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平整对肥厚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

瘢痕平整对肥厚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僵蚕治疗瘢痕的分子通路机理研究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对白僵蚕治疗瘢痕疾病的机制研究匮乏,应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靶向对接,研究白僵蚕治疗瘢痕的作用靶点、化合物、KEGG信号通路,以揭示白僵蚕治疗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的分子通路、作用机制。进一步将白僵蚕(0.5%薄荷醇为透皮促渗透剂基质)用于肛瘘患者的术后创面局部换药,观察其对术后瘢痕防治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1.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白僵蚕的活性成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共同靶基因,进一步实施相关靶基因的功能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构建白僵蚕治疗瘢痕的药物成分-靶基因-分子信号通路交互网络。随后给予体外细胞实验验证,除了CCK8细胞的增殖抑制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外,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实验分组(对照组、不同浓度白僵蚕给药组、单体白僵菌素给药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给药组)干预下MMP-1、MMP-2、MMP-9、Akt、P-Akt、beta-Actin、P13K p85α、p38 MAPK、GAPDH、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而后我们以白僵蚕3个主要化学成分(白僵菌素、环(D-脯-D-苯丙)二肽、(+)-松脂醇)和4个关键瘢痕干预靶点(MMP1、MMP9、MMP13、PI3k)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靶向对接,再次对白僵蚕3个主要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深一步探讨。2.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住院的76例肛瘘患者,每组各38例,治疗组术后给予白僵蚕(0.5%薄荷醇为透皮促渗透剂基质)局部外用,对照组术后给予曲安奈德局部外用。研究过程中,使用随机数表,随机分配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干预(治疗前、治疗后)的基线特征、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的减少程度、瘢痕宽度(超声检测)等指标分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阳性细胞数;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色素沉着、血管分布、柔韧性、瘢痕高度、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溃疡、色素减退)指标给予观察及记录、分析;对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满意度等数据分析,完成白僵蚕(0.5%薄荷醇为透皮促渗透剂基质)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经过筛选出白僵蚕单味药物688个靶基因中的73个与瘢痕疾病相关的药物成分,分子信号通路148条,通过构建的白僵蚕与瘢痕疾病网络,发现白僵蚕抗氧化、参与凋亡、补体激活、炎症反应、细胞迁移、细胞基质重建、以及抗肿瘤、改善低氧状态、衰老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白僵蚕组、白僵菌素组、LY294002组干预后人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MMP-1、MMP-9、P-Akt、p38 MAPK、NF-κB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白僵蚕、白僵菌素干预下,能有效抑制PI3K/Akt/MMP1/MMP9信号通路。基于Autodock vina 1.1.2对接打分值,计算结果表明白僵菌素﹑环(D-脯-D-苯丙)二肽﹑(+)-松脂醇3个化合物可能同时作用于4个靶点,提示白僵蚕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协同抑制PI3K/Akt/MMP1/MMP9分子信号通路。2.在76例肛瘘患者中,术后采用白僵蚕(0.5%薄荷醇为透皮促渗透剂基质)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优于曲安奈德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上白僵蚕组在25.39±3.03,曲安奈德对照组为29.48±2.90,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的减少程度、超声检查瘢痕宽度也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细胞染色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柔韧性、瘢痕高度、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显着差异(P<0.05),白僵蚕(0.5%薄荷醇为透皮促渗透剂基质)有利于减少肛瘘术后瘢痕形成(P<0.05),降低肛瘘术后疼痛。对两组肛瘘术后色素沉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1.白僵蚕能有效抑制PI3K/Akt/MMP1/MMP9分子信号通路,亦能有效抑制人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调控瘢痕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2.白僵蚕(0.5%薄荷醇为透皮促渗透剂基质)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上,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较少、疗效好、有利于减少肛瘘术后瘢痕形成,值得临床开展。

