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爪点刺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

大爪点刺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

一、大杼穴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论文文献综述)

鞠静[1](2021)在《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梳理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发展源流,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取穴用药规律,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理论依据。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第一部分以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检索《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以“眩晕”为主题词展开检索,按照既定检索策略查找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文献,文献时间为先秦两汉时期至1949年9月30日。建立眩晕外治法文献数据库,通过对新中国建国前各个时期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文献进行深入剖析,完善眩晕中医外治法发展源流。(2)第二部分以新中国建国时间为界,建国前文献参照第一部分检索结果,文献时间为先秦两汉时期至1949年9月30日,建国后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管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Pubmed)、Cocharane Library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按照既定检索策略及筛选策略,纳入自194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符合要求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文献。建立眩晕外治法文献数据库、腧穴数据库、外用药物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腧穴、外用药物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3)第三部分以第二部分研究新中国建国后文献为基础,检索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既定策略对文献进行筛选与数据提取,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检索出68487条文献,纳入2214条文献,涉及取穴用药的中医外治方法有针刺、艾灸、刮痧、药枕等25种。(2)新中国建国前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核心腧穴为风池、脑空、头临泣、后顶、解溪、天柱,外用核心药物为醋、川芎、细辛、防风、韭叶、黄连、薄荷、芒硝、麝香等。新中国建国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核心腧穴为风池、百会、颈夹脊、天柱、大椎、风府、太阳、印堂。外用核心药物为川芎、红花、当归、葛根、天麻、羌活、丹参、威灵仙、乳香、桂枝、透骨草、没药、白芷、菊花、冰片、细辛、赤芍。(3)系统评价研究初步检出文献202篇,最终纳入53篇RCT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对53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改善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记载可追溯至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全面发展,宋金元至明清时期中医外治法诊治眩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皆趋于成熟,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前主要以整理文献为主,建国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得到迅速地应用与发展,并出现了新的治疗手段。(2)治法方面,腧穴外治以针灸为主,取穴方面,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等阳经头项部腧穴与四肢远端腧穴、躯干部腧穴配伍治疗眩晕。中药外治以五官用药、药枕为主,药枕多采用植物的茎、叶、花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药物,熏洗、涂敷、鼻疗药多采用气味俱厚,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辛温燥烈药物,经眼、口用药多采用甘寒质润生津的药物。(3)中医外治法或外治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有显着优势。在安全性方面,中医外治法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眩晕临床诊治方案中应当推荐中医外治疗法。

