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论医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一、试论医学道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黄继滔[1](2021)在《医学生医德情感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严金海,黎可盈,高婧,艾勇琦[2](2020)在《论医学仁爱的条件性与有限性》文中研究说明"医学仁爱"是医学道德性质判断的一个常见命题,然而,基于对现实的思考,从个体自爱与爱他人的关系、医学对社会成员的选择性帮助是常态、人类的利他行为表达有诸多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医学仁爱的条件性,又以医学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共情及其两面性、其他医疗资源的稀缺性等角度论证了医学仁爱的有限性。限于医学仁爱的条件性与有限性,需要进行医学德性隐喻祛魅、理解医学道德的有限性,且只有在全社会、医疗卫生系统和公众之间构建和施行其系统的道德行为准则,才能使医学回归其职业德性要求。

李超[3](2020)在《法律视域下的宋代医药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宋朝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推动下,医药的法律与制度获得了全面发展。立法规制之下,形成了涵盖医者、医院与药品管理领域的完整制度。病者有其医,医者有其责,制药有其规。良性的医药秩序,是确保两宋时期三百余年间,医患关系总体平稳的重要原因。总体上讲,区别于以往以专题或个案的研究方法,全文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了宋代通过立法手段,全面架构起医药管理秩序。医者、病者、医院、药商、药局等这些主体在宋代医药法律体系中遵循着各自的规范,有序运行。文章改变以往单纯从社会史、医药史的路径去解读宋代医药问题的研究方法,而是另辟蹊径从法经济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宋代的医药法律体系的积极效益与有限性价值。宋代通过法律构建了官府医者自中央到地方的准入体系,设置了对官府医者的遴选、考核、职责等具体制度。对官府医者而言,宋政府体制内的法律管控是官府医者行医合法性的保障,同时也是对其身份、地位的确认。宋政府通过法律建立了对编外医者的管控,强调其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确立了宋代对执行公务职吏的“参公式”管理范式。宋政府通过法律设置了民间草泽医者、女性医者、僧道医者执医的合法性,并确认了国家对医术卓越者的赏识和任用,从而对民间向医风气的形成起到导向性的作用。法律管控下的宋代医者,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形成了宋代相对平稳的医疗秩序。在宋代法律的引导下,民间渐渐形成了民风向医的风气,民众逐渐形成了对医者的信赖,促进了宋代独特的医患关系的形成。但是,在这种法律体制管控之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官府医者的公益属性、市场属性被淡化,甚至抹杀;医而入仕的法律政策,的确起到了引导社会向医的主流风气,但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些士人投机钻营的契机;法律政策的不稳定,不连贯性,导致巫医坑害民众性命、钱财的事例不可能穷尽。宋代设置了自上而下的医疗机构体系,既有医疗管理机构,又有医学教育机构;既有综合性医院,亦有专科性医院;既有宫廷医院,亦有普通平民医院;既有地方医院,亦有军队专科医院;此外,更是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官办药局。在宋代医疗体系的建构中,体现出政府的官方主导格局。在国家“信用背书”的前提下,宋代的医疗体系初步具有了实现“效率医疗”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宋代的医药机构在制度落实中,的确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因制度缺乏整体性、延续性的必要设计,影响了医药机构发展的规模性、整体性格局。宋代对药材市场进行管控,从对药材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把关,进而对药材税收进行调控,干预药材的对外贸易,打击假伪药材的泛滥。在确立国家对药材市场的主导管理的同时,客观上的确对药品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代药业法律制度在落实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宋代药材走私现象、药材作伪现象并未禁绝。整体上看,在医药法律的调整下,宋代的医疗领域表现出崇尚医学、责任政府、社会福利以及政府理性等特点。宋代的医药在获得国家高度认可的同时,亦获得了医药法律的有利支撑,从而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格局。