孙超[2](2017)在《硅酮敷料减轻颌面头颈部创口瘢痕的初步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硅酮敷料对颌面头颈部创口早期愈合及减轻瘢痕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40例行颌面头颈部肿物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聚维酮碘液换药,直至创口愈合;试验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在此基础上应用硅酮敷料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创口的早期愈合情况。采用客观指标结合主观评判的方式系统评价两组创口的瘢痕形成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创口均为甲级愈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5.2±1.3)d和(7.1±0.7)d。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检查显示,试验组手术切口使用硅酮敷料治疗前后在瘢痕的色泽评分、厚度、血管分布评分及柔软度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在疼痛、瘙痒评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1周后有显着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创口瘢痕均未见继续增大或复发。结论:硅酮敷料有助于促进颌面头颈部创口的愈合,能够有效减轻创口处瘢痕的形成。

王晓灿[3](2016)在《内外合治对兔耳增生性瘢痕MMP-1影响的PDGF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复制兔耳瘢痕模型,使用康复新液、硅油尿素地米乳膏、康复新液+硅油尿素地米乳膏来观察兔耳增生性瘢痕中PDGFR-α、PDGFR-β与MMP-1的相关表达变化,从而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有关发生机理,为探索有效的中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药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4月兔龄的清洁级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康复新液治疗组、康复新液+硅油尿素地米乳膏组、硅油尿素地米乳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进行兔耳瘢痕造模。各治疗组分别治疗14d、28d后,观察兔耳瘢痕模型的一般情况、测量厚度;HE染色观察瘢痕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计数:Masson染色观察瘢痕胶原密度;免疫组化观察瘢痕中PDGFR-α、PDGFR-p与MMP-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治疗14d、28d后瘢痕厚度均出现明显下调,差异显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康复新液+硅油尿素地米乳膏组差异最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治疗14d、28d后瘢痕增生指数HI均出现下调,差异显着(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硅油尿素地米乳膏组、康复新液+硅油尿素地米乳膏组差异最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治疗14d、28d后瘢痕成纤维细胞计数均出现下调,差异显着(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康复新液+硅油尿素地米乳膏组下调幅度最大;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治疗14d、28d后瘢痕胶原面密度均出现下调,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治疗14d、28d后PDGFR-α、PDGFR-β、MMP-1均出现下调,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治疗组均可以降低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厚度、成纤维细胞数、胶原密度,尤其以中西药合治组效果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DGFR-α、PDGFR-β,进而影响MMP-1来降低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胶原的过度沉积,从而达到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王畅[4](2016)在《青川复合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作用的TGF-β1/Smad蛋白信号传导通路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创面愈合一般要经历炎症、增殖和重塑三个相互重叠的阶段,并伴随瘢痕(Scar)的产生而结束。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基本发生于创伤后1个月,是皮肤深度烧伤、严重创伤后致局部组织的异常修复,常伴瘙痒、局部麻木和感觉异常,影响美观,而且易导致各种肢体及功能障碍。目前瘢痕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治疗方法HS的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确切。青川复合物是由中药有效提取成分川芎素(阿魏酸钠)、青藤碱按2:3比例配置构成。两种有效提取成分均有抗炎、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发现川芎素还有抗肝、肺、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青藤碱亦能显着抑制肾间质纤维化。此外,我们前期实验组通过家兔瘢痕动物模型,发现川芎素、青藤碱按2:3比例配置的复合物能有效抑制家兔瘢痕增生。本实验拟通过体外培养人瘢痕增生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b),研究青川复合物对HSFb的增殖、凋亡及胶原合成的影响以及对TGF-β1/Smad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中多个相关信号蛋白分子含量的影响,以明确青川复合物对HSFb的生物学作用并从信号传导通路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青川复合物防治H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HSFb的鉴定及传代培养细胞购买于上海素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证实该细胞为人瘢痕增生成纤维细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5%C02饱和湿度下培养及传代,本实验采用4-6传代细胞。2.实验分组及MTT法测定各药物组的LC砷、最佳有效时间设立空白对照组,川芎素组、青藤碱组、青川复合物组等3个药物实验组;MTT法测定各组药物对HSFb的LC50及最佳有效时间;设定各药物组的高、中、低3个有效剂量。3.MTT法测定对HSFb增殖的影响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4.