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和政策演变

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和政策演变

一、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与政策演进(论文文献综述)

孙秀梅[1](2020)在《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对《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的解读》文中研究指明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生态危机的频发迭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与资本主义生态帝国主义战略的实施,以及等等错综复杂的力量对峙与文明冲突,一方面凸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助力现代性发展与人类性文明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一方面力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努力加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研究,“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的科学性与紧迫性。本文以英国着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佩珀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为文本依据,以反思国内理论界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思想前提,以该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意蕴的挖掘、对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思想基础,努力完成与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佩珀着作的深度耕厘,结合其思想的各种表达,为其思想搭建与之相符合的思想理论框架、澄明其理论蕴涵、彰明其理论方法、揭示其思想特质、展现其实践进路、反思其理论得失;二是在深入理解生态中心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概念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解读,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现代性效应呈显出来,以助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进行历史性梳理与思想性把握构成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这一历史脉络肇端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90年代的成熟发展,在21世纪以后走向深化。它通过对生态危机全球性扩张的时间绵延分析、对作为典型社会危机的生态危机的空间侵占批判、对生态运动发展及其红绿转向的实践检视,援引社会生态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资源,逐渐明晰了生态社会主义应当吸收的理论营养,坚定秉持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基调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向引领。通过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把捏而努力挖掘其思想的理论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加合理准确地理解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蕴涵、主要论题与理论方法。佩珀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的开掘、对生态中心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深度辨识和有力揭批,以及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构筑起其思想的主要理论意涵。在这一理论建构过程中,对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使其逐渐确立了四个主要论题,即生态社会主义研究需要展开对无政府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深入阐发,需要坚持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案,以实现从社会正义到生态正义的价值路向。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揭示使其理论特质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佩珀作为典型的生态学者,既呈现出与其他生态中心主义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同,又展示出自身与众不同的异,并将这些继承与创新彰显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资源撷取的不同之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弱”化改造与发展之中,以及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别样理解与独特建构之中。可以说,独到的理论特质使佩珀成为不同于欧洲大陆与北美风格的典型英国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代表。佩珀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建构有其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既在于他选择性的批判吸收了其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资源,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了新的解释与运用,更在于他的实践方案努力完成三重变革与转换,即佩珀试图通过从乌托邦式理论到生态现实主义的阶级创建、从“激进变革”到“社会变革”的快速转换、从“红绿对峙”到“红绿联盟”的有效跨越,来完成生态社会主义的逐步推进。这些实践方案是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出发形成的新的判断,是从变化了的生态危机中找寻出路的积极尝试与探索实践。总体来看,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正朝着更加成熟、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他的思想既有显着的理论创新,也有值得引人深思的缺陷不足。佩珀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思考展示出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新观点,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的无政府主义本质与乌托邦理论倾向,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视域,但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折中主义的误读与运用,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偏激武断的认识,以及对生态问题的过度重视而忽视对经济生产等问题的分析。这些理论不足又暗地里挫败了其实践方案的力度与可操作性,这就难免滑向乌托邦的理论困局。所以,认真检视与合理反思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批判,既有助于我们参照其生态批评的理论资源,又有益于我们坚定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超越与贡献。