朱晓楠[4](2020)在《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视域下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使得国家发展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身处伟大梦想从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中,青年对理想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新时代呼唤英才,而希望在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对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作出明确指示,从而构成了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主要内容。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引领新时代道德教育的主流价值观,而中医药文化中倡导的医德更是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洗礼和沉积汇集而成的文化精髓,医德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是中医药大学生在求学和行医过程中应该养成的一项基本素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是新时代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重点需要学习、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以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为引领,通过分析当前中医药大学生的医德教育的现状与各类问题,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对推动中医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和界定。第二部分,对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及指导意义进行阐述。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道德教育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新观点,具有科学性、继承性和指导性。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同时围绕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的优势和问题开展探讨。第四部分,以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为指导,提出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当前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青年观修德观能够引领高等中医药院校更好的认知医德教育的影响力,拓展现有的工作方法,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

努尔比亚·吾素因[5](2020)在《叙事医学伦理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医学的本质是人,医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人的健康”,而不只是躯体不得病。多数患者认为自己只是等待被治疗的器官,自身独特性没有得到关注。由于不少患者专业医学知识相对缺乏,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服务有不适当的苛求,从而使医者对患者存有戒心,以致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表达生物、心理及社会三者之间关系时,没有提出可操作的实践标准。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容易出现对某些因素的单向偏颇,模糊了医学的本质。在现实中以“疾病”为中心,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缺乏考虑患者心灵健康。科学医学的至高权威化,诊疗的过度技术化,医学的过度数据化,医疗程序的确定化,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如医疗环境恶化、医患关系不断僵硬、人文关怀缺位等。2001年丽塔·卡伦提出主旨为共情与反思的“叙事医学”理念,其伦理思想旨在弥补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医学人文的缺失是目前医疗模式的最大缺口。叙事医学刚好能够弥补此缺口。叙事医学的主旨是共情与反思,即医者与患者的共情,医者对职业道德的反思。医学处处面临着伦理道德问题。叙事医学伦理针对现代医学中的伦理问题,运用叙事伦理的方法予以讨论和展示。叙事医学不仅注重于生物医学的发展,更强调患者全身心健康。叙事医学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伦理精神。叙事医学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疾病故事。通过故事进入患者的世界,认真倾听患者的声音,站在患者的角度了解患者需要什么,做出真正对患者有利的临床决策。叙事医学的伦理思想是叙事医学的核心内容。叙事医学伦理借用叙事知识与方法来达到三个目标,并呈现出五大叙事特征,不仅帮助医者掌握其叙事能力,更对生命伦理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叙事医学伦理目的最终指向医患关系的协调;对他者尊重的强调和伦理关系的增强;社会公正的推动。叙事医学认识到,医者以叙事知识和技能,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故事,能够跳出职业角色边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痛并帮助他们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临床决策。叙事医学表现出的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关系(偶然性)、主体间性和伦理性等五大特征能帮助医者更好的掌握和体会医学的叙事特点,更深刻的领会患者的叙事故事。今天的生命伦理学不可否认地受到叙事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叙事医学理念意识能力培养医者人文精神;技能技巧能力强调阅读叙事伦理和写作叙事伦理;这两种能力都体现出叙事医学给予患者的伦理关怀。叙事医学意识能力旨在培养医者人文关怀意识,强调在医疗实践中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独特性、再现患者的疾病故事、与患者同在,共同承担并见证疾病与生死。叙事医学技能技巧能力培养中体现阅读叙事伦理和写作叙事伦理。细读是认知自己和认知他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叙事医学写作能力培养医者的创造性,引导医者摆脱生物医学的确定性,摆脱自我束缚(这可能是伦理实践最响亮的号角),进入患者不确定的叙事世界,进行创造性写作,反思职业道德。叙事医学创造性恰恰是医者对患者最好的伦理关怀。叙事医学实践能力受益于实践智慧、境遇伦理、马克思主义人本论,不仅帮助医者认清医学的本质,还能塑造医者良好的品德、品性;叙事医学实践能力能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也为我国医学道德实践提供了客观的路径。基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叙事医学伦理是实践理性的德行,能帮助医者做出正确的伦理判断,不仅对医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叙事医学伦理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境遇伦理方法帮助医者结合临床境遇做出对患者来说最合适的临床判断。根据马克思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完善医患关系的核心是医患双方主体的全面发展。叙事医学伦理思想不仅对医学生医德教育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医学道德准则的具体落实提供了实践路径。医者的人性和德行要在叙事医学的培养、训练和实践中不断显现出来。叙事医学通过培养医者叙事医学能力,为医学人性的回归提供了最适合的一条路径。医学的技术化、市场化、确定化倾向与医学的本质相违背,找回人性的医学需要采取措施。叙事医学伦理通过培养医者叙事医学理念意识能力、叙事技能技巧能力以及叙事医学实践能力,使医者见证患者的苦难,摆脱确定性,克服专业主义,培养共情从而改善医患关系。叙事医学伦理提倡尊重病人自主,这一蕴含丰厚的人性底蕴的伦理原则是当今让医学回到人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叙事医学伦理思想为医学人性的回归提供了最合适的一条道路。