对HSFb形态、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电镜观察各组药物对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影响;TUNEL法检测各组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药物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5.对HSFb胶原合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对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6.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对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TGF-β i,p-Smad2/3,p-Smad4和p-Smad7蛋白的影响:检测比较TGF-β1, p-Smad2/3、 p-Smad4和p-Smad7等信号分子对HSFb增殖、凋亡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1.HE染色及免疫组化鉴定购买的细胞株为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2.川芎素、青藤碱及青川复合物的HSFb的LC50分别为0.3075mg/ml、1.1285 mg/ml、0.938mg/ml;通过MTT法检测到各药物组作用于细胞的最佳抑制时间为48h;川芎素组高、中、低剂量设定为:0.003mg/ml,0.03 mg/ml,0.3 mg/ml;青藤碱组高、中、低剂量设定为:0.01mg/ml,0.1mg/ml, lmg/ml;青川复合物组高、中、低剂量设定为:0.008 mg/ml,0.08 mg/ml,0.8mg/ml,3.通过MTT法显示除低浓度青川复合物组以外,其余各组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胞增殖。4.川芎素、青藤碱及青川复合物作用于HSFb后,可引起HSFb的超微结构改变,如细胞体积变小,外形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或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减少,胞浆内出现空泡或凋亡小体;TUNEL法检测提示除低浓度的青藤碱组以外,其余各药物组能诱导细胞凋亡率增加;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青藤碱(中、高)组、青川复合物(高)及川芎素(高)组能下降细胞Bcl-2蛋白表达;中、高浓度的各组药物均能上调Bax及Caspase-3蛋白,且Bax升高幅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5.川芎素、青藤碱及青川复合物作用于HSFb后,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除低浓度川芎素对Colα1 (Ⅲ)蛋白表达无抑制作用以外,其他各组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Colα1(Ⅰ)、Colα1 (Ⅲ)蛋白表达。6. 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1)川芎素(高、中)组、青藤碱(高)组及青川复合物(高)组对HSFb的TGF-β1表达有抑制作用;(2)川芎素(高、中)组、青藤碱(高)组及青川复合物(高、中)组能抑制HSFb的P-Smad2/3表达,且抑制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3)川芎素(高、中)组、青藤碱(高)组及青川复合物(高、中)组能抑制HSFb中p-Smad4的表达;(4)川芎素(高、中)组、青藤碱(高)组及青川复合物(高)组能上调HSFb中p-Smad7的表达。青川复合物(高)、川芎素(高、中)、青藤碱(高)组在抑制细胞TGF-β1表达的同时,能显着抑常HSFb的增殖、显着诱导细胞凋亡和显着抑制Colα 1(I)、Colα1 (Ⅲ)蛋白表达;青川复合物(高、中)、川芎素(高、中)、青藤碱(高)组在抑制P-Smad2/3、 P-Smad4表达的同时,均能抑制Colα1(Ⅰ)、Colα1 (Ⅲ)蛋白表达。青川复合物(高)、川芎素(高、中)、青藤碱(高)上调P-Smad7含量的同时,均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一Colα1(Ⅰ)、Colα1 (Ⅲ)蛋白表达。结论:1.青川复合物从中浓度即0.08mg/ml开始能有效抑制1SFb的增殖,抑制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2.青川复合物能影响HSFb的超微形态结构并诱导细胞凋亡;青川复合物促使Bc1-2蛋白的表达减弱,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其致HSFb细胞凋亡发生的分子基础;3.青川复合物能影响HSFb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抑制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TGF-β1蛋白的分泌;4.青川复合物可能通过抑制TGF-β1、p-Smad2/3、p-Smad4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p-Smad7蛋白而阻碍TGF-β/Smad信号通路传导,进而发挥抑制HSFb的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李昕珊[5](2014)在《人参提取物Rb1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探讨人参提取物中Rbl成分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5只成年普通家兔,雌雄不拘,每只兔耳腹侧中段做2-3处直径约为1cm的圆形缺损(即每只兔子的耳腹侧有5处缺损)。任其自然愈合,待完全上皮化约26天瘢痕形成后,每个瘢痕做不同处理,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a,生理盐水注射组b,人参提取物Rbl药物注射组c、d、e,其药物浓度分别为0.2mg/ml,0.4mg/ml,1mg/ml。每处瘢痕注射剂量约为0.3m1,药物注射分每3天1次,共注射3次。于药物注射完毕后的第2周,第4周,第6周取材,每次取5只家兔。取下的瘢痕组织置于无菌、无酶的质量分数为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一个月后将瘢痕组织常规切片,并做HE染色,VG染色,显微镜下测量并计算瘢痕指数(HI)、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表达和原位杂交方法测胶原Ⅰ型mRNA的表达。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x)±标准差(s)”的表现形式,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结果:应用人参皂苷的瘢痕与未使用药物的瘢痕比较,确有抑制增生的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HI、胶原面积降低。c,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e组与c,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浓度药物能够抑制瘢痕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和原位杂交Collagen Ⅰ mRNA的表达,高浓度人参皂苷Rbl干预的Caspase-3增加,胶原Ⅰ型mRNA表达降低。结论:人参提取物Rbl能减少瘢痕组织中胶原的合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过程,从而有效的抑制增生性瘢痕的进一步发展。

