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酵玉米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论文文献综述)
高佳宝[1](2021)在《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奶牛日粮中需要有一定水平的粗饲料以防止瘤胃酸中毒,对其机理的一般解释是粗饲料刺激唾液分泌以中和瘤胃发酵产酸,而粗饲料刺激唾液分泌的能力与粒度有关,因此提出了日粮物理有效纤维(pe NDF)的概念,是日粮NDF含量与日粮物理有效因子(平均粒度)的乘积。在此理论指导下,高产奶牛日粮需要使用优质粗饲料,且应有较大粒度。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日粮粗饲料水平与粒度对唾液分泌的影响有限,粗饲料预防瘤胃酸中毒的主要机理是降低了日粮平均瘤胃发酵速度,这就为通过降低粒度克服粗饲料对奶牛DMI的影响,改善中低品质粗饲料的饲喂效果提供了可能。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中低品质粗饲料瘤胃发酵速度慢,可适当增加日粮精料水平,其抑制奶牛DMI效应较大的缺点可通过降低粒度来克服。根据理论假设,课题选择60头2~3胎、平均产奶量29.2±0.47 kg/d、体重641±24 kg、泌乳天数129±18 d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头。试验牛饲喂等能等蛋白日粮,饲喂不同类型干草。每头试验牛干草饲喂量,对照组为3.5 kg/d苜蓿,试验一组为1.75 kg/d苜蓿+0.5 kg/d小麦秸草粉颗粒,试验二组为1 kg/d小麦秸草粉颗粒。试验地点于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时间10月-12月,整个试验共10周,包括2周预试验和8周正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的各养分采食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二组的DM、NDF、ADF采食量均显着降低(P<0.05)而粗蛋白和有机物的摄入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将小麦秸粉碎可缓解其对DMI的抑制作用,但较高喂量(1kg/d)仍明显抑制奶牛DMI。(2)试验处理对产奶量、乳蛋白、乳脂、乳糖的产量以及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提高了乳脂率,试验二组的产奶量有降低趋势(P=0.0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的4%标准乳产量显着升高(P<0.05);试验二组的乳尿素氮含量显着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较高麦秸草粉喂量(1kg/d)有降低奶牛产奶量的趋势,与DMI降低及内分泌变化有关。此外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部分有明显差异,详细机理有深入研究的必要。(3)试验处理对瘤胃液PH值、丁酸、丙酸、异丁酸、戊酸、正己酸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提高了总VFA、乙酸、乙丙比、异戊酸(P<0.01)。以上结果表明:直至麦秸草粉用量达1 kg/d未见瘤胃p H值明显降低,支持日粮粗饲料主要通过降低日粮发酵速度控制瘤胃pH的观点。
李福厚[2](2021)在《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纤维降解、家畜消化及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贮饲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粗饲料,在反刍家畜日粮中占比达一半以上,是现代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饲草类型,也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实施“粮改饲”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有效提升我国青贮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可为加快我国现代草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乳酸菌青贮制剂的开发和利用在高品质青贮饲料生产和牧草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牧草产业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青贮乳酸菌制剂其主要功能为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防止霉变。而开发既能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又具有降解纤维功能的青贮乳酸菌制剂一直以来是青贮饲料乳酸菌研究领域的热点。本论文结合目前国际上对青贮发酵调控的形势以及大量前人的研究,对定向筛选出的一株能够有效改变青贮发酵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结构的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通过高木质纤维素材料的青贮及酶解糖化试验,阐述了其改变木质纤维素结构的机制。并通过体外瘤胃发酵试验以及家畜消化代谢试验,证明了其作为青贮添加剂对饲草消化率及家畜健康等的影响。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在玉米秸秆青贮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玉米秸秆青贮常温下(~25℃)添加支顶孢属纤维素酶(Acremonium cellulase,AC)、接种植物乳杆菌A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1,Lp)或同时添加AC并接种Lp均能够通过降低青贮的pH值,增加乳酸含量改善青贮的发酵品质。单独使用植物乳杆菌A1对青贮过程中结构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性能不高,但植物乳杆菌A1与支顶孢属纤维素酶联合使用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青贮60天后,玉米秸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能分别提高9.38%、17.2%、8.24%、18.8%。然而,在酶解糖化试验中,Lp处理组酶解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AC及AC+Lp处理组,酶解消化率分别比对照、AC和AC+Lp处理组高出23.3%、26.7%、43.3%。但植物乳杆菌A1的特性只能在25℃而不是40℃下有效。这为植物乳杆菌A1以后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以及生产生物燃料的前期预处理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2.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在不同干物质巨菌草青贮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干物质巨菌草中添加支顶孢属纤维素酶(Acremonium cellulase,AC)、接种植物乳杆菌A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1,Lp)或同时添加AC并接种Lp均能够通过降低pH值很好的保存牧草并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在低干物质(L-DM)巨菌草青贮中,AC处理组降解木质纤维素效果较好。青贮60天后,巨菌草青贮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与对照组相比能分别提高10.4%、7.19%、17.1%、8.31%。AC+Lp处理组降解率最高,比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11.5%、7.64%、19.4%、8.31%。酶解消化率AC+Lp处理组最高,显着高于AC和Lp处理组,对照组最低。AC+Lp、AC和Lp处理组纤维素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60.0%、45.0%、40.0%。在高干物质(H-DM)巨菌草青贮中,Lp处理组降解木质纤维素效果较好,且青贮60天后,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与对照组相比能分别提高5.38%、5.36%、6.48%、6.17%。