师月[6](2019)在《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增强问题自20世纪以来伴随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凸显出来,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今后人类发展的方向性等诸多问题,一直饱受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与争议。而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动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安全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的问题,人们开始将增强的目光转移到“道德”之上,期望技术可以作用于“道德”之上进行道德的增强。生物医学道德增强就是运用生物医学技术,按照个人意愿增强其道德动机,从而提高道德行为。该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国内外的巨大反响,且该观点的反对者较多,他们认为此项技术不仅会破坏人本身的自然状态,而且会带来一系列难以调和的伦理争端。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提出的背景及原因,接着介绍了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概念、内容,以及技术运用,其中包括药物方式和诸如DBS、基因增强等非药物方式。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集中讨论了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技术引发的一些伦理问题,包括技术安全性的问题、道德情感的复杂性问题、人格同一性问题、违背了人的自由意志问题。第一,使用技术引发了一定的副作用,增强效果也有不确定性。第二,道德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道德情感也难以量化,非道德情感也不一定要全盘否定。第三,随意改变个人的道德情感会导致人格同一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自我认同的断裂,以及社会关系的瓦解。第四,技术的过度运用使人类沦为附属品,减少了人的道德选择空间,人类的主宰地位不复存在,人类丧失了本质的主体性与自由性。文章的第三部分首先提出了使用该技术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基础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其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管控技术的运用发展、强化法规道德建设,加强伦理审查监督。文章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挑战与思考,并在结尾再次呼吁人们在运用技术增强时要秉承一种谨慎的科学态度,真正做到让技术造福人类。

张璨[7](2019)在《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掌握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与质量的重要使命,其生命价值观教育在整个医学生培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的生命价值观是医学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然而,当前状态下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存在着理论课未成体系、实践课参与感较差、课外活动效果不明显、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教育重视度偏低等种种的问题;在教育效果方面,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如在行为上时常会有医学生轻生、医生过度医疗、不重视大体老师、轻视或虐待生命的现象或新闻出现,使得社会大众对医生甚至医学生群体产生较差的印象。由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下,医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提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伦理学、医生职业道德为理论依据,探究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医务人员社会角色视角下、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下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面对医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育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所在。本文希望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定位教育目标,完善课程质量,提升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干预机制,规范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进行规范并梳理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复制实施的系统性教育体系,以便能够全面引导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医学知识的学习机会,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构建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为人类健康能够奉献自己的所学、所思,形成坚定的生命价值信仰。

