理概述
    4.2 热点数据预测的设计与实现
    4.3 面向热点数据缓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3.1 核心类的设计与实现
        4.3.2 缓存置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3 一致性维护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4 缓存空间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方案设计
        5.1.1 实验环境
        5.1.2 实验设计
    5.2 热点数据预测准确性测试与分析
        5.2.1 实验数据准备
        5.2.2 热点数据预测分析对比
    5.3 缓存置换策略的测试与分析
        5.3.1 热点数据置换策略测试分析
        5.3.2 非热点数据置换策略测试分析
        5.3.3 缓存命中率分析
    5.4 一致性维护的验证与分析
        5.4.1 热点数据一致性维护验证
        5.4.2 非热点数据一致性维护验证
    5.5 缓存空间控制验证
    5.6 缓存管理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面向分布式细粒度一致性模型的编程语言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
        1.2.1 一致性模型
        1.2.2 基于混合一致性模型的数据备份系统
        1.2.3 弱内存模型和并发程序逻辑
        1.2.4 面向分布式混合一致性模型的编程语言
    1.3 主要贡献
        1.3.1 细粒度一致性模型及语言设计
        1.3.2 与一致性相关的性质及证明
        1.3.3 与程序语义相关的性质及证明
        1.3.4 细粒度一致性模型的系统实现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背景介绍
    2.1 系统模型
        2.1.1 运行流程和历史轨迹
        2.1.2 历史轨迹示例
    2.2 一个启发性的实例
        2.2.1 同步和依赖
        2.2.2 明确操作的副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细粒度一致性语言设计
    3.1 语法的定义
    3.2 语言的应用实例
        3.2.1 银行系统
        3.2.2 add-win集合
        3.2.3 拍卖系统
    3.3 操作语义的定义
        3.3.1 客户端状态转换规则
        3.3.2 服务器端状态转换规则
    3.4 语言的性质
        3.4.1 操作同步和操作依赖
        3.4.2 仲裁顺序
        3.4.3 同步关系、依赖关系和程序顺序
        3.4.4 一致性
        3.4.5 示例:银行系统同时取钱
    3.5 不同的一致性保证
        3.5.1 因果一致性
        3.5.2 基于变量的因果一致性
        3.5.3 顺序一致性
        3.5.4 基于变量的顺序一致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程序逻辑与验证
    4.1 验证程序满足收敛性的程序逻辑
        4.1.1 收敛性和可交换性
        4.1.2 稳定的存储状态
        4.1.3 独一的请求
        4.1.4 示例1:验证拍卖系统的收敛性
        4.1.5 示例2:验证add-win集合的收敛性
    4.2 验证程序满足特定不变量的程序逻辑
        4.2.1 不变量
        4.2.2 独立执行
        4.2.3 独立接受
        4.2.4 示例:银行系统账户余额不小于0的条件
    4.3 使用Coq验证程序逻辑的正确性
        4.3.1 Coq简介
        4.3.2 使用Coq验证收敛性和不变量程序逻辑的可靠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细粒度一致性协议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5.1 服务器端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5.1.1 如何模拟全局消息缓冲区?
        5.1.2 如何决定全局历史记录和仲裁顺序?
        5.1.3 如何进行垃圾回收?
