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煤矿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采煤区队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杨立营[1](2021)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施行市场经济制度后,国家对煤炭企业的政策性补贴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企业的运营成本却不断上升,部分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过于粗放,不能精确测算成本,不利于现代煤炭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煤炭企业若想在市场上增加自身竞争力,解决成本管理问题首当其冲,研究并改善成本管理问题既可以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又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助力企业长远稳定地发展。就目前市场结构来看,单独的煤炭企业没有市场定价权,煤炭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市场价格来源于供需平衡,倘若市场价格低迷,煤炭企业也只能被动接受。煤炭企业若想生存发展,就需要想方设法压低成本、管控成本,优秀的成本管理有利于煤炭企业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已经开始机械化、智能化开采,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机械智能条件下已经不再准确,容易造成费用分配不合理,无法使煤炭产品成本精确到每一环节。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都忽视了生产流程之间的联系,没有进行价值链分析,不利于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因此,研究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问题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以JZ集团WTZ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理论,前往WTZ煤矿进行实地调研,向相关部门收集了大量资料及数据,通过对比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对该煤矿在成本管理上的差异,研究讨论出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将不足反馈给管理层,再结合该矿实际,尝试将作业成本法贯彻到成本管理中,以期提高成本核算水平、成本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形成优良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成本分配精确度,提升内部运作效能,降低非必要的成本支出,增强市场竞争力。WTZ煤矿的成本管理体系优化模式可为国内其他煤矿企业提供参考。首先,本文介绍了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背景、意义,进而引入作业成本的概念、理论,并对以上概念进行了解释,其次介绍了WTZ煤矿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现状,总结出WTZ煤矿目前成本核算中的不足,分析出WTZ煤矿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再次结合WTZ煤矿生产流程特点,为WTZ煤矿优化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体系,再根据此体系进行作业分析和奖惩考核。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保证作业成本管理体系顺利实施。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成本结构,有助于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对煤炭行业的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意义。

刘畅[2](2020)在《DCE安全管理体系在山西大同同生煤矿集团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首先,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以系统化、企业战略性发展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并构建出新型安全管理系统。我们知道,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国家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危害工作在煤矿企业开采一线的工人的生命和财产。本文归纳出我国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五大类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在统计的安全生产事故[1]中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均归于“管理失误”。概括国内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对比,进而得出:我国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煤矿企业DCE安全管理体系。随后,本文论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内涵以及安全管理发展历史上较为重要的观点和相关的理论。本文创新点在于:运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安全经济学中绩效市场化理论、精细化管理、人本管理以及灰色预测理论,充分的将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经济学、企业战略发展、精细化与人本管理理论、灰色预测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构建了煤炭企业DCE安全管理体系(“D”代表development,发展,战略;"C”代表控制、"E”代表每天、每个人、每件事)。该体系主要由日常工作目标管理体系、绩效量化激励体系、整个系统循环完善更新三部分构成。阐述了DCE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步骤、流程以及运作原则。之后,山西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进行理论模型推导演算研究,针对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存在的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点进行系统化的精细管理控制,并阐述了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运作机理,通过安全定额体系和安全隐患价格体系实现煤矿安全工作的岗位价值量化,为实现DCE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最后,从实施效果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方面对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进行评价,建立了煤矿DCE安全管理评判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通过与模糊数学的结合,给出了DCE安全管理评判模型[2]。同时,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安全与效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结合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带来的企业效益进行预测。