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调控势在必行

人民币汇率:调控势在必行

一、人民币汇率:调控势在必行(论文文献综述)

辛容[1](2020)在《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及外汇衍生品运用 ——以J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的走向“清洁汇率”,打破了单向升贬值的预期,波动幅度加大,特别是2015年的“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继续加大,使得国内涉外企业经营风险与挑战加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美元仍是主要的结算货币,但因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政策情况的不同汇率变化似乎也难以把握其变化规律,浮动频繁的汇率将成为企业经营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部分。“汇率风险”中性提到日程上来,对于国内企业,做好汇率风险管理,运用好外汇衍生品工具,锁定财务成本,平滑现金流,对涉外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讲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梳理,对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如经济基本面、国际收支顺逆差、外汇储备等,提出了汇率直接影响因素还有市场交易因素:如决定外汇市场交易量的即远期结售汇数据、人民币指数、美元指数等,由于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将是长期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风险之一,从企业规避风险的角度,探讨企业套期保值的方法,特别是对金融性套期保值工具—外汇衍生品的运用,总结出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的效果与具体策略,如远期应关注掉期点的变化,期权类的衍生品的隐含波动率等,以及进出口方向不同的企业用的衍生品工具。为了进一步探讨对外汇衍生品运用效果,笔者选取了山东某大型民营J企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该企业外汇衍生品工具运用是从零起步,甚至汇率风险管理也是近四年才所无到有、逐步完善的,从2016年开始该企业因进口原油产生了较大的外汇风险敞口,初探运用外汇衍生品工具对规避汇率风险的效果,再到积累了一定的外汇衍生品运用经验,通过运用策略的调整与提升,分析了同样使用外汇衍生品工具,在不同套保比例、对人民币汇率后市变化有一定的预判下实现的良好效果,笔者对J企业在外汇衍生品运用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建议,如树立风险中性意识、把握衍生品交易的进场时间、套保比例的调整等。由于汇率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工作,笔者提出了企业如何科学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架构与汇率管理流程,在管理流程中应增加评估环节,科学设计评估模型等,同时建议J企业充分发挥海外子公司的作用,利用好境外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思路。当前“中美贸易战”以及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后世界经济局势变化下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加大,通过J企实际案例中分析,此类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在树立“风险中性”原则,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应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加上配套外汇衍生品的运用策略,才能起到有效规避企业汇率波动风险的作用。

刘俊东,刘兴华[2](2020)在《拓展型泰勒规则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于“8·11汇改”前后汇率运行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8·11汇改"是央行推进汇率市场化向浮动汇率制过渡的一次尝试。通过运用拓展型泰勒规则,构建TVP-SV-B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人民币各阶段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节点,对比研究"8·11汇改"前后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表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汇率预期、通胀差额、利率差额与产出缺口差额对人民币汇率均产生显着的时变冲击效应。央行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注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合理安排资本账户的开放路径,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确保经济平稳高效发展。

陈欢欢[3](2020)在《论冷战后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政治极化问题颇受关注,面对美国内政问题一些人似乎认为其对中国有积极影响,但这可能恰恰相反,一直以来美国常因国内问题频发而刻意寻求“敌人”,因此抓住外交政策这一关键点探讨美国政治极化影响有着重要意义。而根据美国宪法,外交政策的制定分权于美国国会与美国总统。当然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利益集团、精英阶层、智库机构等诸多因素,然而这些因素都需要通过国会与总统施加影响,因此本文抓住国会与总统这两个关键影响因素探讨政治极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国会和总统角度探讨政治极化与美国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导论部分提出研究问题并对国内外学术界在美国政治极化和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简略概括。论文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界定了政治极化的定义、表现、历史和形成原因。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冷战后政治极化与美国国会制定外交政策关系以及冷战后政治极化与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关系。第四章以伊拉克战争政策制定的案例探讨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最后总结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规则并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结论认为,美国的政治极化可能对于他国而言并非是一种福音,因为政治极化更可能让国会制定外交政策呈现“一致对外”的情况。然而,这种“一致对外”也会因为外交政策客体是否为盟友国、外交政策是否与实际利益相关、制定外交政策主体力量对比强弱以及政党党派交替异同相关。另外,美国政治极化也是美国国会和总统制定伊拉克战争政策的重要原因,对此,相关国家也应引起重视,不能让历史重演。文章仅仅探讨了冷战后政治极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同时本文认为相对于总统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国会这一影响机制相对稳定且较为冷门,因此偏重探讨。另外鉴于亚洲发展问题的复杂性,文章探讨的案例都选自亚洲国家。如果日后能整体研究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时间覆盖整个美国历史,研究的地理位置覆盖全部区域,那么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则会更具多样性与复杂性。

康文茹[4](2020)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汇率是经济基础指标,保持汇率稳定是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强。汇率大幅波动不仅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在金融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超出经济基本面。自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人民币离岸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交易规模、交易速度、交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离岸金融自由化和宽松的金融监管制度使国际金融风险通过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在岸市场影响增大。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关系着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浮动和固定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不同观点,浮动或固定汇率形成机制都不必然产生金融稳定或者不稳定,结果的产生都需要一定条件。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的升值趋势和低弹性浮动,使市场和央行对大幅贬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恐惧症”。2015年“8.11”汇改后,市场在非理性预期自我强化下,人民币大幅单边贬值,外汇储备大幅下跌,资本大量外流,2017年5月贬值才真正被遏制;2018年6月开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人民币汇率再次陷入单边贬值。