同样,AC+Lp处理组降解率最高,比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7.87%、7.84%、9.26%、10.21%。酶解消化率Lp处理组最高,显着高于AC和AC+Lp处理组,对照组最低。Lp、AC和AC+Lp处理组纤维素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317%、283%、250%。青贮中接种植物乳杆菌A1和添加支顶孢属纤维素酶均降低了巨菌草青贮木质纤维素结构的结晶度,从而提高了纤维素酶对多糖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了L-DM或H-DM青贮饲料木质纤维素的纤维素转化效率。在L-DM青贮中,利用支顶孢属纤维素酶可以有效地降解巨菌草青贮的木质纤维素,提高青贮的酶解糖化程度。然而,当巨菌草在H-DM水平青贮时,推荐植物乳杆菌A1单独或与支顶孢属纤维素酶联合使用最佳。3.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苜蓿青贮时接种植物乳杆菌A1(Lp A1)能够明显改善其发酵品质,降低青贮饲料pH值,并提高其乳酸浓度。青贮90天后,Lp A1处理组青贮干物质损失和非蛋白氮浓度最低。同时,接种Lp A1也降低了青贮后期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浓度,提高了整个青贮过程中游离阿魏酸的浓度。Lp A1处理组的青贮饲料中阿魏酸浓度在30天时最高(P<0.05)。此外,在青贮的第30-90天,Lp A1和植物乳杆菌24-7(Lp 24-7)接种的苜蓿青贮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和商品植物乳杆菌MTD/(Lp MTD/1)处理组。而在整个发酵过程中,Lp A1和Lp 24-7接种的青贮中脂肪氧合酶活性均较低。与对照组和Lp MTD/1处理组相比,Lp A1和Lp 24-7均能提高青贮90天后苜蓿中总脂肪酸的浓度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P<0.05)。因此,青贮时接种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Lp A1或抗氧化菌株Lp 24-7,不仅能提高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和保存更多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改善青贮苜蓿的抗氧化状态。4.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苜蓿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能提高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总产气量,但对甲烷产量没有影响。苜蓿青贮中接种植物乳杆菌A1能明显促进瘤胃发酵,增加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各脂肪酸组分及氨态氮浓度,特别是乙酸、丙酸、丁酸及支链脂肪酸的浓度。此外,苜蓿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对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可明显增加一些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及碳水化合物利用菌属的相对丰度,如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和普雷沃氏菌属等。5.奶山羊消化代谢试验表明,苜蓿裹包青贮中接种Lp A1较常用商品菌株Lp MTD/1具有更好的发酵品质,且能够显着提高裹包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Lp MTD/1处理组相比,苜蓿裹包青贮接种Lp A1能显着增加山羊的干物质、有机物以及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此外,青贮中接种Lp A1能显着促进奶山羊的瘤胃发酵,增加了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以及异丁酸的浓度。奶山羊采食Lp A1处理组日粮能显着增加其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对乳清的抗氧化性能影响较小。Lp A1处理组奶山羊血清的免疫球蛋白A浓度显着高于Lp MTD/1处理组,但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显着低于Lp MTD/1处理组。此外,与Lp MTD/1处理组相比,青贮中接种Lp A1对奶山羊产奶量影响较小,但对乳成分影响较大,能显着增加乳成分中乳脂、乳蛋白质、总固体以及尿素的含量。本研究首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结构的机制,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证明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能显着提高饲草的消化率。此外,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家畜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为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在青贮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吕中旺[3](2018)在《基于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的秸秆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根据中国玉米、水稻和小麦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种植情况,调研了3种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的资源分布状况;通过营养成分分析及动物饲养实验,评估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秸秆饲料的利用价值,以及作为“低能饲料”在干奶期奶牛饲喂中的应用价值;并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秸秆及其组合类型、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提高秸秆饲料体外降解率及对瘤胃纤维分解菌的影响。为我国不同地区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秸秆饲料在干奶期奶牛瘤胃内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试验一,调研中国15个省(区、市)的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资源分布状况;其中,河南、四川、湖北、江苏和安徽5省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对上述五省的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不受地域影响,且优于小麦秸秆;小麦秸秆的营养价值受地域影响,河南省的小麦秸秆粗蛋白含量最高,营养价值优于其他省份。试验二,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不同秸秆及其组合类型的体外降解率。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玉米秸秆组、水稻秸秆组、小麦秸秆组、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50%玉米秸秆+50%小麦秸秆组,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组。结果表明,单一秸秆中,玉米秸秆组的体外降解率较高,饲喂价值最优;组合秸秆中,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和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组的MCP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饲喂价值。试验三,研究不同组合类型秸秆饲料体外发酵对奶牛瘤胃纤维分解菌丰度的影响。试验处理同试验二。结果表明,单一秸秆和组合型秸秆的瘤胃主要纤维分解菌丰度差异显着;其中,单一秸秆,尤其是小麦秸秆处理组中,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丰度较高;组合型秸秆,尤其是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和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组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反刍兽真细菌丰度较高。