通过评价可得大同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同时,利用信息化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手段、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证明了DCE安全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郭嘉男[3](2020)在《煤矿安全监管移动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5G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加深,移动通信质量进一步提升。各类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使用促使移动终端设备从最初的通信设备晋升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相比传统办公方式,移动信息化办公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处理事务的有效途径,各类移动应用程序为诸多大型企业提供了适用度较高的移动信息化方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地位的煤炭行业尤其注重办公的时效性,煤矿企业为提高办公效率,迫切需要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更加便捷的管理功能,使之能够满足移动办公需求。本文在原有的煤矿监控系统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提取、整合与创新,开发用于煤矿安全监管的移动平台,旨在解决企业在监管工作中受到监控中心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问题,同时对平台功能进行合理化设计。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调研和分析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了解当前煤矿信息化发展水平和企业相应的软硬件基础,针对煤矿行业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该平台中定制能够解决问题的功能模块。2.选择被移动用户普遍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统作为嵌入式开发平台,采用MVC模式开发,本平台以Socket为基础、采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借助煤矿监控系统中原有的数据采集模块作为数据源。系统的服务端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处理数据,并且将服务端划分为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中心,二者分别承担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提供系统服务的功能。3.在实现数据监控、人员定位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处理紧急事故、对职工行为进行规范的功能模块,为提高员工职业水平和管理人员指挥决策能力提供相应功能模块。在确保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注重设计出能够与用户进行友好交互的界面,在平台设计中使用Ajax的方法减少页面的跳转,在数据显示界面中保留功能选择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将选项与信息内容相对应。本课题研究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时效性和功能性,实现了煤矿信息监管系统与移动终端的结合,顺应煤炭行业的移动信息化办公趋势。

张继勇[4](2020)在《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机械化、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日新月异,企业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煤矿作为传统的能源型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留住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DT煤矿作为山东省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三级子公司,生产规模较大,产能较高,代表着一大批现代煤炭企业的生存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产能结构升级的全面调控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从严管理,煤炭行业发展的环境越发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接续问题。专业人才后继不足,自发离职率高是制约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员工数量逐渐攀升,占据职场中的重要岗位,他们在煤炭行业的快速离职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所以研究DT煤矿的人员主动离职问题对于探讨国有煤炭企业的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DT煤矿2015—2019年员工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发现DT煤矿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独特做法,每年都会征集员工的意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同时通过邀请矿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一起探讨新生代员工离职问题,组织矿井在职新生代员工填写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与矿井离职员工进行远程在线访谈,笔者发现DT煤矿的新生代员工工作满意度很低,存在着明显的离职倾向。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造成DT煤矿新生代员工产生离职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个人主观原因、企业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煤炭企业职工的工作强度大,可自由支配时间少;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有更好的工作选择时会主动辞职;煤炭企业的新生代员工能获取高层次的培训机会较少,人才晋升周期较长,晋升机会小;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精准性不足,员工对考评结果争议颇多;新生代员工的薪资待遇水平整体不高,员工满意度低;煤炭从业者的社会认同感较低,家庭的支持性不足等。通过深入研究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问题并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文章从员工培训、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工作设计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从加强培训,帮助新生代员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更加畅通的人才晋升通道,对优秀人才予以提拔重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全员业绩考核制度;优化薪酬福利体系以提高员工幸福感;提高机械化水平,打造专业化、智能化企业,加强技术应用降低职工工作强度等,以期不断完善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为DT煤矿引进并留住更多更优秀的新生代人才,改善员工离职周期短、频率高的现象,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整体凝聚力,获得长远高效发展。

