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我是人类的母亲而自豪

我为我是人类的母亲而自豪

一、我自豪我是人类的母亲(论文文献综述)

战令琦[1](2021)在《智媒时代黄河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文中指出在智能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多感官融合的虚拟场景,形成了全感官融合的传播方式与渠道,为青年群体带来了全新的社交方式和互动体验。青年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中坚力量。大力弘扬黄河精神,有利于强化青年对黄河文化的身份符号、政治符号和视觉符号的认同。青年在认同黄河文化的基础上,应主动参与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借助智能社交媒体拓宽黄河文化宣传的渠道,增强黄河文化的价值引领力。

KYAWSOELWIN(苏文)[2](2021)在《汉缅人称代词活用对比研究》文中指出

宋燕辉[3](2020)在《职业呼唤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苏丽君[4](2020)在《达斡尔族扎恩达勒研究》文中指出达斡尔族(Daur)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现今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地区。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人在过去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自然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在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达斡尔族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其表达情感、抒发心绪的重要载体。同时,扎恩达勒蕴含着浓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具有珍贵的价值。近年来,关于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已取得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但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后发现,这些成果多集中在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民歌的整体研究,或相同区域内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比较研究方面,而对于扎恩达勒这一音乐形式的专题性研究,以及对扎恩达勒与达斡尔族人生活之间关系的解读等方面的探究较少。本文将研究视角锁定为达斡尔族扎恩达勒的整体研究。首先,笔者运用民族身份的“局内人”进行参与观察及学者“局外人”的理论视角,在调研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对扎恩达勒进行重点的考察,探讨了扎恩达勒的基本定义,简单梳理出20世纪以来扎恩达勒的发展历程。其次,运用音乐形态分析的方法,分析出扎恩达勒的音乐、唱词等艺术特征,对扎恩达勒在四个方言区存在的区域特色及原因进行描述与分析。最后,运用民族音乐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扎恩达勒背后体现的音乐文化价值进行诠释,为扎恩达勒这一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更好的延续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举措建议。文章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整理、分析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笔者在此文中的研究目的与方法。正文部分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简要概述了达斡尔族及其传统民歌,对生成扎恩达勒这一音乐形式的自然、人文生态进行了背景介绍,并简要描述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发展历程与类型;第二章分别从定义、艺术特征及区域特色三个角度对扎恩达勒进行论述与分析;第三章以扎恩达勒为中心,从社会功能、文化价值及保护与传承方面对扎恩达勒所蕴含的音乐文化意义进行解读。