试验四,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秸秆饲料体外降解率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酶组;50%玉米秸秆+50%小麦秸秆+酶组;水稻秸秆+酶组。试验期为6 d。结果表明,50%玉米秸秆+50%小麦秸秆组+酶组的发酵效果最好;另外,与试验二(未添加复合酶制剂处理组)结果相比,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利于提高发酵液中VFA含量,降低pH和NH3-N浓度,同时提高日粮中干物质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试验五,旨在研究秸秆作为“低能饲料”对干奶期奶牛饲喂的影响。试验采用32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燕麦草(对照组,CK)、玉米秸秆(CS)、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CS+RS)和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RS+WS)型日粮。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三种秸秆日粮均不影响干奶期及产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不显着,产犊后常见疾病发病率差异不显着。综上,我国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不受地域影响,小麦秸秆的营养价值受地域影响,且三者中,玉米秸秆的饲喂价值最高。三种秸秆单独饲喂和组合饲喂都会对纤维分解菌数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日粮中采用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或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均可以获得较高的饲喂价值。另外,添加纤维素酶能够显着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在一定条件下,三种作物秸秆可以替代国产燕麦草作为粗饲料来源在干奶牛日粮中使用。
刘艳芳[4](2018)在《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特性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更新并补充《中国奶牛饲料标准》中粗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其消化率的数据,为科学配制奶牛日粮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采集了3类13种19个粗饲料样品,其中,青贮类包括苜蓿青贮、全株小麦青贮、燕麦青贮、郑单958玉米青贮和京科516玉米青贮,青干草类包括安德森苜蓿、巨人201+z苜蓿、金皇后苜蓿、中苜1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进口燕麦草、丹燕111燕麦草和羊草,秸秆类包括花生秧、大麦草、莜麦秸秆、谷子秸秆、小麦秸秆和稻草,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样品的常规养分含量,并通过尼龙袋法研究以上粗饲料在奶牛瘤胃的降解规律。苜蓿青贮和巨人201+z苜蓿干草的CP含量分别为20.39%和20.23%,显着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作物秸秆饲料CP含量较低,小麦秸秆仅为3.05%;作物秸秆饲料NDF含量普遍较高,在49.98%~83.62%之间,青贮类和青干草类相对较低,在41.93%~64.97%范围内,以巨人201+z苜蓿干草最低;与NDF的测定结果类似,作物秸秆的ADF含量普遍较高,在35.87%~54.03%之间,青贮饲料的ADF含量较低,在30%左右;2个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郑单958玉米青贮最高,为27.86%。青贮饲料的NDF慢速降解部分最高,DM、CP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分别为30.76%、38.98%和3.17%,高于其他两类饲料;青干草饲料DM、CP、NDF和ADF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63%、0.069%、0.055%和0.051%,是三类饲料中最高的,DM、NDF和ADF的慢速降解部分最低,分别为41.94%、47.73%和47.32%;作物秸秆饲料的DM、CP、NDF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最低;5个青贮饲料中,淀粉有效降解率以全株小麦青贮最高,为95.45%,京科516玉米青贮最低,为86.80%。青贮饲料的DM、NDF、ADF和CP的有效降解率与36 h的降解率呈高度相关,优质青干草的DM、NDF、ADF和CP的有效降解率与24 h的降解率相关性较高。5个青贮饲料在8 h的淀粉降解率和其有效降解率相关性最强,可用来估测青贮饲料在瘤胃中淀粉的有效降解率。综上所述,青贮类饲料和苜蓿干草的纤维含量低,蛋白含量高,易于消化,是奶牛较为理想的粗饲料。作物秸秆饲料的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少,且不易消化,是劣质粗饲料,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提高其营养价值。
韦子海[5](2018)在《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在含玉米秸日粮饲喂泌乳奶牛中的功效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苜蓿干草用于奶牛养殖,而同时大量农作物秸秆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较低,木质化程度较高等因素,限制了其有效利用。本研究通过在含玉米秸(CS)日粮中补充和调整日粮NFC含量饲喂泌乳奶牛,比较与饲喂含苜蓿草日粮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差异,并从瘤胃代谢等角度分析了部分机制,旨在为科学有效地利用CS资源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试验一):以含苜蓿日粮为对照,利用糖蜜调节含CS日粮中的NFC含量使其达到AH日粮水平,探究了两种日粮饲喂奶牛时的生产性能和瘤胃代谢差异。第二部分(试验二):以苜蓿和CS为粗饲料来源,以含苜蓿日粮(AH)为对照,配制低NFC的含CS日粮(L-NFC)和高NFC的含CS日粮(H-NFC,NFC含量到AH日粮水平),研究了饲喂不同日粮奶牛的生产性能、养分消化与氮代谢等。1含CS日粮中添加糖蜜替代苜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代谢的影响(试验一)通过在含CS日粮中添加糖蜜调整NFC含量至含苜蓿日粮水平,探究添加糖蜜后的含CS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试验选取16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天数161 ± 10.3 d,体重712± 77kg),以2×2交叉试验设计开展试验,日粮包括:(1)含15%苜蓿日粮(AH),(2)以15%CS替代苜蓿干草并添加糖蜜调节NFC含量至AH日粮水平(CSM)。每期试验22d,其中前17 d为适应期,后5 d为正试期。采样期测定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生产性能,并采集饲料样、奶样、血液和瘤胃液,用于后续分析;在正试期第20 d至21 d对日粮的表观养分消化率进行测定。1.1两日粮间奶牛生产性能的差异AH组奶牛的DMI、产奶量和能量校正乳产量(ECM)均显着高于CSM组(P<0.01),且乳蛋白率和氮转化效率(乳蛋白产量/CP摄入量)显着高于CSM组(P<0.05),而乳尿素氮含量(MUN)显着低于CSM组(P<0.01)。两处理组间的饲料转化效率(ECM/DMI)、乳脂率、乳糖含量、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体增重间无显着差异(P>0.10)。CSM组奶牛单公斤产奶量的饲料成本极显着低于AH 组(P<0.01)。1.2两日粮间养分消化利用和奶牛血液生化参数的差异CSM组日粮的DM、有机物(OM)、粗蛋白(CP)、中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和NFC的表观消化率与AH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10)。