陈鹏辉,杨冰,马尚清,董徐斌,樊竹,陈幼楠,马文珠[6](2013)在《中医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增生性瘢痕是因皮肤损伤后过度修复而导致的病理产物,不仅影响患者的体表美观,而且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影响。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原因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的合成与分解的不平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生长因子的过度生成、微血管构筑异常等[1-2]。但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及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中医认为,瘢痕多因先天因素或

朱小妹[7](2013)在《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在抑制术后瘢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自粘性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及单纯压力疗法对抑制手术后切口疤痕增生的效果,为选取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抑制手术后瘢痕增生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造口伤口中心就诊的手术后切口疤痕增生时间小于2年的患者14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对照组70例。实验组用自粘性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压力疗法。参照温哥华瘢痕判定标准对两个组治疗前后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进行评分;参照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对瘙痒症状进行评分;结果采用尼莫地平计算法计算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分为痊愈:n≥95%,显效:n≥70%,有效:n≥50%,无效:n<50%,四个等级;(痊愈+显效+有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结果:1.三个月时复查情况:实验组78处瘢痕,10处痊愈(12.8%),9处显效(23.1%),28处有效(35.9%),22处无效(28.2%);对照组70处瘢痕,2处显效(2.9%),22处有效(31.4%),46处无效(65.7%)。2.六个月时复查情况:实验组78处瘢痕,22处痊愈(28.2%),30处显效(38.5%),18处有效(23.1%),8处无效(10.3%);对照组70处瘢痕,6处痊愈(8.8%),16处显效(23.5%),20处有效(29.4%),28处无效(40.0%)。3.采用有序变量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非参数秩和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三个月以及六个月时的疗效比较,实验组的疗效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针对瘢痕的瘙痒、刺痛、血管分布、柔软度、色泽、厚度以及温哥华得分方面,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实验组的温哥华总分、血管分布、厚度,色泽、瘙痒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六个月效果优于三个月,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自粘性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治疗手术后切口疤痕增生效果优于单纯压力疗法。2.自粘性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显着改善手术后瘢痕的血管分布、色泽、厚度、瘙痒症状。3.疤痕治疗六个月效果优于治疗三个月。

贺燕丽[8](2012)在《两种胆肠吻合口组织病理学观察及中药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由于胆肠吻合是目前胆道外科最常用的胆道重建术式,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胆管空肠袢式吻合又是其中两种受到公认较好术式,但它们两者间远期效果的比较,多年来尚未得出一致性结论。本实验通过随机选取比格犬20只,分为胆肠Roux-en-Y吻合术和结扎输入袢胆肠袢式吻合术组观察,胆囊空肠吻合口愈合过程的病理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观察中药复方大柴胡汤对胆肠吻合口瘢痕愈合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胆道狭窄及肿瘤形成。方法:20条Beagle犬随机等量分成胆肠Roux-en-Y吻合组(A组)和结扎输入袢胆肠袢式吻合术组(B组)。A组随机等量分为中药组(A1组)和对照组(A2组);B组随机等量分为中药组(B1组)和对照组(B2组)。分别用光镜观察在HE染色下两组的显微结构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和b-FGF在胆肠吻合口瘢痕中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结果:手术时间相比:Roux-en-Y吻合术较袢式吻合术,手术时间明显延长;R-Y吻合术与袢式吻合术吻合口直径大小比较,B>A,B1>A1, B1>A2, B2>A2,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相比,A1>A2, B1>B2, B1>A2, P>0.05; HE染色后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两种不同术式比较,A>B,A1>B1, A2>B2, A2>B1, P<0.05;根据TGF-β1和b-FGF在不同胆肠吻合术后6个月,吻合口瘢痕组织中的表达:A>B,A1>B1, A2>B1, A2>B2, 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行免疫组化观察:b-FGF, TGF-β1阳性细胞数表达,中药组<对照组,A2>A1, BKB2, BKA2, P<0.05。结论:胆管瘢痕组织在形态学上具有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成纤维细胞和小血管增生活跃、胶原纤维过度沉积和存在的特点。