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专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浅谈中专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一、浅谈中专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黄如玉[1](2021)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以吉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对教育公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还关乎社会公平,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重点校,薄弱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占比越来越少,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研究基于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的事实,以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家长、教师和学校对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满意度。在得到调研数据后,从调研结果中分析吉安市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调研发现,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资配置失衡,吉安市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在学校间严重失衡,容易师资整体水平差距越拉越大;第三,生源的问题,当原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满意的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寻求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第四,学校布局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造成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地方配套设施不平衡;第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为了解决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公正合理地教师评价体系,促进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第二,增加教育资金投入,确保这些资金的使用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第三,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创新、稳定、发展、均衡等协调中,创造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第四,实施教师轮岗制度,推动教师资源的均衡分布。

任雪[2](2021)在《卢松安藏书研究》文中认为卢松安是我国近现代的知名藏书家,其藏书楼号“易万卷庐”,收藏主要以易学类图书为主,被人称为“易癖”。另又兼顾收藏工具书、文史类等图书,服务于其个人的学术研究。其一生任职多个机构,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晚年他将易学类古籍1000余种捐赠给山东省图书馆,为山东省图书馆建立易学专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根据所藏的易学类图书整理编纂成的《易庐易学书目》手稿,是一部易学类的专科目录,蕴含了其独特的版本目录学思想。本文概述了他的生平,并以卢松安所藏图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藏书的基础上,对卢松安所参与的古籍存藏保护工作进行分析,并对卢松安的版本目录学贡献进行总结。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卢松安藏书这一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重难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梳理了卢松安的生平,并对卢松安的学术与交游予以介绍,分析其丰富的人生略历对其藏书所产生的的影响;第二章对卢松安的藏书的概况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其藏书的动因、藏书来源、藏书的种类、藏书印、藏书去向五个方面来揭示卢松安的藏书历程。卢松安藏书,经分析可知受到了内外两重原因的推动;其藏书的来源包括购买、赠送及其他三种途径;藏书种类涉及易学类图书、文史图书、工具书等诸多类别;其藏书部分在“文革”中遗失,主体捐赠给了山东省图书馆,还有一部分流入了拍卖市场。第三章以卢松安手稿《易庐易学书目》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书中所反映的版本目录学贡献。《易庐易学书目》的成书是伴随卢松安藏书的进程展开的,从中可以看出卢松安藏书具有完整性、版本精、书目着录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书中更能反映出卢松安注重着录“藏版地”“丛书项”“责任者信息”“纸张”的版本目录学贡献,尽管《易庐易学书目》有部分的不足,但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卢松安及其藏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古籍保护事业的贡献,将有利于充实对其个人的研究,并推动对近现代藏书史和中国古籍保护史的研究。

苏若楠[3](2020)在《新乡市城区初中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末期,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作为体育强国建设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青少年群体作为学校体育的主体,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发展迅速,把握关键期,强化身体锻炼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的“健康促进”。为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国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和规划学校体育工作的方向和发展。基于国家政策的引领和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新乡市初级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建设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实施有效、特色化建设成就显着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特色化区域带动效应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进行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研究,对于推动区域内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新乡市城区体育特色化建设优异的初中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体育教学课堂、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观摩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总结优异之处,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进新乡市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快速发展,进而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1)新乡市第二中学“体育特色化”建设,宏观层面规划明确具体,微观层面举措可行有效。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化项目开发实施的有力保障;(2)新乡市第二中学在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课间操活动组织形式、特色运动队组建、训练和管理等方面,根据学生青春期身心发育的特点,选用游戏类特色项目组织和开展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3)新乡市第二中学从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安全性、教师的津贴补助和奖励制度等方面,为体育特色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财、物保障,确保特色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4)新乡市第二中学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区域带动效应已有初步显现。研究建议:(1)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应制定较为完备的规划,将特色体育项目融入到体育教学课堂、课间操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体现学校体育“特色化”;(2)积极申请体育特色化示范学校,争取得到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和上级职能部分的支持,为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3)体育特色化示范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4)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和总结经验教训,保证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刘森琴[4](2020)在《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省X市3所农村高中为例》文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纽带。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对于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中教师队伍。由于城乡之间仍存在着巨大差距,农村高中教师成为我国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洼地,提升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意义非凡。本文以J省X市的三所农村高中为例,对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专着,研读了国家出台的涉及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法对J省X市三所农村高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相关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调研,结合公平理论、ERG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发现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合理性欠缺;教师队伍稳定性差,流失严重;教师薪资待遇偏低,生存需要和关系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专业发展困难,成长需要欠满足等问题。进一步从政府、农村高中学校和农村高中教师三个层面分析发现,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为城乡存在实质性差距,政府履职尽责仍然不足;农村高中学校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和高效落实;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受限,工作成绩不明显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应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实质性差距,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落实保障制度;落实立德树人,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重视农村高中教师教育,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培训机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化建设激发教师创新的活力,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教师教学的成就感等策略。通过多方面多种途径合力促进农村高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向好发展。