李鑫[5](2020)在《煤矿安全风险预防及控制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煤炭是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动力之一,大部分煤矿都存在着多年连续开采的现状,安全生产依然是煤矿企业的第一要务。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整体局面稳步发展,但事故也偶尔发生。为了防止煤矿生产中重大和特大事故的发生,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现隐患和风险的双重预防,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实现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中对风险与隐患的双重预防。通过对国内外实际需求情况分析,以国家对煤矿生产制定的安全质量考评标准为依据,结合了现场考评实际,构建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从实际情况及研究现状分析、理论分析、整体运行架构、功能设计与实现等方面进行把控,详细描述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功能的操作方法;使用ASP.NET与SQL Server技术,构建了基于B/S架构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收录搜索信息、整合汇总等多重功能。通过对系统的使用,转变了煤矿安全管理的传统理念,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事后发现处理转变为超前防范的主动式管控,安全管理的方式由过程管理转变为双重预控,将安全风险管理推向数据信息标准精细化的更高水平。图44幅;表20个;参65篇。

韩帅[6](2019)在《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交互结构及共生演化研究》文中提出人因是我国煤矿事故的关键致因。在当前煤炭去产能背景下,强烈的失业风险感知、不良的深井工作环境以及劣化的组织关系等均导致了煤矿从业人员职业源性的心理损害日趋严重,使得整个煤矿安全心理系统呈现劣化趋势,安全风险因素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事实上煤矿事故的发生是煤矿生产活动中主体与环境间或主体间心理、行为、关系劣化问题的深层映射。如何突破传统的个体、局部、静态的安全研究视角,以一个更为贴近现实的有机性、交互性和演化性的“生态”视角来揭示煤矿安全心理系统中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内在机理正成为新的方向。本研究基于事故防控、安全心理与行为、组织中人际交互以及生态心理学等领域的文献研究,界定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概念和内涵,厘清了其基本组成要素和主体结构,刻画了基于心理、行为和关系的心理生态交互层级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质性研究构建了基于心理-行为-关系关联下的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方法获取相关基础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具体交互要素进行实证分析,进而从现实的动态演化逻辑出发,运用神经网络和社会网络建模等方法模拟多主体交互要素混合干预下的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过程。最后,基于实证和仿真结果设计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EPBR健康互促共生政策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构成和交互层面分析。以生态心理学中主体与主体间、主体与环境间有机互动的思想为原则剖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中自然和衍生环境要素、执行-决策-监察层为主的生态主体要素,基于心理-行为-关系的内在关联性分别探讨了心理层面的资源和情感交互特性、行为决策层面的利他和排他特性以及关系层面的共生关系和秩序演化路径,在互害-强偏利-弱偏利-可纳互利-强互利的共生关系分类基础上提出了恐怖态-危险态-风险态-康复态-健康态的共生秩序演化路径。(2)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构建和量化研究。通过质性研究厘清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心理与行为交互机理,确立了外源交互变量(环境、资源和情感交互感知)、内源交互变量(注入式、分离式和吸取式的交互特征以及风险偏好、参考点依赖的风险特征)以及交互行为倾向变量(助力、维持、忽略、侵害、设障、退出等利他和排他行为)。基于此,构建了基于心理-行为-关系逻辑下的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设计开发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要素的测量问卷,并以矿工、管理和监管生态主体为对象开展相应的实证调查并获取了多主体的相关实证数据。(3)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实证分析研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煤矿安全心理生态释放出了多元劣性交互信号,由于安全的脆弱性和无法逆转性,这些劣性信号应引起高度重视。具体揭示了当前宏观衍生和自然环境劣化严重、多主体间存在冲突性交互感知,其中所有主体的资源和情感双低分裂型平均占比约20%。主体的交互特征呈现多样化、低风险偏好比例较低且排他行为占比较大。另外,年龄、月收入、家庭收入、住房、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负担人口数、职位、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和宗教信仰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对不同主体的行为倾向具有显着差异性影响。进一步结合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回归分析中验证了自然环境、宏观和微观衍生环境、任务资源、关系资源、发展资源、正式情感和非正式情感交互感知对部分利他和排他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效应。此外,在交互特征和风险特征的调节效应检验中,验证了注入式、分离式、吸取式交互特征以及风险偏好和参考点依赖对环境交互感知和情感交互感知与部分排他行为间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同时注入式、分离式、吸取式交互特征对环境、资源和情感交互感知与部分利他行为间关系也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4)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共生演化仿真研究。构建以真实煤矿组织互动下矿工、管理和监管的生态网群结构,结合Matlab、Python以及Visual Studio等平台联合开发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共生演化仿真系统,通过对实证数据初始分析基础上,得到了基于卓越、薄弱份子干预以及外源、内源交互要素和网络影响强度混合干预下的共生演化仿真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当前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形成了以可纳共生关系为主且强偏利共生关系次之的涌现特征,整体秩序落入了“危险态”。通过增强薄弱和卓越份子的网络影响强度,发现了其具有能够不断扭转系统共生秩序的潜力。通过对各环境交互、资源与情感交互、交互特征以及风险特征等要素分别进行调节干预,发现宏观衍生环境、任务资源和情感交互感知、注入式和分离式交互特征以及风险偏好在改变共生关系和秩序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干预能力,同时关系资源交互的过度强化,则会导致共生秩序的层级退化。基于此,以不同生态群体为对象在不同内、外源交互要素和网络影响强度的混合干预下,发现了矿工生态群的初始干预效应最为显着,而监管生态群具有极强的“传播器”特质。在多主体生态群进行资源和情感匹配干预时,矿工和监管生态群体的匹配效果最优。此外,增强的网络影响强度会加大内外源交互要素的优化扩散作用,促进共生秩序的跃进。当同化提升所有生态群体或者其各交互要素时,产生的共生牵引力最强。(5)煤矿安全心理生态EPBR健康互促共生体系设计。以环境E-心理P-行为B-关系R为提升对象,分别进行了客体环境调控设计、心理干预设计、行为防控设计、主体共生力建设和网络传播建设,同时该共生框架嵌入了政府-企业-家庭-管理者-监管者-矿工等多角色,形成了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多主体间互促共生的成长体系。