只有对汇率变动影响金融稳定进行系统评估,才能克服“浮动恐惧症”,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文首先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金融稳定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对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进行总结。然后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和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我国国情,度量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然后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机制进行理论梳理,为实证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测算出我国外汇市场失衡程度,并考察其影响因素,发现2015年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失衡较严重,但总体可控。在影响因素中,中美利差在外汇市场压力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利率和汇率之间传导机制不畅,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压力有反向拉动作用,离岸人民币汇率预期对外汇市场压力在中、长期作用并不明显,在短期有重要影响,GDP增长和EMP在短、中、长期保持一致关系,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支撑,美中通货膨胀差对外汇市场压力的作用并不明显,通货膨胀和外汇市场压力传导不畅。再次,考察“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EMP)以及人民币离岸预期和在岸即期汇率的“汇差”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显示,外汇市场压力虽然很大,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影响不显着;我国的三元政策组合变动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着;人民币在岸和离岸预期“汇差”对金融稳定和外汇市场压力只在某个特殊时间段有一定影响,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汇率变动对我国金融稳定影响整体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我国是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外债在安全范围内,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资产价格受影响程度有限,而且央行在管理人民币贬值风险时,没有采取提高利率方式,也降低了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然后,对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实证研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撑。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制造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受股市状态影响,且行业差距比较大,竞争力大的行业风险暴露水平较小,国际贸易定价权低的行业外汇风险暴露水平较高。最后,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指数(CRI)对金融稳定在中短期有较大影响,但在长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不显着,表明人民币跨境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在中短期对金融稳定有一定影响。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且影响在逐渐降低。在2016年之前,在短期对金融稳定影响比较大,升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助于金融稳定,在贬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有负面冲击,但自2016年之后,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不管短期,还是中长期,影响都不太显着。这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跨境交易和资本流动上。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基础指标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突出了有关金融开放的风险指标,如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率、短期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其次,本文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存的问题和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汇率影响金融稳定机制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从“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MP)以及在岸即期汇率与离岸人民币预期“汇差”、实体经济外汇风险暴露、人民币国际化五个方面,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动态影响。然后,本文选择了具有门限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LT-TVP-VAR)作为实证研究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时变特征,而且门限设置适合我国不断转型的结构性变化,可以克服结构方程或者马尔科夫模型等的跳跃特征,且10000次蒙特卡罗模拟(MCMC)可以弥补样本量小的缺点。经过验证,本文中经济变量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因此该模型的选择有助于实证结果的准确性。

姜蔚[5](2020)在《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8·11”汇改后,人民币中间价报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由收盘价和一篮子汇率共同决定,而且由于各个市场汇率的联动以及人民币中间价定价的不透明因素,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复杂。本文采用DCC-GARCH模型分析了人民币中间价和在岸即期汇率CNY、离岸即期CNH和远期汇率NDF的相关关系,建立了TAR模型,研究在不同的人民币预期条件下人民币中间价联动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NY与NDF汇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最强,“8·11”汇改之后,在岸汇率和境外汇率预期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而人民币基准汇率保持其独立性,与各市场汇率之间相关关系很低,人民币中间价的调节难以直接传递或影响到各个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中国内地与香港间利差差异均不显着,而中美利差差异对联动关系都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一篮子货币三大汇率指数CFETS、BIS、SDR对联动关系都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说明“8·11”汇改使人民币汇率定价方式越来越透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改革有一定成效。为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稳定发展,提出进一步推进汇率定价机制透明化、坚持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原则、增加对离岸市场的引导三点建议。

魏紫柏[6](2020)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的影响》文中指出汇率作为纽带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渐进性改革后,汇率变动更具灵活性及市场化,有效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外贸事业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往来日益紧密,其货物贸易额约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挖掘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联,通过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健康发展,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的影响。文章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弹性分析理论、吸收分析理论等。第三部分,归纳总结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历程,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现状及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第四部分,基于贸易收支模型,选取1995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的影响。第五部分,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无显着影响。(2)2005年、201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相对成功,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具有显着正向作用。(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增长是扩大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收支的关键要素,且“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收支具有积极影响。(4)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结构仍需优化。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作用;二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结算进程;三是发挥互惠共赢合作理念,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四是优化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结构。