程晓辰[2](2020)在《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的激进转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党是驱动国家机器运转的中枢力量,政党政治变化是透视一个国家政治状态的“显微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虚无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尘嚣日上,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右翼力量高歌猛进,而左翼力量则陷入到群体性迷失中。面对不利的发展形势,传统左翼政党不同程度的选择了向“右”转,社会民主党部分的接受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政治光谱上由左翼滑向了更温和的中左翼,与中右翼政党的同质化也越来越明显。共产主义政党则面临着比社会民主党更加不利的形势,一部分共产党选择解散党或者是改变党的名称和性质,完全转型成为一个社会民主党,还有一部分共产党尽管保留了共产党的名称,但选择部分按照社会民主党的建党原则进行革新,出现了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趋向。传统左翼政党向“右”转并向温和化转型是二十世纪末一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最显着趋势,其实质是削弱意识形态色彩并使得左翼政党在政治光谱上向“中间”移动,这给传统左翼政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政治身份认同模糊、阶级基础弱化、理论战略主张特色不足、组织力量碎片化加剧等,使左翼政党特别是共产主义政党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受到很大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陷入到制度性、结构性、全面性危机中,持续衰退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混沌焦灼的政治形势和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都使得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不断积聚,公民不满情绪日益增加,激进抗议运动频繁爆发,政党政治发展持续变动。我们应当看到,金融危机及其衍生危机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仍未彻底摆脱多重危机的“泥沼”,这对于左翼政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南欧国家处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多重危机直接冲击的第一线,其左翼政党的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危机后全球左翼政党的发展动向,特别是随着南欧地区新兴激进左翼政党的快速崛起,社会民主党的主流地位遭遇严重挑战,过去在左翼“一党独大”的状况已经难以复现,而共产主义政党则面临着更加被边缘化的窘况。可以说,传统左翼政党日渐势衰,新兴激进左翼政党迅速崛起是当前南欧左翼政党发展变化的最显着趋势。围绕着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进行研究的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对其发展态势的宏观把握和规律性总结,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发展中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向是多维度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从温和到激进的流变。具体表现在:在政治组织力量上,持有激进立场的新兴激进左翼政党快速崛起,左翼政治力量格局发生激变;在政治表达方式上,民众的不满情绪正日益通过频频爆发的激进抗议运动表达出来;在政治身份认同上,重新定义“左翼”、回到“左翼”已经成为南欧左翼政党变革的主要方向;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左翼民粹主义滥觞和列宁主义复归等都带来左翼政党指导思想的“极化”;在政治战略主张上,民粹主义、反建制主义、疑欧主义等多股政治思潮的兴起引发主流政治激荡变革。同时,就某一政党或不同类型政党来说,其转向激进的程度又是不同的,存在个体和类型的差异,因而这里的激进转向核心讨论的是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南欧左翼政党向“右”转、进行温和化改革,又在金融危机后逐渐向“左”转、强调回到“左翼”和转向激进的这样一个过程和趋向。围绕着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进行研究的第二个核心问题是厘凊激进转向的发生机理,找到引发这种转向的根源。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的激进转向是金融危机及其衍生危机在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反映。窥探“后危机”时代南欧左翼政党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风云诡谲的形势变化与左翼政党的起伏波澜是相一致的,社会矛盾的不断加深也导致公民不满情绪持续上升,并最终演化为一系列的激进抗议运动,使得南欧左翼运动的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公民选择诉诸更加激进化的政治表达方式,与其合法利益表达渠道长期以来被建制派精英垄断和阻塞不无关系,自由民主的选举制的制度运行已然与制度设计初衷相悖,因而其存在的形式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已经无法及时准确的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这是金融危机后南欧国家政党政治产生激烈变动的根本原因。