刘志勇[8](2016)在《医学本科生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学道德是医学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医学教育片面强调临床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临床技能层面的训练,忽视医学道德教育,导致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知识结构不合理,医学人文精神缺失,职业道德滑坡。医德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努力构建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医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只有把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医学生在未来履行医生职责的过程中,感悟到医学的真谛,自觉以医学事业发展为己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本课题运用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法和手段,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在建立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基础上了解医学生医德现状,找出医学生医德教育现存问题,探讨医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形成系统的、有效的医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选题的意义、医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由浅入深介绍了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及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医德教育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了医德教育的特点和意义。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山东省某医学院校不同学习阶段医学本科生的医德现状、医德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医学生医德自身建设现状。第四部分:提出开展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的策略。高等医学院校应站在战略高度,自觉遵循现代医学教育规律、人才成长以及道德养成规律,确立医德教育理念和目标,科学设置医德教育内容,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列医德教育模块;紧密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层次化、系统化的全程培养模式,将医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临床实践教学和日常生活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使其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融入临床实践等;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树立全员育人理念,使医德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医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剖析了当前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学生全程化的医德教育模式,使医德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可行性。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应意识到医德教育绝非仅凭一己之力而为之,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培养医德高尚且医术精湛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徐玉梅[9](2015)在《论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文中研究指明医德观念的发展与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良好医德医风的先导。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医改实施的新要求,提出了"和谐医德观"的新概念及其基本内容,重点论述了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即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目标,病人利益至上的价值主导以及其价值追求的根本标准。

王亮,李梅君[10](2013)在《临床实习生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整合的探讨》文中认为当前有相当数量的临床学院、教学医院和临床教师仅重视医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视医学伦理教育,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严重脱节。应对临床实习生的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践过程、教育路径、方式方法进行整合,使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整合。

二、试论医学道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医学道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论医学仁爱的条件性与有限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医学道德性质判断的常见命题
2 医学中仁爱的条件性
    2.1 个体自爱与爱他人的关系
    2.2 医学对社会成员的选择性帮助是常态
    2.3 人类的利他行为表达有诸多影响因素
3 医学中仁爱的有限性
    3.1 医学人力资源的有限性
    3.2 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局限性
    3.3 共情及其两面性
    3.4 其他医疗资源的稀缺性
4 回归医学职业德性
    4.1 医学德性隐喻祛魅
    4.2 医学道德的有限性
    4.3 社会、卫生保健系统、公众之间医学道德的相关性