高俊林[7](2017)在《基于综采岗位危险源的员工行为安全能力与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煤矿生产事故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长期的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主导因素。论文以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的安全管理和危险源辨识为基础,采用实验测量与量表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开展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采用风险矩阵法,得出了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6个主要岗位中存在的危险源共97个,从人-机-环—管方面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并确定了风险等级。统计得出人的方面的危险源共72个,机器设备方面的危险源有11个,环境方面的危险源有7个,管理方面的危险源有7个;存在重大风险的危险源9个,中等风险的危险源47个,一般风险的危险源41个。同时发现在预防煤矿岗位危险源、事故以及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上,人的行为能力起主导作用。通过分析影响煤矿员工行为安全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行为能力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实验仪器测量了员工的注意品质、反应特性、动作机能;采用量表测量了员工的心理机能、业务素质,得出了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源。同时,提出了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管理坚持的两个基本思想,即风险预控思想和系统管控思想,并建立了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管控模型。基于员工行为安全管控模式,从知识、意识和行为三个方面对员工行为进行管控,提出了适用于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的“三簿”、“两卡”、“一牌板”的岗位危险源闭环管理,建立了员工岗位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达标管理流程等安全知识管控对策;确立了“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工作任务的自选自查、岗位描述等安全意识管控对策;提出了安全走动式管理、安全互保联保等员工工作行为管控对策。

曹文敬[8](2017)在《基于复杂网络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5年以来,煤矿企业事故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煤炭行业中仍有重特大恶性事故发生。根据国内外大量统计资料表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而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传播的,而这种传播行为进一步扩大了煤矿安全隐患的存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员工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安全意识等自身因素,企业安全氛围、安全规章制度、群体其他成员影响程度等外部因素都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选题基于煤矿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传播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了解清楚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传播网络的基本情况,对于控制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尤为重要。本研究的核心部分首先根据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设计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访谈提纲,并根据访谈结果设计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根据收集整理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20.0和AMOS21.0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构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及其各类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类影响因素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相关性假设。第二是通过群体行为学分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的复杂性,并运用Matlab软件通过仿真构建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根据所构建网络的特征值确定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最后,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中所涉及的不安全行为传播者的影响力、不安全行为接受者的接受能力等参数带入到模型中,对煤矿员工不安行为传播进行仿真与分析。第三是通过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模型的仿真与分析结果,基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与行为矫正理论提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控制措施。最后是总结研究结果,给出合理化建议。

刘曾辉[9](2016)在《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各级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且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煤矿自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以来,全国煤矿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呈现良好趋势。但是,一方面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增大,使得煤矿的井下条件更加恶劣和开采环境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产能过剩,行业亏损严重,企业为降成本,忽视了安全投入的重要性,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加强落实煤矿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改进和创新开采技术,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十分必要。对于煤矿来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的一些深层次、基础性问题,有效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煤矿安全工作水平,保障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对XA煤矿进行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的实践工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XA煤矿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图书馆藏书、网络数据库等方式查阅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理论文献资料,深入学习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考评相关知识。