当然,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及其所形成的强大的技术控制力,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围绕着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进行研究的第三个核心问题是对激进转向实质的分析。金融危后南欧左翼政党的激进转向是南欧左翼政党在多重危机下进行适应性变革与调整并在政党意识中的自觉表达。金融危机后南欧国家出现的政治乱象(如频繁大选、频繁组阁、频频陷入政治僵局等)让普通民众对选举活动日益感到厌倦,对传统政党的不信任感也陡增,并将选票投向政治身份定位更加清晰、理论战略主张特色更加鲜明以及更擅于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舆论造势和宣传的新兴政党,带来南欧国家政党政治格局和发展方向的大变动,这预示着南欧国家传统“准两党制”格局的崩解,也意味着西式民主衰退和新自由主义的神话破灭。同时,金融危机的爆发还加剧了南欧社会的深层撕裂,普通民众的金融恐慌和对政府出台紧缩政策的严重不满是激进抗议运动频频爆发的直接“导火索”,这引发了普通民众社会心理特征的急剧变化和社会思想意识的“左”转,而在选举政治下政党迎合选民意向成为一种必然。值得注意的是,南欧国家左翼政党所作出的调整与变革不仅是由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包含了对右翼力量联合攻击的策略应对。随着极右翼政党在南欧国家逐渐站位脚跟并日渐势大,以及中右翼与极右翼等右翼力量联合攻击趋势的增强,左翼政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与日俱增,这也迫切要求南欧左翼政党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并做出积极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在“内忧外困”的不利形势下充分把握好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战略机遇期,努力推动左翼的复兴和发展。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左翼向何处去始终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热议的话题,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左翼政党重回“左翼”、转向激进是新形势下左翼政党变革与调整的主要方向,但回到“左翼”也并不完全是回到过去的“左翼”,而是对“左翼”进行一个重新的界定和厘凊,使左翼政党的“左翼”身份特征鲜明、特色突出,更容易获得选民的支持和信赖,也更好的推动左翼政党迈向持续向好发展的轨道上去。总体而言,本文对金融危机后南欧激进左翼政党转向激进的研究是对其发展趋势的整体性、规律性、前瞻性的把握,也是以南欧左翼政党为蓝本对金融危机后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极化现象所进行的一个系统分析和案例研究。当然,南欧的政治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每个国家和每个政党的发展都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也旨在洞察南欧左翼政治发展的方向,并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变化,以期为促进中国与南欧国家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任英杰[3](2020)在《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评析》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德国政坛上出现了一个新型政党—绿党,它高举“绿色”的大旗,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走完抗议党—议会党—执政党的发展之路,一时间,“绿色旋风”刮遍了整个德国乃至欧洲政坛。德国绿党的崛起值得世人关注,本文以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评析为题目,首先通过介绍世界绿党的兴起和德国绿党的建立和崛起,来写出德国绿党是如何对德国传统政治格局产生影响的。重要的是写德国绿党党组织的架构,主要是分三部分来写,党组织建设的原则、党组织建设的体系以及党组织建设的理念。然后写出德国绿党近年来党组织建设中新的理念,新的改革举措以及产生的新特点,最后是对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进行评析,先阐述它在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后写它在党组织建设当中的宝贵经验,也就是价值所在。而作为后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绿党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政党的新特点,在战略选择上看重议会党与执政党的地位、组织结构上的职业化、集中化和自身形象上的趋向团结统一等,德国绿党正在走向成熟;但从不同于传统左右翼政治的绿色政治向度看,它的未来发展又包含着走向既存化的不确定的一面。绿党在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等方面试图超越传统政党,并寻求组织结构上的相应突破。德国绿党在成立之初,是以基层民主作为组织结构的核心,强化将党组织向非集中化、非等级化、非官僚化和非职业化等方向发展,这对于当代政党党组织建设研究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德国绿党的党组织建设的组织架构和传统政党是有很大不同的,绿党从地方到联邦都有自己的组织网络和决策机制,从整体上看和传统政党相似,但是其组织建设内容却有很大不同,如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基层民主的党组织建设,权力掌握在基层党组织,自下而上进行决策,还有其特有的轮换制度和妇女比例制度。这些都是德国绿党所特有的组织建设模式,对实现民主有很大推动作用。而本文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绿党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为主线,主要结合政党政治理论、党建理论等学科背景,旨在较为详细介绍绿党的组织建设并对其进行评析。