苏心悦[5](2019)在《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建构》文中认为中国社会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向着更为开放、现代、多样的形式发展。转型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化取向。然而转型期社会除了体现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宏观上的变化,也有着微观上某些领域的摇摆甚至所谓的“倒退”,其中道德失范现象就是十分突出的问题。然而,转型期社会所出现的道德失范归根到底是由于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与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它促使人们重新对当代社会现象进行反思与定位,并重新思考这背后所包含的道德观念,而这种理性思考的结果必将有助于人们形成更加适应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对此,本文尝试构建一种适应社会转型期发展的道德,综合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道德内涵,融合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的理论精华,使道德随时代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同时要认识到,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不仅仅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从更高的层面为人们创造一种美好的生活。因此,一方面,要使道德作用于物质生产活动。发挥道德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确立人在物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劳动的自由自觉性,激发道德意识促进生产力三要素有机结合。同时理清道德与制度的关系,在社会生产中同时发挥二者的作用,使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自律与他律达到平衡,从而实现道德对物质生产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要以道德的力量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推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要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使道德指引人们走向“至善”的生活境界,做出向善的道德选择,最终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人们获得生活真正的意义,追求“至善”的境界之后,社会转型期中的道德困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转型时期的社会也会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唐雅倩[6](2019)在《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试探 ——以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为考察对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审视其内涵及发展成为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民族文化的必经之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中国具体社会环境为现实依据,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文艺领域普遍有所成就,且文艺思想组成部分于个人于整体皆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具有开创性与引领性。但是,作为首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经历了文化身份与思想认同的转变,接受并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时难免残存西方“主义”、中国“传统”等痕迹。因此,对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进行历时、共时的认识与研究是可行且必须的。这将有效地避免片面截取与狭隘认知,对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的系统整体把握大有裨益。本文以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为考察对象,探讨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拟从以下五个层面进行论述:1.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脉络及早期文艺观缘由。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接受、诠释与宣传是诸多要素交织影响后的理论偏向与价值主导,存在独有的发展脉络。本章首先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为阶段划分标准,将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脉络分为接触、早期、后期三个阶段,然后对影响其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文艺观形成与流变的主要因素进行宏观考察,最后简要叙述了三位领导人早期阶段文艺思想的差异并从主客观全面分析其缘由。2.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艺与社会观。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艺观聚焦现时社会,存在向反映与作用社会的位移。本章从“科学视域中的文艺与社会观”与“马克思唯物观下的文艺与社会观”两个层面分析其思想。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内藏了马克思主义意蕴的逐步增强。3.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艺与人民观。中国被迫迈进现代性社会,人与人、阶层与阶层矛盾尖锐,“人”成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理论焦点。本章从“人道主义下的平民观”和“文艺大众化的萌芽”来查究他们对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考,揭示他们对“平民”与“大众”的阶级考量。4.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论文艺主体与本体。身为文人的自觉让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探求文艺外在功用之余,也思考文学的审美特征。本章分为文学主体性内容与文学本体观两大节。文学在内容上是主观情绪的阐发,具有文学个性之美。同时他们提出文学独立于史学等其他门类,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主义文艺的设想。5.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变革“现实”必然审视过去、立足现实,三位领导人以多种形式抨击传统理论、参与文化论争,进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本章从传统思想内涵批判、文学论争及文学思潮评判等维度补充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艺思想。首先,破旧立新,三位领导人批评“老庄虚无主义”与“儒学伦理道德”,提出孔学不适合现世生活。其次,他们通过参与文学论争、评判东方文化派,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影响,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

傅登顺[7](2019)在《写作教学策略再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写作教学效率低下,重视与研究不够是积弊多年的顽症。可喜的是统编教材对原有教材的写作题型和要求做了很大的改观,然而仅有教材的改编,而没有教学研究与落实的跟进也是枉然的。为了有效促进写作教学的深化改革,需追根溯源找到写作教学落差的原因:缺乏问题情景、缺乏知识支撑、缺乏深度评改。需正本清源破解写作教学密码:创设问题情景的交际语境,落实以知识为基础的写作过程,推进目标指向的深度评改。

屠玉婷[8](2018)在《新疆塔城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调查研究》文中提出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将部分达斡尔族调遣到新疆,使东北的达斡尔族形成两地分居的现状。在我国达斡尔族相对集中的分布区域主要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区、新疆塔城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新疆的达斡尔族大部分集中在新疆塔城阿西尔乡,少数聚居在伊犁、克拉玛依、托里等地。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新疆达斡尔人口现有5536人,塔城阿西尔乡有2179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阿西尔乡共有10111人,这里共生活着18个少数民族,20个行政村,达斡尔族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阿西尔乡全名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是新疆唯一一个以达斡尔命名的民族乡。本文对新疆塔城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简称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研究,通过田野法、文献法、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首置绪论,尾置结语,正文共四章。第一章从塔城历史开始逐渐具体到阿西尔乡达斡尔族的历史,从文化背景、自然背景以及社会背景的阐述,感受新疆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产生的原因。第二章将搜集整理出的达斡尔族民歌从音乐形态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第三章是对该乡进行田野调查部分,其中对搜集、整理现存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了数据分析,通过对现状分析,洞悉发展趋势。第四章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的传承与思考。笔者先对传承方式、传承场地进行阐述,再进行思考提出观点,从而更好地将达斡尔族民歌传承下去。笔者通过对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希望能更全面地展现出新疆塔城达斡尔族及达斡尔族民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郑学刚[9](2018)在《论讲好中国故事的章节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树立大国形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对中国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古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和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清楚中国的四大历史篇章、五大发展环节、六大具体要目,要做到有"道"、有"情"、有中国风格、有国际视角。