邓璇[7](2020)在《汇率制度转换、关键事件与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 ——基于多样本的协整分析》文中指出在众多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比较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在理论层面,购买力平价具有简单的逻辑和较为直观的表达,虽然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假设较为严格,但随着计量方法的进步,国内外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从未停止。在实践层面,购买力平价除了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比较两国的GDP以外,在预测金融危机、判断汇率错配以及作为汇率名义锚等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在理论准备阶段,首先梳理了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以及欧元的出现及发展,接着对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的发展作了介绍。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发展介绍了工资成本汇率理论和弹性价格货币理论等。国内外对购买力平价的研究结论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国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样本的不同都会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因此在第二章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发现针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研究,鲜少有将样本按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事件的时间节点来进行划分的。此外,已有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研究大多选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但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与非主权国家货币(比如欧元)的汇率是否依旧具有相同的解释力度尚存疑虑,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导向。实证部分分为全样本协整检验和多样本的协整检验两部分。全样本协整检验是在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的样本基础上,对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进行了协整检验。多样本协整检验部分,首先对全样本按照关键事件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全球金融危机等的时间节点进行划分,然后在分别对各个子样本进行协整检验。最后把兑美元和兑欧元的购买力平价在相同区间内作了比较,并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样本进一步作了VECM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启示与政策建议,并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论:(1)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8-2018.12)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2)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3)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长期看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4)中欧汇率、欧元区HICP、中国CPI依次是冲击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偏离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指导作用。

边晓晴[8](2019)在《“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构想》文中指出“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倡议,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均是一种新的突破。“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这是因为“一带一路”通过贸易的优势能够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能源资源和制造业等更多领域的参与,从而可以在国际上实现更大规模的人民币流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巨大的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言而喻,这种需求使得中国对能源大量进口的依存度非常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在能源的开采、能源的运输等方面技术仍然不够先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能源储量较为贫瘠,技术相对先进,因此,有足够的需求能力以及去购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以满足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使得双方之间的能源贸易成为促进彼此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入手,通过对美元国际化的深度剖析,探寻能源贸易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并寻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能源贸易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法制建设的启示。具体来说,本文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对“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概述。首先,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目前的能源状况以及中国的能源贸易潜力,阐述双方之间进行能源贸易的条件和优势。其次,对国际能源贸易与货币国际化的相互关系进行概述:一方面,国际能源贸易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另一方面,货币国际化对国际能源贸易也有一定的推动力。最后,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优势出发,指出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对法律的需求。因此,要通过“一带一路”能源贸易的平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第二章主要探究国际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的法律制度建设对中国的启示。本章首先考察美国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的国际法制建设问题,分析美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有关能源贸易的协议对美元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然后分析美国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的国内法制建设问题,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寻求美国法制建设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中国可以借鉴能源贸易中美元国际化的法制建设经验,更好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章探究“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法制建设问题。