郇庆治[4](2018)在《欧洲左翼政党谱系视角下的“绿色转型”》文中认为过去十年多来,"绿色转型"日渐成为欧洲左翼政党关于未来社会及其过渡战略的激进政治愿景的一个标志性术语或口号。而在初看起来颇为近似的话语言辞背后,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辨识出传统"大左翼"围绕生态环境议题而展现的构建中的"绿色左翼政治"的多面相与复杂性。相比之下,绿党的"绿色转型"概念更多是在"绿色新政"的话语框架下展开的,左翼党的"社会生态转型"概念则有着最为完整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策革新意涵,而社会民主党的"经济绿色转型"概念更多将其视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技术体系的一种低(去)碳化转变。

李昕蕾[5](2018)在《比较、融合与超越——郇庆治教授环境政治研究评述》文中研究指明郇庆治教授以中国当代学者的人文关怀为己任,致力于中国环境政治学的系统性建构。就研究范域而言,他的研究经历了绿党政治、国际视野下的比较环境政治和文明转型视野下的环境政治三个演进阶段;就研究议题而言,其研究覆盖了"深绿""红绿""浅绿"这三种按照政治激进程度区分的环境生态主义。他一直坚持从一种文明转型的视角,在比较借鉴西方环境政治理念和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真正具有绿色变革意蕴同时又具有时代融洽性和可践行性的生态发展替代战略,特别是在绿党政治、比较环境政治、绿色左翼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为处在重要转折阶段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与环境政治学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学术参考。

郇庆治[6](2018)在《2010年以来的中国环境政治学研究论评》文中研究说明通观2010年以来我国的环境政治研究,理论着述方面的成果或进展显然要更为扎实,相比之下,国外名着译介、学术机构与重大学术活动两个方面只能说是平稳推进,但亮点不够多。而从环境政治(学)研究的四大议题领域,即环境政治理论、环境政党与运动、政府环境政策、国际环境治理与合作来看,欧美国家的环境政策与治理、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及其谈判,无疑是我国学者最为关注、学术成果也最为丰硕的两个议题领域。我国环境政治研究的主要阶段性进展或提升,一方面,是环境政治学同时作为一个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比较政治分支学科的事实性确立;另一方面,环境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未来成长与发展,还将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挑战与困难。

姬翠梅[7](2017)在《欧洲政治的绿色风景线——《欧洲绿党研究》导读》文中研究指明郇庆治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教授,是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致力于环境政治学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欧洲绿党研究》是在其博士论文《绿色政治向度:欧洲绿党研究》基础上,通过在德国吕内堡大学进一步开展文献资料分析与实地考察研究,并对初稿内容做了许多实质性修改后的成果。此书是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着作。

轩传树[8](2016)在《议会选举政治视角下的欧洲绿党》文中认为由于欧洲绿党不同于传统政党但又要适应并融入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战略困境,加之其推进自身"欧洲化"与推进欧洲政策"绿色化"的互动过程,对绿党的分析就不能仅仅从阶级代表性这一传统视角出发,而应立足于选举政治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从欧洲绿党的价值原则、议题设置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来看绿党的意识形态主张;其次是从绿党选民的基本社会结构、态度倾向来看绿党的社会基础或者说绿党所代表和联系的主要社会群体;再次是从绿党参与欧洲议会选举及其议会内党团活动、议会外活动来看绿党的实际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推动欧洲"绿色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是基于这三个维度的综合考察,对绿党的政治光谱、现实方位及其未来发展等作出科学判断。

朱孟光[9](2016)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与社会的联系纽带,是政党动员社会的组织基础。政党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运作直接决定了政党力量的大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又取决于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活动方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耦合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组织形式被打破。这导致中国共产党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功能定位以及活动方式与变化了的社会结构之间内在耦合度降低。其作用发挥的传统空间被挤压,其有效性和影响力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只有实现其活动方式的社会化,才能破解当前基层党组织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困境,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和影响社会的能力,并进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从对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提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是指基层党组织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开放型的理念面向社会,通过组织结构与功能定位调适、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化的方法、手段和技术运用,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多学科理论视角的梳理和审视。这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及从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视角下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分时段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进程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段时期的四点历史经验,即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第三章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与创新进行研究。在对其背景原因以及探索历程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朝阳区和武汉市硚口区为实践案例,对其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进行了重点剖析,并指出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存在角色功能错置,且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基层党组织与党员融入社会的动力不足、水平不高。第四章主要考察了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按照政党的类型划分,分别对以古巴、越南为代表的国外共产党,以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党,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代表的民族民主政党,以及以绿党和“茶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将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增强政党组织对社会群众的吸引力;二是要通过支持、培育和利用社会组织来增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三是要善于借助并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技术载体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第五章主要是提出面向未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思路与对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要坚持“开放型”党建活动方式的理念,通过扁平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与拓展,实现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采取社会化的方式方法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新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评价、激励的动力机制,最终达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良性互动制度化的目标。结束语主要提出要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就要既从纵向将其放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与整合重构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又从横向将其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中国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通过社会与基层党组织传统“惯习”的反复博弈才能最终实现。

