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护理体会

白血病护理体会

一、白血病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于萍[1](2021)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构建适用于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团体游戏干预方案。2.探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儿科学龄期的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2019年8月到2020年1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团体游戏干预。团体游戏干预包括粘土制作游戏、绘画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棋盘游戏,每周一种游戏,四种游戏循环实施,共干预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干预前发放)、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估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时两组患儿的心理社会功能状况。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进行效果分析。结果1.最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儿共59名,其中干预组30例,对照组29例;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SCARED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两组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分离性焦虑维度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1个月时,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较干预前及干预一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性焦虑维度干预3个月较干预1个月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干预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各个时间点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量表总分和各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1个月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的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整体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干预前后DSRSC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7,P=0.226)(2)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1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时间延长,干预组内的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CM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面对维度和放弃维度,干预1个月,两组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面对维度干预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放弃维度干预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维度,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面对维度、放弃维度、回避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面对维度和放弃维度,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组内干预3个月的评分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维度,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时间延长,干预组内的评分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两组的总评分和各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总评分和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量表总分和各个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量表总分和各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组内干预3个月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P<0.05),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游戏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疾病,改善心理社会功能,使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可以早日健康的回归社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2](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指出

鲁阳侠[3](2011)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的护理》文中指出随着医学的进展,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逐年升高,生存期延长。但由于多种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致使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的"庇护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可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阶段,但少见于发病初期。

杜妙花,黄心茹,郭咏佳[4](2021)在《前馈控制用于白血病患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白血病患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12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展开PICC置管的相关教育,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方案展开相关教育,对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选择置管依从性、患儿术前肘部血管保护率、患儿术中体位配合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24 h穿刺点出血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ICC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血病患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不仅能使患儿及家属的参与性得以调动,且能达到PICC置管成功率的提高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姚品[5](2021)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及其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构建和干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小儿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儿童白血病病例约1500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5%以上可达到完全缓解。随着缓解率和生存率的提高,父母在患儿病程的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应激源,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躯体症状,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同时,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反过来还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及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整合临床、心理、社会资源,促进患儿和父母的身心康复和行为方式的积极转变,是社会心理肿瘤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混合研究设计,评估白血病患儿父母身心功能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联关系,探索患儿父母照护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照护需求,明确其创伤后成长及其优势资源和促进、阻碍因素;以个案管理优势模式(strengths-based case management,SBCM)为理论指导,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结果,基于专家咨询意见,逐步构建和修订针对白血病患儿家庭的SBCM干预方案;揭示SBCM对白血病患儿父母的负性心理、创伤后成长和患儿依从性的改善作用,为创新我国白血病患儿家庭的个案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调查期间连续入选符合条件的住院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一设计的基线调查表和自填式问卷收集患儿父母的一般情况和社会心理指标。发放23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74.7%。包括: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PCL-C)、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PTGI)、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乐观)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自我韧性量表(RS-1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人口统计学情况和临床特征(患病至今时间)。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着差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分层回归逐步分析组间、变量间关系。第二部分:以现象学方法为理论指导,引导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呈现自己的“意义经验”的过程和结构。构建访谈提纲,对8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父母进行预访谈,修改并完善访谈提纲。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12名受访者分别采取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受访者数量以不出现新的主题为止。收集父母主观描述、其所经历和体验的文本。采用Claizzil七步法指导分析访谈资料。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定量、定性研究的结果,经查阅文献,结合实践经验,运用头脑风暴法、焦点小组法形成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两轮专家评价,结合专家评价意见进行修订,形成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第四部分:以符合条件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建立干预组和对照组。运用SBCM的核心理论方法,按照第三部分建立的小儿白血病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个案管理师将根据个案家庭实际需求,结合临床路径的指引,提供这些服务的部分或者全部。于接案、干预后2个月、3个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测量患儿父母的身心社会功能和创伤后成长的变化过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6.8%、52.5%和29.4%(PCL-C≥44)或19.8%(PCL-C≥50),并有19.8%-27.1%的研究对象可能同时患有这三种心理障碍症状。2、在人口统计学和患病至今时间等因素中,不同教育程度患儿父母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具有初中教育水平的患儿父母心理障碍症状得分水平显着高于高中组和大专及以上组的研究对象;3、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积极心理资源变量得分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得分显着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得分显着正相关。4、(1)领悟社会支持(重要他人支持)、乐观和一般自我效能对抑郁症状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合计解释力为26.6%/26.7%(模型1/模型2);(2)领悟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乐观对焦虑症状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合计解释力为20.1%/20.6%(模型1/模型2);(3)领悟社会支持(朋友支持)、乐观和一般自我效能对PTSD相关症状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为14.5%/14.4%(模型1/模型2);(4)领悟社会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和韧性对创伤后成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为16.1%/17.1%(模型1/模型2)。第二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体验主要包括创伤反应(负性情绪反应、疾病不确定感、父母与患儿冲突)及成长体验(个人力量增强、人际关系亲近、重新认识生活意义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促进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积极的内在品质、合理地应对策略)和外在因素(社会、政府支持系统)。第三部分: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体系,第一轮专家函询后,55项指标的均数为3.48~4.84,满分比为20%~88%,变异系数8.5%~30%;三级目录由原来的55项调整为50项,一、二级目录数量不变。第二轮专家函询后,50项指标的均数为3.56~4.76,满分比为28%~84%,变异系数11.47%~34.48%,一、二、三级目录数量不变。25位专家,两轮咨询表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程度Cr=0.864良好,专家意见在一定水平上协调、可靠,具有一致性。第四部分:入院时,负性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2个月左右,负性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依旧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焦虑症状显着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创伤后成长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依旧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且存在共病现象;在人口统计学和患病至今时间等因素中,只有不同教育程度对研究对象心理障碍症状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积极心理资源变量与心理障碍症状显着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显着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对于三种心理障碍症状有显着负向影响,对于创伤后成长有显着正向影响;乐观对于三种心理障碍症状有显着负向影响;一般自我效能对于抑郁症状和PTSD相关症状有显着负向影响;韧性只对于创伤后成长有显着正向影响。患儿父母的共病现象需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和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干预心理障碍症状,增强社会支持,挖掘积极心理资源,促进创伤后成长。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在照顾过程中负性体验和创伤后成长共存。医护人员在关注患儿父母的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识别父母的积极心理体验,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引导父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帮助其走出创伤,获得成长。同时,社会与政府也需要更多聚焦于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给予他们情感与经济上的支持。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个案评估与计划制定、心理支持、医疗护理支持、社会支持等四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50项三级指标。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服务方案不仅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症状起到显着的缓解作用,还会提高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提升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曾丽钦,陈荧,王丽萍[6](2020)在《小儿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化疗期的护理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小儿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小儿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化疗期间为34例实验组患儿开展全面护理干预,为34例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均显着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较比参照组的35.29%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P<0.05)。结论在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儿的化疗期间,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还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