CSM组奶牛瘤胃pH有显着高于AH组的趋势(P=0.06),而总VFA含量(P= 0.06)和丙酸摩尔百分比(P= 0.09)则有低于AH组的趋势;乙酸摩尔百分比显着高于AH组(P<0.05),但戊酸摩尔百分比显着低于AH组(P<0.05);异丁酸摩尔百分比(P=0.09)和乙丙比(P = 0.07)有显着高于AH组的趋势。两组间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及氨态氮(NH3-N)浓度无显着差异(P>0.10);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也无显着差异(P>0.10),但CSM组尾动脉血浆中和尾静脉血浆中的尿素氮(BUN)含量均显着高于AH组。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在含CS日粮中添加糖蜜调节日粮NFC,奶牛DMI和生产性能未能达到AH日粮水平。但与AH日粮相比,饲喂含糖蜜的CS日粮奶牛在饲料转化效率、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生化代谢等指标上与AH组无差异,且单位产奶的饲料成本较低。2含CS日粮中NFC含量对奶牛生产性能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试验二)本部分研究了与含苜蓿日粮相比,不同NFC含量的含CS日粮对奶牛的生产性能、瘤胃代谢和营养物质消化等的作用。选取12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天数159 ±15 d,体重704 土72 kg),以3×3复拉丁方试验设计开展试验,3种日粮处理为:(1)低NFC的含CS日粮(NFC = 35.6%,L-NFC),(2)高NFC的含 CS 日粮(NFC = 40.1%,H-NFC),(3)含苜蓿日粮(NFC = 38.9%,AH);其中L-NFC和H-NFC组日粮中使用了 15%的CS(DM基础),AH组日粮中使用了 15%的苜蓿草(DM基础)。每期试验期共21 d,其中前14d为适应期,后7 d为采样期,测定奶牛的DMI和泌乳性能,并采集瘤胃液、血液和奶样用于后续分析;正式期第20d至21d采集粪样,测定日粮的消化率。2.1奶牛的生产性能结果H-NFC组奶牛的DMI显着低于AH组和L-NFC组,AH组奶牛产奶量显着高于H-NFC组和L-NFC组(P<0.01),但H-NFC组和L-NFC组产奶量无差异(P>0.10);AH组和H-NFC组奶牛的饲料转化效率(产奶量/DMI)间无差异(P>0.10),但均显着高于L-NFC组(P<0.01);在以ECM产量计算饲料转化效率时(ECM/DMI),虽然各处理组间总体差异不显着(P= 0.16),但H-NFC组转化效率有显着高于L-NFC组的趋势(ECM/DMI,1.32vs1.27,P=0.06)。三组间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及乳体细胞计数间无显着差异(P>0.10),但乳脂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差异显着(P<0.01),均以AH组最低;AH组和H-NFC组乳中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着(P>0.10),但均显着低于L-NFC组(P<0.01)。各处理组间单公斤奶产量饲料成本间差异显着(P<0.01),以H-NFC组最低。2.2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及其微生物区系组成不同日粮间瘤胃pH呈显着差异趋势(P= 0.09),以AH组最低。三组间NH3-N浓度有显着差异(P= 0.06),L-NFC组浓度最高。总VFA浓度和丙酸的摩尔百分比(mmoL/100mmoL)组间差异显着(P<0.05),均以AH组最高;乙酸摩尔百分比各组间有显着差异趋势(P= 0.06),AH组最低。乙酸丙酸比以AH组显着低于H-NFC组(P<0.01)。AH组异丁酸摩尔百分比显着低于H-NFC组和L-NFC组(P= 0.01),而丁酸和戊酸的摩尔百分比无组间差异(P>0.10)。提取奶牛瘤胃液中总DNA,使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瘤胃液中微生物16S rRNA基因,发现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和Spirochaetes组间差异显着(P<0.05),H-NFC组的相对丰度分别为最低和最高;在属水平上,三组间Acetitomaculum和Treponema2差异极显着(P<0.01),L-NFC组的相对丰度分别为最高和最低;RuminococcaceaeNK4A214group、LachnospiraceaeNK3A20group 和 RuminococcaceaeUCG-005 异显着(P<0.05),相丰度均为H-NFC组最低;其余各属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3日粮养分消化率与氮代谢各处理组间的DM、OM、NDF和ADF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10),H-NFC组和AH组的NFC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L-NFC组(P<0.05);三组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着(P<0.01),H-NFC组显着高于AH组和L-NFC组,而AH组又显着高于L-NFC组;三组间CP消化率有显着差异趋势(P= 0.08),L-NFC组略高于H-NFC组和AH组。各处理组间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流量无显着差异(P>0.10),但三组间尿中尿素氮含量有显着差异趋势(P=0.09),以H-NFC组浓度最低。AH组和L-NFC组奶牛的氮采食量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H-NFC组(P<0.01),各组间粪氮排泄量占摄入氮的百分比有显着差异趋势(P = 0.08),以L-NFC组为最低。H-NFC组尿中氮排放量(g/d)显着低于AH组和L-NFC组(P = 0.03);虽然尿排泄氮占总摄入氮的百分比方面各组间总体差异不显着(P=0.11),但H-NFC组尿排泄氮占总氮的百分比要比L-NFC组低5.4%(42.6%vs 48.0%);乳氮占摄入氮的百分比在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 0.20)。三组间血浆总蛋白含量有显着差异趋势(P= 0.07),以L-NFC组浓度最低;BUN浓度组间差异显着(P<0.01),L-NFC组显着高于AH组和H-NFC组,而AH组又显着高于H-NFC组;血浆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NEFA和β-羟基丁酸(BHBA)浓度在组间无显着差异(P>0.10),上述结果表明,提高含CS日粮中NFC含量能够改善日粮饲料转化效率,可降低瘤胃NH3-N浓度,减少尿氮排放,改善氮的利用效率;与含苜蓿草日粮相比可降低单位奶产量的饲料成本。综合本研究结果,补充糖蜜和通过配方调整增加含CS日粮NFC含量后虽然未能使奶牛的生产性能达到含苜蓿日粮水平,但提高含CS日粮中的NFC含量可改善日粮利用效率,且能够提高日粮氮转化效率,降低氮排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使单位奶产量的饲料成本明显降低,表明合理调制的含CS日粮可替代泌乳中期奶牛的含苜蓿日粮。
刘培剑,朱风华,葛蔚,曹玉芳,程明,林英庭[6](2018)在《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为(53.20±1.75)kg、产奶量为(1.41±0.22)kg/d的2胎健康崂山奶山羊24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只羊。试验饲粮均由精料、全株玉米青贮、秸秆按4∶3∶3混合而成,4组所用秸秆依次为麦秸、复合厌氧麦秸(添加2.5%碳酸氢钠和4%尿素青贮40 d)、玉米秸、花生秧。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复合厌氧麦秸组干物质采食量(DM I)极显着高于麦秸组、玉米秸组、花生秧组(P<0.01),分别提高了25.67%、11.37%、10.33%。2)复合厌氧麦秸组产奶量极显着高于麦秸组(P<0.01),提高了20.16%;复合厌氧麦秸组4%标准乳产量与花生秧组、玉米秸组差异不显着(P>0.05)。3)复合厌氧麦秸组乳蛋白率与麦秸组、花生秧组、玉米秸组差异不显着(P>0.05),乳脂率显着低于花生秧组(P<0.05);4组之间乳糖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差异不显着(P>0.05);复合厌氧麦秸组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非脂固形物产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麦秸组(P<0.05或P<0.01),与玉米秸组、花生秧组差异不显着(P>0.05)。4)复合厌氧麦秸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低于其他3组,差异不显着(P>0.05);4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麦秸饲喂崂山奶山羊可提高DMI、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增加乳成分产量,饲喂效果优于未处理麦秸,与玉米秸、花生秧效果相当,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不良影响,可作为崂山奶山羊粗饲料加以推广应用。