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要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通过“一带一路”能源贸易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途径主要有:(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缔结协议,约定在能源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缔结货币互换协议。基于双边能源储存量和国内对能源需求的差异,国家间的能源贸易以及货币互换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出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国国内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所带来的能源需求。通过与协议签署国之间的能源贸易,建立人民币计价结算体系,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章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背景,探究通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法制建设问题。要提高中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要消除中国国内法制中与人民币国际化不相适应的因素。首先,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问题,目前中国虽然在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问题上稳步推进,但资本管制程度依然较高,这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阻碍。其次,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亦需要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致。另外,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开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因素,而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需要成熟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最后,2018年3月推出的中国原油期货合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亦是非常重要。因此,中国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充分开放资本项目,改革汇率制度,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简而言之,中国必须加强国内立法,才能更好地通过“一带一路”能源贸易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王诚晨[9](2019)在《中国金融市场动态传导关系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市场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而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推行,二者相辅相成。但中国金融市场起步时间较晚,体制还不够健全,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跨市场的金融衍生品种类也不断增加,体制上不健全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随之产生的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是中国金融行业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金融市场间动态传导关系和溢出效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金融市场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了解金融市场运作内在机理,帮助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此外了解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对提高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风险能力也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金融市场间的动态传导关系和波动溢出效应两个方面,对中国主要金融市场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选取股票、债券、外汇三个市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市场收益率序列,构建时变正态Copula函数和时变SJC-Copula函数对中国主要金融市场间动态传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对金融市场间动态传导结构进行分析;构建GARCH-BEKK模型对中国主要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尝试通过实证结果对原因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GARCH-BEKK模型可以在弱条件下保证方差-协方差矩阵的正定性,是研究金融市场间溢出效应的良好模型,而时变Copula模型可以弥补其他模型无法较好刻画金融时间序列动态性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情中国股票、债券、外汇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双向或单向溢出效应,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要促进中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应加强市场监督机制建设以及加强促进深化金融市场发展市场化进程。

朱成坤[10](2019)在《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3月,新一轮中美贸易战拉开帷幕,由美国针对中国进行“232调查”、“301调查”开始,两国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对从对方进口的商品征收不同程度的关税,征税金额超过千亿美元。随后经过5月份的协商谈判,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局面得以缓和,但不久又重现危机,终于,美国在7月6日打响第一枪。尽管中美两国互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两国之间的经济关联也日益密切,却仍然爆发了如此激烈的贸易战,虽然在2019年初两国商定暂停上涨关税,但是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仍承受了巨大损失,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的汇率也受到巨大影响。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关系到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美两国成为了相互间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因此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和走向,对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而中国正处于发展对外经济的关键时期,作为对外贸易纽带的人民币汇率必将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并减小汇率受到的影响成为如今对外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拟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入手,总结论述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进程与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汇率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旨在结合贸易摩擦找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从而能够使我国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带来的汇率变化问题。理论方面,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相关理论,然后分析总结了贸易摩擦对于汇率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随后本文表述了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与现状,分别分阶段详细介绍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史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史,并对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同时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受政策变化的影响。