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健康

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健康

一、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曹银忠,李栓栓[1](2022)在《破圈:网络圈层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伴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异质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因相似的兴趣、需求等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集聚分层,形成一个个封闭、独立的网络文化圈层。这种网络圈层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对网络圈层化现象下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和针对性教育。

吴秀华[2](2021)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安全建设策略——评《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信息时代来临,电脑和智能手机高度普及,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基本上离不开网络和手机。网络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从另一个角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毕竟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渠道广泛接受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会对学生的自身观念与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互联网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与心理陷阱,大学生若是不小心应对,就容易成为受害者,最终也会带来心理层面的伤害。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因此,从网络信息角度加强心理安全建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就成为一种现实选择。然而,不少大学生因为过度使用手机,缺乏社会交往和身体运动,反而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笔者在开展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及其运动干预研究(17YB167)过程中,认为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与网络的高度依赖,

王远[3](2021)在《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大学是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传统大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故此,大学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文章将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并积极研究教育对策,旨在推动我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

尤文静[4](2021)在《网络科技时代青少年教育方法研究——评《网络效应与青少年教育》》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科技的普及和人工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给当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性,网络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带有自身难以克服的负面效应。互联网技术的高度成熟与普及带给鉴别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一系列问题,如网瘾带来的自我沉迷、网络霸凌带来的心灵伤害、"手机控"父母对青少年成长的漠视、网络诱拐带来的身心伤害、网络游戏严重荒废了青少年的学习等。网络科技极大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社会行为方式和主体地位,导致了严重的道德意识弱化、抽象思维退化、意识形态西化、民族认同感弱化、人格与人际交往异化等问题,其负面效应暴露无遗,严重干扰了学校德育的正面作用,误导青少年正确"三观"的形成,严重刺激着青少年的各种不良欲望,分散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尤其是那些色情视频与图片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性道德与性观念。

陈宇,张丽,王洛忠[5](2021)在《网络时代邻避集群行为演化机理——基于信息茧房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邻避冲突是特定社会环境下个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涌现出来的一种群体行为,群体冲突与个体诱发的研究路径割裂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以信息茧房为分析视角,按照个体层面信息输入—群体层面信息交互的理路构建分析框架,并通过对连云港反核事件的案例剖析,揭示网络时代邻避集群行为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个体信息输入层面,信息搜集时的信息窄化、智能推送的信息过滤和评估时的观念强化构筑了个体的"邻避茧房";群体信息交互层面,网络平台的汇聚效应实现了邻避个体到邻避虚拟群体的建立;信息茧房诱发了群体认同、内群体极化的形成与融合,导致了邻避集群行为的产生。本研究丰富了邻避研究的视角,突破了群体冲突和个体诱发的研究范式,为邻避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治理视角。

岳芳艳[6](2021)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在网络时代下,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网络上一些不良的信息会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所以这增加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度。做好网络时代下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当前小学班主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先分析了网络时代对小学生的影响,然后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提升小学德育水平,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康乃欣[7](2021)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此种情况下思政教育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加强网络环境净化,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培养大学生健康发展。基于此,从几方面简单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相关知识,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帮助。

李瑞瑞[8](2021)在《网络时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引导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发文下决心整治娱乐圈乱象的举措投射出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和资本操控的"饭圈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之深。网络时代追星现象在大学生群体的时尚圈层、审美价值、文化格调和群际意义等方面呈现出特殊样态,不断建构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追星文化景观。在信息交错的时代,追星具有重要的文化镜像功能。透过大学生群体追星呈现的社会文化景观,需警惕追星现象潜在的负面效应,强化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培育和规范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偶像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承担起强国重任。

吴燕[9](2021)在《“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措施》文中提出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微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给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高中学校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些挑战,以此切实地发挥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文章针对"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开展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许阳[10](2021)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困扰及突破研究——评《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的行为和思维都发生了一定转变。同样地,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在此背景下,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研究有其必要性。由谢莹编着、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一书,系统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理论,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价值。