古丽努尔·阿曼别克[7](2017)在《发酵番茄渣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查明番茄渣的发酵贮藏对功能性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一)以及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奶牛采食量及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二)和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性能及血液性状的影响(试验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分如下三部分:(1)将鲜番茄渣及时运至青贮窖装填,添加(2×105 cfu/g)青贮发酵用复合菌。当原料高出窖沿50 cm60 cm时,压严,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窖贮,保存60 d,调制番茄渣青贮。此后,对其进行发酵品质、常规营养成分以及功能性成分含量的测定。同时,设鲜番茄渣原料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新鲜番茄渣原料的水分含量为79.10%,水溶性糖含量为4.80%,pH值为4.12。番茄渣青贮发酵后,乳酸和丙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pH值降到4.02;粗蛋白(CP)含量为18.59%,与原料相比有所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50.80%和43.63%,明显低于番茄渣原料;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32.19、0.73、23.60、10.20、19.60 mg/kg,与番茄渣原料相比,均有所降低。其中,维生素C差异不显着,而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差异显着(P<0.05)。(2)分别设含13%番茄渣青贮(干基础)的全混合日粮(TMR)和不含番茄渣青贮TMR,选用荷斯坦干奶牛8头,测定其采食量和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采食率分别为9.77 kg、9.15 kg和91.05%、86.68%,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日粮的干物质消化率为73.93%,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13%番茄渣对采食量和消化率无负面影响。(3)奶牛饲喂试验选用23胎次、体重相近、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16头,均等分两组。对照组奶牛饲喂不含番茄渣青贮的全混合日粮(TMR),而试验组奶牛饲喂含有番茄渣青贮的TMR。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番茄渣青贮的添加比例为13%,围产后期奶牛日粮中则占11%(干基)。分析测定两组围产期奶牛体重、体况评分、产奶量、抗氧化能力及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围产后期奶牛体重分别为596.00 kg和586.50 kg,试验组奶牛围产后期的体重下降程度略低于对照组;两组奶牛体况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为15.01 kg/d和15.81 kg/d,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试验组围产前期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力分别为58.27、56.12、5.07(U/mL),围产后期GSH-PX、T-SOD和T-AOC活力则分别为44.22、42.50、4.84(U/mL),均比对照组高。其中,围产前期GSH-PX、T-SOD活力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奶牛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2.30、2.13(nmol/m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之间差异不显着。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在试验组围产后期分别为6.70、104.50,高于对照组围产后期奶牛,且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番茄渣的发酵贮藏对其营养品质及功能性成分含量均有影响。番茄渣适宜比例替代全混合日粮中部分粗饲料,有效地提高了围产期奶牛采食量及抗氧化能力。13%左右替代比例饲喂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夏明,王育青,吴洪新,赵青山,尹强,段俊杰,张楠[8](2014)在《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添加剂对苜蓿的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3种不同添加剂(甲酸、丙酸钙、双乙酸钠)进行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试验,研究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用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通过60 d的饲养试验,观察甲酸苜蓿青贮对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中添加甲酸效果最佳,蛋白质损失小,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青贮品质好;另外,甲酸苜蓿青贮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对乳成分的影响不大。说明青贮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苜蓿青贮的品质,获得品质优良的苜蓿青贮料。
李胜利,史海涛,曹志军,王雅晶[9](2014)在《粗饲料科学利用及评价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粗饲料是反刍动物及其他草食动物饲粮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近年来,秸秆厌氧碱贮技术和蒸汽爆破技术以其简便高效、适合大规模应用等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此外,在粗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领域,一些简便实用的粗饲料评价方法也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比如,通过乙酸和丁酸含量估测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通过测定36或48 h的瘤胃降解率估测粗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情况,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粗饲料营养价值的快速评定以及应用粗饲料综合评价指数对粗饲料品质进行快速评价,等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材料,并结合本实验室的部分研究成果,将这些技术逐一做了介绍,并针对其特点展开分析,以供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生产者参考。
许玉军[10](2013)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文中指出1把握好营养需求泌乳前期奶牛饲料中可消化的总养分要高,并应含有足够的粗纤维,最好包括棉籽、大豆等油脂含量高的籽实或动物脂肪。乳牛日粮中粗蛋白应占16%18%,钙0.7%,磷0.45%,精、粗饲料配比尽可能控制在4046∶5054。为避免乳脂率下降,粗纤维应不低于17%(占日粮干物质)。一般体重600千克,