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分析中,本文首先对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各阶段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用2005年7月到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参考相关理论及文献,并考虑数据可得性,采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启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之前用人民币兑美元月度平均汇率代替)、CPI指数、外汇储备量、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中美利率差以及贸易摩擦发生情况作为变量,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和O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VAR模型解释了以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OLS模型则得出贸易摩擦所影响的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发挥作用的大小,并在考虑数据易得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汇率波动预警机制提供参考。最后,基于前述理论和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了稳定汇率、减小贸易摩擦影响的建议:首先加快货币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国家、企业、行业联合行动,完善汇率预警机制,减轻因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要有效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问题;最后从自身出发,增强国家实力,改进外贸布局及结构,大力发展创新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当前有关贸易摩擦对汇率影响研究的经典文献较少,本文在研究深度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现阶段的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转化为更为激烈的贸易战,并且有长期化的趋势,因此加重了贸易以及人民币汇率方面的不确定性。美国采取的政策多变,我国政府的应对也会多样化,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可能会有频繁的小范围波动,应对的难度也将有所加大。

二、人民币汇率:调控势在必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币汇率:调控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及外汇衍生品运用 ——以J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论文的内容与框架、思路
    1.3 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
        1.3.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人民币汇率及外汇衍生品相关文献综述
        2.1.1 人民币汇率相关文献综述
        2.1.2 外汇衍生品相关文献综述
    2.2 相关的概念与理论
        2.2.1 汇率形成的经济学理论
        2.2.2 套期保值与外汇衍生品相关理论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走势分析
    3.1 人民币汇率走势
        3.1.1 人民币汇率过往走势
        3.1.2 人民币汇率走势未来常态特征
    3.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政策演变
    3.3 汇率形成机制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3.3.1 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3.3.2 国际收支状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3.3.3 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3.3.4 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差异对汇率的影响
        3.3.5 市场预期因素
        3.3.6 其他影响因素
第四章 企业汇率风险分析及外汇衍生品的运用
    4.1 企业汇率风险及规避措施
        4.1.1 人民币汇率波动下的企业损益
        4.1.2 国内企业汇率风险形成及分类
        4.1.3 企业外汇风险的规避策略
    4.2 外汇衍生品的市场现状与运用
        4.2.1 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进程与现状
        4.2.2 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及其策略
第五章 对大型石油化工J企业外汇衍生品运用的实证分析
    5.1 J企业情况概述
    5.2 J企业外汇衍生品的相关数据分析与建议
        5.2.1 J企业外汇衍生品工具运用从“0”开始
        5.2.2 J企业外汇衍生品运用的数据分析与对比
        5.2.3 J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的进一步场景举例与运用建议
    5.3 提升J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的其他建议
        5.3.1 建立健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架构
        5.3.2 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汇率管理流程
        5.3.3 充分发挥海外子公司的作用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拓展型泰勒规则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于“8·11汇改”前后汇率运行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
    (一)基于开放条件下拓展型泰勒规则的汇率决定模型构建
    (二)TVP-SV-BVAR模型构建
    (三)变量测算与数据来源
    (四)模型估计的冲击设定
四、实证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结果
    (二)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三)时变脉冲响应分析
    (四)分样本的TVP-SV-BVAR模型拟合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1)
五、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3)论冷战后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选题的创新点
        二、选题的难点
        三、预期目标与研究成果
第一章 美国政治极化界定与美国外交政策回顾
    第一节 美国政治极化内涵与外延
        一、美国政治极化的定义
        二、美国政治极化的当前表现
        三、美国政治极化的历史回顾
        四、美国政治极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学过程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回顾
        一、冷战结束前美国外交政策背景
        二、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三、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四、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五、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政治极化对国会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美国政治极化对国会制定外交政策影响机制
        一、美国政治极化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的路径
        二、美国政治极化对国会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冷战后政治极化与美国国会制定外交政策关系
        一、美国国会提案和国会立法过程
        二、冷战后美国国会相关情况及案例选取
    第三节 美国国会中国人民币汇率提案的政治极化分析
        一、第111 届和112 届国会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提案分析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的美国国会的极化因素分析
    第四节 美国国会以色列相关问题提案的政治极化分析
        一、巴以冲突与美国对以色列态度
        二、美国第115 届和116 届国会以色列相关提案总体分析
        三、第115 届和116 届美国国会以色列问题具体提案分析
    第五节 美国国会伊朗问题相关提案的政治极化分析
        一、伊朗核问题与美国的态度
        二、美国第113 届至116 届国会伊朗相关提案总体分析
        三、第113 届-116 届美国国会以色列问题具体提案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政治极化对总统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美国政治极化对总统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路径
        一、美国政治极化对总统制定外交政策影响的路径图
        二、美国政治极化对总统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的政治极化因素分析
        一、府会分歧与美国总统在对外事务中的权力
        二、影响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的因素探析
    第三节 政治极化与美国总统对重返亚太政策的影响
        一、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政治极化的表现