(3)法律视域下的宋代医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四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宋代的官府医者
    第一节 翰林医官院医官
        一、翰林医官院医官的遴选
        二、翰林医官院医官的职责与考核
        三、翰林医官院医官的编制与员额
        四、翰林医官的迁转
    第二节 宋代的太医局医官
        一、太医局教师及医官的遴选
        二、太医局医官的基本教学职责
    第三节 宋代的尚药局医官
        一、尚药局医官的遴选
        二、尚药局医官的迁转
    第四节 宋代的御药院医官
        一、御药院医官的员额编制
        二、御药院医官的医药职责与法律责任
        三、御药院医官的迁转
    第五节 宋代地方医官
        一、宋代地方医官的员额设置与配套制度
        二、宋代地方医官的遴选
        三、宋代地方医官注重实效的考核
    第六节 宋代的军医
        一、宋代专职军医类型
        二、宋代军队临时辅助医员的基本类型
        三、小结
    第七节 法经济学视野下宋代对医官管理的效益分析
        一 从立法目的角度分析法律效益
        二 从立法时机角度分析法律效益
        三 从立法技术角度分析法律效益
    结语
第二章 宋代处于特殊地位的医者
    第一节 执行公职的编外医者
        一、宋代法医
        二、宋代为病囚治病的医人
    第二节 宋代儒医
        一、宋代儒医现象释源
        二、宋代发展儒医的法理基础
        三、宋代对儒医的选任
        四、法律对宋代儒医的影响
第三章 宋代民间医者
    第一节 宋代民间草泽医
        一、宋代民间草泽医的出众医技
        二、宋代对草泽医的擢拔
        三、小结
    第二节 宋代僧道医
        一、宋代的僧医
        二、宋代道医的治疗特色与医疗对象
        三、宋政府对僧医、道医的擢拔与奖励
        小结
    第三节 宋代的女性医者
        一、宋代女性医者的分流
        二、宋代女性医者的价值在司法领域获得肯定
        三、法律制度下宋代女性医者的生存空间
    第四节 宋代的巫医
        一、宋代巫医释源
        二、宋代法律猛烈打击下的巫医
        三、宋代法律夹缝中生存的巫医
        四、宋代法律治理巫医的实际效果
    第五节 宋代法律对民间医者管控效益的实现途径
        一、强调法律的行为激励功能
        二、汲取法律的动态效益
第四章 宋代医者被信仰现象与宋代医患关系问题研究
    第一节 宋代医者“被信仰”现象研究
        一、宋代医者形象“被信仰”现象概述
        二、宋代法律促使医者“被信仰”合法化
        三、宋代医者形象“被信仰”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宋代的医患关系问题研究
        一、宋代医患关系的基本特点
        二、宋代医者群体的特点
        三、宋代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界定
        四、法律调整下的宋代医患关系的现代价值
第五章 宋代医药机构研究
    第一节 宋代的医药行政管理机构
        一、礼部祠部司和太常寺医案的医疗行政管理职能
        二、翰林医官院的医事管理职能
    第二节 宋代的医药教学机构
        一、太医署的设置及职能
        二、太医局的沿革及基本格局
        三、太医学的设置及基本制度模式
    第三节 宋代的医院体系
        一、综合性门诊医院的体系格局
        二、宫廷医院的体系设置
        三、贫民日常住院、养护机构的基本特色
        四、地方性兽医专科医院的设立与发展
        五、军队医院设立的基本格局情况概述
        六、行业性医院——病囚院的基本制度分析
    第四节 宋代医药机构体系的整体特点分析
        一、宋代医院惠及整个社会,官方主导地位加强
        二、宋代医院数量增多,出现了医院的职能区分且管理规范
        三、宋代贫民医院兼具医疗与济贫的功能
        四、宋代医学教育引导宋代社会的向医之风
        五、宋代医院职能重叠
        六、宋代医院建设缺乏延续性
        七、宋代一些医院表现出强烈的非专业色彩
    第五节 宋代官药局运转制度有限性的法经济学分析
        一、宋代官药局的诞生背景
        二、官药局的法律成本分析
第六章 宋代对药业的法律管控
    第一节 宋代药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一、宋代药业情况概述
        二、宋代药材的供给来源
        三、宋代药材的用途
    第二节 宋代对药材市场的法律管控
        一、宋代药材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二、宋代药材的税收法律制度
        三、宋代药材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四、宋代疫病时期对药材的法律管控
        五、宋代国内药业的广告和商标制度
    第三节 法经济学视野下宋代假药治理的法律效益分析
        一、注重发挥药业法律的行为激励效益
        二、注重利用法律对药材全流程监控,动态化监管
        三、注重发挥药业法律的威慑功能
        四、注重发挥药业法律的产权效益
        五、注重对官办药局制度化监控
    小结
结语
    一、展现出国家的“尚医”特征
    二、展现出国家的“责任”特征
    三、展现出国家的“福利”特征
    四、展现出国家的“理性”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视域下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
一、基本含义概述及相关理论阐述
    (一)基本含义概述
    (二)相关理论阐释
二、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概述
    (一)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形成发展
    (二)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科学内涵
    (三)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对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的指导意义
三、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二)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的优势
    (三)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以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为指导,完善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医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勤奋学习
    (二)发挥教育环境优势,引导学生锤炼品格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笃行务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叙事医学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叙事医学思想蕴含的伦理精神
    第一节 叙事医学缘起的伦理旨趣
    第二节 叙事医学伦理问题指向
        一、叙事医学伦理旨在改善医患关系
        二、叙事医学伦理旨在增强对他者的尊重
        三、叙事医学伦理旨在实现社会公正
    第三节 叙事医学的属性
        一、时间性
        二、独特性
        三、因果关系
        四、主体间性
        五、伦理性
    第四节 生命伦理思想运动中的叙事医学发展
        一、生命伦理思想背景
        二、生命伦理思想与叙事医学伦理思想的交互影响
第二章 叙事医学能力的伦理蕴意
    第一节 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提升与患者共情的叙事能力
        一、医学人文关爱是叙事医学伦理的基本价值观念
        二、关注、再现建立归属关系
    第二节 叙事医学技能技巧能力培养中的伦理思想
        一、细读作为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方法体现叙事阅读伦理
        二、创造性写作是叙事医学最直观的伦理关怀体现
第三章 叙事医学实践的伦理智慧
    第一节 叙事医学展示的伦理智慧
        一、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对叙事医学的作用
        二、叙事医学的境遇结合能力使医学人文关怀具体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叙事医学伦理的促进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医患人格品质成长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奠定了医患叙事伦理调节的基调
    第三节 叙事医学伦理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叙事医学伦理促进生命理解的反思教育
        二、叙事医学伦理人性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1.1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提出的背景及原因
    1.2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概念及内容
        1.2.1 增强的概述
        1.2.2 道德增强的概述
        1.2.3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内容
    1.3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技术应用
第二章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引发的伦理问题
    2.1.技术安全性问题
        2.1.1.药物和技术引发的副作用
        2.1.2 增强效果的不确定性
    2.2.道德情感的复杂性问题
        2.2.1 关于道德问题的复杂性探究