黄畅,孙晓敏,朱莹,杨晓晖[7](2020)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进展》文中认为本文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以改善和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健康提供参考。

谭柯柯[8](2020)在《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治疗期实践研究 ——以S省儿童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之首。随着近年来白血病患儿的增多,患儿在治疗期间面临生理、心理和其他方面的挑战,该群体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社会工作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儿度过危机时刻,减轻他们面临的挑战。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中最基础和深入的一种介入方式,故本文结合笔者在S省儿童医院的实习经历,以在血液科治疗的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先对多位患儿及照顾者进行访谈,了解该群体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需求,再从中选取两例特殊案例,以任务中心模式为指导对其进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在过程中对个案介入白血病患儿治疗期的实践进行反思,对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了补充,也为日后的相关实务开展提供了相应的借鉴。通过进行实务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积极效应,促进患儿社会化进程,也可协助患儿实现社会支持网络由单一向多元化的发展。

孙宁[9](2019)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护理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始急性白血病护理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我院收治的90例初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遵循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多元化护理干预,评估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全身感染发生率为15.54%,其中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各2例,肛周感染1例;对照组中,肛周感染6例、呼吸道感染8例、肺部感染和口腔感染各5例,全身感染率53.3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显着高于对照组71.11%(3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初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全面落实多元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全身感染,护理效果理想,深受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建议推广。

彭金瑞[10](2019)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以基于微信平台为载体的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形式对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探索一种能够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新模式,以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为目的,进而能够在临床上进行采用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纳入的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病房入院并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同时并同意加入本研究的患者,总共病例数为80例。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例如口头面对面健康教育等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及随访微信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采用以下三个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这三个评分量表分别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QOL)、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通过每次时间节点的反馈来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1.研究共纳入急性白血病患者80例,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3例失访,对照组患者5例失访,因此到本项研究结束共有8例失访,失访率10.00%。最终,实际纳入研究的病例共72例,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2.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情况、医疗付费方式和就职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经正态分布检验,统计量K-S=1.688,P=0.007(P<0.05)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年龄两组对比,z=0.111,P=0.911,P值均>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3.干预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QOL)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三个评分量表进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的均值、标准差,独立样本检验结果,得到三个评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个不同组别在干预前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经正态性检验,得到统计量K-S=1.118,P=).164(P>0.05)符合正态分布;干预后1个月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经正态性检验,得到统计量K-S=1.090,P=0.185(P>0.05)符合正态分布;干预后2个月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经正态性检验,得到统计量K-S=1.125,P=0.159(P>0.05)符合正态分布。观察组干预后第三个月,无论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析还是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QOL)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提升。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