张誉千[10](2018)在《都市类报纸中快递员群体新闻的话语分析 ——以2013年~2017年的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商行业的兴盛,在改变了大众消费模式的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快递员群体的人数已经超过百万。面对这样一个近些年来才逐渐形成的数量庞大的快递员群体,其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突显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被大众媒体关注,尤其是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报道特点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传播力,因此从都市类报纸出发研究大众媒体如何报道快递员群体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2013年~2017年间《齐鲁晚报》、《现代快报》、《钱江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所报道的405篇关于快递员群体的新闻为样本,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使用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对都市类报纸报道快递员群体的新闻进行深入挖掘。首先通过对报道体裁、新闻主题、报道数量、发布时间、报道字数和报道所呈现的人物类型进行分析,展现都市类报纸中有关快递员群体新闻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从结构性特征和内容特点、语境与实践等方面进行考察,对都市类报纸关于快递员群体新闻报道的话语建构特点进行总结。研究发现,都市类报纸在建构快递员群体新闻的话语时在结构性特征上呈现出标题口语化、情节故事化、善用引语和问句等特点;在微观语义结构上主要运用了“总分”和“平行”的结构;在话语表达上凸显快递员受难者形象和负面行为者形象。同时都市类报纸报道快递员群体新闻时存在快递员群体的话语缺失和所建构的快递员群体形象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因而,本研究认为都市类报纸在报道快递员群体新闻时应拓宽报道领域,摒弃固有的偏见,加强与快递员群体的联系,拓展快递员群体的话语表达途径。

二、我自豪我是人类的母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自豪我是人类的母亲(论文提纲范文)

(1)智媒时代黄河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论文提纲范文)

一、媒介技术驱动下智能媒体的发展
二、黄河文化的精神传承与价值认同
    (一)黄河文化的历时性发展轨迹
    (二)地理空间方位上黄河的流向
    (三)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价值的演变
三、青年群体对黄河文化符号的认同
    (一)身份符号
    (二)政治符号
    (三)视觉符号
四、黄河文化核心精神的传承与传播
    (一)丰富传统黄河文化故事的传播形式
    (二)建构黄河文化元素的媒介传播矩阵
    (三)设计含有黄河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
结 语