张茜[5](2018)在《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 ——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行业型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主办的职业院校,它肩负重任,应当为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服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职教育领域,打造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已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专业建设是连接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桥梁,其结果的好坏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特色化建设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本研究梳理了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色化建设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学院办学整体情况和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归纳出学院在专业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而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最终总结出适应行业型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的一般方法、路径、模式、启示。本研究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归纳总结国内外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为后续开展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梳理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对专业特色化建设进行概念界定,并重点依据原型范畴理论和差异化战略理论分析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要素。第三部分:选取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全面掌握个案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多种重点形式,调研个案研究对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情况和专业特色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出个案研究对象在专业特色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经验;以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为前提,结合调研结果,全面分析个案研究对象在专业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差异化战略理论,针对个案研究对象在专业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第五部分:结合个案研究对象在专业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针对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对策,试图总结出一所行业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般方法、路径、模式等。以点带面希望能给其它行业型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带来启示。

陈可鑫[6](2018)在《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依据《浙江省教育厅、体育局关于开展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宁波市于2007年开展校园体育特色化建设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设立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开展体育特色化教学、组织体育特色化课外活动、建设校园体育特色文化。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宁波市各级各类学校校园体育特色化建设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势,但是由于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起步晚,发展尚未成熟,亦没有成功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对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宁波市中学在进行校园体育特色化建设过程所面临的环境,构建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SWOT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宁波市中学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现状、体育教学特色开展现状、体育课外活动特色开展现状及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建设现状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宁波市中学在进行校园体育特色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因素,构建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并运用个案分析进行印证,以期为宁波市中学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项目的选择和保持缺乏合理性;(2)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体育师资结构合理,但是存在忽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象;(3)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但是忽视毕业年级体育课外活动开展;(4)宁波市中学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方式单一。所构建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如下:(1)增长型路径(SO):利用国家政策保障,抓住社会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契机,整合体育资源大力发展校园体育特色化。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卫生安全监督体制;(2)多元型路径(ST):提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加强校际交流来促进校园体育特色化的发展;(3)扭转型路径(WO):利用国家政策保障来完善管理制度,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加强特色项目运动梯队建设;发挥传播媒介作用,建设特色体育文化;(4)防御型路径(WT):建立完善的校内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克服师资力量、经费不足等问题,弥补自身不足来积极应对威胁。

陈德旭[7](2017)在《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中国转型中,经济领域步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迎来治理时代,预示着经济改革向社会改革转变,社会建设正是社会改革的核心议题,其理念逐渐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形式涉及城乡二元格局突破,内容指向公共服务均等化。体育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更需延伸至农村场域,以实现民众体有所享。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旨在从现状描述、体系探索和运行解释来完成其客观事实、静态组构及动态规律的综合目的,其学术价值在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直接关乎民生。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将从管理逻辑走向自治道路,更多地体现农民享有的体育权益和参与体育决策的权利,从一种垄断思维转为共治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共建共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公民享受体育服务的和谐画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逻辑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及个案研究等方法,借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来自10个省(市、区)的农村居民和体育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探讨了以下内容:第一,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实践演进与审视、国外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主体分析;第二,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涉及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及主要要素,并对其发展现状、社会差异、所存问题及困境成因作了剖析;第三,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研究,从社会运行论视角出发展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条件及机制的演绎表达。通过逻辑推理与实证调研,得出如下结论:(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社会建设的切实内容,属社会事业一环,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的重要任务,关系着村民体有所享的实现。(2)国外公共(体育)服务理论经历了注重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改革政府的公共选择、倡导公平的新公共行政、引入市场的新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及以民为本的新公共服务等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时期。国外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政策法规、场地设施、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和活动开展等要素,且各国特色独具、异同鲜明。(3)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成形。运行模式包括无暇顾及的自治型、政社合一的垄断型、创新管理的协作型和社会治理的融合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表达是民主自由的真实体现;决策执行利于实现农民体育所需;筹资渠道确保制度内外联合募集及生产管理便于明确治理主体责任。(4)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类型有代表权威的政府、追求效率的市场、倡导关怀的社会组织、强调义务的自治村委及注重共享的村民个体。(5)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成涉及供给主体、需求受体及场地设施、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政策法规、信息宣传、技术指导、活动赛事、体质测试和监督评估九项客体要素。(6)村民体育活动参与特征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具体体现与直接反映;村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意识显着,需求愿望强烈;政府处在管理向服务转变的阶段,与社会治理理念契合,体现在治理方式的社会组织倡导及治理手段的软硬结合,个体参与的态度略显消极。(7)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治理主体有限、供给体制受阻、供给机制不畅等;其因在于政府与社会观念滞后、城乡二元格局的并存、体育体制建设不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等。(8)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复杂且丰富,属于社会运行论中的一块,人口去留格局、行政区划多级、村民收入渐增、村落文化深厚、社会建设盛行及生态文明呼吁等都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良性运行须考虑的条件。(9)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是在相关制度安排下,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各主体或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其运作过程。运行动力机制的工作原理分作自上而下的管理型和自下而上的治理型;运行整合机制的硬件中心注重场地设施建设的选址集中,软件中心强化政策法规制定的部门协同;运行激励机制要对多元治理主体采取差异激励;运行控制机制有权威机构的组织控制、政策法规的制度控制及乡规民约的文化控制;运行保障机制涉及人才队伍、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信息网络等项。