王乙涵[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词云图、SPSS凝聚法分层聚类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技术,回顾性地研究火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近25年来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穴经验进行分析,挖掘临床常用穴位的应用与配伍规律,更好地发现和总结临床经验,以建立针灸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火针疗法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21年1月万方(Wan Fang)、维普(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火针及火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词限定为“膝痹”、“骨痹”、“鹤膝风”、“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和“膝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干预措施设定为“火针”、“燔针”、“温针”、“大针”、“烧针”和“焠刺”等。用Endnote X9.3和Excel 16.4整理筛选文献,将各个腧穴名称规范整理后建立完整数据库,内容包括:试验开始时间、论文发表时间、诊断标准、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治疗方法、联合方式、穴位处方信息、疗效标准、刺激参数和使用工具参数等。对火针及其联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所用穴方中的穴位频数、经脉循行规则、部位分布特点、常用穴和特定穴的临床运用配伍分别进行相应的统计描述,将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于数据中不同词频、权重的单词或词组用词云以一种视觉化的方式来呈现,采用不同颜色及不同大小的字号来表达频率相对较高的术语。应用IBM SPSS Modeler 16.0描述性分析数据库中的各个穴位配伍应用特点,将最小规则置信度设定为50%,最低条件支持度设定为5%,最大前项数设置为10,根据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对各个穴位进行设定的二阶、三阶、四阶基于相互关联性的规则分析。最后利用SPSS 24.0软件对所有记录的穴位进行相应的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冰状图和树状图,并通过设定聚集数得到值得分析的效类聚群,寻找规律分类的穴群及穴组。结论:1、在对所有试验穴方进行处理、归纳后发现火针疗法治疗KOA选穴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阿是穴、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鹤顶、膝阳关等腧穴;膝周部为主要穴位选择区域;常用特定穴为合穴和交会穴。2、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多选用膝周腧穴,穴位多出现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四条经络。常用穴群有:内膝眼-犊鼻;膝阳关-悬钟-合谷-关元-委中-伏兔-三阴交-大杼-膈俞-肾俞;梁丘-阳陵泉-内膝眼-犊鼻。常用穴对有: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鹤顶,常交互配伍使用。3、火针联合疗法选择多种多样,火针的温通之力配拔罐引经血留注,活血化瘀镇痛,临床有很高的使用率和有效率。4、火针疗法操作便捷,疗效明显,从组方穴位数量而言,构方精当、用穴严谨,并可与其他疗法共用,无明显毒副作用,起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殷岳杉[3](2020)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滑膜Toll样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对KOA患者早期干预,降低关节置换类手术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电针治疗KOA具有镇痛作用好、操作简便的优势,但其作用机理尚需从多角度进行探究。本研究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研究目的1.以经筋理论为指导确定穴位,观察电针对KOA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测定膝关节周围屈伸肌肌力,综合分析电针对KOA的治疗效果。2.选择电针对兔KOA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取材组织中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上主要元件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电针对Toll受体信号通路上的主要元件在不同阶段KOA滑膜及软骨中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1.1 治疗方案纳入轻中度KOA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电针组:选取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阿足穴。诸穴常规针刺,内膝眼、犊鼻穴斜刺,其余各穴直刺。得气后,选取内膝眼和犊鼻组,梁丘和血海一组,连接英迪牌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25分钟。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每次0.628g,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1.2 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主要疗效指标: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峰力矩(PT)、总做功(TW)以及平均功率(AP);次要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健康调查表评分(SF-36)。评价时点:以上疗效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三个时间节点进行记录。2.实验研究2.1 实验方案选取兔44只,随机分成6组,其中空白组4只,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电针1组、电针2组每组8只。用改良的Hulth法建立兔左膝关节KOA模型,采用电针对KOA模型兔进行干预。取穴: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其中内膝眼、犊鼻斜刺,其余各穴直刺。内膝眼和犊鼻一组,梁丘和血海一组连接电针,每次20分钟,以模型动物患肢微微抖动为度,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干预结束后取材,模型1组、电针1组于造模后6周取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2组、电针2 组造模后8周取材。其中空白组双膝取材,其余各组左侧膝关节取材。2.2 检测指标实验一:通过对各组实验兔血清、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MMP1、MMP3、MMP13的含量检测,观察KOA兔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情况;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KOA兔滑膜及软骨的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采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各组兔滑膜及软骨样品中TLR4、TLR2、NF-κB、MyD88、TRAF6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各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1 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P<0.05),说明电针有较好的止痛作用。1.2 WOMAC指数评分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周后、4周后不同时间节点两组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疼痛、僵硬、躯体功能等不同维度进行比较,电针组均优于对照组。1.3 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躯体健康: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相同时间节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之间比较电针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1.4 等速肌力检测PT值比较: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屈伸肌群PT值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屈伸肌群PT值比较(P>0.05);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电针组伸肌群及屈肌群PT值均优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5)。TW值比较: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屈伸肌群TW值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屈伸肌群TW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电针组屈伸肌群TW值均优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5)。AP值比较: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屈伸肌群AP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屈伸肌群AP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电针组屈伸肌群AP值均优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5)。2.实验研究实验一: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KOA兔血清及关节液中IL-1β、TNF-α、及IL-6及MMP1、MMP3及MMP13水平比较(P>0.05),可以排除手术干扰因素。两模型组血清及关节液中IL-1β、TNF-α及IL-6及MMP1、MMP3及MMP13水平明显高于两电针治疗组及假手术组(P<0.05)。滑膜病理变化: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两模型组滑膜组织充血,局灶性淋巴、单核和浆细胞炎性浸润明显;模型2组甚至出现滑膜增生、纤维化,毛细血管硬化受累。电针1组及电针2组滑膜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少于两模型组。关节软骨病理变化: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两模型组软骨表面欠光滑,细胞排列欠规则,潮线完整性欠佳。模型2组甚至出现浅表溃疡,软骨厚度变薄,潮线前移、紊乱的现象;两电针组镜下观察轮廓欠清晰,细胞排列欠规则,潮线略紊乱,分层欠清,但总体表现优于模型组。实验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滑膜中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两电针组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骨中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两电针组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滑膜中的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蛋白表达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5);两电针治疗组的蛋白表达水平比值均明显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骨中的TLR4、NF-κB、MyD88、TLR2及TRAF6的蛋白表达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5);两电针治疗组的蛋白表达水平比值均明显低于两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选穴,电针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的屈伸肌肌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细胞因子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与KOA严重程度呈相关性,电针可以有效抑制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有助于控制关节炎症。3.Toll样受体的表达与KOA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电针可有效抑制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元件的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针灸可能通过抑制这一炎症反应信号通路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的作用。