(4)达斡尔族扎恩达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文献综述与分析
    四、实地考察与书写方式
第一章 达斡尔族及其传统民歌
    第一节 达斡尔族的人文生态
        一、达斡尔族族称与族源
        二、达斡尔族分布区域
        三、达斡尔族生产生活方式
        四、达斡尔族语言及民俗节日
    第二节 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
        一、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发展历程
        二、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类型
第二章 达斡尔族传统民歌中的扎恩达勒
    第一节 扎恩达勒的基本定义
        一、扎恩达勒的称谓含义
        二、扎恩达勒的发展历程
        三、扎恩达勒的分类
    第二节 扎恩达勒的艺术特征
        一、扎恩达勒的音乐特征
        二、扎恩达勒的歌词特征
        三、扎恩达勒的演艺特征
    第三节 扎恩达勒的区域特色
        一、音乐特征的不同
        二、题材内容的不同
        三、扎恩达勒存在区域特色的原因
第三章 达斡尔族扎恩达勒的文化释义
    第一节 达斡尔族扎恩达勒的文化意义
        一、扎恩达勒的社会功能
        二、扎恩达勒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达斡尔族扎恩达勒的传承现状及思考
        一、扎恩达勒的传承现状
        二、扎恩达勒的现状分析
        三、保护与传承扎恩达勒的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1、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原因、对策
        2、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3、道德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二、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问题
    (一) 社会转型期的概念
    (二) 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
    (三) 如何走出道德困境
三、社会转型期中的道德内涵
    (一) 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
        1、规范伦理学
        2、德性伦理学
    (二) 社会转型时期建构的道德
四、社会转型期道德如何发挥作用
    (一) 提高生产效率与解决实际问题
        1、道德主体性在物质生产中的作用
        2、道德与制度
        3、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二) 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生活
        1、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2、向善的道德选择
        3、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试探 ——以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时间和人物界定
    二、选题研究现状
    三、写作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位领导人”文艺思想脉络及早期文艺观缘由
    第一节 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接触阶段(1915-1919)
        二、早期阶段(1919-1927)
        三、后期阶段(1927-1935)
    第二节 早期三位领导人文艺思想形成的宏观考察
        一、挽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二、文艺思想的现代性追求
        三、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思想基石
    第三节 早期三位领导人文艺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
        一、早期三位领导人的人生经历
        二、早期三位领导人的人格特征
        三、早期三位领导人的理论途径
第二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艺与社会观
    第一节 科学视域中的文艺与社会观
        一、科学的概念及诠释
        二、社会乃文艺之源泉
        三、写实主义以需要为基准
    第二节 马克思唯物观下的文艺与社会观
        一、马克思唯物观的认识与接受
        二、文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
        三、中国现实主义的初兴
第三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艺与人民观
    第一节 人道主义下的平民观
        一、人道主义
        二、白话文的价值
        三、无产阶级“平民主义”思想
    第二节 文艺大众化的萌芽
        一、何为“大众”
        二、文艺大众化的初始
第四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论文艺主体与本体
    第一节 文艺主体性内容
        一、主体意识
        二、文学个性之美
    第二节 文艺本体观
        一、文学独立
        二、社会主义文艺之设想
第五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学及文化批评
    第一节 传统思想内涵批判
        一、老庄“虚无主义”
        二、儒学伦理道德
        三、孔门现世价值
    第二节 文学论争及文学思潮评判
        一、文学论争的评判
        二、东方文化派的批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写作教学策略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追根溯源寻找写作教学落差的原因
    (一) 缺乏问题情景
    (二) 缺乏知识支撑
    (三) 缺乏深度评改
二、正本清源破解写作教学正道的密码
    (一) 创设问题情景的交际语境
        1. 以“写什么”明晰写作目的。
        2. 以“为什么”写明确阅读对象。
    (二) 落实以知识为基础的写作过程
        1. 善于从文本范例中提炼写作知识。
        2. 善于用写作支架转换写作知识。
        3. 善于用思维方式统领写作过程。
    (三) 推进目标指向的深度评改
        1. 整体推进, 完善评改。
        2. 关注细节, 深化评改。
        3. 发表运用, 关注情感。

(8)新疆塔城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缘由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实际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有关达斡尔族历史的研究
        1.4.2 有关达斡尔族民间文化的研究
        1.4.3 有关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与塔城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的相关背景
    2.1 达斡尔族族名及塔城历史源流
        2.1.1 达斡尔族族名及历史传说
        2.1.2 塔城历史源流
        2.1.3 塔城达斡尔族历史源流
    2.2 自然背景
    2.3 文化背景
        2.3.1 民间音乐
        2.3.2 生产方式
        2.3.3 宗教信仰
        2.3.4 语言文字
        2.3.5 民族服饰
        2.3.6 民俗活动
        2.3.7 达斡尔族禁忌
    2.4 社会背景
3 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形态
    3.1 题材内容
    3.2 曲式结构
    3.3 调式音阶
    3.4 旋律发展手法
    3.5 节奏与节拍(常用的节奏型)
    3.6 伴奏乐器
    3.7 民歌的表演及意义
4 塔城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的发展现状
    4.1 现状
    4.2 现状分析
    4.3 发展趋势
5 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的传承及思考
    5.1 传承方式
        5.1.1 口传心授
        5.1.2 自然习得
        5.1.3 个体传承
        5.1.4 家族传承
        5.1.5 政府参与
        5.1.6 多媒体推动
    5.2 传承场地
        5.2.1 传统的传承场地
        5.2.2 现代的传承场地
    5.3 思考
        5.3.1 传承的总体局势方面
        5.3.2 传承者阶层方面
        5.3.3 商业开发方面
        5.3.4 传承渠道方面
        5.3.5 民间音乐文化开展方面
结语
附录
    附录1:主要民间艺人介绍
    附录2:田野调查中的图片资料
    附录3:田野调查问卷
    附录4:田野中搜集的民歌(与民间歌曲集成达斡尔族民歌相比)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论讲好中国故事的章节目(论文提纲范文)

