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2003年总目录

《中国房地产》2003年总目录

一、《中国房地产》2003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孟禹昕[1](2020)在《兰州新区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同时金融机构贷款政策收紧,对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业的贷款审批也极为谨慎;随着金融监管机制的日益完善,金融监管机构对企业债券、多层嵌套金融产品等不断加强监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于配套公共服务及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扩张而产生。在上述背景下,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日常经营及转型发展需大量的资金保障,这就要求融资平台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作为创新性融资工具近几年在我国快速的发展,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持有的资产与资产证券化融资对基础资产的要求相契合,同时符合“降低财务杠杆,盘活存量资产”的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在融资平台转型的进程中,资产证券化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以兰州新区城投集团为例,为其制定适宜的证券化融资方案,研究意义在于为兰州新区城投集团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同类型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业务提供实务研究方面的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问题,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其次,阐述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相关理论,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逐步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流程;再次,对兰州新区城投集团的基本情况和融资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其面临的融资问题,提出其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根据兰州新区城投集团的财务及估值结果,结合对基础资产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评估,设计合理可行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分析其财务效益和潜在风险,明确融资方案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综上,在传统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融资需求的情况下,未来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利用资产证券化灵活的构建方式、较低的融资成本等优势拓展融资业务符合目前的政策形势,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提供有效途径。

张志春[2](2019)在《房地产估价报告数据挖掘与分析》文中认为为了帮助房地产估价业与时俱进,紧随大数据时代的步伐,本文拟开展数据挖掘与利用,通过从房地产估价业相关的大量原始非结构化数据中挖掘规则来改进估价方法,提高估价人员作业水平,完善房地产估价报告估值体系,使房地产估价机构不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报告质量,提升估价技术水平,并且希望能将大数据处理的优势运用到房地产估价行业中,通过房地产估价机构间的行业协作,实现房地产估价数据共享与联合挖掘,有效减少估价作业重复劳动和投入,促进房地产估价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以房地产估价报告案例库及互联网网页为数据来源,使用沈阳教授研发的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和Steve Borgatti教授开发的NetDraw软件进行文本挖掘,从房地产估价报告中挖掘并分析出相应规则,寻求传统的房地产估价方法和文本挖掘方法的结合点,将文本挖掘方法融合到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法等方法中进行估价,并对基于文本挖掘的三大传统估价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及总结,有效解决了三大传统估价方法所对应的主观性问题。与此同时,本文也将文本挖掘过程中抓取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便于再次利用,可以有效减轻估价人员的工作量。

张娟[3](2019)在《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研究(1998-2018)》文中提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鉴于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出台了多项针对该领域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完善房地产市场和提高居民住房福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理解历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过程,挖掘其变迁背后之机理,总结其未来发展之趋势,既是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丰富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的理论需要。本文首先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运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划分为三个阶段,展示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聚焦点变迁的阶段特征和规律,并联系具体政策内容分析不同阶段政策主题词变化的原因,总结出1998-2018年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演进路径主要围绕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化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方面进行。其次,本文着眼于长时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过程,引入间断-均衡理论对其进行阐释,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两个均衡期和一个间断期,体现出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特征。为了进一步解释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内在机理,本文结合了修正后的间断-均衡理论模型,综合考察近二十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过程,研究发现,政策形象变化是房地产调控变迁的前提,而焦点事件爆发、官方决策系统注意力转移和宏观层面价值取向的变化是政策变迁的三个基础变量。最后本文从做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顶层设计、明确官方决策系统的注意力指向、保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方面提出了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对策建议。

苗青[4](2018)在《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转型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2010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持续宏观调控。苏宁环球自2005年借壳上市以来,受行业调控及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依靠土地增值获取利润的传统开发模式已不复存在,受规模和地域的影响,利润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逐渐失去在房地产领域的竞争优势,战略转型迫在眉睫。我国城市化率逐步提高,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发展“一带一路”实体经济文化交流通道,构建“互联网+”虚拟经济交化交流通道,形成“一带一路一网”的大格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为苏宁环球向新型城镇商业领域进行转型带来机遇。本文从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开始研究,应用五力模型、PEST模型、SWOT模型等,首先分析了苏宁环球自身的经营、核心能力等情况,并依此对目前适合于转型的产业园区地产战略和城镇生活服务平台战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城镇生活服务平台战略单个项目投资风险小、周期短、易于复制等特点,更适合于苏宁环球公司转型;其次对转型实施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可以分为建立标杆、布局长三角、全国发展三个阶段实施,包括项目开发、基金平台、商业运营及科技平台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也分析了在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如商业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科技平台人才短板、长短期效益的难以权衡等,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上述困难的一些设想。苏宁环球是二、三线房企的一个代表,面临行业调控的挑战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转型是房企的新常态。本论文分析了企业在寻求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转型障碍实施转型,将对同类型企业制定转型发展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石晓磊[5](2018)在《房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8年实行全面住房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价格迅速上升,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国民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宏观的经济局势和微观的家庭消费行为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7》,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已达到89.68%,住房资产成为中国家庭财富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探讨住房资产的价格波动所引起的房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成为家庭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近年来金融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家庭金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06年美国金融学会主席John Campbel Ⅰ为家庭金融的研究作了一个主题演讲,他指出家庭金融的研究,是分析家庭如何运用金融工具实现其具体目标,即家庭通过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实现资源的跨期优化配置,达到长期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根据消费资产定价理论,个体决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给定储蓄水平下的最优投资组合决策,二是给定投资组合的储蓄/消费决策。