MFB是引起胆管瘢痕挛缩的主要因素,bFGF可能在良性胆管瘢痕的形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术式胆肠吻合口远期观察吻合口直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均示:结扎输入袢的胆肠袢式吻合术和胆肠Roux-en-Y吻合术相比,术后远期bFGF和TGFβ1表达均下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大柴胡汤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瘢痕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苏戈[9](2011)在《微针配合黑布膏治疗9cm2以内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89例9cm2以内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采用微针针刺治疗、黑布膏治疗及微针针刺治疗结合黑布膏治疗,研究三种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差异性。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9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将其分为三组(试验A组:微针结合黑布膏治疗组;试验B组:黑布膏治疗组;试验C组:微针治疗组)。观察各组患者主客观症状及各项增生性瘢痕指标的改变,并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微针结合黑布膏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黑布膏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21%。微针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经卡方检验,微针结合黑布膏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黑布膏治疗组和微针治疗组(P<0.05)。在增生性瘢痕观察指标方面,治疗后三组在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伴随症状瘙痒程度、疼痛方面均有明显降低和变化(P<0.05),三组间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微针结合黑布膏治疗组比黑布膏治疗组和微针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微针结合黑布膏治疗、微针治疗、黑布膏治疗对增生性瘢痕均有疗效。但微针结合黑布膏治疗与微针治疗和黑布膏相比较有优势,微针结合黑布膏治疗相比较有优势。此法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上值得选择应用和推广。

任园园,郭若愚,朱金土[10](2011)在《病理性瘢痕之中医外治进展》文中提出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多因外伤愈合后形成。祖国医学多以局部形态特征为本病命名。明代《证治准绳》称"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称为"肉龟",近代名医赵炳南据本病与刀伤关系密切,命名为"锯痕症",此外还有"蟹足肿"、"肉蜈蚣"等名称。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先天禀赋,素体特异有关,加之遭受金创,水火之创,余毒未尽,气滞血瘀,搏结经络而成。又有记载:"此证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宜内服荆防

二、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僵蚕治疗瘢痕的分子通路机理研究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白僵蚕治疗瘢痕疾病的分子通路机理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白僵蚕制剂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瘢痕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硅酮敷料减轻颌面头颈部创口瘢痕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3 使用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疗效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创口愈合时间
    2.3 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 VSS) 结果
    2.4 视觉模拟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结果
    2.5 随访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瘢痕的形成原因
    3.2 瘢痕的形成
    3.3 瘢痕的治疗方法
    3.4 硅酮敷料抑制瘢痕的作用原理
    3.5 硅酮敷料抑制瘢痕的优势所在
    3.6 硅酮敷料的使用方法
    3.7 硅酮敷料使用中的不足
    3.8 硅酮敷料的前景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瘢痕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展示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3)内外合治对兔耳增生性瘢痕MMP-1影响的PDGF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内容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用药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条件
    1.6 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
        1.6.1 技术路线图
        1.6.2 兔耳瘢痕模型的建立
    1.7 观察指标
        1.7.1 瘢痕大体观察
        1.7.2 瘢痕厚度的测量
        1.7.3 瘢痕增生指数的测量
        1.7.4 成纤维细胞计数的测量
        1.7.5 胶原纤维面密度的测量
        1.7.6 免疫组化
    1.8 统计分析
    1.9 实验结果
        1.9.1 实验动物死亡情况
        1.9.2 瘢痕普通状态观察
        1.9.3 HE染色观察
        1.9.4 治疗后各组瘢痕厚度对比
        1.9.5 治疗后各组增生指数对比
        1.9.6 治疗后成纤维细胞计数对比
        1.9.7 治疗后胶原纤维面密度对比
        1.9.8 PDGFR-α、PDGFR-β、MMP-1免疫组化结果