    5.2 服务器端系统运行流程
    5.3 使用TLA+验证服务器端实现的正确性
        5.3.1 TLA+简介
        5.3.2 使用PlusCal算法语言对服务器端建模
        5.3.3 使用TLC工具检查服务器的死锁和活性
    5.4 其他实现细节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实验与分析
    6.1 实验环境
        6.1.1 站点配置
        6.1.2 工作负载
        6.1.3 性能评估指标
    6.2 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
        6.2.1 三个应用实例运行时的吞吐量和延迟
        6.2.2 不同的一致性保证对延迟的影响
        6.2.3 公平性对延迟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定理3.1的证明
    A.1 引理A.1的证明
    A.2 引理A.2的证明
    A.3 其他引理的证明
    A.4 命题3.2的证明
附录B 命题3.3、3.4、3.5和3.6的证明
附录C 定理4.1的证明
附录D 定理4.2的证明
附录E 系统模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9)多核微处理器缓存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
    2.1 高速缓存不一致性原因分析
    2.2 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的处理机制
        2.2.1 一致性协议的写策略
        2.2.2 一致性协议的状态消息传播方式
        2.2.3 Cache的映射方式
    2.3 基于侦听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
        2.3.1 MESI侦听一致性协议
        2.3.2 MOESI和MESIF侦听一致性协议
        2.3.3 Dragon一致性协议
    2.4 基于目录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
    2.5 其他结构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
        2.5.1 基于Token结构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
        2.5.2 Hammer一致性协议
    2.6 提高缓存一致性协议性能的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侦听和目录的混合一致性协议
    3.1 混合一致性协议的分层结构
    3.2 基于MOESI的总线侦听协议
        3.2.1 MOESI侦听协议的模型
        3.2.2 侦听协议控制器的设计
    3.3 混合一致性协议中的目录协议
        3.3.1 目录结构的设计
        3.3.2 目录存储器的设计
    3.4 读写数据一致性的维护过程
        3.4.1 内核读数据的一致性维护过程
        3.4.2 内核向Cache写数据的一致性维护过程
        3.4.3 DMA读写数据的一致性维护
    3.5 混合一致性协议的异常处理机制
        3.5.1 一致性协议的死锁情况
        3.5.2 一致性协议的活锁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一致性协议的性能测试
    4.1 模拟器GEM5简介
    4.2 并行测试程序SPLASH2
    4.3 混合一致性协议的实现过程
        4.3.1 SLICC生成缓存一致性协议模型
        4.3.2 一致性协议的操作状态
    4.4 基于X86和ARM两种内核系统的一致性协议性能测试
        4.4.1 侦听、目录和混合一致性协议的性能测试比较
        4.4.2 混合一致性协议不同内核数量的性能测试
        4.4.3 混合一致性协议不同目录块容量的性能测试
        4.4.4 混合一致性协议不同Cache行容量的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本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哈希图的数据安全因果一致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数据因果一致性原理
    2.2 共识机制与哈希图算法
        2.2.1 相邻事件间的八卦闲聊
        2.2.2 分布式节点的虚拟投票
        2.2.3 异步拜占庭容错
    2.3 时钟信息同步方法
        2.3.1 物理时钟与GentleRain
        2.3.2 混合逻辑时钟
    2.4 服务端中的查询请求放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哈希图的安全因果一致性模型
    3.1 客户端中的数据安全因果一致性约束
        3.1.1 因果一致性约束
        3.1.2 数据安全校验机制
    3.2 服务端处理过程的设计
        3.2.1 查询请求处理与安全约束
        3.2.2 写入请求处理与安全约束
    3.3 副本间数据的同步
        3.3.1 心跳机制更新数据和状态
        3.3.2 复制消息更新与校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实验及分析
    4.1 实验准备
    4.2 时钟偏移对写入等待时间的影响
    4.3 查询放大对响应时间的影响
        4.3.1 时钟漂移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4.3.2 理想环境下的表现与吞吐量分析
    4.4 通信时延对更新可见性延迟的影响
    4.5 安全校验签名的误检率分析
    4.6 稳定向量对客户端吞吐量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数据一致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S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许倩倩.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IoT中智能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宋子健.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许可链的DNS域名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D]. 沈艳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基于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成.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5]SDWAN系统收敛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杨鑫.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面向服务架构的分布式事务处理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D]. 黄晨. 东南大学, 2020
  • [7]面向Web系统缓存数据管理方法的研究[D]. 张转霞.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8]面向分布式细粒度一致性模型的编程语言设计与实现[D]. 王佳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9]多核微处理器缓存一致性研究[D]. 操开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10]基于哈希图的数据安全因果一致性模型研究[D]. 王彦骉. 河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数据一致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