而在储蓄/消费的决策中,家庭资产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一直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但在早期的研究中,焦点集中于金融资产与消费的关系上。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跌,但各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并未出现显着的下降,住房资产的作用才逐渐被重视。由此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的关系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住房资产在消费决策中的作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不稳定。回顾近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差不多每两年房地产市场就会发生一次震荡,这其中有宏观经济局势的影响,但政府频繁改变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政治因素的参与为住房资产价格的研究增加了难点,但房地产市场的频繁震荡则为住房资产价值与居民消费的研究提供了便利,面对当前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需要,理清家庭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成为必须。为此,本文试图研究如下问题:首先,住房价格的上升所带来的住房资产价值变动是否会带来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即住房资产在中国是否表现出显着的财富效应?与金融资产相比,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是否更大?其次,二者之间是通过何种作用途径相互影响的,即住房资产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渠道是什么?最后,由于政策调控的目的,中国家庭并未经历过长时间的房价下跌,一旦房地产价格出现大面积下滑,是否会引起居民消费的大幅缩减?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大型公开数据库的数据支持,通过构建微观家庭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问题的焦点在于探讨住房资产价值的变动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是否会产生影响,也即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是否存在。本文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出发,引入住房资产,分析房价波动引起的家庭住房资产的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微观家庭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存在性。进一步通过对有房家庭和租房家庭的分类,探讨有房家庭的财富效应和租房家庭的替代效应(或挤出效应)。在检验了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后,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渠道,即住房资产价值的变动时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对于作用渠道,国内文献已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但因研究条件的限制,能够对各种作用渠道的存在性进行证明的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中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作用渠道的分析是基于已有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实证检验其中净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三种作用渠道的存在性。最后的研究内容在于对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点的检验。根据前景模型的理论分析,个体决策中的效用函数存在敏感性递减和损失厌恶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分析中,即是非线性特点和非对称性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检验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的存在,并重点对非对称性进行分析,也即研究住房资产价格出现下降时,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动量的不同。总结全文,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总体来看,2010年后,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凸显,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住房资产价值的上升会导致居民消费的显着增长。从实证的结果来看,对于拥有住房的城镇家庭,住房资产价值的变动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这一点在一套房家庭和多套房家庭中均成立。对于城镇家庭而言,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已经超过金融资产,成为家庭资产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仅仅在多套房家庭中,住房资产价值对消费的影响才会超过居民收入,在大多数的一套房家庭中,收入仍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决定因素。在考虑了地域差异、城市差异以及收入差异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仍然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区域房价水平中,当家庭处于较低房价的地区时,房产价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相对较低,当所处区域随房价上升而不断转移,受到的影响逐渐增大,高房价和低房价地区间差异明显。此外,家庭所处的城市级别也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差异。与其他地区相比,一线城市家庭的住房资产消费弹性更高,且差异明显;与县一级地区相比,地级市家庭的住房资产消费弹性更高。再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同样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处于各收入阶层的家庭消费均会对其住房资产价值变动有所反应,但与其他阶层相比,房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高收入组中更为明显。出乎意料的是,农村地区的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同样存在,但由于农村地区住房流转的限制,住房资产的消费弹性相对较低。虽然农村地区的住房资产价值的衡量上存在争议,但从实证结果来看,当农户所主观判断的房产价值出现变动时,同样会对其消费决策产生影响。由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限制,相较于金融资产,农户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相对更低,但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住房资产将成为影响其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2)对于租房家庭而言,其消费支出同样会随房产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在考虑购房意愿后,表现为有房租房家庭的挤出效应和无房租房家庭的替代效应。对于拥有住房的租房家庭(所拥有住房不符合预期),其消费支出同样会随自身房产价值的上升而增加;而没有住房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也表现出于房产价格正向的相关性。当我们将家庭购房意愿考虑进来时,购房意愿的存在确实会使得租房家庭表现出一定的挤出效应,即居民消费随房价的上升而下降,但这仅针对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租房家庭而言(有房的租房家庭);而对于大部分的无房租房家庭,购房意愿的作用不再显着,尽管家庭中有适龄的未婚男性(有较强的购房意愿),但已无力通过购房来为其在婚姻市场提高竞争力,家庭的最优选择变为推迟或放弃购房,进而通过释放购房储蓄来进行替代性消费以增加竞争力,从而出现了无房家庭的消费随住房价格一同上涨的现象。(3)住房资产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渠道上,净财富效应和预防性储蓄途径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并不显着。中国家庭住房财富对居民消费存在净财富效应。通过对一套房和多套房家庭样本的分别回归及交互项检验可以发现,与一套房家庭相比,多套房家庭的消费受到住房财富变动的影响更大,且房产数量越多,上述影响越明显。这表明对于这些可以将住房财富变现的家庭而言,住房投资成为其有效的资产投资和保值手段,而房价波动引起的住房财富变动会显着反映到其消费当中,即存在净的财富效应途径。在对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途径进行检验后发现,中国家庭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并不明显,更多的是通过预防性储蓄渠道,即房价波动使得家庭住房财富上升,家庭资产得以增值,从而降低了家庭进行预防性储蓄的必要性,进而增加居民消费。我们以家庭流动性约束程度和家庭财务杠杆率为门限变量,对基准方程进行了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家庭和高杠杆率的家庭,其消费支出并不会对房价波动带来的财富冲击有更为显着的影响,即家庭并不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而不受到流动性约束和低杠杆率的家庭的消费支出却会受到房价波动的显着影响,即预防性储蓄的作用渠道更为明显。在对门限回归使用了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回归结果并没有太大变化,即上述结论是稳健的。在使用预期到的房价波动以及考虑了生命周期的影响进行检验后,所得结论与门限回归的结果相同,即中国家庭住房家庭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预防性储蓄,而流动性约束的作用并不明显。(4)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存在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当房价下跌时,居民消费的下降程度远高于房价上涨时消费的上升。住房财富变动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当房价上升时,住房财富与消费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居民消费随其住房财富上升而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在不断减小。这一结果符合前景理论的分析,即住房财富与消费的关系符合敏感性递减原理,当收益逐渐远离参照点时,边际变化逐渐减小。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呈现出非对称性。当房价下降时,家庭住房财富所导致的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幅度,大于房价上升时消费支出的增加。这一结果同样符合前景理论中的另一个原理,即损失厌恶。当房价下跌时,住房财富降低给家庭带来的损失感官比等量的收益显得更突出,从而其引发的消费支出的变动量更大。这一结论在一套房家庭和多套房家庭的回归中均得到了证实。

