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喷射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浆液喷射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一、浆喷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君普[1](2019)在《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衬砌结构病害防治研究》文中提出矩形顶管法施工隧道具有对地面交通影响小、断面利用率高、浅覆土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地下人行通道、地铁车站出入口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为满足交通速度更快、流量更大的需求,隧道结构呈现出大跨度、大断面的发展趋势,因此,开展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研究对推进和完善该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矩形顶管隧道在运营期衬砌结构安全和健康状态进行了调研,将衬砌结构病害分为6类,并从作用机理上分析了病害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某下穿既有市政道路的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FLAC3D建立了衬砌结构三维数值模型,重点就地基不均匀沉降因素对矩形顶管隧道衬砌结构病害的影响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矩形顶管隧道下部地层存在横向软弱不均时,软弱土层横向分布范围、软弱土层性质的差异性以及软弱土层深度对顶管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布、管节变形及分布形态、隧道衬砌结构应力分布等具有显着的影响,如其它条件均相同,隧道中线右侧下部地层存在20m宽淤泥质粘土时,地表沉降最大值相比均匀地层增大约37.7%,管节最大拉应力增加约77.7%;软弱地层均分布50m宽时,软弱土层从粉质粘土变为淤泥质土时,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大近1倍,最大拉应力增加约132.3%,同时混凝土管节发生一定倾斜和偏转现象。(2)矩形顶管隧道跨度和埋深增加对管节衬砌受力非常不利,例如隧道跨度从地下人行通道和地铁车站出入口常用的67m增大至2车道市政道路隧道的10m左右时,跨度增大3m,管节最大拉应力增加近3倍;隧道埋深分别为8.0m、12.0m时,管节最大拉应力分别是隧道埋深为4.0m、8.0m时的3.68倍、1.44倍。大跨度、深覆土引起隧道管节衬砌结构拉应力急剧增加是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在运营期更容易产生病害的根本原因。(3)隧道下部地层注浆加固和打设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是防控顶管隧道横向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手段,通过注浆加固可使地表沉降最大值降低34.3%,管节最大拉应力降低59%;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可使地表沉降最大值降低53.4%,管节最大拉应力降低53%。注浆加固或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均能大幅降低隧道下部地层软弱不均匀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和影响范围,并可显着降低管节最大拉应力至设计允许值以下,有效预防顶管隧道衬砌结构运营病害发生。

程鉴基[2](2012)在《广州市地面塌陷特征与防治对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文在对广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地面塌陷形成类型、分布特征、诱发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与对策。其目的为采取主动防治措施,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结论:近30年来广州市地面塌陷呈波浪式上升态势,有较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性。人为因素和强降雨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每年集中发生在汛期4~10月份;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内的花都区、白云区和从化市等隐伏岩溶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广州市主城区;地下工程的挖土和抽排地下水都直接引起地面塌陷,一般与工程量和工程强度成正比。统筹规划、科学选址,结构调整、合理布局是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程鉴基[3](2011)在《广州市地面塌陷特征与防治对策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20年来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主要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危害严重、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以及季节性发育与分布特点。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地面塌陷形成条件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人为因素和强降雨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激发所引起;工程地面塌陷主要是人类经济工程行为所致,主要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捣、人工振动、人工开挖、基坑、桩基、地表渗水、坑道、过街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结构掘进等。对地面塌陷的防治应采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刘一翔[4](2007)在《深层搅拌法结合土工格栅处理软基的应用》文中认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层搅拌法结合碎石间隔土夹土工格栅”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总结了该方法的适应条件和施工注意事项,并通过该工程几种软基处理方案的对比和工后效果检验,说明该方案在特定土层中的有效性。

李志强[5](2004)在《浆喷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的应用》文中认为通过工程实例,说明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排水渠软土基础,提高地基承载力。