        2.2.2 非道德情感的合理性探讨
    2.3.人格同一性问题
        2.3.1 人格同一性的概念及内容
        2.3.2 对自我认同的断裂
        2.3.3 造成社会关系的瓦解
    2.4.人的自由意志问题
        2.4.1 减少了人的道德选择空间
        2.4.2 失去了道德主体地位
第三章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伦理建构及技术规范
    3.1.生物医学道德增强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
        3.1.1 基本原则
        3.1.2 应用原则
    3.2.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技术规范及对策
        3.2.1 管控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3.2.2 强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建设
        3.2.3 加强伦理审查与监督
第四章 挑战及思考
    4.1 医学权威扩大化
    4.2 道德获得有没有捷径
    4.3 道德增强与自然主义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基本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界定
        2.1.1 生命价值观
        2.1.2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2.2 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思想政治教育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支撑
        2.2.2 生命伦理学对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支撑
        2.2.3 医生职业道德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支撑
    2.3 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2.3.1 “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的历史使命要求
        2.3.2 医务人员社会角色视角下的社会责任要求
        2.3.3 医学教育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要求
第3章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当前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学校教育现状
        3.1.1 理论课教学未成体系,缺乏统筹
        3.1.2 实践课教学学生参与感较弱
        3.1.3 课外文化教育缺乏有效整合,效果不明显
    3.2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3.2.1 医务人员漠视生命现象频有发生
        3.2.2 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每况愈下
        3.2.3 部分医务人员无视伦理底线
    3.3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生命价值观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未成体系
        3.3.2 生命价值观教育方式重知识轻实践
        3.3.3 生命价值观教育目标功利化工具化
        3.3.4 生命价值观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第4章 加强新时代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4.1 重塑教育理念,彰显时代特色
        4.1.1 生命价值观教育目标同时代背景相结合
        4.1.2 医学生命价值理念与社会进步发展密切结合
        4.1.3 坚持以患者为本与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相结合
    4.2 完善课程教育,强化实践教学
        4.2.1. 更新生命教育内容与优化教学方法相结合
        4.2.2. 专业教育与生命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4.2.3. 生命理论教育与强化实践教学相结合
    4.3 优化教育环境,多方协同引导
        4.3.1 校园环境育人与课堂教学育人相结合
        4.3.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4.3.3 校园环境突出与网络环境优化相结合
    4.4 建立干预机制,规范评价体系
        4.4.1 预防性教育与干预性措施相结合
        4.4.2 医学责任教育与生命价值观评价相结合
        4.4.3 生命价值观评价与干预措施相结合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医学本科生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医德的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灵魂
        1.1.2 现行医德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1.3 医学模式转变推动现行的传统单一医德教育模式转型
    1.2 国内外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1.2.2 我国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医学道德教育概述
    2.1 医学道德教育内涵
        2.1.1 道德
        2.1.2 医学道德
        2.1.3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医学生医德教育
    2.2 医学道德教育特点
        2.2.1 专业性与综合性统一
        2.2.2 整体性与层次性统一
        2.2.3 长期性与渐进性统一
        2.2.4 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
    2.3 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3.1 医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3.2 医德教育有利于医学生职业角色定位
        2.3.3 医德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3章 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3.1.3 资料收集方法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基本信息
        3.2.2 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
        3.2.2.1 医学道德认知
        3.2.2.2 医学道德情感
        3.2.2.3 医学道德意志与行为
        3.2.3 医学生医德教育情况调查
        3.2.3.1 医德教育内容调查
        3.2.3.2 医德教育模式满意度调查
        3.2.3.3 医德教育师资调查
        3.2.4 医学生医德修养状况调查
    3.3 医德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3.3.1 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重要性认知不足,医德教育缺乏系统化、全程化
        3.3.2 医德课程教育各环节均存在不同问题
        3.3.3 医德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3.3.4 医学生对自身医德修养重视不足
第4章 开展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策略
    4.1 调整医德教育理念,设定医德教育目标
    4.2 遵从医德形成规律,完善医德教育内容
        4.2.1 充分发挥显性课堂教育作用,打造优质课程群
        4.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隐性课堂教育,丰富医德教育内容
    4.3 注重分类指导,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医德教育
        4.3.1 新生入学教育——医德教育认知启蒙
        4.3.2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课程中医德教育的融合
        4.3.3 临床实践阶段——医德教育的升华
    4.4 重视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4.4.1 临床课教师
        4.4.2 学生辅导员
        4.4.3 医学人文课程授课教师
    4.5 将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9)论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价值目标
    1.1医德价值观的基本认识
    1.2传统医德价值观的局限性
    1.3和谐医德观的价值目标追求: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病人利益至上的价值主导
    2.1医德观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的基本认识
    2.2和谐医德观价值导向的合理性
    2.3和谐医德观的价值导向追求:病人利益至上
3和谐医德观价值追求的根本标准
    3.1是否有利于维护病人、社会的健康利益以及维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医德观价值追求的首要标准
    3. 2是否有利于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医德观价值追求的二级标准
    3.3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和谐医德观价值追求的三级标准