周舟[6](2017)在《房地产企业运行模式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 ——以中国恒大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开发业是集房屋、市政、工业、建筑和商业等综合开发为一体的产业,它的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房地产行业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与此同时,近几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显着调整,区域市场和房地产企业两极分化趋势更趋明朗。在此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自身业务运行模式的差异将给企业偿债风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中国恒大集团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恒大的发展历史、发展战略、主要经营和财务情况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了中国恒大以住宅地产为主的快销售、高杠杆业务运行模式的主要特点:经营区域相对分散,且三四线城市占一定比重,实际运作中强调快速去化;主要依托财务杠杆进行快速扩张,经营周转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正在实施若干项经营转型战略,包括开发区域向一二线城市倾斜、以及多元化经营等。这种业务运行模式决定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其销售规模优势与财务杠杆风险是相伴相随的。根据前述分析归纳,进一步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恒大所面临的主要经营优势和风险。经营优势体现为:(1)销售回款来源相对多元化,对单个区域市场风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2)销售回笼规模在业内排名靠前,对其资金周转能力有一定保障;(3)土地储备成本整体较低,具备一定的降价空间。经营风险体现为:(1)企业内涵式增长贡献度有限,财务杠杆比率持续攀升;(2)住宅地产融资期限相对较短,高杠杆发展后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3)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短期内将对公司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在对与中国恒大业务模式类似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应该重点关注:(1)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包括销售去化走势和资金回笼、财务杠杆和拿地支出等刚性支出规模等;(2)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模式的匹配性,通过衡量企业盈利模式能否匹配资产模式的需要,达到评估企业偿债风险的目的;(3)有关多元化板块的主营业务、盈利模式和资产模式,评估分析有关板块的资金链风险。此外本文还以XY集团为例,将单一区域业务运营模式与中国恒大业务运行模式进行了比较。本文对房地产企业经营者、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丽娟[7](2017)在《中国城镇居民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房价格波动会引起住房财富总值发生变动,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的信心、预期和能力的改变,最终会通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一是从全国维度研究,利用加总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住房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2003-2016年的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为切入点,寻找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房财产、金融资产和其他影响因素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拟合,估计各个解释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重点关注资产中的住房财产对于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在模型稳健的情况下研究全国层面的住房财富效应。二是从区域维度分析居民住房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重点关注地区之间住房财富效应存在什么样差异和可能存在的联系。利用1998年至2015年18年间中国31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住房财富效应测度模型,对中国各区域(全国整体、东、中、西部)住房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有:1、居民的家庭特征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2、住房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居民对于住房价格和住房面积的偏好程度,且受到整个市场效率的制约;3、居民对于房价的预期很大程度影响着自身的消费行为;4、长期内,全国、东部和中部存在显着房地产财富效应,而西部地区财富效应不显着;5、短期内,居民住房财富效应具有显着的滞后特征。本研究为调控住房市场和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田芳[8](2015)在《中国房地产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求至2016年,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工作要基本完成,到2020年相关改革要基本到位,要基本建立现代财政税收制度。房地产税作为中央确定的完善税收制度锁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央本轮税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无论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还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划分,都需在相关税种改革完成后进行,尤其房地产税作为地方税的主要税种,其立法成败直接关系后续改革。近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住房市场供需结构不合理;刚性需求得不到满足;空置房产较多;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税收作为市场调节的工具之一,其是否与市场的发展同步,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成长和健康。而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收制度设计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很难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主要表现为:房地产的交易环节税负偏重,保有环节税负较轻,尤其对个人住宅保有环节暂免征收各税,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符,税收对个人住宅保有环节未能发挥任何作用,税收的调节职能发挥不足等,房地产税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多方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房地产税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等进行深入阐述,指出我国房地产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针对文中提出的设立房地合一的新税种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对新税种的相关税制要素进行了设计,还以某市的数据为例,对新税种的税基评估值以及适用税率进行了测算分析。此外,针对居民住房征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对居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基本居住需求免税扣除及不同改革方案下居民房地产税收入规模等进行了重点论述,提出可行性方案。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推进我国房地产税改革,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都具有一定意义。全文共分为七章,分别对房地产税的课税理论、历史沿革、改革必要性、改革思路、改革后的税种设立及税制要素设计、改革的配套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尽阐述。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描述,并对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房地产税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对房地产税的相关情况做出总览。本文在中央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确立以“房地产税”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确定在房地合一的房产保有环节的税收,使文章的研究更具针对性。第二章主要对房地产税的理论依据进行论述。通过借鉴“受益论”、“公共财政论”及房地产职能相关的资源配置论理论等,对我国房地产税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讨论。并结合我国的特点,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些理论对我国房地产税的合理应用,并就房地产税同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及物业费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征税的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房地产税的历史沿革。本文从我国房产税的沿革切入,回顾了我国房产税的发展历程,并将我国房产税与土地税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分析,分为两税单独征收时期、两税并行征收时期、两税合并征收时期,并对各个时期进行了概述,指出两税合并征收并非新生事物,为下文的改革重点奠定基础。第四章对房地产税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房地产税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描述,指出当前房地产行业税收存在的问题:政策依据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税收规模偏低;税制结构阻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税制设计不利于税收功能发挥;居民住房房产税的试点效应不明显等,进而引出房地产税改革的必要性: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需要;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等。第五章提出房地产税改革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改革目标、改革重点、改革难点及对策、改革路径、改革效应分析等几部分。改革目标主要是筹集地方财政收入、调节居民财富分配、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改革重点是设立房地合一的税种、对居民住房征税、科学设定计税依据、相关税费并行改革等。