二、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破圈:网络圈层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为圈层:圈层及网络圈层化
二、何以入圈: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技术层面: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为圈层化传播提供科技驱动
    (二)环境层面: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圈层化传播提供空间驱动
    (三)主观层面:大学生的异质化心理为圈层化传播提供心理驱动
三、为何破圈:网络圈层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对大学生个体的消极影响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四、如何破圈:网络圈层化现象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破解之道
    (一)转变理念,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生态
    (二)正本清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
    (三)营造氛围,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功能
五、结 语

(3)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适应能力较差
    (二)抗挫能力不强
    (三)人际交往较弱
    (四)情感问题困惑
    (五)就业心理问题
    (六)价值观念冲击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一)构建正常人际关系
    (二)积累校园生活经验
    (三)规避社会风险因素
    (四)提升综合抗挫能力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加强网络知识教学
    (二)加强经济观念教学
    (三)构建健康社交体系
    (四)加强生活能力教学
四、结语

(5)网络时代邻避集群行为演化机理——基于信息茧房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群体冲突路径
    (二)个体诱发路径
三、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信息茧房的效应
    (二)个体层面的信息输入:信息茧房的构建逻辑
    (三)群体层面的信息交互:邻避集群的形成机理
四、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一)案例选择
    (二)资料收集
五、案例呈现
    (一)案例描述:连云港反核事件关键节点
    (二)案例分析
        1.个体编织“邻避茧房”的逻辑
        (1)搜集时的信息窄化: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共同作用。
        (2)智能推送的信息过滤:平台与算法的协同过滤
        (3)评估时的观念强化:风险感知和利益诉求的双重固化
        2.网络平台的汇聚效应:从个体到虚拟群体的建立
        3.邻避集群行为的形成
        (1)群体认同:个体的隐匿、沉默的螺旋效应、意见壁垒的形成
        (2)内群体的群体极化:邻避风险妖魔化、解决方式“闹大”化、官民冲突谣言化
六、研究结论与治理启示

(6)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时代对小学生的影响
    1.容易导致小学生价值观混乱
    2.容易弱化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3.容易导致小学生情感紊乱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题
    1.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2.不重视网络管理
    3.德育模式单一
三、小学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2.完善德育内容
        第一,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
        第二,增设现代化教育内容。
        第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3.创新德育方式
    4.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7)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时代大学思政教育反思
二、网络时代大学思政教育现存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内容及形式
    (二)人才培养水平有待提高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
三、网络时代大学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途径
    (一)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
        1. 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2. 增强网络育人资源意识。
    (二)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
        1. 加强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
        2. 重视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三)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1. 情理融入法。
        2. 自我教育法。
        3. 网络教育法。

(8)网络时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引导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追星景观与文化消费心态呈现
    (一)时尚圈层:固化的消费思维
    (二)自我认同:审美价值的追求
    (三)文化格调:意向性和风险性
    (四)意义旨归:开放性和交互性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文化镜像功能
    (一)自我形象的模铸与重塑
    (二)生存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三)“虚拟”与“真实”下的符号消费
    (四)资本控制的畸形“饭圈”发展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反思和策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偶像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转化和建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三)防范和消解大学生追星文化的负面效应
    (四)强化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五)培育和规范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偶像文化
四、总结

(9)“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中生很难准确地辨别“微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
    (二)高中生的自制能力较差
二、“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高中生全面地认识“微网络”
    (二)搭建“微网络”高中德育平台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
    (四)通过家校合力共同对高中生实施德育
    (五)适应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强“微网络”的应用

四、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破圈:网络圈层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J]. 曹银忠,李栓栓.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2]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安全建设策略——评《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J]. 吴秀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12)
  • [3]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对策探讨[J]. 王远. 山西青年, 2021(23)
  • [4]网络科技时代青少年教育方法研究——评《网络效应与青少年教育》[J]. 尤文静. 人民长江, 2021(10)
  • [5]网络时代邻避集群行为演化机理——基于信息茧房的分析[J]. 陈宇,张丽,王洛忠. 中国行政管理, 2021
  • [6]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岳芳艳. 知识窗(教师版), 2021(09)
  • [7]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J]. 康乃欣. 现代职业教育, 2021(40)
  • [8]网络时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引导策略[J]. 李瑞瑞.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9]“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措施[J]. 吴燕. 求学, 2021(36)
  • [10]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困扰及突破研究——评《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J]. 许阳. 新闻与写作, 2021(09)

标签:;  ;  ;  

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