二、讨论
    2.1 增生性瘢痕的中医学认识
        2.1.1 瘢痕形成的病因病机
        2.1.2 中医药防治瘢痕的可能机制
        2.1.3 中医药治疗瘢痕的方式研究
        2.1.4 中医药对瘢痕防治的现代研究
    2.2 现代医学对增生性瘢痕的认识
        2.2.1 细胞因子对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
        2.2.2 PDGF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2.2.3 MMP-1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2.3 动物模型评价
    2.4 阳性药物选择依据
    2.5 应用康复新液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2.6 康复新液药理学研究
    2.7 应用硅油尿素地米乳膏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2.8 实验指标的选择依据
        2.8.1 病理学
        2.8.2 作用机制
    2.9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结果分析
        2.9.1 治疗后对增生性瘢痕的一般状态影响
        2.9.2 治疗影响PDGF、MMP-1的可能机制
    2.10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2.10.1 课题的创新性
        2.10.2 研究手段
        2.10.3 动物模型
        2.10.4 药物选取
        2.10.5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增生性瘢痕的中西医治疗浅析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青川复合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作用的TGF-β1/Smad蛋白信号传导通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引言
文献回顾
    1 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理研究
    2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进展
        2.1 现代医学抗瘢痕治疗进展
        2.2 中医药抗瘢痕治疗进展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青川复合物对HSFb增殖、凋亡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青川复合物对HSFb的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总结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中药抗瘢痕增生作用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TGF-β/Smad信号转导与增生性瘢痕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人参提取物Rb1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镜下观察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
    2.2 肉眼观察
    2.3 镜下观察
    2.4 瘢痕增生指数、胶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
3 讨论
    3.1 中药治疗增生瘢痕的优越性
    3.2 动物模型的选择
    3.3 Collagen 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及 Collagen ⅠmRNA 相关性
    3.4 Caspase-3 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中医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
    1.1 丹参
    1.2 川芎
    1.3 三七
    1.4 红花
    1.5 积雪草
    1.6 水蛭
    1.7 汉防己
    1.8 苦参
2 针灸
3 评述与展望
    (1) 关于诊断的研究。
    (2) 关于中成药制剂的研究。
    (3) 关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4) 关于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研究
    (5) 关于中医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研究。

(7)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在抑制术后瘢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瘢痕
    1.2 增生性瘢痕
    1.3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1.4 本次研究目的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过程
    2.6 疗效判断
    2.7 资料收集
    2.8 技术路线图
    2.9 质量控制
    2.10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3.2 总体疗效描述及分析
    3.3 瘢痕变化
    3.4 不良反应
第四章 讨论
    4.1 瘢痕临床表现的生物学机制
    4.2 硅酮压力疗法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的原因
    4.3 自粘性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效果比单独使用压力疗法好
    4.4 硅酮加压疗法的最佳治疗时间
    4.5 硅酮加压疗法的不良反应
    4.6 本次研究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两种胆肠吻合口组织病理学观察及中药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不同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组织变化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动物模型制作
        1.1.2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1.1.3 观察指标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手术操作时间
        1.2.2 不同术式吻合口直径比较
        1.2.3 不同术式吻合口HE染色的显微结构特点比较