改革的难点是居民的税收负担问题、居民的基本居住保障问题、税收立法权限与因地制宜存在矛盾等。本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尤其对居民税收负担能力及居民基本居住需求免税扣除进行了重点剖析。此外,还提出了相关税费并行改革的方案构想,并对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对改革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对新税种的相关税制要素进行了设计。对经营性房产和居民住房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税率等主要税制要素进行了论述分析,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并以D市的相关数据为例,对税基评估值、适用税率等进行了测算分析,提出经营性房地产税采用分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居民住房房地产税采用中央制定幅度比例税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选择的建议。此外,结合房地产税征收面、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税率及当前税制改革方向,提出取消土地增值税的配套改革方案为最佳方案。第七章提出房地产税收改革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体包括建立税源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税基评估制度、完善税收征管制度等,并提出具体建议:一是通过房地产管理部门建立房地产清册、公安等部门建立家庭信息清册、税务部门建立税源信息交互平台等,实现税源信息的多部门共管机制。二是由地方政府组建评估机构,并采取批量评估的方法进行税基评估。三是构建新的税收征管机制,设定新的税收征管流程,并更多地运用社会信用体系,满足对房地产税,尤其是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的征管需要。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居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进行了研究。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包括房产自身的增值、房产运用带来的收入以及纳税人获取的其他收入等。结合纳税人拥有房产及使用房产情况,对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运用相关数据,尝试对我国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的适用税率和应纳税额的合理区间进行推算,提出相关建议。二是对居民基本居住需求扣除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现实发展阶段,提出房地产税改革初期,有必要设立一定的基本居住需求扣除,待房地产税制成熟后,逐步取消扣除,实现全面征税的政策建议。文中对基本居住需求的扣除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分析,并以D市的相关数据为例,通过数据测算,得出采取人均居住面积标准进行扣除最为可行的结论,同时还针对60岁以上老人家庭、失独家庭及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设定了首套房免税的政策。此外,通过对我国征税的现实基础进行分析,指出基本居住需求免税扣除存在的家庭房产信息不实以及异地扣除无法校验等问题,提出多种方式确定家庭房产信息、建立全国联网的免税扣除信息库以及以居民的身份证号码作为免税扣除的唯一代码等解决措施。三是提出房地产税应同相关税费改革同时进行的构想,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推算,对配套改革方案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以取消土地增值税作为房地产税的配套改革方案。同时,对改革后的“房地产税”的税制要素进行了科学设计,尤其,通过D市的模拟评估数据的运用,对房地产税的收入规模、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等进行了测算分析,提出D市房地产税适用税率区间范围,并据此对全国适用税率的合理区间进行推算。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对全国房地产税的收入规模进行准确估计,对征税成本也未能可靠计量。在进行数据测算时,仅以D市的部分数据作为参考,对全国情况进行粗略推算,其准确性和指导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此外,研究范围仅限于土地及地上房产在保有环节的相关税收,对土地的保有环节及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税收没有展开研究。总而言之,本文结合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借鉴房地产税制成熟国家的实际经验,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筹各方利益诉求,对我国房地产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秦文宏[9](2013)在《风险场域的建构—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行动和事实》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经过近十年的非理性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风险。首先,房价经过多年的上涨,已经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高房价助长短期投机行为,挤压实体经济空间,加大金融体系风险,抑制社会创新能力,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同时,高房价洗劫普通民众财富,推动社会两极分化,加大民众生活压力,积聚社会消极情绪,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其次,中央和地方针对高房价的调控不断失败,房价越调越涨,民众对房价和政策失去预期,对政府作为越来越失去信心。尤其是2010年以来,高房价风险更加突出,与之伴随的是,岌岌可危的资金链条、风声鹤唳的断供退房、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危机四伏的国民经济,这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房地产领域的风险状况。如今,房地产发展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房价泡沫如果继续膨胀,更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将等在前面;房价泡沫一旦破裂,对中国经济和民众生活而言都将是不可承受之轻。也就是说,房价无论进与退,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除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之外,中国房地产领域还存在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2003年以来的华夏大地无处不在关注“买房卖房”,“房价问题”介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房地产泡沫与风险”也成了网络媒体乃至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而且,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经验中,中国房地产领域包含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布满了各种利益和权力的争斗,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行动领域。换言之,2003年以来的整个中国,由于长期围绕房价泡沫及其风险话题所进行的讨论、争论和谈论,已逐步形成一个舆论上的公共领域——即以“房地产风险”为话题的公共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日常实践的发展,这一公共领域的影响力日渐放大,逐步从舆论层面渗透到普通民众趋于同一的价值追求、利益索求、本体性安全、心理预期、社会交往等层面,助推了民众对“房地产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以及论争的频度和烈度,“房地产风险”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房地产风险”的观念和“房地产风险事实”在人们的经验和记忆中的位置日益巩固,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日益固化、客观化、结构化,逐步形成了“中国房地产风险场域”。于是出现了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风险的来源问题,即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风险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性(行动性)致因问题,其中关涉中央、地方、精英、大众、资本力量、媒体力量等多个层面的行动者相互竞争中的行动逻辑问题及其行动的效果问题。第二层面: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建构问题,也就是风险行动和事实如何结构化的问题,其中包含风险的扩散和传播的机理问题及风险场域形成过程中的行动逻辑问题。两个方面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房地产风险是房地产风险场域形成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本文将从研究“房地产风险来源”问题开始,但重点在于解释“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建构”问题。针对房地产风险来源问题,本文主要从制度和行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针对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建构问题,本文首先采用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解释工具,用以解答中国房地产领域内的风险行动和风险事实如何结构化的问题;其次采用符号互动理论作为辅助性解释工具,用以分析房地产风险场域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对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建构具有助推作用的“批判性风险话语公共领域”的形成和运作过程。针对房地产风险、房地产风险行动、房地产风险符号、房地产“表意面相”的建构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房地产领域“支配面相”的建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过程经历-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针对房地产领域“合法化面相”的建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历史比较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传统制度(含房地产)遭遇现代化(市场化)进程而衍生出诸多非预期的风险,同时,房地产领域各方行动者的“策略”行动带来诸多非预期的风险。研究表明,2003年以来的中国房地产领域是一个有缺陷、不健全、不确定的结构性领域。首先,在中国房地产领域正常“支配面相”的建构上,一方面,因为传统制度原因,如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分税制及其土地垄断制度等,导致土地、住房、公共设施和服务、出让金、利润、税收等在分配上的极端不平等现象,也就是说,其支配性资源在市场流动过程中处于极端失衡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权变性、策略性的房地产政策,如限贷、限购、限价、限外、限土地等调控措施,导致房地产市场支配性资源的流动处于持续僵化甚至堵塞状态。这两方面原因导致近十年的中国房地产领域正常“支配面相”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其次,在房地产领域正常“合法化面相”的建构上,由于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的政策方向一直是权变性的,政策内容和手段一直是策略性的,始终不能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稳定的政策计划,或者说,政策这种规范“模态”始终变幻莫测,导致近十年的中国房地产领域正常“合法化面相”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正因为近十年中国房地产领域正常的“支配面相”和“合法化面相”的持续缺失,致使中国房地产领域一直处于一种不确定的风险状态,以至于中国房地产领域自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风险场域。同时,研究表明,近十年的中国房地产领域的风险越积越多,房地产风险符号越积越多、越来越明显,专家、民众、官员及房地产商等利用房地产风险符号进行互动的次数越来越多,互动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们利用现代传媒进行房地产风险符号的传播、互动而形成的“批判性的风险话语公共领域”也越发形成气候。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中国房地产领域逐步建构出了房地产风险场域“表意面相”。说到底,房地产风险场域“表意面相”最终还是行动者对房地产领域正常的“支配面相”和“合法化面相”的缺失所衍生风险的广泛关注和持续反应的结果。总之,近十年来的中国房地产领域,由于其正常的“支配面相”和“合法化面相”的建构失败,它变成了一个有缺陷、不健全、不确定的结构性领域,即变成了房地产风险场域。随之而来的,是“表意面相”的逐步生成和日益凸显,进而促进了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再建构。