李昳薇[4](2019)在《民国前中医外治法治疗膝痹病临床应用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收录民国前中医外治法治疗膝痹病相关文献,分析治疗膝痹病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以第五版《中华医典》为检索源,将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涉及书籍172部,符合要求的条文1302条,其中穴位处方928个,药物处方374个。腧穴82个,其中特定穴60个,归经以胆、胃经为主,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常用配伍有阳陵泉配环跳、风市、阴陵泉等。药物255味,涉及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等19类药物,药性多为温、平、热性,药味多为辛、苦、甘味。常用配伍有生姜配黄明胶、乳香、没药、葱白等。结论:民国前中医外治法治疗膝痹病方法众多,用药用穴规范有效,可对膝痹病现代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冯利强[5](2019)在《对应取穴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应取穴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口服西药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的临床疗效对比,以研究对应取穴法针刺与常规针刺相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探索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的新的治疗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和入组标准的72例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应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36例和对照组(西药组)36例,治疗过程中,对应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脱落2例,实际观察34例,西药组脱落3例,实际观察33例。治疗组每日治疗1次,每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4周为1疗程,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分来评定疗效,运用统计学进行疗效分析,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及优越性。结果:两组对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均有良效,对应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疗效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临床观察证实,对比发现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时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应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临床疗效要优于西药组。

孙丽英,董清华,郭春乐,孙红丽[6](2016)在《大杼穴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通过检索近10余年文献,探讨总结了大杼穴的临床应用近况,发现针刺大杼穴或配穴及推拿手法可用于腰背痛、膝关节痛、颈椎病、牙痛及哮喘等疾病,治疗疾病的种类可涉及到临床各科,表明大杼穴的临床应用范围广,疗效肯定。