二、发酵玉米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酵玉米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泌乳奶牛的日粮 |
1.2 粗饲料对泌乳奶牛的影响 |
1.2.1 粗饲料的水平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
1.2.2 粗饲料的来源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
1.2.3 粗饲料的粒度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
1.3 苜蓿产业在奶牛养殖生产中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4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现状 |
1.4.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
1.4.2 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存问题 |
1.5 反刍动物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理论基础 |
1.6 小麦秸秆的营养特点及利用潜力 |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设计 |
2.2.1 日粮配方 |
2.2.2 小麦秸草粉颗粒的制作 |
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3.1 饲料样采集 |
2.3.2 乳样采集 |
2.3.3 血液采集 |
2.3.4 瘤胃液采集 |
2.3.5 粪样采集 |
2.3.6 尿样采集 |
2.4 样品测定方法 |
2.4.1 饲料常规指标测定 |
2.4.2 乳成分指标测定 |
2.4.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2.4.4 血清激素指标测定 |
2.4.5 瘤胃液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指标测定 |
2.4.6 尿样中尿素氮的测定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3.2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3.3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4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氮代谢的影响 |
3.5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3.7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成本外收益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养分采食量 |
4.2 产奶量和乳成分 |
4.3 瘤胃发酵 |
4.4 氮代谢与利用 |
4.5 血清生化指标 |
4.6 血清激素指标 |
4.7 成本外收益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纤维降解、家畜消化及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科学问题的提出 |
1.1.1 “粮改饲”政策的出台 |
1.1.2 食品安全 |
1.1.3 生物质资源利用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木质纤维素结构 |
1.2.2 家畜日粮纤维素研究进展 |
1.2.3 增加木质纤维素消化率的方法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温度下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特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和酶解糖化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及添加剂 |
2.2.2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制备 |
2.2.3 分析方法 |
2.2.4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特性 |
2.3.2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结构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
2.3.3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干物质含量及干物质损失的影响 |
2.3.4 青贮过程中玉米秸秆残余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2.3.5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酶解糖化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不同干物质巨菌草青贮饲料发酵特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和酶解糖化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青贮原料及添加剂 |
3.2.2 巨菌草青贮饲料的制备 |
3.2.3 分析方法 |
3.2.4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青贮60天后巨菌草青贮的发酵特性 |
3.3.2 青贮60天后巨菌草青贮的干物质损失和结构碳水化合物属性 |
3.3.3 青贮过程中阿魏酸浓度的变化 |
3.3.4 青贮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
3.3.5 添加剂对巨菌草青贮酶解糖化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抗养化活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采用乳酸菌菌株及培养条件 |
4.2.2 苜蓿青贮制备 |
4.2.3 分析方法 |
4.2.4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青贮前苜蓿的化学组成及脂肪酸浓度 |
4.3.2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特征 |
4.3.3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纤维降解特征 |
4.3.4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阿魏酸含量 |
4.3.5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抗氧化酶和脂肪氧合酶活性 |
4.3.6 青贮90 天后苜蓿青贮饲料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
4.3.7 青贮90 天后苜蓿青贮饲料的化学组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接种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苜蓿青贮饲料体外瘤胃消化、产气量、甲烷及微生物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5.2.2 体外消化试验 |
5.2.3 DNA提取、PCR扩增和Illumina MiSeq测序 |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5.2.5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青贮后期不同乳酸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干物质消化率 |
5.3.2 青贮60天后不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的体外产气及消化特性 |
5.3.3 不同处理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对体外挥发性脂肪酸及氨态氮的影响 |
5.3.4 不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3.5 不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对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苜蓿青贮接种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关中奶山羊消化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及奶样生化指标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6.2.2 试验材料 |