其次,在掌握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较好煤矿的经验和方法。对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考评,然后依据标准化考评结果对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针对我国煤矿各类事故多发的现状,结合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实际情况,论文从安全标准化培训管理、检查验收考核管理、奖罚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 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改进策略。论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提升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及指导其它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徐继勇[10](2015)在《平安煤矿基层员工薪酬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层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要求企业必须要具有一套科学有效、合理完善的薪酬体系,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在此基础上赢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获得发展空间。科学有效、合理完善的薪酬体系对于企业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平安煤矿现有员工3348人,其中基层员工968人。矿井成立初期处于煤炭行业黄金期,基层员工收入较高,对薪酬体系关注度不高。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企的销量下滑,利润降低。2014年以后,平安煤矿的员工薪酬开始大幅下降,现行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制约了员工的绩效提升,还给平安煤矿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层员工对薪酬体系的满意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关系着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对平安煤矿现行的薪酬体系进行研究,提出改进建议,进行优化对平安煤矿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入手,通过对平安煤矿基层员工所得薪酬及现行薪酬体系的研究,对影响薪酬设计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之后进行分析。然后以现代薪酬理论为指导,对平安煤矿现行薪酬体系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找出现行薪酬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薪酬体系的改进建议。薪酬体系的研究与设计不仅对平安煤矿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希望能给在薪酬管理方面遇到相同问题的煤炭企业提供参考。

二、采煤区队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煤区队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2 成本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成本管理的内涵
        2.1.1 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2.1.2 成本管理的本质内涵
    2.2 成本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2.2.1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
        2.2.2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
        2.2.3 传统与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方法的比较
    2.3 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2.3.1 概念界定
        2.3.2 基本原理
        2.3.3 核算程序
        2.3.4 优势分析
3 WTZ煤矿成本管理现状
    3.1 WTZ煤矿概况
    3.2 WTZ煤矿成本管理概况
        3.2.1 WTZ煤矿成本构成特点
        3.2.2 WTZ煤矿成本核算内容
        3.2.3 WTZ煤矿成本管理方法
    3.3 WTZ煤矿现行成本管理中的不足
        3.3.1 成本核算分析广度和深度不足
        3.3.2 成本管理层次丰富性不足
        3.3.3 成本管理体系完整性不足
        3.3.4 各个部门之间有效沟通不足
        3.3.5 考核与分配联系不足
    3.4 WTZ煤矿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4.1 WTZ煤矿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3.4.2 WTZ煤矿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4 WTZ煤矿成本管理体系优化
    4.1 基于作业成本法建立WTZ煤矿成本核算体系
        4.1.1 运用资源库来核算资源耗费情况
        4.1.2 根据WTZ煤矿生产流程图区分作业中心
        4.1.3 确定作业成本库
        4.1.4 WTZ煤矿的资源消耗和成本分配计算
    4.2 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效果
        4.2.1 分析生产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4.2.2 评价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
        4.2.3 基于作业,对成本全面管理
        4.2.4 开展培训,减少浪费
        4.2.5 考核作业成本管理,促进良性发展
    4.3 保障煤炭企业施行作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4.3.1 加强内部员工培训
        4.3.2 成立作业成本管理领导小组
        4.3.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3.4 完善绩效考评奖惩制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2)DCE安全管理体系在山西大同同生煤矿集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及理论发展概述
        1.2.1 外国相关研究成果
        1.2.2 我国安全理论发展概述
    1.3 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DCE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二章 相关安全管理理论
    2.1 煤矿安全管理的内涵
    2.2 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海因里希法则
        2.2.2 轨迹交叉理论
        2.2.3 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
        2.2.4 人本化管理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矿DCE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
    3.1 煤矿DCE安全管理体系创建思路
    3.2 煤矿DCE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3.3 系统搭建组成部分