        二、政治极化程度与总统对外政策强度成正比
    第四节 政治极化与美国总统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影响
        一、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
        二、美国关于气候变化政策的政治极化表现
        三、特朗普“积极主动决策”型性格弱化政治极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选取与伊拉克战争
        一、案例选取
        二、伊拉克战争
    第二节 政治极化对国会制定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影响
        一、美国第107 届-111 届国会政治极化与相关提案情况分析
        二、美国第107-111 届国会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相关提案统计分析
        三、美国第107-111 届国会伊拉克战争重要提案具体内容分析
    第三节 政治极化对总统制定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影响
        一、美国总统制定伊拉克政策是政治极化的产物
        二、政治极化是总统制定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内在动力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的关键结论
        二、相关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
        1.2.2 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
        1.2.3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与金融稳定关系的研究
        1.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技术路线与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2.1 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2.1.1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2.1.2 现代汇率形成理论
    2.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历程
        2.2.1 1949年至1993年:汇率并轨前
        2.2.2 1994年至200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2.2.3 2005年“7.21”汇改至今:汇率市场化阶段
    2.3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状
        2.3.1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征
        2.3.2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
第3章 金融稳定理论与我国金融稳定度量
    3.1 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3.1.1 金融稳定的内涵
        3.1.2 金融稳定的相关理论分析
        3.1.3 现代金融不稳定因素分析
    3.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分析
        3.2.1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选择
        3.2.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对比分析
    3.3 我国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度量
        3.3.1 基础指标选择
        3.3.2 基础指标说明
        3.3.3 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度量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4.1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4.1.1 汇率溢出效应理论
        4.1.2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影响金融稳定机制分析
    4.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理论分析
        4.2.1 “三元悖论”理论及实践
        4.2.2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路径分析
    4.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影响路径分析
    4.4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4.4.1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4.4.2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4.4.3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分析
第5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失衡的实证分析
    5.1 外汇市场压力(EMP)及其理论分析
    5.2 模型和数据说明
        5.2.1 外汇市场压力(EMP)模型和数据说明
        5.2.2 LT-TVP-VAR模型和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1 外汇市场压力(EMP)实证结果及分析
        5.3.2 LT-TVP-VAR模型实证结果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指标构建
        6.1.1 “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
        6.1.2 外汇市场压力(EMP)指数
        6.1.3 在岸和离岸预期(NDF)的“汇差”
    6.2 实证结果分析
        6.2.1 LT-TVP-VAR参数检验
        6.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实体经济路径实证分析
    7.1 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7.1.1 数据说明
        7.1.2 模型构建和说明
    7.2 实证结果分析
        7.2.1 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
        7.2.2 公司特征对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8.1 数据说明
    8.2 实证结果分析
        8.2.1 参数检验结果
        8.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和政策建议
    9.1 总结
    9.2 政策建议
        9.2.1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9.2.2 完善外汇宏观审慎管理
        9.2.3 降低实体经济外汇风险
        9.2.4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外相关事件介绍
        1.1.2 “8·11”汇率改革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案
        1.3.3 创新点
第2章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理论分析
    2.1 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方法研究
        2.1.1 人民币中间价的历史发展
        2.1.2 “8·11”汇改前后的定价方法
    2.2 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研究
        2.2.1 在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
        2.2.2 离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
        2.2.3 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联动关系
    2.3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汇率指数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
        2.3.2 调控因素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民币中间价的联动关系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处理
        3.1.1 变量描述性统计
        3.1.2 单位根检验
    3.2 DCC-GARCH 模型自相关性检验
    3.3 DCC-GARCH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3.3.1 DCC-GARCH 模型估计原理
        3.3.2 DCC-GARCH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3.4 动态相关系数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路径
    4.1 研究假设
        4.1.1 汇率预期对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