周丽[10](2012)在《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文中指出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影响着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和命运。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然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规制主要靠政策的调整来完成,具有短期效应和不稳定性特点。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整体构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涉及的部门法规条例等方面存在的相互矛盾和制度盲区。因此,对房地产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房地产法律制度从房地产行业流程上讲,包括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房地产开发用地法律制度、城市房屋征收管理制度、建筑法律制度、房地产流转制度、房地产中介服务制度、房屋登记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制度和房地产税费制度等。其中,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房地产开发用地与城市房屋征收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制度和房地产税费制度是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核心链条。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做法经济学的分析,提出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在充分借鉴国外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法律制度构建和完善。

二、《中国房地产》2003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房地产》2003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新区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概述
    2.1 资产证券化概述
        2.1.1 资产证券化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原理
        2.1.3 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2.1.4 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的比较优势
    2.2 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
        2.2.1 MM理论
        2.2.2 期权定价理论
        2.2.3 预期收入理论
    2.3 资产证券化国内外发展情况
        2.3.1 国外发展情况
        2.3.2 国内发展情况
    2.4 资产证券化国内外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2.4.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兰州新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3.1 城投集团基本情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主要业务板块
        3.1.3 财务情况
    3.2 城投集团融资现状
        3.2.1 融资结构
        3.2.2 融资规模
    3.3 城投集团融资存在的问题
        3.3.1 融资的渠道方式单一
        3.3.2 融资规模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3.3.3 融资的效率交叉
        3.3.4 持续融资能力不足
    3.4 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4.1 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必要性
        3.4.2 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可行性
第四章 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
    4.1 融资目标
        4.1.1 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4.1.2 降低融资成本
        4.1.3 节约时间成本
        4.1.4 规避政策风险
        4.1.5 提高项目收益
    4.2 融资原则
        4.2.1 成本与收益兼顾
        4.2.2 收益与风险兼顾
        4.2.3 方案与项目周期匹配
    4.3 兰州新区城投集团财务分析
        4.3.1 数据收集与杜邦指标结构
        4.3.2 盈利能力分析
    4.4 估值分析
        4.4.1 未来自由现金流量预测
        4.4.2 折现率预测
        4.4.3 企业价值估算
    4.5 兰州新区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
        4.5.1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概述
        4.5.2 房地产ABS模式对比
        4.5.3 募投项目及现金流量预测
        4.5.4 募投规模
        4.5.5 交易结构
        4.5.6 专项计划定价策略
    4.6 财务效益分析
        4.6.1 综合成本测算
        4.6.2 财务效应分析
    4.7 方案实施的潜在风险及缓释措施
        4.7.1 信用风险
        4.7.2 评级风险
        4.7.3 利率风险
        4.7.4 流动性风险
第五章 融资方案实施保障
    5.1 城投集团内部保障措施
        5.1.1 加快转型发展,增强运营能力
        5.1.2 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风险控制
        5.1.3 提高现金流的管理能力
        5.1.4 增强资产流动性,不断提升偿债能力
    5.2 城投集团外部保障措施
        5.2.1 法律层面的保障
        5.2.2 构建资产证券化项目实施环境
        5.2.3 健全资产证券化实施保障机制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目录
附录B 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房地产估价报告数据挖掘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结构安排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房地产估价理论
        2.1.1 房地产价格定义
        2.1.2 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2.1.3 房地产估价概述
        2.1.4 房地产估价的必要性
        2.1.5 房地产估价的基本方法
        2.1.6 房地产估价国外研究
        2.1.7 房地产估价国内研究
    2.2 文本挖掘
        2.2.1 文本挖掘概述
        2.2.2 文本挖掘国外研究
        2.2.3 文本挖掘国内研究
    2.3 数据库理论
        2.3.1 数据库概述
        2.3.2 建立估价数据库的必要性
        2.3.3 估价数据库国外研究
        2.3.4 估价数据库国内研究
    2.4 综述
第三章 基于文本挖掘的规则挖掘方法
    3.1 规则挖掘方式的构建
        3.1.1 数据来源
        3.1.2 规则挖掘方式
    3.2 基于ROSTCM的文本挖掘及分析
        3.2.1 词频分析
        3.2.2 特征词提取
    3.3 基于NetDraw的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
    3.4 基于文本挖掘结果的Web数据整合
第四章 结果分析
    4.1 基于ROSTCM的市场比较法估价报告文本挖掘及分析
        4.1.1 市场比较法估价报告词频分析
        4.1.2 市场比较法估价报告特征词提取
    4.2 基于NetDraw的市场比较法估价报告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
    4.3 市场比较法估价报告综合分析及实证研究
    4.4 基于ROSTCM的收益还原法估价报告文本挖掘及分析
        4.4.1 收益还原法估价报告词频分析
        4.4.2 收益还原法估价报告特征词提取
    4.5 基于NetDraw的收益还原法估价报告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
    4.6 收益还原法估价报告综合分析及实证研究
    4.7 基于ROSTCM的成本法估价报告文本挖掘及分析
        4.7.1 成本法估价报告词频分析
        4.7.2 成本法估价报告特征词提取
    4.8 基于NetDraw的成本法估价报告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
    4.9 成本法估价报告综合分析及实证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3)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研究(199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相关概念
        2.1.1 房地产宏观调控
        2.1.2 政策变迁
    2.2 间断-均衡理论及在中国情景下的修正
        2.2.1 间断-均衡理论
        2.2.2 间断-均衡理论在中国情景下的修正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变迁阶段分析
    3.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文本的选择与分析方法
        3.1.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文本选择