        3.3.1 实验模型样板区队构建与推广
        3.3.2 班组制危险源识别体系
        3.3.3 风险评估
        3.3.4 价值量化激励体系
    3.4 DCE安全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
第四章 山西大同集团同生煤矿安全管理实例研究
    4.1 山西大同集团同生煤基本情况简介
    4.2 同生煤矿五大危险源关键点的DCE安全管理
        4.2.1 煤矿五大危害初步分析
        4.2.2 危害的过程中管理
        4.2.3 危害的事后处理
    4.3 评价后的安全隐患交易价格
    4.4 绩效激励结算体系的搭建
    4.5 同生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实施及效果预测
        4.5.1 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5.2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4.5.3 利用系统量化分析法提高了安全管理系统的手段及技术
        4.5.4 实证研究
    4.6 选择灰色预测模型的原因
第五章 山西大同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系统效果总结
    5.1 安全生产状况好转
    5.2 企业实时监测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5.3 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煤矿安全监管移动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2.1 系统开发平台
    2.2 应用程序开发模型
    2.3 系统通信技术
    2.4 系统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监管移动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监管移动平台的设计
    4.1 平台的整体设计
    4.2 平台的服务端设计
    4.3 平台的移动端设计
    4.4 平台的通信机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监管移动平台的实现
    5.1 登录认证模块实现
    5.2 安全监测模块实现
    5.3 人员定位模块实现
    5.4 报警中心模块实现
    5.5 违规管理模块实现
    5.6 应急处理模块实现
    5.7 学习管理模块实现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总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离职模型研究概述
        1.2.2 离职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数据分析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生代员工
        2.1.2 离职倾向
        2.1.3 离职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弗鲁姆期望理论
        2.2.3 奥德弗ERG激励理论
        2.2.4 代际差异理论
3.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问题分析
    3.1 DT煤矿新生代员工管理现状
        3.1.1 DT煤矿员工结构概览
        3.1.2 DT煤矿新生代员工管理办法
    3.2 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问题描述
    3.3 DT煤矿在职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调查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2 调查问卷的发放
        3.3.3 问卷描述性统计
        3.3.4 问卷结果反馈
    3.4 DT煤矿已离职新生代员工访谈
        3.4.1 已离职新生代员工访谈方案设计
        3.4.2 已离职新生代员工访谈结果汇总
        3.4.3 已离职新生代员工访谈结果反馈
4 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4.1 个人因素的影响
        4.1.1 工作强度较大难以适应
        4.1.2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4.2 企业制度的影响
        4.2.1 新生代员工获取高层次培训机会少
        4.2.2 新生代员工的晋升周期较长
        4.2.3 企业绩效考核精准性不足
        4.2.4 新生代员工的薪资待遇水平整体不高
    4.3 社会环境的影响
        4.3.1 煤炭从业者的社会认同感较低
        4.3.2 煤炭从业者的家庭支持性不足
5 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员工培训方面
    5.2 职业发展方面
    5.3 绩效考核方面
    5.4 薪酬福利方面
    5.5 工作设计方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DT煤矿在职新生代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DT煤矿已离职新生代员工访谈记录表
致谢

(5)煤矿安全风险预防及控制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安全管理现状
        1.2.2 国内外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煤矿风险管理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预期的创新点
第2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1 煤矿组织机构
    2.2 安全风险辨识
        2.2.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及单元划分
        2.2.2 危险源辨识
    2.3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
        2.3.1 风险评估方法的确定
        2.3.2 地测专业区科风险评估
    2.4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2.4.1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2.4.2 风险处理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隐患排查治理
    3.1 隐患排查组织机构
    3.2 隐患排查方案
        3.2.1 安全隐患排查方式
        3.2.2 安全隐患排查主要内容及责任划分
    3.3 方案实施要求
    3.4 隐患排查治理流程
    3.5 隐患整改治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
    4.1 系统分析
        4.1.1 系统开发目标
        4.1.2 系统开发原则
        4.1.3 系统需求分析
    4.2 系统设计
        4.2.1 系统的结构组成
        4.2.2 系统的访问控制
        4.2.3 系统的设计过程
        4.2.4 系统开发技术及工具
        4.2.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2.6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5.1 系统运行环境
        5.1.1 服务器端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
        5.1.2 客户端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
    5.2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系统登录界面
        5.2.2 系统各功能模块演示
    5.3 系统的完善和测试
        5.3.1 内容评审
        5.3.2 网络性能测试