二、白血病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血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游戏干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伦理问题
结果
    1 两组样本脱落情况
    2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CARED量表评分比较
    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DSRSC量表评分比较
    5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CMQ量表评分比较
    6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分比较
讨论
    1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应对方式的影响
    3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社会功能的影响
    4 团体游戏干预用于改善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推广的意义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1 研究的创新性
    2 研究的局限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白血病心理社会功能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缩略词表
致谢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治疗效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2 术中护理
    2.3 术后护理
3 小结

(5)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及其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构建和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指标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情况和临床特征
        3.2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组间差异
        3.3 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
        3.4 社会心理因素对心理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6 前言
    7 研究对象与方法
        7.1 研究对象
        7.2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7.2.1 研究方法和工具
        7.2.2 资料收集(正式访谈)
        7.2.3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7.3 质量控制
        7.4 伦理原则
    8 结果
        8.1 受访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8.2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访谈资料
        8.3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负性反应
        8.3.1 负性情绪体验
        8.3.2 疾病不确定感/复发恐惧
        8.3.3 父母与患儿冲突
        8.4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相关主题
        8.4.1 个人力量的增强
        8.4.2 人际关系更加亲近
        8.4.3 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
        8.4.4 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8.5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内在)
        8.5.1 积极的内在品质
        8.5.2 合理地应对策略
        8.6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外在)
        8.6.1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8.6.2 对政府与社会的期望
    9 讨论
        9.1 创伤后成长的特点
        9.2 创伤后成长产生的社会心理学过程
        9.3 创伤反应的应对
    10 结论
第三部分: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构建
    11 前言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1.1 构建服务内容指标体系
        12.1.2 质量控制
    13 研究结果
        13.1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13.2 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13.3 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13.3.1 德尔菲专家构成
        13.3.2 专家积极程度
        13.3.3 专家权威程度
        13.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13.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14 讨论
        14.1 四项一级目录之间关系
        14.2 第三部分与第一、第二部分变量间关系
        14.3 本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15 结论
第四部分: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的干预效果研究
    16 前言
    17 研究对象与方法
        17.1 研究对象
        17.2 研究方法与指标
        17.2.1 SBCM干预方案的构建
        17.2.2 研究方法和实施过程
        17.2.3 研究指标
        17.3 资料的收集
        17.4 资料分析
        17.5 质量控制
    18 结果
        18.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分布及其差异
        18.2 心理症状、创伤后成长和患儿治疗依从性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
        18.3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19 讨论
    20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最终版

(6)小儿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化疗期的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7)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
    1.1 化疗相关因素
    1.2 精神因素
    1.3 口腔因素
    1.4 其他因素
2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2.1 健康宣教
    2.2 合理饮食
    2.3 病房环境
    2.4 监测护理
3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发生后的护理干预措施
    3.1 口腔护理
    3.2 用药护理
    3.3 疼痛护理
    3.4 心理护理

(8)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治疗期实践研究 ——以S省儿童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
    1.5 理论基础
    1.6 论文创新点
2 S省儿童医院白血病患儿现状
    2.1 白血病患儿基本情况
    2.2 白血病患儿及家庭需求分析
    2.3 白血病患儿及家庭困境分析
3 白血病患儿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3.1 服务对象的选取与接案
    3.2 预估:案例分析
    3.3 计划
    3.4 介入
    3.5 效果总结与评估
    3.6 对白血病患儿个案社会工作的补充介入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的对策与建议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护理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全身感染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10)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应用和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研究进展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现状研究
        二、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现状分析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现状研究
        一、急性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现状
        二、急性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一、健康教育形式研究进展
        二、健康教育内容研究进展
        三、责任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进展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第四节 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病例来源
    第二节 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辨证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标准
        六、中止及退出标准
    第三节 分组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具体方法
        三、盲法
    第四节 治疗方法
        一、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二、观察组的治疗方法
    第五节 临床观察与研究工具
        一、临床观察
        二、研究工具
    第六节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第七节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统计分析
        一、研究总体人群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描述
        二、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基线的比较
        三、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评分的对比
    第二节 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教育前后两组自我效能及其他指标的比较
        一、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指标的比较
        二、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指标的比较
        三、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指标的比较
    第三节 不安全及不良事件报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四、白血病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于萍. 青岛大学, 2021(02)
  • [2]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的护理[J]. 鲁阳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06)
  • [4]前馈控制用于白血病患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J]. 杜妙花,黄心茹,郭咏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7)
  • [5]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及其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构建和干预效果评价[D]. 姚品.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小儿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化疗期的护理效果[J]. 曾丽钦,陈荧,王丽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20(23)
  • [7]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进展[J]. 黄畅,孙晓敏,朱莹,杨晓晖.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08)
  • [8]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治疗期实践研究 ——以S省儿童医院为例[D]. 谭柯柯.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9]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护理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 孙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1)
  • [10]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应用和效果评价[D]. 彭金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白血病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