二、浆喷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浆喷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衬砌结构病害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顶管管节设计技术
        1.2.2 顶管隧道运营病害及防治技术
        1.2.3 不均匀沉降对顶管隧道的影响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2 矩形顶管管节设计技术
    2.1 管节断面设计
        2.1.1 断面形式分类
        2.1.2 断面设计原则
        2.1.3 管节结构计算
    2.2 管节防水设计
        2.2.1 管节接头防水设计
        2.2.2 管节进出洞口防水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矩形顶管隧道运营期病害及成因研究
    3.1 矩形顶管隧道衬砌结构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3.1.1 管节错位变形
        3.1.2 断面收敛变形
        3.1.3 衬砌结构劣化
        3.1.4 衬砌结构裂缝
        3.1.5 渗漏水
        3.1.6 地基不均匀沉降
    3.2 矩形顶管隧道病害防治技术
        3.2.1 隧道病害防治思路与原则
        3.2.2 隧道病害防治对象与对策
    3.3 本章小结
4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矩形顶管隧道病害研究
    4.1 依托工程概况
    4.2 矩形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拟
        4.2.1 Midas GTS与 FLAC3D简介
        4.2.2 基本假定及顶管隧道数值模型的建立
        4.2.3 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
    4.3 下部地层软弱不均匀引起的顶管隧道病害研究
        4.3.1 不均匀软弱地层横向宽度的影响
        4.3.2 不均匀软弱地层土层性质的影响
        4.3.3 不均匀软弱地层深度的影响
    4.4 顶管跨度与管节厚度对地基软弱不均匀导致病害的影响研究
        4.4.1 顶管跨度对地基软弱不均匀导致病害的影响
        4.4.2 管节厚度对地基软弱不均匀导致病害的影响
    4.5 顶管埋深对地基软弱不均匀导致病害的影响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地基不均匀沉降防控措施研究
    5.1 注浆对地基软弱不均匀引起顶管隧道病害的控制效果
        5.1.1 注浆加固的作用机理
        5.1.2 注浆加固的工程应用
        5.1.3 注浆对地基不均匀软弱土层加固效果分析
    5.2 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软弱不均匀引起顶管隧道病害的控制效果
        5.2.1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作用机理
        5.2.2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工程应用
        5.2.3 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不均匀软弱土层加固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2)广州市地面塌陷特征与防治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条件概况
    1.1 多雨的气候背景
    1.2 复杂的地质条件
    1.3 活动的断裂构造
    1.4 广布的淤泥质软土
    1.5 剧烈的人类活动
2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
    2.1 岩溶塌陷因素分析
        2.1.1 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
        2.1.2 断裂构造的影响
        2.1.3 矿山开采等地下工程对地面塌陷的影响
    2.2 工程塌陷致灾因素
        2.2.1 排水疏干与突水 (突泥) 作用
        2.2.2 人工加载
        2.2.3 人工振动
        2.2.4 地表渗水
        2.2.5 人工开挖桩基
        2.2.6 地铁等地下隧道盾构掘进
3 地面塌陷分布特征
    3.1 时间分布特征
    3.2 空间分布特征
        3.2.1 岩溶地面塌陷空间分布特征
        3.2.2 工程塌陷空间分布特征
4 地面塌陷防治对策
    4.1 地面塌陷地区地基基础选型预防措施
        4.1.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4.1.2 钻 (冲) 孔灌注桩
        4.1.3 复合地基
    4.2 地面塌陷的预防管理措施
5 典型工程实例——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成因分析案例
    5.1 工程概况
    5.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2.1 岩土条件
        5.2.2 水文地质条件
        5.2.3 典型的特殊地质岩体特征
    5.3 地质灾害成因调查结论
6 结论

(3)广州市地面塌陷特征与防治对策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自然地理环境
    1.1 多雨的气候背景
    1.2 复杂的地质条件
    1.3 活动的断裂构造
    1.4 广布的淤泥质软土
    1.5 剧烈的人类活动
2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
    2.1 岩溶塌陷因素分析
    2.2 工程塌陷致灾因素
3 地面塌陷分布特征
    3.1 时间分布特征
    3.2 空间分布特征
        3.2.1 岩溶地面塌陷空间分布特征
        3.2.2 工程塌陷空间分布特征
4 地面塌陷防治对策
    4.1 地面塌陷地区地基基础选型预防措施
        4.1.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4.1.2 钻 (冲) 孔灌注桩
        4.1.3 复合地基
    4.2 地面塌陷的预防管理措施
5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成因分析案例
    5.1 工程概况
    5.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2.1 岩土条件
        5.2.2 水文地质条件
        5.2.3 典型的特殊地质岩体特征
    5.3 地质灾害成因调查结论
6 结论

四、浆喷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衬砌结构病害防治研究[D]. 李君普. 郑州大学, 2019(08)
  • [2]广州市地面塌陷特征与防治对策的研究[J]. 程鉴基. 铁道工程学报, 2012(01)
  • [3]广州市地面塌陷特征与防治对策的初步研究[J]. 程鉴基. 建筑结构, 2011(S2)
  • [4]深层搅拌法结合土工格栅处理软基的应用[J]. 刘一翔. 山西建筑, 2007(13)
  • [5]浆喷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的应用[J]. 李志强. 广东水利水电, 2004(S2)

标签:;  ;  ;  ;  ;  

浆液喷射深层搅拌桩在城市排水渠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