        1.2.4 不同术式吻合口bFGF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中药对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瘢痕的干预作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动物模型的制作
        2.1.2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2.1.3 观察指标
        2.1.4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手术操作时间
        2.2.2 不同处理后吻合口直径比较
        2.2.3 不同处理后吻合口HE染色的显微结构比较
        2.2.4 不同处理后吻合口bFGF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微针配合黑布膏治疗9cm2以内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选择来源
        2.1.1 诊断标准
        2.1.2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2.1.3 病例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病例剔除标准
    2.2 试验设计
        2.2.1 研究流程图
        2.2.2 样本
        2.2.3 患者选择
        2.2.4 随机
        2.2.5 观察时间、地点条件
        2.2.6 研究质量控制
    2.3 试验干预措施
        2.3.1 试验治疗用具及试验药品
        2.3.2 试验方法
        2.3.3 研究要求
        2.3.4 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情况
        2.4.2 疗效性指标
    2.5 临床疗效
        2.5.1 疗效评定方法
        2.5.2 疗效判定标准
        2.5.3 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2.6 数据管理与分析
        2.6.1 数据管理
        2.6.2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观察指标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三组患者发病原因
        3.1.4 三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
        3.1.5 三组病情程度比较
        3.1.6 三组治疗前病程比较
        3.1.7 治疗前总体指标观察
    3.2 疗效观察指标
        3.2.1 瘢痕色泽、瘢痕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瘙痒感和疼痛感比较
        3.2.2 疗效及疗效相关性比较
    3.3 不良事件及安全事件分析
    3.4 随访
    3.5 疗效分析
    3.6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微针结合黑布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理
        4.1.1 微针治疗相关性的选择
        4.1.2 微针刺入的机理
        4.1.3 微针结合黑布膏在治疗增生性瘢痕中的意义
    4.2 医学对增生性瘢痕的认识
        4.2.1 中医对增生性瘢痕病因病机的认识
        4.2.2 现代医学对增生性瘢痕的认识
        4.2.3 增生性瘢痕的流行病学调查
        4.2.4 增生性瘢痕的发病病因及机制
    4.3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4.3.1 外科疗法
        4.3.2 弹性压迫
        4.3.3 皮质类固醇治疗
        4.3.4 放射治疗
        4.3.5 硅凝胶治疗
        4.3.6 激光治疗
        4.3.7 冷冻治疗
    4.4 黑布膏
        4.4.1 概述
        4.4.2 黑布膏制备方法的研究
        4.4.3 黑布膏方义及药物的研究
        4.4.4 黑布膏的使用方法的研究
    4.5 损美评价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6.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中药治疗瘢痕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微针治疗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观察表及计分表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僵蚕治疗瘢痕的分子通路机理研究和临床研究[D]. 李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硅酮敷料减轻颌面头颈部创口瘢痕的初步临床研究[D]. 孙超. 青岛大学, 2017(06)
  • [3]内外合治对兔耳增生性瘢痕MMP-1影响的PDGF机制研究[D]. 王晓灿.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青川复合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作用的TGF-β1/Smad蛋白信号传导通路机制研究[D]. 王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人参提取物Rb1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D]. 李昕珊. 桂林医学院, 2014(02)
  • [6]中医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现状[J]. 陈鹏辉,杨冰,马尚清,董徐斌,樊竹,陈幼楠,马文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03)
  • [7]硅酮敷料结合压力疗法在抑制术后瘢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朱小妹. 中南大学, 2013(05)
  • [8]两种胆肠吻合口组织病理学观察及中药的干预作用研究[D]. 贺燕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9]微针配合黑布膏治疗9cm2以内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D]. 苏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10]病理性瘢痕之中医外治进展[J]. 任园园,郭若愚,朱金土. 中医外治杂志, 2011(01)

标签:;  ;  ;  ;  ;  

瘢痕平整对肥厚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