        4.1.2 其他指标对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2.1 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4.2.2 TAR模型构建
    4.3 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模型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研究结论与不足
        4.4.1 结论与政策建议
        4.4.2 存在的不足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汇率
        2.1.2 贸易收支及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弹性分析理论
        2.2.2 吸收分析理论
        2.2.3 汇率传递理论
    2.3 汇率对贸易收支的传导路径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
    3.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
        3.1.1 行政决定汇率制(1949-1980)
        3.1.2 汇率双轨制(1981-1993)
        3.1.3 汇率并轨制(1994-2004)
        3.1.4 浮动汇率制(2005-至今)
    3.2 人民币汇率走势
    3.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
        3.3.1 贸易规模
        3.3.2 贸易特点
    3.4 人民币汇率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变动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实证分析
    4.1 模型建立
    4.2 数据说明与数据处理
        4.2.1 国家选择
        4.2.2 数据说明
    4.3 模型检验
        4.3.1 描述性说明
        4.3.2 单位根检验
        4.3.3 协整检验
        4.3.4 模型设定检验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汇率制度转换、关键事件与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 ——基于多样本的协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框架
    1.3 创新点
2 汇率制度发展、购买力平价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汇率制度的发展概述
        2.1.1 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
        2.1.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
        2.1.3 欧元的出现及发展
    2.2 购买力平价理论概述
        2.2.1 经典购买力平价理论
        2.2.2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2.3 国内外对购买力平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2.3.1 对不同对象的研究
        2.3.2 对不同期限的研究
        2.3.3 采用不同方法的研究
        2.3.4 对欧元购买力平价的研究
        2.3.5 文献述评
3 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的全样本实证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模型设定
        3.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1.3 全样本的选定
    3.2 全样本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
        3.2.1 ADF单位根检验
        3.2.2 滞后阶数的确定
        3.2.3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3.3 全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4 汇率制度转换、关键事件下的多样本实证分析
    4.1 多样本的划分
        4.1.1 汇率制度转换分析及选取
        4.1.2 关键事件的选取
        4.1.3 样本划分与选定
    4.2 多样本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
        4.2.1 ADF单位根检验
        4.2.2 滞后阶数确定
        4.2.3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4.3 兑欧元与兑美元的比较分析
    4.4 基于购买力平价成立样本的VECM分析
    4.5 基于购买力平价成立样本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5 基于实证结果的建议
    5.1 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导长期汇率的形成与波动
        5.1.1 坚持购买力平价对中欧汇率的长期指导
        5.1.2 遵循欧元的长期运行进而增强购买力平价的指导作用
    5.2 重视汇率制度转换和关键事件对短期汇率的影响
        5.2.1 重视汇率制度转换对短期汇率的影响
        5.2.2 重视关键事件对短期汇率的冲击
    5.3 推进人民币在欧元区的国际化
        5.3.1 增强人民币在中欧贸易中的结算力度
        5.3.2 推进人民币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5.4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5.4.1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5.4.2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管理制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原始数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8)“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构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价值、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人民币国际化概述
    第一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状况以及中国的能源贸易潜力
        一、“一带一路”重点地区能源状况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进行能源贸易的潜力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互作用
        一、“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一带一路”能源项目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需求及应对策略
        一、完善中国国内法制建设的需求
        二、签订国际能源合作的区域贸易协定的需求
        三、通过“一带一路”能源贸易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应对策略
第二章 国际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法制建设关系之考察与借鉴
    第一节 对美国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国际法制建设的考察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国际化
        二、美国与产油国之间能源合作国家间协议的签订
    第二节 对美国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国内法制建设的考察
        一、美国汇率制度与美元国际化
        二、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与美元国际化
    第三节 美国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石油-美元”定价体系对中国“石油-人民币”的启示
        二、国际协议对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协议签订的启示
        三、美国法制体系对中国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立法体系的启示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法路径
    第一节 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的能源贸易协议
        一、通过能源贸易协议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二、通过能源贸易协议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
    第二节 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的货币互换协议
        一、通过货币互换协议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二、能源贸易中完善货币互换协议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
第四章 “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法路径
    第一节 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宜的资本项目管理制度