李静[8](2017)在《陕西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了陕西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分析了陕西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中的数字化、创新化、特色化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张媞[9](2016)在《艺术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特色化建设——以民俗文化保护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艺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资源存有缺乏特色化等问题。在全人类都在关注民俗文化保护的今天,许多高校开始运用民俗文化来建构特色化图书馆资源,这一方式值得艺术高职院校在构建特色化图书馆资源时加以积极践行。基于此,在此将围绕艺术高职院校如何运用民俗文化资源构建特色化图书馆资源问题展开分析与论证,希冀能够为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发挥些许借鉴作用。

樊惠民[10](2015)在《农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明确专业定位、强化文献采访、优化馆藏结构、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服务理念等方面探讨了农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二、浅谈中专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专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以吉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简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教育公平理论
        2.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3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历程与成效
    3.1 基本情况
    3.2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历程回顾
        3.2.1 起步阶段
        3.2.2 发展阶段
        3.2.3 成熟阶段
    3.3 成效
        3.3.1 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3.3.2 大班额现象得到了遏制
        3.3.3 学校配套设施得到了提升
        3.3.4 师资力量不断优化
4 吉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现状调查
    4.1 吉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现状调查分析
        4.1.1 调查范围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方式
    4.2 调查内容
        4.2.1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施情况——基于家长问卷调查满意度分析
        4.2.2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施情况——基于教师问卷调查满意度分析
        4.2.3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施情况——基于学校访谈分析
    4.3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教育理念的问题
        4.3.2 师资的问题
        4.3.3 生源的问题
        4.3.4 学校布局的问题
    4.4 原因的分析
        4.4.1 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4.4.2 地方配套设施不平衡
        4.4.3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
5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5.2 深入推进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建议
        5.2.1 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5.2.2 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
        5.2.3 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
        5.2.4 均衡各校的师资力量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卢松安藏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卢松安生平交游考
    第一节 卢松安生平
        一、家世与求学
        二、职业生涯
    第二节 学术交游
        一、卢松安与老舍
        二、卢松安与尚秉和
        三、卢松安与宗月大师
        四、卢松安与董一博
        五、卢松安与其他名人
第二章 卢松安藏书概况
    第一节 卢松安藏书之动因
        一、内在动力
        二、外在影响
    第二节 卢松安藏书来源
        一、购买
        二、赠送
        三、其他
    第三节 卢松安藏书的主要类别
        一、易类图书
        二、文史图书
        三、工具书
        四、教育类文献
    第四节 卢松安藏书印略考
    第五节 卢松安藏书去向
        一、动乱中丢失
        二、捐赠
        三、流入拍卖市场
第三章 卢松安版本目录学的贡献——以《易庐易学书目》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易庐易学书目》的形成
    第二节 《易庐易学书目》提要内容分析
    第三节 《易庐易学书目》体现出的藏书特点
        一、完整性
        二、版本精
        三、学术性
    第四节 《易庐易学书目》的成就及不足
    第五节 卢松安版本目录学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线下拍卖市场中卢松安藏书
附件二:线上拍卖卢松安藏书
致谢