一、讲明中国故事的四大历史篇章
    (一) 讲明灿烂辉煌的古代史故事
    (二) 讲明多灾多难的近代史故事
    (三) 讲明不屈不挠的现代史故事
    (四) 讲明拼搏奋进的当代史故事
二、讲清中国故事的五大发展环节
    (一) 讲清经济发展的故事
    (二) 讲清政治文明的故事
    (三) 讲清文化走出去的故事
    (四) 讲清社会和谐的故事
    (五) 讲清生态改善的故事
三、讲实中国故事的六大具体要目
    (一) 讲实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故事
    (二) 讲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故事
    (三) 讲实奋发图强的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四) 讲实与世界相通的中国梦故事
    (五) 讲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六) 讲实互利共赢的外交故事
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要有“道”
    (二) 要有“情”
    (三) 要有中国风格
    (四) 要有国际视角

(10)都市类报纸中快递员群体新闻的话语分析 ——以2013年~2017年的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新闻话语分析研究概况
        1.2.2 国内新闻话语分析研究概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都市类报纸对快递员群体报道的整体情况
    2.1 研究设计
        2.1.1 样本选取
        2.1.2 类目建构
        2.1.3 信度检验
    2.2 报道的总体情况
        2.2.1 数量变化与时间节点相关
        2.2.2 报道篇幅多为中短篇
        2.2.3 报道体裁以人物和事件通讯为主
        2.2.4 消息来源呈现多样化
        2.2.5 新闻主题突出职业情况
        2.2.6 呈现的人物形象存在差异性
3 都市类报纸中快递员群体新闻的结构性特征
    3.1 宏观语义结构与新闻图式
        3.1.1 标题的口语化与数字的使用
        3.1.2 情景故事化呈现浓厚“人情味”
    3.2 微观语义结构
    3.3 修辞
        3.3.1 使用问句突出情感倾向
        3.3.2 引语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4 都市类报纸中快递员群体新闻的内容特点
    4.1 突出“辛苦”、“尊重”与“隐患”
    4.2 快递员受难者和负面行为者形象凸显
    4.3 涉及行业发展及产业经济的内容较少
5 都市类报纸报道快递员群体的语境与实践分析
    5.1 话语表达的多元化趋势
    5.2 快递员群体话语权缺失
    5.3 快递员群体形象刻板化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编码表

四、我自豪我是人类的母亲(论文参考文献)

  • [1]智媒时代黄河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J]. 战令琦. 新闻知识, 2021(09)
  • [2]汉缅人称代词活用对比研究[D]. KYAWSOELWIN(苏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3]职业呼唤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 宋燕辉. 湖北大学, 2020
  • [4]达斡尔族扎恩达勒研究[D]. 苏丽君.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9)
  • [5]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建构[D]. 苏心悦. 山东大学, 2019(09)
  • [6]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试探 ——以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为考察对象[D]. 唐雅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7]写作教学策略再思考[J]. 傅登顺. 小学教学设计, 2019(10)
  • [8]新疆塔城阿西尔乡达斡尔族民歌调查研究[D]. 屠玉婷.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9]论讲好中国故事的章节目[J]. 郑学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4)
  • [10]都市类报纸中快递员群体新闻的话语分析 ——以2013年~2017年的报道为例[D]. 张誉千. 武汉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我为我是人类的母亲而自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