        一、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宜的能源资本项目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二、“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改革中国资本项目制度的构想
    第二节 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宜的汇率制度
        一、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宜的汇率制度的必要性
        二、“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改革中国汇率制度的路径
    第三节 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宜的金融市场制度
        一、推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宜的金融市场制度的必要性
        二、“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金融市场的改革路径
    第四节 在原油期货合约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一、发挥上交所和国有企业在原油期货交易中的核心作用
        二、转变投资方式以及加强海外并购
结语
参考文献

(9)中国金融市场动态传导关系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2.1 研究方法
        1.2.2 论文结构框架
    1.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说明
        2.1.1 金融市场间动态传导概念说明
        2.1.2 金融市场间溢出效应概念说明
    2.2 金融市场间动态传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述评
        2.2.1 股票市场动态传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2.2.2 外汇市场动态传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2.2.3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动态传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2.2.4 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动态传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2.2.5 多市场动态传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2.2.6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第三章 中国主要金融市场动态传导关系研究
    3.1 数据选取
    3.2 统计性描述
    3.3 模型建立与协整检验分析
    3.4 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
    3.5 VAR模型估计与平稳性检验
    3.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7 方差分解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主要金融市场动态相关性研究
    4.1 Copula-GARCH理论模型建立
        4.1.1 边缘分布模型
        4.1.2 边缘分布模型拟合检验
        4.1.3 时变Copula模型构建
    4.2 时变Copula模型参数估计
    4.3 股票、债券、外汇市场间时变动态相关性分析
        4.3.1 线性时变动态相关性分析
        4.3.2 尾部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5.1 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5.1.1 GARCH-BEKK模型方差方程
        5.1.2 波动溢出模型估计分析
        5.1.3 波动溢出检验
    5.2 波动溢出方向和大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相关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2.2 贸易摩擦对汇率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2 汇率变动相关理论及贸易摩擦对汇率变化的影响机制
    2.1 汇率决定理论
        2.1.1 购买力平价理论
        2.1.2 利率平价理论
        2.1.3 资产组合理论
        2.1.4 国际收支理论
    2.2 贸易摩擦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2.2.1 通过通货膨胀率影响汇率
        2.2.2 通过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影响汇率
        2.2.3 通过利率差影响汇率
    2.3 小结
3 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
    3.1 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与现状
        3.1.1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过程
        3.1.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3.2 人民币汇率变动历程与现状分析
        3.2.1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历程
        3.2.2 政策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4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分析
    4.1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通过通货膨胀率影响人民币汇率
        4.1.2 通过利率差影响人民币汇率
        4.1.3 通过外汇储备影响人民币汇率
    4.2 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照分析
        4.2.1 汇率平缓阶段(1978年-2005年)
        4.2.2 汇率逐步升值阶段(2005年-2015年)
        4.2.3 汇率频繁波动阶段(2015年-2018年)
    4.3 中美贸易摩擦走势预测
5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的逻辑判断与结果预判
    5.2 实证检验
        5.2.1 变量选取与样本数据说明
        5.2.2 实证检验
    5.3 实证结论及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从自身出发,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和预警机制
        6.2.2 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国际贸易问题
        6.2.3 增强自身实力,应对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动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人民币汇率:调控势在必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及外汇衍生品运用 ——以J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为例[D]. 辛容. 山东大学, 2020(04)
  • [2]拓展型泰勒规则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于“8·11汇改”前后汇率运行特征的研究[J]. 刘俊东,刘兴华. 当代财经, 2020(11)
  • [3]论冷战后政治极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D]. 陈欢欢. 外交学院, 2020(08)
  • [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D]. 康文茹.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5]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D]. 姜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收支的影响[D]. 魏紫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汇率制度转换、关键事件与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 ——基于多样本的协整分析[D]. 邓璇.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8]“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构想[D]. 边晓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9]中国金融市场动态传导关系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 王诚晨.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10]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D]. 朱成坤.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人民币汇率:调控势在必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