        3.1.2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文本分析方法
        3.1.3 信效度检验
    3.2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阶段的定量分析
        3.2.1 住房制度改革起步阶段(1998-2002 年)
        3.2.2 房地产市场化发展阶段(2003-2009 年)
        3.2.3 房地产市场化调整阶段(2010-2018 年)
        3.2.4 变迁阶段的总体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阐释与内在机理
    4.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理论阐释
        4.1.1 均衡期: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探索阶段(1998-2002 年)
        4.1.2 均衡期: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深化阶段(2003-2009 年)
        4.1.3 间断期:房地产宏观调控得转向阶段(2010-2018 年)
        4.1.4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历程的总体阐释
    4.2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内在机理
        4.2.1 焦点事件爆发
        4.2.2 官方决策系统注意力转移
        4.2.3 宏观层面价值取向
        4.2.4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对策建议
    5.1 做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顶层设计
        5.1.1 重视房地产宏观调控立法
        5.1.2 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配套政策
    5.2 明确官方决策系统的注意力指向
        5.2.1 重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性
        5.2.2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价值的公共性回归
        5.2.3 加强房地产预期管理
    5.3 保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
        5.3.1 合理配置房地产宏观调控手段
        5.3.2 提高地方政府执行积极性
        5.3.3 搭建房地产信息公开平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4)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企业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房企转型模式
    2.1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1 理论基础
        2.1.2 文献综述
    2.2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及房企特征
        2.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2.2 房企战略管理特征
    2.3 国内外的几种发展模式
        2.3.1 国外发展情况
        2.3.2 国内发展情况
    2.4 我国房企转型的原因分析
    2.5 我国房企转型面临的新热点
    2.6 转型的策略选择
    2.7 典型企业案例——万达地产
        2.7.1 盈利模式
        2.7.2 发展历程
        2.7.3 发展趋势
第三章 苏宁环球转型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3.1 苏宁环球发展概况
        3.1.1 苏宁环球发展历程
        3.1.2 子分公司简介
        3.1.3 原有战略面临的问题
    3.2 苏宁环球转型发展的宏观环境
    3.3 苏宁环球转型发展的行业竞争结构
        3.3.1 行业竞争格局形成
        3.3.2 五力分析及主要竞争对手转型模式
    3.4 苏宁环球转型发展SWOT分析
        3.4.1 苏宁环球转型发展的内部能力与条件
        3.4.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4.3 SWOT综合分析
第四章 苏宁环球转型策略的选择与制定
    4.1 公司定位
    4.2 公司转型发展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4.2.1 转型发展类型的比较
        4.2.2 转型发展策略的选择
    4.3 公司转型战略目标
    4.4 公司转型发展策略的主要内容
        4.4.1 盈利模式
        4.4.2 业态规划
        4.4.3 战略的核心要素
第五章 苏宁环球转型发展策略的实施
    5.1 转型发展策略的实施阶段与步骤
        5.1.1 发展策略的实施阶段
        5.1.2 转型发展策略的实施步骤
    5.2 转型发展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5.2.1 转型的实施策略
        5.2.2 转型的组织保障
        5.2.3 转型策略的实施措施
    5.3 转型发展策略实施的可行性及风险困难
        5.3.1 转型发展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5.3.2 转型发展策略的风险
        5.3.3 转型发展策略实施的困难
        5.3.4 解决转型发展策略实施困难的途径
    5.4 管理提升
第六章 实际应用可研分析——以苏州胜浦镇项目为例
    6.1 项目总论
    6.2 项目介绍
    6.3 区域分析
    6.4 市场分析
    6.5 项目优劣势分析
    6.6 项目投资及收益估算
    6.7 项目财务分析
    6.8 结论和建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房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假说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3.4 章节安排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居民消费理论的演进
        2.1.1 确定性条件下的居民消费理论
        2.1.2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居民消费理论
        2.1.3 基于心理特征的行为消费理论
    2.2 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国内外研究
        2.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2.2.3 文献综合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与逻辑思路
    3.1 住房资产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财富效应”or“挤出效应”
    3.2 住房价格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渠道
    3.3 住房价格对消费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影响
第四章 住房资产、金融资产与居民消费行为
    4.1 模型设定
    4.2 数据描述与变量选择
    4.3 实证分析
        4.3.1 住房资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基准回归
        4.3.2 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替代关系
        4.3.3 基于有房家庭和租房家庭的讨论
        4.3.4 基于购房意愿的讨论
    4.4 内生性讨论及稳健性检验
        4.4.1 稳健性检验1:房产价值的表示
        4.4.2 稳健性检验2:财富效应的再检验
        4.4.3 稳健性检验3:负债变量的表示
        4.4.4 稳健性检验4:内生性问题的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房资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5.1 财富效应差异性的相关研究
    5.2 数据描述与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地域差异、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
        5.3.2 城市差异、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
        5.3.3 收入差异、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
        5.3.4 城乡差异、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渠道
    6.1 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渠道分析
    6.2 模型设定、研究设计与数据
        6.2.1 基准模型设定
        6.2.2 回归设计
        6.2.3 数据说明
    6.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6.3.1 基础回归及净财富效应途径
        6.3.2 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
        6.3.3 预期和未预期到的房价变动
        6.3.4 生命周期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分析
    7.1 住房资产财富效应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的理论分析
        7.1.1 前景模型的提出
        7.1.2 前景模型在财富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7.2 数据描述与模型构建
    7.3 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7.3.1 财富效应的非线性分析
        7.3.2 财富效应非对称性的检验结果
        7.3.3 所有权异质性下的财富效应非对称性
    7.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相关的政策建议
    8.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6)房地产企业运行模式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 ——以中国恒大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本文发现与创新点
    1.4 本文的架构安排
第二章 制度背景和文献综述
    2.1 制度背景
    2.2 文献综述
        2.2.1 房地产企业业务运行模式相关文献
        2.2.2 房地产企业偿债能力相关文献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
    3.1 行业基本情况
    3.2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
    3.3 宏观环境影响(PEST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因素
        3.3.4 科技因素
    3.4 行业发展特征
第四章 中国恒大现状分析
    4.1 中国恒大的发展历史
    4.2 中国恒大的发展战略
    4.3 中国恒大的股权结构及实际控制人
    4.4 中国恒大经营及财务情况概况
        4.4.1 销售以及土地储备情况
        4.4.2 融资结构情况
        4.4.3 盈利情况
        4.4.4 与同业的比较情况