(3)新乡市城区初中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政策保障
        1.1.2 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1.1.3 新乡市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特色化
        2.1.2 学校体育特色化
    2.2 个案研究法运用于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2.2.1 个案研究法运用于体育课程研究概述
        2.2.2 个案研究法运用于体育活动研究概述
    2.3 国内中学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研究概述
        2.3.1 国内中学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特色化建设研究概述
        2.3.2 国内中学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概述
        2.3.3 国内中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特色研究概述
        2.3.4 国内中学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研究概述
    2.4 国外中学学校体育特色化研究概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个案研究法
    3.3 研究思路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乡市第二中学简介
    4.2 新乡市第二中学体育特色化建设的理念、思路
        4.2.1 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4.2.2 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4.3 新乡市第二中学体育特色化建设的实施
        4.3.1 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的条件保障
        4.3.2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性实践
        4.3.3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项目化特色
    4.4 新乡市城区初中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优化方案
        4.4.1 体育特色化建设优化思路
        4.4.2 体育特色化建设优化内容
        4.4.3 体育特色化建设保障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附录
9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省X市3所农村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1. 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日益重视
        2. 当前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1. 国外相关研究
        2. 国内相关研究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调查研究法
一、 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阐释
    (一) 相关概念
        1. 农村高中
        2. 教师队伍建设
    (二) 基本理论
        1. 亚当斯公平理论
        2.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 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
    (一) J省X市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措施
    (二) J省X市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
        1. 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合理性欠缺
        2. 教师队伍稳定性差,流失严重
        3. 教师薪资待遇偏低,生存需要和关系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
        4. 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
        5. 教师专业发展困难,教师的成长需要欠满足
三、 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一) 政府层面的问题成因
        1. 城乡存在实质性差距
        2. 政府履职尽责仍不足
    (二) 农村高中学校层面的问题成因
        1. 农村高中教师管理理念落后,缺乏民主化、人本化
        2. 农村高中教师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和高效落实
    (三) 农村高中教师层面的问题成因
        1. 培训机制不完善,教师专业发展途经受限
        2. 生源质量大幅下降,教师工作成绩不明显
四、 消解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 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1. 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实质性差距
        2.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落实保障制度
    (二) 健全农村高中管理制度,合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1. 以关爱为主旋律,促进民主、公正的学校管理
        2. 落实立德树人,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3. 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机制
    (三) 重视农村高中教师教育,多渠道激发教师活力
        1. 重视教师教育,发挥农村高中教师主观能动性
        2. 完善农村高中教师培训机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3. 学校特色化建设,激发教师创新的活力
        4. 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教师教学的成就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附录 (二)
后记