6.2.3 裹包青贮制作及成分分析 |
6.2.4 日粮配置 |
6.2.5 消化代谢试验程序 |
6.2.6 样品采集与分析 |
6.2.7 样品分析 |
6.2.8 统计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苜蓿裹包青贮发酵特性、化学组成、抗氧化酶活性 |
6.3.2 不同处理组家畜采食量及消化率 |
6.3.3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瘤胃液发酵参数的影响 |
6.3.4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血清及乳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6.3.5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血清免疫球蛋白、促炎症因子的影响 |
6.3.6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产奶量及奶品质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本研究创新点 |
7.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3)基于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的秸秆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1.3 秸秆的主要营养学价值 |
1.4 秸秆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
1.5 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进展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研究 |
2.1 试验一 我国三种作物秸秆资源普查及其营养价值分析 |
2.1.1 引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试验二 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评价三种作物秸秆饲料的体外降解率 |
2.2.1 前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试验三 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不同秸秆粗饲料对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 |
2.3.1 前言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2.4 试验四 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评价复合酶制剂对秸秆体外降解率的影响 |
2.4.1 前言 |
2.4.2 材料与方法 |
2.4.3 结果与分析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2.5 试验五 干奶期饲喂秸秆类饲料对奶牛产后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2.5.1 前言 |
2.5.2 材料和方法 |
2.5.3 结果与分析 |
2.5.4 讨论 |
2.5.5 小结 |
第3章 总体讨论 |
第4章 全文结论 |
4.1 论文总体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特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奶业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 |
1.1.2 国家的政策支持 |
1.1.3 合理利用作物秸秆 |
1.2 粗饲料与反刍动物营养 |
1.2.1 粗饲料的营养价值 |
1.2.2 影响粗饲料品质的因素 |
1.2.3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1.2.4 影响粗饲料瘤胃降解的因素 |
1.3 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 |
1.3.1 常用反刍动物瘤胃降解率评定方法 |
1.3.2 实时降解率与有效降解率的相关性 |
1.4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粗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比较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粗饲料样品的采集与特性描述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粗饲料的DM含量 |
2.3.2 粗饲料的CP含量 |
2.3.3 粗饲料的NDF含量 |
2.3.4 粗饲料的ADF含量 |
2.3.5 青贮饲料的淀粉含量 |
2.3.6 粗饲料的粗灰分、脂肪、Ca、P含量 |
2.4 讨论 |
2.4.1 青贮饲料的含水量 |
2.4.2 粗饲料的CP含量 |
2.4.3 粗饲料的NDF和 ADF含量 |
2.4.4 青贮饲料的淀粉含量 |
2.4.5 粗饲料的粗灰分含量 |
2.5 小结 |
第3章 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3.2.3 试验操作过程与测定指标、方法 |
3.2.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粗饲料的DM降解特性 |
3.3.2 粗饲料的CP降解特性 |
3.3.3 粗饲料的NDF降解特性 |
3.3.4 粗饲料的ADF降解特性 |
3.3.5 青贮饲料的淀粉降解特性 |
3.3.6 粗饲料有效降解率与实时降解率的关系 |
3.4 讨论 |
3.4.1 粗饲料的DM降解特性 |
3.4.2 粗饲料的CP降解特性 |
3.4.3 粗饲料的NDF和 ADF降解特性 |
3.4.4 青贮饲料的淀粉降解特性 |
3.5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论文总体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在含玉米秸日粮饲喂泌乳奶牛中的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与符号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概况、问题和对策 |
1 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概况 |
2 我国奶牛养殖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 应对奶牛养殖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
第二节 奶牛粗饲料资源及其利用 |
1 我国粗饲料资源需求与利用现状 |
2 我国秸秆类资源饲料化利用现状 |
第三节 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营养研究进展 |
1 NFC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
2 日粮NFC对动物采食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3 日粮NFC含量对瘤胃代谢和营养素利用的影响 |
4 日粮NFC对反刍动物健康和机体代谢的影响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主要研究内容 |
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含玉米秸日粮添加糖蜜与首蓿日粮的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1.2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指标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生产性能 |
2.2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
2.3 瘤胃发酵参数 |
2.4 奶牛血液生化与代谢参数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含玉米秸日粮NFC含量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含CS日粮NFC含量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1.3 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奶牛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