        4.4.5 中国恒大主要财务情况
    4.5 中国恒大的杜邦分析
第五章 中国恒大业务运行模式的运作分析
    5.1 中国恒大业务模式介绍
    5.2 区域分布和销售去化规模分析
        5.2.1 区域分布分析
        5.2.2 销售均价分析
        5.2.3 销售规模分析
    5.3 扩张速度和财务杠杆分析
    5.4 经营转型战略分析
第六章 中国恒大业务运行模式对其偿债风险的影响
    6.1 中国恒大业务运行模式相关风险分析
        6.1.1 经营及财务优势分析
        6.1.2 经营及财务风险分析
    6.2 业务运行对其偿债风险的决定因素及关注点
    6.3 与单一区域业务运营模式的比较
        6.3.1 业务运行模式比较分析
        6.3.2 单一区域业务经营模式的经营优势及风险分析
        6.3.3 对比分析总结
第七章 结论和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中国城镇居民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低
        1.1.2 中国居民住房消费水平高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研究框架
        1.4.1 论文结构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财富效应研究
        2.1.1 财富效应理论
        2.1.1.1 生命周期理论
        2.1.1.2 持久收入理论
        2.1.2 股票财富效应研究
    2.2 房地产财富效应研究
        2.2.1 房地产财富的概念
        2.2.2 房地产财富效应产生机制
        2.2.3 房地产财富效应存在与否
        2.2.4 房地产财富效应与股票财富效应的关联
        2.2.5 房地产财富效应地区差异研究
        2.2.6 房地产财富效应长短期差异研究
    2.3 小结
3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简析
    3.1 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2 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改革政策
    3.3 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
4 模型的建立与设定
    4.1 理论基础模型
    4.2 全国维度研究中国住房财富效应的基础计量模型
    4.3 区域维度研究中国住房财富效应的基础计量模型
5 全国维度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2 数据拟合与分析
        5.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5.2.2 基础计量模型拟合
        5.2.3 住房的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对城镇居民住房财富效应的影响
        5.2.4 主要市场摩擦对城镇居民住房财富效应的影响
        5.2.5 预期内与预期外住房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住房财富效应的影响
    5.3 小结
6 区域维度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6.2 数据因果及响应分析
        6.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6.2.2 协整检验与DOLS估计
        6.2.3 Granger因果检验
        6.2.4 误差修正模型
        6.2.5 脉冲响应分析
        6.2.6 区域住房财富效应的“溢出效应”
    6.3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全国维度中国住房财富效应研究结论
        7.1.2 区域维度中国住房财富效应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中国房地产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对象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4.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5 国内外房地产税收现状
        1.5.1 国外房地产税收现状
        1.5.2 我国房地产税收现状
    1.6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6.1 研究方法
        1.6.2 结构安排
    1.7 论文创新及不足
2 房地产税的理论依据
    2.1 土地受益论
        2.1.1 受益论的主要观点
        2.1.2 评价与应用
    2.2 公共财政论
        2.2.1 公共财政论的主要观点
        2.2.2 评价与应用
    2.3 房地产税的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2.3.1 外部效应论
        2.3.2 税收非中性论
        2.3.3 评价与应用
3 房地产税的历史沿革
    3.1 房产税的起源与发展
        3.1.1 房产税的起源
        3.1.2 房产税的变革
    3.2 房产税与土地税的并行与统一
        3.2.1 单独征收的房产税
        3.2.2 并行征收的土地税和房产税
        3.2.3 统一征收的土地税和房产税
    3.3 房地产税改革启示
        3.3.1 房地产税不是舶来品
        3.3.2 对居民房地产征税并非新生事物
        3.3.3 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可合并征收
4 房地产税改革的必要性
    4.1 征收现状
        4.1.1 现行政策规定
        4.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改革必要性
        4.2.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
        4.2.2 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需要
        4.2.3 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
        4.2.4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5 房地产税改革的基本思路
    5.1 改革目标
        5.1.1 筹集地方财政收入
        5.1.2 调节居民财富分配
        5.1.3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5.2 改革重点
        5.2.1 设立房地合一的税种
        5.2.2 提高税收法律层级
        5.2.3 将居民住房纳入征税
        5.2.4 科学设定计税依据
        5.2.5 相关税费并行改革
    5.3 改革难点及对策分析
        5.3.1 纳税人税收负担能力的衡量
        5.3.2 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保障
        5.3.3 税收立法权限与因地制宜存在矛盾
    5.4 改革路径
        5.4.1 改革路径
        5.4.2 改革路径的选择
        5.4.3 改革的具体安排
    5.5 改革效应分析
        5.5.1 地方政府收入格局有所改变
        5.5.2 居民住房消费更加合理
        5.5.3 居民贫富差距有所减小
        5.5.4 短期内住宅价格出现理性回归
        5.5.5 房地产税收制度更加完善
6 房地产税的制度设计
    6.1 征税对象
        6.1.1 经营性房地产适用一般规定
        6.1.2 居民住房的特殊说明
    6.2 纳税义务人
        6.2.1 经营性房地产的纳税义务人适用一般规定
        6.2.2 居民住房的纳税义务人须考虑具体情况
        6.2.3 扣缴义务人
    6.3 计税依据
        6.3.1 计税依据的分类
        6.3.2 计税依据的选择
        6.3.3 税基评估值的测算
    6.4 税率
        6.4.1 税率的分类及比较
        6.4.2 经营性房地产的税率选择及测算分析
        6.4.3 居民住房的税率选择及测算分析
    6.5 税收优惠
        6.5.1 经营性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6.5.2 居民住房的税收优惠
7 房地产税收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7.1 建立税源信息共享制度
        7.1.1 房地产管理部门建立房地产清册
        7.1.2 公安等部门共同建立家庭信息清册
        7.1.3 税务部门建立税源信息交互平台
    7.2 建立税基评估制度
        7.2.1 税基评估的特点
        7.2.2 评估机构的设立
        7.2.3 评估方法的选择
        7.2.4 评估争议的处理
        7.2.5 评估时点及评估周期的确定
    7.3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7.3.1 构建新的房地产税征收机制
        7.3.2 设定新的税收征管流程
        7.3.3 运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税收征管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9)风险场域的建构—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行动和事实(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相关研究的回顾和评述
        一、 关于风险及其建构问题的研究
        二、 关于风险行动和事实的结构化问题的研究
        三、 关于风险的传播、扩散问题的研究
        四、 关于房地产风险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二章 研究的思路
    第一节 研究视角
        一、 主要理论工具
        二、 主要概念工具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 分析策略
        二、 分析框架
        三、 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风险:状况与定位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风险史
    第二节 2003 年以来的中国房地产风险状况
        一、 高房价的风险
        二、 高房价下跌的风险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风险的合理定位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风险——制度的问题
    第一节 关于现有中国房地产制度缺陷的相关表述
    第二节 与中国房地产风险相关的制度安排及其问题
        一、 改革开放以来由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结构”衍生的问题
        二、 “单位制”消解带来的问题
        三、 分税制下的土地出让制度及其问题
        四、 保障性住房制度及其问题
        五、 房地产领域的监管制度及其问题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风险——行动的后果
    第一节 2003 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领域的行动轨迹
        一、 房价暴涨-持续调控阶段(2003 年上半年--2006 年底)
        二、 市场持续观望阶段(2007 年上半年--2008 年上半年)
        三、 “救市”阶段(2008 下半年--2009 年年初)
        四、 房价暴涨-严苛调控阶段(2009 年年初--2010 年下半年)
        五、 持续调控-市场观望阶段(2011 年上半年--2012 上半年)