(5)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 ——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的现实需要
        (二)行业型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三)本人的研究兴趣与相关经历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行业型高职院校
        二、专业建设
        三、专业特色化建设
    第二节 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特征与构成要素
        一、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特征
        二、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原型范畴理论
        二、差异化战略理论
第二章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学院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的实施过程
        二、调查的结果
        三、学院专业特色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院专业特色化建设已有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行业办学特色,开设交通行业发展紧缺专业
        二、围绕交通主干专业,组建专业集群共享核心资源
        三、充分依托行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职教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五、提升实训基地功能,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第三节 学院专业特色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举办行业支持力度与专业建设现实需求不对称
        二、专业集群分类方法与专业差异建设需求不协调
        三、专业要素建设方法与专业特色发展需求不匹配
    第四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举办行业与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缺位
        二、现有专业分类无科学的理论依据作支撑
        三、缺少错位发展意识专业建设方法同质化
        四、资金资源短缺而专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五、校园文化内容单一产生作用效果不明显
第三章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化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科学分类: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将专业科学分类
        一、厘清:原型范畴理论的优越性
        二、攻略: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分类
    第二节 差异建设:运用差异化战略理论针对不同类型专业开展诊改
        一、行业基础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诊改策略
        二、行业核心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诊改策略
        三、行业新兴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诊改策略
        四、行业衍生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诊改策略
    第三节 体制保障:行业举办方体制机制全方位全覆盖保障学院需求
        一、行业举办方履行现有政策文件中所赋予的职责
        二、三方利益主体联合撬动政府优化完善体制机制
    第四节 文化渗透:实现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或专业文化的融合
        一、行业企业文化走进校园
        二、校园文化渗入行业企业
        三、合力形成一种共同文化
第四章 对其他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强化差异永葆行业型高职院校特色是现实选择
        一、行业型高职院校改革切入点
        二、行业型高职院校的个性追求
        三、行业型高职院校的独特传统
    第二节 依托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为行业是基本要求
        一、依托行业办专业
        二、办好专业为行业
    第三节 依据理论科学分类进行差异化建设是有效手段
        一、做大做强行业核心型专业
        二、合理保障行业基础型专业
        三、主动开设行业新兴型专业
        四、严格控制行业衍生型专业
    第四节 完善机制体制争取行业更大的支持是根本保障
        一、完善机制体制
        二、反哺行业企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关于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校园体育
        1.4.2 校园体育特色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SWOT分析法
        2.2.4 个案研究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构建的现实基础
        3.1.1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3.1.2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教学特色开展现状
        3.1.3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课外活动特色开展现状
        3.1.4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建设现状
    3.2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环境SWOT分析
        3.2.1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优势分析(S)
        3.2.2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劣势分析(W)
        3.2.3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机遇分析(O)
        3.2.4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威胁分析(T)
    3.3 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
        3.3.1 增长型路径(SO):发挥优势,把握机会
        3.3.2 多元型路径(ST):发挥优势,应对威胁
        3.3.3 扭转型路径(WO):抓住机会,克服劣势
        3.3.4 防御型路径(WT):克服劣势,应对威胁
    3.4 对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构建的验证
        3.4.1 宁波市效实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简介
        3.4.2 效实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7)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
2 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
    2.1 基础理论: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综合学科交融
        2.2.1 社会治理视域
        2.2.2 公共服务理论
        2.2.3 社会秩序理论
        2.2.4 社会运行理论
3 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实践演进与审视
    3.1 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初探(1949-1956 年):主体单一的自治型
        3.1.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素显现
        3.1.2 政府单一主体,运行效率略低
        3.1.3 无暇顾及的自治模式
    3.2 人民公社时的曲折发展(1958-1984 年):政社一体的垄断型
        3.2.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偏向推进
        3.2.2 政府公社一体,社会力量介入
        3.2.3 政社合一的垄断模式
    3.3 家庭承包制的过渡复兴(1985-2005 年):三驾马车的协作型
        3.3.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
        3.3.2 三驾马车齐驱,制度建设加强
        3.3.3 创新管理的协作模式
    3.4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全面完善(2006 年-):多元格局的融合型
        3.4.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渐畅
        3.4.2 多元参与格局,注重体育共享
        3.4.3 社会治理的融合模式
    3.5 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的比较与反思
        3.5.1 需求表达:“无意识-同质性-主动性-有意识”的民主激发
        3.5.2 决策执行:“独揽-转向-联动-复合”以实现农民体育所需
        3.5.3 筹资渠道:“制度外-外主内次-内主外次-制度内”的转向
        3.5.4 生产管理:“集体-政社一体-分离-分工”以明确主体责任
4 国外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1 国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4.1.1 英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4.1.2 德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4.1.3 美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4.1.4 加拿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4.1.5 日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4.1.6 韩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4.2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
        4.2.1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比较之同
        4.2.2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比较之异
    4.3 国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4.3.1 注重政策法规颁布的连续性及依法治体
        4.3.2 确保公共体育设施规范推进且有效利用
        4.3.3 增强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整合机制
        4.3.4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4.3.5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并建立专项财政制度
        4.3.6 积极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平台的搭建
        4.3.7 创新“保底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
5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分析
    5.1 社会治理主体的分析框架
    5.2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类型划分
        5.2.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政府组织
        5.2.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组织
        5.2.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
        5.2.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自治组织
        5.2.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公民个体
    5.3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功能定位
        5.3.1 政府协调: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总体把握
        5.3.2 市场配置: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利益衡量
        5.3.3 社会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活力激发
        5.3.4 村委自治: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自由表达
        5.3.5 村民自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目标聚焦
6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及其概况
    6.1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6.2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6.2.1 他山之石: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6.2.2 一号文件:农村文化及体育发展的关注
        6.2.3 国家层面: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体育元素
        6.2.4 它域镜鉴: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参考
        6.2.5 上下对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6.2.6 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6.3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素的主要内容
        6.3.1 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物质基础
        6.3.2 农村公共体育组织管理服务:运转中心
        6.3.3 农村公共体育经费保障服务:外在需要
        6.3.4 农村公共体育政策法规服务:方向指引
        6.3.5 农村公共体育信息宣传服务:畅通渠道
        6.3.6 农村公共体育技术指导服务:技能获取
        6.3.7 农村公共体育活动赛事服务:呈现方式
        6.3.8 农村公共体育体质监测服务:健康追踪
        6.3.9 农村公共体育监督评估服务:确保成效
7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状况调研
    7.1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调查
        7.1.1 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信息
        7.1.2 农村居民体育活动参与特征
        7.1.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状况
        7.1.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情况
        7.1.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评价形式
    7.2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差异比较
        7.2.1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地区差异
        7.2.2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性别差异
        7.2.3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年龄差异
        7.2.4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职业差异
        7.2.5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学历差异
        7.2.6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收入差异
    7.3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问题归纳
        7.3.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7.3.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失衡
        7.3.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有限
        7.3.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制受阻
        7.3.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不畅
    7.4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困因分析
        7.4.1 政府与社会观念滞后
        7.4.2 城乡二元格局的并存
        7.4.3 体育体制建设不完善
        7.4.4 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
8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条件研究
    8.1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人口条件
        8.1.1 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特点
        8.1.2 人口条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影响
    8.2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政治条件
        8.2.1 我国农村政治建设特点
        8.2.2 政治条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影响
    8.3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经济条件
        8.3.1 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特点
        8.3.2 经济条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影响
    8.4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文化条件
        8.4.1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特点
        8.4.2 文化条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影响
    8.5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社会条件
        8.5.1 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特点
        8.5.2 社会条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影响
    8.6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环境条件
        8.6.1 我国农村环境建设特点
        8.6.2 环境条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影响
9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及治理路径
    9.1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概述
    9.2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动力机制研究
        9.2.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动力机制概述
        9.2.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动力机制系统构成
        9.2.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动力机制工作原理
        9.2.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动力机制基本功能
        9.2.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动力机制治理路径
    9.3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整合机制研究
        9.3.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整合机制概述
        9.3.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整合机制的对象
        9.3.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整合机制的中心
        9.3.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整合机制的过程
        9.3.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整合机制治理路径
    9.4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激励机制研究
        9.4.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激励机制概述
        9.4.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激励机制的标准
        9.4.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激励机制的手段
        9.4.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激励机制的过程
        9.4.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激励机制治理路径
    9.5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控制机制研究
        9.5.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控制机制概述
        9.5.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控制机制的对象
        9.5.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控制机制的手段
        9.5.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控制机制的过程
        9.5.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控制机制治理路径
    9.6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9.6.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概述
        9.6.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保障机制的对象
        9.6.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保障机制的手段
        9.6.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保障机制的过程
        9.6.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治理路径
10 结论、建议、创新与局限
    10.1 结论
    10.2 建议
    10.3 创新
    10.4 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相关素材
附录4 科研情况