郇庆治[10](2015)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的欧洲绿党:以中东欧国家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纯从选举结果来看,欧洲绿党是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表现最为"稳定"的主要政党。鉴于并非特别有利的竞选政治机会环境,这一大致持平的结果总体上是可以接受的。也正因为如此,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绿党的成功入选就成为欧洲绿党本届议会选举最重要的收获或亮点,从而使中东欧国家绿党政治达到了过去10年来渐进复兴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高点,而欧洲绿党也因此呈现为一个更加欧洲化的欧洲党,尽管我们目前还不能轻易做出更为一般性的推断。

二、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与政策演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与政策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1)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对《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生成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时间的绵延:生态危机的全球性扩张
        (二)空间的侵占:作为典型社会危机的生态危机
        (三)实践的发展:生态运动的发展及其红绿转向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流
        (一)人类中心主义:在与生态中心主义甄选中确立起的理论基调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引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不断汲取的思想给养
        (四)社会生态学:生态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理论来源
    三、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路向
        (一)思想的萌芽:地理学研究中展示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身影
        (二)思想的成熟:从地理学研究向生态社会主义研究的彻底性转变
        (三)思想的深化:21世纪以来佩珀理论的发展与推进
第二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蕴涵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的积极开掘与合理呈显
        (二)无政府主义的深度辨识与有效批揭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勾勒与实践建构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论题
        (一)关于无政府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深入阐发
        (三)关于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案论析
        (四)关于从社会正义到环境正义的价值路向确立
    三、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方法
        (一)用历史分析方法剖析生态危机困境
        (二)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三)用阶级分析方法研判生态建设主体
第三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特质
    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主题支撑
        (一)深入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价值
        (二)以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自然的共生共存
        (三)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现代性立论
    二、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为价值引领
        (一)融涵马克思辩证法与历史观的人类中心主义
        (二)传承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文脉
        (三)呈现自身独特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观
    三、以努力通达生态健康的社会主义为目的归宿
        (一)厘清生态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彰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的社会正义
        (三)建构与众不同的社会主义生态图景
第四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方案
    一、阐明构建原则:生态社会主义的建设遵循
        (一)生态社会主义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社会主义努力实现社会正义
        (三)生态社会主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
        (四)生态社会主义倡导环境友好关系
    二、实践路径之一:从告别乌托邦理论到创建生态现实主义
        (一)告别乌托邦式理论与走向生态现实主义