        5.3.3 兼容性测试
        5.3.4 使用过程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交互结构及共生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煤矿安全事故防控的相关研究进展
    2.2 安全心理与行为的文献计量分析
    2.3 关于组织领域中人际交互相关理论研究
    2.4 关于经济学视角下行为决策理论研究
    2.5 生态心理学、共生理论研究
    2.6 需求-认知-行为-关系逻辑的理论分析
    2.7 研究述评
    2.8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概念、构成及交互层面分析
    3.1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特征分析
    3.2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资源-情感”交互分析
    3.3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利他-排他”行为决策分析
    3.4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共生态”秩序演化路径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构建
    4.1 基于质性分析的心理和行为层面交互要素的选择和界定
    4.2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心理与行为交互机理阐释和假设提出
    4.3 基于心理-行为-关系的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结构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5.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5.2 正式调研与样本情况
    5.3 正式量表的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交互要素的实证分析
    6.1 外源和内源交互变量的描述性和对比性分析
    6.2 交互行为倾向变量的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
    6.3 外源交互变量和交互行为倾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6.4 外源交互变量和交互行为倾向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6.5 交互特征和风险特征的调节效应分析
    6.6 外源-内源-交互行为倾向变量间关系的假设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共生演化仿真
    7.1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多主体网群结构构建
    7.2 多主体行为建模及共生演化的逻辑设计
    7.3 多主体、多要素互动目标下的可视化界面设计
    7.4 多生态群交互要素混合干预下的共生仿真结果
    7.5 本章小结
8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EPBR健康互促共生体系设计
    8.1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EPBR健康互促共生体系的总体思路
    8.2 煤矿安全心理生态EPBR分维度体系的设计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综采岗位危险源的员工行为安全能力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1.2.2 安全能力研究现状
        1.2.3 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事故致因理论与岗位危险源分析
    2.1 事故致因理论分析
    2.2 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2.3 岗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与流程
        2.3.1 岗位危险源辨识方法
        2.3.2 岗位危险源评估的方法与流程
    2.4 综采区队岗位危险源辨识、评估
    2.5 综采岗位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能力研究
    3.1 员工行为安全能力测量指标体系构建
    3.2 基于量表的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能力分析
        3.2.1 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能力测量实施
        3.2.2 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能力测量与分析步骤
        3.2.3 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能力倾向性测量分析
    3.3 基于实验测量的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能力分析
        3.3.1 综采区队员工安全行为能力测量指标与等级
        3.3.2 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能力倾向性测试分析
    3.4 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安全能力评估
    3.5 本章小结
4 张家峁煤矿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管控对策
    4.1 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管控模式
    4.2 综采区队员工行为安全管控对策
        4.2.1 安全知识管理对策
        4.2.2 安全意识管理对策
        4.2.3 员工工作行为管控对策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的论文
荣誉称号

(8)基于复杂网络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论文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复杂网络
    2.2 传播模型
    2.3 群体行为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因素分析
    3.1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2 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3.3 基于ISM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因素实证研究
    4.1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关系概念模型
    4.2 研究假设与立论依据
    4.3 调研设计
    4.4 问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5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与传播情况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模型的构建
    5.1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复杂性分析
    5.2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模型的构建
    5.3 本章小结
6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控制
    6.1 基于影响因素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控制措施
    6.2 基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模型仿真结果的传播控制措施
    6.3 基于行为矫正理论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控制措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及特征