李祥腾(Lee Hsiangteng)[7](2016)在《针药结合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临床随机分组及对照比校的研究方法,应用针药结合(电针、刺络拔罐结合中西药合用)的内外合治疗法,及单纯常规中西药合用(中药用身痛逐瘀汤,西药用西乐葆)的内治疗法,以及单纯针灸综合外治疗法(电针结合刺络拔罐)等三种不同疗法,分别观察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的疗效状况,并加以评量比较,以期探讨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的最佳疗法及其作用机理,以为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提供临床防治参考和应用。方法:本研究以收集自广州中医药大学所属医院及其它地区医院的针灸科、骨科门诊及住院的非手术适应症患者90个病例,随机区分为对照1组(常规中西药)、对照2组(电针结合刺络拔罐)及试验组(电针、刺络拔罐结合常规中西药)等三个治疗组,每组30个病例。本研究的病例收集时间自2015年1月20至2016年2月26日。治疗方案,以四周为整个疗程,每周治疗三次,整个疗程结束后,以SF-36生存质量评分、WOMAC膝骨性关节炎评分、JOA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评分以及VAS主观疼痛评分等四种量表评定各组的疗效。本研究于治疗前,先将各组的临床基础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WOMAC膝骨性关节炎评分、JOA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判定评分以及VAS主观疼痛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必须是各治疗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再进行本研究的疗效比较。结果:1.治疗后各组生存质量比较依据SF-36生存质量评估比较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最高,对照2组次高,而对照1组的评分较低。2.各组治疗后体征及症状比较(1)依据WOMAC膝骨性关节炎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评分最低,与其它两组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评分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依据JOA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判定评分比较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评分较高,与其它两组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评分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依据VAS主观疼痛评分比较的结果:试验组的疼痛评分最低,与其它两组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疼痛评分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各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治疗后的疗效分析(1)愈显数:对照1组19,对照2组20,试验组24。 (2)总有效数:对照1组25,对照2组26,试验组27。在疗效指数方面,就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疗效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升高趋势,疗效较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各组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应用针药结合(电针、刺络拔罐结合中西药合用)的内外合治疗法,及单纯常规中西药合用(中药用身痛逐瘀汤,西药用西乐葆)的内治疗法,以及单纯针灸综合外治疗法(电针结合刺络拔罐)等三种不同疗法,分别观察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的疗效状况,。应用SF-36生存质量评估、WOMAC膝骨性关节炎评量、JOA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判定及VAS主观疼痛评分等四种评量方法进行评量,其总体评量结果,就生存质量、整体症状、体征的改善方面而言,以试验组的针药结合的内外合治疗法,具有最大的改善疗效;而对照1组的单纯常规用药的内治疗法和对照2组的单纯针灸综合外治疗法的改善疗效相当。在治疗后各组的疗效比较,以试验组的愈显数显然最高,与其它两组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其疗效最好;而各组的总有效数并无显着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可提供临床应用针药结合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新的思维方向和应用参考。以期针药结合的优势与特色能充分发挥,使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的治疗方案更为完善,疗效更受肯定。

陈骥,任玉兰,杨洁,梁繁荣[8](2012)在《基于“菀陈则除之”原则相关刺法的临床运用》文中提出"菀陈则除之"是《黄帝内经》有关针刺活血化瘀治则的重要论述,对后世影响深远。试从该原则指导下临床常见的点刺、络刺、散刺、挑刺、刺络拔罐五种刺法入手,介绍各刺法的操作手法和主治病症,评价其疗效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的问题。

戴恩洁[9](2012)在《刺络拔罐调理中焦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对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治疗失眠进行临床观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以明确通过刺络拔罐调理中焦法对治疗失眠有效;将以往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将两者进行比较,寻找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治疗失眠有优于其他疗法的独特性。对此进行经验总结,并详细探讨其理论根据,以期望对临床治疗不寐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跟随王寅教授出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广安门第二门诊部针灸科门诊,收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诊断标准的病例,应用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对其治疗。印制失眠临床指标观察表(见附表一)、中医症候学指标观察表(见附表二)、匹兹堡睡眠指标观察表(见附表三),跟随王寅教授出诊,实时记录失眠患者病历,以手写方式采集,每份病历内容要求初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主诉、现病史、刻下症、既往史、个人史、辩证分析、中西医诊断、治则治法、针灸处方。复诊记录病情、舌脉、治法、针灸处方等的变化情况及指标评分。以《中国精神科学会神经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1995)的失眠诊断标准纳入17例患者。通过在章门、期门、中脘穴刺络拔罐放血配合其他穴位针刺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四周后、治疗三个月后的失眠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征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评分统计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数据处理判定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最明显的继发症状将对其分类观察,以最终分析用此方法治疗对继发疾病的疗效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及最终统计结果,由王寅教授面授其治疗思路及以往经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提问,由王寅教授解答,随时记录王寅教授所述。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指标计分、中医证候学指标计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的各项积分均下降明显,存在显着(p<0.01)甚至极显着变化(p<0.001),说明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对于改善失眠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有显着作用。而通过治疗后的失眠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学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发现除针对健忘、汗出两项症状外其余均显效明显,总体评价有效率较高,说明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对于治疗失眠有较高的疗效。根据病例记录,4例严重耳鸣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耳鸣均消失,5例便秘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便秘均被治愈,3例腹泻患者在治疗1周内即治愈。对此结果,王寅教授均给予理论分析,已做详细记录。结论应用刺络拨罐法调理中焦治疗失眠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睡眠障碍、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对失眠引起的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如耳鸣、便秘、腹泻具有良好疗效。因此可知以此法治疗失眠极其继发症状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