        (二)工人阶级作为主体力量的历史性地位
        (三)劳动分工的实施与开启工人阶级教育
        (四)阶级斗争的推进与非暴力方式的融合
    三、实践路径之二:从“激进变革”到“社会变革”的转换
        (一)现实困境发生导致激进变革方案流产
        (二)社会变革的推进力证其何以成为可能
        (三)革命性社会变革与生态社会主义建构
    四、实践路径之三:从“红绿对峙”到“红绿联盟”的跨越
        (一)“红绿对抗”局面的结束与历史性退场
        (二)“红绿联盟”从停滞到开启的可行性分析
        (三)“红绿联盟”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的战略推进
第五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思评价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视域
        (二)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
        (三)批判资本主义与建构社会主义并举
        (四)积极呈现社会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局限
        (一)以折中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生态社会主义构想逃不出乌托邦困境
        (三)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存有认识误区
        (四)将生态问题的决定作用过分凸显
    三、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生态危机困境更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2)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的激进转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发展的新变化
    2.1 南欧左翼政党基本概况
        2.1.1 南欧地区活跃的主要左翼政党
        2.1.2 意识形态视域下南欧主要左翼政党子类型划分
    2.2 选举向度下南欧左翼政党在金融危机后的发展现状
        2.2.1 传统主流左翼政党日渐势衰
        2.2.2 新兴激进左翼政党迅速崛起
        2.2.3 共产主义政党逐渐被边缘化
        2.2.4 其它左翼小党发展举步维艰
    2.3 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政治的发展动向
        2.3.1 从稳定到动荡:激进左翼政党崛起后南欧左翼政治力量出现新格局
        2.3.2 从温和到激进:左翼民粹主义兴起后南欧左翼政治生态面临新变化
        2.3.3 从另类到主流:激进抗议运动浪潮后南欧左翼政治发展呈现新趋势
第3章 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的表现
    3.1 政治表达方式转向激进:社会抗议运动高涨推动民意立场持续左转
        3.1.1 激进抗议运动持续兴起
        3.1.2 公民政治参与变动无序
        3.1.3 民意支持立场持续左转
    3.2 政治身份认同转向激进:新兴激进左翼政党崛起重塑左翼政党身份标识
        3.2.1 新兴激进左翼政党从边缘走向中心
        3.2.2 主流左翼政党政治地位发生动摇
        3.2.3 主流左翼政党的重塑政治身份标识
    3.3 政治意识形态转向激进:传统理念回归带来列宁主义指导地位显着提升
        3.3.1 西班牙共产党的“新列宁主义观”
        3.3.2 希腊共产党的“再激进化”变革
        3.3.3 葡萄牙共产党的“斗争传统”回归
    3.4 政治战略主张转向激进:多股政治思潮兴起引发主流政治激荡变革
        3.4.1 “民粹派”主张对新自由主义模式重新解构
        3.4.2 “反建制派”呼吁结束传统建制派精英统治
        3.4.3 “疑欧派”提出对欧盟治理模式的强烈批判
第4章 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的根源探究
    4.1 西方激进左翼学者的理论奠基
        4.1.1 西方激进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制度批判
        4.1.2 西方激进左翼学者的激进民主理论探赜
        4.1.3 西方激进左翼学者的生命政治话语建构
        4.1.4 西方激进左翼学者的“新共产主义观念”
    4.2 金融危机及其衍生危机的推波助澜
        4.2.1 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
        4.2.2 危机造成社会矛盾问题愈加突出
        4.2.3 危机促使左翼政党重拾信心希望
    4.3 社会运动和思潮“左”转的直接回应
        4.3.1 紧缩政策引发公民不满情绪持续上升
        4.3.2 建制派精英垄断权力使公民利益表达渠道阻塞
        4.3.3 激进抗议运动激发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4.4 新媒体工具的话语垄断和技术控制
        4.4.1 新媒体技术革新带来政治传播方式变革
        4.4.2 新媒体工具应用形成对舆情的直接引导
        4.4.3 新媒体政治发展实现对选民的技术控制
第5章 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的实质
    5.1 西式民主衰退和神话破灭后的替代性救赎
        5.1.1 资本主义制度性困境的系统反映
        5.1.2 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危机与破产
        5.1.3 西式民主衰退及其信任危机
        5.1.4 民粹主义霸权的重构与替代
    5.2 民意向“左”的社会心理特征在政党意识中的自觉表达
        5.2.1 南欧社会深层撕裂与公民政治认同缺失
        5.2.2 普通民众社会思想意识的“左”转