        2.1.1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2.1.2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特征
    2.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2.2.1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
        2.2.2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原则
    2.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
        2.3.1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单元划分及分值
        2.3.2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方法
第3章 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XA企业概况
    3.2 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
    3.3 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
        3.3.1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的目的和依据
        3.3.2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结果
    3.4 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3.4.1 通风
        3.4.2 地测防治水
        3.4.3 采煤
        3.4.4 掘进
        3.4.5 机电
        3.4.6 运输
        3.4.7 安全管理
        3.4.8 职业卫生
        3.4.9 应急救援
        3.4.10 调度
        3.4.11 地面设施
    3.5 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未落实
        3.5.2 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不完善
        3.5.3 现场管理松懈,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3.5.4 安全投入比例低,监测监控有待完善
        3.5.5 安全档案管理不完善
        3.5.6 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有待加强
第4章 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改进策略
    4.1 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管理
    4.2 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考核管理
        4.2.1 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的静态与动态互检
        4.2.2 采掘区队单项工程杂活的验收
        4.2.3 对采掘区队无效产量(进尺)的考核管理
        4.2.4 对硐室和交叉点施工考核管理
    4.3 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奖罚管理
        4.3.1 月考核奖罚管理
        4.3.2 “精品工程”的奖罚管理
    4.4 健全监测监控和精品工程
    4.5 强化各专业标准化档案管理
        4.5.1 采掘专业标准化档案
        4.5.2 机电专业标准化档案
        4.5.3 运输专业标准化档案
        4.5.4 通风专业标准化档案
        4.5.5 地测防治水专业标准化档案
    4.6 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例会制度
    4.7 规范安全质量标准化材料费使用标准
    4.8 增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图牌板管理
第5章 结论
    5.1 论文工作结论
    5.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平安煤矿基层员工薪酬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平安煤矿现状与基层员工薪酬体系现状
    2.1 平安煤矿概况
        2.1.1 平安煤矿基本情况简介
        2.1.2 平安煤矿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
        2.1.3 平安煤矿基层员工构成分析
    2.2 平安煤矿基层员工现行薪酬体系
3 平安煤矿基层员工薪酬体系的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与访谈
        3.1.1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3.1.2 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过程
        3.1.3 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
    3.2 平安煤矿基层员工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3.2.1 薪酬体系调整不及时
        3.2.2 薪酬体系结构设计不符合当前需要
        3.2.3 薪酬制度的公平性较差
        3.2.4 人力资源管理粗放
        3.2.5 薪酬体系考核不严格监管不力
        3.2.6 执行力缺失
4 平安煤矿基层员工薪酬体系的改进建议
    4.1 进行薪酬体系调整
    4.2 重新设计薪酬体系结构
    4.3 完善薪酬制度增加公平性
    4.4 合理配置基层区队人力资源
    4.5 严格薪酬体系考核加强监管
    4.6 加强执行力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员工薪酬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采煤区队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D]. 杨立营. 河北经贸大学, 2021
  • [2]DCE安全管理体系在山西大同同生煤矿集团的应用研究[D]. 刘畅.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煤矿安全监管移动平台设计与实现[D]. 郭嘉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DT煤矿新生代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D]. 张继勇. 西南大学, 2020(01)
  • [5]煤矿安全风险预防及控制管理技术[D]. 李鑫.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煤矿安全心理生态的交互结构及共生演化研究[D]. 韩帅.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7]基于综采岗位危险源的员工行为安全能力与管理研究[D]. 高俊林.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 [8]基于复杂网络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与控制[D]. 曹文敬.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3)
  • [9]XA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 刘曾辉. 东北大学, 2016(06)
  • [10]平安煤矿基层员工薪酬体系研究[D]. 徐继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煤矿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