陈骥,郑华斌,梁繁荣,杨洁,任玉兰[10](2011)在《基于“菀陈则除之”原则相关刺法的临床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菀陈则除之"是《黄帝内经》有关针刺活血化瘀治则的重要论述,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试从该原则指导下临床常见的点刺、络刺、散刺、挑刺、刺络拔罐五种刺法入手,介绍各刺法的操作手法和主治病症、评价其疗效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的问题。

二、大杼穴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杼穴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源流探析
    1.眩晕的病名沿革
    2.眩晕的病因病机沿革
    3.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发展源流
        3.1 针刺
        3.2 灸法
        3.3 放血疗法
        3.4 刮痧疗法
        3.5 烙法
        3.6 经鼻疗法
        3.7 中药熏洗法
        3.8 中药外敷法
        3.9 膏摩疗法
        3.10 点药法
        3.11 药枕疗法
        3.12 涂法
        3.13 含漱法
    4.小结
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新中国建国前文献研究
        1.2 新中国建国后文献研究
    2.结果
        2.1 新中国建国前文献研究结果
        2.2 新中国建国后文献研究结果
    3.讨论
        3.1 新中国建国前文献取穴用药规律
        3.2 新中国建国后文献取穴用药规律
    4.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的理论依据
        4.1 经络理论
        4.2 脏腑官窍理论
        4.3 全息理论
        4.4 中药气味归经理论
    5.小结
第三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估
        1.6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3 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3.讨论
        3.1 有效性
        3.2 安全性
        3.3 局限性
        3.4 异质性
        3.5 盲法
        3.6 偏倚
        3.7 声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写
    检索策略
    参考书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2)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证候
        1.4 中医治疗
        1.5 小结
    2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认识
        2.1 膝关节的解剖与生理
        2.2 流行病学研究
        2.3 病因病理
        2.4 西医治疗
        2.5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资料来源
        2.2 纳排标准
        2.3 客观化目标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预处理
        3.2 数据挖掘方法及建模
        3.3 质量监督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火针疗法治疗规律研究
        1.1 研究年份
        1.2 发表年份
        1.3 病例人数
        1.4 年龄
        1.5 研究方法
        1.6 临床有效率
        1.7 诊断分型及辨证施治
        1.8 诊断依据
        1.9 疗效依据
        1.10 随访
        1.11 安全性因素
        1.12 结合相关疗法
        1.13 针具规格
        1.14 刺激参数
        1.15 穴位频数统计
        1.16 穴位归经统计
        1.17 穴位部位统计
    2 凝聚法分层聚类分析
        2.1 穴位聚类分析
    3 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
        3.1 关联规则
        3.2 二阶关联规则
        3.3 三阶关联规则
        3.4 四阶关联规则
第四章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火针疗法治疗规律研究
        2.1 年份时间
        2.2 病例人数、年龄
        2.3 研究方法
        2.4 临床有效率
        2.5 疗效依据
        2.6 随访
        2.7 安全性因素
        2.8 结合相关疗法
        2.9 针具规格和刺激参数
    3 穴位作用分析
        3.1 高频使用的穴位分析
        3.2 经络及部位分布
    4 穴位聚类分析
        4.1 冰柱图
        4.2 关联规则分析
    5 临床病例探析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滑膜Toll样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现状
        1 针灸治疗
        2 选穴规律
        3 针灸治疗KOA机理研究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KOA发病机制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1 固有免疫应答与OA
        2 Toll样受体概述
        3 Toll样受体在OA中的表达
        4 Tol1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与OA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实验性KOA模型兔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电针对实验性KOA模型兔滑膜Toll样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的主要成果