    第二节 2003 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领域行动的特殊性
        一、 行动角色的复杂性
        二、 行动的策略性
        三、 行动的信息不对称性
        四、 行动缺乏全局性和战略性
        五、 行动的风险性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建构:表意面相的再生产
    第一节 房地产领域的各种风险符号
        一、 专家的表露
        二、 官方的表露
        三、 房地产商的表露
    第二节 房地产风险符号的互动
        一、 专家间论争性的互动
        二、 权威(机构或专家)与民众的互动
        三、 民众间的互动
    第三节 房地产风险场域“表意面相”的形成
第七章 中国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建构:合法化面相的再生产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政策”行动及弊端
        一、 中国房地产领域是一个“政策”行动领域
        二、 政策的角色
        三、 中央政府房地产“政策”行动的特点和弊端
        四、 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行动的特点和弊端
    第二节 中国房地产“政策”行动中的问题——以 2006-2011 年的政策调控为例
        一、 2006-2007 年的“政策”行动方向
        二、 2008-2009 年的“政策”行动方向
        三、 2010-2011 年的“政策”行动方向
    第三节 房地产领域正常“合法化面相”的缺失
第八章 中国房地产风险场域的建构:支配面相的再生产
    第一节 房地产领域支配性资源的宏观布局
        一、 中央政府可掌握的支配性资源
        二、 地方政府可掌握的支配性资源
        三、 房地产商可掌握的支配性资源
        四、 民众可掌握的支配性资源
    第二节 房地产领域正常“支配面相”的缺失
        一、 混乱的数据
        二、 大相径庭的成本、利润数据
    第三节 房地产领域支配性资源的微观流动
        一、 “购房经历”发生的背景
        二、 “购房经历”发生的缘由
        三、 “购房经历”发生的目的
        四、 “购房经历”采用的方法
        五、 购房全过程
    第四节 房地产领域“支配面相”微观建构中的问题
第九章 房地产风险与房地产风险场域:关系阐释
    第一节 房地产风险与房地产风险场域:一种因果关联
    第二节 房地产风险与房地产风险场域:一种逻辑关联
        一、 从内容上分析
        二、 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角度分析
第十章 总结与启示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启示和展望
        一、 一个理论诉求
        二、 两种类型风险的关系
文献目录
    一、 中文部分
    二、 外文部分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10)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创新及不足
        一、 主要创新
        二、 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概述
        一、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二、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变迁
        三、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体系
        四、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轨迹
    第二节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
        一、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研究
        二、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法学研究
第三章 中国土地审批、出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土地审批制度的概述
        一、 中国土地审批制度的现状
        二、 中国现行土地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 国外和香港、台湾地区土地审批制度的借鉴
        四、 土地审批制度模式分析
    第二节 中国土地出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 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 中国土地出让金管理问题研究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开发与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
        一、 利益冲突与衡平
        二、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
        三、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利益冲突与衡平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中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 中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制度变迁
        二、 中国房屋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 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探索
        四、 中国房屋征收补偿制度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五、 中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制度运行成本分析
    第三节 国外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借鉴
        一、 美国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二、 法国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三、 德国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四、 日本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五、 加拿大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物业管理概述
        一、 物业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二、 物业管理法律规制的历程
    第二节 物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 物业管理服务分类
        二、 物业管理的法律关系
        三、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四、 物业管理的监督与法律责任分析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税费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和费用制度概述
        一、 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概述
        二、 中国房地产费用制度概述
    第二节 国外房地产税收体制比较分析
        一、 国外房地产税制比较
        二、 中国房地产税制分析
第七章 完善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中国土地审批、出让管理制度
        一、 健全立法,平衡各种用地审批管理制度
        二、 优化中国土地出让程序
        三、 加快管理制度的改革的步伐,促进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
        四、 建立和完善信息统一化管理体制
    第二节 修正房地产开发与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一、 按市场化水平尽快统一征收补偿标准
        二、 增加土地使用权补偿立法,确保拆迁补偿制度供求的均衡
        三、 严格执行土地供给发展计划,增加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改革动力
        四、 设置公平、公正、公开的听证制度,探索“利益共赢”的
        五、 严格限制公共利益的范围,防止权力滥用
        六、 借鉴国外拆迁立法的成功经验,统一立法思想;强化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的权利补救机制
        七、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底层住房受益群体范围
    第三节 制定物业管理法,加强物业管理
        一、 完善物业管理立法
        二、 加强业主自治机构的管理,促进业主自治制度的发展
        三、 完善与物业服务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四节 合理规范房地产税费体制
        一、 理顺税、租、费关系,建立合理房地产税费体系
        二、 以物业税为中心,加快我国房地产税费改革
        三、 建立纳税人听证制度,保障纳税人税权
        四、 加强税收有关的地方财政配套建设,注重区域化调整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中国房地产》2003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新区城投集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研究[D]. 孟禹昕. 兰州大学, 2020(01)
  • [2]房地产估价报告数据挖掘与分析[D]. 张志春.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2)
  • [3]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变迁研究(1998-2018)[D]. 张娟. 燕山大学, 2019(06)
  • [4]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转型策略研究[D]. 苗青. 东南大学, 2018(01)
  • [5]房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 石晓磊.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房地产企业运行模式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 ——以中国恒大集团为例[D]. 周舟.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7]中国城镇居民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实证研究[D]. 张丽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中国房地产税问题研究[D]. 田芳.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9]风险场域的建构—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行动和事实[D]. 秦文宏. 上海大学, 2013(12)
  • [10]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 周丽. 吉林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中国房地产》2003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