        5.2.3 左翼政党迎合民意变化的必然选择
    5.3 对右翼力量保守倾向的抗争与突围
        5.3.1 南欧极右翼政党的迅速崛起
        5.3.2 来自右翼保守力量的强势攻击
        5.3.3 左翼政党对右翼的抗争与突围
第6章 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的未来前景展望与启示
    6.1 南欧左翼政党的“自我”和“他者”之鉴
        6.1.1 新兴激进左翼政党对传统左翼政党陷入困境的分析与应对
        6.1.2 传统主流左翼政党对新兴激进左翼政党崛起的分析与应对
        6.1.3 共产主义政党对新兴激进左翼政党崛起的分析与应对
    6.2 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的未来前景
        6.2.1 传统主流左翼政党发展遇阻,经历调整还有复兴可能
        6.2.2 新兴激进左翼政党存在不足,持续勃兴面临现实挑战
        6.2.3 共产主义政党内部分歧严重,坚持革新仍可把握机遇
    6.3 南欧左翼政党激进转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6.3.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夯实党的思想根基
        6.3.2 把牢全媒体时代话语领导权,警惕错误思潮诱导
        6.3.3 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及时回应民意变化
        6.3.4 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金融危机后南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数据统计表
附录二 :金融危机后南欧国家历次大选选举结果统计表
附录三 :常用党团名称缩略语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对绿党的全面研究
        2.对国别绿党的独特性研究
        3.对于绿党党组织建设和运作模式的研究
        4.对绿党未来发展的研究
    (三)国内研究现状
        1.对于绿党的全面研究
        2.对国别绿党的个案研究
        3.对于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基本内容与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基本内容
        3.研究创新点
一、绿党与德国绿党的崛起和发展
    (一)绿党——从新社会运动到政党
    (二)绿党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三)德国绿党的崛起
    (四)绿党的兴起对德国政治格局的影响
        1.绿党的兴起加速德国政治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2.绿党的兴起促进了德国政党政治的调整
        3.绿党的政治理念推进了德国政党的“绿化”进程
二、德国绿党党组织架构
    (一)绿党党组织建设原则
        1.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制
        2.将基层民主作为党组织建设的核心
        3.轮换制是党组织建设重要原则
        4.施行党员非职业化和职务分任制
        5.党组织中党报刊物负责宣传
        6.党组织发展中严格管理党员
    (二)绿党党组织体系
        1.党组织的决策机制为基层授权制
        2.党组织执行机构为执行委员会
        3.党组织的监督机构为指导委员会
        4.党组织政治参与机构为议会党团
    (三)党组织建设基本理念
        1.党组织建设的民主观
        2.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组织建设核心观念
        3.党组织建设主旨理念是保护生态
三、近年来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的新理念、新举措与新特点
    (一)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的新理念
        1.党组织建设理念与其绿化生态理念相结合
        2.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调权力分散化
        3.党组织整体利益优先理念
        4.党组织建设更加依赖对党员的信任
    (二)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的新举措
        1.取消轮换制实行任期制
        2.党员职务实行职业化或半职业化
        3.党组织领导上实行双主席制
        4.党组织中实行男女比例制
        5.党组织着重培养青年力量
        6.建立仲裁庭解决组织内部争端
        7.加强党组织对议会党团的控制
    (三)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的新特点
        1.党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网络状
        2.基层党组织职能全面化
        3.党组织和选民沟通渠道多样化
        4.党组织建设积极党员是主要群体
        5.党员入党动机指向单一
四、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评析
    (一)存在的问题
        1.限制住了个人正式的权利,强化了非正式的个人权利
        2.绿党党员规模扩大,直接民主逐渐脱离现实
        3.中央领导机构薄弱,地方党组织拥有过大权力
        4.绿党党员结构失衡,激进派与现实派对立
    (二)价值所在
        1.增加党组织活力,建设创新型政党
        2.加强政党内部的基层民主,调动党员的参与积极性
        3.调节政党内部派别纠纷,保持政党组织结构稳定
        4.建立现代权力管理制度,明确中央与地方权力
参考文献
致谢