(4)民国前中医外治法治疗膝痹病临床应用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文献资料
        2.1 文献选择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预处理
        3.2 统计频次预处理
        3.3 建立数据库
研究结果
    1 外治方法分类
    2 穴位处方选经取穴特点
        2.1 穴位处方类型
        2.2 穴位使用频次
        2.3 穴位归经频次
        2.4 特定穴属性
        2.5 五输穴应用情况
        2.6 穴位分布部位情况
        2.7 穴位关联配伍规则
    3 药物组方规律
        3.1 药物处方类型分析
        3.2 药物使用频次
        3.3 药物类别
        3.4 药物药性
        3.5 药物药味
        3.6 药物归经
        3.7 药物关联配伍规则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膝痹病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穴位处方选经取穴特点分析
        2.2 药物处方用药组方特点分析
        2.3 外治方法应用分析
结语
    1 研究结果
    2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十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膝痹病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对应取穴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概述
    2 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3 对应取穴法的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安全性评价
    5 疗效分析
    6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大杼穴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腰背痛
2 膝关节痛
3 颈椎病
4 牙痛
5 哮喘
6 其它
7 小结

(7)针药结合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1.1.1 流行病学特点
        1.1.2 解剖学分析
        1.1.3 病因
        1.1.4 病理及发病机制
        1.1.5 治疗
    1.2 中医学对膝痹病的认识
        1.2.1 本病病名探讨
        1.2.2 本病的历史沿革
        1.2.3 本病的病因及病机
        1.2.4 本病的中医疗法
        1.2.5 近十年来针灸治疗膝痹病的临床观察概述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西医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剔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临床研究设计
        2.4.2 随机分组方法
        2.4.3 治疗方案
        2.4.4 疗效观察指标
        2.4.5 疗效评定标准
        2.4.6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3.2 各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3.2.1 SF-36评估比较
        3.2.2 WOMAC评分比较
        3.2.3 JOA评分比较
        3.2.4 VAS评分比较
    3.3 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评定
第四章 讨论
    4.1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法探讨
    4.2 本研究针药结合的疗效特点分析
    4.3 本研究创新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基于“菀陈则除之”原则相关刺法的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点 刺
2 络 刺
3 散 刺
4 挑 刺
5 刺络拔罐

(9)刺络拔罐调理中焦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刺络拔罐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
    二 中西医对失眠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二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观察指标及评分方法
        5 疗效评价
    三结果
        1 失眠临床指标观察情况
        2 中医证候学指标观测结果
        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观测情况
    四讨论
        1. 立题依据
        2. 中医指导理论与思想
        3 总结
        4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大杼穴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D]. 鞠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规律[D]. 王乙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滑膜Toll样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D]. 殷岳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民国前中医外治法治疗膝痹病临床应用特点分析[D]. 李昳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对应取穴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型)的临床观察[D]. 冯利强.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大杼穴的临床研究进展[J]. 孙丽英,董清华,郭春乐,孙红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16(10)
  • [7]针药结合治疗瘀血痹阻证型膝痹病临床研究[D]. 李祥腾(Lee Hsiangte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8]基于“菀陈则除之”原则相关刺法的临床运用[J]. 陈骥,任玉兰,杨洁,梁繁荣.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7)
  • [9]刺络拔罐调理中焦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D]. 戴恩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基于“菀陈则除之”原则相关刺法的临床运用[A]. 陈骥,郑华斌,梁繁荣,杨洁,任玉兰.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 2011

标签:;  ;  ;  ;  ;  

大爪点刺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