(10)临床实习生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整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1.1 临床教学与实践的现实需要
    1.2 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1.3 新医患关系模式的需要
2 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整合的对策
    2.1 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培养目标的整合
    2.2 医学专业教学内容与医学伦理教学内容的整合
    2.3 临床见习实习的医学实践与医学道德实践的整合
        2.3.1 教学查房、医疗查房与医学伦理查房整合
        2.3.2 临床病例分析与医学伦理分析整合
        2.3.3 死亡病例与死亡伦理讨论的整合
        2.3.4 医学专题讲座与医学伦理专题讲座整合
    2.4 加强临床教师医学伦理学继续教育培训
    2.5 加强“整合”的管理和制度、机制建设

四、试论医学道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生医德情感教育研究[D]. 黄继滔.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论医学仁爱的条件性与有限性[J]. 严金海,黎可盈,高婧,艾勇琦. 医学与哲学, 2020(23)
  • [3]法律视域下的宋代医药问题研究[D]. 李超. 河北大学, 2020(03)
  • [4]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视域下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对策研究[D]. 朱晓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叙事医学伦理思想研究[D]. 努尔比亚·吾素因.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生物医学道德增强的伦理问题研究[D]. 师月. 山西大学, 2019(01)
  • [7]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D]. 张璨.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8]医学本科生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研究[D]. 刘志勇. 鲁东大学, 2016(08)
  • [9]论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J]. 徐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04)
  • [10]临床实习生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整合的探讨[J]. 王亮,李梅君. 医学与哲学(A), 2013(06)

标签:;  ;  ;  ;  ;  

论医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