2.2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含CS日粮NFC含量对奶牛瘤胃发酵和氮代谢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1.3 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菌群变化 |
2.2 奶牛氮代谢 |
2.3 奶牛血液代谢参数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综合讨论 |
第一节 NFC含量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作用 |
1 日粮中NFC含量对奶牛DMI和生产性能的作用 |
2 NFC含量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作用 |
第二节 CS对奶牛采食和产奶量的影响及其利用潜力 |
1 CS对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 |
2 CS用于我国奶业发展的潜力 |
提示、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
1 提示 |
2 创新点 |
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饲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的采集和指标分析 |
1.4.1 干物质采食量 (DM I) |
1.4.2 产奶量 |
1.4.3 乳成分 |
1.4.4 血清生化指标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MI、产奶量及乳成分 |
2.2 血清生化指标 |
3 讨论 |
3.1 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DMI的影响 |
3.2 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
3.2.1 产奶量 |
3.2.2 乳成分 |
3.3 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7)发酵番茄渣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利用番茄渣的途径 |
1.2.1 番茄的保健作用 |
1.2.2 我区番茄产业资源优势 |
1.2.3 番茄渣饲料特性研究概述 |
1.2.4 番茄渣饲料调制利用研究概述 |
1.2.5 番茄渣饲喂利用研究概述 |
1.3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番茄渣发酵对营养成分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数据统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发酵贮藏对番茄渣品质的影响 |
2.2.2 发酵贮藏对番茄渣营养成分的影响 |
2.2.3 发酵贮藏对番茄渣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奶牛采食量及消化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3.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3.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采食量的影响 |
3.2.2 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4.1.3 样品采集 |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5 数据统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番茄渣发酵饲料对围产期奶牛体重和体况评分的影响 |
4.2.2 番茄渣发酵饲料对围产期奶牛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 |
4.2.3 番茄渣发酵饲料对围产期奶牛血液性状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点、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紫花苜蓿及添加剂 |
1.3 青贮的制作 |
1.4 试验动物、分组及日粮的组成 |
1.5 试验牛的管理 |
1.6 取样和分析 |
1.6.1 青贮采样及分析 |
1.6.2 乳样的采集及乳成分的测定 |
1.7 数据的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见表5) |
2.2 营养成分 (结果见表6) 分析 |
2.3 不同粗饲料配合饲喂奶牛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
3.2 青贮苜蓿替代部分秸秆作为粗饲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4 结论 |
(9)粗饲料科学利用及评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优质粗饲料的科学利用 |
2中低质粗饲料加工利用技术 |
2.1秸秆厌氧碱贮技术 |
2.2蒸汽爆破技术 |
3粗饲料实用评价技术 |
3.1通过乙酸和丁酸含量评价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
3.2以实时瘤胃降解率或产气量估测粗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情况 |
3.3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reflectancespectroscopy,NIRS)技术在粗饲料检测上的应用 |
3.4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法估测粗饲料营养品质 |
4小结 |
(10)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把握好营养需求 |
2 加强饲养管理 |
四、发酵玉米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D]. 高佳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纤维降解、家畜消化及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李福厚. 兰州大学, 2021(09)
- [3]基于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的秸秆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D]. 吕中旺.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4]奶牛主要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特性比较研究[D]. 刘艳芳.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5]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在含玉米秸日粮饲喂泌乳奶牛中的功效研究[D]. 韦子海. 浙江大学, 2018(12)
- [6]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刘培剑,朱风华,葛蔚,曹玉芳,程明,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8(02)
- [7]发酵番茄渣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古丽努尔·阿曼别克.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8]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J]. 夏明,王育青,吴洪新,赵青山,尹强,段俊杰,张楠.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21)
- [9]粗饲料科学利用及评价技术[J]. 李胜利,史海涛,曹志军,王雅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14(10)
- [10]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J]. 许玉军. 养殖技术顾问,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