(5)比较、融合与超越——郇庆治教授环境政治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比较:从绿党政治到国际视野下的比较环境政治
二、融合:发展批判向度下“红绿”变革和绿色左翼研究
三、超越:文明转型维度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蕴意探析
四、结论

(6)2010年以来的中国环境政治学研究论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着述
    1. 学术着作
    2. 代表性论文
二、国外名着译介
三、学术机构与重大学术活动
四、简短评论

(9)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社会化、活动方式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社会化工作方式与社会化活动方式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理论
    二、列宁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第三节 多学科理论视角下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一、社会资本理论
    二、资源依赖理论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 第二章 历史实践与经验:改革开放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一节 1921—192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通过支部和党团实现对非党组织及社会的领导
    二、创立并利用工会、工人俱乐部等组织开展活动
    三、破除“工学界限”,融入帮会等传统社会联系纽带之中
    四、以维护工人群众切身利益为中心开展斗争,扩大政治影响
第二节 1927—193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规定白区党的恢复与建立方式、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二、探索建立党与群众组织的正确关系,以实现党对其有效领导
    三、充分利用“黄色工会”“外表的掩护”作用联系与组织群众
第三节 1937—1949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明确党支部设置原则及主要任务,改变其组织形式与领导方式
    二、创立并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组织和团结群众的工作
    三、以共产党员的“三勤”、“三化”融入社会并在社会扎根
第四节 1949—1978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采取适应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构建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
    二、探索城市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在“运动”中发挥其政治功能
    三、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来开展活动
第五节 改革开放之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经验启示
    一、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
    二、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
    三、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
    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三章 转型与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社会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分析
    一、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
    二、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导致“单位制党建”活动方式面临挑战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推动城市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程
    一、“街居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78年—1997年)76
    二、“社区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97年—2007年)
    三、“区域化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2007年至今)
第三节 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的典型模式剖析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内涵与特点
    二、案例研究:“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
    三、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国外经验与镜鉴:世界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一节 执政的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古巴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越南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二节 欧洲社会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英国工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三节 民族民主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四节 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绿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茶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五章 调适与重构: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未来面向
第一节 “开放型”活动方式: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理念转变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一、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组织体系
    二、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与拓展
第三节 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社会化的方式方法
    一、改进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二、改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方式,创新行动策略方法
第四节 新技术媒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技术支撑
    一、新媒体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大数据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五节 评价与激励: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评价机制
    二、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激励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类
二、中文着作和外文译着类
三、论文报纸类
四、英文文献类
五、电子文献 后记

(10)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的欧洲绿党:以中东欧国家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竞选过程与选举结果
二、中东欧国家绿党政治的新进展
    1. 保加利亚
    2. 克罗地亚
    3. 捷克
    4. 爱沙尼亚
    5. 匈牙利
    6. 拉脱维亚
    7. 立陶宛
    8. 波兰
    9. 罗马尼亚
    10. 斯洛伐克
    11. 斯洛文尼亚
三、理论分析和结论

四、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与政策演进(论文参考文献)

  • [1]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对《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的解读[D]. 孙秀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金融危机后南欧左翼政党的激进转向研究[D]. 程晓辰. 吉林大学, 2020(08)
  • [3]德国绿党党组织建设评析[D]. 任英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欧洲左翼政党谱系视角下的“绿色转型”[J]. 郇庆治. 国外社会科学, 2018(06)
  • [5]比较、融合与超越——郇庆治教授环境政治研究评述[J]. 李昕蕾. 鄱阳湖学刊, 2018(03)
  • [6]2010年以来的中国环境政治学研究论评[J]. 郇庆治.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7]欧洲政治的绿色风景线——《欧洲绿党研究》导读[J]. 姬翠梅. 中华环境, 2017(11)
  • [8]议会选举政治视角下的欧洲绿党[J]. 轩传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6(05)
  • [9]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D]. 朱孟光.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10]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的欧洲绿党:以中东欧国家为中心[J]. 郇庆治. 国外理论动态, 2015(01)

标签:;  ;  ;  ;  ;  

欧洲绿党的发展、变化和政策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