(8)陕西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陕西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2 基于陕西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的分析
    2.1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创新化发展趋势
    2.2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特色化发展趋势
    2.3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3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路径探索

(9)艺术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特色化建设——以民俗文化保护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化资源建设引入民俗文化的意义
    (一)之于艺术高职院校的特殊意义
        1. 艺术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所需
        2. 图书馆提供专业服务的基础
        3. 实现高校资源共享
    (二)之于民俗艺术文化保护工作的特殊意义
二、艺术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特色化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结合原则
    (一)地域化原则
    (二)专业化原则
    (三)专题化原则
三、艺术高职院校运用民俗文化建构特色化图书馆资源的建议
    (一)建构特色化数据库
        1. 明确工作内容
        2. 丰富特色化内容
        3. 建立专业化的资源库
    (二)优化馆藏结构
    (三)技术实现路径
        1. 借鉴成熟平台
        2. 注重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四、特色化图书馆资源保障性因素

(10)农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专业定位
二明确定位的意义
三强化文献采访
四优化馆藏结构
五强化队伍建设
六深化服务理念

四、浅谈中专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以吉安市为例[D]. 黄如玉.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卢松安藏书研究[D]. 任雪.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新乡市城区初中学校体育特色化建设个案研究[D]. 苏若楠.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省X市3所农村高中为例[D]. 刘森琴.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行业型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 ——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张茜. 广西师范学院, 2018(01)
  • [6]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宁波市中学校园体育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D]. 陈可鑫. 沈阳体育学院, 2018(12)
  • [7]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D]. 陈德旭. 上海体育学院, 2017(01)
  • [8]陕西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 李静.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03)
  • [9]艺术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的特色化建设——以民俗文化保护为视角[J]. 张媞. 大众文艺, 2016(17)
  • [10]农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路[J]. 樊惠民. 学园, 2015(17)

标签:;  ;  

浅谈中专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